2015自然辩证法概论28题(全)
自然辩证法题目集锦及其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性质和研究对象。
P1 P3 2.阐述自然辨证法研究的根本内容。
P43.试述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开展过程。
P84.结合所学专业或工作实际,谈谈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现实意义。
P111.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自然哲学获得了哪些重要成就?古代朴素自然观有什么特点P19 P232.古代希腊的科学技术获得了哪些成就?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表如今哪些方面?P193.宗教神学自然观是怎样描绘自然界的?为什么说它的出如今自然观开展史上是一种倒退P244.为什么说近代自然科学在普遍革命中诞生?阐述形而上学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倒退的历史必然性P26 P28 5.试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根底,它的根底思想是什么?P31 P326.为什么说物理学革命丰富和开展了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自然科学又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做出了丰富和开展?P32 P341.为什么说自然界的物质形态既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P39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物质的无限可行性?P423.如何理解自然界系统的普遍性?它有哪些类型和根本特征?P43P44P454.非生命界有哪些物质层次?它们有何根本特征?P47P50P525.如何理解自然界层次构造的规律性?P531.宇宙,恒星和地球是怎样起源和演化的?如何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自然界的演化过程说明了什么?P56P57P58P592.为什么说自然界的形式是多样性和统一性的?P60P623.为什么非生命界的运动的根本矛盾及其表现?生物进化的动力是什么?P63P644.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形式的矛盾性?突变和渐变的关系如何?P63P645.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过程的矛盾性?什么是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P686.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方向的矛盾性?进化与退化的关系及其关系?P707.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开展的自组织性?以及有序与无序及其关系P728.什么是守恒原理?自然界运动转化的普遍性及其意义何在?P74P769.自然界物质运动的矛盾有哪些?如何理解其运动开展的规律性?1.什么是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P81P832.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P843.如何理解生态自然观的自然根底,社会根底和科学根底?P87P92P974.试述生态自然观的特征和根本思想?P99P1015.怎样才能人与自然的协调开展?P1026.可持续开展的内涵和原那么是什么?P1067.结合所学专业或工作实际,分析阐述我国深化施行可持续开展战略的现实意义?P1091.如何理解科学的含义?它有哪些本质特征和根本属性?现代科学的分类如何?P113P114P116P1172.阐述推动自然科学开展的内部动力P1193.关于科学开展的形式有哪些代表性的观点?P1254.如何理解科学开展的规律性?P1275.现代科学开展的主要趋势表如今哪些方面?P1291.科研课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应遵守哪些重要的原那么?如何评价科研选题??必要时如何转化课题?P138P139P1422.科学研究的经历层次的根本方法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类型和作用?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P146P1513.科学观察应遵循的哪些重要原那么?恩格斯的“双重验证〞思想对于感性的科学认识活动有何意义?P147P1544.什么是科学机遇?它有何特点和作用,如何捕捉科学机遇?P157P1595.科学研究的理论层次的常见方法有哪些?有何特点和作用?P160-P1716.什么是科学假说?它是如何形成的?假说向理论转化的主要标志是什么?7.什么是科学理论?它有何特征和功能?构建科学理论有哪些方法?评价科学理论的标准是什么?P174P175P177P1788.结合做学专业或工作实际,分析阐述科学方法论〔或某一种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或在科学开展中的作用〕1.系统科学的根本方法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P1892.什么是自组织理论?自组织理论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不同?P193P1941.系统科学的主要理论有哪些?其科学性怎么样?P1832.系统观饱含了哪些根本概念?它有何显著特征?P183P1853.什么是系统科学方法?它有何特点和功能?P186P1871.如何理解技术的含义?它有哪些主要特征?其分类怎么样?P200p202 P2042.技术开展的根本矛盾和常见形式有哪些?现代技术的开展趋势怎么样?P208 P2103.什么是创新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有何特点/P 212P214 P2164.技术创新过程与研究开发过程的关系怎样?如何理解技术创新过程?5.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如何?根底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与技术创新在投入和产出方面,他们的互相之间有何同异之处?P2236.什么是技术创新机制?它主要有哪些机制?并分析阐述这些机制之间的关系机制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P222 P222 P2247.技术创新有哪些常见的类型?自主创新有哪些主要类型?他们之间有何区别?P229 P2318.为什么说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有哪些?如何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进展管理?P234 P236 P2389.结合所学专业或工作实际,分析阐述技术观〔或某一观点〕在技术开展中的作用1.如何理解技术方法的含义?它有何特点?P241 P242 2.技术研发应遵守哪些根本原那么和一般程序?P243 P2443.什么是技术预测它有何特点?其主要步骤和根本方法是什么?P245 P246 P2474.什么是技术评估?它有何特点?其主要步骤和根本方法是什么?P248 P249 P2565.阐述技术原理构思的一般过程,主要方法以及常见的创造创造方法P251 P252 P2536.如何理解技术方案设计?它有哪些类型和主要方法P254P2557.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有何区别?试述技术试验的根本程序和常见类型。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库-推荐下载
北京大学理科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库1 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的目的是A 创造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B 确立作为研究出发点的原则。
C 寻找辩证法的实例。
D 非A 非B 非C 。
2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A 判断自然科学中的是非。
B 划分自然科学中的哲学派别。
C 提供从事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D 非A 非B 非C 。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对有关的哲学和社会思潮的辩别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解放思想,启迪思维,促进自然研究工作。
3 科学哲学A 的核心是科学方法论。
B 是以科学为对象的哲学学科。
C 不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流派。
D 亦A 亦B 亦C 。
4 科学知识的主要特征,在于科学知识是A 系统化的知识。
B 已经被证明了的真理。
C 分门别类的学问。
D 非A 非B 非C 。
5 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是要区分A 科学与宗教、艺术、哲学、常识、美学、伦理。
B 科学与伪科学。
C 科学与意识形态。
D 亦A 亦B 亦C 。
6 科学方法论中所说的可检验性,是指一个陈述或者其检验蕴涵A 能够与经验证据直接进行比较。
B 有可能被证明为错。
C 要冒被证明为错的风险。
D 亦A 亦B 亦C 。
7 科学与真理的关系是A 科学知识并不一定是真理。
B 真理并不一定是科学知识。
C 非A 非B 。
D 亦A 亦B 。
8 真正的科学知识A 具有被证明为真理的性质。
B 具有可能被证明为真理的性质。
C 不包括那些错误的知识。
D 都有可能出错。
9 重大科学成就,A 必须具有主体际性。
B 其论证过程是秘而不宣的。
C 是其他人不能理解的。
D 是不可怀疑的。
10 前几年,中国东北地区某人宣称,已经用经济的办法在常温常压下把水变成了汽油,从而完成了一场科学革命。
其论证方式A 不符合公开性原则。
B 不具有主体际性。
C 违背了相容性原则。
D 亦A 亦B 亦C 。
11 科学理论A 都有其适用范围。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
1、怎样理解科学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建立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有哪些类型?科学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⑴科学假说使科学研究具有定向作用,是寻求真理的向导。
⑵科学假说是建立发展科学理论的必要环节。
⑶科学假说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
⑷不同假说之间的争鸣促进科学研究的深化。
科学假说的建立过程:⑴科学假说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在科学实践的发展中,出现了一些已知的科学原理无法解释的新事实、新关系,可根据有限的事实材料和已知的科学知识,通过一列列的思维加工,对新事实、新关系产生的原因及其规律做出初步的假定;⑵从已经确定的初步假定出发,广泛运用有关的理论和收集更多的经验事实去论证假说,从而使它充实和扩张为一个结构较为稳定的科学假说体系;⑶对形成的科学假说,必须在实践中反复进行检验,有时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有关事实和现象来验证,有时需要特别设计一些实验,根据观察和实验结果来验证假说是否正确。
科学假说的类型:⑴假说被证明是错误的,从而被抛弃;⑵假说部分正确,需要进行修正;⑶假说得以验证,成为科学理论。
2、生态自然的基本内涵和主要思想是什么?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涵: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人类反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和总结现代生态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是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生态自然观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关系,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是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
生态自然观的主要思想:⑴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
生态系统是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共同组成的自然整体,是以生命的维持、生长、发育和演替为主要内容的活生生的系统;⑵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
生态系统整体性主要表现:a)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b)每一种生物物种都占据着特定的生态位,各种生物之间以食物关系构成了相互依赖的食物链或食物网,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生命系统的生存。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卷及参考答案
______医科大学2015级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开卷考)(A)(考试时间:2016年1月11日8:30—9:30)姓名:_________专业: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论述题:要求结合教材及课堂讲授内容、紧扣题意、合乎逻辑、理论联系实际进行阐述。
(每题50分,共100分)一、 联系我国严重的雾霭等现象,阐述“发展”与“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二、 请结合医学案例辩证解析伪证模式、纲领模式及假说结构中每个要素在医二、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______医科大学2015级在职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开卷考)(A)(考试时间:2016年1月11日8:30—9:30)姓名:_________专业: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论述题:要求结合教材及课堂讲授内容、紧扣题意、合乎逻辑、理论联系实际进行阐述。
(每题50分,共100分)一、从哲学与医学关系出发,试述唯物主义三种自然观对医学影像。
二、请结合医学案例说明科技三部曲中前两部曲每个内容在医学科研中的根本意义。
意义。
(部分答案DIY ,仅供参考呵呵哒),仅供参考呵呵哒)联系我国严重的雾霾问题简述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随着近几年来北京、天津、上海、东三省等地区,不断遭受雾霾侵袭。
但无可否认,可否认,作为人类深度参与和改变环境的结果,作为人类深度参与和改变环境的结果,雾霾的出现将越来越频繁,雾霾的出现将越来越频繁,对于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也将越来越严重。
人们生活的影响也将越来越严重。
气污染构成了雾霾形成的主因,气污染构成了雾霾形成的主因,而工业废弃物而工业废弃物的排放又是大气污染的主因。
的排放又是大气污染的主因。
伴随着我国持续经济高速发展,伴随着我国持续经济高速发展,一些地方在发展中以环境为代价,一些地方在发展中以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盲目追求经济总量的恶果开始以雾霾等环境污染事件开始出现。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考4道,5分每题)1、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
2、系统: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3、涨落:由大量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所构成的体系,总是经常不断地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扰动,扰动会使得系统在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产生对客观状态的微小偏离,这种微小的偏离就叫做涨落。
4、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5、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6、科学语言:科学语言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从日常语言(自然语言——它一般地描述人们的感觉、经验与内心的感受)中提炼出来的,自然语言是它的基础。
7、科学问题:科学问题(Problem)是指科学认识过程中需要回答而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又无法解决的矛盾。
科学问题的提出是有条件的,与它提出时的知识背景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它是时代的产物。
8、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
科学假说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9、科学共同体:所谓科学共同体是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持有共同观点、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家集团。
这一科学家集团的成员受到过大体相同的教育和训练,因而有共同的探索目标和评判标准。
10、类比:类比方法是指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性质、关系或功能方面的相似,从已知其中一个(或一类)对象具有其他的性质、关系或功能,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的方法。
11、灵感:灵感通常是指突然出现的一种具有创新性认识内容的模糊观念,它之所以令人感到神秘,主要是因为它的出现不是事先就意料到的,而是突然到来的。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以及答案一、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答: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包括:1、物质观。
自然界就是物质的,而物质的形态就是无限多样的,自然界的物质机构就是有层次的,物质的机构层次就是无限的。
2、运动观。
物质就是运动的,运动在量上与质上都就是不灭的,自然界就是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其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3、时空观。
时间与空间就是运动着得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就是无限的。
4、规律观。
物质在时空中的运动时有规律的,而规律就是可以被认识的,人们一旦认识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就可以按照规律能动地改造自然,同时也改造自己。
二、自然系统的本质特征就是什么?答:自然系统的本质特征包括:1、整体性。
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与的效果。
整体性就是一切自然系统的普遍属性,系统的整体性又被表述为“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与”。
2、开放性。
指的就是物质系统与其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物质系统同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就是系统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与条件。
3、动态性。
指系统及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4、层次性。
指系统处于物质的一定层次以及不同系统之间必定存在一定层次关系的性质。
三、阐述自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答:1、自组织的概念:自组织就是指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与系统化的过程。
2、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与涨落。
(1)、开放性与非平衡约束。
自组织的有序结构必须从外界吸收物质、能量与信息才能形成与维持。
无序与熵增就是封闭系统运行的唯一方向,开放性就是系统自组织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远离平衡态也就是系统实现自组织的必要条件。
(2)、非线性相互作用就是较为复杂的作用方式,就是具有相干性的作用机制,系统内部的作用关系不再就是各种作用的简单叠加所能说明的,而就是多种作用相互制约、耦合而成的全新的整体效应。
自然辩证法习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指导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武器。
它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方法论。
2.自然界:是指有内在联系的“过程集合体”。
3.自然观:研究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界总体的、根本的看法。
4.观察方法:指人们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和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仔细查看、记载、叙述自然界发生的现象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5.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一定的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中,或特定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检验的科学研究方法。
实验:人们利用一定的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6.科学方法:科学认识的主体为了正确反映、复制客体,使用主观手段的总和。
7.科学问题:科学研究过程中,科研主体在一定时代条件和背景下,提出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中未解决的矛盾,它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8.科研选题:在科学问题的引导下选择和形成今后所要研究课题的过程。
9.观察:有意识、有目的地感知研究对象的过程。
10.实验:人们利用一定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13.分析:在思维中把研究对象分解为不同方面、部分、特点和属性。
14.综合:在思维中,在分析的基础上,将事物的各个方面、部分和领域联系起来,形成对事物总体的认识。
15.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发现每个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和特点,形成一般结论。
16.完全归纳法:对一个事物的全体对象进行概括后,得出的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17.简单枚举法:根据某一属性在部分对象中重复出现,从而对该事物做出一般结论的方法。
18.演绎法: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
即从已知的科学原理、结论出发,推知某一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方法。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1,怎样理解科学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建立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有哪些规律?答:科学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恩格斯说过:“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可见,假说既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思维形式,又是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基本程序之一。
假说作为科学研究中的核心要素,是形成和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途径。
科学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假说是科学思维的一种形式,是在已知事实材料和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对某些事物的存在或事物的因果性、规律性作出假定性说明。
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的内容和形式,内容就是构成事物的诸种要素;形式就是事物诸种要素的结构表现。
定律的确立、学说的形成、理论的建立和研究远景的展示等就是构成自然科学发展自身的要素,而假说的不断提出、被证实或被证否,就是它的发展结构的表现,假说在自然科学大厦各层次的兴建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假说使科学研究带有自觉性。
第二,假说是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的桥梁。
第三,不同假说的“争鸣”有利于学术繁荣。
)科学假说的建立:为了解决一定的科学问题,人们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问题及其相关的现象作出一种猜测性的陈述或假定性的说明。
科学假说的类型:一种是根据观察到的事实材料,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之下,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方法,提出关于现象之间某种联系的普遍的假定。
另一种是根据观察到的事实材料,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之下,不仅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等方法,而且更突出的是应用类比、想象、抽象等方法,提出关于现象之间具有普遍性的某种联系是如何形成的假定。
2,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涵和主要思想是什么?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本文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来源;揭示了当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是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和生态科学基础;论述了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及其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
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
1.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
2.希腊思想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
3.近代形而上学(或机械论)自然观产生的科学背景
4.近代后期有哪些科学成就率先突破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束
缚?为什么?
5.怎样理解“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向神学写了挑战书,牛
顿却以神的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一时代”?
6.怎样理解科学的特点?
7.科研选题的原则有哪些?
8.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保证科学观察的客观性?
9.简要说明科学争鸣及其意义
10.社会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习题答案主编: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高等教育出版社绪论.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 .................................................................................................................................................................................. - 5 -.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 .................................................................................................................................................................................................... - 5 -.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 ....................................................................................................................................................... - 6 -.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方法?.................................................................................................................................................................... - 7 -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怎样的联系?................................................................................................................................ - 7 -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试评述古朴和机唯自然观。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含答案完整版
1、不属于近代机械的自然观科学背景的科学事件是:A. 哥白尼论证日心说B. 阿里斯塔克斯日心说C. 塞尔维特发现血液小循环D. 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2、关于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是:P98A.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B.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C.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D.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3、关于科学实验的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以简化和纯化自然过程,排除各种偶然的、次要的因素,使现象以简化的纯粹的形式出现,从而容易看到事物的真正的面目。
B.可以强化研究对象,使研究对象处于某种极端的状态,从而呈现通常条件下没有出现的某种性质或规律。
C.可以重现或模拟自然现象,加速或延缓自然过程。
D.可以作为控制自然的一种直接手段4、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B.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C.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
5、关于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不系统性B.非批判性C.反思性D.历史性6、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P85A.要体现发展,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B.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到未来一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C.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代内平等D.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7、影响观察的因素中属于主观性的是:P115A.客观事物的属性没有直接显露出来,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假象,B.人的感官的局限性,使观察者在观察事物时容易产生错觉。
C.观察者的知识、经验和心理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往往在观察时产生先入之见。
D.仪器设备所造成的误差。
8、在穆勒五法中“分析结果,因果对应。
自然辩证法概论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习题答案第一题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之一,是研究自然界发展演变规律的科学方法。
第二题辩证法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方法和原则,它包括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两个方面。
第三题自然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它强调了事物的矛盾性和发展性,而不是片面地看待事物。
第四题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事物运动的普遍性和事物运动的特殊性几个方面。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一切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即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第六题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特点,矛盾的形式也各不相同。
第七题事物运动的普遍性是指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运动之中。
第八题事物运动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运动规律和节奏,需要具体分析具体问题。
第九题按照自然辩证法的观点,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方法包括分析矛盾、处理矛盾、解决矛盾和推动事物发展几个方面。
第十一题分析矛盾是指对事物内部的矛盾进行深入剖析和理解,找出其根源和发展趋势。
第十二题处理矛盾是指正确处理事物内部各种矛盾之间的关系,找出矛盾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第十三题解决矛盾是指通过各种办法和手段,积极主动地解决事物内部的矛盾,推动事物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十四题推动事物发展是指根据事物运动的规律和趋势,积极主动地推动事物发展,实现事物内部矛盾的统一与超越。
自然辩证法在具体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机械应用。
第十六题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分析问题、指导实践和推动科学进步几个方面。
第十七题分析问题是指通过运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深入分析和研究科学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办法。
第十八题指导实践是指运用自然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指导实际工作,推动实践问题的解决和事物的发展。
第十九题推动科学进步是指通过应用自然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促进科学理论的制定和实践经验的。
(完整word版)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一:绪论(1) :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和研究范围自然辩证法主假如以科学技术以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对于科学,技术及其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就的归纳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想科学订交错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研究范围:自然界,科学,技术,与社会(2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1.自然辩证法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它的产生与发展同科学技术及其社会的相互作用有着亲密的关系。
2.自然辩证法研究波及的领域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对它的研究以辩证的看法出发并紧紧抓住系统中的科学技术。
(3 )自然辩证法在自然观方面的新进展1.在自然观方面提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2.系统自然观深入揭露了自然界从微观到宇宙系统演化的自组织,自我运动,自我创建的实质和规律认为自然系统不单是确定的,并且会自觉的发生不行展望的随机性,自然系统不单是简单的线性的,并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
3.生态自然观重申生态系统是一个由互相依靠的各个部分构成的共同体,人则是这个共同体的同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余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同等的,主张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变成共同体的一般成员与公民,重申人类不单要尊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余伙伴并且要尊敬共同体自己。
二:第一章(1 ):在人类的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种重要形态?试评论古代朴实自然观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 古代朴实辩证法自然观,17 世纪、18 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办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三个历史形态。
2.古代朴实自然观: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逝,把自然界当成一个一致的有机体,并力争“在某种拥有固有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别的东西去找寻这个一致”。
古代朴实自然观的特色:直观性,思辩性,猜想性3.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开始了实验与理性方法相联合的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概论题库
自然辩证法概论题库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深入探讨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矛盾运动,并从整体角度认识和解释现象。
以下是一些关于自然辩证法的常见题目,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理论。
1. 解释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并阐述其与形而上学观念的区别。
自然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在自然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它强调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关系。
与形而上学观念相比,自然辩证法更注重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整体性,而形而上学观念则更偏向于对事物进行孤立和静态的描述。
自然辩证法更加符合自然界复杂多变的规律和现象。
2. 举例说明自然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原理。
对立统一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指的是任何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对立面,而这些对立面通过斗争和调和达到统一。
例如,水的对立统一可以用氢和氧这两个相互对立的元素来解释。
氢和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结合形成水,而水又可以通过分解还原成氢和氧。
3. 分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区别,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都是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方式,但两者在理论基础和应用上存在明显差异。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注重深入分析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整体性。
而形而上学则倾向于对事物进行静态、孤立的描述,偏离了事物的本质和动态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全面地理解和解释现象,从而推动科学的进步。
4. 探讨自然辩证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意义。
自然辩证法的应用不仅限于科学研究,也可以引导我们更好地保护环境。
通过自然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我们能够从整体性的角度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意识到环境问题绝不仅仅是某一个特定区域或某一种污染问题,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这样的意识能够推动我们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答案
河南农业大学在职硕士《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试题1.生态危机的根源、实质和出路?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3.解决环境问题是靠道德还是靠法律?4.解决环境问题是技术优先,还是制度优先?以上四题合为一题作答。
答:(1)生态危机的根源、实质和出路a.生态危机的根源是①以占有为目的的生产活动的扩张: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治理——生产活动的扩张引起了环境问题产生的可能,生产能力的提高也为治理环境问题提供了技术的可能发生,可能变为现实的原因——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冲突与矛盾;②占有的另一种形式——战争:私有化与环境问题的关系通过战争表现得更为明显;③市场扩张所必然带来的高消费。
b.生态危机的实质是人们过分强调了人对自然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自然对人类的制约作用,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日趋恶化,环境污染、生态危机成了全球的一大难题;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科学技术对自然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取决于人掌握科学技术的程度和如何利用;因此,造成“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生态问题的根源,不是科学技术本身,而是人与科学技术关系的不协调,是由于人无节制地、不合理地使用科学技术所致。
c.生态危机的出路是克服以占有为特征的生产方式。
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处理的几个关系:①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②道德与法律的关系;③技术与制度的关系。
(2)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a.一致性:①目的:出发点一致;维护人类与发展;②结果:两者互为条件,互为前提。
A环保需要经济发展带来技术和物质保障;B环保为经济发展提供好的自然环境。
b.冲突性:经济发展导致环境破坏;环保投入制约经济发展速度。
如何处理二者关系:谁急迫优先解决谁,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优先兼顾环保,发达国家环保优先因人对环境要求高。
(3)解决环境问题是靠道德还是靠法律?相同点:法律和道德都是规范,来调整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
不同点:法律是强制性,道德非强制性。
道德的实施方式不同,如果利益冲突不能调和靠法律,如果利益冲突能调和靠道德。
自然辨证法26题
1、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性质内容。
答:学科性质: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
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是哲学和科学技术之间的桥梁。
研究对象:自然观(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技观(科技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方法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科技社会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
2、系统的定义、关系与特征。
答:系统是运动变化着的若干部分,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组成的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整体。
含义:1.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要素是构成系统的组成单元,单一要素不能成为系统,即系统内部具有可分析的结构。
2.“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特定的结构。
3.“系统”还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本质特征:1.整体性: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
整体性是一切自然系统的普遍属性,是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
2.开放性:指物质系统与其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任何现实的物质系统与外界环境都在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3.动态性:指系统及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4.层次性:指系统处于物质的一定层次以及不同系统之间存在一定层次关系的性质。
3、系统、人工、生态自然观的观点、特点。
4、观察、实验与理论的关系是什么?5、绿色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区别及绿色设计的3R本质。
答:1.设计理念不同。
绿色设计主张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传统设计以产品能否实现经济价值作为评价设计成败的标准。
2.产品设计目的不同。
传统设计师为需求而设计,绿色设计是为需求和环境而设计3.产品设计的要求不同:绿色设计要求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优先考虑产品应有的环境属性,然后考虑产品应有的基本属性,而传统设计主要考虑的是产品应有的基本属性4.设计内容不同:绿色设计要考虑产品从设计到报废后的回收处理,再到利用的全过程,而传统设计主要考虑产品的设计和生产。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主要内容P2自然辩证法是怎样产生的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怎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自然辩证法P2 怎样理解学习自然辩证法的重要意义P2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证的价值和意义系统自然观的基本特点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如何理解系统自组织的实现条件如何理解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及其重大现实意义试论述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及实践怎样认识科学和技术的区别与联系书90技术的本质和基本特征是什么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的必要性和现实途径如何理解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什么是科学精神,书98 如何理解在科学研究中坚持科学精神的重要意义论述近现代技术革命内容,并比较其不同特点关于科学评价标准的主要观点有哪些你认为哪种最合理,试说明理由波普的证伪主义模式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局限是什么试评价库恩科学发展的历史主义模式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模式有何特点,其合理之处何在怎样认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总体趋势试分析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及其对科学发展的意义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过程有哪些阶段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态有哪些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征怎样认识科研选题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及科学选题的基本原则试阐述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全面认识科学的价值试分析其内在价值和社会价值如何看待科学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如何正确认识现代高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困惑怎样认识西方科技批判思潮的成就和不足如何理解科学共同体与技术共同体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的运行从科学技术社会建制的角度说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主要意义和内容绪论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主要内容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已经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自然辨证法考试题及答案
1.自然辨证法学科的性质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不仅具有哲学属性,而且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首先,在哲学研究概括的自然、社会和思维这三大领域的知识中,自然辩证法是其中的一大领域。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的世界观时,从一开始就认为整个世界的历史可以“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对这两方面的历史的哲学概括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两门学科即自然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其次,当代自然辩证法除了以自然为研究对象,还以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所要揭示的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中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般规律,而不是自然界中个别的过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个别领域或者科学技术个别学科的特殊规律。
这个一般规律也正是哲学研究区别于科学技术研究的特殊之处。
自然辩证法一方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在自然界中的具体表现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又是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哲学概括。
当代自然辩证法还是一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领域,即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部”,而对这个“结合部”的研究又是紧紧地围绕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进行的。
自然辩证法只有研究科学与自然、人文、社会这三者的结合,才有可能科学地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2、自然观的演变及各种自然观的特点古代朴素自然观(公元前7世纪一前5世纪)T中世纪神学自然观(公元5世纪一15 世纪)今近代形而上学的机械的自然观;16—18世纪末)T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8世纪末一19世纪末)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具有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具有笼统性直接性,模糊性;埋藏着宗教迷信的种子.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特点:一方面具有理论性和自觉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具有宗教迷信和唯心论的特点或者说,这种自然观是神学家自觉的将宗教神学和哲学唯心论相结合而成的反科学的理论.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它作为总观点其“中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它认为自然界始终如此,如果说变化也只是物体在空间中扩张而无时间上的发展历史只有物体的机械位移和动量转换;上述变化其原因在物体的外部即外力推动而不在事物的内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以科学实验和科学事实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武器联系的发展的看待自然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度春季学期《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1、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史、体系结构发展历史:自然辩证法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这一时期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酝酿和形成阶段。
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考察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提出的任务。
系统地研究并建立自然辩证法的工作,主要是恩格斯完成的。
为了写作《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精心准备和潜心研究。
为了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在认识自然界方面已经取得的成果,恩格斯曾对直到他那个时代为止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最新成就,进行了极为广泛、深入的研究。
1873年5月底,恩格斯在致马克思的信中提出一整套关于自然科学的辩证法的构想和计划。
以此为起点,在以后的整整3年里,恩格斯致力于对自然辨证法的全面探索和集中研究,并开始《自然辩证法》一书的撰写。
恩格斯逝世后,《自然辨证法》手稿一直由德国社会民主党保存。
直到1925年,在苏联学者的努力下,《自然辩证法》首次出版发行。
随后,此书各种语言版本相继面世。
1931年,苏联物理学家在第二届科学史世界大会上作了题为《牛顿原理的社会经济》的报告,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社会经济背景角度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在西方科学史界引起强烈反响。
1932年,日本学术界在“唯物论研究会”内,设立了自然科学部门研究会,专门从事自然辩证法研究。
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末就已经出现了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组织,促进了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建设始于1956年,当时全国十二年(1956~1967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明确了其学科定位。
198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自然辩证法”学科修改成为“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的二级学科,这一更名被看做是从“自然辩证法”到“科学技术哲学”实现的富有意义的发展,标志着中国自然辩证法在学科建设道路上朝建制化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体系结构: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分为三大相对独立而又有机统一的版块。
(1)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和理论说明,其任务是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做出唯物的同时又是辨证的说明。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研究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是关于自然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的性质、特点、地位、作用、内在联系和变化发展的理论总结。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3)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它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来研究科学技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的发展,把人和自然界的关系的变革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如实地看成是在社会历史中展开的,把科学技术系统放到整个社会大系统中去加以考察,从而阐明科学技术发展的辨证法,体现了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统一。
2、自然观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一种认识和看法。
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对自然界的看法主要受两个因素的限制:一是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二是受到和生产力相应的科学水平的限制。
不同时期人类自然观也不同。
大致经历以下三种历史形态:(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近代机械论(形而上学)自然观:其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理解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理解自然界的辩证法,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当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3、自然观与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观经历了古希腊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个历史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质,批判地汲取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思想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意味着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思辨地构造体系的自然哲学的终结。
它无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完善,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还是对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观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展基础上,是对自然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正确、科学、先进的自然观将指导科学取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
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1)自然科学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大约是从远古到15世纪:根据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了解认识了自然界,到公元前6世纪已积累了不少的数学、天文学和医药知识,自然科学已开始萌发。
这一时期,关于自然界的知识中天文学走在最前面。
在医药方面,已有关于多种疾病的名称和药物的记载。
从公元前5世纪到15世纪,人们把自然界当作一个整体,从总的方面来把握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描绘自然界的总面目。
基于这种认识,产生了力求囊括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自然哲学。
虽然那时已出现了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医学、生物学、地学等专门化知识,但都包含在统一的自然哲学中。
在物理学方面,已出现了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他的工作给后人许多启发,但他所得出的结论有很多是错的,例如,受外力作用运动的物体,当外力停止作用,物体的运动也就立即终止。
又如,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较轻的物体下落较慢等。
亚里士多德的这些错误结论纯粹是他的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并无任何实验依据,那时人们也还没有“科学实验”的思想。
(2)自然科学发展的第二个时期——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时期:从时间上看,这个时期大约是从16世纪到19世纪。
随着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需要有探索自然物体的物理特性和自然力的活动方式的科学,从各个细节上分门别类地研究大自然的奥秘,于是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学、生物等专门学科逐渐从自然哲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一门门独立的学科,使近代自然科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这一时期,数学上,微积分和非欧几何已经建立;物理上,牛顿理论和电磁理论已经建立;化学上,创立了科学的原子论;天文学上,提出了日心说;地学上,提出了地质演化说;生物上,建立了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等等。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从天文学上首先突破,随后物理学又成为带头学科。
(3)自然科学发展的第三个时期——现代自然科学发展时期:从时间上看,这个时期大约是从19世纪末开始。
此后,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识逐步深入到微观领域和宇观领域,发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物质形态和运动形式,出现了许多分支学科、边缘学科、横断学科和综合学科。
现代自然科学包括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大部分基础科学以自然界某种特定的物质形态及其运动形式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的基本规律。
技术科学以基础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研究同类技术中共同性的理论问题,目的在于提示同类技术的一般规律。
应用科学是综合运用技术科学的理论成果,创造性地解决具体工程和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创造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生产模型的科学。
4、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的产生背景、基本内容及特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单纯用古典力学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的观点。
它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完全服从机械因果律。
学背景:力学的发展以及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形成与发展;牛顿经典力学建立并获得巨大成功,这就必然推动人们用力学理论解释其他自然现象,用力学的机械运动模型类比其它复杂的物质运动。
16-18世纪,自然科学的大部分领域还处在发展初期,还处在收集材料和分门别类加以整理的阶应,只有必然性,没有偶然性;一切都是由“因果关系”联系起来的,一切世界的运动都是由确定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它认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都可看成是更低级、更基本的现象的集合,因而可以用低级运动形式的规律代替高级运动形式的规律。
特点:(1)恢复和坚持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坚持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认识自然事物,承认自然界及其运动规律是客观的,不是上帝干预的,“天上”“地下”有着统一的客观运动规律。
(2)具有机械性的缺陷,用力学的知识和规律去解释,说明其他一切自然现象,甚至认为“运动是机器”,“人是机器”。
(3)具有形而上学的缺陷,认为各种自然现象是彼此孤立的,没有联系的,而且是“静止不动,绝对不变”的,即使有动,也是外力的推动。
自然界的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是外力所致。
评价:以机械力学说明一切,以物质原因解释自然现象,在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起了积极作用;它又是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当时科学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成为此后相当时间中绝大多数科学家所持的观点,占据了统治地位。
其局限在于:用静止、片面、孤立、绝对的观念看待自然,最终不得不回归神学的上帝,陷入了唯心主义。
5、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与生态价值观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原点和道德评价的依据,强调有且只有人才是价值判断的主体。
人类中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1)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价值论,是人类为了寻找和确立自己在自然界的优越地位、维护自身利益而提出的理论假设,这是人类中心主义的立论基础;(2)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促进人类保护自然的行为依据,也是评价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尺度,这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行为准则;(3)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人处于主导地位,不仅对自然有开发和利用的权利,也有对自然进行管理和维护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基本原则;(4)人的主体地位,意味着人类拥有运用理性的力量和科学技术的手段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以实现自己的目的和理想的能力,意味着人类对自己力量的无比自信,这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基本信念。
生态中心主义:主张环境伦理学的中心问题应该是生态系统或生物共同体本身或它的亚系统,而不是它所包括的个体成员。
其内涵:(1)生态中心论把人类道德关怀和权力主体的范围从所有存在物扩展到了整个生态系统;(2)生态中心论认为,生态伦理学必须把道德客体的范围扩展至生态系统、自然过程以及其他自然存在物;(3)生态中心论把人与自然看成高度相关的统一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整体性,代表了人对自然更为深刻的理解方式;(4)生态中心论虽然也属于非人类中心主义或自然中心主义,但与以往的生态伦理观不同,生态中心论更加关注生态共同体而非有机个体,是一种整体主义的而非个人主义的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