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适合残疾学生劳动技能学习的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适合残疾学生劳动技能学习的调查报告智障儿童中的绝大多数人走出校门后面临的是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而不是如何进行深造。
这是接受记者采访的人普遍的共识。
沈冬梅说,老师和家长对智障儿童的爱护和照顾终究是要有一个时间限制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无微不至的替代从表面看似相同,但却有本质的区别,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角度来讲,应该尽量让他们学习自主自立。
其实家长也希望学校能教会他们生存的本领,使他们日后能独立生存于社会。
所以,成功地把智障儿童引至他们将来生活的社会,才是培智学校改革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智障学生九年毕业以后,由于在义务教育段只学习了一些做人的道理、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
因此走上社会,仍然是依靠父母和社会来抚养。
家长对学校的教育不满意,这是我们从事特殊教育的人遗憾,因此,我们要改变这种教育现状,让智障学生在学校学到一技之长,为走上社会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让家长满意,为社会减轻负担。
课程设置时应根据智残疾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多层次,小步子的循序渐进地进行,低年级阶段应注重文化教育和生活自理课为主,强化康复训练;中年级以文化教育为主,康复训练课,劳动训练课,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高年级以文化教育,增加劳动技术教育,掌握技能,为了使学生能稳定的工作,一定的技能是必要的,良好的行为养成,职业素养应具备,所以学生进校门就要长期地对他们进行行为养成,劳动观念,职业素养方面的强化训练。
智障儿童的父母往往因为子女的先天不足而事事包办代替,使这些孩
子失去了许多锻炼的机会,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在生活上的依赖性,使先天的缺陷逐渐转化为后天的“弱智”。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所,放弃这个特定的环境,就谈不上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
有的父母在训练孩子失败后,很容易失去信心,或是不知如何引导激发孩子去实践。
这时,老师应指导家长利用日常生活指导学生参与劳动,加以指导与训练。
根据学校教育训练计划,把学校学到的生活技能在家中加以实践、运用,同时,请家长做好记录,学校再根据家长反映的情况做到对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真正实现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合力效应。
充分发挥家长的力量,能使学校的教育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反之学校教了,学生回家后还是不动手,依赖父母,那样教育效果就很差了。
学校的指导配合是关键。
总之。
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反复,不断强化。
在训练过程中学生有反复性,需要教师有特别的爱心和耐心,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去引领学生,监督学生。
大家要共同努力,及早地对智障儿童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培养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也为他们将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