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型城市特征与发展对策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4aa2fe3172ded630b1cb673.png)
[ 文章 编 号 ] 10 6 3 ( 0 1 0— 0 9—0 0 5— 4 2 2 1 )1 0 0 3 定 。就全 国而言 , 目前我 国 因矿 山资源枯 竭而产 生 的困难
矿工 总数 约 30万 ~ 0 0 4 0万人 ,并 影 响到 10 0 0万 家属 ,甚 至有 的 出现 “ 啃老 ” 现 象 。部 分 离 退 休 工 人 在扣 除一 些
1 我 国 资源枯 竭型 城市 面 临的 困境
目前 ,我 国资源枯 竭型 城市 在生存 和发 展方 面 面临着
许 多 的 困境 ,主 要 表 现 在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矿 区的重 要水源 莲花 湖 由于受铅 的污染 ,虽然 经过 大 幅度 的治 理 ,仍未达 到饮 用标 准 ,给居 民用水 构失 衡 , 济 增长受 限 . 3 经
就我 国大多 数资 源型 城市来 说 ,资源 产业 是其 主导 产 业 ,其 他产业 依靠 资 源 产业 而 发 展 ,相 比而 言较 为 弱 小 ,
产 业结 构 比较单 一 ,产 品科 技含 量低 。我 国很多 矿业 城市 随着矿产 的发掘 而兴建 ,地 处偏远 的 山 区甚 至戈 壁 ,交 通 状况 和 自然条 件很差 。如 杨 家杖子 地 区位 于沟谷 地带 ,地 处两 山之 间和 半 山坡 上 ,境 内多 山 ,丘 陵起伏 ,仅 有 一条
资源型 城市 对资 源 的掠 夺式 、粗 放型 开采 ,造成 地下
大 的钼矿企 业 ,该 地 区是一个 典 型 的依 托 钼资源 而建 立起 来 的一个矿 区 。百年 问为 国家 累计 生 产 钼精 矿 数 十 万 吨 ,
为共 和 国的发展作 出了巨大 的贡 献 。历 经百 年沧 桑 ,该地
资源锐 减 ,导致地 质受 损 。对地 下水 的过度 抽取 使地 面下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规划应对研究——以淮北市为例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规划应对研究——以淮北市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3eec963b312b3169a451a49a.png)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规划应对研究——以淮北市为例刘晓婕1 郑 燕2(1.安徽明珠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601;2.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433)摘要: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迫在眉睫的大背景下,本文以淮北市为例,阐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普遍面临的“经济发展步入资源枯竭转型期、城市产业结构失调、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城市特色缺失”等瓶颈;从重塑经济活力、助力城乡统筹和创新生态环境治理三方面对淮北市的城市转型发展进行了探讨研究,就资源替代产业选择、城乡统筹、“城市双修”、城市塌陷区治理、城市特色风貌营造等重点领域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以期对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淮北市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传统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探索一条转型崛起新路子势在必行。
淮北市缘煤而建、因煤而兴,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
本文以淮北市为例,阐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对淮北市转型发展重点领域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研究,提出了具体对策,以期对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一、资源枯竭型城市定义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以自然资源开发而兴起,并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同时随着自然资源的衰退而衰退的城市。
为加快推进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国务院于2007年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分别于2008、2009及2011年连续公布了3批共69个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区)。
2009年,淮北市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2013年,国家出台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把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
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一)经济发展进入资源枯竭转型期。
由于长期大规模开采,淮北境内可开采煤炭资源日趋减少,开采难度加大,经济发展进入资源枯竭转型期。
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4c6752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2e.png)
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城市发展建设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进程,也关系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对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一、存在的问题1.交通拥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压力大大增加。
道路拥堵、地铁拥挤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难题。
交通拥堵不仅浪费了居民宝贵的时间,也增加了城市空气污染,影响居民的生活品质。
2.环境污染城市发展建设中,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人口的增加,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空气、水质受到污染,环境恶化,对居民的健康构成了威胁。
3.资源匮乏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资源匮乏,这不仅使得资源的价格飞涨,也使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4.城市规划混乱一些城市缺乏科学的规划,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乱搭乱建、规划混乱的现象,不仅影响了城市形象,也对城市的长期发展构成了隐患。
5.居住条件差城市中存在一些棚户区和农民工聚居地,居住条件差,基础设施不完善,大大降低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对策分析1.交通拥堵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首先要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改造升级,修建更多的交通枢纽和立交桥,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居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缓解私家车对交通系统的压力。
加强智能交通管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优化城市交通系统。
2.环境污染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首要任务是加大环保力度,制定更为严格的环保政策,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罚。
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根本上减少环境污染。
加强资源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3.资源匮乏针对资源匮乏问题,城市应当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循环经济模式,加大对资源的节约利用力度。
城市应当加强对资源的保护,禁止过度开采,避免资源的枯竭。
城市应鼓励产业的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城市规划混乱对于城市规划混乱问题,首先要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加强城市规划的可行性评估力度,杜绝乱搭乱建。
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f991a7cf46527d3240ce07b.png)
其他城市
6
灵宝 ( 黄金 之城 )景德镇 ( 高岭土) 钟祥 ( 、 磷矿 ) 重庆万盛 区 、 ( 非金属矿产密集地 )铜 仁地区万 山特 区( 磷 ) 、 贡、
大 兴 安 岭地 区 、
( ) 半 可再生 1% 6
森工城市
7
五大连池 、 伊春 、 白山、 舒兰 、 阿尔 山、 敦化市( 森工 )
资源型城市的社会发展_题及 于 盂韬, 问 立, 姜春海( 0)李磊(0 ) 2 3、 2 6、 0 0
政策研究 马鹏举 (0 6 、 20 ) 郝书优 (0 7 、 2 0 ) 李雨潼 ( 07)郑文升 (0 8 、 20 、 20 )
谷 赵 (0 9 、 红 (0 0 20 ) 林 2 1)
资 。R bn n s 兴 。即国外 的资源 型城市 面临资源枯竭 时被称 落 、 源 枯 竭 城 镇 的 振 兴 等 方 面 J oi o ]
16 ) 为“ 衰退地区” 结构性问题地 区” 或“ 。资源枯竭 型 (92 首次对加拿大 的资源型地 区进行 了全面评 目的是 找寻这 些地 区 的不稳 定 因素 ; ua Lcs 城市是我国政府给资源 型城市走 向衰退状态 时所 估 ,
枣庄 、 资兴 、 铜川、 嘴山、 石 华蓥 、 阳 耒 葫芦岛市杨家杖子开发区、 葫芦 岛市南票 区、 白银 、 铜陵、 铜仁地区万山特区、 大冶 、 黄石 、 冷水江、 辽 阳市 弓长岭区 、 昆明市东川区
煤炭城市
1 9
冶金城市 不可再生 8 % 4
1 0
石油城市
3
玉门 、 潜江、 盘锦
2
战 略与 决策 资 源枯竭 型城 市可持 续发展 对 策研 究
表 2 19 9 0年代 中期 一现今的国内资源型城市的主要 研究 成果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dced595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5.png)
落实本节课重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征。
教师总结讲解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即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规律。
在讲解的同时,承转,引入资源型城市如何获得新生。
任务三 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转型发展
结合视频和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1.大庆和阜新是如何转型的?你获取到哪些信息?
1.通过几个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资源型城市的概念。
2.改变传统教学书本里找概念的方式,通过案例让学生建构概念,让学习真正发生。
学生活动,教师小结。
教师讲解资源型城市的特征。
为学生深入理解资源型城市的衰退做铺垫。
任务二 什么是资源枯竭型城市
结合有关阜新的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1.想一想为什么阜新的煤炭挖掘车的图案会出现在第三套人民币的五元券上?
期望通过视频的方式,拉近知识和学生的距离,达成更好更深入的学习效果。
学生活动,教师小结。
教师讲解不同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方向。
落实本节课难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方向。
2.总结一下,大庆和阜新转型发展的路上,主要的方向和路径有什么区别?
3.大庆和阜新的发展路径为什么不一样?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能够完全照抄某个成功案例的经验吗?
4.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顺利转型,有哪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产业相关知识对于高二上学生来说距离生活较远,较难理解。产业衰退的有关措施对于学生难度较大。
课时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第1课时
1.课时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讲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问题。教材依据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条件和现状,分类思考、分析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浅谈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浅谈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2bf173c0b4c2e3f572763ae.png)
二 、 源 枯 竭 型 城 市 面 临 的 问题 资
( ) 济 问题 一 经
1 然资源的依赖性强 , 泊 经济结构单一, 产业链条短
资源 型 城 市 对 于 自然 资 源 的 依 赖 性 极 强 ,其 他 产 业 都 是 服 务 于 自然 资 源 的 开采 和 利 用 或 者 围 绕 其 形 成 和发展 的 , 定意义上造成 这些城市经济结构单 一。 一 资
《 务 院 关 于 促 进 资 源 型 城 市 可 持 续 发 展 的若 干 国 意 见 》 国 发 [0 7 3 ( 20 ]8号 ) 以下 简称 《 见 》 中 的 资 源 ( 意 ) 型 城 市定 义 为 : 源 型 城 市 ( 括 资 源 型 地 区 ) 以 本 资 包 是
地 区矿 产 、 林 等 自然 资 源 开 采 、 工 为 主 导 产 业 的 城 森 加
物 , 别 是 传 世 文 物 中存 在 一 定 的 质 品 , 些 作 假 技 术 特 有 很 高 , 成 真 伪 难 辨 。 往 鉴 别 真 伪 都 是 凭 鉴 定 者 的 经 造 以
总之 . 物鉴定是一项 严肃且科学性 很强的工作 , 文 要 求 文 物 鉴 定 者 具 有 广博 的 历 史 知 识 、 物 知 识 、 物 文 文 鉴 定知识 、 自然 科 学 知 识 、 代 科 学 技 术 知 识 , 解 文 现 了
20 0 7年 和 20 0 8年 , 国务 院 共 确 认 了 4 4个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资 源枯 竭 型 城 市 。 是 , 有 大 量 的 资 源 枯 竭 型 但 还
城市没有列入此名单。
佳 效 果 。 过 考 察 分 析 , 知 在 春秋 晚 期 和 战 国早 期 已 经 确 制 造 白 口铁 , 经 过 长 时 间 柔 化 处 理 得 到 展 性 铸 铁 。 并 战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https://img.taocdn.com/s3/m/6f630e2b915f804d2b16c1a0.png)
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目前,我国也开始面临这一难题,且问题越来越突出。
鉴于转型工作的复杂性、综合性,本文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已有转型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提出了系统对策建议。
改善宏观调控一是成立专司部门。
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结构调整,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也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问题。
德、法、日等发达国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时尽管具体做法不一,但都成立了专门领导和协调转型的机构。
我国可考虑由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委共同成立“国家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与政策办公室”(也可考虑对国家振兴东北办或国务院西部开发办进行职能扩充)。
二是制定和实施战略规划,并可考虑立法保障。
由国家专司转型的权威机构来制定和实施经济转型规划和区域振兴规划。
首先,这种高层次机构可以兼顾利益、协调各方采取行动;其次,可以避免地方政府制定转型规划所带来的主观随意性和任期制下出现的非连续性;最后,能突破地方政绩观和地方利益集团的束缚,及早进行科学规划,做到未雨绸缪。
另外,鉴于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在我国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举措,不只是资源型城市的局部问题,可借鉴国外经验,通过立法将转型纳入法制轨道,强化保障机制。
三是在产业政策、财税金融、环境生态、科学技术、教育培训和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对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给予倾斜性支持。
鉴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系统性与复杂性,要取得转型的真正成功,必须打政策组合拳和注意措施的综合配套。
调整产业结构一是淘汰落后资源产业,即主动退出那些成本高、环境污染重且没有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
二是改造传统产业,即对仍具竞争优势的传统资源产业积极用先进技术进行改造升级。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并不意味着要全部放弃传统资源产业。
对仍具竞争优势的传统要利用先进的科技对其改造,使其升级换代,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是将有基础的非资源型产业做大做强成支柱产业,激活存量资产。
《2024年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cb549a1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a.png)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资源型城市,是指以自然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然而,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资源型城市面临着经济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恶化、社会问题突出等挑战。
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要性1. 应对资源枯竭:资源型城市的主要产业为资源开采,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经济将面临严峻挑战。
因此,必须进行产业转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2. 改善生态环境:资源开采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通过转型,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 促进社会和谐:资源型城市往往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就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社会矛盾突出。
转型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促进社会和谐。
三、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现状及问题1. 转型现状: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更新。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困境,转型进程仍面临诸多挑战。
2. 存在问题:(1) 产业升级困难:传统产业占比过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产业转型升级困难重重。
(2) 资金短缺:转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资源型城市往往财力有限。
(3) 人才流失:由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流失严重。
(4) 生态环境问题:资源开采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亟待解决。
四、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1. 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扶持力度,如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
2. 促进产业升级和多元化发展: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发展新兴产业,实现产业升级和多元化发展。
3. 培养和引进人才: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积极引进外部人才,为城市转型提供智力支持。
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加大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治理力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七台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七台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50ef96c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48.png)
七台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七台河市是黑龙江省的一个资源型城市,以煤炭资源为主要支撑,曾经是中国煤炭工业的重要基地。
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和环保政策的实施,七台河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困境。
为了转型升级,七台河市必须面对困境并寻求有效对策。
一、困境分析1.资源枯竭目前,七台河市的煤炭资源已经面临枯竭的趋势。
过度开采导致煤炭资源储量锐减,市场需求下降,一度是市场供应过剩状态。
而在国家政策推动下,清洁能源的发展将对煤炭产业带来更大的挑战。
2.产业结构单一七台河市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主要依赖煤炭产业,其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一旦煤炭产业受到冲击,整个城市的经济运行会受到重大影响。
3.环境污染严重煤炭产业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带动当地经济增长的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大量的煤尘、废水排放,导致了当地水土受到严重破坏,对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
以上种种困境表明,七台河市亟需转型升级,以应对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对策建议1.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针对资源枯竭和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七台河市需要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可以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兴产业等方式,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特色产业,提高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水平。
2.加大环保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对于环境污染问题,七台河市必须加大环保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可以通过严格的环保政策,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排放污染物的数量,改善环境质量。
鼓励企业加大对环保技术的投入,推动生产方式和能源利用的绿色化,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3.拓宽资源利用渠道,促进资源综合利用面对资源枯竭的现状,七台河市需要拓宽资源利用渠道,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可以通过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废弃资源的再利用。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延长资源的使用寿命,减少资源的浪费。
探寻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对策——以白银为例
![探寻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对策——以白银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a6a113fb4693daef5ef73d16.png)
源建设工程 、 乡基础设 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 城 让人民群众在 良好
的环 境 中生 活 文化上 , 凝炼特色文化 , 打造城市精神 , 提高市 民素质 。 提升文化
2我 国 资 源 枯 竭 型城 市 基 本 特 点和 经 济 转 型 现 状 .
我国资源枯竭 型城 市具有共 同特点为 :一般都 依托某 种 自然资 源。 借助资源优势 发展经济 ; 产业结构单一 ; 经济增长方式以粗放型为 主. 缺乏活力 ; 国有经济 占主导地位 ; 经济转型以地方政府 主导 , 职工 缺乏创新 意识 。 企业缺乏 内在的原动力 。 目 . 前 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是云南东川 : 白银市 的加工制造业规 模不断 扩大 . 深度不断加强 。 市因铜资源枯竭 . 没有其他支 柱产业 接替 。 19 于 9 9年撤市改 区; 二是 铝等项 目的实施 , 白银不局限于本地资源 , 引进了卡森皮革 、 西藏碳 酸锂等原料和 河南 焦作发展 了几个支柱产业 . 基本实现了向综 合经济型城市和山水 同时, 市场“ 两头在外” 的企业 . 拓展 了加工制造业 的领域 园林旅游城市的转变 ; 三是大多数正在转型过程 中。 333提升传统产业优势 .. 3案 例分 析 : . 白银 模 式 — — 以 高新 技 术 为 基 础 的经 济 转 型 从 20 0 1年到 2 0 0 5年 7月 . 白银市共实施重点技改项 目 5 7项 . 投 31 . 研究区基本特征 5 6 新增工业增加值 2.亿元。 3 3 市及 市以下企业投 白银市位于甘肃中部 。 白银 、 辖 平川两区和会宁 、 靖远 、 景泰三县 。 入技改资金 3.亿元 . 3 6 占全部技改投入 的 3 . 8 %。对传统主导产业的 2 总面积 21 万平方公里 . . 1 总人 1 15 1 2 7. 万人 . 中城镇人 口 6. 万 入技改资金 1 .亿元 . 1 O 其 02 2 人 , 国家 “ 五” 是 一 时期建 立的有色金属原材料基地之一 、 国家重要的 大力投入使其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33 .. 4发掘优势 . 形成新兴产业 有色金属工业和能源化工基地 , 、 、 、 铜 铝 铅 锌年产 量超 过 4 0万 吨 , 创 白银市利用 当地较丰富的水能和煤炭资源 .建设乌金峡水电站 . 造过铜产量连续 1 8年居全国第一的业绩 , 被誉为中国“ 城” O世 铜 。2 景 力争把 白银建成 纪8 O年代 以来 , 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 。 白银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面 积极争取黑山峡水 电梯级开发 、 泰火 电厂等项 目. 装机容量超过 10 00万千瓦的西j 最大的能源基地 。 E 同时。 发挥 白 电 银 临 严 重 困境 加大碳酸锂 、 储氢合 金粉 、 级氧化钴等 电池 20 0 5年 . 白银市 开始 了全 面推进转型 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 开始逐 池原材料高度集中的优 势。 向全国知名 的电池材料基地这一 目标 冲刺 。 渐形成 “ 白银模式 ” 0 8年 。 。2 0 白银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全 国首批资源枯 项 目的建设力度 .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减少 了对传统产业 和初级 产品的依赖 . 扩大 竭转 型城市 。 几年来 , 银市 的国内生产总值、 白 工业增加值和全社会 固 了支撑城市经济发展 的产业领域 。 定资产 的增产速度均高于甘肃乃至全国的平均增长速度 34初步成绩 . 白银是 因企设市 、 以企托市 的典型代表 . 经济有 四个特点[ 国 其 3 1 : 经过几年的发展 。 白银 市城市转型 已取得初 步成效[ 5 1 。主要表现 民经济 以城市经济为 主体 . 城市经济 以工业经济 为主导 . 工业经济 以 国有大 中型企业 为骨干 . 国有大 中型企业 以矿产资源利用为依托 。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4235d99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79.png)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资源型城市是指依托当地自然资源的开采与加工而发展起来的城市。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资源开发成本的增加,资源型城市面临诸多转型难题。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已成为这类城市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本文旨在分析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存在的问题1. 产业结构单一:大部分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过于依赖某种资源产业,经济抗风险能力较差,缺乏多样化和市场化的支撑产业。
2. 就业压力突出:资源的逐渐枯竭使得从事相关行业的就业人员面临岗位减少或企业停产的困境。
虽然经济结构在调整中产生了新的岗位,但吸收速度相对滞后,给就业带来了压力。
3. 环境治理挑战:长时间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且一旦环境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治理难度和成本都会显著增加。
4. 资金投入不足:城市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人才引进等。
但部分资源型城市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限制,资金投入相对不足。
5. 人才流失与短缺:由于产业结构的单一性,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难度较大。
同时,随着老旧产业的衰退,大量的人才被挤出市场,新的产业体系又无法快速吸收这些人才。
三、对策研究1. 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积极引入新兴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同时,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发展资源深加工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2. 促进就业与培训: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为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的技能培训与指导服务。
同时,鼓励创业创新,为新兴企业和创业者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3. 加强环境治理: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推进环境修复工程。
鼓励采用环保技术和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推动清洁生产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4. 增加资金投入:通过政府财政支持、社会资本引入、企业自筹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
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利用好国家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扶持政策。
新时代鄂尔多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建议
![新时代鄂尔多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b8277ac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4.png)
新时代鄂尔多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鄂尔多斯市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面临了诸多的机遇和挑战。
鄂尔多斯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地处黄河上游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但也面临着煤炭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鄂尔多斯市要想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抓住机遇,制定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机遇1.国家政策扶持:国家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这为鄂尔多斯市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借力。
2.资源丰富:鄂尔多斯市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天然气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而随着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些资源也将成为鄂尔多斯市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3.区位优势:鄂尔多斯市地处黄河上游地区,交通便利,紧邻蒙华铁路、京原铁路等重要交通干线,有利于加强与内蒙古其他地区和全国各地的联系,为拓展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
4.生态环境优化:鄂尔多斯市近年来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绿色发展,如生态恢复工程、生态建设工程等,使得鄂尔多斯在生态环境方面有了不小的改善,这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挑战1.产业结构单一:以煤炭为主的传统产业占据了鄂尔多斯市经济的主导地位,而随着国家对于能源高效利用的提出要求以及能源转型政策的深化,传统产业带来的发展制约也逐渐显现出来。
2.发展空间狭窄:鄂尔多斯市地处黄河上游地区,属于资源型城市,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对于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动力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3.生态环境恶化:长期以来,鄂尔多斯市过度开采煤炭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空气污染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限制了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政府管理水平不高: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管理水平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鄂尔多斯市在城市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不利于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资源型城市兴衰的原因及对策
![资源型城市兴衰的原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8f0c221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7.png)
资源型城市兴衰的原因及对策资源型城市是指以资源开发和利用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城市。
在过去几十年里,许多资源型城市取得了繁荣和发展,但也有很多资源型城市因资源逐渐枯竭或其他原因而陷入衰退。
本文将探讨资源型城市兴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资源型城市兴起的原因资源型城市能够快速兴起的主要原因是其具备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农产品等。
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带动经济增长,吸引大量的投资和劳动力流入。
同时,资源型城市通常具备发展基础设施的优势,例如交通网络、能源供应等,这为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资源型城市衰退的原因1.资源枯竭资源型城市的兴盛往往伴随着资源的消耗,长期过度开采会导致资源逐渐枯竭。
随着资源的减少,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基础逐渐削弱,经济增长放缓,就业机会减少,导致人口外流和社会问题的加剧。
2.单一经济结构资源型城市往往存在单一的经济结构,依赖某一项主导产业。
一旦这个主导产业遇到困境,如国际市场需求下降或竞争加剧,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就会出现严重的波动。
没有多元化的产业结构,资源型城市难以抵御经济风险。
3.环境污染资源型城市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大量的采矿、加工工业会排放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很大压力。
环境问题不仅影响人们的居住和工作环境,也会对旅游业等其他产业造成负面影响。
三、资源型城市兴衰的对策1.实施转型升级资源型城市应该在资源枯竭前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通过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经济多元化发展。
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逐步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
2.加强生态保护资源型城市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
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
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培育生态旅游等可持续发展产业,实现经济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资源枯竭型城市:问题与对策
![资源枯竭型城市: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31777d984868762caaed5c5.png)
资源枯竭型城市:问题与对策作者:张秉福文章来源:科学新闻2006年2月13日点击数:1844 更新时间:2006-2-15山东科技大学文法系张秉福目前,我国一些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经济衰退、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对此,资源枯竭型城市应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好各方面矛盾,实现城市转型。
转型必须从实际出发,既要政府合理干预,也要符合市场经济原则。
资源型城市是城市职能分类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广义上是指依靠开发自然资源为主要职能建立起来的城市,狭义上是指依托矿产资源开发成立的城市。
本文所分析的对象是矿产资源型城市。
据统计,我国现有以煤炭、有色金属等为主的资源型城市118个,其中30多个城市面临资源枯竭问题;现有的8000多座矿山中,400多座资源枯竭,2/3已进入“中老年期”,正在加速枯竭进程。
资源型城市因资源发现而立、随资源开采而盛,在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给自身留下了“累累伤痕”。
资源枯竭、经济衰退、环境恶化、低收入和高失业率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已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主要制约因素,威胁着其生存和发展。
解决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保证。
一、主要问题目前,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在生存和发展方面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生产效益下降,下岗失业人员猛增,地方财力薄弱,社会负担沉重资源的枯竭导致因资源而生的主导支柱产业趋于衰退,就业机会减少,产生许多下岗失业人员。
同时,资源产量、企业效益的下降,也影响财政收支和对公共物品的投入;劳动者收入减少导致居民生活水平下降,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多数资源型城市已出现大量的离退休人员,财政负担加重,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例如,我国因矿山资源枯竭而产生的困难矿工总量约300万至400万,并影响到1000万家属,甚至有的出现“啃老”现象。
仅抚顺矿区就有下岗和退休职工万人,近40万职工及家属生活保障问题需要解决。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新课标)选必修2】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新课标)选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047dbee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68.png)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 运用典型案例,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分析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周期,说明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判断该资源型城市所处的生命周期位置。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 通过典型案例,说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主要特征,综合分析该城市发展的方向。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说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主要特征,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方向,并归纳方法,能够迁移应用。
【教学难点】学会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归纳方法,迁移应用。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播放视频“阜新市的转型发展之路”阜新市因煤炭资源丰富,曾被称为“煤电之城”。
我国第三套人民币的5元券背面图案中;左侧的煤炭开采图的原型就是取自阜新市海州露天煤矿,可见阜新市昔日的辉煌。
20世纪末,阜新市开始转变以煤电为主的经济结构。
出示图片“第三套人民币的5元券图案”师:那么,阜新市为什么要转型?阜新市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二章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发展”。
(板书)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发展【讲授新课】出示图片“人地关系图”师:请大家据图说明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生:(可能的答案)人类获取自然资源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所需。
(板书)一、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 1. 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师点拨: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自然资源也是自然给人类的馈赠,人类通过不断地从自然界中获取自然资源,并把它转化为消费品以满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求。
我们知道,自然资源在地球上是分布不均的,正是因为这种不均衡,使得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能够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初加工为主导产业而发展起来,例如发展钢铁工业、有色冶金工业等,这样的城市,就叫资源型城市。
出示图片“中国主要能源矿产分布图”师:请大家读图,任选一个你熟悉的城市,说出它是依托哪种自然资源而发展的?生:任选一个城市,并读图说出其依托的主要自然资源(学生讨论)。
资源枯竭型城市特征与发展对策
![资源枯竭型城市特征与发展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c2315c528ea81c758f578bd.png)
资源枯竭型城市特征与发展对策摘要:资源型城市曾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资源的逐步枯竭,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资源型城市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特征,并对霍州市转型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特征发展对策前言:资源型城市的自然资源主要为不可再生资源,随着长时间对资源进行开采,其资源的蕴含量将会逐渐降低直至枯竭。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主要特征为资源迫临枯竭、多元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等,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011年末,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财政部联合发文霍州已经被纳入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
一、霍州市资源利用现状霍州位于山西中南部是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之一,其能源主要以煤为主。
建国以来原煤的生产量累计达到2.7亿吨,煤炭的生产企业实现总值为1530亿元。
近年来,由于老区的自然资源条件日趋复杂,土质质量日趋下降,再加之我们现在的技术水平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难度提升,煤炭产量由鼎盛时期的每年1200万吨下降到700万吨,降幅达到了41%。
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征1.缺乏动力产业支撑,城市发展缓慢资源型城市在进入衰竭期之后,城市的经济发展缓慢,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
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有着重要的关系,从某种客观意义上说正因为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才推动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霍州多年来一直围绕煤矿开采为主业,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长期以来产业升级和经济的纵深发展速度较慢,产业链的多元化结构拓展不完善,在面临资源枯竭的现实状况下,后劲发展缓慢不足再所难免,这也是资源型城市的共性。
2.人力资源结构失衡,专业人才缺失资源型企业的兴衰决定了资源型城市经济的兴衰。
以资源型霍州市新产业为例,其中包含的煤矿装备制造、建筑建材、煤矿生产服务、物流运输、公共事业和文化旅游这六个产业板块,其人才渠道大多来自于转岗分流人员、资源枯竭矿井转产人员和职工待业子女,不利于新型专业人才合理流动,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成了难题。
《包头市石拐区资源枯竭型地区高质量转型发展对策研究》范文
![《包头市石拐区资源枯竭型地区高质量转型发展对策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5d06738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52.png)
《包头市石拐区资源枯竭型地区高质量转型发展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许多以资源开发为主导的城市与地区开始面临资源枯竭、经济增长放缓等严峻问题。
其中,包头市石拐区作为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地区,其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尤为迫切。
本文旨在针对石拐区所面临的挑战,进行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对策研究,以期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石拐区现状分析石拐区位于包头市,曾以丰富的矿产资源而闻名。
然而,随着多年的资源开采,该地区面临着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
具体表现在:1. 资源枯竭:主要矿产资源逐渐减少,依赖资源型产业的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2. 生态环境压力:长期开采导致生态环境破坏,恢复困难。
3. 产业结构问题: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缺乏多元化和科技含量。
三、转型发展必要性面对资源枯竭的现实情况,石拐区亟需进行转型发展。
这是保障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民生、增强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在于:1. 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减少对单一资源的依赖。
2.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提高生态修复和保护能力。
3. 改善民生:通过产业升级和区域合作,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四、转型发展对策针对石拐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转型发展对策:1. 产业升级与多元化:(1)发展新兴产业: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改造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设备更新等方式,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3)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协作与互补,形成区域产业链。
2.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1)加强生态保护意识,实施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2)加大生态修复投入,恢复受损的生态环境。
(3)推广绿色生产方式,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清洁能源。
3. 区域合作与开放:(1)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吸引外资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资源枯竭型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对策
![资源枯竭型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fe592acb0717fd5360cdc2c.png)
T he Chi nes e Expe r i ence
资源枯竭型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对策
口 彭新 平 张秀梅
【 摘要 】 资源枯竭型城市实施战略转型, 就是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促进城市科学 发展。 文章对资源枯竭型 城市
概念、 新型城镇化概念、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过程中推进新 型城镇化意义作 了 详细分析, 并提 出了 转型背景下资源枯
提升城市文化 、 公共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 体系、 生活质量 等内 要注 重各 类 资源 和 生态 环 境 的保 护 , 注 重城 市 内涵 及 质量 的 涵为中心, 使城镇 真正成为较高品质的适 宜人居之所, 真正实 提升, 加快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城 乡一体化发展 , 积极走产业 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发展、 城乡统筹、 资源 节约 、 环 境友好、 社会和谐的新型城 镇
2 30 1 人 民 论 坛. P E O P L E S T R I B U N 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城市承载力。 三是对城镇实施科学化管理, 实现和谐发 展。 四 决 好这 个 矛盾 , 要 坚 持 依 法用 地 、 节约 用地 、 集约用地, 加 大 建 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思路, 着力打造 生态文 明示范区, 打造资源 设用地报批 、 收储 、 整理力度 , 争取 新增 建设用地指标 , 合理 节约、 环境友好 型城镇 。 五 是在推 进城市化过 程中, 要坚持以 分配工业 用地、 基 础设施公益项目用地 和经营性用地的供地 项 目为抓手, 开展 “ 项目建设攻坚战” , 市、 县区、 重点镇都要安 比例, 确保项 目建设 需要, 加大违法用地查处和 闲置土地处置
提高。
如果城镇化滞后, 工业布局分散, 不仅加大了资源和环境 压力, 而且还影 响到人民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 必须通 过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来解决这些问题。 新型 城镇化是指农 民向城镇迁移 的过程 , 真正实现从农民到市 民的 进一步明确资 源枯竭型城市新型城镇化 总体 思路。 要做
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及对策建议
![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5568ce1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2.png)
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及对策建议引言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依赖于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城市,这些城市经济发展取决于资源的开采和加工。
然而,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这些城市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
本文将讨论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其影响,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问题的原因1.资源枯竭:随着资源的开采和消耗,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主要产业逐渐衰退。
这导致大量的岗位消失,就业机会减少。
2.单一经济结构:资源枯竭型城市往往依赖单一的产业,缺乏多元化发展。
一旦该产业衰退,城市面临的就业机会更加有限。
3.技术进步:随着技术的进步,资源开采和加工需要的劳动力减少。
这使得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劳动力过剩,就业机会有限。
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问题的影响1.失业率上升: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着就业机会减少的情况,失业率上升成为常态。
这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2.贫困问题:失业率的增加意味着大量的家庭收入减少甚至丧失,导致贫困问题加剧。
3.人口流出:由于就业机会减少,人们开始向其他城市迁移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导致资源枯竭型城市人口流失。
对策和建议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采取以下对策和建议: 1. 多元化发展:资源枯竭型城市应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减少对单一产业的依赖。
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就业提供更多选择。
2. 技能培训和转岗:为失业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和转岗机会,提高其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职业培训机构,提供多种技能培训项目。
3. 创新创业支持:鼓励创新创业,培养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意识。
资源枯竭型城市可以设立创业孵化器、提供创业资金和政策支持,吸引创业者和新兴企业。
4. 发展新兴产业:资源枯竭型城市可以寻找并发展与其资源相关的新兴产业。
例如,通过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来缓解能源枯竭问题,并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5. 吸引外部投资:资源枯竭型城市可以通过吸引外部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枯竭型城市特征与发展对策
摘要:资源型城市曾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资源的逐步枯竭,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资源型城市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特征,并对霍州市转型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特征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前言:资源型城市的自然资源主要为不可再生资源,随着长时间对资源进行开采,其资源的蕴含量将会逐渐降低直至枯竭。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主要特征为资源迫临枯竭、多元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等,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011年末,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财政部联合发文霍州已经被纳入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
一、霍州市资源利用现状
霍州位于山西中南部是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之一,其能源主要以煤为主。
建国以来原煤的生产量累计达到2.7亿吨,煤炭的生产企业实现总值为1530亿元。
近年来,由于老区的自然资源条件日趋复杂,土质质量日趋下降,再加之我们现在的技术水平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难度提升,煤炭产量由鼎盛时期的每年1200万吨下降到700万吨,降幅达到了41%。
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征
1.缺乏动力产业支撑,城市发展缓慢
资源型城市在进入衰竭期之后,城市的经济发展缓慢,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
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有着重要的关系,从某种客观意义上说正因为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才推动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霍州多年来一直围绕煤矿开采为主业,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长期以来产业升级和经济的纵深发展速度较慢,产业链的多元化结构拓展不完善,在面临资源枯竭的现实状况下,后劲发展缓慢不足再所难免,这也是资源型城市的共性。
2.人力资源结构失衡,专业人才缺失
资源型企业的兴衰决定了资源型城市经济的兴衰。
以资源型霍州市新产业为例,其中包含的煤矿装备制造、建筑建材、煤矿生产服务、物流运输、公共事业和文化旅游这六个产业板块,其人才渠道大多来自于转岗分流人员、资源枯竭矿井转产人员和职工待业子女,不利于新型专业人才合理流动,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成了难题。
三、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对策
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被制约的根本问题是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因此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重要的是依靠产业结构调整发展。
霍州市立足产业转型,以推动转型跨越、率先发展为主题,一方面加快工业升级,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促进循环发展;另一方面加大了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带动三产服务业发展,发展现代化农业,突出特色农业打造品牌农业,促进农民收入提高。
1.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发展引擎
(1)建立衰退产业的援助机制,协助资源型产业平稳的转型
这主要建立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整体统筹规划,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尽快建立老矿区的转型机制,科学利用老矿区的设施场地建立运输物流、建筑建材等新产业工业园区。
霍州市政府积极研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成功案例,采取发展与创新并举的措施,例如什林煤矿90万吨技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8亿元,力拓煤矿90万吨技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8亿元,为资源枯竭矿区转型战略提供了可行性的途径,通过“老区”转型发展,在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同时,提高新产业为主业配套协作和提供服务的能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企业与职工、企业与地区、生产与生态和谐共处。
(2)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加紧产业化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资源枯竭型城市应当抓紧培育可行性比较强的接续替代型产业。
一方面,建立因地制宜的新产业,例如煤炭集中区域内的煤矿设备租赁和维修,这样的举措不仅能充分利用本地潜在资源,拓宽资源利用领域,同时也为产业多元化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为本地资源产业链的延伸寻找新的原料和能源基地,尽快形成新的主导产业和支柱。
在国家推行的一系列先行先试优惠政策引导下,霍州市不断开拓思路,抢抓机遇,扶持新项目的投资建设,成功引进香港华润集团、中石油昆仑能源两大世界500强企业和山西焦煤、国新能源两个全省十大能源企业,新的主导产
业的培育与出现,为维系城市的发展开辟了新思路。
(3)发展现代农业, 大力推进第三产业
资源枯竭型城市要积极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农林牧渔业。
与此同时, 要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必须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提高第三产业竞争力, 培育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霍州市正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无公害蔬菜、特色经济林、规模养殖三大基地和农业综合片区建设,探索适合本地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在文化旅游项目上,霍州市力推古代州级衙署霍州署和国家级森林公园七里峪作为本地两个特色景点,通过对景点投资修缮和深度开发,预计到“十二五”期间,游客将突破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将达到10亿,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完善产业结构,实现资源枯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2.重视社会保障工作,促进人力资本有效积累
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加强对教育的投资,通过各种措施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储备人才。
据统计2011年霍州市全年新增就业岗位6939个,安置下岗再就业1289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200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以内,有效解决了下岗职工就业难的问题;完善了临时救助办法,制订出台了《四类困难家庭学生和农村80岁以上老人固定救助方案》等社会保障办法。
霍州市在高技能人才、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和改善民生状
况方面,已形成良性的人力资本积累。
3.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
资源枯竭型城市改善生态环境既要依靠政府强行治理还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发展环保,发展循环经济就是在构建新的工业体系时要布局合理,规划科学,积极推广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工业废品回收率等。
霍州对8座矸石山进行了治理,恢复了近千亩地貌,植树造林3万多亩,投资1.7亿元建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城市垃圾处理厂等,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市区二级以上天数达336天,连续三年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荣获“中国绿色城市”称号。
结语
实现资源型枯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资源枯竭型城市要深刻剖析目前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立足实际系统性推进城市转型跨越、率先发展新路子,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打造新的产业链、重视民生体系建设才能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华丽转身。
参考文献:
[1]李成杰.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新路子.《经济生活日报》.2009
[2]赫书优.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法律救助研究.华侨大学出版社.2007
[3]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
[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