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子自郑使告于秦
《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秦晋崤之战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故,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先轸朝,问秦囚。
《秦晋崤之战》原文和翻译(分段翻译)
秦晋崤之战《左传》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矣。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
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
”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
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
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
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
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
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
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肴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
肴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
(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崤之战注释翻译赏析
《崤之战》注释翻译赏析简介《左传》本文选自《左传》。
《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
作者左秋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双目失明,曾任鲁国太史。
另外还编有《国语》。
我们学过的《曹刿论战》就出自《左传》。
注释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
潜:暗中)以(表修饰)来,国(郑国)可得也。
”穆公访(咨询)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远方的郑国),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备之,无乃(大概)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怨恨之心)。
且(况且)行千里,其(同“岂”难道)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回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假设复句)”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狙击)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同“避”,躲避)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于之,到那里)。
”秦师遂东(向东进)。
翻译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
”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
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
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
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
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
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
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
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2)穆公访诸蹇叔。
()(3)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4)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5)蹇叔之子与师()(6)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
A.秦师遂东。
B.若潜师以来。
C.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D.其一人夜亡,告之。
3.选出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
(2分)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B.不替孟明,孤之罪也。
C.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D.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
A.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蹇叔哭师》原文及译文
《蹇叔哭师》原文及译文优质文档你我共享 第 1 页 共 1 页 《蹇叔哭师》原文及译文《蹇叔哭师》原文及翻译原文: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日:“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译文: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派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暗中领兵前来,郑国就可以到手了。
”秦穆公以此事 九象, 询问蹇叔,蹇叔说:“劳动军队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说过。
军队疲劳,力量耗尽,远方的主人对此已有防备,恐怕不行吧?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知道;军队劳累而无所得,必然有背叛之心。
而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秦穆公拒绝了蹇叔的忠告。
于是召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员将领,命令他们从东门外出兵。
蹇叔哭送他们,说:“孟子,我看到军队出发而看不到他们回来了啊!”穆公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使你只活到中等岁数,你坟上的树已经合抱了!” 蹇叔的儿子参加了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一定在殽山抵御我军,觳山有两座山陵:它南边的山陵,是夏代帝王皋的陵墓;它北面的山陵,是文王当年躲避风雨的地方。
你一定要死在这两山之间,我来收你的尸骨吧。
”秦军于是向东进发。
崤之战(左传)
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刘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 (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秦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故,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崤之战 《左传》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古诗崤之战翻译赏析
古诗崤之战翻译赏析文言文《崤之战》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
曰:“君命大事。
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明,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
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
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
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敌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
”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
文言文蹇叔哭师原文
蹇叔哭师原文蹇叔哭师(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原文】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①。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②。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③。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
殽有二陵焉⑤: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⑥。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注释】①管:犹今钥匙。
潜师:秘密地派军队。
②劳师:使军队辛劳。
袭远:袭击远方的国家。
③悖:悖逆,背离。
④中寿:约六七十岁。
蹇叔当时大约已七八十岁。
拱:两手合抱。
⑤二陵:殽山的两座主峰。
南陵即西殽山,北陵即东殽山。
因这里地势险要,所以晋军于此伏击秦军。
⑥辟:同“避”。
【鉴赏】本文所述之事乃秦晋两国殽之战的前奏。
这年,晋文公卒,一直与晋文公争霸的秦穆公见此蠢蠢欲动,企图趁着杞子等戍守郑国的时机,派兵偷袭晋国东面的郑国。
结果消息泄漏,无功而返,归途中遭到晋国攻击,在殽山被打得一败涂地。
本文写的即是出征前的情况。
秦穆公在出兵时征求老臣蹇叔的意见,蹇叔极力劝阻,认为秦军千里迢迢袭击郑国,劳师动众,不可能出奇制胜,势必会劳而无功。
在遭到秦穆公的训斥后,蹇叔哭着为秦军送行,并预言秦军将在殽地被晋军阻击。
可以说蹇叔哭师是这一战役的前奏,也是全文的总纲,秦、郑、晋三方的军事活动都围绕蹇叔论战的预见而展开,故左氏将之作为重点进行详写。
蹇叔一哭再哭,不仅体现了其对秦国的忠诚、关切和忧虑,表明了其对当时形势的透彻分析,突出了其战略远见,同时也暗示了后来殽之战秦军战败的原因。
所以蹇叔哭师这一细节,既具有声响的艺术效果,又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从而把一位老谋深算、远见卓识、忠心耿耿的老臣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崤之战》-全
▪ 蹇叔哭之,曰:“孟子!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 也!”
返回
翻译8
▪ 秦穆公(听了)派人对 ▪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 他说:“你知道什么! 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假如你只)活七十岁, 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 合抱粗了!”
返回
朗读
▪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 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 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 余收尔骨焉。”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翻译1
▪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 报告说:“郑国人让我 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 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 击,郑国就可以得到 了。”
▪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 管,若潜师以来,国可 得也。”
返回
翻译2
▪ 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 的意见。蹇叔说:“兴 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 国家),不是我所听说 过的。
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 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 余收尔骨焉。” ▪ 秦师遂东。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翻译1
▪ 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 ▪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 征的军队,(蹇叔)哭 之曰: 着送他说:
返回
翻译2
▪ “晋国人必然在?山设伏 兵截击我们的军队。? 有南北两座山:
▪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 也。
返回
翻译3
▪ 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 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 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 吧?
▪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 无乃不可乎?
返回
翻译4
▪ (我们)军队的行动, 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 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 必然产生怨恨之心。
▪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中考文言文《肴之战》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殽之战》全文详细翻译本文是关于中考文言文《殽之战》全文详细翻译,感谢您的阅读!殽之战选自《左传》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
”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
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
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
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
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
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
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殽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
殽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
(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
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
(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
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
蹇叔哭师阅读答案语文阅读《蹇叔哭师》含答案
蹇叔哭师阅读答案语文阅读《蹇叔哭师》含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蹇叔哭师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1)穆公访诸蹇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穆公到蹇叔(这里)来询问(这件事)。
左丘明《蹇叔哭师》原文译文赏析
左丘明《蹇叔哭师》原文|译文|赏析《蹇叔哭师》记叙了秦国老臣蹇叔在大军出征郑国之前劝阻的一篇哭谏。
秦穆公不听蹇叔的一再劝阻,被晋军在崤山打败。
出征前,蹇叔哭送秦军,并阐述了他对当时战争形势的彻底分析,也表现了他对秦军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之心。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蹇叔哭师》原文先秦:左丘明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
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译文及注释译文冬天,晋文公去世了。
十二月十日,要送往曲沃停放待葬。
刚走出国都绛城,棺材里发出了像牛叫的声音。
卜官郭偃让大夫们向棺材下拜,并说:“国君要发布军事命令,将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袭击它,一定会获得全胜。
”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
”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
蹇叔说:“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
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
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
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
他召见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
蹇叔哭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要是你蹇叔只活个中寿就去世的话,你坟上的树都有两手合抱一般粗了(你现在离中寿都过去多少年了,早已昏聩)。
蹇叔哭师原文及翻译
蹇叔哭师《蹇叔哭师》的作者是左丘明,属于先秦时期。
原文: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
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译文:冬天,晋文公死了。
晋国的人正准备要到曲沃去埋葬他的时候,(因为)棺材在绛城的灵柩里发出像牛一样的声音。
卜偃告诉大夫们说:“君王的命令有大事情将要发生:晋国军队要越过我国国境去袭击秦国,必定会大获全胜。
”秦国的使者杞子从郑国寄信给秦国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
”秦穆公向蹇叔询问这件事。
蹇叔说:“让军队辛辛苦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
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的国家会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
军队辛辛苦苦而毫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
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他召集孟明、西乞、白乙三位将领率领军队从东门外出发。
蹇叔哭着送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懂得什么!要是你蹇叔只活七十岁的话,你坟上的树早就长成大树了!”蹇叔的儿子也参加了这次远征,他哭着送别自己的父亲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山有两座山陵:南陵是夏后皋的坟墓;北陵是周文王的坟墓。
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好办法对付秦国的进攻。
充其量也就是能回国了!”赏析:《蹇叔哭师》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散文,它以秦国老臣蹇叔的视角,描绘了一场战争的起因、发展和结局。
《蹇叔哭师》原文、译文及注释
《蹇叔哭师》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蹇叔哭师先秦-左丘明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
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对照翻译:冬,晋文公卒。
冬天,晋文公去世了。
庚辰,将殡于曲沃。
十二月十日,要送往曲沃停放待葬。
出绛,柩有声如牛。
刚走出国都绛城,棺材里发出了像牛叫的声音。
卜偃使大夫拜,曰:“卜官郭偃让大夫们向棺材下拜,并说:“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国君要发布军事命令,将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袭击它,一定会获得全胜。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
”穆公访诸蹇叔。
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
蹇叔曰:“蹇叔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公辞焉。
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左传-肴之战》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左传-殽之战》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殽之战《左传》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
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敌,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秦晋殽之战原文及翻译
秦晋殽之战原文及翻译导语:文章记述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的一场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
城濮之战后,晋国一举奠定了它的霸主地位。
秦国不甘心株守于西北一隅,趁着晋文公去世,就出兵越过晋境去远袭郑国,结果被晋国在殽地出击打败。
本篇整地记叙了这次战役中秦、晋、郑三方的一些重大史实。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秦晋殽之战原文及翻译。
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
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
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者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敌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
”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
《秦晋崤之战》原文与翻译
《秦晋崤之战》原文与翻译《秦晋崤之战》原文与翻译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发生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秦晋崤之战》原文与翻译,欢迎查看。
《秦晋崤之战》原文: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故,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蹇叔哭师原文
蹇叔哭师原文蹇叔哭师(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原文】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①。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②。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③。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
殽有二陵焉⑤: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⑥。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注释】①管:犹今钥匙。
潜师:秘密地派军队。
②劳师:使军队辛劳。
袭远:袭击远方的国家。
③悖:悖逆,背离。
④中寿:约六七十岁。
蹇叔当时大约已七八十岁。
拱:两手合抱。
⑤二陵:殽山的两座主峰。
南陵即西殽山,北陵即东殽山。
因这里地势险要,所以晋军于此伏击秦军。
⑥辟:同“避”。
【鉴赏】本文所述之事乃秦晋两国殽之战的前奏。
这年,晋文公卒,一直与晋文公争霸的秦穆公见此蠢蠢欲动,企图趁着杞子等戍守郑国的时机,派兵偷袭晋国东面的郑国。
结果消息泄漏,无功而返,归途中遭到晋国攻击,在殽山被打得一败涂地。
本文写的即是出征前的情况。
秦穆公在出兵时征求老臣蹇叔的意见,蹇叔极力劝阻,认为秦军千里迢迢袭击郑国,劳师动众,不可能出奇制胜,势必会劳而无功。
在遭到秦穆公的训斥后,蹇叔哭着为秦军送行,并预言秦军将在殽地被晋军阻击。
可以说蹇叔哭师是这一战役的前奏,也是全文的总纲,秦、郑、晋三方的军事活动都围绕蹇叔论战的预见而展开,故左氏将之作为重点进行详写。
蹇叔一哭再哭,不仅体现了其对秦国的忠诚、关切和忧虑,表明了其对当时形势的透彻分析,突出了其战略远见,同时也暗示了后来殽之战秦军战败的原因。
所以蹇叔哭师这一细节,既具有声响的艺术效果,又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从而把一位老谋深算、远见卓识、忠心耿耿的老臣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蹇叔哭师原文翻译
蹇叔哭师原文翻译原文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
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译文冬天,晋文公去世了。
十二月十日,要送往曲沃停放待葬。
刚走出国都绛城,棺材里发出了像牛叫的声音。
卜官郭偃让大夫们向棺材下拜,并说:“国君要发布军事命令,将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袭击它,一定会获得全胜。
”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
”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
蹇叔说:“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
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
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
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
他召见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
蹇叔哭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要是你蹇叔只活个中寿就去世的话,你坟上的树都有两手合抱一般粗了(你现在离中寿都过去多少年了,早已昏聩)。
”蹇叔的儿子跟随军队一起出征,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山头。
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
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2)穆公访诸蹇叔。
()(3)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4)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5)蹇叔之子与师()(6)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
A.秦师遂东。
B.若潜师以来。
C.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D.其一人夜亡,告之。
3.选出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
(2分)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B.不替孟明,孤之罪也。
C.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D.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
A.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其皆出于此乎?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2)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3)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6.选文第一段紧扣秦穆公、、三个动作,写出了他、的性格特点;还写到了蹇叔的忠告和两次“”,刻画了一个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的谋士的形象。
7.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弦高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1.(1)钥匙(2)兼词,相当于“之于”(3)辛劳(4)君主(5)参加(6)停留,驻扎2.D (A、B、C名作动D、名作状) 3.C (A、B、D都是判断句,C不是特殊句式。
)4.B(A其,语助词,加强反问;C其,语助词,表推测,可译为“大概”;D其,语助词,表命令语气,可译为“一定”;B其,代词,自己之意。
)5.(1)(弦高)拿了四张熟牛皮作为先行礼物,又用十二头牛去犒劳秦军。
(2)(如果你们)住下一天,就准备一天的粮草,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警卫工作。
(3)攻打它不能取胜,包围它又没有后援,我们还是回国吧。
6.访、辞、骂;一意孤行,刚愎自用,贪暴虚伪;哭师;忠直爱国;深谋远虑7.(1)机智勇敢,随机应变。
一方面自称奉郑君之命来犒劳秦师,一方面又迅速派人回国内报告;(2)从容镇定,言辞得体。
他向秦帅说出一段貌似恭敬,实则强硬的言辞,使秦军对郑国早已有准备深信不疑。
春秋中期,秦在穆公即位后,国势日盛,已有图霸中原之意。
但东出道路被晋所阻。
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28年)秦穆公得知郑、晋两国国君新丧,不听大臣蹇叔等劝阻,执意要越过晋境偷袭郑国。
晋襄公为维护霸业,决心打击秦国。
为不惊动秦军,准备待其回师时,设伏于崤山险地而围歼之。
十二月,秦派孟明视等率军出袭郑国,次年春顺利通过崤山隘道,越过晋军南境,抵达滑(今河南偃师东南),恰与赴周贩牛的郑国商人弦高相遇。
机警的弦高断定秦军必是袭郑,即一面冒充郑国使者犒劳秦军,一面派人回国报警。
孟明视以为郑国有备,不敢再进,遂还师。
晋国侦知,命先轸率军秘密赶至崤山,并联络当地姜戎埋伏于隘道两侧。
秦军重返崤山,因去时未通敌情,疏于戒备。
晋军见秦军已全部进入伏击地域,立即封锁峡谷两头,突然发起猛攻。
晋襄公身著丧服督战,将士个个奋勇杀敌。
秦军身陷隘道,进退不能,惊恐大乱,全部被歼。
编辑本段文言知识古今异义(1)晋文公卒(2)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3)国可得也(4)穆公访诸蹇叔(5)蹇叔之子与师(6)夏后皋之墓也(7)超乘者三百乘(8)无礼则脱(9)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10)以乘韦先(11)为从者之淹(12)未报秦施而伐其师(13)彼实构吾二君(14)秦伯素服郊次一词多义(1)“之”字,在本文中主要作代词和助词。
作代词如“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 代前面的“西师” 。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前一个“之”字是结构助词,当“的”讲,隔开主谓的标志,变句为词。
“师所为”是复句的主语。
后一个“之”字,是代词,代前面的“师之所为”。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 两个“之字都是代词,代郑国。
“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
“之以为戮” 即“以之为戮” (把我们作为杀戮的对象)“之” 指代孟明等人。
“之” 作为代词,还有复指宾语提前的作用。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之” 复指提前的宾语“施” 。
“之”作为助词,有好多种情况,最多是作“的”解释。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即“北门的钥匙。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即“你坟墓上的树木”。
再如“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君之惠”“孤之过”,都是“的”意思。
“之”作为助词,常常用来取消主谓结构的独立性,使之成为句子中的一个成分。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师出”本是主谓结构,但现在句子中,只是“见”的宾语,因此加个“之”字,变为“师之出”。
“郑之有原圃,秦之有具囿。
”也是这种情况。
“郑有原圃,秦有具囿”本来都可以独立成句的,现在两句中间加个“犹”字,好像什么的意思,这就成为一个句子了。
那前后两个主谓结构中都要加个“之”字,以取消它们各自的独立性。
(2)“其”字主要用作代词或副词。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解成“他们的”“他们”,作代词用。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两个“其”字,都代肴山,说肴山的南陵怎么样?北陵怎么样?“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其”,那里,指秦国的原圃。
“其”作副词用的。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其”都表反问的语气。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副词,表祈使、商量语气,还是)其为死君乎?(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代词,代军队)吾子取其麋鹿(代词,那里)(3)“以”字主要作介词,表所用的。
“以乘韦先”用四张熟牛皮作为先行的礼物。
“不以累臣衅鼓”不拿我们去衅鼓。
“以公命赠孟明”用襄公之名义送给孟明。
“以”字作介词表原因的。
“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因为贪得而劳累了人民。
“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我不因为你们的一点小过失而抹杀了你们的功劳。
“以”字另一重要用途,作连词,连接前后两个分句,表后者是前者的目的、结果。
“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为使我国得到休息的机会,是我们让你们猎取动物的原因。
所以在两者之间加“以”字,作连词。
“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
也是如此,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还有表后者是前者结果的。
“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辱二三子”是“孤违蹇叔”的结果,所以中间也用“以”作连词。
另外作为一般连词的,同“而” 字。
“若潜师以来” 就是潜师而来。
“遂墨以葬文公” 于是穿上黑色孝服而葬文公。
(4)“焉”字作代词,相当“于之”--向他。
“使皇武子辞焉”辞谢他们。
“焉”代他们。
“公辞焉”代蹇叔。
“君何辱讨焉”何必委屈您去惩罚他们呢?“焉”作兼词,相当“于是”。
兼有介词“于”和代词“是”的意义、作用。
“肴有二陵焉”于是,在那里。
肴山有两座山峰在那里。
“余收尔骨焉”“在此”之意。
于是我在那里收拾你的骸骨。
“焉” 作副词,在句末表语气。
“击之,必大捷焉” 一定能够获得大胜!语气词。
击之,必大捷焉(语气助词,不译)余收尔骨焉(兼词,于此,在那里)君何辱讨焉(代词,他们)(5)“且”1)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连词,况且)2)且使遽告于郑(连词,并且)3)死且不朽(副词,将要)(6)“则”1)轻则寡谋(就,连词)2)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是,副词,加强判断)3)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原来已经,副词)(7)“劳”1)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使动用法)2)师劳力竭(劳累)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若潜师以来:发兵(2)秦师遂东:向东出发(3)左右免胄而下:下车步行(4)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做生意(5)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喂草料(6)子墨衰绖:染黑(7)遂墨以葬文公:穿黑色衣服(8)晋于是始墨:穿黑色衣服(9)先轸朝,问秦囚:上朝(10)秦伯素服郊次:穿素服(11)武夫力而拘诸原:竭尽全力(12)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捆绑2、名词作状语:(1)秦伯素服郊次:在郊外3、形容词作名词:(1)劳师以袭远:远方的国家(2)入险而脱:险要的地方4、动词用作名词:(1)则束载、厉兵、秣马矣:装载之物5、为动用法:(1)秦不哀吾丧:为……举哀6 、使动用法:(1)劳师以袭远:使……劳累(2)而以贪勤民:使……劳(3)彼实构吾二君:使……结怨(4)以逞寡君之志:使……满意(5)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使……受辱(6)以间敝邑:使……得到休息通假字(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躲避(2)以间敝邑:通“闲”,休息(3)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通“餍”,满足甘心(4)堕军实而长寇雠:通“隳”损害毁坏(5)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通“缧”,捆绑犯人的绳子(6)乡师而哭:通“向”(7)则束载、厉兵、秣马矣:通“砺”,磨砺(8)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通“粢”,粮食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1)尔何知!(2)何施之为?(3)纵敌生患2、定语后置:(1)牛十二犒师(2)柩有声如牛3、介词结构后置:(1)使出师于东门之外(2)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3)吾子淹久于敝邑(4)败秦师于肴(5)使归就戮于秦(6) 将殡于曲沃4、谓语后置句(1)不腆敝邑5.判断句(1)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6.省略句(1)使出师于东门之外(2)卜偃使大夫拜(3)秦伯素服郊外(4)使归就戮于秦(5)先朝轸,问秦国(6)郑穆公使祝客馆编辑本段细节讲解第一段重点词:管、若、以、国、访、诸(之于)、其、焉、与、辟。
活用词:劳师以袭远(劳,使...... 劳累,使动用法;远,远方的郑国、形容词用作名词。
秦师遂东(向东方进发,方位词用作动词。
)1.这一段的内容怎样概括?(限用一句话)交代了肴之战的起因和决策过程,着重介绍骞叔对这次争的态度和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