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新版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11).doc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11).doc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11)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017年9月27日,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在山东曲阜市隆重举行。

下列表述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 )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有教无类④维护周礼,贵贱有序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这段话反映的是( )的思想A.老子 B.孔子 C.墨子D.韩非子3.下图展现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先秦诸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道家、法家 B.法家、墨家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4.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

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

这说明当时(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战国时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儒家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5.赵鼎新在《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中写道:“在这一政治体制中,皇帝被神圣化为‘天子’,而‘天命’的解释权则掌握在从知识精英中选任的儒士型科层官僚手中。

”材料反映的是( )A.孟子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政治思想C.董仲舒的新儒学 D.二程朱熹的理学6.《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

”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 )A.思想统一 B.三纲五常C.君权神授 D.以刑辅德7.梁启超曾说:“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

”以下属于梁启超所说的“教义之浸淫”的是( )A.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雍正帝设置军机处C.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 D.汉武帝实行推恩令8.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大庆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月考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为天下正。

”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之口?A. 孔子B. 孟子C. 韩非子D. 老子2.“孔子认为,只有在道德高尚的人的英明领导下,中国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

”孔子认为人性道德的至高境界是达到A. 仁B. 礼C. 孝D. 忠3.孟子主张“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保障;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

孟子上述主张的核心是A. 为政以德B. 人性本善C. 推行“仁政”D. 克己复礼4.“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段话反映了A. 孟子“仁政”学说B. 韩非子的变法革新C. 墨子“兼爱”思想D. 庄子“齐物”观点5.《韩非子》载:“夫耕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富也。

战之为事也危,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贵也。

”这体现了韩非子的主张是:A.奖励耕战,富国强兵B. 以农为本,以各为贵C. 休养生息,反对战争D. 以法治国,严刑峻法6.“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材料中“争”的实质是A.确立自己的学术霸位B.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C.寻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D.促进社会的顺利转型7.西汉时期,位于辽东的高祖庙和长陵高园殿发生火灾,董仲舒起草了一篇《灾异之记》奏稿,指责在辽东立高祖庙不合礼制,发生火灾是上天的警示,皇帝应该整顿吏治,杀一批不法大臣以谢天。

该奏稿内容体现了董仲舒的哪一主张A.“春秋大一统”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感应”D.“君为臣纲”8.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

[精品]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联考试题 新版 人教 版

[精品]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联考试题 新版 人教 版

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联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A. 提倡民本B. 呼唤仁爱C. 强调理性D. 倡导美德2.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崇儒尚佛,兼收并蓄C.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D.以法为教、焚书坑儒3.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4.在伦理观上孟子认为“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为此,他们提出的最重要的主张分别是实行()A.仁政和道德教育B.王道和民主政治C.兼爱和自我节制D.人治和法治5.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其说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A.“理”是世界构成的本原 B.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衡量标准 C.“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D.“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6.下图形象地反映了()A.传统科技的兴衰 B.君主专制的演化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儒家思想的发展7.李贽推崇反礼教的《西厢记》和《拜月亭》,欣赏不受儒学束缚的司马迁、李白和苏轼。

此外,他还提倡以鄙俗浅白的口语反映百姓生活。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李贽的离经叛道的个性 B.商品经济的发展C.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D.抑商政策的松动8.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有言:“两淮岁课百余万,安所取之?取之商也……若束缚之,急使之,一无乎所顾,今天下安得岁增民间百余万粟,输九边以为兵食者乎?”这反映出顾炎武()A.萌发民本思想 B.主张经世致用C.提倡轻徭薄赋 D.倡导工商皆本9. 智者学派中许多人都宣称,所谓的正义和公平仅仅是一种独断传统的表达或是独断统治者强迫人民接受的,没有什么确实是正义的。

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检测(一)历史(选修)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商人在攻灭了夏之后“因于夏礼”,继承了华夏文化并且将其发展壮大;起源于白狄的周在取代商以后,自称夏人之后,是中原文化正统,将自己族群与四周“蛮夷戎狄”区分开来。

这种做法旨在()A. 构建起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 确立起民族融合的观念C. 形成华夏同源的文化心理认同D. 加强宗族文化传承意识2.《仪礼•丧服传》指出:“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不得称(祭祀)先君;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不得祖(祭祀)诸侯,此自卑别于尊也。

若公子之子有封为国君者,则世世祖是人也,不祖公子,此自尊别于卑也。

”这反映的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禅让制D. 郡县制3.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

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这反映出()A. 诸侯兼并战争的破坏性B. 战国时期时局的混乱性C. 建立专制集权的必要性D. 秦统一全国具有可能性4.先秦时期有“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的说法,到秦始皇时期,“不论是天地鬼神、山川灵怪还是日月星辰,全都作为其祭祀的对象。

”这实质上表明()A. 周朝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 秦朝继承了古代的祭祀制度C. 秦始皇不遵循古代礼制D. 秦朝大一统君主专制的形成5.“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的列国纷争、一个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

以下最能反映该观点的是()A. 皇帝制度B. 世袭制度C. 大一统制度D. 郡县制度6.秦统一六国后对官吏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即下级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呈送上级,报告治理状况。

[精品]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精品]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

孟子称:“孔子成《春秋》,乱臣贼子惧”。

朱熹则说:“圣人作《春秋》,不过直书其事,善恶自见”。

这反映出A.仁政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B.历史评判会影响政治行为C.儒家干政成为治国秘诀 D.重史传统促成了社会凝聚2.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

这说明先秦士子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 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3.孟子曾说,君王有重大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改立君王。

黄宗羲认为,设立学校,不是为了养士,更不是为了科举,要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

由此看出两者都A.认为民权绝对高于君权 B.指出了皇帝制度存在的弊病C.体现出朴素的民主色彩 D.颠覆了儒家君臣关系的理念4.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认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汉代,董仲舒强调“委身致命”、“善皆归君,恶皆归于臣”。

这种对君臣关系认识的变化表明,汉代儒学A.比先秦儒学更加哲学化 B.与先秦儒学有着本质的区别C.植根于先秦儒学的传统 D.是对先秦儒学的取舍与创新5.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

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

从中可以得知A.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 B.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C.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 D.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6.李贽的《藏书》是评述历史人物的著作。

[精品]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人教新目标 版

[精品]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人教新目标 版

2019阶段性总结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庙是孔子文化的重要基地,今天我们如果想要去参观孔庙,了解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必须要参阅()A. 《春秋》B. 《尚书》C. 《论语》D. 《道德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春秋》和《尚书》为孔子整理的古籍,与材料不符,排除AB。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中,C项正确。

《道德经》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的著作,与材料不符,排除D。

2.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A. 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B. 凸显出两人不同的阶级立场C. 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D. 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答案】C【解析】由材料“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体现了孔子积极入世的态度,根据材料“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观点。

因此材料反映了两人不同的人生追求,故C项正确. 孔子与老子所处时代相同,故A项错误;孔子和老子都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都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排除BD. 点睛:本题需要掌握孔子与老子的思想主张。

解题的关键是对“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的分析理解,结合孔子与老子所处时代和思想主张即可得出答案。

3.《墨子》中说,天帝经常监察人的行动,特别是统治者的行动。

他以祸惩罚那些违反天意的人,以福奖赏那些顺从天意的人。

这主要反映了墨子思想A. 严厉批评儒家现实主义B. 体现下层百姓精神诉求C. 构建中国最早宗教信仰D. 为统治者营造集权氛围【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帝经常监察人的行动,特别是统治者的行动。

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 版

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 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学年第一学期10月月考高二年级历史试题试卷类型:A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П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第Ⅰ卷应涂在答题卡上,第П卷答案书写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下,考试完毕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 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朱熹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两者的共同点是A.反映社会普遍现象B.注重个人品德C.重建人伦等级秩序D.反对正当欲望2.《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3.有学者评论古代某思想家说:“孔子论政,以仁为主。

……承其教而发为‘仁心“仁政’之论,……以为仁、义、礼、智四德,皆由人类天赋侧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引伸发展而成。

故‘人皆可以为尧舜’,而仁心乃人类所共有。

”该思想家应是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4.汉代君主尊儒习经后,制诏诰令中征引儒经之风渐盛。

据粗略统计,《汉书》诸帝纪中保存西汉诏书约180篇,这些诏书共征引经文35次;《后汉书》诸帝纪保存东汉诏书约120篇,征引经文约50次。

这说明汉代A.儒家治国之道与君主政治相结合B.君主的政治举措皆发自经典本义C.君主施政拘泥于儒学的基本原则D.儒学对专制皇权形成了制衡机制5.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

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B.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C.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D.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6.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

2019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2019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观察右图,这是我国山东省出版发行的报纸。

与此报纸的得名有关的古代制度是A.世袭制B.分封制C.禅让制D.郡县制2.《十三经注疏》中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三不孝也。

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 影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观点形成的制度因素是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度3.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

”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

此官职应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4.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

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A.品行、才学B.家庭背景C.个人声望 D.考试成绩5.马克斯·韦伯指出:“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俸禄与官职,因而使他们无法连成一气地形成封建官吏贵族。

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

”在他看来,该制度有利于①提高行政效率②保证官员文化素养③防止世家大族垄断官场④公平公正选拔人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7.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A.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B.宋代君主专制逐渐强化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唐代君主权力不受制约8.《明神宗实录》载:“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人教 新版

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人教 新版

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27题,共54分)1、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在效游时,有朋友问他,“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

”在他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

这位思想家是A. 程颐B. 朱熹C. 王守仁D. 黄宗羲2、汉代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持棍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

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

但最终判决认为,“父子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应当无罪免刑。

这一判决反映了汉代A. 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B. 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C. 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D. 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3、《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

”朱熹意在A. 倡导重德修身B. 适应皇权的需要C. 宣传“存天理,灭人欲”D. 维护纲常名教4、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 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 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正统思想C.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 揭露道学家的虚伪5、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 君主无为而治B. 强化血缘等级C. 推行礼乐仁政D. 实行严刑峻法6、《南齐书·孔稚珪传》云:“所奏缪允者,宜写律上,国学置律学助教,依《五经》例,国子生有欲读者,策试上过高第,即便擢用,使处法职,以劝士流。

”由此可知南朝时期A. 已经不再推行九品中正制度B. 出现考试选官的科举制C. 世家大族已失去选官垄断权D. 可以通过学校试经入仕7、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精品]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人教版新 版

[精品]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人教版新 版

2019高二上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天下为公B. 家国一体C. 中央集权D. 官僚政治2.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

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反映了当时()A. 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B. 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C. 儒家重建社会秩序的政治主张D. 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3.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

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所以“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

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荀子认为“制礼义”的目的是()A. 消灭人的欲望B. 维护社会稳定C. 满足物质需求D. 调节社会纷争4.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 爱无差等C.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D. 存天理,灭人欲5.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经过两百余年的彼此联姻、互通声息、积累声望、垄断知识,终于演化为各地的士族集团,并且在魏晋时期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

这一现象反映了()A.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终确立B. 古代选官重视经济基础C. 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发生变化D. 儒学对政治的强大影响6.唐代女服的主要特征为风华美丽、不拘一格、个性突出,宋代女服一反唐代时的绚丽开放,呈现一种内敛拘谨而又不乏淡雅精致的风格。

这一变化反映()A. 理学的道德观念日渐普遍化B. 宋代治国理念发生根本变化C. 商品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D. 工商市民阶层日益发展壮大7.陈寅恪认为,在政治体制、生活行为以及日常观念等许多基本方面,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但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

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账似的记录的总称。

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一部后人所谓的“断烂朝报”,但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

原因在于其( )A.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B.具有了伦理教育的功能C.起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D.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2.“孔子修成康(周成王、康王)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

”这一历史记述表明( )A.孔子兴办私学成就卓著B.儒学完全承袭西周礼乐制度C.孔子重视道德伦理教育D.儒学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3.孟子主张“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后来又直接提出了“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的观点。

孟子的这些观点( )A.阐释了“仁政”思想的基本内容 B.使儒学成为秦汉时期治国的指导思想C.强调不分亲疏贵贱的儒家仁义观 D.有利于统治者利用仁义观念巩固统治4.荀子给儒家的“礼”赋予“法”的内容,其弟子韩非批判继承了老子的思想,把老子唯心主义的“道”,改造为唯物主义的“道”。

这表明战国时期( )A.百家争鸣中有共鸣之处 B.儒学汇集了各家思想精华C.百家争鸣局面归于沉寂 D.诸子百家的主张基本一致5.“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作为中国教育史上首个较完备的学生守则,原只是战国各学派百家争鸣交流的主要场所稷下学宫的学规,后来却成为后世书院、官学制订学则、学规的蓝本。

从上述内容推测稷下学宫( )A.以儒家学说为教学内容B.开私人办教育之先河C.是较完备有组织的学府D.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6.董仲舒在君人南面之术上主张“天高其位而下其施”,“天高其位,所以为尊”是道家的术,“下其施,所以为仁”是儒家的道理。

由材料可推出董仲舒的新儒学( )A.把天道观念和人文主义结合B.兼采道家驭人术与儒家行政术C.主张君主把修身与治国相结合 D.是道教与儒学相融合的产物7.下图可以反映出( )A.儒学开始垄断学校教育B.出现专业的教育行政机构C.封建学制系统基本形成D.太学可以监管地方的学校8.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夫家有谱、国有史,州有志、其义一也”,家谱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

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x30=60分)1、孔子主张“正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乱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民的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

这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A. “礼”B. “仁”C. “德”D. “孝”2、现代宇宙学的“爆胀宇宙论”认为,我们面临的宇宙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发端于时空极小的“奇点”的绝热膨胀,破除了神创宇宙论。

下列哪位古代文化名人的思想与该理论有类似之处()A. 老子B. 荀子C. 韩非子D. 朱熹3、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子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他们主张()A. 通过选官实现平等B. 选官路径推崇荐举C. 按照才能选拔官吏D. 选官对象普及百姓4、战国某思想家认为,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性、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

为此,他最有可能主张()A. 要同等爱护所有的人B. 治理国家要清静无为C. 用仁政回复人的善性D. 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5、墨子强调“赖其力而生,不赖其力则不生”,充分肯定“人力”在社会生活与改造自然过程中的作用;墨子又肯定“天志”和“鬼”的作用,宣扬“顺天意者”,“必得赏”;“反天意者”,“必得罚”。

墨子的思想在本质上A.既肯定人力作用,又依赖上天、鬼神意志B.既反映小生产者的勤苦,又衬托出他们脆弱C.体现了战国时期小生产者生活的矛盾困惑D.小生产者崇拜鬼神,又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6、下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①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7、《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

[精品]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腾飞卷) 人教_ 新目标版

[精品]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腾飞卷) 人教_ 新目标版

2019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月考历史试卷(A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30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机读卡上。

)1.下列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强调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④反对任何社会变革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2.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认为孩子犯错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3.“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这是清代《弟子规》中的句子,反映了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全面发展 B.渗透天人感应思想C.提倡进行家庭教育D.注重儒家伦理教育4.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5.“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A.为政以德 B.刑、德并用 C.小国寡民 D.无为而治6.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7.“知足常乐”源于古代哪家思想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8.复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一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按语义判断,复旦校训当出自以下哪部典籍A.《荀子》 B.《墨经》 C.《老子》 D.《论语》9.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1.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它是: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秩序 C.追求仁政 D.天人感应2.春秋后期,自由讲学蓬勃兴起。

在齐国,国君还筑有宏大的稷下学宫,容纳数百千人,专供各派学者到此“不治而议论”。

当时的自由讲学A.均主张社会变型 B.得到了各诸侯国的支持C.否定了传统观念 D.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3.老子是一个史官,生活在春秋时代,当时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正面临着全面瓦解。

从《老子》产生的时代背景判断,《老子》第三章中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主张的合理解释是A.老子反对下层平民间的斗争B.老子反对墨子的“尚贤”C.老子主张实行世官制D.老子反对世袭为官制度4.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

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

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A.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5.战国时期某思想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下列言论与之属于同一流派的是A.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B.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C.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6.荀子在《荣辱》篇中指出:“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

尧禹者,非生而具者也,夫起于变故,成乎修为,待尽而后备者也。

”在此荀子A.认为“人之性恶”B.倡导“为民生利”C.提出“君舟民水”D.强调“仁义”和“王道”7.道家崇尚自然,有辨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

主张淸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由此可见,道家A.反对掠夺,拯民疾苦B.追求平等,无为而治C.避世出尘,提倡包容D.遵循规律,和谐处世8.董仲舒声称,他的学说完全由他在《春秋》中所发现的原理推导而来。

他说的许多道理是因袭传统的:道之具是仁、义、礼和乐。

这反映出董仲舒的学说A.将《春秋》之说发展至完善B.是专业性和杂糅性的结合体C.迎合儒学传统和新时代需要D.对传统经典的基础性较凸显9.夏曾佑指出:“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之动机,非有契于仁义恭俭,实视儒术为最便于专制之教耳。

”儒术哪些思想迎合了汉武帝的专制需要①仁义恭俭②“君权神授”③民贵君轻④“三纲五常”A. ①②B. ②③C.②④D.③④10.《春秋繁露》载:“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

”该材料A.体现了道家“无为”的治国理念B.体现了儒学的民本思想C.强调了孔孟儒学的“仁爱”思想D.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伦观念11. 有学者提出统治者需“顺天志”,新王朝建立时必须“更称号,改正朔,易服色”,这位学者是A.孔子B.韩非子C.董仲舒D.墨子12. 下面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

下列对于统计表分析正确的是A.主流价值儒学化B.法家大行其道C. 重利轻义观盛行D.伦理脱离政治13.汉代以来,儒家经典散佚,儒学内部宗派林立,各承师说,互诘不休。

唐朝统治者召集当时一些著名的儒士共同撰修《五经正义》,并“令天下传习”。

这一现象A.标志着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B.为科举制形成打下了基础C.有利地推动了三教合一的进程D.有利于提升社会文化水平14.程灏、程颐兄弟认为,不是物喜己悲之乐,而是悟本达源之乐、超凡脱俗之乐,这种至善圆满之乐是建立在觉悟“白心”基础上的。

这反映出A.理学对修身养性较为注重B.理学有教人消极处世之意C.佛道文化对理学影响至深D.二程彻底改造了传统儒学15.宋明时期某理学家有诗曰:“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亊业竞浮沉。

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

”此诗旨在强调“求理”应该A.从理先气后到知先行后B.从向外穷理到内心体悟C.从重知轻行到重行轻知D.从格物致知到经世致用16.著名思想家李泽厚说: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的阶级、时代的需要。

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董仲舒和朱熹的思想都A.使儒学和皇权更加充满宗教色彩B.得到了当朝统治者推崇C.提出了一定程度上限制君权的主张D.进一步稳固了儒学的统治地位17.宋代服饰具有淸冷消瘦的文人风格,表现出反对奢华、艳丽、裸露,追求简约质朴,别具淸雅、潇洒的风度。

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A.国家的积贫积弱B.理学思想的影响C.民族融合的加强D.战乱的频繁发生18.吕思勉指出:“汉代注释与阐述儒家经典的经学作为一门正统学问,成为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

如郑玄遍注群经,号称最博学的人。

而其经说,支离破碎,于理决不可通,以及自相矛盾之处,都不知凡己。

此等风气既盛,治经者遂变为无脑筋之徒,虽有耳目之思,都用诸琐屑无关大体之处。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儒学脱离社会现实B.儒家正统思想逐渐走向僵化C.儒家教化逐渐普及D.儒学成为功名利禄的敲门砖19. 史学家陈旭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写道:“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

但是,在明淸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

”下列思想中属于材料中所说的“转变迹象”的是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C.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D. “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20.淸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如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这表明他A.重视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的揭示B.肯定三纲五常是理想的社会秩序C.具备近代社会的“民权”意识D.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1.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中国宋代的文化和科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査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就在宋代。

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最能支撑李约瑟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古代应用数学体系的形成B.中国四大发明的发展与定型C.创造出世界上最早的优秀历法D.中医药学的系统著作的诞生22. 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亊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

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A.缺失探宄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B.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C.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D.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23.在甲骨文里,“帝”字形所象征的是架起木柴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褅祭,属于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场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再从指最高天神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

“帝”的字意演变说明A.人神共治是中国特有文化B.汉字是文明的载体C.君权神授催生了天人关系D.皇权源于宗教祭祀24.2010年1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和“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列有关京剧的表述错误的是A.是商品经济发展和地域文化交融的产物B.比较全面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C.把中国古代戏剧艺术推向了成熟D.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25.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

连宋朝皇帝都思意听“话说赵宋某年”的话本小说。

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A.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B.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C.通俗文学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D.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26.淸朝著名学者钱大昕认为:“释道犹劝人以善,小说专导人以恶,奸邪淫盗之事,儒释道书所不忍斥言者,彼必尽相穷形,津津乐道,以杀人为好汉,以渔色为风流,丧心病狂,无所忌惮……”这反映了当时A.小说改变了儒释道的伦理观念B.小说对社会价值观有诱导作用C.官方文化与大众文化对立冲突D.佛教批评儒学敗坏了社会风气27.文艺复兴名义上是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文化,实际上是创造一种反对封建神权的新文化;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是世界的主体,应该从神学教条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恢复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可见人文主义之“新”的意义在于A.奠定了近代人权的基础B.有助于共和制取代君主制C.推动“新航路”的开辟D.促近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28. “心里相信,就可称义”,这一思想在16世纪的欧洲引发了一场改革运动。

下列对这场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影响的社会阶层比文艺复兴运动广泛B.从心灵角度发展了人文主义C.有利于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D.否定宗教神学争取个性解放29.卢梭说:“国家最髙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

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只是一个集团的生命,所以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

”“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

”材料反映了卢梭A.天赋人权的思想B.直接民主的思想C.代议制民主思想D.社会契约的思想30. 据美国沃克斯网站2015年2月3日的文章称,纵观历史,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天才往往都相信占星术、炼金术和魔法等非常奇异的亊情。

这主要说明A_经典力学受到封建神学的冲击 B.牛顿继承了伽利略的研究风格C.伽利略和牛顿开创了经典力学D. 近代科学发展水平还不够深入31. 黄宗羲认为,国家和法律起源于“公利”,即为了防止由于自私自利对他人利益造成损害而形成,这种“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

材料说明黄宗羲A.反对私利.推崇公利B.主张保障“万民”的平等C.具有近代民主法治观D.主张立法必须“以天下为主”32. 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此。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己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33.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马夫冒充国王,国王察觉此事后,不动声色地把马夫侦査出来,趁他在睡梦中剪去他一把头发。

不料马夫在发觉后急中生智把别人的头发也同样都剪了,因此逃过了惩罚。

除此以外还有不少类似的故事,这些故事反映出A.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努力B.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C.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D.人太主义者主张推翻君主制34.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泰格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 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