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分为四个大的时期

合集下载

新中国到现在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到现在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到现在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从新我国成立到现在,我国传统文化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历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带您一起探讨我国传统文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并给出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新我国成立初期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延续在新我国成立初期,我国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变革。

在这一时期,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压和否定,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传承和延续。

等提倡“批判旧文化,倡导新文化”,但也提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在这一时期,我国的传统文化并没有被完全抛弃,而是在与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相互融合中得到了延续和传承。

二、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文化的复兴与传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加积极的肯定和推崇。

我国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出了“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的口号。

传统文化在这一时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复兴,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再次被人们所认识和尊重。

传统文化的精髓被重新挖掘和弘扬,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三、当代我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传统文化也在不断与国际文化接轨。

我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也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

而传统文化也在不断与当代社会相融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表达形式。

传统文化在当代我国不仅得到了传承和弘扬,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总结回顾新我国成立以来,我国传统文化经历了从面临挑战、到复兴发展的历程。

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延续和保护,也得到了更加积极的推崇和发展。

当代我国传统文化在保持传统的也在不断融合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个人认为,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好传统文化,在传承的同时也要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各阶段特点及总体规律悠远浩博的中国文化,从孕育发生到恢宏壮大,有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

这一历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日臻丰富的历程,也是“人不断解放自身",走向文明演进高峰的历程。

一、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中国先哲与当代学者往往以“上古”来概括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历史阶段,而这一遥远的文化期正是中国文化发端的初始阶段。

物质文化长足进展,中国先民的观念文化亦日益丰富、深化。

中华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非常广泛,大致可分为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大类。

二、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从人猿叩别、文化开始发端,到传说中的禹“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中国文化在自身的生命运动中,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周人确立的兼备政治权力统治和血亲道德制约双重功能的宗法制,其影响深入中国社会机体。

虽然汉以后的宗法制度不再直接表现为国家政治制度,但其强调伦常秩序、注重血缘身份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精神却依然维系下来,并深切渗透于民族意识、民族性格、民族习惯之中。

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宗法文化特征的话,那么,这种文化特征正是肇始于西周。

周人推行的种种制度典礼,其要旨在于“纳上下于道德,而后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

周初统治者在总结夏亡殷灭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辅”、“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等重要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治主义、民本主义、忧患意识乃至“天人合一”的致思趋向,皆肇始于此。

三、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辉煌,最根本的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它也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

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激烈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文化传播的规模日盛,多因素的冲突、交织与渗透,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建立一统的观念形态;随着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丧失,世守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纷纷走向下层或转移到列国,直接推动私家学者集团兴起。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

• 西学东渐及中断 明末清初,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耶稣会士东 来。他们在给中国人带来欧洲宗教神学,也将 近代的世界观念以及自然科技成就广泛传播, 打开了部分中国士人的眼界。 由于宗法专制沉重,雍正年间,随着耶稣会士 被逐出国门,“西学东渐”几近中断,中国对 外部世界的大门日益关闭
• 由于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中西方的冲突 已成为不可避免之势。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以血与火的形式把 中国文化推人了一个蜕变与新生并存的新的 历史阶段。
七、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 文化勃兴
• 爆发于公元750年的安史之乱,引发了潜藏 已久的种种危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 发生了巨大变迁。 • 与社会政治、经济格局变迁的大势相呼应, 中国文化亦从唐型文化转向宋型文化。
• 两宋理学,不仅将纲常伦理确立为万事万物之 所当然和所以然,亦即“天理”,而且高度强 调人们对“天理”的自觉意识。 • 基本观点: 理一元论 理一分殊 存天理、灭人欲 • 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 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玄学的兴盛,体现出动乱时代人们对个体存 在意义和价值的关注,而这样一种社会心理 也成为道教与佛教兴盛的土壤。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它酝酿于东汉,发展于 魏晋,至南北朝时期,北魏萧梁陶弘景更以“天 子师”之尊构造道教神仙谱系,叙述道教传授历 史,道教至此基本定型。 与道教勃兴的同时,佛教进入了魏晋南北朝文化 系统。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玄、佛、道二学二教的相互 冲突、相互整合,造成意识形态结构的激烈动荡。
• 公元前11世纪,周朝建立。 • 周人推行的种种制度典礼,如分封制、宗法制、 礼制,实质上无不渗透着一种强烈的伦理道德 精神。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治主义、民本主义、忧患 意识乃至“天人合一”的致思趋向,皆肇始于 此。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
铜车马(秦)
度同制
魏国布币
西周钱币
齐国刀币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
•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是西汉末年形成的经学研 究中的两个派别。 “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 ,“古文”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传授 经典的学者,所持底本是用战国时古字写的即为“ 古文家”,用隶书写的便是“今文家”。
• 古文经:尚书、礼记、论语、孝经 、左氏春秋、 毛诗、周官礼等。
• 古文经大师:卫宏、贾逵、服虔、许慎、马融等 ;郑玄遍注群经,融合今古文经 。
五、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 玄学兴起 • 道教创制与佛教
传入 • 儒、玄、道、佛
相与激荡
五、乱世中的文化多元
玄学
玄学是以老庄哲学为 基础发展出的哲学, 它的宗旨就是贵无, 它的最高主题就是对 个体人生意义价值的 思考。
王弼注《老子》
其他文化成就:
• 科技 • 医学 • 文学 • 书法 • 绘画 • 石窟艺术
兰亭序(局部)
2、书法
欧阳询《化度寺碑》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
张旭《终年帖》
李邕《李思训碑》
魏晋南北朝建筑麦积山石窟
六、隋唐:隆盛时代
一、文化背景:门阀世族势力急剧没落。科举制度 打破了文化垄断的旧秩序。
(一)原始宗教:自然崇 拜、生殖--祖先崇拜、 图腾崇拜。
(二)原始艺术:陶塑、 陶绘、原始雕刻、岩画 。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大麦 地岩画遗存有史前岩画1万 幅以上 ,最早的岩画在旧石 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之间。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 上古文化分布
华夏:发祥于黄土高原,后沿黄河东进,散布 于中国的中部及北部的部分地区,即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分布区。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国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各种历史时期的变迁和演变,其中不乏繁荣昌盛的时期和低谷衰落的时期。

总体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最早的阶段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个时期形成了中国的原始文化。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使用简单的工具,发展了农耕和畜牧业,形成了最早的文字和书法等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商代(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和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出现了中国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产生被认为是中国文化史的重大事件。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形成了一种丰富而独特的宗教和哲学思想,如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等。

同时,传统的礼仪文化和音乐文化也得到了发展。

秦朝(公元前221-20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这一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和尺度,统一了货币和法律等方面,改革了封建制度,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的体制。

虽然秦朝统治时间短暂,但对后世的影响至关重要。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王朝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时期之一。

汉朝的文化发展主要体现在文学、艺术、科学和哲学等领域。

著名的文人墨客如司马迁和刘向等在这个时期活跃于文化界。

随着东晋(公元317-420年)和南北朝时期(420-589年)的兴起,佛教开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佛教的传入促进了中国艺术、建筑和文学的发展,同时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唐朝(618-907年)被广泛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诗歌、绘画和音乐等艺术形式达到了巅峰,著名的文人如杜甫和白居易等活跃于这个时期。

同时,唐朝还是对外文化交流最为活跃的朝代之一,吸引了许多外国学者和艺术家来华。

宋朝(960-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成就最为显著的王朝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1.秦汉的文化一统 ①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 皇帝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之命曰“制”,令为“诏”,
天子自称曰“朕”。废谥法,自称“始皇帝”朝:中国文化的奠基期
﹙一﹚秦汉统一与文化一统
1.秦汉的文化一统 ①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 三公九卿制:朝廷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奉常、
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秦汉魏六朝:中国文化的奠基期
﹙一﹚秦汉统一与文化一统
秦的统一,在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华文化共同体 的形成。国家统一,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和力度加强;而整合后的一 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反过来增进政治一统。经过 秦汉四百年的文化建设,树立了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观念核心,造就了 全社会强烈的文化认同心理。统一是合理的、正常的,分裂是违理 的、反常的,成为中华民族的心理定势。
主要是石器时代,也就是古史的传说时期。 2.上古:中国文化的奠基和定格。从夏朝跨入文明门槛到东汉末年
天下大乱。第一阶段:文明奠基和原典创制期:夏商西周到春秋战 国。第二阶段:一统帝国文化探索定格期:秦汉 3.中古:中国文化的融合与隆盛。魏晋南北朝至唐中叶。 4.近古:中国文化的转型与定型。唐中叶至明中叶。 5.近代:中国文化的转型与新生。明末迄今。
﹙一﹚中国远古时期的文化 1.中国人起源。中国人属蒙古人种,从元谋人、北京人到山顶洞人,
颧骨高突、铲形门齿等一系列现代蒙古人种所具有的典型体征。 2.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距今大约1万年左右,人类进入新石器时
代,4000年左右结束。农业、制陶、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 代三大文明成就。 3.多元的文化发生。新石器时代遗址有7000多处,犹如满天星斗布满 九州大地。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大文化集团。 炎黄二帝是华夏集团,蚩尤、后羿是东夷集团,伏義、女娲是苗蛮 集团。

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具有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

它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明。

一、远古时期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的祖先们创造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如汉字、传统节日、礼仪习俗等。

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最早的汉字出现在商朝的甲骨文中。

此外,远古时代还形成了许多神话传说,如《山海经》等,这些传说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生命和社会的认识。

二、夏商周时期的传统文化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早期阶段,这一时期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

夏商周时期的国家制度、礼制、音乐、舞蹈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例如,周朝的礼乐制度是当时社会秩序的象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夏商周时期还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墨家等,这些哲学思想为后世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传统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传统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各个诸侯国之间的竞争和思想碰撞,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提出了各自的政治、哲学、伦理主张,形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繁荣局面。

此外,春秋战国时期还出现了《诗经》、《楚辞》等重要的文学作品,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秦汉时期的传统文化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另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统一性。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如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等,加强了中华文化的一致性。

汉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汉朝还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传统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多元并存、交融发展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传统文化具有明显的交融性,如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发展。

最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分为四个大的时期

最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分为四个大的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分为四个大的时期(四大阶段):12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期341.时间:原始社会时期:从最早的原始文化算起,中国文化已有200万年的历5史。

6大约在距今7000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农业、制陶、石器的磨制与钻孔,7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

82.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9原始艺术主要有:模仿劳动动作的舞蹈,以及陶塑、陶绘和木雕、骨雕。

10原始宗教主要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

1112二、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13141.时间:夏、商、周时期,具体是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221年(共约1800 15多年)。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夏16商分界约为公元前16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

172.各代文化特征18夏文化特征:尚忠。

19从鲧、禹治水的故事可知,恪尽职守,英勇无畏,实干苦干,是夏文化的基本精20神气质。

21商文化特征:宗教色彩很浓,可称之为神本文化。

22西周文化特征:23(1)以神为本的文化逐渐向以人为本的文化过渡,即人本文化取向。

24(2)农耕文化取向25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的总特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26思想解放的浪潮。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27化的基本格局。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荀子是最杰出的思想28家。

2930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期3132总特征:制度化、模式化、程序化。

33又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34(一)发展期(秦汉——魏晋南北朝)35秦汉时期:36①开拓、进取、创新是秦汉文化精神的主旋律。

37②思想文化统一。

最重大的文化活动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8魏晋南北朝时期:39①社会虽动荡,但文化多元,生动活泼,是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40②兴起了一股新的文化思潮——玄学。

玄学由老庄哲学发展而来,着眼点在于41思考个体的人生意义与价值,崇尚精神自由。

探析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探析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探析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面貌。

本文将从起源与发展两个方面来探析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过程。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类开始从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转变为农耕文明。

农耕文明的出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土壤。

在农耕社会的基础上,中国古代的先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

他们崇拜自然,尊重神灵,形成了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

这种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的形成,为后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可以分为多个阶段。

古代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导,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提倡仁爱、孝道、礼仪等价值观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和道教的传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佛教强调解脱和慈悲,道教强调自然和谐与修炼,与儒家思想形成了互补的关系。

佛教和道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使其更加多元化。

中国传统文化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达到了巅峰。

这个时期,文人墨客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华,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以诗词、曲艺、小说等形式存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包括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

这些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手法,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尽管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但中国传统文化仍然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根基。

在现代社会,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许多传统文化活动和节日仍然在人们的生活中保持着重要的地位。

例如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传统戏曲和曲艺的演出,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分为四个大的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分为四个大的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分为四个大的时期(四大阶段):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期1.时间:原始社会时期:从最早的原始文化算起,中国文化已有200万年的历史。

大约在距今7000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农业、制陶、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

2.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原始艺术主要有:模仿劳动动作的舞蹈,以及陶塑、陶绘和木雕、骨雕。

原始宗教主要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1.时间:夏、商、周时期,具体是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221年(共约1800多年)。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约为公元前16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

2.各代文化特征夏文化特征:尚忠。

从鲧、禹治水的故事可知,恪尽职守,英勇无畏,实干苦干,是夏文化的基本精神气质。

商文化特征:宗教色彩很浓,可称之为神本文化。

西周文化特征:(1)以神为本的文化逐渐向以人为本的文化过渡,即人本文化取向。

(2)农耕文化取向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的总特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浪潮。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荀子是最杰出的思想家。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期总特征:制度化、模式化、程序化。

又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发展期(秦汉——魏晋南北朝)秦汉时期:①开拓、进取、创新是秦汉文化精神的主旋律。

②思想文化统一。

最重大的文化活动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①社会虽动荡,但文化多元,生动活泼,是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②兴起了一股新的文化思潮——玄学。

玄学由老庄哲学发展而来,着眼点在于思考个体的人生意义与价值,崇尚精神自由。

这影响了中国文人的生活情趣。

③佛教与道教勃兴,发展到隋唐时期,与儒学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二)成熟期(隋、唐——南宋)隋唐时期:①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隆盛时代,气度恢宏、史诗般壮丽。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涵盖面广,门类众多,其发展必然是‎不平衡的,而不可能是同‎步的。

但从历史行程‎看,也有其一致性‎,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阶段。

(一)雏形期历史学家习惯‎地把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称‎为远古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正是萌芽于这‎一现代人看来‎极为遥远的时‎期。

我们常说自从‎有了人,就开始了人类‎社会及其历史‎,也就有了人在‎历史活动中所‎创造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远古源头正‎是因此而被逻‎辑地确定的。

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中国传‎统文化,从一开始就呈‎多元状态,不但黄河流域‎,而且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甚至东北地区‎等北方地区以‎及青藏高原,都有旧石器及‎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广泛‎发现。

从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到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再到柳‎江人、资阳人、河套人、山顶洞人,在这样一个从‎猿到人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萌生并发‎展起来。

与多元状态相‎联系,中国远古时期‎的文化也就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状态。

原始人不仅在‎劳动中创造了‎语言,而且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增长了才智,不断有所创造‎发明。

于是,创造了文字,出现了绘画、雕刻、音乐和舞蹈,出现了原始宗‎教。

原始文化如黄‎河源头,她的每一片积‎雪、每一朵浪花,都直接孕育了‎华夏文化;原始文化的丰‎富,最终才流淌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文化‎在走过了远古‎的萌芽期之后‎,至夏、商、周三代伴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而‎逐渐具备了雏‎形。

关于夏代的文‎化,虽因文献不足‎,还看不到它的‎全貌,但正如孔子所‎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夏代文化为商‎、周两代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政‎权。

夏代的历法,是我国最早的‎历法。

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就是现存的有‎关“夏历”的重要文献。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夏代农‎业发展水平,保存了我国最‎古的珍贵的科‎学知识,这是无庸置疑‎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PPT 41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PPT 41张)

汉魏六朝是中华文化的多元发展时期,也是人性解放与文化新因素产 生的时期。

从东汉献帝建安元年到隋文帝开皇九年﹙190一589年﹚共393年。经历了 三国﹙190一289年﹚、西晋﹙265一316年﹚、五胡十六国﹙317一439年 ﹚、南北朝﹙439一589年﹚四个发展阶段。文化特色鲜明:第一,民族大 融合, “胡化”与“汉化”并进; 第二,南方新的经济区出现; 第三,佛教广 泛传播,三教鼎立。本期中国文化表面上是动荡与混乱,实际上是转变与多 元。


一、先秦:中国文化的萌芽期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文化 1.关办私学。私学打破了贵族对文化的垄断,有利于社会 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随着私学的繁荣,士逐渐成为知识 阶层的通称。 2.群星闪烁。思想家有老聃、孔丘、墨翟、孟轲、庄周、 邹衍、荀况、韩非 ;政治家如管仲、子产、晏婴、商鞅; 军事家如吴起、孙武、孙膑;外交家如蔺相如、苏秦、张 仪;史学家左丘明;诗人如屈原、宋玉;论辩家如惠施、公 孙龙;医学家如扁鹊;水利家如李冰、郑国;天文家如甘德、 石申。可谓群星璀璨,蔚为大观。



2.百家争鸣。中华文化的轴心时代。 道家: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思
想集中反映在《道德经》中。首先是清静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 寡民的状态。老子的社会政治与人生主张是“无为”、 “无为无不 为”, “柔弱胜刚强”。道家以“自然”为最高范畴。 “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秦汉魏六朝:中国文化的奠基期
﹙一﹚秦汉统一与文化一统
秦的统一,在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华文化共同体 的形成。国家统一,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和力度加强;而整合后的一 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反过来增进政治一统。经过 秦汉四百年的文化建设,树立了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观念核心,造就了 全社会强烈的文化认同心理。统一是合理的、正常的,分裂是违理 的、反常的,成为中华民族的心理定势。 1.秦汉的文化一统 ①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 皇帝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之命曰“制”,令为“诏”, 天子自称曰“朕”。废谥法,自称“始皇帝”。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这一时期,道、儒、佛三教并重,景教、祆教、 摩尼教也得到一定的传播和发展。
政治上的强盛、宽容、开放,造就了一个丰富热 烈的艺术世界。唐代诗歌创作热情高涨,留下了许多 脍炙人口的诗篇,绘画在唐代已有明确的分科,人物 画极盛,书法在唐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等,造就了 一批杰出的诗人、画家、书法家、散文大家。
人物画仍然是主流,并且由于佛教艺术的传入,中 国宗教绘画开始繁荣起来。
书法成为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以王羲之、王献之 父子为代表的一大批文人士大夫书法家在这一时期出现, 被称作书法艺术的一大高峰。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四、汉唐时期
隋、唐不仅继承了南北朝汉族传统的封建文化, 而且还采撷了国内各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华,体现出兼 容并包的宏大气派,造就了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五、宋元明清时期
辽夏金元的统治体现了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 的冲突与融合。这造成了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冲 突的双重效应,元代蒙古人把汉族士人文化践踏 得支离破碎,科举一度中止,文人仕进之路堵塞, 于是一部分文人投身于杂剧创作,
汉文化被少数民族吸收,元帝国对欧亚大陆 的征服,西方人的涌入,也带来了异邦的先进文 化,在外域文化输入的同时,中国文化也源源不 断地传入欧洲。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四、汉唐时期
秦汉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动乱的三国两晋 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打破了秦汉帝国所形成的 以经学为核心的一元文化格局,出现了内容更加丰富、 更加生动活泼的多元发展局面。
在宗教方面,玄学兴盛成为道教和佛教发展的土壤。 五胡乱中原不仅使得大量的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并融 入汉族,还通过南渡繁荣了江南地区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概要

中国传统文化概要

中国传统文化一、文化:(张岱年)凡是超本能的人类有意识的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自然的文化”既是文化。

1.广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

也称“大文化”。

2.狭义文化:指“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也称“小文化”。

二、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一)文化内涵四个层面:1.物态文化层: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只是力量”构成。

2.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

3.行为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

4.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氤氲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最根本层次,起决定作用)。

(二)文化内容的三个方面:1.人和自然的关系方面——科学、技术;2.人和人的关系方面——政治、法律;3.人自身关系的方面——文学、艺术、哲学、宗教。

哲学、宗教处于核心地位。

(三)以人的存在和发展为标准,评价文化的社会属性:1.文化冲突、文化共融与文化多元发展的时代;2.中国文化“文化觉醒”;3.中国文化之谜;4.做第三种中国人:“文化意识的中国人”。

(1)三种中国人:自然生命的中国人;社会习俗的中国人;文化意识的中国人。

(2)马希尔:“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

(3)有关“经济全球化”、“‘西方文化中心论’”、“‘新轴心时代’说”。

(四)中国文化:指以华夏文化或汉文化为主体发展的文化。

(五)中国传统文化(狭义):指从现在这一瞬间之前的中国人的一切精神产品和一切精神文化的物的产品。

1.中国传统文化的个性:(1)独创性;(2)独具特征(文字);(3)绵延不绝;(4)很强的同化性(文化的同化性带来了民族的同化,形成了现在的中华民族)。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四个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一、基本精神和内涵:1.精神: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发展一、前文明期:猿人到大禹传子这是中国文化的史前期,它包括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二、雏形期: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尽管这一时期华夏组的宏大空间(“中国”)还很有限,尚没有对南北四方产生足够的作用力,但中国文明的基石已初步奠定,象形会意的汉字、儒墨道法等诸子思想、伦理宗法等等都对后世影响甚巨。

三、定型期:秦汉如果向前追溯,一统帝国文化的端绪应该溯源至春秋战国之际,因为其时所发生的第一次社会大变革和文化大转型,已经寓合着政治的大一统和文化的大一统。

四、融合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中叶这一时期,与庄园经济和门阀贵族政治相表里,精神领域里神学弥漫,儒、道、玄、佛各擅胜场,影响着思想意识各文化门类。

五、加强期:唐中叶至明中叶唐代前后期的转折,规范了中国文化史后半段的大致框架。

唐宋以降的一年间,中国文化在自身的发展中,总体上已显示出走出中古文化故辙的种种动向,韵语了部分近世文化因子,可以称之为近古文化期。

六、转型期:明末迄今这一阶段,已先期完成现代转型的工业西方以炮舰加商品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

中国文化第一次遭遇到“高势位”文化的入侵,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调适、融合过程异常艰难也异常痛苦,中国文化在制度、物质、行为、精神诸层面进入现代转型期。

拓展资料:一、文化起源中国传统文化源于远古文化时期的神农氏时代以前,依据中国历史大系表中顺序,经历了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尧、舜、禹等时代,《先秦史》云:“吾国德化之迹,可征者始于巢、燧、羲、农。

”;构成具备丰富多彩文化元素的美好文化。

二、词目译在中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

“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叠的纹理,存有文饰、文章之义。

《说文解字》表示:“文,错画也,象交文。

”其引申为包含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寓意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

“化”本义为变易、分解成、天道,所谓“万物化生”,其引申义则为改建、教化、培育等。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张课件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张课件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张课件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多个方面,从哲学到文学,从艺术到道德,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发展的智慧结晶。

下面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概述。

1.奠基阶段(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21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阶段是从商周时期开始的。

在此时期,典籍《诗经》和《易经》问世,儒家学说开始兴起,齐物论成为孟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学说和墨家学说也相继出现。

2.发展阶段(公元前221年-公元618年)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阶段,此时儒家学说的盛行使得孔子教育思想及儒家经典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在此时期逐渐成为考试科目,儒学成为官员必修学科,理论体系逐渐完善。

同时,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佛教文化也在中国继续发展。

3.繁荣阶段(公元618年-公元1368年)隋唐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阶段,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等诗人在文学领域有重大贡献,隋唐时期也是儒家学说和佛教文化相互渗透的时期。

此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四书五经》以及儒家经典《大易》《周易》《春秋》等。

4.变革阶段(公元1368年-1911年)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变革的时期,儒家学说逐渐失去原有的威望,科举制度被废除,终止了繁荣了近千年的科举文化。

此时期,南明学人开始了对朱熹学术的批判和反思,并以阳明学说为代表开始逐渐发展。

同时,西方传入的文化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影响,如天文学、医学等。

5.现代阶段(1911年以后)20世纪初期,新文化运动兴起,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逐渐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此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胡适、鲁迅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得到了新的发展,也吸引了更多的国际关注和学者的研究。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历程,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表现。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从三个阶段来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分别是古代文化的形成阶段、中古文化的繁荣阶段以及近代文化的变革阶段。

古代文化的形成阶段在远古时期,中国的文化起源于早期人类的群体性活动。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原始、朴素和神秘。

人类通过狩猎、采集等方式获取食物,在生活中与自然界密不可分。

这种原始社会的文化表现在宗教信仰、图腾崇拜和原始绘画中。

当时的人们通过祭祀和祈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进入了农耕时代,这也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

农耕文化成为古代中国社会的基础,人们开始栖息于固定的居住地,并逐渐形成村落和城市。

这个时期的文化继承了原始文化的特点,注重礼仪、信仰与秩序。

诸如《诗经》、《易经》等经典著作应运而生,贯穿着对美的追求和道德准则的体现。

中古文化的繁荣阶段中古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高峰期。

这个阶段受到了汉、唐、宋等朝代的影响,文化艺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诗歌、绘画、音乐、舞蹈等形式全面发展,成为中古文化的代表。

在唐朝,以杜甫、白居易为代表的文人墨客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歌,艺术达到了巅峰。

同时,佛教的传入也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佛教艺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

壁画、佛像等艺术品广泛流传,令人叹为观止。

宋朝时期,儒家文化的兴起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程朱理学的兴盛使得儒家经典重新重视,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

宋代的绘画也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以北宋的“四君子”画法和南宋的“文人画”为代表。

此外,戏曲也在宋代达到了巅峰,如福建的“闽剧”和江苏的“金陵曲”等。

近代文化的变革阶段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新的变革与发展。

西方文化的传入以及近代科技的发展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并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和艺术形式。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中,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的质疑和反思。

一些思想家主张摒弃传统文化,推崇西方文化和现代性。

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分期

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分期

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分期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古代阶段(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220年)
古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商朝和周朝时期。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
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而周朝是中国的封建制度的起源。

这一时期,中国的文化主要以经典著作《尚书》、《诗经》、《周礼》等为代表,封
建礼制开始形成,儒家思想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2.中古阶段(约公元220年-公元1279年)
中古时期,中国经历了三国、隋唐、宋元等多个王朝的更替。

这个时期,中国文化开始发展壮大,佛教、道教和儒家三教并举,互相影响。


教的传入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和艺术形式,诗词和绘画等文艺作品也有了
很大的发展。

此外,科技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造纸术、火药和指
南针的发明。

3.近代阶段(约公元1279年-1949年)
近代时期,中国经历了元明清三个朝代的统治。

在明清时期,中国的
传统文化进一步成熟和发展。

文人墨客崛起,绘画、书法、诗词等艺术形
式达到了巅峰,封建礼制和儒家思想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更加深远。

此时期
的文化以四书五经为代表,儒家思想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想。

4.现代阶段(1949年至今)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不断吸收外来文化
的影响,并不断与时俱进,保持着自身的特点和活力。

在当今社会,传统
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塑造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

中华传统文化进教材指南

中华传统文化进教材指南

中华传统文化进教材指南一、引言:中华传统文化是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它源远流长,深厚渊博,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特色。

它的发展受到历史文化的持续影响,也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演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它是中国历史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着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

二、整合中华传统文化教材1、中华传统文化教材内容:①传统文化的发展:从古代至今,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史可以概分为有四个时段:帝国初期的古代文化,古典文学的鼎盛时期,近代文化的乌托邦氛围与文化独立性抗争,以及现代文化的国际性融合。

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四合一"的思想性格特色、"五韵五绝"的文字技巧特色、"六艺"的艺术经典特色以及"七技八艺"的文化技艺特色。

③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石,也是影响游牧民族历史发展、东亚文化向外扩散、国际学术交流和世界文化融合的重要载体。

2、教案内容设计:①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及发展历史,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②让学生更加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③通过案例分析、学习研究和文化传播,体验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全新的认识。

三、整合中华传统文化教材的方式1、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本次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其发展史、基本特征,能够通过实践体验和分析,理解其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2、以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为核心:教材主要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包括传统文化的发展史、基本特征和影响,并时时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价值观念。

3、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改革为依据,以实现课程目标为指导,突出“重难点”,让学生认识到一种文化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从而强化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四、总结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载体,其影响力不可小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分为四个大的时期(四大阶段):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期
1.时间:原始社会时期:从最早的原始文化算起,中国文化已有200万年的历史。

大约在距今7000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农业、制陶、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

2.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
原始艺术主要有:模仿劳动动作的舞蹈,以及陶塑、陶绘和木雕、骨雕。

原始宗教主要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
1.时间:夏、商、周时期,具体是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221年(共约1800多年)。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约为公元前16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

2.各代文化特征
夏文化特征:尚忠。

从鲧、禹治水的故事可知,恪尽职守,英勇无畏,实干苦干,是夏文化的基本精神气质。

商文化特征:宗教色彩很浓,可称之为神本文化。

西周文化特征:
(1)以神为本的文化逐渐向以人为本的文化过渡,即人本文化取向。

(2)农耕文化取向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的总特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浪潮。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荀子是最杰出的思想家。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期
总特征:制度化、模式化、程序化。

又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发展期(秦汉——魏晋南北朝)
秦汉时期:
①开拓、进取、创新是秦汉文化精神的主旋律。

②思想文化统一。

最重大的文化活动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
①社会虽动荡,但文化多元,生动活泼,是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②兴起了一股新的文化思潮——玄学。

玄学由老庄哲学发展而来,着眼点在于思考个体的人生意义与价值,崇尚精神自由。

这影响了中国文人的生活情趣。

③佛教与道教勃兴,发展到隋唐时期,与儒学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二)成熟期(隋、唐——南宋)
隋唐时期:
①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隆盛时代,气度恢宏、史诗般壮丽。

有一种“有容乃大”的气派。

作为一种文化类型,“唐型文化”的特点是:开放、外倾、色调热烈。

②唐代是诗歌与书法的黄金时代,也是绘画的极盛时期。

在清代所编的《全唐诗》中,收唐诗48900首,诗人2300多位。

③中外文化交流的大事是中日文化交流。

宋朝时期(北宋、南宋):
①作为一种文化类型,“宋型文化”的特征是内省、封闭、精致、色调淡雅。

②宋代文化最重要的标志是理学的建构。

③市民文化(市井文化)勃兴。

话本、说唱文学应运而生,在一些大城市,出现了瓦舍勾兰,“瓦舍”是固定的游艺场所,“勾栏”是瓦舍中划出的专供演出的地方,上演傀儡戏、参军戏等戏剧。

④宋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十分突出,指南针、印刷术与火药的改进与运用,是宋代科技最为突出的成果。

(三)衰落期(元、明、1840年前的清朝)
元明时期至清朝中期,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衰落,暮气沉沉,又孕育新生。

元朝文化的基本特点:
1.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既冲突又融汇。

2.中外文化交流规模盛大。

明朝至清朝1840年前的文化特点:
1.文化专制空前严厉
朱元璋规定科举考试一律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答案。

乾隆帝借编纂《四库全书》之机,开展禁书运动,长达19年,共禁毁书籍3100多种,15万1千多部,销毁书版8万块以上。

大兴文字狱。

2.封建政府主持编纂了四部大型的图书
《永乐大典》,是类书,收入各类著作七八千种,正文22877卷,篇幅总计3.7亿字,被公认为世界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可惜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被焚毁、被劫走。

1960年,中华书局多方搜集,影印出版730卷。

《古今图书集成》,修于康熙、雍正时,是类书,篇幅约1.6亿字,是我国现存类书中规模最大、用途最广、体例最完善的一种。

《四库全书》,是丛书,成于乾隆时,收书3503种,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页数最多的丛书。

《四库全书》抄有7部,今存4部,藏于北京、甘肃、台北,另有杭州的残本。

《康熙字典》,是世界上最早的收字字数最多的字典,收字47035个。

3.明末清初,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潮。

多少具有市民的反叛意识,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黄宗羲将批判的锋芒直指专制君主。

4.明末清初,西学东渐。

以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为代表,西方人带来了近代的世界观念与自然科技成就。

但到雍正年间,传教士被逐出国门,西学东渐几近中断。

5.中国小说发展到明清臻于极盛,出现了四大名著。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期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期。

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总特点是新旧杂陈,外来的西方近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既冲突又交融,两种文化展开较量,“死的要拖住活的,新的要突破旧的”,但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变是不可阻挡
的潮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