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导学预习
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邓稼先课文预习资料总结
____年七年级上册语文邓稼先课文预习资料总结《邓稼先》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邓稼先先生的一生。
在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邓稼先先生坚定的信念、勤奋的工作态度以及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贡献。
课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邓稼先的成长经历邓稼先先生出生在贫农家庭,他从小就喜欢学习和实践。
在他幼年时代,他利用碎片时间自学,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尤其是在读到《机械原理》一书后,他对机械的原理和应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二部分:邓稼先的求学之路邓稼先先生克服了种种困难,考入了西南联合大学。
在大学期间,他刻苦学习,成绩优秀。
毕业后,他进入贵州桐梓县农校任教,并在那里开始了他的科学研究。
第三部分:航天梦的启蒙邓稼先先生在和同事们一起看电影时,受到了苏联电影《平川地》的启发,决心投身航天事业。
他将自己的科学研究重点转向了火箭技术,并带领着团队不断地进行实践和创新。
第四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的开端邓稼先先生成功研制了“两弹一星”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级液体火箭和液氧—液氢火箭发动机。
这一成果奠定了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基础,也为中国人民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五部分:邓稼先的家庭和社会生活邓稼先先生忠诚于党和人民,他在几十年的科研生涯中,把个人的一切都融入到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中,为国家的科技事业默默奉献。
尽管工作繁忙,他仍然重视家庭和良好的社会关系。
这篇课文通过邓稼先先生的一生,向我们传递了许多重要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品质:1. 坚定的信念:邓稼先先生始终坚信科学和技术能够改变中国的面貌,为国家的崛起做出贡献。
2. 勤奋的工作态度:邓稼先先生对航天事业的执着追求,使他能够克服一切困难,不断学习和进步。
3. 团队合作精神:邓稼先先生能够看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善于与同事们共同协作,攻克科研难题。
4. 忠诚于党和人民:邓稼先先生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祖国航天事业默默奉献。
总结起来,邓稼先先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一生是科学精神、奋斗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的体现。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预习指导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预习指导一、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1)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最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之一。
(2)邓稼先中国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家和技术专家。
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中国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威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3)文体知识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可以为别人作传,也可以写“自传”。
传记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时为主;一类是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的手法记叙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品格等,它以史实为依据,但并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文学描写。
传记的文体特点主要为:①真实性。
真实是传记的生命。
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人物,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
②文学性。
传记是写人的,传记作者在人物形象中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并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这就使传记带有了文学性。
2、字音字形(1)生字注音宰割(zǎi)鲜为人知(xiǎn)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ì)奠基(diàn)元勋(xūn)妇孺皆知(rú)孕育(yùn)选聘(pìn)谣言(yáo)罗布泊(pō)无垠(yín)萦带(yínɡ)日曛(xūn)铤(tǐnɡ)昼夜(zhòu)燕然(yān)挚友(zhì)彷徨(pánɡ)背诵(sòng)昆仑(lún)可歌可泣( qì)锋芒毕露(lù)家喻户晓(yù)当之无愧(kuì)氢弹(qīng)夐(xiòng)颤抖(chàn)难堪(kān)筹划(chóu)署(shǔ)名华裔(yì)(2)多音字勉强(qiǎng)殷(yān)红锋芒毕露(lù)强(qiáng)占殷(yīn)切露(lòu)脸倔强(jiàng)(3)形近字选聘(pìn)手谕(yù)眼眶(kuàng)驰骋(chěng)家喻(yù)户晓框(kuàng)架租(zū)借沉默(mò)诅(zǔ)咒黝(yǒu)黑阻(zǔ)碍狡黠(xiá)(4)易写错的字仰慕彷徨选聘署名呼啸至死不懈马革裹尸锋芒毕露3、词语释义(1)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邓稼先课文预习
邓稼先课文预习知识点一、字词至死不懈xiè 鞠躬尽瘁cuì选聘pìn 无垠yín 殷红yān萦带yíng 日曛xūn 铤而走险tǐng妇孺皆知当之无愧马革裹尸锋芒毕露二、概括文章大意①在历史的背景上引出邓稼先。
②写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③通过与奥本海默的对比,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④通过与邓稼先的交往与对话,表达对邓稼先的情感。
⑤描写邓稼先在罗布泊的工作情形,突出他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
⑥总结评价邓稼先。
三、课文内容解读1.文章六个部分的小标题拟得怎么样?介绍自己最欣赏的一个小标题,并说说理由。
这些小标题给你怎样的启示?这些小标题拟得新颖、概括力强,突出本部分的核心内容和丰富意蕴。
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个小标题如恢宏的画面,给人纵深的历史感,在这个巨大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说明邓稼先是对这一巨变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第五部分小标题“我不能走”非常出色,言为心声,一句简短的话语,道出了邓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有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作为院长,邓稼先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和理论指导。
但他却事必躬亲,来到实验现场指导工作。
当井下出现问题,甚至会出现危险的时候,无论从职位,还是从在“两弹”事业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来说,邓稼先离开现场,都是无可非议的。
然而,他只说了一句:我不能走。
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字字铿锵,声声有力,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2.写邓稼先以前,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有什么作用?概述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民族的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发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3.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截然不同,“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中国几千年保守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吸取了中国保守文化中这些优秀的局部,并变成了自身的气质品格。
《邓稼先》导学案答案
《邓稼先》导学案答案《邓稼先》导学案答案【预习检测】(二)1.páng、xiǎn、chóu、tuò、yān、tǐng、chàn、kuàng、啸、签、挚、奠、仰慕、拔2.懈、芒、孺、裹、层、明3略(三)热爱祖国、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导学步骤】一、读一读1、第一部分,展示背景。
通过列举中国自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时代开始的百年屈辱历史,引出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为研制两弹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忠厚朴实、真诚坦白的品格。
第四部分,写作者与邓稼先50年的友情及1971年访华的经历,表达作者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对邓稼先的无比钦佩之情。
第五部分,以大漠戈壁的艰苦与艰险,展现邓稼先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生命的献身精神。
第六部分,以书信的形式,用评论性的语言对邓稼先一生2、第三部分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讨论明确: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中两国原子弹研究的领导人。
他们的共同成就表明他们同样都是学术非凡的人。
但是两个国家,两种社会背景,又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
但是站在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基础上考虑,我们更钦佩邓稼先,更接受他为国忘我、为科研忘我的伟大精神。
作者也正是要通过在国家大背景下的对比,来进一步突出邓稼先的高尚品格。
3、第四部分似乎对邓稼先的伟大作用不大,作者为什么要安排此环节?讨论明确:这一环节,以寒春事件,时时透出邓稼先对自己的工作认真小心,高度保密,即便是挚友世交,也决不犯规,这正是他为人忠正的反映。
此部分的题目中用到两个问号,以此正是告诉读者,自己为民族而自豪,为邓稼先而骄傲。
1.《邓稼先》预习笔记指导
《邓稼先》预习笔记指导
主备人:韩中香审核人:朱江
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下面提示做预习笔记,写在预习笔记本,建议最好用双行本,注意作业面要保持整洁。
一.资料助读板块
1.简介作者。
2.介绍邓稼先的事迹和对国家的具体贡献(搜集资料后讲给家长听)
二.字词板块
理解记忆重要注释,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资料,给课后“读读写写”的字词注音、解释,并从文中把含有这个词的句子摘抄下来(注意是三点要求:1注音2解释3摘抄含有这个词的课文中的句子)。
三.句段板块
摘抄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或段落两处并写批注。
四.问题板块
思考并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 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要把他们对比着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部分“我不能走”,想一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五.感悟板块
写出你阅读本文后的感受,不少于50字。
《邓稼先》预习导学案(2课时)
《邓稼先》预习导学案第一课时偏重预习导学,第二课时偏重课堂探究。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学习重点: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把握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忽然奉献精神。
2、学习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的有关背景资料的方法。
学习难点: 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
预习提示一、作者简介杨振宁,1922年生于合肥。
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45年赴美从事核子物理学研究,荣获美国五所大学的博士学位。
1957年同李政道合作,创立“李杨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奖。
担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杨教授经常回国讲学,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
二、生字生词元勋xūn 选聘pìn 殷红yān 氢弹qīng 懈怠xiè癌症ái 开拓tuò署名shǔ 交瘁cuì奠基diàn 孕育yùn 无垠yín 难堪kān 夐xiòng 黯兮ànxī 日曛xūn 挚友zhì邓稼jià先鲜为人知xiǎn 妇孺皆知rú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尽瘁cuì【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仰慕】敬仰思慕。
【锋芒毕露】毕,完全。
锐气、才干显露无遗。
【元勋】立大功的人。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
形容坚持到底。
【阔别】长时间的分别。
【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
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所共知。
【知人之明】知,了解、知道;明,眼力。
识别人的眼力。
【马革裹尸】马革,马皮。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形容军人战死沙场。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走。
【当之无愧】指完全承受某种荣誉或称号,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
2023年七年级上册语文邓稼先课文预习资料总结
2023年七年级上册语文邓稼先课文预习资料总结邓稼先,1934年出生于云南省宣威县。
他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是我国核武器和导弹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两弹一星”功臣之一。
邓稼先课文主要介绍了他的成长经历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历程。
通过学习邓稼先的故事,可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贡献。
预习资料总结如下:第一篇:《将爱进行到底》此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邓稼先在小时候的理想和对科学的好奇心。
他从小就非常喜爱科学,并表现出对父亲因患肺结核去世的事情感到痛苦。
通过他和母亲的一番交谈,他明确了自己要成为一名科学家的理想,并下定决心要将爱进行到底。
第二篇:《星球的孩子》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邓稼先从小学到高中的成长经历。
在小学时,他因好奇“什么是电”而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高中期间,他将电珠分成了许多小零件,进行了分拆和组装,不断探索科学的奥秘。
第三篇:《计算巧手》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邓稼先在大学期间学习数学的经历。
他在数学课上表现出色,成为全班的佼佼者。
他利用课余时间不断钻研数学问题,寻找发展数学的途径。
他最后在两年的努力后,创办了《大科学家》杂志,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数学知识的平台。
第四篇:《乘风破浪》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邓稼先参军和投身科学事业的故事。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毅然决然参军,并投入到抗日战斗中去。
战争结束后,他积极投身国家的科学事业,在困难的环境下,克服了设备和材料的不足,坚持不懈地钻研科学问题。
第五篇:《一步一个脚印》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邓稼先在科研道路上的努力和贡献。
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他不断攻克了核武器研制的难关,为我国的核武器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还通过投身火箭技术的研究,成功发射了我国的第一颗卫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科技实力。
通过学习邓稼先的故事,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和科学家的价值。
邓稼先是一个勇于追求理想,锲而不舍的人,他为国家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01-1[预习导学]邓稼先(第1课时)
第1课邓稼先(第1课时)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并理清文意。
2.了解邓稼先的成就,理解邓稼先的襟怀,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课堂学习任务一、自主学习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杨振宁教授在中国几乎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与李政道教授在1957年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之后,1980年又获Rumford奖,1986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1993年获美利坚哲学学会颁发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1994年秋又获费城富兰克林学院颁发的鲍威尔科学成就奖。
本文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有改动),是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为邓稼先写的一篇文章。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病逝世。
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无比悲痛。
为了缅怀好友,他以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50年的深厚友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下了这篇文章。
2.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和解释词语。
宰割()元勋()鞠()躬尽瘁()当之无愧()妇孺皆知()夐不见人()彷徨()挚友()奠基()选聘()筹划()至死不懈()昼夜()可歌可泣()殷红()鲜为人知()可歌可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鲜为人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死不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之无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喻户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鞠躬尽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截然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锋芒毕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妇孺皆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人之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革裹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1.体会作者情感。
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01-2[预习导学]邓稼先(第2课时)
第1课邓稼先(第2课时)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学习目标
1.揣摩课文关键语句或段落的含义。
2.深入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
3.把握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课堂学习任务
合作探究
1.阅读文章。
(1)文章开头列举的中国一百年以前的历史对于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
(2)课文第二部分“‘两弹’元勋”中第3、4段的这两句话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这两句话独立成段,有什么好处?)
(3)默读课文第三部分,本部分在开头两段先写作者与邓稼先、奥本海默的关系,有什么作用?(这部分内容能够体现什么?)
(4)默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作者为什么在同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运用对比手法,能够突出邓稼先的哪些品质?)
2.探究文章写法。
(1)朗读第五部分,试着用现代汉语翻译《吊古战场文》。
(2)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用意?
(3)课文中对在戈壁滩上做核武器试验困难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验困难能够突出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
(4)课文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曲有何作用?
3.赏析文章的语言。
(1)朗读下面两句话并简要赏析。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2)说说你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本课小结
课后任务
小组合作,搜集并整理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
任选其中一位科学家,由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
11.邓稼先 预习课
杨振宁和邓稼先 在芝加哥大学
邓稼先和杨振宁有着长 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谊。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 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 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 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 尚情操。
预习步骤
第一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做法:
1、读课文之前,先阅读《课时练》的“资料助读”,了解作者、 背景、知识链接等内容。
做法:扩读《同步拓展阅读》里对应的第一篇课文,加深对课本文章的理解。 读时也要做好圈点标注。
第五步:总结反思,存疑反馈。5
做法:小组长负责,把本组内没能解决的问题填写在《小组预习情况反馈表》, 交给科代表,上报科任老师。
邓稼先
杨振宁
(预习课)
自主预习
人物介绍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 县人,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 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 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 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杨振宁(1922年10月1 日-),著名美籍华裔科 学家、物理学大师、诺贝 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与李 政道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理 论 , 共 同 获 得 了 1957 年 诺 贝尔物理学奖。在统计物 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 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 多项卓越的重大贡献。
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 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人物描写:语言、动作、神态、肖像、细节描写等。 从文中重点语句、段落的阅读中提出问题; 从解决课后思考题中提出问题; 从《课时练》的“文本探究”中提出问题。
第四步:课文扩读,拓展延伸。5
2、完整阅读课文(包括阅读提示、文后练习题),并再次浏览 课文,自主完成《课时练》的“自主学习”部分的第4题(初读 课文)。7分
七年级语文课文邓稼先预习笔记
七年级语⽂课⽂邓稼先预习笔记 相信⼤家对于邓稼先这位⼈物并不陌⽣,在七年级的语⽂课上会讲到他的⽣平,那么同学们应该怎样进⾏预习呢?⼀起来看看店铺整理的七年级语⽂课⽂邓稼先预习笔记,希望对您有⽤。
七年级语⽂课⽂邓稼先预习笔记⼀ ⼀、字⾳及词义: 崭zh n露头⾓:⽐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
销声匿n 迹: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
形容隐藏起来,不公开出现。
含⾟茹r 苦:经受艰⾟困苦。
⾟,辣。
茹,吃。
蓦m 地:突然。
浩瀚h n:形容⾮常⼴⼤。
风尘仆仆:形容旅途⾟苦劳累。
风尘,⽐喻旅途⾟苦。
仆仆,旅途劳累的样⼦。
元勋x n:⽴⼤功的⼈。
汗马功劳:指战功显赫。
七年级语⽂课⽂邓稼先预习笔记⼆ ⼆、相关背景: 1、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于安徽怀宁县⼀个书⾹门第之家。
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哲学教授的⽗亲⾝边长⼤。
他5岁⼊⼩学,在⽗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化基础。
1935年,他考⼊志成中学,与⽐他⾼两班、且是清华⼤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
1941年考⼊西南联合⼤学物理系。
1946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运动中担任了北⼤教职⼯联合会主席。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考试,于翌年秋进⼊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学研究⽣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论⽂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称“娃娃博⼠”。
1950年8⽉,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同年10⽉,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年间,他进⾏了中国原⼦核理论的研究。
1953年,他与许⿅希结婚,许⿅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领袖、后来担任全国⼈⼤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
1954年,邓稼先加⼊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秋,⼆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个‘⼤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作。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预习清单(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预习清单(一等奖创新教案)《邓稼先》预习清单这些字词,我会读:元勋奠基选聘谣言背诵昼夜昆仑挚友可歌可泣鲜为人知至死不懈鞠躬尽瘁当之无愧家喻户晓锋芒毕露妇孺皆知马革裹尸平沙萦带纠纷曛燕然勒功殷红任人宰割截然不同这些词语,我会解释:可歌可泣:鲜为人知:至死不懈:鞠躬尽瘁:当之无愧:家喻户晓:锋芒毕露:妇孺皆知:马革裹尸:燕然勒功:任人宰割:截然不同:这些人物,我知道:邓稼先:杨振宁:“两弹一星”科学家(任选一位):《邓稼先》预习清单答案这些字词,我会读:元勋yuán xūn 奠基diàn jī选聘xuǎn pìn 谣言yáo yán背诵bèi sòng 昼夜zhòu yè昆仑kūn lún 挚友zhìyǒu可歌可泣kěgēkěqì鲜为人知xiǎn wéi rén zhī至死不懈zhìsǐbùxiè鞠躬尽瘁jūgōng jìn cuì当之无愧dāng zhīwúkuì家喻户晓jiāyùhùxiǎo 锋芒毕露fēng máng bìlù妇孺皆知fùrújiēzhī马革裹尸mǎgéguǒshī平沙píng shā萦带yíng dài 纠纷jiūfēn曛xūn 燕然勒功yān rán lègōng 殷红yān hóng 任人宰割rèn rén zǎi gē截然不同jiérán bùtóng这些词语,我会解释:可歌可泣:形容英勇悲壮的事迹值得歌颂,感人至深。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鞠躬尽瘁:形容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当之无愧:完全当得起,没有惭愧和不足的地方。
(完整word)《邓稼先》预习导学案(2课时)
《邓稼先》预习导学案第一课时偏重预习导学,第二课时偏重课堂探究。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学习重点: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把握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忽然奉献精神。
2、学习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的有关背景资料的方法。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
预习提示一、作者简介杨振宁,1922年生于合肥.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45年赴美从事核子物理学研究,荣获美国五所大学的博士学位。
1957年同李政道合作,创立“李杨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奖.担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杨教授经常回国讲学,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
二、生字生词元勋xūn 选聘pìn 殷红yān 氢弹qīng 懈怠xiè癌症ái 开拓tuò署名shǔ 交瘁cuì奠基diàn 孕育yùn 无垠yín 难堪kān 夐xiòng 黯兮ànxī 日曛xūn 挚友zhì邓稼jià先鲜为人知xiǎn 妇孺皆知rú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尽瘁cuì【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仰慕】敬仰思慕.【锋芒毕露】毕,完全。
锐气、才干显露无遗。
【元勋】立大功的人。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
形容坚持到底。
【阔别】长时间的分别。
【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
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所共知.【知人之明】知,了解、知道;明,眼力。
识别人的眼力.【马革裹尸】马革,马皮。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形容军人战死沙场。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走.【当之无愧】指完全承受某种荣誉或称号,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邓稼先》预习检测
《邓稼先》预习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划线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不懈(xiè)开拓(tuò)宰割(zǎi)截然不同(jié)B.难堪(kān)孕育(yùn)呼啸(xiào)彷徨(páng huáng)C.尽瘁(cuì)锋芒毕露(lù)妇孺皆知(rù)鞠躬(jū gōng)
2. 下面几组字中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A. 租诅祖沮
B. 勋埙陨员
C. 端惴湍踹
D. 稼嫁家
3.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可歌可泣:流泪鲜为人知:少
B. 当之无愧:愧色锋芒毕露:全、都
C. 妇孺皆知:小孩子死而后已:罢了
D. 家喻户晓:明白马革裹尸:皮
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本文的主题是: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 邓稼先不是一位普通的人物,而是一位历史性人物。
C. 教学设计文章不同于一般写人的传记,在选材上是“散”的。
D. 这篇教学设计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十分整齐。
5.选词填定
(1)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________者。
A.开始 B.开辟
C.开拓 D.开展
(2)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________,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A.震荡 B.激荡
C.回荡 D.动荡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C
3. C
4. D
5.(1)C (2)A。
《邓稼先》导学
邓 稼 先
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
史的背景上推出邓稼先。 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二部分: 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 第三部分:
比中来写邓稼先。 作者知中国的原子弹是自力更生搞出来 第四部分: 的,热泪满眶。为邓稼先而骄傲。 举例具体述写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和巨大 第五部分: 贡献。
5、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说说其 作用是什么?
译文: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 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 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冷风悲 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 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 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 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 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 楚。”
4、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彷徨(Páng ) ( huáng ) 鲜为人知(xiǎn ) n 锋芒毕露( lù ) 选聘(pì ) 宰割( zǎi ) 元勋( xūn) 鞠躬尽瘁( cuì ) 妇孺皆知( rú) 兮(xī)殷红(yān )筹划(chóu )邓稼先( jià ) 5、解词: 可歌可泣: 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元 勋: 有特大功绩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当之无愧: 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家喻户晓: 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截然不同: 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 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层出不穷: 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2、请运用跳读的方式再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 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 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 于„„”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再次闪亮登场发言。
部编版 七下语文预习资料 第1单元第1课20春《邓稼先》
和研究第一线的科 学 家,结 束 了 他 “鞠 躬 尽 瘁,
死而后 已”的 一 生。 对 于 邓 稼 先 的 逝 世,好 友
杨振宁教授无 限 悲 痛。 为 了 缅 怀 好 友,杨 振 宁
以中华几千年文化 为 背 景,以 一 百 多 年 来 的 民
族情结、五 十 年 的 朋 友 深 情 为 基 调,用 饱 含 深
形容人气盛逞强。 【妇孺皆知】妇 女 和 孩 子 都 知 道。 表 示 某 事 物
广泛为人所知晓。 【马革裹尸】用马皮 把 尸 体 包 裹 起 来,指 将 士 战
死于战场。
素材积累·促发展
1.爱 国 壮 言 记 心 间
中国开始实施“海外 高 层 次 人 才 引 进 计 划”,他
(1)位 卑 未 敢 忘 忧 国 。
情的语言写了这篇传记。
5.课 文 图 解
任人
杰出的历
历 烄
史
: 宰
割
站
起来
了
史
性人
物
烌崇 伟
高大
邓生 稼烅和
平 贡
经历 献
“两
弹”元
勋
鞠
躬尽
瘁烍的爱
的 人
先
国格
气质品质真诚坦白 朴实奉献 热魅
烆工作情况身先士卒 不怕牺牲 烎情力
特点 可繁可简、实录
字词整理·打基础
1.重 点 字
元勋(狓ū狀) 昼夜(狕犺ò狌) 奠基(犱犻à狀)
第二部分 课文知识要点
1 邓稼先
资料补充·助预习
1.走 近 作 者
作者 评价 荣誉
杨振
1957 年 获 诺 贝 尔 物 理 学 奖
2.走 近 作 品 主 人 公
邓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稼先》导学预习
1、走近作者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
1938年考取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入校后改入物理系,1942年毕业。
同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44年毕业,同年考取留美公费生,1945年11月到达美国。
1948年毕业,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
1956年,与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称守恒定律”,并因此与李政道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8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
2004年起定居北京。
邓稼先:安徽省怀宁县人,1924年生,男,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后在北京大学任教。
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留学,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员,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职。
中共第12届中央委员。
1986年逝世。
2、掌握字词,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宰.割()筹.划()彷徨
..()仰慕.()
选聘.()元勋.()殷.红()锋芒毕露.()
妇孺.皆知()可歌可泣.()当之无愧.()家喻.户晓()
马革裹.尸()鲜.为人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宰割:筹划:彷徨:仰慕:
选聘:元勋:殷红:
锋芒毕露:妇孺皆知:可歌可泣:
当之无愧:家喻户晓:马革裹尸:
鲜为人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文学常识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
4、整体感知,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请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2)概括6个片断的主要内容,这6个片断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
(3)课文写了哪些事?表现了邓稼先哪些特征?
(4)写邓稼先,为何要从百年前的甲午战争写起?
(5)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比较?
(6)你本文中得到了哪些关于作文的启示?
5、勾画出不理解的地方,课堂上和大家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