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内第一单元设计
“单元读写结合”教学实践初探——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
“单元读写结合”教学实践初探——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摘要: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单元读写结合”教学实践中,根据双线单元结构,系统梳理单元阅读目标和写作目标,系统的整合设计,构建有指向性的单元读写目标。
依托文本,落实读写指导,在阅读课上渗透“写法”教学,体会“写法”妙处。
写作实践,落地读写结合。
单元读写结合教学,让阅读教学更有针对性,它有利于突破作文教学的难点,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单元读写结合教学实践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各单元都编排了阅读和写作板块,两大板块是单元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极为重要的两大板块。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因此,紧扣单元教学目标,将单元读写有机结合,能有效突破阅读和写作之间的障壁,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基于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双线结构”,笔者从研究教材,确定读写目标,依托文本,落实读写指导,写作实践,落地读写结合等方面,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进行“单元读写结合”教学实践探索。
一、研究教材,确定读写目标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围绕“杰出人物”的人文主题和“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语文要素,选编了《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和《孙权劝学》四篇课文,写作《写出人物精神》也紧紧围绕单元人文主题编写。
四篇课文,文章虽然在创作形式和语言描写上各有特色,或进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或通过对比、穿插议论等方式呈现人物,但都围绕“人物的形象和精神”展开。
(一)分析教材阅读板块的文章,明确本单元的阅读目标。
1.了解课文所涉及的杰出人物的成就和襟怀,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唤起学生的理想与抱负。
2.学习精读的方法,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起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教案(详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土地的誓言
教案(详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土地的誓言执教对象:初中七年级学生执教者:[李老师]教材版本: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主题:第一单元课文名称:《土地的誓言》一、教材分析《土地的誓言》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它选自作家端木蕻良的作品。
文章通过作者对东北黑土地的深情回忆,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感以及对故土的深切怀念。
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感情真挚热烈,充分展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和热爱。
该文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承载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此外,《土地的誓言》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具有积极作用。
二、学情分析针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早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但同时注意力容易分散。
在学习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阅读能力,能够理解较为简单的文学作品,但对于深层次的文化背景知识可能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并适当补充相关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此外,考虑到当前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少年与自然界的接触相对较少,可能对于“土地”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
因此,在讲解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不同类型的土壤及农作物生长过程,增强直观感受,从而加深学生对于土地重要性的认知。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掌握本文中的生字词及其用法。
o能够流利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o学习并模仿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o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章结构特点。
o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与其他描写家乡的文章进行对比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o感受作者对故乡土地深厚的感情,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o增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邓稼先》
第二课时:《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第三课时:《回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迅先生节选》
第四课时:《孙权劝学》
……
说明
课外拓展:读名人传记,做好读书笔记,可在读书交流会上与同学一起分享感悟。
积累并学习运用重要词语;学习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写出人物个性。
重点、难点与关键
品味语言,掌握文章通过描写增强语言表现力、文章感染力的写法。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小组合作讨论;手机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感受杰出人物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做一个懂奉献、肯上进、知爱国的人。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初中语文
教材版本
部编版
单元名称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群星闪耀”,主要讲述名人的故事,所选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的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记叙了他们的生活经历,赞美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
单元目标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方案设计及审视以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
教学方案设计
1、单元整体设计
1、单元整体设计
本单元整体设计以文学作品为主线,通过不同文体的阅读、写作和朗读练习,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爱 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2、教学目标设计
本单元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
本单元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及阅读方 法。
本单元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 作学习能力。
本单元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学的魅力,培养阅读兴趣和文学爱好,增强文 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本单元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法:
2、完成的作业: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 程度和应用能力,以便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
本单元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法:
3、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水平,以 便进行阶段性的评估和反馈。
审视
1、审视教学方案
本教学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同时,本教学方案也存在以下不 足之处:
同时,本教学方案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教学流程环节较多,时间安排上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合理化。
同时,本教学方案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2、评估方法相对较多,但有些评估方法的可行性和公正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2、审视教学目标
2、审视教学目标
本单元教学目标设置合理,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同时也 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生字词和不 同文体的阅读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朗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文学爱好。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具有可行性和指导性。 3.审视教学方法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孙权劝学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孙权劝学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孙权劝学》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册别及单元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题4孙权劝学课时第1课时一、课标要求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有关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为人类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的生动感人、广为流传的事迹。
《孙权劝学》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
同时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积极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学习了几篇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课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课文,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注重基础、品味探究、适当运用,关注学生文言文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扫清字词障碍,增强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四、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习一些文言词语的用法,领会文章内容,品味文章中传神的人物对话。
过程和方法目标: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开卷有益”的道理,理解刻苦学习对自己的成长重大意义;敦促学生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品味文章中人物对话,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一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大战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你可知道,他曾才疏学浅,后来却被鲁肃大加赞赏。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篇1一、教材简析本书的单元布局改变了以往按文体安排单元的形式,教材符合新课程的不再强调语文的文体知识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体验。
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
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教科书内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
第四,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申学习语文。
这套教科书力图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读写听说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力求建立开放、有弹性和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
教材体现了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结合,使教科书由课内走向课外。
二、指导思想认真学习领会新出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迎接挑战,抓住机遇,确立教研兴校的策略,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情把握能力,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教学目标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初一(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木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战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孙权劝学》围绕“学”来写,分为“孙权劝学、吕蒙治学、鲁肃叹学”三个部分。通过叙述孙权劝学后吕蒙学有所成的故事,表明读书大有好处的道理,阐明了持之以恒、热爱学习的重要性。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初中语文
教材版本
部编版
单元名称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本单元主要通过学习伟人事迹,感受古今伟人身上具有的人格力量与精神品质,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美,做一个像伟人一样具有崇高精神境界的人。
这一单元以名人为写作对象,前三篇写的是邓稼先、闻一多、鲁迅,第四篇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我国古代名人。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
《邓稼先》是一篇传记文,但又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语言平实、感情丰富。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和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说和做的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地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初中语文_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学会叙事的方法。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成长。
4.掌握散文阅读的考点及解题技巧。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学生齐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二、明确目标:【屏示】——生齐读三、预习交流,展示学果:(一).预习交流:围绕学案,解决疑难。
【屏示交流内容和提示】方法:小组内交流预习学案中的内容:提示: 1.组长明确分工(每人负责一项) 2.订正错误,并加以巩固3.师友互相提问文学常识4.注意记录个人的疑难问题(二)复习检测站:准备检测题目:(1)文学常识(2个)(2)词语含义(4个)(3)词语书写(5个)方法:展示学果:选取学生代表进行复习内容的互查互测,小组集体或代表展示。
四、质疑互辩【屏示】预习过程中,你遇到了你遇到了哪些疑难问题?小组内交流解决,组长将共性疑难记录在学习卡上。
提示:1.可以从词语解释、文句疏通、文章内容、写法或感情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疑问。
2.每人轮流提出自己的疑难,其他成员有序地做出回答或补充,倾听他人分析时要注意力集中,并进行思考。
【生小组内解疑后,形成共性问题,全班解决】五、品读揣摩:屏幕显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整体感知:本文写到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哪些回忆?请试着概括一下。
(二)精彩再现:第2段精读该段文字,试着概括文段所采用的写景方法(如:顺序、角度、修辞等)(二)理解主题:试着谈谈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关系?怎样正确地理解本文的主题?小结:1、景物描写的方法:第一、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
第二、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第三、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2、理解主题:“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理清线索二.题目含义三.记叙顺序四.爸爸形象五.理解主题六.感情基调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参考教材,共同解决,遇到困难,集体商讨。
人教版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析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主要从 “说”和 “做”两方面来写闻
一多。闻一多一生中的主要身份是学者、诗人。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前期怎样
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终于在
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是 “卓越的学者”,是 “做了再说,做了不
自由畅达、灵活自然。在教学中,这些都是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的。再如, 《说和
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课中,作者是诗人,很多语句富有诗意,精练含
蓄,意蕴丰富。课后练习题中列举出来了一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找出其他的一些
语句进行揣摩。
重点三: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
︵︶七年级
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 “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因为作者自己具有较深厚 的传统文化底蕴,所以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问题。又如,课文从近百年来中华民族 蒙受屈辱和宰割写起,引用唐代李华的 《吊古战场文》和作者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90
《中国男儿歌》,引导读者把眼光射到历史深处。因为作者是炎黄子孙,在中国大陆长
七年级教材解读
89
她细腻敏锐的心灵进行描绘,捕捉到鲁迅不为一般人所知的另外一面,鲁迅形象在一 件件平常小事中站立起来,真切感人,微中传神。
对人物的准确把握,还需要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无论邓稼先、闻一多、 鲁迅、孙权,都是历史上的名人,关于他们的资料非常多。课文中对这些人物的生平 经历也有所涉及,比如 《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中,教 师要引导学生紧扣文本,细读文本,从文本的语言文字中去把握人物,补充介绍的资 料要适当,要恰到好处,比如,适当介绍当时我国研制两弹的国际国内形势,对于学 生理解邓稼先工作的艰辛、贡献的巨大有所帮助;适当介绍闻一多被暗杀前后的政治 环境,对于学生理解闻一多的 “大勇的革命烈士”形象有所帮助。要注意的是,不要 将课文阅读变成人物资料的介绍会,让学生记住一些干巴巴的知识,对人物的认识只 停留在概念性知识的层面。不要先行给出一个人物形象的 “标签”,让学生从文中或 补充的资料中去寻找 “依据”,“证实”所谓的理解。而是要设置恰当的问题,引导学 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知识背景,揣摩人物的思想心理,把握人物的情感,对人物 有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业设计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业设计一、作业设计背景根据我国教育部门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主要围绕“人物描写”这一主题展开。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特此设计以下作业。
二、作业设计目标1. 巩固学生对本单元课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文学鉴赏水平。
2. 培养学生运用各种人物描写方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拓展课外阅读。
三、作业内容1. 阅读理解:请学生选择一篇本单元的课文,从以下方面进行深入阅读:(1)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特点。
(2)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3)谈谈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以及从中学到的人物描写技巧。
2. 写作练习:请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到的人物描写方法,以“我的同学”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不少于500字。
(2)运用至少三种人物描写方法。
(3)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3.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以下作品,并完成相应的阅读笔记:(1)朱自清的《背影》。
(2)老舍的《骆驼祥子》。
(3)鲁迅的《阿Q正传》。
四、作业评价1. 阅读理解:以学生完成的阅读笔记和课堂讨论表现为主。
2. 写作练习:以学生作文的质量为主,关注人物描写方法的运用。
3. 课外阅读:以学生阅读笔记的质量和阅读量为评价标准。
五、作业时间安排1. 阅读理解:1周。
2. 写作练习:2周。
3. 课外阅读:学期内完成。
六、作业反馈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以下是正文部分。
一、作业设计背景与目的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围绕人物描写展开,旨在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性格、情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为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本次作业设计将注重课内知识的应用与拓展,以及课外阅读的引导。
二、作业内容与要求1. 阅读分析学生需选择本单元中一篇课文,进行以下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及其特点,深入理解人物内心。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梅岭三章》优秀教案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过去、现在、将来融为一体。
三首诗有共同的诗题,既能各自独立成章,又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无限忠于革命事业,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理想,展现了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在写作特色上,写实与想象相结合,构思新颖,想象奇伟,表现了诗人火一般的革命激情与理想,富有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巧妙运用设问、借代、借喻、用典等多种修辞手法,彰显厚重的文化积淀,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语言形象精练。
诗人以“泉台”“烽烟”“血雨腥风”等意象,形象地概括了革命征程的艰辛,表达了对牺牲者的缅怀,又以“斩阎罗”的十万“旌旗”、纷飞的“捷报”、遍种人间的“自由花”等意象,表达了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我们借助这些意象,体会到了革命者深沉博大而又炽热激越的情感。
九、作业
1. 背诵、默写诗歌
2. 仿照诗歌,创作一首小诗。
十、拓展阅读、启示人生。
《梅岭三章》是陈毅元帅的代表作,三章比秋月,一字偕华星。
它犹如挂在夜空中的皎洁明亮的秋月,它的一字一句犹如黑夜灿烂的明星,将永远激励人们为了壮丽的共产主义奋勇前进。
回望历史,有多少仁人志士为祖国奋斗一生,他们留下的壮丽诗篇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他们的名字照耀史册,他们的精神永放光芒。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设计者:梁吴芬张雅博设计背景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选编了一组关于杰出人物的散文和一篇文言文,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感受杰出人物的非凡气质,唤起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单元要求学习精读的方法,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其中,《邓稼先》抒写了邓稼先以身许国、科技创新的巨大贡献;《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展现了闻一多先生学术上沉默专注、革命时无惧生死的爱国热情;《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记录了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可亲、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孙权劝学》则把循循善劝的国君孙权和善读好学的吕蒙呈现给读者。
邓稼先、闻一多、鲁迅、吕蒙等人物,都堪称中华文化历史长廊中的“奇丈夫”,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他们的品格和气质。
单元整体设计的核心任务是“以‘为班级牛人打CALL’为题,写一篇反映同学精神品质的记叙文”。
这一核心任务属于写作,和本单元的课文联系紧密。
学生通过学习四篇课文,感受名人风采,学习课文在篇章结构、言语形式等方面的特点,然后进行写作。
在谋篇布局上,《邓稼先》用六个小标题连缀全篇,多角度组材;《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通篇对举,对比组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以空行自然分割,多片段连缀成篇。
学生可以从“篇”的角度学习组材。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来看,四篇课文均运用了“以形写神”的方法,有通过语言写精神,如《邓稼先》抓住邓稼先在井下信号失去时“我不能走”这一“语”,表现邓稼先的责任和担当;有通过外貌写精神,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写闻一多先生“头发凌乱”这一“貌”,表现闻一多先生专注学术,专心致志;有通过行为写精神,如《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写鲁迅先生把书包好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这一“行”,表现鲁迅先生的认真细致。
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教案)-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编者为本单元确定的人文主题是“群星闪耀”。
所选课文是《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孙权劝学》。
单元导语对语文要素的学习内容概述如下:本单元学习精读,要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还要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这是教材中的第一个学习精读的单元。
语文要素的学习内容有两个方面。
一是精读,揣摩品味关键语句或段落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具体策略是“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生已经学过“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因此,“通览全篇、了解大意”是学生这个单元学习的起点。
二是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具体策略是“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
“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意味着要关注课文中写“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的内容,将它们与其它内容结合起来,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透过细节描写”还意味着要为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打下基础,进行细节描写的教学。
本单元的写作教学是《写出人物的精神》。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人要抓住特点》与本单元内容联系紧密。
但是,二者有一定区别:“特点”可指外貌方面,也可指性格方面;“精神”指内在性格、气质、品格等。
从认识层面来看,要想“写出人物的精神”先要“认识人物的精神”,认识人物的精神则要深入了解人物的本质特征。
本次写作实践实践实际上是用写作的方式记录、交流他们对于人物精神的认识过程和认识结果。
二、学习目标基于以上分析,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设置为:1.揣摩品味关键语句或段落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2.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3.积累阅读经验和相关的语言材料,梳理不同作品的表现形式,学习作者的认识方法并尝试运用。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红
作家作品
萧红(1911~1942),原名张 迺莹,著名女作家。出生于黑 龙江省呼兰(今属哈尔滨)一个 地 主 家 庭 。 1930 年 为 了 反 抗 父 母 包 办 的 婚 姻 离 家 出 走 。 1932 年认识左翼作家萧军,并与之 结为伴侣。后来在鲁迅的帮助 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抗战 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 香 港 , 1942 年 病 逝 于 香 港 。 主 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 》《 呼 兰 河 传 》《 小 城 三 月 》 ,散文集《牛车上》等。
【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 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 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代表作】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 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 拾》;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等。
任务四:语文常识早知道
任务四:阅读本单元文体文学文化常识资料, 圈画要点。
1 邓稼先
杨振宁
作家作品
杨振宁,出生于安徽 省合肥市。著名美籍华 裔理论物理学家。由于 和李政道提出“弱相互 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 理 , 获 得 1957 年 的 诺 贝 尔物理学奖。此外他还 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 物理、量子场论、数学 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 献。
无暇及此 的。(没有时间顾及这件事。)
12.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
诗下手,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比喻埋头钻研,
不为外事分心。)(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 穷年,终年、一年到头。)(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 13.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教学计划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教学计划教学目标- 了解并掌握第一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第一单元的重点词汇- 理解和阅读第一单元的课文内容-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教学内容词汇- 第一课:熟悉词汇"语文、课文、知识、字词、句子、诗歌、阅读、写作"- 第二课:熟悉词汇"合作、交流、班级、同学、互相、帮助、共同、目标"- 第三课:熟悉词汇"信息、新闻、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杂志"- 第四课:熟悉词汇"惯、行为、礼貌、友好、开心、愉快、快乐、快活"课文- 第一课:《语文课》- 第二课:《合作交流,快乐成长》- 第三课:《新闻的传播》- 第四课:《礼貌待人,友好相处》写作-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语文课的读后感-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合作交流的作文-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新闻的作文-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礼貌待人的作文教学方法- 演讲法:引导学生展开话题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阅读理解:通过课文阅读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写作练:通过写作任务,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学评估-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课后作业:布置相应的课后练和写作任务,并进行评分- 期中考试:进行第一单元的考试,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资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教材- 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课堂练和作业题教学安排- 第一课:词汇研究和课文阅读- 第二课:合作研究和写作练- 第三课:阅读理解和写作练- 第四课:课文复和课后评估教学反思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四、再读感知1.速读课文,概括六个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肯定邓稼先“‘两弹’元勋”的地位,赞扬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
第四部分:作者写自己得到的消息,中国的原子弹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因而感情受到极大震荡,一时热泪满眶。
第五部分:写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邓稼先所表现出来的超凡的创造才能与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第六部分: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总评邓稼先,总结全文。
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1.记忆并摘抄文中重要的生字词。
2.熟读课文,感受文中精美的句子及邓稼先高尚的精神品质。
第二课时一、课堂引入由学生们进行5分钟生字词闯关引入本堂课教学。
二、跳读课文,感悟精彩句子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试阐释这两句话。
前一句是说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具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后一句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2.“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试说说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
1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多音字、形近字、偏旁部首等基础知识。
3. 分析课文中的疑难句、特殊句式,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本分析能力。
2. 通过讨论和问答,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闻一多先生的学术精神和革命勇气,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崇高品格和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文本分析。
2. 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掌握和运用。
(二)教学难点1. 课文中特殊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 闻一多先生精神品质的感悟和内化。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提问引入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人物,是位了不起的学者和革命家。
你们能猜到他是谁吗?他说过:‘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这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通过今天的课文来了解这位伟大的人物——闻一多先生。
2. 展示背景,图片辅助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图片,这就是闻一多先生。
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更是一位勇于探索的学者和坚定的革命者。
通过图片,我们可以感受到他身上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3. 简介生平,铺垫学习闻一多先生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
他不仅在学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革命道路上留下了深刻的足迹。
今天,我们就通过《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这篇文章,走进闻一多先生的世界,感受他的言行给我们的启示。
(二)课文学习1. 朗读与感悟同学们,我们首先来齐声朗读课文《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注意体会文中的韵律和情感。
朗读时,请大家注意语速和语调,尽量模仿作者臧克家对闻一多先生的敬仰之情。
朗读结束后,我会邀请几位同学分享他们的感受,说说哪些词句触动了你的心弦。
2. 新词解析与运用我们要一起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内容结构一览表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本单元的作家作品常识,掌握传记的常识;积累重点字词。
2.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内容。
3.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进行揣摩、感悟和积累。
4.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5.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的精神世界,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6.学习严谨巧妙的布局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和勾画批注的读书习惯。
2.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和裁剪材料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悟名人的心路历程,走进名人的心灵,陶冶情操。
2.学习名人良好的习惯、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进行揣摩、感悟和积累。
2.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3.学习透过细节塑造人物的精神世界。
4.学习严谨巧妙的布局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5.体悟名人的心路历程,走进名人的心灵,陶冶情操。
【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以名人为写作对象,前三篇写的是邓稼先、闻一多、鲁迅,第四篇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我国古代名人。
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
《邓稼先》是一篇传记文,但又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语言平实、感情丰富。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和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说和做的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描述了一幅幅日常生活中的鲁迅先生的画像,在平凡琐事中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非凡精神和气质。
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作者萧红对鲁迅先生崇敬、亲昵、感念的情感。
《孙权劝学》围绕“学”来写,分为“孙权劝学、吕蒙治学、鲁肃叹学”三个部分。
通过叙述孙权劝学后吕蒙学有所成的故事,表明读书大有好处的道理,阐明了持之以恒、热爱学习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本单元为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的重点是阅读方法之精读——字斟句酌和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情感。
七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了阅读方法之朗读、默读、速读,在阅读中感受朗读的重音与停连、语气与节奏,品味精彩语句,体会汉语之美,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把握情感基调,学习一气呵成的默读,在默读中圈点勾画,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大意,理清作者的思路,学习摘录积累和概括文章的中心。
学习了快速阅读的基本方法,理解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艺术世界。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延续了七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侧重于精读中学会字斟句酌,从中把握人物特征、理解情感,相信在上学期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更进一步掌握精读要领。
【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这些课文在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方面都值得揣摩学习,名人的良好习惯和治学方法以及他们的崇高品质和奉献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去把握课文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并能有自己的理解、感悟和评价。
《邓稼先》这篇课文涉及的背景资料较多,例如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史,邓稼先的生平资料,作者杨振宁的有关情况。
了解这些资料,有助于把握课文内容。
建议结合“积累拓展”五,指导学生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的有关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自己对文本背景有所了解。
本文语言平实,人物关系单纯,时间推移、地点转换都非常清晰,适合作速读训练。
速读后再结合默读和朗读,以进一步把握课文。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一篇写得十分精粹的散文,感情充沛,语言精警。
不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本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都值得学生
学习。
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片段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
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
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
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地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孙权劝学》的教学可以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最好能当堂背熟课文。
鲁肃、吕蒙的对话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可抓住关键词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理解二人对话的内容,并体会这段话的情味。
还可以将本文与《伤仲永》一文作比较阅读,以更好地理解本文的主旨。
【课时安排】
第1课邓稼先 2课时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2课时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1课时
第4课孙权劝学2课时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 1课时
讲解练习 4课时
单元复习 2课时
1邓稼先
【教学目标】
1.通过小标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学习精读方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句式运用服从感情表达需要的特征。
4.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精读方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句式运用服从感情表达需要的特征。
【教学设想】
收集资料了解作者杨振宁和主人公邓稼先,朗读课文,圈点勾画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进行揣摩、感悟和积累。
合作探究,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的精神世界,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2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教学目标】
1.理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3.品味文中的诗意语言,揣摩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4.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说做合一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难点:品味文中的诗意语言,揣摩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本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合作探究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用撷取生活细节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对杰出人物的爱戴与敬仰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学习本文用撷取生活细节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难点:学习本文用撷取生活细节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学习速读,抓取鲁迅先生的主要事迹,圈点勾画体现人物性格的关键词句,合作探究本文撷取生活细节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4孙权劝学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成语。
2.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3.分析人物对话,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4.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成语。
分析人物对话,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难点: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最好能当堂背熟课文。
鲁肃、吕蒙的对话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可抓住关键词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理解二人对话的内容,并体会这段话的情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