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中模拟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中模拟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中模拟试题(本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以下农作物最早由中国培植的是①粟②小麦③玉米④水稻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2.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

冉耕是鲁人,司马耕是宋人。

这能够作为下列哪个结论的证据A.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B.春秋时期已经出现铁制农具C.战国时期已经出现牛耕D.战国时期已经出现铁制农具3.黄梅戏《天仙配》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有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生产目的是为满意自家基本须要④具有必要的扩大再生产的实力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4.《礼记》记载:“天子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这表明A.我国官营手工业起源很早 B.西周天子擅长手工制作C.西周手工业者职业世袭D.西周手工业分工细致5.据《论语》记载,春秋时期已有“百工之肆”。

这表明当时①手工业分工细致②民营手工业有较大发展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④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6.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范蠡、吕不韦等影响各国政局的大商人。

这反映出A.官府限制商业 B.西周宗法制瓦解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D.重农抑商政策起先形成7.长途携带钱币在古代很不便利,唐朝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A.设立邸店 B.建立柜坊 C.运用“飞钱” D.发行“交子”8.雍正皇帝在山西巡抚刘与义上奏的折子上批道:“山西人,第一类是经商的,其次类是务农的,第三类是谋入营伍,至中材以下便利之读书入仕,其俗殊属可笑。

”其反映的历史信息有①当时山西人特别重视商业②当时山西人已经厌倦读书入仕③雍正皇帝信奉“重农抑商”政策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9.“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单选题1.18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

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A. 圈地运动的进行B. 蒸汽动力的应用C. 石油工业的发达D. 电器的广泛使用【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说明历史现象、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

依据所学可知,随着蒸汽动力的应用,工业化的发展,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浓雾不散,于是有了题干“18世纪末……‘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的现象,故B项符合题意;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A 项早于题干中“18世纪末”,故排除;CD两项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迟于题干中“18世纪末”,故排除。

故选B。

2.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标志是()A. 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B.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C. 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火车D. 18世纪80年代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答案】B【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3.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人的休闲(指人们对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方式从随意休闲日益发展成为定时体闲。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高二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习题与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高二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习题与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大体结构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测试题知识点:初期农业生产的显现1.(2021·湖南郴州调研)《吕氏春秋·任地》记载:“上田弃亩,下田弃畎。

五耕五耨,必审以尽。

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

大草不生,又无暝蜮。

”材料要紧反映了( )。

A.耕耘技术的进步B.浇灌技术的进展C.耕耘制度的变革D.生产工具的进步2.(2021·河南六市模拟)最近几年河南省挖掘的9 000年前贾湖文化遗址中,挖掘出我国最先的碳化稻米及石磨盘、磨棒、石铲等实物资料,这说明( )。

A.我国农业起源于本地域B.那时南方的稻作推行到中原,改变北粟南稻格局C.那时本地先民生产生活比较先进D.中原地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3.我国农作物种类很丰硕,有小米、水稻、高粱、大豆、小麦、桑、麻等,这些要紧农作物多已具有最先应出此刻( )A.原始社会B.夏代C.西周D.春秋4.(2021·山西太原模拟)远古时期,传奇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 )。

A.人们以搜集畜牧经济为主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时期C.原始农业开始显现D.个体小农经济已经产生知识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5.(2021·江苏单科,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耕具。

1950~1951年河南辉县挖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耕具占58件,包括钅矍、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耕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耕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耕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耕具最先显现于河南辉县6.(2021·湖北武汉模拟)西汉桑弘羊说:“铁器者,农夫之死士(敢死的勇士)也。

”他如此说的要紧缘故是( )。

A.那时农人必需用铁器B.农业生产开始利用铁器C.那时冶铁业技术提高D.铁器成为必备生产工具7.“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要紧特点。

高三年级历史(必修二和必修三)试卷

高三年级历史(必修二和必修三)试卷

高三年级历史(必修二和必修三)试卷本套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5题,共50分)1、“春秋笔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作者往往用不同的文字来表达态度,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

因此,不少主要的历史概念实际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

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色的是A.光荣革命B.柏林墙C.斯大林模式D.巴黎公社2、以下是中国古代两本史学名著的篇目,与这两书体例相同的著作分别是继乱之世:鲁莊公莊公元年莊公二年莊公三年莊公四年莊公五年……卷十:孝文帝纪第十……卷第四十一:勾践世家第十一……卷第六十六:伍子胥列传第六A.司马光《资治通鉴》/希罗多德《历史》B.司马光《资治通鉴》/司马迁《史记》C.司马迁《史记》/袁枢《通鉴纪事本末》D.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3、宋徽宗时期,政府下令征收“侵街房廊钱”,表明宋政府对城市街道两旁的居民不断扩大商业用地,导致城市街道越来越狭窄的现实无可奈何。

这表明①宋政府巧立名目,征收苛捐杂税②宋代的城市规划已经出现失控的苗头③以前坊市制度已经被彻底打破④“侵街坊廊钱”的征收根源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5、《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6、厘金原是1853年实行的一种临时筹款方法,即一种由地方督抚自行掌握的酌量抽厘的商业税,实行遇卡抽厘,税款完全出自华商而不涉及外商。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测试题(含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测试题(含答案)
C.上海人善于吸收外来先进事物
D.上海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是19世纪40年代以来社会的、一些流行词汇
根据材料,从每一个阶段中选取一个信息词,从“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的角度提炼一个具体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
A.北京是民国时期文化中心B.北京的教育水平要高于上海
C.上海的纸质传媒优于北京D.上海的市场经济比北京发达
二、简答题
27.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击”……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A.上海人愚昧、落后
B.上海开始了生活的近代化
A.皮影B.电影C.戏剧D.电视
9.在中国,大到商场酒店,小到接头摊贩,均可以接受基于互联网的支付宝、微信等手机移动支付方式。这一现象说明
A.网络增加了更多就业机会B.网络发展便利了人口的流动
C.网络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D.科技进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10.当筑造铁路的权力收回来以后,国人便跃跃欲试了。在民众的呼吁声中,1898年,清政府主持建成了淞沪铁路。这些资料说明了( )
23.“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22.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宣传“时间就是金钱”,提倡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近几年来,广州人特别崇尚温哥华“慢”式生活理念:高品质生活不在于工作有多忙、节奏有多快,而在于留出时间陪家人、慢下来欣赏自然,沉浸思考。下列对“慢”文化的理解最确切的是( )

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学校:海南南方民族艺术学校分)100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分数:班级:姓名:)分小题,每小题2分,共5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处,12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 (2007·上海历史)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①我国另有闽、浙、台数处。

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

据此可以推断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④ D.①②④ C.南方 A.①③ B.①②③”这首《悯农》是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艰难生活的真实写照。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下面图片能反映当时社会耕作方式的是A.牛耕砖画 B.废井田开阡陌 C.古代渔猎生产 D.古代畜牧业生产3.(2008·北京高考)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芍陂4. 2011年10月5日,香港苏富比举行“玫茵堂珍宝——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之二”专场拍卖会,其中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以1.68亿港元高价成交。

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最有可能是一哪列下朝代的御瓶 A.东汉 B.唐朝 C.北宋 D.明朝《庄子·让王》2009·临沂模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这句话 5.(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D.①③④.②③④处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①②③ B C.①②④对下图的解读,最准确的是:6. 右图描绘了明清商帮的状况。

A.明清商帮是明清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明清商帮是由政府官员子弟组成的商人群体 B .明清商帮是颠覆专制统治的重要力量 C D.明清商帮依附官府垄断市场聚敛大量财富“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三国志·韩暨传》中写道:7.前。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同步试题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同步试题

专题一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同步试题一、选择题1、宋《天圣令》与唐《田令》相比,没有授田的规定,更无永业、口分之别;并且要求“诸官人、百姓,并不得将田宅舍施及卖易与寺观。

违者,钱物以及田宅并没官”。

这一规定()A. 使私人土地所有制得到了充分发展B. 制约了商品经济的不断提高和发展C. 加强了国家对土地产权的控制力度D. 极大推动了小农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没有授田的规定,更无永业、口分之别”,表明国家对土地产权的控制力度在削弱,“诸官人、百姓,并不得将田宅舍施及卖易与寺观。

违者,钱物及田宅并没官”,表明政府强调私人的土地产权。

故答案为A项,排除C项。

土地私有和土地买卖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健康发展,排除BD项。

2、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这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铁制农具广泛使用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答案】B【解析】3、文献记载:“蜀守冰凿离礁,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次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享其利。

”这里的“此渠”是指()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丼渠【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不仅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杰作.A.材料中“蜀守冰、穿二江成都之中”等信息可以说明是都江堰,故选择A项;B.郑国渠在秦国,位置不正确,排除B;C.灵渠在岭南地区,不符合题意,排除C;D.灵渠属于新疆地区的灌溉方式,排除D.故选A.4、当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技术耕作的场景时,我们知道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A.神话传说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 C.汉朝时期 D.唐朝时期【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犁牛耕,由于中国古代小农户个体经营占主导地位,这种耕作方式一直没有发生革命性变化.故选B.5、下表为古代中国治水事业历史发展及区域分布。

高一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面哪个朝代是中国的封建王朝?
A. 唐朝
B. 清朝
C. 国民政府
D. 中华人民共和国
答案:B
2. 以下哪位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政治家?
A. 孔子
B. 居里夫人
C. 高尔基
D.
答案:A
3. 下面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A. 中国革命爆发
B. 五四运动
C. 九一八事变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答案:D
二、简答题
1. 请简述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事件。

答案:中国近代史包括了晚清时期的战争和动乱、辛亥革命、北洋政府的建立、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等重要事件。

2. 请解释封建社会的特点。

答案:封建社会是一种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社会形态,主要特点包括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五等爵位制度、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以及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等。

三、论述题
请就中国近代史的转型过程进行论述。

答案:中国近代史的转型过程经历了社会风暴、政治变革和社会主义革命等阶段。

从晚清时期的战争和动乱到辛亥革命的成功,中国逐渐走向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随后,北洋政府的建立以及抗日
战争和国共内战的爆发,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近代史迎来了新的篇章。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练习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练习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阅历与教训一、选择题1.(2分)到1918年下半年,苏俄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社会主义祖国在紧急中!”,对此,苏维埃政府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国家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2.(2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始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的确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接着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试验”。

苏联的“独特试验”是()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开创斯大林模式D.戈尔巴乔夫改革3.(2分)十月革命成功以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做法包括①将企业收归国有②实行新的土地政策③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④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④4.(2分)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斗争B.把革命志向变为现实C.促进生产的复原和发展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5.(2分)2019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苏联唯一在世的总统戈尔巴乔夫恰好满80岁。

关于他在上个世纪80年头中后期对苏联进行改革的表述中,下列正确的是()A.其改革走的是自下而上的中国模式B.其改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尝试C.改革的前期就阻力重重D.其改革有宏观的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6.(2分)1970年,苏联闻名物理学家萨哈罗夫等发表了一封《苏联科学家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党政领导人的呼吁书》,其中谈到:“在社会政治范围内,阻碍我们经济的障碍物很多,凡是不能取出这些障碍物的措施都是无效的。

”据此推断A.萨哈罗夫不满赫鲁晓夫的改革B.萨哈罗夫认国经济改革的前提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C.萨哈罗夫的这一观点成为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D.萨哈罗夫的观点促进了苏联的思想解放7.(2分)某作品称:“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旁边村落的农夫,许租给他们运用,而以他们全部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本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2分,共50分)1.(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2.《周礼》中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并将之与XXX、士大夫、百工、商旅和农夫并列。

这说明了A.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的地位已经相当重要B.当时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妇女的作用受到人们重视C.纺织收益较高超过农耕、工匠,甚至可与士大夫的俸禄相比D.纺织业已经产生3.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材料中没有反映出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D.崇仁坊成为XXX新设立的商业区4.《四友斋丛说》记载:“往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往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

”材料中的“游手趁食者”指的是A.富裕大商人B.雇佣劳动者C.封建大地主D.手工作坊主5.早在公元1000年左右,北欧诺曼人就曾远达冰岛、格陵兰和北美洲东岸。

可是XXX人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全球地理大发现,这是因为A.当时的欧洲商品经济不发达B.XXX人到达的地方比较偏远C.XXX人没有开辟通往中国与印度的XXX线D.XXX人没有带回资产阶级所需要的黄金与原料6.在XXX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反动的力量,最集中体现这一点的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新航路的开辟D.大企业的出现7.XXX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必修二考试题(附答案)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必修二考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 C.刀耕火种 D.木石锄耕2.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3.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A.翻车B.筒车C.耧车D.水排4.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A.家庭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D.私营手工业5.《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6.东汉学者班固在《两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这里的“九市”是指( )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B.物流通畅的草市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D.工官监管的夜市7.北宋四川地区通行的铁钱体重值小。

大铁钱每十贯重120斤,小铁钱每十贯重65斤。

买一匹绢,需用两万个小铁钱,重量达130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

于是开始出现A.飞钱B.交子C.票号D.柜坊8.古代中国有“千年田换八百主”的谚语。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动荡无法长期占有土地B.古代中国朝代更替频繁C.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D.国家实行土地轮休政策9.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一段描述:“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测试题(含答案)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美国前总统胡佛在〈〈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评说:“这简直是法西斯!”他这句话主要是针对()A.剥夺美国公民的自由竞争权力 B .新政强制企业恢复生产C.政府干预经济调整工业生产 D .对资本主义企业进行国有化改革2.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一次成功的调整,也是一次体制创新。

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事业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其借鉴意义有()①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②正确处理好生产与消费、投资与需求的关系③利用国家政权,进行宏观调控④倡导企业建立诚信机制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3.“二战”结束后,美国迅速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主要原因是()A.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C.战争的良性刺激作用和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影响D.低失业率与低通货膨胀率并存4.〈〈变形金刚》影片中出现了闻名世界的美国水利工程一一胡佛水坝(下图)。

胡佛水坝是1931年联邦政府立项开始建设的,1935年竣工。

胡佛水坝表明()A.胡佛政府放弃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胡佛政府在美国率先提出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C.胡佛政府较好地解决了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问题D.胡佛政府采取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5.下表是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一书关于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2001年会福句开苴占GDP比重(%)1995—2005 年 GDP 年汝帽长速度美国N. T3- 3美国& 2. S23. 9 2. S24. 34芬兰8 3. 5法ES2S. 5 2. 1通寡29. 52- 7个俄达国家的平均■。

% & \注1 l»95-2O05 上讫莎国谷等的计金福礼仟E'GDFttlt与2001年的鼠幌+6 =A.社会福利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 B .低福利较有利于经济发展C.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6.二战后资本主义出现许多新变化,其中最突出的变化是()A.福利制度的形成 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C.第三产业的兴起 D .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教版⾼⼀历史必修2第⼆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到了接近⾼⼀历史必修⼆的考试时候,我们要加强对⾼⼀历史的复习,其中多做⾼⼀历史的单元检测题是⼀个不错的选择!下⾯店铺就和⼤家分享⼈教版⾼⼀历史必修2第⼆单元测试试题,希望对⼤家有帮助! ⾼⼀历史必修2第⼆单元测试试题 ⼀、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墨西哥的征服者迪亚斯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废除了印第安⼈中间的盲⽬崇拜和其他令⼈憎恶的东西之后,上帝保佑了我们的努⼒,我们给男⼈、妇⼥和所有征服后出⽣的孩⼦施洗礼,要不然他们的灵魂可能已下到地狱。

”材料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 ( )A.经济因素B.社会因素C.宗教因素D.技术因素 2.新航路开辟中,到过好望⾓的是 ( ) A. 亚⼠②达·伽马③哥伦布④麦哲伦船队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②④ 3.“美洲的发现,绕过⾮洲的航⾏,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命因素迅速发展。

”材料认为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是 ( ) A.满⾜了欧洲⼈对⾦银的渴望 B.使得欧洲各国⾛上殖民扩张道路 C.推动了欧洲⼩农经济的发展 D.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发展 4.以下三幅图对应的内容排列正确的是 ( ) A.⼤河⽂明、海洋⽂明、草原⽂明 B.⼤河⽂明、草原⽂明、海洋⽂明 C.海洋⽂明、草原⽂明、⼤河⽂明 D.草原⽂明、⼤河⽂明、海洋⽂明 5. 15、16世纪以来⼈们通常使⽤“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和所有民族都并⼊欧洲⽂明”。

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明汇合”。

1992年,联合国教科⽂组织主张以“两个⼤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上述改变( ) A.淡化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历史贡献 B.反映了欧洲⽂明国际地位的下降 C.忽视了世界⽂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D.充分体现了全球史观和⽂明史观 6. 19世纪中叶,⼀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落”。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2、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分封制的瓦解B、封建王权的强化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3、“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农民如此勤劳主要是①缴纳租税的需要②商品交换的需要③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4.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5.下列诗句所描述的生产方式不利于自然经济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的是A.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C.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D.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6、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B、地主经济C、封建国有制度下的经济D、封建庄园经济7.“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取作商贾。

”这首唐诗不能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象是A、商人众多B、商业繁荣C、农村破败,天地荒芜D、商业政策相对宽松8.阅读下表:表中内容能够说明的根本问题是中国古代A.农耕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B.粮食产量徘徊不前C.农业的发展世界领先 D.王朝对农业的重视和大力扶植9.“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

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B.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D.特点是少投人多产出10.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1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12、宋朝范成大诗云:“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高中必修二历史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必修二历史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必修二历史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高中必修二历史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高中的学生在必修二的历史时,要做到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每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就应该做份相应的试题,进一步巩固好知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必修二历史测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必修二历史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C.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2.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1492年10月12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以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

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内设宴招待……。

”文中的“英雄”是指(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3.在马来西亚马六甲的一座山丘上,有16世纪流传下来的一座教堂和一些西方式的建筑。

从历史背景推算,它们最早是人兴建的( )A.英国人B.西班牙人C.荷兰人D.葡萄牙人4.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历史机遇使下列地区受益最大的是( )A.大西洋沿岸B.印度洋沿岸C.非洲东海岸D.太平洋沿岸5.17世纪时荷兰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当时荷兰在亚洲拥有的殖民地有( )①好望角②新阿姆斯特丹③马六甲④巴达维亚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6.下列英国海外殖民扩张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歼灭“无敌舰队”,使英国开始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②英国组织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发展海外贸易,拓展殖民地③发达的手工业生产,为英国的海外殖民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④建立起一支欧洲最强大的海军,为争夺殖民地提供了武力后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

这意味着(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C.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8.“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的鲨鱼……”。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2):参考答案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2):参考答案

专题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19世纪)90年代初,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封建社会”是指在封建自然经济依旧占统治地位的同时,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经济形态,因此有杨宗濂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现象的存在,故答案为D项。

A项“开始松动”说法错误,排除;一战期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排除B项;清政府允许设厂,是刺激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但不是推动购置地产的因素,排除C项。

2.A3.D【解析】根据表格反映的棉纱进口量的大幅增加,说明当时棉纺织业较多采用洋纱来织布,对中国的手工纺纱业造成冲击,手工纺纱业逐步走向破产。

故答案为D项。

洋纱代替土纱导致纺与织的分离,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洋纱的大量进口导致纺纱业遭到沉重打击,不是织布业受到打击,排除B项;洋布代替土布导致耕与织的分离,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

点睛:本题的解答要注意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时“纺”与“织”的分离、“织”与“耕”的分离的含义。

“纺”与“织”的分离是指购买洋纱来织布,“织”与“耕”的分离是指购买洋布代替土布,家庭手工业不再从事纺织业的生产。

4.C【解析】根据题干时间可知是抗战前夕,钢铁、机器等战略物资的大量进口和产量的提高,有利于全民族的抗日战争,C项正确。

表格信息无法体现官僚资本在中国形成,排除A。

仅仅根据进出口量的数据无法得出当时国民经济结构的实际状况,因此不能得出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结论,排除B。

轻工业产品的进口量下降,间接反映出轻工业的发展,说明民族工业是在发展的,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图表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钢铁、机器等战略物资进口增加”,运用所学知识可知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5.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战败,为了扩大税源,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从速变计,招商承办”体现了这一政策,故D选项正确;当时清政府是为了扩大税源,不是抵制列强资本输出,故A选项错误;洋务运动推动了工业化的起步,故B选项错误;清政府的目的是扩大税源,不是大力扶植民营企业,故C选项错误。

高中历史必修二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模拟试题及答案高中历史必修二模拟试题及答案在学习完必修二的历史内容后,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如何来复习课本的知识,其实做份相应的历史试题对我们的帮助是很大的,能有效巩固好知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1、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A.铁农具B.铁器牛耕C.曲辕犁D.筒车2、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B.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3、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4、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小。

下列解释不确切的是A.做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B.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C.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很小D.传统农业社会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5、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也有人则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

这主要反映出古代中国A.古代丝织业和制瓷业很发达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制瓷和丝织属于家庭手工业D.英国人大量贩卖瓷器和丝绸6、“夜市喧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中描绘的城市现象最早出现在A.西汉B.隋唐C.北宋D.元朝7、有位学者写了一部关于宋代商业发展的专著,不适合作为这本专著名称的是A.《商帮的兴衰》B.《晨曦中的汴河》C.《坊墙倒塌以后》D.《草市饮食大全》8、《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右图为康熙命画家重新绘制该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A、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B、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C、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D、水田耕作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9、小波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发现,很多国家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词汇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关于马的词汇少了,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阳一中高二历史《经济成长历程》选择题训练注:期中考前主要针对必修内容对同学们进行选择题部分的训练,希望同学们对必修课本内容能够比较熟悉掌握。

1、有关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B、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C、男耕女织是其基本特征,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D、有利于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2、我国农耕经济最早出现在:①黄河流域②长江流域③珠江流域④淮河流域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3、春秋时期,促使从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A、铁器、牛耕使用B、社会人口的增加C、国家分裂的作用D、统治阶级的提倡4、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可从下列哪些史实中得到印证?①公田化为私田②相地而衰征③初税亩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废井田,开阡陌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5、西周初年的土地情况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春秋是诸侯“夺田”现象不断发生,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王室走向衰微B、王室占有的土地增加C、诸侯争霸斗争激烈D、土地私有现象的发展6、关于租佃方式的土地经营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产生于战国是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B、到宋代,租佃经营成为超过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C、租佃制下的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D、明清时期佃农与商品经济发生关系,促进了农业的发展7、《明代地契》的出现导致租佃制下的农民发生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不包括:A、生产关系的重要调整B、在选择雇主方面有很大自主权C、和商品经济发生关系D、雇佣关系取代了租佃关系8、史书记载:光武帝在位时,令郡县检核田地,竟无人敢认真执行。

这一现象的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连年战争实无良田可言B、豪强地主的田庄势力强大C、地方官吏大都贪污腐败D、检核制度形同虚设9、中国古代曾出现过大规模的流民浪潮,造成流民浪潮的原因有:①天灾②政府徭役、兵役繁重③战乱④土地兼并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0、我国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开始形成于: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11、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不包括:A、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B、资金雄厚,规模大,分工细C、不计生产成本,产品不进入市场D、在生产关系上出现了雇募关系12、至迟从何时起,陶瓷开始大量出口,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A、西汉B、唐代C、宋元D、明清13、关于中国古代民营手工业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勃然兴起B、明代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唐代以前,私营手工业生产主要以农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D、唐宋以来,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大大减弱14、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A、促进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B、促进城镇集市的发展C、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D、促成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15、唐朝后期,有“天下之盛,扬为首”,又有“扬一益二”的谚语。

这说明当时的扬州和益州:A、工商业城市地位的重要性B、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C、是唐朝重要的外贸港口D、是著名的造纸中心16、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出现的新现象有: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②区域性的商人群体涌现③工商业市民蓬勃兴起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17、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根据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两者的主张:A、都反映了自然经济的重要B、都反映了中央集权的需要C、都有利于当时的经济发展D、都是脱离当时经济阶段的经济思想18、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其原因不包括:A、商业的不稳定性B、商人流动性大,不易管理C、加强耕作、中央集权的需要D、鼓励海外贸易19、明清时期,我国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主要有:①玉米等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②私营手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③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贷币④出现了一些专门性的工商业城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0、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A、出现了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城市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D、出现了以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的工场手工业21、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在西方,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

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A、固守农耕经济生产方式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D、经济停滞倒退22、明清政府实行的下列措施中,违背世界发展趋势的是:①鼓励垦荒②推广农作物品种③实行海禁④对商品征重税A、①②③B、②③④D、③④D、①②③④23、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走在前列的是:A、封建国家B、资本主义国家C、世界霸主D、欧洲大国24、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美洲的出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

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发展。

马克思说的这种情况发生在:A、欧洲B、北美洲C、亚洲D、非洲25、哥伦布与麦哲伦航海活动的共同点是:①他们都得到葡萄牙王室的支持②他们都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③他们都相信地圆学说向西航行④他们都横渡了大西洋和太平洋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26、17世纪,荷兰掌握世界商业霸权主要依赖于:A、商船的数量世界第一B、海军的实力天下无敌C、银行的资金支持商业D、政府的政策倾向外贸27、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自公元167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如违反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上述材料说明:A、英国政府鼓励发展本国商船运输以打击荷兰B、英国利用海上霸权打击别国商船C、外国商船垄断了英国的进口运输D、英国扩大对外开放以发展资本主义28、早期的殖民扩张对欧洲产生的最大的影响是:A、增强了殖民者的实力B、满足了封建主的奢侈生活C、引起了商业革命D、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29、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

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

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

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巨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

——戴维·兰得斯《国富国穷》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说明: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新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30、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因为蒸汽动力的使用:①带来了交通运输的革命②解决了工业生产的动力问题③加快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速度④刺激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31、第二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推动力是:A、科学研究B、市场竞争C、资本集中D、人才流动32、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33、“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

……”这个材料反映出,早期铁路运输业的发展:A、对当时的社会关系造成极大的冲击B、使英国出现了平等化C、标志封建主义一去不复返了D、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兴起和发展3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大企业的特点是:①控制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②采取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方式③控制行业的产品价格获取高额利润④奉行自由竞争的信条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35、下列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关系密切的有:①新航路的开辟②第一次工业革命③第二次工业革命④殖民扩张与掠夺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36、美国专使顾盛在《望厦条约》签订后得意洋洋地宣称:“现在英国及其他国家也须感谢美国,因为我们将这门户开放得更宽阔了。

”以下与之有关的是:A、美国打开了中国的大门B、美国使外国的经济势力由此深入内地C、美国迫使中国降低了税率D、美国迫使中国同意变更税例须与各国官员商议37、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主要依据是:A、中国社会经济此后发生根本性变化B、中国的综合国力此后逐渐走向衰落C、中国从此向整个资本主义市场发展D、清王朝成为中国历史最后一个王朝38、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为密切尔曾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家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也不及……只比欧洲大陆上某些小王国如比利时、葡萄牙或那不勒斯稍微多一点点,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造成这种“奇怪的结局”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商品价格昂贵B、中外消费观念不同C、小农经济自给自足D、中国市场没有开放39、与洋务运动有关联的事件有:①太平天国运动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第一次工业革命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40、洋务运动选择“自强”“求富”的途径是:A、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B、采用传统的官办形式C、改变清朝的经济政策D、放宽民间的办厂限制41、与私人投资的民族工业产生无关的是:A、外资企业B、洋务企业C、实业救国热潮D、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42、近代茶叶从汉口运至张家口要经过63个厘金分卡,沿途捐税达13种之多,税率高达40%到50%。

厘卡的税吏被称为“蚂蟥的后代”。

它反映出:A、封建主义对资本主义的阻碍B、外国资本主义对民族工业的阻碍C、清政府税收政策不合理D、关税自主权丧失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43、“面粉大王”荣宗敬在开办保兴面粉厂时遭到当地保守势力的阻挠,说工厂的兴建破坏了“风水”,将官司打到县衙。

知县感到左右为难,只得向上禀报。

最后在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支持下工厂才得以办成。

这件事主要说明了:A、刘坤一是一个进步的官员B、地方官昏庸无能C、外国资本主义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D、民族资本主义有时不得不寻求本国官府的庇护44、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总的来讲始终未能充分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A、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B、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C、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D、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4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的最主要原因是:A、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B、国内外市场没有形成C、封建主义的严重阻碍D、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性46、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心境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