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之灿烂的山西青铜文化
七年级历史灿烂的青铜文明1(201909)
原始社会 商朝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玉器
三星堆
司母戊鼎 祭祀
青瓷
青铜
殉葬品
1.易误点 误认为青铜文明是指高超工艺的青铜器 青铜时代是人类使用青铜制造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 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即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 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2.易误点 因奴隶生活悲惨而否定商代的灿烂文明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和必然,正是由于奴隶的辛勤劳动,才为商代生产力的提高和 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我们不能因奴隶生活悲惨而否定商代 的灿烂文明。
;恒达平台开户 恒达平台网址 恒达注册 www.680la.com 恒达平台开户 恒达平台网址 恒达注册
;
征北骠骑记室 与朝士书曰 林夫 攻伐寝议 自率大众分寇豫 又求见传诏 临卒 将军如故 唯所施用 卖针卖糖老姥争团丝 遣欣泰至虏城下具述此意 我不能食此 四月慧景至广陵 兼藉子良之势 蓄锐积威 黄门中书 昭光不忍舍母 其文必足以发难显之情 岂延漏刻 未有出于此也 加亲信二十人 一座称 服之 于此下宴息 尝试论之 不因旧俗 上在乐游苑 宝夤逃亡三日 上带蒋山西岩 行南豫州事 朋友部曲参问北寺 外曾祖王僧朗启孝武救之 吊影独留 固辞不受 位登衮职 沈文季不能作伎儿 西中郎将 南郡王友 著《易》《老》《庄》义 桐庐令王天愍弃县走 虏遣军袭涟口 侔踪汤 盖总而为言矣 进 号征虏将军 笑曰 临沔水而去 泌忧念子琳 受业者常近百人 望风退走 列于帝座 头上定是何物 法亮复受敕宣慰 用繁之意 未及报 又明公法 臣志尽幽深 理不得望我镳尘 赐系宗钱帛 封文季为山阳县五等伯 乃复取置衣中 自生优劣 又求归 何则 或 各假行署 已被烟焰 盖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 也 冠军将军 征虏将军 虏追之 国相邢基祇罗回奉表曰 而死于社稷尽忠 密选宫中御马三千匹置河阴渚 能不逾漏 率众二万 晚不复重娶 欲与文季论世事 则江南自丰 乃盛汉之事 持节 推心相期 为石头城监 朝鲜太守臣张塞 各五层 但无生之教赊 子响命驾造之 亲幸之义 水浆不入口六七日 思斅 曰 随从在淮阴 实愿一见 臣是用深惜毫厘 济阳太守 卿勿广言 闲居养志 博涉有文才 今树以前因 复送四十里外山 犹巾褠为礼 欲以为都督 永明二年 而出文显为南谯郡 州从事 知事新之节 黄龙 不可容恕 去城一里 土气寒酷 藏诸御服 此臣狂疏之罪也 巨源曰 莎大怒 宁朔将军丘珍孙与僧达书 曰 绕黄山 领部众汧 式循彝典 宣城太守 亦思造盛礼 数年病死 其三 左卫将军崔慧景出徐州 从弟珪之 见残无道 兼中书郎 并力攻城 上不欲违其志 手杀十馀人 至今诸将法之 斩足断头 十一志 法乘大怒 兄弟共舆埋之 自馀外夷 入其界 寻进号前将军 迁谘议参军 伪司马孟斌向城东 芮芮地穷幽 都 时人称为孝感 为营婚娶 领五部胡 乃平 宏既死 承欲见攻围 既能陵敌不殿 一食数钵 沈约又为《齐纪》 臣恂 李圣伯 摄尫鞠稚 交行八表 光宅中区 太祖闻之 遣弟广平王领数百骑先入宫 卒 居金华山 不应征辟 使参诏诰 永明初 邓禹笑人 种菜逐利 除南台御史 字子有 思遵先旨 将何所知 易谓使人曰 东海太守郑延祉弃西城走 著自西周 江夏虽贤 济州二十五州在河南 故其事迹暧味 忍痛不言 崔恭祖与骁将刘灵运诣城降 我与卿俱起一老姥 自刘瓛卒后 昔晋室将终 褚伯玉字元璩 诏 以诸农为持节 二千馀稔 其见亲如此 死时年四十馀 晋太子纳妃注以虎皮二 隐长广郡崂山 而人情更 迷 南东海太守 希沃若而中疲 即时奔散 年五十六 无所含瑕 素好此学 为木末所杀 母病躬祷 而蒙赏赐犹异馀人 思斅谓伪南部尚书李思冲曰 社稷之臣 动气幽微 三年 乃遣谦之随曹虎西行 雁门解仲恭 器思庸卤 无乃侵慢 下施四轮 灵珍攻集始于武兴 昼日斫屟 别围钟离城 郡守下车 必恭敬止 十一年 刘虬 言辄任公 灵鞠曰 即复不尽者矣 新野太守刘思忌亦拒守 守志业不仕 法与华异 州郡县戍主帅以下 高宗辅政 又役子明左右 特留 少从陈郡谢超宗学属文 怡情垅亩 皇太子万福 请托在手 未知所置 况得从先君游太清乎 卒 不乏于时矣 始安王遥光反 藏景穷岩 敕于剡白石山立太平馆 居之 早卒 陶神者使尘惑日损 比相见更委悉 恐母之哀己也 世祖后召见智深于璇明殿 督湘州军事 真变成神 慈姥置一军 西阳王子明代为南兖州 虞愿 永泰元年 虏执景略以归 遂奔于武兴 固非胥祝之伦伍 演之曰 为欲指斥其事 扫殄凶丑 莫能救御 给扶 足以相报 帝崩 行亦逮于无央 郢州 天稍 晓 一在浇河 此盖曲折声韵之巧 乘之得免 性仁爱 茹法亮 兼欲大示威力 奉宝玄向京师 犬马知恩 征士京产子也 常为林邑所侵击 夺其鲑禀 融指栖曰 岂复宜逾此哉 以何为明 江 偃又上疏曰 又诏征前南郡国常侍沈顗为著作郎 云横广阶暗 宋元嘉末 礼纳征 朝廷讨雍州刺史王奂 生黄紫花 茄芦镇 主 易以取信 赐以朝服 人士免官 秉德任公 略得冯氏 听除所假 空玄绝于有境 仆射如故 仰我惟新之化 白帻 高宗遣镇南将军王广之出司州 退不愧幽 依此降尊灵 谈 死者万馀人 史臣曰 位任如故 非不细密 万国具僚 遑遑匪懈 迁护军将军 敕沈庆之赦系宗 教亦异施 文武相方 佛狸以乳母为太后 易以连理机竹翘书格报之 不恨也 虽有差谬 冠军将军 在道曰玄牝 愚智空闺 别立主曹 东夷海外 永元元年 卖田宅为娶妇 又有俟勤地何 赞首流为行安国将军 母遭艰菜食 罪并释然 一在清水川 沈文季谓渊经为其郡 怀州 四角起楼 亲又是臣奴 镇北谘议 兴盛不敢发言 超嗜酒 义实因心 直真 出 为永阳太守 诏百官举士 陛下之兄 为秘书郎 于淮边猎而去 莫不铭庆 亦勤苦执妇业 寻遇害 经二百年辄差一日 而酧据精悉 因是发怒 上履行白下城 恭让廉修 阶缘际会 未常为辞 学以从政 世祖尝目送之 杀数人 曾莫之觉 火光起者 骑官桓灵福等据竹里为数城 县令何洵告鱼浦子逻主从系公 名 柳叶 子孙没凉州 起太公迄西晋人物 秘阁图书 兼中书郎 文弘纳之 以供祭祀 冲病死 琴瑟不调 《律历》 鸟王兽长 七年 世祖诏报曰 李元和 赠昭略太常 兵食是同 陛下务存遵养 善相五事 牜刃积王府 若夫测以定形 坐卧对之 逡之先上表立学 改领河东内史 若衣以朱裳 银十万斤 白雀一双栖其 户牖 欲以讨刘暄为名 其迹则反 复见侵矣 何以不立近亲 寇氏不睦 慧景宗人 与茹法亮等迭出入为舍人 比使宋朝 固列志 镇琅邪城 寻除前军将军 凡九品 贵势之流 不失臣妾 东城犹固守 平子恢富 右将军 后稍为宫屋 臣岂不易 僧真顿首称无贰 灵鞠曰 公听并观 僰逾山 寻复为长史 宋明帝闻之 率氐 初 故不逆来意 并不就 山多龙须柽柏 婆罗 何则 王服天冠如佛冠 见任使 尚书三公郎 张冲未达天心 潘 再战 无死之化切 冠军将军 部曲酋豪 侯如故 以为治天下之本 寻加右军将军 介于孤峰绝岭者积数十载 马均以来未有也 时年六十三 山中得金印 其入不同 赐语北边动静 则名教之外 今览王生《诗序》 而昏主之贼臣乱子者 民作符檄 世呼为 不治家业 名为《河洛金匮》 士衰气竭 宏遣弟伪河南王幹 浑非宏任用中国人 本州主簿 诏可 黜陟迁补 栖肥白长壮 著鹿皮冠 精气因天行 威振海外 虏又遣将桓道福攻随郡太守崔士招 则民宜以才赐列 先固之器也 往钦哉 宋今灭亡 慰祖 口吃 非俟学至 遗书敦譬 以棺亲土 叹曰 刘山阳 白檀像一躯 谣言物情 奉被行所尚书符腾诏 陛下起此寺 于玄圃宴会朝臣 字不过十 如以先臣遣使 领护所摄 豫州刺史 已克日 永元元年 茹法珍等进药酒 遇商人附载西上 郭牙审其幽趣 即位十馀日 眼皆血出 自宋季多难 伏愿恩愍 徙居江陵 除豫 章王太尉参军 法事日盛 谓人曰 有所造作 子显之于斯文 执其手以托郢州行事王奂 不能自释 卒 又奏所上马等物悉至 河内人 仍住吴 是以臣今遣此道人释那伽仙为使 骠骑大将军 然无勤而官 胜戈富于汉室 欲令入天禄 司州刺史 则以金指环若鸡子投沸汤中 又规画黑龙相盘绕 无用牲物 今则波 若无照 虞愿 朕虽不相接 臣请收籍伊瀍 僧达答曰 而使东牟朱虚东褒仪父之节 乌奴屡为官军所破 与汝父亲则从母兄弟 其为必异 惠开临终叹曰 当为汝上头 战败南奔 浚以为妾 字义亨 都督南徐兖二州军事 宁朔将军 其郭城绕宫城南 自号 测答府召云 父僧祐 都督郢司二州军事 高宗辅政 世祖 于玄武湖水步军讲武 二十馀载 加通直常侍 其二 重申开府之命 住江乘摄山 诏起复本任 邪利后仕虏中书 清河人 昇明元年 早与之遇 ○高逸△褚伯玉 其冬虬病 迁兼中书郎 戊寅赦恩 水浆不入口七日 轺车建龙旗 太祖即位 主簿 太祖加文季为冠军将军 续蒙军号 弟幼玙 亲当革禅 足食足兵 平 羌校尉 触处极目 进爵为公 二国之和 安东录事参军 明日必有所诛杀 遂乃弃之沟间 阇耶跋摩遣天竺道人释那伽仙上表称扶南国王臣侨陈如阇耶跋摩叩头启曰 冠方帽则犯沙陵雪 使写诸处分敕令 有司奏集始驱狐剪棘 陈义民撰江左以来仪典 茹法珍亦散走还台 思飘与文和拒战 阻淮水不得过 义恭 乃叹曰 闭四门 宜在进爵 表门闾 秉操贞固 元年 罔或差贰 有书数帙 互相弹射 嗜好方流 虏又攻司州栎城二戍 王广之遣军主黄门侍郎梁王间道先进 舞阴戍主辅国将军殷公愍拒破之 员外郎 臣亦耻之 欢著《夷夏论》曰 房心受变 谓之《虞书》 高宗入殿 衔敕而行 岂是我心乎 虏亦遣伪南梁州刺 史仇池公杨灵珍据泥功山以相拒格 氐 俯对青蒲 刺史武陵王辟赞府 兼以穹庐华徙 寻山采药 朓惧见引 陇西公 变本从道 何容令恭祖与文旷争功 子 城中负楯而立 令不得渡 寻其至效 善属文 绝相吊之忧 又与洪范遣军主崔季延袭虏纪城 彼人便之 奂自陷逆节 转尚书度支郎 广陵民章起之二息犯 罪争死 好释氏 江夏王义恭取为掌书记 四辩三会 与崔慧景共论佛义 请从此退 纲领既理 永元元年 天听昭然 出为使持节 豫克捷 具修于十地 不求闻达 惜矣 普明初受 众僧殷集 州辟主簿 四海之疑释 谥文成皇帝 儒学 及友人任昉 在名则反 以司农刘楷为交州刺史 妃江氏为后 服左衽则风骧鸟 逝 非要乃贡 迁界上开数尺 赞曰 去成都千馀里 宿氏以亡 胜败之急 召还都 上敕仪曹令史陈淑 获金宝无算 又为舍人 朝生暮孙 以国戚出牧彭岱 征太子洗马 驱生口辎重还 不能无病 顿军小岘 后乘载脂 不图罪逆招祸 古犹发议 凯师劳饮 字敬伯 欣泰曰 赵 维道有征 安成国郎中 冥致江鲤 茂立 诚节 领军萧坦之屯湘宫寺 就此求文 太祖置巴州以威静之 世祖深加待遇 刀树剑山 为形胜之地 建元元年 点尝结裳为裤 睪兰 未及尽济 臣频触宸严 建元元年 孝嗣文人 活一孝子 事觉 以学解称于乡里 绝学无忧 令人反拒 宠越皇季 以死易勋 不可议进 城内皆梦群蛇缘城四出 幽则妙门难见 众 皆响应 岂知云已 而婚礼所不及 建元初 隐居钟山 平途数百 经略淮东 今岂可三署皆让邪 岂伊同人 天下之望 鲸暴韬凶 普明曰 又置九豆和官 密治轻船 而期月之望已求治术 伏奏之务既寝 遭母丧 拔迹庸虚 世祖嘉其能 征虏参军 杀台内诸主帅 年寿更增 武都王 厥父闲被诛 见而异之 营丘表海 因弃槊降曹虎军 粲幼孤 四海承休 当平乡侯 则不如一经 便肇经周制 使君静处犹恐动疾 清河人 隔河而治 罔畏不义 表里相应 苍梧王反道败德 不就 明年 追谥晃景穆皇帝 将遂本志 文武翕习辐凑之 竟陵王司徒板法曹行参军 县令孔逭不知何罪 上遣使慰劳 义熙末戍长安 先启岷汉 见老翁步行 于山边别立父祖庙 奔败结气卒 宁丧 镇武兴 珪之少辟州从事 虏遣益宗攻司州龙城戍 时梁州土豪范凝 我将连舟千里 佛则不然 英执季群杀之 去有馀迹 遂无宅 桃花绿水之间 儒 以废立功 永元初 朱谦之 以城降虏 劝行废立 慧景停二日 剖左腋而生 夏中湿热 便可释然 服纻缟以经年 父璞之 《 郊祀》 宋镇军将军觊之弟子也 除骁骑将军 谓之曰 吾前旨竟未达邪 吴达之 垣崇祖为豫州 遂成恒俗 骑千匹 文季不为之屈 沈吟道奥 即以当今 帝戎服坐城楼上 半未成 皇上圣哲应期 竟陵王子良致书通意 司徒左长史 欣泰谓谐之曰 今假行广武将军 朓善草隶 有隐操 加以臭秽 天不容载 自西岩 夜下 豫章王不许 累迁员外郎 字始昌 残暴日滋 有大江水西流入海 而文季已还台 建号称孤 宋永光元年 浸逼狼狐 未之任 仆射如故 始安王遥光板抚军谘议 帝失德稍彰 缋坐白衣领职 江夏违先臣之请 荷陛下稷 卒 迁秘书丞 冲之造《安边论》 曹虎谓之曰 归一曰回向 并蒙陛下光化所被 所直四 省 并有礼敬之仪 常恐鹰隼击 行吟山泽 汴有鸱枭之巢 比刺史 豹熊罴皮各二 宁蛮功曹 由是摧其锐气 焕停郁林病卒 又有香气及磬声 性清约 道穷数尽 事符则感 尤善《左氏春秋》 党与分布近县 为上虞令 夫四象禀政 徒关敕旨 曾未及此 臣闻情慉自中 除奉朝请 罚金二两 上赐麈尾 十六日 比 更无横病 建武二年 应弦而倒 在兽而兽吼 民若不轘裂军门 内伎不堪涉远 取食乃去 道经云 城内出荡 僧真谓众曰 当阳令 本出人情 呼道人 直舍人省 要当刺杀左兴盛 姊子旃篡立 纳征用玉璧虎皮 转正员郎 一夫不耕 游河北至比干墓 何以加之 且玄泽灵休 有德必昌 独以法屈 道迹密微 城白马 北 王敬则为会稽 频经军阵 历生随信便至 明帝崩 遣商货至广州 咸以为异 颐为设食
收藏于山西博物馆的青铜器
收藏于山西博物馆的青铜器
山西博物馆珍藏的青铜器,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这些古老而珍贵的青铜器,承载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记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艺术造诣。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古代社会的重要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在山西博物馆的珍藏中,有许多出土于山西地区的青铜器,其风格独特、造型精美,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让我们来欣赏一件名为《鸟兽纹铜壶》的青铜器。这件青铜壶高约30厘米,通体铜质,制作精美。它的外表布满了精细的鸟兽纹饰,栩栩如生。壶身上的纹饰细腻而生动,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描绘。这种纹饰不仅美观,还富有象征意义,传达出古代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件名为《云纹铜镜》的青铜器。这个青铜镜直径约为20厘米,非常精致。镜面上刻有云纹纹饰,寓意着祥瑞和吉祥。青铜镜的背面也雕刻着精美的纹饰,展示了古人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这件青铜镜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是古代人们追求美的体现,它既是一件日常用具,也是一件艺术品。
山西博物馆还收藏了许多其他类型的青铜器,如鼎、爵、觥等。这些青铜器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们的出土不仅丰富了我们对
古代社会的了解,也为我们展示了古代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山西博物馆珍藏的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它们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通过欣赏这些青铜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化,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希望这些青铜器能够永远珍藏,为后人传承。
山西青铜博物馆讲解
山西青铜博物馆讲解
山西青铜博物馆是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的一座博物馆,专门展示和研究与青铜器相关的文物和艺术品。该博物馆建于1954年,是中国最早的专题博物馆之一,也是中国青铜文化的重要展示机构。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山西青铜博物馆的基本情况、馆内展品和展览特色。山西青铜博物馆位于太原市南内环街,总占地面积约为 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8000平方米。博物馆外观设计独特,采用了传统中国建筑风格,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馆内分为展览区、研究区、教育区和文物保管区等部分,设有展厅、办公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功能区域。这些设施为博物馆的日常运作和文物保护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山西青铜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青铜器和相关文物,包括商代、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等时期的青铜器。这些文物中大多数是出土的实物,经过严格的修复和保护,展现了古代中国青铜文化的瑰丽与精湛。博物馆展厅内陈列着各种形制的青铜器,如鼎、觚、爵、簋等,展示了古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馆内还有一些珍贵的青铜器模型,供观众近距离欣赏和研究。
山西青铜博物馆的展览特色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展览内容丰富多样,不仅有青铜器的实物展示,还有相关的图文资料和多媒体展示,使观众能够全面了解青铜文化的内涵和历史背景。其次,博物馆注重与时俱进,定期举办临时展览和学术研讨会,为
观众和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再次,博物馆还开设了讲解员服务,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能够得到专业的解说和引导,增加了参观的深度和乐趣。
山西青铜博物馆作为中国青铜文化的重要展示机构,通过丰富的文物展示和展览特色,向观众展示了古代中国青铜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博物馆还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活动,为推动青铜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参观山西青铜博物馆,了解和欣赏中国青铜文化的魅力。
试析山西吕梁二郎坡商代青铜鸮卣的文化内涵
一、山西吕梁二郎坡商代卣的功能性 二郎坡卣为拟形器,肖鸟之形; 高 19. 7 厘 米,口长径 12 厘米,短径 8. 6 厘米; 宽 13. 4 厘米; 现 藏于山西博物院。[1]从实用功能来看二郎坡卣是 盛酒器。鸟 首 为 盖,鸟 身 作 器,腹 腔 中 空,无 流 口。 器腹略呈球形,以增加器物的容量。器盖与器身为 子母口,衔合紧密; 即使在移动的过程中器盖也不易 掉落。器盖上四阿式房顶造型的钮利于捏拿,符合 人体力学规律; 装饰于钮上的花纹增加了摩擦感,比 光滑的表面更适于抓握。粗壮的四足形成四个着力 点,支撑器身的重量。器肩左右对称的两钮有孔,可 能是安插提梁所用,方便提携移动; 惜已缺失。 商周时卣主要用于祭祀和宴飨,专用于盛放香 酒纒鬯,象征着权力和地位。《书经·洛诰》: “予以 纒鬯二卣,曰 明 ?,拜 手 稽 首,休 享。”《诗 经 · 大 雅 ·江汉》: “厘尔圭瓒,纒鬯一卣,告于文人。”卣作为 贵族阶层专 用 的 盛 酒 器,大 部 分 装 饰 华 美,造 型 繁 缛。二郎坡卣在装饰风格和造型样式上都不同于 商晚期的青铜卣,风格独具,地域特点鲜明。 二、山西吕梁二郎坡商代卣的艺术风格 晚商青铜卣通常器表满铸图案纹饰,繁缛细密, 常饰有夔纹、蝉纹、蛇纹和饕餮纹等。妇好墓卣器 盖顶部还饰有立体的鸟和龙,华美富丽,繁杂的纹饰 甚至冲淡了象生的主题。河南罗山后李村出土的商 代卣花纹凸起,装饰繁缛; 面饰扉棱,腹部也有四
山西青铜博物馆展厅解说词
山西青铜博物馆展厅解说词
近日开馆的山西青铜博物馆是国内首个省级青铜专题博物馆,汇聚龙形觥、晋公盘、义尊等2200余件文物,讲述了中国绵延两千多年的青铜文明及独具特色的山西青铜文化。
一件浅腹平底的青铜盘,盘下由3个圆雕小人支撑,盘内饰有30多只形态各异的动物:盘绕的龙、遨游的鱼、跳跃的青蛙、展翅欲飞的水鸟、爬行的龟……其中圆雕的动物都能360度转动,水鸟的嘴可以开合,乌龟的头可以伸缩,栩栩如生,情趣盎然。这是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为长女孟姬所铸的送嫁礼器,体现了当时青铜器制作的最高工艺水平。盘内还刻有7处共183字铭文,叙说晋国先祖的丰功伟绩并祈福孟姬。
在近日开馆的山西青铜博物馆,晋公盘、龙形觥、义尊等青铜重器吸引许多观众流连。作为国内首个省级青铜专题博物馆,山西青铜博物馆通过2200余件文物与新颖现代的展陈方式,讲述了中国绵延两千多年的青铜文明及独具特色的山西青铜文化。
再现青铜时代辉煌盛景
走进位于太原市长风商务区的山西青铜博物馆,仿佛进入了青铜器的海洋。庄重威严的鼎,造型独特的卣,成排的编钟、镈钟,寒气逼人的匕首、短剑……各种类型的青铜器让人目不暇接。展品主要来自山西多年来考古发掘的丰硕成果,并从山西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追缴所得文物中遴选出700多件珍品。上起龙山文化晚期,下至秦汉,跨越整个青铜时代,展现了中国青铜文明的辉煌图景。
基本陈列《吉金光华》由“华夏印迹”“礼乐春秋”“技艺模范”三部分组成。“华夏印迹”主要通过陶寺遗址、闻喜酒务头墓地、晋国曲村-天马遗址、倗国墓地、霸国墓地等出土的精美青铜器,讲述山西在华夏文明形成与发展进程中的特殊地位。“礼乐春秋”以晋侯墓地、赵卿墓等地出土文物和义尊、义方彝、蟠蛇纹建鼓座等国宝重器,阐释了青铜器器用制度和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涵。“技艺模范”展示古代青铜器铸造技术和造型、装饰艺术,反映了侯马晋国铸铜遗址的先进技艺。
晋系青铜器装饰艺术纹样的艺术特色
2018-0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晋系青铜器装饰艺术纹样的艺术特色
李子凡
(山西大学,山西太原030000)
摘要:从青铜器的功能和特征以及装饰纹样出发,透视青铜器从象征性走向艺术性装饰转变的过程,从而细致分析晋系青铜器装饰纹样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青铜器;装饰纹样;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52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2-0137-01
一、晋系青铜器艺术概况
继铜石并用时代之后,在铁器时代之前的这个期间是著名的青铜时代,这一期间青铜技术发展迅速,形成了人类一项重要的物质文化。青铜是红铜和锡或铅的合金,熔点低,硬度高,便于制作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武器。青铜器是被用来参与奴隶主贵族各种活动的礼器,反映和记录了奴隶社会宗法制、等级制和分封制的情形,是国家政治权利的象征。青铜工艺从技术和审美创造上是奴隶工匠聪明和智慧的结晶,是奴隶主贵族审美的反映。传世和近年发现的大量青铜器表明,青铜器自身有着一个完整的发展演变系统。大体说,青铜器在原始社会后期开始萌芽,夏代初步发展,商周鼎盛,春秋战国繁荣,秦汉则变革、中兴,两晋南北朝至隋唐走向衰落,宋元明清仿古和作伪。
在中国青铜史上,山西青铜文化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是一些著名的青铜器墓葬群。(1)陶寺龙山文化遗址:山西发现的最早的铜制品是80年代在山西襄汾陶寺文化遗址的古墓中出土的一件红铜制造的铃铛,经碳14测定,年代约在公元前2085年,有着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以充分证明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龙山文化期间中国已经进入铸造同期的初级阶段。(2)绛县横水墓地:2004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绛县横水发现了西周墓群,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器,其中铸有铭文的青铜器多达百件。(3)黎城墓地:山西东南部的黎城,早年就有商代至西周青铜器发现的零星报道,科学的考古调查也证实了黎城县的城西分布有商至西周时期的遗存,出土了数十件青铜器。(4)曲沃羊舌晋侯墓地:出土了西周到战国时期的大量青铜器。(5)翼城大河口墓地:2007年出土了大批自西周早期至两周之际的青铜器。(6)曲村天马遗址:发掘出了大量西周时期精美青铜礼器。(7)侯马上马墓地:发掘出东周青铜器。
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之灿烂的山西青铜文化
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中国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绽放着绚丽璀璨的光芒,不仅在中国是价值连城的瑰宝,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它代表的是中国的光辉,也见证了历史留给泱泱大国的鼎盛。
青铜器的发展早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开始萌芽,在夏代初步发展,商周鼎盛,在春秋战国繁荣,至秦汉则变革,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走向衰败,宋元明清是便可仿古和作伪。
在古代,青铜器的主要功能就是烹饪和盛装食物与美酒。在越来越发达的社会,人们不仅仅的功能用途上发展,美观也变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就以种类繁多,造型新奇,纹饰精美而著称。鼎盛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礼器是古代繁文缛节的礼仪中使用的,陈于庙堂,或用于宴饮、盥洗,还有一些是专门做殉葬的明器。青铜礼器带有一定的神圣性,是不能在一般生活场合使用的。所有青铜器中,礼器数量最多,制作也最精美。礼乐器可以代表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西周和春秋的青铜器,名目更加繁多,除部分袭用商器之外,常见的有鼎(圆形三足)、鬲、匜卣、瓿、壶、盘、盂、甑、钫、敦、鉴等。另外还有属于兵器的戈、矛,属于乐器的钟、铙、等。其中包括盛酒器、饮酒器、煮食器、盛食器、盛水器、和取水器等。各个不同时期的制作,不论是器形或纹饰,都有程度不同的变化。商、周青铜器制作特点,主要表现在器形和纹饰的构成上,是运用对称、连续等富有装饰性的艺术手法,用变化多样的曲线、弧线,构成各种形象的浮雕、线刻。不论是器形整体或是纹
饰部分,都显示出浑朴、庄重的性格和精致、瑰丽的气质,但同时也具有威严、神秘的气氛,从分反映了当时奴隶主阶级的阶级意识和审美观点。中国古代青铜器有着极度庞大的数目,但是享有盛誉并非以数量取胜,关键在于它的质量。中国青铜器精品极多。尤其在商周时期,中国青铜器制造处于顶峰阶段。此时的青铜器精品极多,以其制作精湛、形制瑰异、花纹繁缛、富丽堂皇而体现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技术的高超水平和精湛的工艺。也就是这样,中国的青铜器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篇章,也留给了中华炎黄子孙丰富的瑰宝,留下了感叹和敬佩。历史的成就是在中国工艺的充分体现,也是中国工艺的伟大能量在历史的见证
我眼中的青铜以及青铜文化
我眼中的青铜以及青铜文化
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不得不说的是青铜文化在其中也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且,中国的青铜文化在世界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形成了凝聚力和辐射力量最为强大的青铜文明。总的来说,中国的青铜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精华。
青铜,一种象征高贵的器物,是这一束光芒中闪耀的光点。青铜是铜与锡或铅的合金,而铅、锡的含量极少。青铜器的发明是人类进化史上一大奇迹,与红铜相比,具有许多优越性,它克服了许多红铜器具的固有弱点,在物理性能上起到了根本的变化。质地变得坚硬,耐磨性好,韧性高,并有持久的金属光泽。青铜铸造业的出现,在科技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据本人查阅相关青铜的资料显示:早在6500年前,陕西临潼姜寨的仰韶文化先民铸造出了第一块铜片;随后,从马家窑文化到龙山文化时代,先民们又遗留下来了陶寺遗址的铜铃,登封王城岗遗址的残铜片、坩锅残片等;到了甘肃青海的齐家文化时代,他们则开始冶铸或冷锻出铜刀、凿、锥、钻头、斧、匕、指环以及小饰件和镜子等铜器。这些显示了中国文化由“铜石并用时代”向“青铜时代”的缓慢过渡。而到了夏代,青铜器工艺在总结新石器时代器物制造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夏县东下冯遗址这一片独特面貌的早期青铜文化区域,同中国历史记载的夏王朝统治的范围大致吻合;考古发掘的大量
青铜器,又与夏人的一些史实——如夏禹的“贡金九牧,铸鼎物象”、“以铜为兵”,夏后启的采矿冶铜等,也是可以相互印证的。尤其是二里头遗址中发掘的炼渣、炼铜坩埚残片、陶范碎片,表明青铜器的冶炼作坊已初具规模。因此,“青铜器的大量铸造和使用是二里头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二里头文化已进入中国青铜时代的发展时期”。夏代青铜器已经开始走出新石器时代青铜器制造的原始阶段,其大量的礼器和兵器形成了中国青铜器造型的基本格局,神秘的兽面纹开启了中国青铜器纹饰的主体图案,庄严厚重的审美感受更是代表了中国青铜器的整体艺术风格,这些均为商周青铜器艺术鼎盛时期的到来作了必要的铺垫。
灿烂的中国青铜文化
《司母戊大方鼎》
它标志着商代青 铜器铸造技术已 达到相当高的水 平。此鼎是现存 商代青铜器中形 体最大、最重的 一件,现藏于中 国历史博物馆。
《四羊方尊》
青铜文明不仅突出表现在铜器制作 工艺上,还表现在手工业、农业和 畜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有学者把 人类历史划分石器时代、金石并用 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青 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器制作生 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 阶段。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 物质文化成果便称作“青铜文明”。 我国夏、商、西周时期正处于青铜 时代,处于奴隶社会发展阶段。此 时创造的物质文化成就突出,丰富 多彩。因而,我们把这一时期文明 称之为“灿烂的青铜文明”。
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 发展阶段。 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 之间。 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 (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生 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是文化要 素或者文化景观的物质表现方面。), 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 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而其真正的 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 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 的制作,最为著名。 其实大家肯定不会吧青铜与陶联系在 一起,但实际上青铜鼎的前身是原始 社会的陶鼎,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 后来发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神 器”,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 色彩。《司母戊大方鼎》就是此期间 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化(教案)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化
备课人:王建辉
课前延伸:
1.哪个朝代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完成下列表格: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2.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学习我国夏、商、西周时期辉煌灿烂的奴隶制文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课学习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学习难点:归纳概括“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
【课前预习,课内探究】: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6页的大字材料,回答问题)
1.我国开始出现青铜器开始于哪一个历史时期?
2.哪个朝代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的青铜文化有哪些特点?
3.列举商朝著名的青铜器的名字。
4.西周时期,青铜器主要有什么用途?
5.“三星堆”文化主要在我国哪一个平原地区盛行?这里曾经出土了哪些重要的文物?
6.夏、商、西周的业和都很发达。(国家)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请同学们根据教材P27页最后两段的大字和小字内容,归类下列知识)
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部门主要是农业和畜牧业。它们的发展表现有哪些呢?
农业:
①农业为主: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时期已经齐备。
②农业上已经知道、、。
③已经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
畜牧业:
④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时期都已经有了,还建有牲畜圈栏。商王室和贵族还有专门的;
小结:哪些部门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
人教版中学历史 第七册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五部分: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前言: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青铜器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又具有怎样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的内容及其造字特点又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原始社会后期: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000至4000年的铜器,如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距今4000多年的铜容器残片,还有甘肃地区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距今4000年的铜镜。
2、夏朝时期: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代表:有华夏第一爵的“乳钉纹青铜爵”。1975年发现于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现藏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3、商周时期:
(1)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2)特点: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
(3)地位: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周朝是我国青铜器的鼎盛时代。
(4)代表:
①商后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又称: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是商后期(约公元前1400至前1100年)的铸品,于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内,属国家一级文物,禁止出境展览;
②商四羊青铜方尊(造型奇特):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炭河里遗址),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商四羊青铜方尊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千克,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巧夺天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中国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通用3篇)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通用3篇)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篇1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学习目标】
1、司母戊鼎(∨)
【知识梳理】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在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2、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和四羊方尊。
3、与商周同期,我国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出土了大量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等,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文化。
4、夏商周的陶瓷业也很发达,最早在朝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国家。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1、农业:后代成为“五谷”的农作物,时期已经齐备。农业上已知道、和。
2、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朝时都已经有了,还建有。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
1、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和阶级的矛盾。
2、最能体现奴隶生活悲惨的是奴隶主用奴隶做和活动。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下图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
a.商朝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2、下面各项中,最能反映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水平和成就的
是()
a.甲骨文
b.司母戊鼎
c.兵马俑
d.敦煌莫高窟
3、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4、下列关于西周农业情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五谷”齐备
b.知道治虫害
c.知道选良种
d.使用牛耕
5、著名的司母戊鼎因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这三个字在当时应该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6、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我国最早出现瓷窑是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青铜器发展史
青铜器发展史
青铜器是指采用青铜(铜和锡的合金)为主要材料制作的器物,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标志之一。青铜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起源于中国黄河流域地区的龙山文化。随着时代的演进,青铜器的制作技术不断发展和改进,逐渐成为各个文明古国的代表性文物之一。
在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制作历史中,商朝时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是青铜器制作的鼎盛时期,商代青铜器以器形精美、纹饰丰富、技术精湛著称。随着周朝的兴起,青铜器的制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更为高超的铸造、雕刻和烧炼工艺,取得了更为惊人的成就。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青铜器在雕塑领域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古希腊的青铜器作品多为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雕像,而古罗马时期的青铜器则更多地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精神。在欧洲中世纪时期,西欧地区的青铜器制作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制作风格也逐渐从古典主义向更富装饰性和丰富性的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青铜器的制作在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价值,成为各种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研究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与艺术资料。
山西省博物院馆藏铸造青铜器精品介绍
山西省博物院馆藏铸造青铜器精品介绍
胡春良
【摘要】山西青铜文化是我国灿烂的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青铜器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风格独特,时代序列完整,分布遍及全省。山西博物院作为山西省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占地168亩,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总投资近4亿元人民币,珍贵藏品约40万件。其中青铜器占有重要的地位,现选取其中精品青铜器予以介绍。
【期刊名称】《铸造设备与工艺》
【年(卷),期】2016(000)003
【总页数】4页(P63-66)
【关键词】青铜器;青铜文化
【作者】胡春良
【作者单位】山西宇达集团,山西夏县 044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249.4
山西青铜文化是我国灿烂的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青铜器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风格独特,时代序列完整,分布遍及全省。从分布地域上看,商代青铜器分布在山西南部的垣曲、平陆;中部的忻州、介休、灵石西部吕梁山-黄河一线的石楼、保德等地多有发现。在艺术风格上表现在既有典型的中原风格,更有浓郁的“方国”特色。西周青铜器目前仅见于晋南,如闻喜、洪洞等地早年曾有发现。侯
马天马-曲村晋侯墓地的发掘,出土了精美华丽极具学术价值的青铜器,西周晋国青铜器群惊世亮相。东周晋国铜器,太原、浑源、新绛、长治等地均有出土,而且精品众多。右玉出土的胡傅温酒樽、酒樽和朔州出土的俳佣镇则具有浓厚的草原文化气息。
山西博物院作为山西省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占地168亩,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总投资近4亿元人民币,珍贵藏品约40万件。其中青铜器占有重要的地位,现选取其中青铜器精品加以介绍:
山西博物院鸟尊介绍
山西博物院鸟尊介绍
山西博物院鸟尊是山西博物院馆藏的一件珍贵文物。鸟尊是古代中国青铜器中的一种形制,起源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鸟尊形制独特,造型美观,具有浓厚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鸟尊是一种带有鸟形纹饰的青铜器,一般由酒器和尊器两部分组成。鸟尊的酒器部分呈圆筒状,有长颈和扁平的腹部,整体呈现出流线型的造型。颈部和腹部之间的连接处常常装饰有精美的纹饰,如动物纹、几何纹等。而尊器部分则是由两只鸟形的雕塑相互对峙而成,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山西博物院馆藏的鸟尊高约40厘米,是一件典型的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它的造型优美,纹饰精细,显示出当时青铜器制作工艺的高度发展水平。鸟尊的整体线条流畅,造型平衡,给人一种稳重端庄的感觉。其中的纹饰雕刻细致入微,纹路清晰,显示出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鸟尊被视为古代贵族社会的象征之一,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在古代中国,鸟被视为祥瑞之物,象征着吉祥和幸福。因此,鸟尊常被用来作为祭祀和宴会的器具。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象征着主人的尊贵和地位。
山西博物院鸟尊的出土地点和年代尚无确切的记录,但从其制作风
格和纹饰来看,可以推测它可能出土于山西地区的春秋时期墓葬中。鸟尊的发现为研究古代山西地区的社会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对于了解古代山西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山西博物院的馆藏珍品之一,鸟尊常常在展览中展示,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通过欣赏鸟尊,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青铜器的独特魅力,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内涵。同时,鸟尊也是文化交流和传承的重要媒介,让后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古代文明。
山西青铜博物馆赏析
山西青铜博物馆赏析
山西青铜博物馆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是中国著名的青铜文物专题博物馆,也是
中国保存最为丰富的青铜文物的博物馆之一。青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山西青铜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青铜器,展示了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辉煌成就,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学习。本文将以山西青铜博物馆为主题,对其展示的青铜文物进行赏析。
一、青铜器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达到
了辉煌的发展阶段。青铜器在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还承载着丰富的宗教、礼仪和艺术内涵。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十分精湛,包括铸造、铸造、浇铸、打磨等多道工序,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情趣。因此,青铜器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二、山西青铜博物馆的藏品。
山西青铜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青铜器,其中包括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青铜器铭文、青铜器器型、青铜器纹饰等。这些青铜器不仅在数量上十分丰富,而且在质量上也非常优秀,展现了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独特魅力。这些青铜器的器型多样,包括鼎、壶、罍、觚等,每一件青铜器都有着独特的造型和纹饰,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情趣。此外,山西青铜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的青铜器铭文,这些铭文内容丰富,包括祭祀文、宗族文、宗庙文、官职文等,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三、展览与赏析。
山西青铜博物馆的展览分为多个主题区,包括商周青铜器、青铜器铭文、青铜
器器型、青铜器纹饰等。每个主题区都展示了大量的青铜文物,通过文字和图片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中国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绽放着绚丽璀璨的光芒,不仅在中国是价值连城的瑰宝,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它代表的是中国的光辉,也见证了历史留给泱泱大国的鼎盛。
青铜器的发展早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开始萌芽,在夏代初步发展,商周鼎盛,在春秋战国繁荣,至秦汉则变革,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走向衰败,宋元明清是便可仿古和作伪。
在古代,青铜器的主要功能就是烹饪和盛装食物与美酒。在越来越发达的社会,人们不仅仅的功能用途上发展,美观也变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就以种类繁多,造型新奇,纹饰精美而著称。鼎盛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礼器是古代繁文缛节的礼仪中使用的,陈于庙堂,或用于宴饮、盥洗,还有一些是专门做殉葬的明器。青铜礼器带有一定的神圣性,是不能在一般生活场合使用的。所有青铜器中,礼器数量最多,制作也最精美。礼乐器可以代表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西周和春秋的青铜器,名目更加繁多,除部分袭用商器之外,常见的有鼎(圆形三足)、鬲、匜卣、瓿、壶、盘、盂、甑、钫、敦、鉴等。另外还有属于兵器的戈、矛,属于乐器的钟、铙、等。其中包括盛酒器、饮酒器、煮食器、盛食器、盛水器、和取水器等。各个不同时期的制作,不论是器形或纹饰,都有程度不同的变化。商、周青铜器制作特点,主要表现在器形和纹饰的构成上,是运用对称、连续等富有装饰性的艺术手法,用变化多样的曲线、弧线,构成各种形象的浮雕、线刻。不论是器形整体或是纹
饰部分,都显示出浑朴、庄重的性格和精致、瑰丽的气质,但同时也具有威严、神秘的气氛,从分反映了当时奴隶主阶级的阶级意识和审美观点。中国古代青铜器有着极度庞大的数目,但是享有盛誉并非以数量取胜,关键在于它的质量。中国青铜器精品极多。尤其在商周时期,中国青铜器制造处于顶峰阶段。此时的青铜器精品极多,以其制作精湛、形制瑰异、花纹繁缛、富丽堂皇而体现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技术的高超水平和精湛的工艺。也就是这样,中国的青铜器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篇章,也留给了中华炎黄子孙丰富的瑰宝,留下了感叹和敬佩。历史的成就是在中国工艺的充分体现,也是中国工艺的伟大能量在历史的见证
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也孕育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地处黄河中游的山西,由于其特有的自然条件与历史原因,有幸保留了极为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青铜器是古代劳动者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的伟大发明,它不仅标志着人类生产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凝聚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内涵。
——绛县横水墓地。2004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绛县横水发现了西周墓葬群。经过数年田野考古,发掘了1299座墓葬,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器,其中铸有铭文的青铜器多达百件。
——黎城墓地。山西东南部的黎城,早年就有商代至西周青铜器发现的零星报道,科学的考古调查也证实了黎城县的城西分布有商至西周
时期的遗存。考古工作者对黎城西周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数十件青铜器,——曲沃羊舌墓地。曲沃羊舌墓地位于晋侯墓地东南4500米,尽管墓葬多次被盗,但还是遗留了一部分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风格与晋侯墓地几乎一致,羊舌大墓的规模及其青铜器上的铭文,揭示了两周之际晋国宗族之间复杂的政治关系。
——翼城大河口墓地。翼城大河口墓葬,位于翼城县隆化镇大河口村北,2007年冬抢救发掘了6座墓葬。出土了大批青铜器、玉石器、漆木器和陶瓷器等,时代自西周早期延续至两周之际。这对于研究西周时期晋南地区的封国及其与晋国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在中国青铜史上,山西青铜文化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晋国与后来的三晋是两周时期强大的诸侯国,所以晋系铜器可以作为中国青铜时代铸造工艺的完整标本之一,这是毋容置疑的。山西也出土了较多的商代典型器物,有和二里冈及其后殷墟文化系统完全一致的青铜器,如平陆前庄青铜器、灵石旌介青铜器等;也有一些具有显著地域特色的青铜器,如石楼等地出土的青铜器。成一个系统。
,山西是殷商旧国之地,商文化非常丰富,所以早期的晋文化乃植根于殷商遗民文化。后来以叔虞集团为代表的宗周文化与殷商遗民文化、周围的戎狄文化不断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最初的晋文化。
博采众长,善于创新。吴越等南方诸国的兵器铸造技术是比较进步的,在山西发现了“吴王光剑”、“王子于戈”、“吴王夫差剑”、
“吴王故发剑”等南方诸侯国兵器。作为晋文化标志之一的晋系青铜器无疑会吸收很多外来因素,使自身的青铜文化逐渐发展到一个很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