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当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1.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是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中国文学的主导思潮,强调文学要为社会主义服务,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
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1956 年提出的文艺方针,鼓励文艺创作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了文艺的繁荣。
3. 伤痕文学: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以揭露和反思“文革”给人民带来的伤害为主题。
4. 改革文学:20 世纪 80 年代兴起的文学思潮,关注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进程,反映人民生活和社会变革。
5. 寻根文学: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出现的文学思潮,主张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民族精神和文化根源。
6. 先锋文学: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兴起的文学思潮,强调形式创新和艺术探索,代表作家有莫言、余华等。
7. 新写实主义:20 世纪 90 年代出现的文学思潮,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强调真实、平实的写作风格。
8. 网络文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文学形式,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这些知识点只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值得关注和研究。
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黑八论”:①胡风:“写真实”论;②秦兆阳:“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论;③邵荃麟:“现实主义的深化”论;④张光年:反“题材决定”论;⑤邵荃麟:“中间人物”论;⑥林默涵:反“火药味”论:⑦周谷城:“时代精神汇合”论;⑧夏衍:“离经叛道”论2、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是指20世纪50—70年代出现的一大批描写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
它所描写的革命历史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历史。
它主要讲述革命的起源神话、英雄传奇、革命的艰难曲折的过程以及最终取得的胜利。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特点主要有宏大的叙事倾向,史诗般的规模,新英雄人物形象的出现。
其主要成就是长篇小说的创作。
3、三红一创,青山保林。
50-60年代创作的一批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
《红旗谱》、《红日》《红岩》、《创业史》、《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
4、“干预生活”小说指50年代中期,在较为松动的政治气候和文化气候中出现的对新中国文学创作中种种清规戒律一次突围的小说创作潮流。
它要求作家正视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和阴暗面。
要研究生活,思索和解释生活,对生活有所行动。
主要作家作品有刘宾雁的特写《在桥梁工地上》和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等。
5、政治抒情诗政治抒情诗是积极对现实政治做出呼应而充分体现了时代激情的一种诗歌潮流。
它在诗体形态上,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
政治抒情诗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主要代表诗人有郭小川、贺敬之等6、杨朔模式杨朔在十七年的散文创作中形成了其特有的模式:从写景入手,然后引出在风景中活动着的平凡人物,最后通过比兴、象征将景物和人物联系起来,升华出人民性的歌颂这一主题。
7、样板戏所谓样板戏是“文化大革命”中一个特殊词语,是江青等人把当时一批文艺作品视为开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的代表所赐的封号。
样板戏主要包括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重点绪论一、当代文学的性质、分期和特点1. 当代文学的性质: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延续,指的是1949年之后的文学(该概念并不科学,可是已经约定俗成了)。
社会主义文学的性质,也应该涵盖港台文学,这只是个外延。
2. 当代文学的分期:1949年—1966年,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17 年;1966年—1976年的十年文革;1977年—1989 年的改革开放时期,也叫新时期文学。
,1990 年—上世纪末或者至今,市场经济中的文学。
3. 当代文学的源流和特点中国二十世纪文学是一个开放的整体,尤其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的文学历程,虽然几经曲折几经摧残,依然顽强而逼真地表达了中华民族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冲破几千年传统的精神桎梏,追求人性的自由解放、国家的民主富强、社会的进步正义以及种种人类永恒梦想而生发的丰富复杂的审美心理,同时也顽强而逼真地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由古典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感应着时代变迁而生发的对国家命运、个人命运以及广大人民大众的命运三者关系的思考、探索和实践。
二、关于人、社会、文学的现代化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历史定位,应该有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这就是人、社会、文学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主要是指人的个性解放与思想解放,也就是人的自觉的现代意识的树立,比如尊严、人格、独立等等;社会的现代化,主要指现代公民社会既民主社会的建立,实现一系列与人的现代化要求相联系的社会制约,比如法制、民主、平等、劳动权和社会保障;文学的现代化,是指脱离了“文以载道” 的工具论的束缚,实现文学的自觉,创造出以人性与人道主义为本的“人的文学” 。
所有这些,都是“五四”启蒙主义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精神;所有这些,也是世界上各民族的人文精神在几百年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符合人类发展要求的价值体系。
以这样的价值判断来估量“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关键问题就在于,看它是继承、发展了“五四”传统,还是背离和消解了这一传统。
中国当代文学简史
中国当代文学简史(实用版)目录一、中国当代文学概述二、中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划分三、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阶段四、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五、中国当代文学的趋势与未来正文中国当代文学是指自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大陆范围内产生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学作品。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延续和发展,中国当代文学在题材、形式、风格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一、中国当代文学概述自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背景下,中国当代文学反映了时代的巨变,展现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中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划分中国现代文学通常是指从五四运动(1919 年)到抗日战争胜利(1945 年)这一时期的文学。
而中国当代文学则是从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至今仍在不断发展的文学。
从时间上看,中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有着明显的划分,但从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来看,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传承。
三、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阶段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建国初期(1949-1966):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以歌颂新中国为主题,作品充满了革命热情和建设精神。
代表作品有《红岩》、《保卫延安》等。
2.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学创作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文学作品的主题和风格都受到了政治运动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较少,代表作品有《艳阳下的她》等。
3.改革开放以来(1976-至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焕发出新的活力,文学创作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代表作品有《活着》、《红高粱》等。
四、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中国当代文学在题材、形式、风格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题材内容的丰富:中国当代文学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变革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题材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歌颂革命英雄的,也有描绘普通人生活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50年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1949.7)1、1917—1927:五四新文学运动产生和向革命文学发展的时期2、1927—1937:左翼文学运动的形成和壮大时期3、1937—1949:抗战的民族的文学运动兴起和繁荣时期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7—至今)1、十七年文学(1949—1976)创作两个阶段一确立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狂欢时代1序曲诗歌何其芳长篇抒情诗《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胡风组诗《时间开始了》小说赵树理《登记》话剧老舍《龙须沟》2主旋律诗集郭小川《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邵燕《到远方去》《给同志们》梁上泉《喧腾的草原》散文靳以《到佛子岭去》《佛子岭的曙光》李若冰《柴达木手记.小说赵树理《三里湾》康濯《春种秋收》马烽《结婚》谷峪《新事新办》萧军《五月的矿山》周立波《铁水奔流》3变奏小说杜鹏程《保卫延安》—解放战争孙犁《风云初记》---抗日战争峻青《黎明的河边》《党员登记表》王愿坚《党费》《粮食的故事》话剧胡可《战斗里成长》陈其通《万水千山》二高涨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丰收时代1 成熟文学作品长篇小说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胡正《汾水长流》陈残云《香飘四季》陈登科《风雷》浩然《艳阳天》梁斌《红旗谱》吴强《红日》罗广斌杨溢言《红岩》杨沫《青春之歌》曲波《林海雪原》欧阳山《三家巷》《苦斗》冯德英《苦菜花》短篇小说马烽《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李准《李双双小传》《耕耘记》刘澎德《桥》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周立波《山那面人家》《禾场上》高缨《达吉和她的父亲》罗宾基《山区收购站》散文杨朔,刘白羽,秦牧生活小赋吴伯箫曹靖华人生漫忆,碧野山水游记诗歌贺敬之郭小川《深深的山谷》《白雪的赞歌》《一个和八个》《将军三部曲》闻捷《复仇的火焰》李季《杨高传》李瑛的军旅诗2新的开拓(反应古代生活作品)历史剧老舍《茶馆》郭沫若《蔡文姬》田汉《关汉卿》曹禺《胆剑篇》小说李劼人《大波》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黄秋耕《杜子美还家》《顾母绝食》冯至《白发生黑丝》徐懋庸《鸡肋》3多样化文学局面A山西“山药蛋派”赵树理,马烽,西戎,孙谦,束为,胡正,韩文洲---人民内部矛盾,中间人物,语言大众化B河北“荷花淀派”孙犁,刘绍棠,从维熙,房树民—普通人,充满人情味,散文随意洒脱,诗意浪漫气息C湖南“茶子花派”周立波,谢璞,孙建忠,周建明,叶慰林,古华---农民高尚情操和心灵美,方言土语,幽默第三节文艺思想斗争对现实主义的冲击十七年中三轮冲击一电影《武训传》---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文艺思想批判运动导演—孙瑜清末武训“行乞兴学”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海河边上》《锻炼》二 1954关于《红楼梦》研究的批判1955对胡风集团的批判------文字狱,教条主义1956整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国文《改造.刘绍棠《田野落霞》耿简《爬在旗杆上的人》宗璞《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丰村《美丽》李威伦《爱情》陆文夫《小巷深处》阿章《深夜的别离》1957整风转变为反击右派三 1957—1959三年困难时期1961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2毛泽东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口号----强化1957左倾错误长篇小说《刘志丹》昆曲《李慧娘》电影《林家铺子》《早春二月》《舞台姐妹》《北国江南》《不夜城》第四节“文革”中现实主义文学的厄运1965年11月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拉开文化大革命序幕文革期间三种文学一“阴谋文学”长篇小说《鸿南作战史》—张春桥授意而作《牛田洋》----吹捧林彪短篇小说《初春的早晨》-----描绘“一月革命”风暴,歌颂“文化大革命”,夺权为最高主题。
当代文学史
1.山药蛋派山药蛋派是中国现代小说流派之一,形成于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
指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的文学流派。
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人称“西李马胡孙”,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
山药蛋派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文学的传统,以叙述故事为主,人物情景的描写融化在故事叙述之中,结构顺当,层次分明,人物性格主要通过语言和行动来展示,善于选择和运用内涵丰富的细节描写,语言朴素、凝炼,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2.分析两篇赵树理农村题材作品小说《三里湾》:故事梗概:秋收——扩社——整社——开渠人物形象:A:王金生:体现了年轻的农村干部的风彩,有丰富的实干经验和极高的威信。
正直无私,顾全大局。
B:王满喜:农村中进步的青年形象。
机智、活泼、热情、微邪,见义勇为又难免操之过急。
C:常有理、能不够:农村中的泼妇形象。
自私、愚昧、凶悍、保守,同时又有着普通劳动妇女的一些美德。
文本分析:《三里湾》是一个充满紧张关系的复合文本。
显性文本叙述的是农民挣脱封建生产关系束缚,在党的领导下走合作化运动的宏大叙事。
隐性文本则表现了作家对待合作化运动的矛盾心态,暗示了权力对农民自主选择生产方式的强制干预。
《三里湾》通过会议、旗杆院、关门、马家院等意象,表现了对通常的合作化叙事中的欢乐情绪的嘲弄,和对宏大叙事中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解构。
《小二黑结婚》的产生背景A第一批读者浦安修、彭德怀,【党的介入是出版成为可能 基层读者的需要。
与新文学的一般情况不同】B争议:金旺、兴旺兄弟如何看待 《小二黑结婚》的异质因素,并不完全与主流意识形态相一致C《小二黑结婚》与”讲话”《小二黑结婚》先于”讲话”非应命之作。
《小二黑结婚》被”讲话”所阐释成为“文艺为工农兵方向”的最好代表。
影响:1.充分肯定人民大众在历史创造与文艺创造中的主观能动性。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出现了新秧歌运动,新民歌运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一章:中国现代文学的萌芽与初创(1840-1919)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与国家改革的呼声,中国现代文学逐渐萌芽并开启了新的历程。
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社会逐渐意识到必须更新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
甲午战争的失败更加深了民众对国家危局的认识,文人纷纷呼吁文学要为国家振兴谋发展。
第二章:新文学运动的兴起与多样化发展(1919-1949)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新文学运动的全面兴起,思想启蒙与现代文学的探索成为主题。
鲁迅、郁达夫等文人以言辞犀利的文章控诉时局,唤起全国人民的觉醒。
声嘶力竭的呼吁引导了近现代文学的多样化发展,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等文学思潮相继兴起,形成多层次的文学声音。
第三章:新中国文学的诞生与成长(1949-1976)新中国成立后,文学为人民服务的口号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作家。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文学的主旋律,文学作品大多表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精神风貌和人民生活。
《红楼梦》、《茶馆》等标志性作品悉数问世,文学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下蓬勃发展。
第四章:改革开放与文学多元化(1978-至今)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后,文学走向多元化,自由度提升。
民间文学、实验文学、网络文学等多种形式大放异彩,作品内容更贴近民生,风格更加富有活力。
王蒙、毕飞宇等多位作家涌现,文学作品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呈现出更多元的表现形式。
结语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文化的交流,中国现当代文学继续推陈出新,为中国文化的蓬勃发展贡献着力量。
不管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汇,还是自由与责任的辩证,中国现当代文学始终承载着时代的变迁与人民的期盼,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愿今后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能够蓬勃发展,继续书写中华民族的文学辉煌!。
当代文学史
8O 年代小说历经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寻根小说、通俗(或大众)小说、现代派(或先锋、新潮)小说、新写实小说等七个发展阶段。
《随想录》的作者是(巴金);《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回答》的作者是(北岛);《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谢惠敏是小说《班主任》中的人物;丙崽是小说《爸爸爸》中的人物;印家厚是小说《烦恼人生》中的人物。
《山上的小屋》作者是(残雪);《一地鸡毛》的作者是(刘震云);《岗上的世纪》的作者是(王安忆)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出现了(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曲》等带有“黑色幽默”特点的现代主义小说。
《双桅船》的作者是(舒婷);《一代人》的作者是(顾城);《迷途》的作者是(北岛)。
《春之声》的作者是(王蒙);《山上的小屋》的作者是(残雪);《一地鸡毛》的作者是(刘震云)。
把散文当成诗来写的散文作家是杨朔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作家是秦牧和王朔年龄相仿、写作又差不多同时起步的余华、苏童、格非、马原等,他们大多写作的是先锋小说新时期文学创作潮流,首先出现的是“伤痕文学”,随之出现的创作潮流是“反思文学”。
新时期,“伤痕文学”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为代表。
新时期,“反思文学”以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蝴蝶》、方之的《内奸》、古华的《芙蓉镇》以及张贤亮的《唯物主义者的启示录》系列小说等为代表。
新时期,巴金的《随想录》以其巨大的震憾力和无情的自剖精神震动了文坛。
新时期的朦胧诗人以舒婷、顾城、北岛为代表新时期,高晓声的以《陈奂生上城》、《陈奂生出国》为代表的“陈奂生系列小说”等农村题材作品,继承了鲁迅的遗风,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新时期,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黄宗英的《大雁情》等报告文学和谌容的《人到中年》等小说对于知识分子的讴歌和关注,使知识分子题材成为这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突出现象。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中国当代文学史》易考名词解释的文艺思潮,流派,作家,作品.一、填空题1 、50年代的长篇小说“三红一创”中,《红日》的作者是(吴强);《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创业史》的作者是(柳青)。
2 、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
3 、《随想录》的作者是(巴金);《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回答》的作者是(北岛);《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
4、中国第一代作协主席是(茅盾)。
5、当代文学史从1949年开始,也是(第一次文代会)的开始。
6、《红日》的主人公,正面形象是沈振新,反面人物是张灵甫、李仙舟;《红旗谱》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朱老三、严志和,反面人物是冯兰池;《红岩》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江姐、许云峰,反面人物是徐鹏飞。
7、《保卫延安》的作者是杜鹏程。
8、《百合花》作者茹志娟,是女作家王安忆的母亲。
9、《红豆》的主人公是江玫,作者是宗璞,她是冯友兰的女儿。
10、“七月派”的诗歌领袖是胡风;“九叶派”的诗歌领袖是穆旦,“九叶派”又称“中国新诗派”。
11、政治抒情诗作家郭小川是战士诗人。
有成名作品《致青年公民》、《望星空》、《一个和八个》(叙事诗),其中《一个和八个》还被拍成电影。
其诗歌善于采用“楼梯体”。
12、贺敬之是政治抒情诗作家,同样善用“楼梯体”,主要作品有《回延安》,同郭小川一样也是战士诗人。
他以现代版歌剧《白毛女》出名,是中国新歌剧的开拓者。
13、闻捷是生活式的政治抒情诗人,主要作品《天山牧歌》。
14、流沙河的一部干预生活的作品是《草木篇》。
15、老舍的代表作品《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
16、《关汉卿》的作者是田汉,其写作方法是“六经注我”。
主人公关汉卿与朱帘秀是一对恋人,权臣阿合马是作品的反面人物。
17、散文三大家是杨朔(《荔枝密》)、秦牧(《花城》)、刘白羽(《日出》)、邓拓(《燕山夜话》)、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中国当代文学简史
中国当代文学简史一、前言中国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特别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转型,文学作品也反映了这些社会变革的过程和内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进行简要的梳理和总结。
二、新民主主义文学时期(1949-197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学创作的主题主要集中在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中。
代表作家有鲁迅、茅盾、巴金等。
他们以鲜明的写实风格和浓厚的现实主义精神,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民的苦难。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运动之一,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文学创作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和批判,许多作家被迫放弃写作或者被迫改变创作方向。
然而,一些作家仍然坚持写作,他们以隐喻和象征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评,代表作家有余华、王小波等。
四、改革开放时期(1978-至今)改革开放标志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和文化的多元发展。
在这个时期,中国当代文学展现出了新的面貌和活力。
作家们开始关注个体经验和内心世界,呈现出更为复杂和多样化的创作风格。
代表作家有莫言、杨绛、娟子等。
他们的作品涉及到个人生活、家庭关系、社会变革等各个方面,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多元性和变革的复杂性。
五、后记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它不仅记录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也反映了作家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观察。
通过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同时,中国当代文学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视人类内心世界的窗口,展现了文学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总结起来,中国当代文学经历了新民主主义文学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三个发展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主题、风格和表达方式,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文学景观。
中国当代文学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涵盖了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学的发展历史,包括重要的文学流派、作家、作品以及文学思潮等内容。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掌握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提高阅读、分析和写作的能力,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现代文学(1917-1949):介绍现代文学的发展背景、主要流派、重要作家及其作品等。
当代文学(1949-至今):介绍当代文学的发展背景、主要流派、重要作家及其作品等。
文学思潮:介绍重要的文学思潮和流派,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介绍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如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等。
文学作品鉴赏:通过对具体作品的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掌握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提高阅读、分析和写作的能力,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同时,这门课程也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国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黑八论”:①胡风:“写真实”论;②秦兆阳:“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论;③邵荃麟:“现实主义的深化”论;④张光年:反“题材决定”论;⑤邵荃麟:“中间人物”论;⑥林默涵:反“火药味”论:⑦周谷城:“时代精神汇合”论;⑧夏衍:“离经叛道”论2、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是指20世纪50—70年代出现的一大批描写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它所描写的革命历史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历史;它主要讲述革命的起源神话、英雄传奇、革命的艰难曲折的过程以及最终取得的胜利;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特点主要有宏大的叙事倾向,史诗般的规模,新英雄人物形象的出现;其主要成就是长篇小说的创作;3、三红一创,青山保林;50-60年代创作的一批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红旗谱、红日红岩、创业史、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4、“干预生活”小说指50年代中期,在较为松动的政治气候和文化气候中出现的对新中国文学创作中种种清规戒律一次突围的小说创作潮流;它要求作家正视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和阴暗面;要研究生活,思索和解释生活,对生活有所行动;主要作家作品有刘宾雁的特写在桥梁工地上和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等;5、政治抒情诗政治抒情诗是积极对现实政治做出呼应而充分体现了时代激情的一种诗歌潮流;它在诗体形态上,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政治抒情诗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主要代表诗人有郭小川、贺敬之等6、杨朔模式杨朔在十七年的散文创作中形成了其特有的模式:从写景入手,然后引出在风景中活动着的平凡人物,最后通过比兴、象征将景物和人物联系起来,升华出人民性的歌颂这一主题;7、样板戏所谓样板戏是“文化大革命”中一个特殊词语,是江青等人把当时一批文艺作品视为开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的代表所赐的封号;样板戏主要包括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8、伤痕小说伤痕文学泛指中国1977-1979 年间出现的一种文学创作思想潮流,它是中国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伴随着政治上的思想解放而最先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主要内容是表现“文化大革命”给人们带来的精神、物质上的巨大伤害,以及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反思,这是一个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文学现象,在当时中国社会具有广泛影响;主要作品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等;9、反思小说反思小说出现于70年代末,它以1979年人民文学第2期发表的茹志鹃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为标志;其主要内容是在一个更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揭示建国以来“左”倾错误的思想根源,具有广阔的社会涵盖面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主要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有王蒙的蝴蝶、张贤亮的灵与肉、古华的芙蓉镇等;10、寻根文学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 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寻根文学的主要代表有韩少功、阿成等;11、先锋小说“先锋小说”是指新时期吸纳了西方现代主义包括后现代主义的观念和技巧,通过新的价值取向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发生决裂;反映现代社会中个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个人与自我间的畸形的异化关系,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创伤,变态心理,悲观情绪和虚无意识;主要代表性作家有残雪、莫言、刘索拉、徐星等;12、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是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现的一个创作潮流;其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实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13. 归来诗人粉碎“四人帮”以后,一批在新中国诗坛上一度被冤屈而消失了的诗人重返诗坛,唱起了“归来”的歌,他们被称为“归来诗人”,其名得之于艾青的诗集归来的歌;主要代表性诗人有艾青、曾卓、牛汉、绿原、流沙河、邵燕祥等;14、白洋淀诗群白洋淀诗群是在1969年至1976年间,由北京赴河北白洋淀一带插队的一批知青构成的创作群体,主要包括芒克、多多、根子、林莽、方含、宋海泉等;他们受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创作了一批对文革专制时代叛逆、矛盾情绪的诗歌,表现了人的觉醒和主体的回归;“白洋淀诗群”和今天刊物为朦胧诗出现做了准备;15、“朦胧诗”“朦胧诗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具有探索性的诗歌艺术潮流;朦胧诗人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梁小斌、江河、杨炼等;16、第三代诗歌第三代诗歌是80年代后期出现的有别于朦胧诗的又一新的诗歌写作倾向和审美思潮,他们在诗学上提倡非文化、非崇高、非意象,主张“诗就是诗本身”,它是由语感构成的有意味的生命形式;主要核心社团有“他们”、“非非主义”等,主要代表诗人有韩东、于坚等;17、文化散文文化散文指20世纪80、90年代出现,由一批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写作,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18、实验戏剧实验戏剧是从九十年代初开始的,指一批具有革新精神的作家接受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大胆使用象征、暗示的表现手法创作具有荒诞情境和意味的戏剧;但是实验戏剧经典文本的缺乏,又使其颠覆行动显露出“意义大于成果”的缺陷;主要代表作家有高行健等;。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介绍本文档将重点介绍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从20世纪初至今,中国当代文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和演变,反映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化。
我们将探讨不同时期的文学风格、主题以及一些重要的作家和作品。
五四文学运动(1919-1927)五四文学运动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文学的起点。
这场运动在中国“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下兴起,标志着文学从传统形式转向现代性。
许多年轻的作家和文学家开始在文学作品中探索新的思想和观念,对封建传统进行反思。
胡适、鲁迅等作家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新时期(1949-1976)新时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开始,这一时期的文学主题主要以宣传社会主义、夸大革命和建设成就为主。
文学作品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意味,融入了大量的宣传元素。
钱钟书、茅盾等作家被认为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
文化大革命(1966-1976)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对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文学受到了严格的审查和控制,许多作家被迫停笔或遭受迫害。
然而,也有一些作家通过隐晦的方式表达对动荡局势的思考和批评。
改革开放(1978-至今)改革开放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的新时代的到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文学作品的主题和风格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一些作家开始关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普遍问题,呈现出更多的个体化和现实主义倾向。
余华、莫言等作家在这一时期崭露头角。
结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国社会经历的巨大变革。
从五四文学运动到改革开放,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特点。
中国当代文学不仅是艺术创作,也是对社会、历史和人性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对这一历程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常用教材:
1. 李泽厚编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涵盖了从新文化运动到当代的各个重要文学流派和作家,内容丰富全面。
2. 林林主编的《当代文学与文化》
这本教材从文学与文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主题、价值观和写作风格,并通过具体作品的阅读和讨论来展示当代文学的多样性。
3. 韩冬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
该教材以作品为主线,通过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展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特点和变化,内容生动有趣,易于理解。
4. 董光泽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评论理论导读》
该教材从文学评论的角度出发,系统介绍了中国当代文学评论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理论,对读者深入了解当代文学评论的重要性和影响具有指导意义。
这些教材都是比较权威和经典的教材,适合学习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学生使用。
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适合的教材进行阅读。
中国当代文学史ppt课件
2024/4/3
中国现当代文学(2)
11
• 第三,中国当代文学是随着新中 国的诞生而诞生,发展而发展的。
虽然它在50、60年代向这个传统中灌注了过 多的政治内容,也曾经出现过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一 元独尊的偏向和并不十分成功的“两结合”的尝试, 甚至在“文革”中将这一传统变成了一种僵硬的政 治模式。但是,“文革”结束以后的新时期文学却 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再一次使这 一传统得到丰富和发展,并且在不断地融合异质艺 术因素的过程中,使这一传统更加发扬光大。
• 当代文学与中国新文学的整体 的历史联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学称为 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学,正是从文学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属性方面, 说明了当代文学与作为中国新文学 主流的革命文学的历史具有本质上 的一致性。但除此以外,当代文学 还有其他各种表现形式。这些表现 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2024/4/3
中国现当代文学(2)
22
1、文学现代性追求的深化。
中国文学自20世纪初的文学革命完成了从 古典向现代的转变之后,从内容到形式的现代 化一直是新文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当代文学是 中国新文学这个统一的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 发展阶段。
在50、60年代步履维艰,在“文革”中甚 至处于一种完全中止的状态,但经过“文革” 后的“拨乱反正”,80年代以来,它又复归于 正常发展轨道,而且表现出更加开放的态度, 也进一步加快了前进的步伐。当代文学正以前 所未有的速度走向世界,它必将实现中国新文 学所确立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的历史目标。
中国当代文学史全套精品课件
3、在具体的创作上,出现了一批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内部 矛盾的作品,这标志着社会主义文学开始成熟。在文学创 作中,最能显示“双百方针”的巨大精神力量的是青年作 家王蒙、刘宾雁、宗璞、李国文、陆文夫、丛维熙等人的 小说创作和流沙河、邵燕祥、公刘等人的诗歌创作。
“反党集团”的批判。
三、对批判的认识
1、这些批判不是纯粹学理上的批评,是主 流意识形态强行要求文学认同其规范的行 为,带有行政手段和权力色彩。
2、作为批判对象的“异端”派由于得不到 官方支持,处于弱势地位而不战自败。
这些批判共同巩固了第一次文代会所确定的 文学规范在当代文学前30年的统治地位。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绪论
一、中国当代文学定义 1、“中国当代文学”(分三个层面来理解) (1)1949年以来的中国文学。 (2)发生在特定的“社会主义”历史语境的
文的分期
(1)50—70年代的文学,主要叙述特定的文 学规范如何取得支配地位,以及这一文学 形态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文艺大跃进”和走向
“文革文学”
一、“文艺大跃进”
1、从“民歌”到“文艺大跃进”。1958年春在成都召开的 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搜集民歌”的任务,后又经再三 提出,“搜集民歌”成为了重要的政治任务。从上至下的 新民歌运动开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后来“搜集民歌”发 展为写作民歌,提出了“村村要有李有才,县县要有郭沫 若”的口号。为顺应当时的经济大跃进,郭沫若提出“文 艺也要放卫星”,要求文艺上的大跃进。各省各地开始定 计划、作规划,“文艺大跃进”运动就此展开。此次运动 的成果是大跃进民歌的大量出版,单1958年下半年出版的 诗集数量就超过了新诗产生以来的诗歌总和。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中国当代文学是指从五四运动开始到现在的文学。
这段时期,中国经历了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巨大转变,文学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史是自考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为了备考此课程,以下是一些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时代背景和文学特点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标志着中国文学从传统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转变。
五四运动后,中国文学的主题和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学的政治化。
五四运动后,革命和民主主题成为文学的重要主题,这时期出现了很多革命作家和民主作家,如郭沫若、茅盾、巴金等。
2. 文学的现代化。
中国现代文学开始与西方现代文学接轨,采用现代主义手法,如意识流、抽象化等。
这时期的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草地》等。
3. 文学的民族化。
民族主义思潮和反殖民主题成为文学的重要内容,以秦牧、徐志摩、郑振铎等为代表的抒情主义诗歌在这一时期盛行。
二、代表作品自考中国当代文学史必须掌握的是代表作品,以下是几篇代表作品的简介:1. 《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代表作品,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描写贾宝玉等人物在红楼中的生活和遭遇,通过“儒释道”的三教合一的思想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命运的看法。
2. 《呐喊》:出版于1918年,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说题材广泛,展现了早期市民和旧式知识分子的苦难生活,对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3. 《家》:巴金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描写了中国农民家庭的生活和命运,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于家庭和传统文化的看法。
三、重要人物和流派1.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对于中国文学具有重要的影响。
他的作品既政治意义重大,又注重艺术表现,提出“文学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2. 陈伯达:中国新派小说和自由诗歌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和社会意义,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
3. 巴金: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展现了对于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同时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当代文学史
一、当代文学定义:当代文学在传统上的定义是特指一九四九年以来的大陆文学。
二、当代文学分期(习惯上有三种分法):1:三分法:1949——1966年:十七年文学1966——1976年:文革文学1976——至今:新时期文学2:四分法:1949——1966年:十七年文学1966——1976年:文革文学1976——1989年:80年代文学1990——1999年:90年代文学全国第一次文代会是一个标志,在后来被当作是“当代文学”的起点,它在对40年代解放区和国统区的文艺运动和创作的总结和检讨的基础上,把延安文学所代表的文学方向,指定为当代文学的方向,并对这一性质的文学的创作、理论批评、文艺运动的方针政策和展开方式,制订规范性的纲要和具体的细则。
第一次文代会预示了即将拉开帷幕的中国文学新阶段将由来自解放区战争实践的文艺传统为发展基础,同时也在思想斗争和思想改造的基础上有条件地吸收“五四”革命文艺传统的战斗力量。
第一次文代会成立的全国性的文艺界组织是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它是国家和执政党对作家、艺术家进行控制和组织领导的机构。
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全国文联下属的各协会,也都先后成立。
这些协会中,最重要的是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1953年9月,改名中国作家协会)。
茅盾为主席,丁玲、柯仲平为副主席。
作为全国文联和中国作协对文学界进行思想领导的重要刊物《文艺报》和《人民文学》,也在文代会后陆续创刊。
二,第二次文代会1953年9月23日至10月6日,第二次文代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围绕繁荣创作的中心议题,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四年来的文艺情况,指出了文艺创作中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和文艺批评中的简单化、庸俗化倾向。
把文艺工作必须以抓创作为主确立为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任务;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确立为文艺创作的方法和文艺批评的准则;把塑造新的英雄人物确立为对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一)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开启了名为讨论、实为批判的文艺运动斗争的先河。
当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当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当代文学的起源可追溯到以下哪个时期?A. 古代文学时期B. 文艺复兴时期C. 工业革命时期D. 二十世纪初期答案:D2. 当代文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 探索人类内心世界B. 关注社会现实问题C. 强调个体主义与自由意志D. 批判传统价值观念答案:B3. 以下哪位作家被誉为当代文学的代表人物?A. 陈忠实B. 韩寒C. 莫言D. 鲁迅答案:C二、填空题1. 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显著的________特点,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变迁。
答案:时代2. ________是20世纪的文学流派之一,注重个人的情感和体验。
答案:现代主义3. 莫言凭借其作品《_______》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答案:红高粱家族三、简答题1. 简要介绍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剧烈的变革,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等。
这些社会事件对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代文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与传统文学相比,当代文学更加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变迁。
其次,当代文学注重个体主义和自由意志,强调个人的情感和体验。
并且,当代文学在形式与风格上有着更多的创新和实验,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开辟了新的表达途径。
2. 鲁迅对中国当代文学有何影响?鲁迅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鲁迅的作品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陈旧观念和腐败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反思。
其次,鲁迅的文风直接、激烈,对当时的文学写作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激发了后来一大批文学作家的创作激情。
此外,鲁迅倡导文学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强调文学的社会责任,为中国当代文学注入了革命的力量和社会意义。
四、论述题当代文学作为社会的精神产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与社会变革密切相连。
请以你所喜欢的一位当代作家为例,论述他/她的作品如何体现了社会现实的变迁和人民精神的奋斗。
文史类专业课复习资料-中国当代文学史 名词解释 简
1当代文学: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尚在延续的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属于我国的断代文学史之一。
中国当代文学既是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发展延续,同时,它又是一个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开放性的体系,是一个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变革发展的全新的文学历程。
2十七年的文学:(1949-1966)实用主义和狂热政治激情的结合,英雄主义情绪高度发扬,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普遍存在,以及民族主义热情占支配的情绪。
3文革“十年”文学:(1966-1976):万马齐喑,百花凋零。
沦为政治斗争工具的主流文学;传递弥足珍贵文学声音的非主流文学(地下文学)。
4新时期文学:(1976- )当代文学中最富有探索性的阶段。
“五四”文学精神回归。
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但文学的浮躁也不可忽视。
5隐失诗人:在十七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主要是政治原因)造成了一大批诗人/诗派停止了创作,离开了诗坛。
这些诗人/诗派被称为隐失的诗人/诗派。
包括七月诗派、右派诗人、九叶诗人等。
6当代散文:狭义:指的是所谓“抒情性散文”,其特征近于“五四”文学革命提出的“美文”,后来称为“艺术散文” 广义:还包括“叙事性”的、具有文学意味的通讯、报告(“报告文学”或“特写”),也包括以议论为主的文艺性短论,即“杂文”等。
在有的时候还包括文学性的回忆录、人物传记等等。
7复调:巴赫金在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时,提出“复调小说”的理论。
他认为,陀氏创作的是一种“多声部性”的小说,是“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的真正的复调”。
“恰恰是在不同声音、不同意识相互交往的联接点上,思想才得以产生并开始生活”,所以“思想就其本质上来讲是对话的”。
8显性文学:即公开发表,进入了“印刷传媒”,处在流通地位,可以“正当”地、“合法”地拥有读者的作品。
9潜在写作:未公开发表,未经出版社正式出版,不能进书店上书架,不能跟读者见面的不具“合法”身份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佳答案概括的说:陈奂生终日劳碌,半生清苦;忍气吞声,逆来顺受;时来运转,受宠若惊;眼花缭乱,呆头木脑;不暗世道,白白自讨羞辱,但随即又自抬身价。
他是新时期勤劳善良,希望过好生活,但又愚昧麻木、观念落后的《陈奂生上城》是“陈奂生系列”中最具特色、最能体现高晓声小说创作艺术风格的作品。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陈奂生的艺术形象。
作品以80年代初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为背景,通过主人公进城卖油绳、买帽子、住招待所的经历及其微妙的心理变化,写出了背负历史重荷的农民在跨入社会历史变革门槛时的精神状态及惟妙惟肖的心理变化。
陈奂生由“漏斗户”到有余粮做买卖,这对长期处于贫困生活者来说,不啻享受一次重获生命的喜悦,他不仅满意,而且“满意透了”。
这“满意”中的喜悦却含有辛酸。
“过惯苦日子”的陈奂生没有任何“非分”的要求,只希望在吃饱之外,能赚几个活线,买上一顶御寒的帽子,于是,他一改往日的愁容,正“悠悠然上城来”。
勤劳质朴、憨厚诚实的陈奂生万万没有想到,进城的第二天清晨醒来,发现自己原来睡在一张棕绷大床上。
当他回忆起县委书记吴遥扶他看病,送进招待所的一些事情时,他“听见自己的心扑腾跳得比打钟还响”,受宠若惊地流下了“热辣辣的眼泪”。
而当他用怯怯的目光开始“打量这住的地方”,顿时一种自卑、惶恐的心态占据了一切。
他发现自己与这房间不相称。
他谨小慎微,既感到父母官的关怀,心里暖洋洋的,又怕弄脏被子、损坏沙发,于是,出现了可怜又可笑的举动:睡在床上缩成一团,生怕弄脏了被子;下了床不敢穿鞋,生怕踩脏了地板;走近沙发不敢坐下,生怕坐瘪了……这是由于长期的贫困和生活天地的狭窄。
使陈奂生变得愚昧无知。
面对“天堂般”的房间他犹如刘姥姥初次走进大观园,出尽了洋相。
但当陈奂生付出五元钱后,心理失去了平衡,一种破坏欲,损人不利己的心理便发作起来。
先是用脚跳沙发,不脱鞋钻进被窝,心一横,又“把提花枕巾捞起来干擦了一阵”,在破坏欲的发泄中获得自我安慰,后是用“精神胜利法”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谁坐过吴书记的车?谁又住过一晚五元钱的招待所?陈奂生心想有了在村人面前炫耀的“第一”。
虽然花去五元钱让人心疼,但这“第一”却让陈奂生在精神满足中悠悠然起来。
从这些愚笨的发泄和精神胜利法中我们痛心地看到特定时代农民身上的庸俗和愚昧,也看到他们的悲哀。
当陈奂生“忿忿然”地发泄之后,却仍是有些闷闷不乐,因为想到无法向老婆交待,他又陷入了苦恼之中。
可他马上又想到,回家后可以将在城里发生的一切讲给全村人听,想着想着,他精神陡增,顿时好像高大了许多,这种喜悦,使他感觉到自己的身份提高了,原来那种不愉快的心情霎时烟消云散,于是,“他愉快地划着脚步,像一阵轻风荡到了家。
”果然,从此以后,“不但村上的人要听他讲”,连大队干部对他也另眼相看。
他开始神气起来,做事比以前有劲多了。
他认为,五元钱买到了精神上的满足和地位的提高,他感到“这五元钱花得值透了”。
经济上的损失又由精神上的自得弥补了。
陈奂生的悲与喜,使我们看到特殊时代农民的双重性格;善良与软弱,淳朴与无知,憨直与愚昧,陈奂生使我们发笑,但在笑中又感到心酸与悲愁。
小说创作特点鉴往而知来的反思文学力求在对社会历史根源的发掘中引出深刻的历史经验教训,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现实意义。
然而在反思浪潮中,张贤亮可称是“独树一帜”。
仅从一篇作品固然很难对一个作家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而从某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还是可以窥见此作家一定时期主要的取材特点、表现方式、感情基调、语言色彩的。
深究张贤亮小说,尤其是《唯物论者的启示录》九部系列中篇中最先两部——《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同样也是如此。
张贤亮是一位比较成熟的作家,他在其作品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有着自己的个性与追求。
他有着较高的艺术表现才能。
张贤亮前期的作品虽然完整且具有一定深度,但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只不过混同于一般的“反思文学”。
只有在文学的不断发展中,他笔下的现实主义才走向深化,创作个性也才能鲜明地呈露出来。
然而,小说的一切内容与形式,只不过是为了表现作者深层次的思想,即用文学的客观审美意识去影射人类思想上根本性的思索。
张贤亮作品的思想内容客观、真切,技法朴实、圆润,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是什么因素形成了他作品的基调与深度?其作品及其创作究竟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呢?要评论这些,最好首先从他的人生经历谈起,然后才能更好地逐次展开对他创作特色的认识。
坎坷的际遇历史发展趋势是必然的,历史中千千万万个体的遭遇却是偶然的。
阿·托尔斯泰富有形象的话语在此可以总结张贤亮苦难一生:“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
早在一九五七年,“少年哀乐过于人”的青年张贤亮,在《延河》发表了抒情长诗《大风歌》,非但未有为其以后的创作提供有利条件,而是他被划为“右派”。
从此,可怕的厄运就开始进入了他的生活“据作家自述,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六年中,他经受了两次劳教,一次管制,一次群专,一次关监,在炼狱的毒火中熬过来。
这样严酷的生活经历,对作家精神气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也给了作家独特的生活感受。
假如生活只把他“改造”成一个熟练的“劳动工具”,那张贤亮也就不成其为张贤亮了。
他在长期的体力劳动中,经历了肉体和心灵的变化。
他先集中对自我灵魂的严峻拷问,表达出现实社会中人经过艰难熬炼和痛苦洗礼后的反思,继而又从道德、历史、哲学的高度审视自己既往的人生历程,从充满苦难的人生中体悟新的人生境界,达到精神的升华。
“但劳动人民给我的抚慰,祖国自然山川给我的熏陶,体力劳动给我的锻炼,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给我的启示,始终象暗洞中的石钟乳上滴下的水珠,一滴一滴地滋润着我的心田。
我,正是凭着这些才幸存下来的。
”“而孤独悲凉的心,对那一闪即逝的温情,对那若即若离的同情,对那似晦似明的怜悯,感受却特别敏锐。
长期在底层生活,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种种来自劳动人民的温情、同情和怜悯,以及劳动者粗犷的原始的内心美。
”张贤亮的这些自述是他通过“血和肉”的实践,感受着极左倾向,把社会主义经济推向历史谬误,感悟着精神世界里普通人爱、恶、欲之网的结果。
鲁迅说过,“创作总根于爱”。
张贤亮心中也装满了爱,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连恨也是为了爱。
他说过,“我就暗暗下定决心,我今后笔下所有的东西都是献给他们的(指劳动人民)。
”他说,他的作品,“那里面有我痛苦的人生经验”,“在她们的塑像中拌和着我的泪水”。
孟子有句话说的好,“知人论世”。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通过实践、经历和环境习染入精神后,便可能以主观世界不定性来折射客观世界的真实。
同样,我们又可以说“知人论文”,即主观世界的不定性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
如果一个人而又恰恰是个作家的话,那么不管他选择什么题材,他的表现方式、艺术风格、感情基调、语言色彩则会被自身特定的精神气质所支配。
因此,张贤亮的坎坷际遇,正是我们认识其作品的一把钥匙。
客观现实生活与作家主观思想感情的融合、统一,使其文学作品呈现出个性鲜明的特色。
章永璘抱着马克思的著作,忍受着肉体的苦难,却进行着精神的攀登,越是苦难加重的时候,越是要提“为什么”。
这些理性的思考使张贤亮的作品蒙上了一层哲理色彩,同时,“他落入痛苦之网固然有历史性的误会,但恰恰是在这种不合理的误会与苦难中,他获得了任何生活优裕的人所永远无法获得的真理。
”表现出艰难的社会主义时代关系及发展趋势让作者获得真理,获得了生活中任何理论都代替不了的生存经验,不断加重的苦难也更加促使其成为一个人生意义的探索者,人生真谛的寻觅者。
饥饿与性张贤亮的小说从“饥饿”和“性”的角度揭示出生命本能的需求,实现了人类对自身本质的不同程度地反思。
这样,小说的思想内容在“饥饿”和“性”的基础上得到了根本性地挖掘。
首先,《绿化树》从“饥饿、饥食”的角度揭示了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存环境。
它选取了漫及全国的大饥荒正严重威胁着每个地区,每个人的背景。
偶然触发,普遍饥饿、切生切死的理性的困惑——这些都能勾起浓厚的人生情味,使读者可以从机敏的类比中获得活生生的理趣。
不仅正常生命获取正当而基本的需求已成了一种社会现象,物质的缺乏导致的饥饿感是生命需求不得满足的客观现实体现。
我的饥饿感,被对这个馍馍的珍惜抑制住了,我甚至觉得有点“暴殄天物”,我的肚皮是随便什么都可以填满的,何必要吃这么贵重的食品呢?(《绿化树》)这里作品中的章永璘是带着求生者的最低欲望进入作品的,压迫他的正是饥饿,并非其它。
正是这最低而最基本的生命本能对物质的需求刺激着空空肚皮去调动大脑思索。
以死为限度的强压,使之道德观念蜕化,生活目的缩小为一个“活”字。
因此,章永璘通过各种手段捕获物质来满足生命本能需求。
作者在文中不厌其烦地也是无以加复地描写了人的“饥饿感”。
“饥饿会变成一种有重量、有体积的实体,在胃里横冲直闯;还会发出声音,向全身的每一根神经呼喊:要吃!要吃!要吃!……”张贤亮的小说到处充满着这样饿的气氛,既附和着当时的时代,又能使人从物质的视角引起对社会现实而有意义的反思。
《绿化树》展现了左倾祸患中沦入生活底层的知识分子章永璘否泰无常的命运翻覆,这便是二十年间历史翻覆的缩影,而这种缩影最先突出表现在物质方面,包括了人的客观现实生存环境、劳动条件及至危及到人生命的物质源泉。
同时又表现了人民群众活生生的生存需求和整个社会对物质的普遍愿望。
普通人普通的愿望在社会和时代面前都难以满足,“饿”也成了社会关系的代名词,进一步加深了物质需求与社会承受力的差距。
作者还从客观存在即物质的角度,叙述章永璘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还未转化成死物的“动物”伴着饥饿和痛苦之感,从一些普通劳动者那里获得怜悯、同情。
“也就是说,在不是唯物论的环境中找到了唯物论的启示,在一片贫瘠的荒山野岭,看到了美化人生和社会的‘绿化树林’。
这种人的精神环境与其社会地位的矛盾和颠倒,人的精神追求的实际和社会精神主宰的实际的矛盾和颠倒,人的精神实际和社会环境实际的矛盾和颠倒,不正是对过去极‘左’思想路线所造成的历史灾难的哲理反思和概括么?”《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第一次揭开了超越“动物性”的神秘面纱,用一种更高层次生命的本能需求来反思历史、社会发展过程中被忽视而又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
它从人性的角度阐述人的本质和人性的被扭曲、异化及还原,展示了理性的追求,信仰的重现与精神的超越。
在缺乏文化的地方,在缺乏文化的人身上,全然没有爱情的一切温文尔雅,没有那一套温文尔雅的繁文缛节,只有那最原始的,也是最基本的情欲。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这些不但浸透了作家的审美观念,而且也包含了作家的生命观念,具有反思意义的哲理性。
把其摆在那个特定的时代、社会和人文环境的大背景中去考察,我们就会发现有着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历史及文化的反思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