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来耜,教民农耕”。材料中提到的“来耜”被发明时所用的材质主要是
A. 青铜
B. 骨头
C. 铁
D. 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耒耜”被发明时,属于原始社会末期,所用的材质主要是骨头,即骨耜,故B正确。青铜农具在商周时期产生,但很少应用于农耕,故A 排除。铁农具主要在春秋战国时期,故C排除。中国古代没有钢农具,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耒耜
【名师点睛】耒耜,是古代汉族的一种翻土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耒”是汉字部首之一,从“耒”的字,与原始农具或耕作有关。耒耜的发明开创了汉族农耕文化。耒耜”被发明时,所用的材质主要是石、木、骨头。
2.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 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D.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答案】D
【详解】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其特点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题干中的俗语正反映了这种小农经济的特征,故D为正确答案。“丑妻薄地破棉袄”并不能反映农民生活富裕安逸,也不能体现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所以A、B错误。由自然经济的特点可知与商品经济无关,D错误。
3.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 灌溉
B. 制瓷
C. 耕种
D. 冶铁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冶铁业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是东汉杜诗的水力鼓风冶铁。所以选D。
4.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的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A. 丝—棉—麻
B. 麻—棉—丝
C. 麻—丝—棉
D. 丝—麻—棉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麻是半坡人衣着织物的原料;而汉代,随着纺织业提花机的使用,其丝织品种类繁多且成为衣着织物的原料,汉代的“丝绸之路”即是最好的证明;棉纺织业则兴起于南宋时期,到元朝则已成为南方主要的手工行业,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推广棉花的种植。说明棉布已成为这一地区的主要衣料。故C项符合题干要求,排除ABD。
点睛: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纺织业发展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古代中国纺织原料出现的先后顺序的掌握,进而掌握古代中国纺织业发展演变的历程等。
5.成都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 白瓷、秘色瓷、唐三彩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
B. 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
C. 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
D. 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
【答案】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三彩是陶,不是瓷器,故A项错误;宋代五大名窑分别为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其中官窑和哥窑位于长江流域,故C项错误;欧洲国家开始生产瓷器是近代的事情,故D项错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出了珐琅彩瓷,故B项正确。
6.陕西民谣:“我有一只小毛驴……我骑着去赶集。”这个“集”在宋代应属于
A. 草市
B. 都市
C. 早市
D. 夜市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民谣”、“小毛驴”信息可知“集”应该是在乡村,而不是城市,联系所学知识,从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得出答案,A正确。都市是对城市的总称,B错误。早市和夜市是指市的营业时间,不是地点,并且一般都是在城市中才有,所以C、D都错误。
7.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 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 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 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答案】C
【解析】
江宁织造局的生产由政府派人主持,应该属于官营手工业。而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不投放市场,全部供皇室使用。
8. 据史载,明朝中后期“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藏,其富甚于新安。”材料表明当时()
A. 奢侈品贩运是商人致富的主要手段
B. 形成地域性特征明显的行业商帮
C. 富商大贾大多以垄断经营敛财
D. 资本主义萌芽促进贸易的繁荣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时期的商帮,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说到的是江南的新安、江北的山右,二者以不同的产业为营生,富裕一时,可见形成了地域性的行业商帮,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中“奢侈品”不能体现;C项中的“垄断”不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涉及资本主义萌芽,排除D项。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不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是
A. 坊市界限被打破
B. 夜市、草市的大量出现
C. 出现了纸币“交子”
D. 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
【答案】D
【解析】
【详解】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丝织业部门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北宋时期坊市界限被打破,夜市大量出现,草市繁荣,在北宋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故A、B和C项均在北宋时期出现,排除。
10.明清的经济政策具有连贯性,它由朱元璋一手设计,可称为“洪武型”经济政策,是宋朝政策的“大跃退”。由此可以看出“洪武型”经济政策的特点是
A. 固守农耕经济
B. 扩大商业往来
C. 规范商业行为
D. 发展对外贸易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明朝严格的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商旅征收重税,同时闭关锁国,严格控制对外贸易。把主要的经历固守在农本经济的轨道上。故选A。BCD三项都与明朝历史史实相反。
考点:明朝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明朝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除了国内贸易征收重税外,还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逐渐脱离了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这与宋朝活跃的商品经济相比较,无疑是一种大倒退。
11.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A. 汉朝的丝绸之路
B. 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C. 明朝的朝贡贸易
D. 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政府对外贸易不是为了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