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合集下载

在线学习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在线学习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求 系统具 有更加 智 能 、 主动 、 速 的反 应 能力 。传 快
服 务 。本文 研究 与设 计 的干部在 线学 习 系统 , 有 具
如 下 特点 :
统 的培训 系统着 重 于前 一需 求 ,但 在 满 足多 样 变
化 的应 用需 求还 不 足 。本 文 就 在线 学 习 系统 中复
求 。一方 面 , 求培训 系统 能够 有机 地集 成多 媒体 要
视 频 技术 、 据库 技 术 、 数 安全 技 术 及 网 络技 术 . 提
供 更 高性 能 的 友好 可 靠 的在 线交 互 学 习平 台 : 另

方面 , 由于在 线 培训具 有 分 布域 广 . 活性 高 的 灵
特性 , 员可 以在 任何地 方 随 机地 上 网学 习 . 学 这要
摘 要 : 系统采 用 B s 式 设计 , /模 结合d t T 术 和s 2 0 数 据 库进 行 开发 , 系统 实现在 线 学习 oNE 技 QL o 5 本 视频 。 包含 图片和 文本 内容 , 自动 对 学员 的有效 学 习 时间进 行 记 录 , 并折 算 成 学分 , 管理所 有 学 员信 息 , 该 文对在 线 学 习 系统 的功能 、 结构 原理 、 关键技 术 及安 全性进 行 了探 讨 。 关键词 : 线学 习 ; 字课 堂 ; 在 数 可视 媒体 ; 件 事
第 1 卷 第 2期 8
Vo . 8 No. 11 2

州 大



21 0 1年 3月
M a ,01 t2 1
Ju a fE h u Unv ri o r lo z o iest n y
在线 学习系统 的研 究与设计
陈 新 文

网络化环境下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与对策研究

网络化环境下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与对策研究

样 才更 有利 于新 课 程技 能 的开展 。
3 . 网络 化 环 境 下 的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需 要 一 个 善 于 合 作 、协 同 的小组 。在 网络 化 环境 下 开发 一 门或 多 门校 本
开 发 中 ,课 程 资源 不仅 包含 静 态 的文 本 资源 ,更 强 调动
态 的 、创生 性 的课 程资 源 开发 与应 用 。在 这 一开 发 过程
社会 、生活 学 习 ;教师 是研 究 者 ,在专 家 引导 、同伴互
助 、自我反 思 的环境 中 ,研 究和 解 决 网络化 环境 中校本
课 程 开发 的相关 问题 。新课 标指 出 :校 本课 程 资源 建设 是 由教师 与专 家 、学生 及家 长 、社 区人 士 等共 同建 构 校
施 。在 网络化 环境 下 进行 校本 课程 开 发需 要 具备 一 定 的
3 5 << Ne w C u r r i c u l u m Re s e a r c h
网络1 王 不士 竟下
舣 课 裎 开 发 的 前 提 与 对 策 研
◇甘 肃 省 秦 安 县五 营 乡秦 安 县第 四 中学 李 宗应
摘 要 :校 本 课 程 开发 是 新课 程 改革 的 必 然趋 势 , 网络 化 环 境 为 新课 程 开 发提 供 了有 力 支持 。 网络
力 ,因而成 立一 个善 于合 作 协 同的新 课 程开 发 小组 至关
N e wC u r r i c u l u mR e s e a r c h > >3 6 J校 本 课 程 开 发
中 ,教 师应 当是校 本课 程 资源 建设 的主 体力 量 ,应 当努 力 建设 适 合学 生认 识水 平 ,满 足本 校 学生 需 求 的课 程资 源 ;教 师是 终身 学 习者 ,向学 生 学 习 ,向 自身学 习 ,向

在线学习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在线学习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摘要 :本文详 细 阐述 了一个功 能 比较 强 大的在 线 学 习系统 的前后 台 开发、操作 流程 和 涉及 的一些 关键 技术 。 系统 采 用B / S 模 式 ,同时使 用 J S P技 术进行 基 本 页面的设计 与功 能 实现 ,后 台数据 库 选用 S Q L S e r v e r 2 0 0 0数据 库 ,可 以实现 学 生查询 课程 、在 线讨论 、 下载 资料和在 线考试 。管理 员可 以对教 师和 学 生用 户信 息进行 管理 , 负责整个 系统 的维护 。 关键 词 :在 线 学 习;概念 结构设 计 ;B/ S ;网络环 境 ; 自主 学 习;模 式
图1 系统总 功能模 块 图 管理 员在 登录系 统 以后 , 可 以进行 多项操 作 , 可 以管 理 资料 上传 和 下载 、系统用 户 管理 、密码 修 改、管 理课程 信息等 多项 操作 。 教师在 登 录系 统 以后 ,可 以管理 系统公 告 、 发起 在 线 讨论 、试 题管 理 、在 线答 疑 、在线讨 论 管理等 多项 操作 。 学 生在登 录系 统 以后 ,可 以查看 系统公 告 、 参 加在 线 讨论、在线考试、在线提 问等、还可以查看课程信息和资 料 下载 以及修 改用 户本 身 的密码等 。
用户管理等三个大的功 能模块 以及其下多个小的系统模
块组 成 。
2 系 统设 计模 式
在 中 间层 上采 用 基 于 模 型视 图控 制器 ( Mo d e 1 . V i e w C o n t r o l l e r ,简称 MV C )的设计 模式 。Mo d e l 层用 来实现
“ 安全性、保密性高” 等 的特点;S t r u t s框架为开放者提供 了一 个统 一的标 准框 架 ,通 过使用 S t r u t s 作为基 础 ,开发 者能够更专注于应用程序的商业逻辑 。【 4 使用 Mi c r o s o  ̄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报告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报告

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网络环境下教与学模式的研究实验方案一、问题的缘起〔一〕时代背景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开展,互联网络作为传播的新媒介正悄然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正面临着世界教育信息化的开展与可持续开展的挑战。

因而,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为根底的开放性和可持续性教育与学习化体系,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开展的必然趋势。

在信息技术迅猛开展的今天,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开展方向。

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必将引起教学过程的根本改变,也必将导致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理论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

何克抗教授指出:“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创立新型教学模式。

〞信息时代的教学,决不是传统的、封闭式的单纯的授受模式,而是开放的、综合的、多元的、立体的、交互的新型模式,有助于开发学生多方面智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网络凭借其强大的优势,为学生构建了想象、设计、创造、协作交流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它集各种有效信息于一体,创设了多元联系的灵活可变的学习情景,为学生提供了探究学习活动的源泉,更为创始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设计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和保障。

因此,深入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是十分必要的。

〔二〕问题的提出“十五〞期间,我们道里区教科所受省、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委托,参与组织了教育部规划课题“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实验研究工作,道里区四十余所学校、其他地市三十余所学校参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及教学的整合方面,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建立了一批省市信息化示学校,造就了一支精良的具有较高教科研能力和信息意识的教师队伍,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学生,积累了丰厚的现代教育资源和珍贵的研究财富。

网络课程的设计方法与开发技术研究

网络课程的设计方法与开发技术研究

网络课程的设计方法与开发技术研究【摘要】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发生里本质的变化,教学模式从过去的单一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转变为现代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一体化教学设计。

同时由于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带来了教育技术的革命,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又使Internet(互联网)成为知识的载体。

正是由于两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教学与学习模式------网络课程的产生。

本文从《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实际网络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入手,探索适应现代远程教学规律的,适应本院学生的新型网络课程的方法与技术。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网络技术网络课程远程教育1 国内外网络课程的现状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完善,现代教育技术已悄然向第三阶段网络教学(Web-Based Instruction,即WBI)过渡,教学的网络化和多媒化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

而Internet(互联网)的迅速普及、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利用网络教学手段进行远程教育成为可能。

在国外,1996年美国民众中掀起旨在推动学校联网的“网络日”志愿活动,克林顿政府提出“教育技术行动”纲领。

该纲领指出:到2000年,全国的每间教室和每个图书馆都联上信息高速公路,每个孩子都能在21世纪的技术文化方面受到教育。

到目前为止,一个覆盖全国主要教育机构的网络业已形成,几乎全国所有的学校都能开展网络教育。

在高校,网络教育所开设的学历、学位课程已超过5万门,基本覆盖了美国高等学校所有的学科和专业。

全美100多所著名大学将利用InternetII开展远程教育,75%的美国大学将提供网络教育。

在国内,上世纪九十年代互联网进入中国以后,国内的教育界就开始了网络课程教育的研究。

开发了一些信息技术学科的网络课程。

自从教育部于2003年4月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后,国内网络课程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经过五、六年时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国内建设了近千余门网络课程。

网络教学资源模型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网络教学资源模型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进 网络教育基础建设工作的开展。
见的还有教育资源、教学资源、学习资源 等。教学信息资源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 它还具有教育、教学的特性。教学信息资源 是知识的载体, 学习者学习的对象, 要完成一 定的教学功能。教育性是网络教学信息资源 的本质属性。另外, 教学信息资源还其有科 学性, 教学信息资源本身必须正确反映客 观规 律, 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
2 网络教学信息资源设计与开发理论
1 网络教学信息资源基本特点
在开放的、数字化的网络环境中, 教学 信息资源要经过数字化处理, 转换成能在网 络 中传输的资源形式。网络教学信息资源具有 互联网信息资源一般特性。互联网信息资源 一般特性主要包括 : 内容的丰富性、信息形 式的多样性、分布开放的信息内容之间关联 程度强、非线性特点、交互性特点、时效
性 特 点。
网络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与开发遵循课 程与教材开发的基本原理。美国著名教育学 家泰勒在 《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系统 地总结了课程与教学开发的整个过程, 并提出 了“ 确定教学目 标一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 习经验一评价学习结果”的课程开发编制程
序,即课程论研究经典原理的 “ 泰勒模
型 " 。
图2 网络教学信息资源设计开发模型
118
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日 NOLOGY INFORMATION
图 1教学信息资 源类型
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是网络教学信 息资源设计与开发的重要理论依据。网络教 学环境中常见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三种:以 “ 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 “ 教”为的 教学设计理论主要面 向教师的 “ ,以 教” “ 习者 “ 为 中心 。 学
开发阶段主要任务 就是根据设计的结果, 按照制作脚本制作开发所需的教学信息资 源。在网络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教学信息资 源, 在开发阶段应首先考虑原有教学信息资源 的存在, 这样会出现三种情况: 有满足需要的 学习教学信息资源直接使用, 不再重 新开发, 存在相近的教学信息资源, 经过简单修改后能 够使用, 对其进行二次开发; 没有满足教学需

云端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应用的开题报告

云端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应用的开题报告

云端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应用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改革,传统课堂教学已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方向发展。

针对普通课堂教学不够互动、信息传递效率低等问题,云端智慧课堂应运而生。

云端智慧课堂是一种结合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使学生与教师通过电子设备实现互动、交流和协作,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本文选题旨在探究云端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应用,通过设计和应用互动教学平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改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缺陷,促进教育教学的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的发展。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目标:设计和开发云端智慧课堂互动教学平台,评估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究其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

内容:1.云端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环境的概述和发展趋势。

2.分析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阐述云端智慧课堂教学的优势。

3.根据教育教学需求,设计云端智慧课堂互动教学平台,并实现相应功能。

4.构建云端智慧课堂互动教学场景,进行教学实验,并评估其效果。

5.总结云端智慧课堂互动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应用经验,并探讨其未来发展方向。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和资料,分析云端智慧课堂的特点、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2.实验法:通过设计和实现云端智慧课堂互动教学平台,并构建相应教学场景进行实验,评估其教学效果。

技术路线:1.分析云端智慧课堂的特点和优势,确定平台设计的需求。

2.采用Web前端技术,选择Vue.js框架和Element UI组件库,实现平台的搭建。

3.采用Node.js技术,开发后台业务逻辑和接口,保证前后端数据的稳定传输。

4.采用MySQL数据库,存储平台所需数据。

5.构建教学场景,进行实验,并根据结果评估平台的性能和效果。

四、预期结果和创新点预期结果:1.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新技术,设计并实现人性化、简便易用的云端智慧课堂互动教学平台。

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小结

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小结

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小结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我校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我校网络环境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题也拉开了帷幕,网络应用于教育领域,给学生提供了大量便捷的学习机会,丰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使学习活动更加自主化,个性化,使美术学习的适应性大大加强.作为一名实验老师,我以极大的兴趣投身于该课题研究,并借助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教学,在近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有了一定的收获.一, 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我总结了几个步骤:分析教材——搜集资料——筛选资料——制作课件(制作交互平台)1,分析教材.分析教材很重要,也是备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先要思考什么样的材料对学生的学习有利.《会走的小人》中,学生要学习的是做一个纸小人,用手指头代替小人的脚来走路.这课完全是一种制作类课程.几乎没有现成的图片可以利用,这就需要教师制作很多范品,以及其他一些制作步骤等.《摇滚小精灵》一课,学生在学习中,要接触到生活中能摇动和滚动的物品,这样,我就可以到网上或者生活中来拍一些照片来利用.总之,学生需要什么方面的辅助,教师就应该倾向于哪方面.每一课都面面俱到是不现实的.2,搜集资料.资料搜集来源有很多,比如:通过自己手绘或者制作范品,通过数码相机和扫描仪采集入电脑.比如:通过互联网,在网上找到各种图片以及文字资料.比如,找到其他书或者照片进行扫描,或者直接利用别人已经有的课件或者材料等.还可以找到vcd,dvd碟片中的资料进行加工处理.3,筛选资料,有时候,一课的资料很多,应该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有限时间内,接触到对于学习最有用的资料.因此,我们应该对资料进行筛选.最有用的资料,制作在课件中,有些资料,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后的时间通过互联网来浏览.4,制作课件(制作交互平台).有了一定的资料,就需要有效的将这些资料呈现出来,以获得最佳的教育时机.课件制作的软件很多.我用得最多的是:powerpoint和flash,前者适合一些简单的动画和图片展示,例如:<>一课中,可以用powerpoint展示很多图片.而《会走的小人》,光展示图片不够,最好还需要一些有趣的动画.交互平台的制作比课件的制作要复杂一些,不但要编辑教师端课件,还有专供学生使用的学生端课件,以及讨论的平台和资源链接的平台等.学生在线学习的同时可以查询,提问,讨论.利用网上教学和教学管理平台,还可以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非实时交互,用来答疑,辅导,讨论,选课,提交作业等.虽然制作复杂,但是学生学起来自主性更强,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及时,准确,全方位的引导,指导,督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直至顺利学习.二, 课程资源利用的体会和成绩如果说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授人以鱼",那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就是"授人以渔" .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提高了知识的摄入,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果.影音媒体的运用以及动画的使用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件和交互平台的使用,也能更好的解决课堂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学生也表现出对于交互式学习的浓厚兴趣,他们对于去网络教室上课,有着极大的兴趣.对于老师的课件,也很感兴趣.我本人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中,也收获颇多,对于一堂课有了更深的思考,制作课件的水平也逐步提高.在美术出版社的课件比赛中《摇滚小精灵》.《会走的小人》《恐龙世界》获得了一,二等奖.论文《人机交互式美术课堂教学研究》也获得了中南六省二等奖.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最重要的是,制作的时间仿佛不够,好多想法来不及实现.但是,我们作为先行者,已经走出了第一步,希望以后有更多的老师参与到其中来,让课程资源开发与共享成为所有老师共同的义务和权利.。

:“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研究2

:“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研究2
2.研究内容:
1.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信息化学习环境创造的关系;
2.数字化校园如何为信息化学习创造环境,信息化学习环境包含哪些方面;
3.数字化校园为信息化学习创造什么样的环境,提供什么样的资源和服务;
4.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学习;
3.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本研究主要从提供信息化学习环境的角度,探讨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学校现代化发展的研究。首先数字化校园的创建要与学校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建协调统一,要整体规划,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其次,数字化校园不仅是购买配备高价硬件,更是要为师生和教学提供一个信息化学习环境,包括课堂内外、显性和隐性环境;第三,数字化校园提供的环境不仅是设备,还应在人的头脑里,具有信息化学习的理念,会使用信息化环境和工具为学习服务。
郭林涛 信息时代呼唤数字化学习 《科技情报与开发》200313-3
石良武《营造数字化校园》http: //www. mis. com. cn/53/户.htm2002.11.24
许鑫 南京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架构.教育信息化,2002(8):44一45
赵国栋 “信息化校园计划’,评述.中国电化教育,2000(11):7一11
实证研究法、观察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和参与研究的师生一起参与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开展在信息化环境下学习。通过操作变量的实施,观察变化,前后测定对比,分析因果关系,使认识上升到理性,再指导教育实践。
调查研究方法:(1)调查现有学校数字化建设现状,信息化环境的氛围程度,师生利用信息化环境学习的状况,发现问题,确定操作变量;(2)调查、总结、推广利用信息化环境学习成功的新经验、新方法;(3)调查信息化学习环境下师生学习效果和状况,为数字化校园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数字化校园的规划建设。
刘春霞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实践研究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实践研究


观题 , 采用给 出参考答案方式 , 系统给 出参考答 案 , 学员 自 我检测 答题要 点 , 也可 以采取集体讨 论 , 共 同评判 的方 式。 4 《 多媒 体技术及应用》 网络课程的技术实现 《 多媒体技 术及应用》 网络课程是基 于 Wi n d o w s 2 0 0 3 S e r e r 平 台, 采用课 件开发工具 D r e a m w e a v e r 集成课 程 内容 , 结合 V B S c r i p t
1 《 多媒体技 术及 应用》 网络课程 的开发原因 随着本校 数字 化校园网的建设和投入使用 , 网络课程作为重 要 的教学形式 越来 越受到广大军校教员 的重视 , 虽然 目前各个学 科相应 开发了不少网络课程 , 但从 网络课程 的设计开发与应用 现 状来看 , 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思 考和探讨 的问题 。本文根据 多年 的
本文认为知识结构设计主要由学习模块交互模块评价模块帮助模块和管理视频灵活的导航设计多样的信息反馈等特点开发完成后在武警广州指挥学院本科班和参谋班学员中使用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了学员教员和教学资源之间的交互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No . 3
T I ME E D U C A T I O N
图2 界面设计
图3 结构设计
《 多媒体 技术及应 用》 网络课程 的教学 内容 以何 恩基 和骆毅 编著 的《 多媒体技术应用基础 》 为框架 , 同时参考 了李希文和赵小 明主编的《 多媒体技 术及应用 》 、 孔令 慧和梁领胜 主编 的《 多媒体 制作 实例 》 相关 内容 , 以及笔者 本人 主编 的《 多媒体 技术 实用教 程》 教材和多年教学积 累下来 的教学讲 义 。

边疆地区县区级学校网络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边疆地区县区级学校网络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边疆地区县区级学校网络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教育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

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与学校关闭的举措,网络教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而边疆地区的县区级学校网络教学情况尤为突出。

在边疆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等原因,县区级学校的网络教学环境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包括网络带宽不足、设备配置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如何设计与实现一个适合边疆地区县区级学校的网络教学环境,对提高边疆地区的教育质量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选题旨在探讨如何设计与实现一个适合边疆地区县区级学校的网络教学环境,以扩大网络教育的受众面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内容本文拟探讨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边疆地区县区级学校网络教学环境的现状分析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等方式,掌握边疆地区县区级学校网络教学环境的基本情况,包括网络带宽、设备配置、教育教学资源等方面的现状,为后续设计与实施提供依据。

2. 边疆地区县区级学校网络教学环境的设计原则根据边疆地区县区级学校的实际情况,探讨设计适合边疆地区县区级学校的网络教学环境的原则和方法,包括技术支撑、资源整合、服务保障、管理机制等方面,以提高网络教育质量。

3. 边疆地区县区级学校网络教学环境的实施方案针对边疆地区县区级学校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个可行的网络教学环境实施方案,包括硬件设备的采购与升级、网络环境的优化与提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备与应用等,以协助边疆地区县区级学校快速实现网络教育的覆盖和发展。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具体包括:1.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科学、有效的问卷调查,收集边疆地区县区级学校网络教学环境的相关信息,包括网络带宽、设备配置、师资力量等方面的现状、需求及满意度等,为后续设计与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2. 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边疆地区县区级学校网络教学环境的基本情况,包括硬件设备、网络环境、多媒体教学设备及其应用等方面的情况,为后续设计与实施提供依据。

网络课程的设计分析与开发研究

网络课程的设计分析与开发研究
改等 模块 1前 期分 析 . 在设 计 和开 发 网络 课程 以前 ,首 先 要 了解 学 生 的需

求 、 点和 学 习风 格 以及学 习准 备状 态 等 , 特 面对 不 同 的使 用 对 象 。针 对他 们 不 同 的需 求 ,网 络课 程应 有 不 同 的设 计 。 确 定课 程 的教 学 大纲 和教 学 目标之 后 , 在 就需 要进 一
步确 定 网络课 程 的教 学 内容 , 括 配套 的教 材 、 习 册 、 包 练 实验 手册 等 的编 写 。 教学 内容 应 具 有科学 性 、 系统 性 和先
式 参与 学 习过程 。( ) 作学 习模 式 。基 于 网络 的协 作学 3协
习模 式 是 指利 用 计 算 机 网络 以及 多 媒体 等相 关 技 术 . 由 多个 学 习者 针对 同一学 习 内容 彼 此交 互 和 合作 , 以达到 对教 学 内容 比较 深刻 的理解 与 掌握 ,这 种模 式 适 合在 某 个学 习 任务需 要 多个 学 生共 同完成 的情 况 下运 用 。 4 探 ()

网络 教 学的 基本 模 式
网络 教学 模式 是 近几 年 才 被 国 内教育 界 大力 提 倡 和 推行 的 , 是 以 网络 为基 础 的新 型 教学 模式 。 网络教 学 它 在 模 式 中运用 互 联 技 术 , 实现 资源 的共 享 ; 用 虚 拟 技 术 , 运 实 现对 现 实 的模拟 ; 运用 多 媒体 处 理 技术 , 现 多种 媒体 实
二 、 络课 程 的设 计开 发流 程 网
网络 课 程设 计是 教 师 在 网络 教学 前 的准 备 工 作 , 教
师需 要把 课 程编 写 成 网页形 式 并进 行 备 课 。 网络课 程 设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交互性
增强学习资源的交互性,提高 学习者的参与度和兴趣。
多样性
设计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满足 不同学习风格和需求的学习者 。
可用性
确保学习资源的易用性和可访 问性,便于学习者使用。
03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
开发工具与技术
多媒体制作软件
如Adobe Photoshop、Adobe Premiere Pro等,用于图像、视 频和音频素材的处理和编辑。
案例二分析
该高校数字化图书馆通过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将图书馆资源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和智 能化处理,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快速的知识获取途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加丰富 、全面的教学辅助资源。
案例三分析
该企业数字化培训平台通过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将企业内部培训进行高效化和个性化 处理,为员工提供了更加便捷、实用的职业技能提升途径,同时也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培 训成本和时间。
案例二
某高校数字化图书馆,通过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实现 了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提高了学生的 学习效率和知识获取能力。
案例三
某企业数字化培训平台,通过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实 现了企业内部培训的高效化和个性化,提高了员工的职业 技能和综合素质。
案例分析
案例一分析
该在线教育平台通过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将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为 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方式,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 。
资源的质量控制
规范性控制
确保学习资源的制作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如教育技术标准、无障碍网页设计等。
教育性控制
对学习资源的教育性进行评估,确保资源能 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技术性控制
对学习资源的技术实现进行检查,确保资源 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网络环境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网络环境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有 利条件 ,应是一个 以学 习资源利用为特点的开放
式 系统 , 多种形 式的学习资源 , , 应有 如 教师讲解 ( 视
频 )文 本稿件 、 程案例 、 、 课 背景 知识 、 相关 的研 究成

网络课程设计 的主导思想
网络课程 是按 照一定 的教学 目标 和 教学 策 略
进行组织 的。在 网络课程 开发实践 中 , 应该 根据 网 络课程特定 的对象 和教学 目标 , 遵循 相应 的原 则进
境 提供 的学习支持服务 系统 , 主动地 、 能 有主见 地 、 探索性地学 习。在开展 网络形式 的学习 中 , 学员 是 学 习认知 的主体 , 学习 的过程 主要是 学员通 过主 动 探索 、 发现问题 、 意义 建构 的过 程 , 实质是在 教与 其 学的过程 中,从 以教 师为 中心转 向 以学 生为 中心 .
果等 。课程 资源库 的建设 可以是 自建 自主开 发 , 也
可以合作开发或合理采集 ,还可 以通过交换等方式
引用他人的资源。
行 网络课 程的设计 与开发 , 这样 才能 在 网络这 一特
定 的环境下取得较好 效果 。从学 习理论和教学设计
3 .基 于案例 学习的设计原 则 在课程资源 中 ,案例对学员来说是 一种效率很 高 的学习资源 。案例学 习是 医学 、 法学 、 管理学等学
充分发 挥学生 的主观 能动性和创 造性 。因此 , 网络
收 稿 日期 : 0 8 1 — 1 2 0 — 0 2
预先 的筛选 ,将各种 网站 中大 量符合课程知识 内容 及学习层 次的学习案例提供给大家 ,让学员通过案
例 观察 与分析 , 掌握知识 、 技能 以及认知策略。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大学生在线学习系统设计与开发实践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大学生在线学习系统设计与开发实践

2021年5月University Education May,2021基于“互联网+[支术的大学生在线学习系统设计与开发实践汤明璐李万涛王思媛朱靖张雨李腾宇(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8)[摘要]基于“互联P+”技术的支持和当下多种教学形式,课题组分析了现存的在线学习系统的优缺结合考研学习者群体的特点及需求,提出了“上一下一上”的交互反馈式学习理念,设计并建设了全新的在线学习系统,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考研学习;在线学习系统[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95-3437(2225)25-2573-04作为现代网络技术发展的新型产物,网络教育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主要体现在不受时空条件制约、信息集中程度高、学习形式灵活开放等。

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推广,PC端和移动端硬件设施的不断更新,网络教育形式已经得到了教育者和学习者的普遍认可,成为重要的教学方式。

一、在线学习系统现状综述当前各种在线学习系统迅速发展,吸引了众多投资商和教育机构的重点关注。

这些在线学习系统的优势在于涵盖了大规模的(M a ssive)、开放的(Open)、在线的(Online)课程资源(Course),受众面广,传播速度快,拥有着一套独立的学习模式和管理系统。

但是,随着在线学习系统的发展和推广,许多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海量信息资源的涌入,造成有效信息的筛选困难;信息资源的冗余,造成更新完善等方面存在时滞或延迟;教育资源供给与学习者需求的错位,造成授课目的与学习效果出现极大偏差;学习者的真实需求被海量信息所掩盖,造成个性化的精准学习目标成本过高等弊端。

针对目前在线学习系统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学界进行了相关理论和应用的研究。

卢文辉G探讨了在线学习系统的内涵、功能和实现路径;吕婷婷、王娜G研究了在线学习系统的教学模式;李斌G讨论了在线学习系统的教育模式的实践运用;肖叶枝、王鹏等G和穆肃、王孝金研究了在线学习系统的学习策略;程璐楠、韩锡斌等问和方嘉文、陈琦G以慕课为例阐述了在线学习系统的发展及影响;莫意清7邓国峰与庞智G、刘建东问结合各自的专业探讨了在线学习系统的应用效果;Hew K F和Cheung W855进一步研究了在线学习系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基于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学习环境设计研究

基于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学习环境设计研究
涵 主要 强 调 学 习 活 动 的 主 体 是 学 习 者 , 以 “ ” 中心 , 是 学 为 通 过各 种 学 习 资 源 和 教 学 策 略 支 持 学 习 者 的 学 习 活 动 。 本 文 引用 建 构 主 义 对 学 习环 境 的定 义 : 习 环 境 是 学 习 者 学 可 以在 其 中进 行 自由探 索 和 自主 学 习 的场 所 , 促 进 学 习 是
而 对 于 学 科 背 景 基 础相 对好 的 学 习者 来 说 , 需 要 提 供 大 就
量 的 实 践 案 例 , 他们 在 解 决 案 例 的过 程 中进 行 知 识 的再 使
次 建 构 。很 多 网 络 课 程 设 计 的 开 发 者 无 法 预 测 成 人 学 习
者 原 有 的 知 识 结 构 和认 知水 平 , 没有 分 门别 类 地 适 用 于 各
教 育 资 源 超 市 , 只 是 提 供 一些 简单 的 资 源下 载及 知 识 链 而
接 。 因此 , 源 看 起来 很 丰 富但 缺 乏针 对 性 。 资
2 3 忽 视 学 习 活 动 设 计 .
估 。 它为 学 习者 提 供 庞 大 的资 源 库 , 自主 组 织 个 性 化 的 并
在 网络 课 程 学 习 中 , 现 教 学设 计 不 能 忽 视 学 习 活 动 实
的设 计 , 以 教 师 为 组 织 者 、 导 者 、 进 者 的 主 导 作 用 在 指 促 下 , 不 仅 仅 提 供 教 学 材 料 , 能 只重 视 教 学 内 容 的 “ 并 不 讲 解 ” “ 示 ” 节 , 需 要 为 学 习者 设 计 学 习 活 动 的 环 节 , 、演 环 还 让 其 更 好 地 对 知 识 进 行 活 用 。设 计 学 习 活 动 的 每 一 步 都 需 要 得 到教 师 实 时 的精 心 设 计 、 织 或 非 实 时 的 指 导 , 组 比 如 提 供 工 具 软 件 的使 用 ; 习 者 有 疑 问 , 得 到 教 师 的答 学 应

移动学习中技术环境设计的研究

移动学习中技术环境设计的研究
一 、
展并持 续 的条 件 , 括通信 基 础设 施 、 台 、 字 化学 习资 源 包 平 数 等 。最底层是通 讯基础设 施 , 为移动学 习平台通讯 服务 。基础 设施具体 包括两 大类 : 网络系统 设施及 其 移动终 端设备 ; 移动 学习平 台提供学 习服务 。 学习 活动 的具体 实现 。它用 于移动 是 学 习场 景 中反 映学 习 目标 、 内容 和教学 策 略的数 字化 产 品 , 包 括文字 、 图像 、 语音 、 响等 内容 。 影 图 1 1设 计的一般 过程 — 2 技 术环境 设计 的特点 。技 术环境 是一 个 承上启 下 的过 、 程 。一 方面 ,技 术环境 设计 是对 前期设 计结 果 的进 一 步具体 如 图所 示 , 移动学 习设计 过程包 括需 求分 析 、 设计 、 发 、 开 化, 设计 结果 更偏 向具体 实现 ; 另一 方 面 , 术环 境设 计 为 后 技 试用 评估 四个 阶段 。其 中, 计 阶段包 括教学设计 、 设 场景 设计 、 续设计提 供依据 . 是对 实现技术 的总体把 握和标准 化 。 活 动设计 、 术环境设 计等 四个子 过程 ; 技 开发 阶段 包括 服务平 ( ) 术环境设 计方法 二 技 台开发 、 资源 建设 等两个子 过程 。试用评 估结束 后 。 要根据 需 1 技 术环境 设计 的任务 及 一般过 程 。技术 环境设 计 的过 、 用 户反馈 结果对 设计或 服务平 台进行 修 改 ,在某 些情 况下甚 程实质 上也就是 实现 技术标 准化 的过 程 ,设计 任务包 括基 础
信息技术与教育
周 雄 移学 中术 的研究
周承 雄
( 昆明消 防指 挥学校
6 00 ) 5 2 8
摘要 : 移动 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 时间、 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 它在数字化学习的 基础上通过有效结合移动计算技术带给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全新感受。移动学习也被认 为是一种未来的学习 模式. 或者说是 未来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种 学习模式 , 而移动学习的技 术环境是移动 学习活动得以开展 并持续的 数字化资源、 工具、 平台和技术基础设施等条件 , 以本论文重点研 究技 术环境设计的一般方法, 所 对移动学习的

人工智能教学环境构建与应用研究

人工智能教学环境构建与应用研究

人工智能教学环境构建与应用研究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作为当前科技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领域,对教育教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工智能教学环境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背景、构建方法和应用研究等方面,对人工智能教学环境进行阐述。

一、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教育也不例外。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智能化系统进行学习和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人工智能教学环境可以实时记录和分析学习者的表现,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教学效果和学习动力。

因此,构建和应用人工智能教学环境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二、构建方法1. 数据收集与建模构建人工智能教学环境的第一步是进行教育数据的收集与建模。

通过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问题和需求,从而为后续的建模和个性化支持提供基础。

教育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智能化学习系统、教学平台或传感器等设备实现,同时还可以借助学习者的行为数据、学习成绩和智能化测试结果等多种数据源。

2. 智能化教学模型的构建在收集并分析教育数据的基础上,需要构建相应的智能化教学模型。

智能化教学模型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这些模型可以基于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等技术,通过对大量学习数据的学习和训练,生成能够智能地评估学生学习情况、提供智能化学习建议的模型。

同时,为了提高模型的性能和效果,还需要进行模型的优化和改进。

3. 智能化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开发在构建好智能化教学模型之后,需要将这些模型应用到具体的教学环境中。

智能化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开发需要考虑到学生和教师的需求,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限制和要求。

其中,用户界面的设计和交互方式的选择都是关键的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的界面设计和交互方式,可以使学生和教师能够更好地使用智能化教学环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研究”课题实验方案[修订]

“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研究”课题实验方案[修订]

“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研究”课题实验方案海口一中课题组一、课题提出信息技术是以数字化为支柱,信息技术发展引起了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方式都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形成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和数字化的学习方式。

数字化校园和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在于:1、是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素质教育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建设数字化学校,是符合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的,将在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和学校的课程改革中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2、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海南省和海口市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率先在海口、海南“打造数字化学校”,充分发挥以数字化带动海口教育现代化的先导作用,这不仅对“十一五”期间一中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必然对海口、海南教育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3、其研究价值在于,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完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数字化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

二、研究目标建设数字校园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核心目标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多层次、创新型、开放式的学校,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

在教学方面,要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并同时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的学习,从而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

在科研方面,要利用互联网促进科研资源和设备的共享,加快科研信息传播,推进网络教研走向校本,提高科研水平和辐射力。

在管理方面,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管理的自动化,实现管理层更迅速便捷的沟通以及数据共享与协调,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

在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要建立覆盖学校各个区域的宽带高速网络环境,提供面向全体师生的基本网络服务和教学软件服务;要建设数字化的图书馆、资源库等;要在校园内建立电子身份及其认证系统,从而为学校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化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化学习成为了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

网络化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研究,旨在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教育理论,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和便捷的学习方式,并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1.简介
网络化学习环境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构建的一套便于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和交
流的环境。

其目的是提供学习资源、教学工具和交流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思考。

网络化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研究,需要结合教育理论、技术手段和学生需求,提供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功能和界面设计。

2.功能要求
网络化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研究中,需要满足以下功能要求:
2.1 学习资源的提供
网络化学习环境应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教材、课件、视频、试题等。


些资源应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同时,网络化学习环境还应提供学习资源的搜索和整理功能,方便学生查阅和使用。

2.2 互动和协作功能
网络化学习环境应提供互动和协作功能,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讨论区或博客发布自己的观点和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讨论。

同时,网络化学习环境还应支持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例如提供小组项目管理和在线编辑等工具。

2.3 学习评估和反馈
网络化学习环境应提供学习评估和反馈功能,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和提升空间。

例如,系统可以通过在线测试和作业为学生提供即时的评估和反馈。

此外,网络化学习环境还应提供学生学习进度和成绩的统计和报告功能,以便学生和教师进行监控和分析。

2.4 个性化学习支持
网络化学习环境应支持个性化学习,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节奏。

例如,
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

同时,网络化学习环境还应提供学习进度的自动跟踪功能,方便学生和教师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3.设计原则
基于上述功能要求,网络化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研究应遵循以下设计原则:3.1 用户导向
网络化学习环境的设计应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设计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设计出符合他们认知和操作习惯的用户界面和交互方式。

同时,设计应简洁明了,不过度强调技术的复杂性。

3.2 可用性和易用性
网络化学习环境应具备良好的可用性和易用性,使学生能够方便地找到所需资
源和使用所需功能。

设计应注重界面的直观性和操作的简便性,减少学习者的认知和操作负担。

此外,错误处理和帮助功能也应得到充分考虑,以便学生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迅速解决问题并获得支持。

3.3 信息交互和可视化
网络化学习环境应注重学习信息的交互和可视化呈现。

学习者应能够方便地与
学习资源和其他学生进行交互,以促进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同时,学习者的学习
进度和成绩等信息也应以图形化或图表化的方式呈现,方便学习者和教师进行快速分析和评估。

3.4 安全和隐私保护
网络化学习环境的设计应注重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

设计者应采用安全
的网络传输协议和加密方法,保护学生的个人信息和学习数据不被非法获取或滥用。

同时,设计还应提供学生对个人信息和学习数据的控制权,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和管理自己的数据。

4.开发实施
网络化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开发需要结合教育理论和技术手段进行。

具体开发方
法可以采用敏捷开发方法,以便快速迭代和反馈。

开发人员应遵循良好的工程实践,对代码进行规范和测试,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开发人员还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以方便后期的功能扩展和维护。

5.总结
网络化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研究在现代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利用互
联网技术和教育理论,网络化学习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灵活和便捷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设计与开发人员应遵循用户导向、可用性和易用性、信息交互和可视化、安全和隐私保护等原则,开发出高质量的网络化学习环境。

同时,开发人员需要注重敏捷开发和工程实践,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通过不断的研究与改进,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