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

合集下载

浅谈情境学习理论及其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启示

浅谈情境学习理论及其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启示

浅谈情境学习理论及其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启示引言情境学习理论是教育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造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学习和解决问题。

情境学习理论对中小学课堂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情境学习理论及其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启示进行浅谈。

情境学习理论的概念情境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杜威在20世纪30年代初提出的。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学习者通过与情境的交互来建构知识和理解世界。

情境学习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学习环境应该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学习情境,使学习者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情境学习理论的关键特点情境学习理论具有以下几个关键特点:1.学习者为中心:情境学习理论将学习者置于学习的中心地位,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习者需要参与到真实或虚拟情境中,通过交互和探索来构建知识。

2.建构主义观点:情境学习理论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念,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习者通过与情境的交互,构建自己的理解和知识结构。

3.真实情境:情境学习理论倡导将学习置于真实的情境中,使学习者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真实情境的设计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4.个性化学习: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是独特的,应该根据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和兴趣设计不同的情境。

情境学习理论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境学习理论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具体的应用示例:1.教材情境设计:教师可以设计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地理课时,可以通过组织实地考察活动或利用虚拟实境技术模拟地理环境,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体验感。

2.角色扮演: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的情境,让学生在角色中学习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让学生扮演某个角色,如古代文人、历史人物等,来理解和体验相关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第二章网络学习环境

第二章网络学习环境

• 2.认为学习环境是静态的概念
事实上,学习环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学 习环境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是共存共生的
学习环境和动态的学习过程是紧密联系的, 只有把学习环境放到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去考 察,才能设计出有效地教学系统或学习系统, 也才能把握学习环境的本质。
2.1.2
网络学习环境、网络教学系统、
网络教育支撑平台
社会网络
首先,图中的实线表示条件层中学习资源、学习工 具、学习支持和社会网络这四个要素,围绕学习 者特定学习需求的满足聚合在一起,共同支撑起 活动层的展开。 虚线箭头代表学习者因素与条件层之间的关系,即 学习者的个人特质应当反映在条件层的各要素中, 以实现灵活性的支撑作用。
4对映射关系:
①学习资源 学习准备
5.分析并评述具体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方案
2.1网络学习环境概述
2.1.1网络学习环境的概念
一、学习环境的三种观点:
1.由学校建筑、课堂、图书馆、实验室、操场以及家庭 中的学习区域所组成的学习场所。 2.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整合。 3.与学习相关的一切因素,抽象的包括学习概念、学习 理论等,具体的包括信息、媒体还有人的因素(社会、 教师、学习伙伴)等。
②认知特征:直接影响学习者认知过程的心理特征, 包括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等。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 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学习风格是指在学习情境中个体表现出来的比较稳 定的处理方式和倾向,包括感觉通道良好、认知 方式、社会性环境偏好等。
③学习准备 指学习者在进入网络学习环境之前的准备状态, 包括已有知识、经验背景和态度三个方面。 已有知识既包括学习这已经具有的与学习领域 直接相关的的知识储备和相应的认知与元认知策 略应用水平,也涉及学习者对于网络学习环境中 各项操作的熟悉程度。 经验背景指学习者所经历的与学习领域相关的 实践和在其中形成的情感和认识。 态度则体现为学习者对于网络学习环境及其学 习过程的认同程度。

情境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情境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情境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情境学习理论是一种教育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知识的获得与应用。

这一理论的提出基于社会文化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观念,认为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与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及具体情境紧密关联的过程。

在教育实践中,情境学习理论的应用正在逐渐升温,许多教育者和研究者纷纷探索如何利用这一理论来改进教学方法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情境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习是一个社会性和情境性过程,强调学习者在真实的或仿真的情境中,通过参与、互动与合作,建立知识与技能。

在这种学习过程中,真实的情境不仅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动机,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这一理论的核心要素包括情境、参与和社交互动。

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者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应用。

此外,学习者通过与同伴的合作、老师的引导和反馈,能够丰富自己的学习体验,激发更强的学习动机和成就感。

例如,在科学教学中,情境学习可以通过实验室实践、户外考察等方式实现。

学生在真实的实验环境中,不仅能够观察到原理的实际运用,还能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分析数据,进而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这一过程使他们体会到科学的魅力,培养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语言学习方面,情境学习理论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模拟真实对话场景,学习者能够在互动中使用目标语言,进行有效的交流。

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活动,使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应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需求相结合。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问题式学习等方式设计课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

例如,在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一现实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及展示,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跨学科教学也是情境学习理论的一种有效应用。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建筑材料》网络课程探究式学习环境设计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建筑材料》网络课程探究式学习环境设计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建筑材料》网络课程探究式学习环境设计[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作为学习所必需的要素。

在《建筑材料》网络课程开发实践中,结合课程特点,通过创设特色栏目、提出讨论主题、点拨创新思维、讨论结果共享等方式营造出探究式自主、协作学习环境,取得了良好的开放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问题探究式学习环境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其主要观点是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作为学习所必需的要素,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但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进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支持者、引路人、评价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2]。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动灌输的对象,这就要求学生应充分发挥其作为认知主体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帮助下,积极思维、努力探索,使自己能顺利完成对主题知识的意义建构。

建筑材料种类繁多,看似各异,但其性能特点和使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使用历史渊源,这就为在建筑材料网络教学中实施建构主义探究式自主、协作学习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建筑材料》网络课程探究式学习环境主要是由网络自主学习环境、协作学习环境和探究式学习环境所组成。

而自主学习环境又包括课程教学主体内容、课程参考资源、课程拓展体系等功能模块组成;协作学习环境由课程讨论区、答疑区、百家之言(讨论结果共享)等模块组成;探究式学习环境由“参与式试验”“创新思维”等模块组成。

二、《建筑材料》网络课程的特点和内容本课程的内容特点是内容繁杂。

主要内容有建筑材料基本性质;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烧土制品及熔融制品;建筑钢材;高分子材料;防水材料等。

基于协同理论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

基于协同理论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

1 协 同 效 应 .
协 同效应 是指 在 一 个 系统 内 , 个要 素之 间 各 存 在着一 种相互 作 用 , 用 形 式表 现为 竞 争 与合 作 作, 而且呈 现相 对无 序状态 , 人们 可 以对 系统 中各 要 素施加 影 响 , 当外 界力量 达 到一定程 度 时 , 系统 内的要素 会呈 现 出协 调 、 作 的态势 , 合 达到 一种有 序状 态 , 而 能够更 好地发 挥 系统 的作 用 。 从
2 .自组 织
等问题。协同理论是 系统思维方法 中的一种 , 用
协 同理论 指导 网络学 习环 境 的设 计 , 以为 网络 可 学 习环境 的设 计提供 新 的方 向 。


协 同理论概述
2 0世纪 7 0年 代 以来 , 学 前 沿 出现 了一 大 科 批像 “ 散结 构 理 论 ” “ 同学 ” “ 沌 理 论 ” 耗 、协 、混 、
括硬件资源 、 软件环境 、 人员支持 、 教学设计 、 教学 模式 、 教学设备 、 教学管理等。 网络 学 习环境具 有环 境开 放 、 源共享 、 时 资 没
空限制、 个性化学习、 方便交流等特点 , 这些特点 使 网络学习环境 明显 区别于其他形 式的学 习环 境 , 有很 大优 势 ; 具 然而 , 这些 特点 如果 利用 不善 ,
略 研 究” 2 1 Y B 4 ) ( 0 l L 0 1
网络学 习为学 习者 提供 方便 、 活 、 灵 个性化 的 学 习条件 , 为学 习者 搭建 了良好 的 自主学 习平 台 。 目前 网络 学 习环境 的设 计 研 究 , 在 着缺 乏 系 统 存理论 指导 、 源提供 错综 复杂 、 资 交互 功能 流于形 式
自组织的集体行为的科学。它最早 由理论物理学

(完整版)情境认知理论

(完整版)情境认知理论

一、对情境认知理论的理解及其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运用情境认知理论(Situated Cognition)是继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后,与建构主义大约同时出现的又一个重要的研究取向,它试图纠正刺激反应和符号学说的失误。

情境认知理论试图纠正认知的符号运算方法的失误,特别是完全依靠于规则与信息描述的认知,仅仅关注有意识的推理和思考的认知,忽视了文化和物理背景的认知。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的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主体,内容与活动的安排要与人类社会的具体实践相联通,最好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类似人类真实实践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同时把知识和获得与学习者的发展、身份建构等统合在一起。

总之,情境认知理论的观点影响着教学系统设计与学习环境开发等多方面的教学理念,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和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等教育技术的新领域提供了理论依据。

1、情景认知理论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1)创设情境认知教学环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在情境认知教学环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3)采用情境认知理论教学促进教师职能转变(4)情境认知教学环境有利于科研与教学互相促动互相渗透教学目标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实践,与他人、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者应主动利用经验和知识参与实践活动。

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

教学内容不把教材作为一种目的,不把教材中的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内容,而是一种素材教学的内容不仅包含课本知识,教师还要设计与所教课程相关的问题与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促进对问题进行探究,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发展相应的能力。

教学过程情境认知理论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实现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然后才开始新内容的学习,而是把课题摆在学生面前设计有利于学生发挥潜力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由学生自己去学习知识,寻求问题的答案,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与学习者,教师从知识传输的执行者转向学生知识学习的帮助者、参与者、组织者和促进者。

基于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网络课程协作学习环境的构建

基于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网络课程协作学习环境的构建

算机 网络 的协 作 学 习环 境 中 ,更 加倡 导 问 题解 决 和 教师 设计 这 两类 学 习任 务 。l 务 内容 既 可 以 是 针对 某 个 问 5 】 任 题进 行 的讨 论 ,也 可 以是 实现 一 个 案例 或 其他 形 式 的 活 动 。主 题 任务 的设定 应 该 遵循 下 面 的原 则 : 首先 。 任务 对 的探 究 必须 能引 出 与所 学 领域 相 关 的概 念 原 理 。 次 , 其 任 务应 该 是 有一 定 复 杂程 度 和结 构 不 良的 。这样 既 可 以检 验学 生 对 知识 点 的 掌握 , 可 以让 学 生充 分 发挥 想 象力 、 又 创造 力 及 协作 能 力 。另 外 ,任 务 应该 尽 量 和 实 际 问题 相 关 ,在 实 际 问题 情境 中描 述 ,能 够激 发 起 学生 的研究 兴 趣 , 励 他们 去 探 索学 习 。 鼓 3资 源环境 设 计 . 资 源环 境 是 网 络课 程 协作 学 习环 境 的基础 。包括 :

网络课 程
《 中国教 育信息化 编辑部 :i o . u c ms ee . @m d n
以问题 解决 或设 计 为学 习任 务 , 则可 以根 据学 习 主题 的不 同 , 整个 学 习者 群体 划分成 几个 小 组 。每个 小组 的人 数 把 在 3 5人之 间 比较 适 宜 。小 组 成员 的划分 应 遵 循组 内异 ~ 质 、 间同质 的原则 。 内异 质 即小 组成 员 在学 习基 础 、 组 组 年 龄 、 别 、 习风 格等方 面具有 差异 性 , 间 同质 即各小 组 性 学 组 之 间大 体均 衡 。 这样 便 可 以形 成 可 以相互 比较 的小 组联 合 体 。也就 是 组 内异 质 可为 小 组 成员 之 间 的互 助合 作 奠 定 基础 , 而组 间 同质 又可 为各 小组 间 的公平 竞争 创造 条 件 。 ( ) 习小 组 活 动设 计 2学 协 作 学 习活 动 主 要 围 绕 学 习 内 容 开 展 , 根 据 学 习 并 者 的特 征 和 学 习 内容 采 取 不 同 的活 动 方 式 。 括 : ) 包 1 竞 争 : 两个 或 更多 的协作 者 参 与学 习 过程 . 有辅 导 教 师 指 并 参 加 。可 以激 励 学 生 的积极 性 和 创 造性 。 ) 论 : 2辩 协作 者 之 间 围绕 给 定 主题 , 开展 辩论 , 述观 点 。利 于 学 习者 批 阐 判 性 思维 以及组 织 、 表达 、 造性 思 维 的形 成 。 ) 创 3 合作 : 指 多个 学 习者 间互 相 配 合 、 相 帮 助 、 相促 进 、 互 互 互相 补 充 、 分 工 协作 , 挥 集体 力 量 , 扬 团 队精 神 。4 问题 解 决 : 发 弘 ) 发 现 问题 、 出 问题 , 解决 问题 的过 程 中采 取 竞 争 、 提 在 辩

试论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及其设计

试论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及其设计
的构建 。其基本的特征在于 :1提供 真实 和逼真的 ()
可 以是相互作用 的结果 。学 习包括 四个要 素 : 学习 资源 、 学习兴趣 、 构及 其对结构的完美陈述和学习 结 规律 。兴趣是 提高学 习者注 意力 , 使学 习者专 心致 志地 获取 知识 的基础 ; 结构 是引导 学生 获取信 息的
的社会条件与 自然 条件 之和 。针 对具体 事物 , 环境 意味着事物在特定 活动 中赖 以存 在和 发展 的条件 。 学习环境是独立 于学 习者之外 的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
移的客观实在 , 它是学习活动得 以实施的物质保证 ; 学 习环境 主要包 括学 习者所处 的社会环 境 、 学校 环 境和 自然环境等 。建构 主义认 为, 习环境 是学 习 学
风格 以及 目前 的认 知结构 。学习者特性 的研究在 于 建立可靠 的学生 模型 。然 而 随着学 习活 动的进 程 ,
学生模型也在变 化 中, 这就 希望有 可靠 的方法 进行 重构 , 以适应学习发展的需要 。
32教 学策 略 的设计 教 学策 略 的设 计要 以 . 学生为主体 。对 于学 习的方法 和学 习的路径提出指 导和建议 , 具体实现 由学 习者控 制。教学 目标 确定 后 , 习 目标 和学习进 度可 以由学 习者依 据 自身 的 学 特点和学习水平进 行控制 , 教学 策 略的设计 在 于提 供咨询和帮助 。 33支撑 环境 的 设计 支撑 环 境 的设 计包 括 . 信息资源的设计 、 帮助系统的设计 、 知工具 的设计 认 等 。信息资源的设计要确定与学 习领域所需 的信 息 资源的类别 以及各种信息资源所能起 的作用 。同时 对于资源的使用 , 获取资源 的方 法等 也要进 行必 要 的帮助设计 。认知工具是一种支持 、 指引 、 扩充学 习 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 。认知工具 的设计 是

情境学习方法的理论与实践

情境学习方法的理论与实践

情境学习方法的理论与实践情境学习是一种基于具体情境的学习理论,它强调学习过程与实际生活情境之间的紧密关联。

这种学习方法倡导通过沉浸于真实或仿真的情境中,使学习者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策略,它也反映了一种教育理念,即学习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更多地体现在与真实世界的互动中。

情境学习的理论基础源自于多个相关领域,其中包括认知心理学、社会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信息的被动接受。

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获取直接的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社会学习理论则强调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这与情境学习强调共同合作与互动的特性相吻合。

建构主义更进一步,强调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中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学习的关键要素包括情境的真实性、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社会互动的促进。

真实情境能够提高学习的相关性和动机,当学习者能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时,他们更容易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则指的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参与到任务中,通过实践和反思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社会互动是情境学习的一部分,它强调学习是一个社交过程,学习者通过与他人交流、合作,获得更深的理解和多样的观点。

在实际应用中,情境学习方法可以在多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教育、培训和企业管理等。

在教育领域,教师可以设计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用理论知识。

例如,学生可以参与到社区服务项目中,应用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真实的社会问题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在企业培训中,员工可以通过模拟情境或角色扮演来学习新的技能,提升他们在工作中的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果,也有助于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

情境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评估与反馈。

在情境学习中,评估不仅仅关注学习者最终的成果,更关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网络交互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分析

网络交互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分析
交互 , 即学习者和教师或专家之 间、 学习者与学 习者之 间的交 互 , 这种 交互可以是实时的 , 也可以是 非实时的。这种 交互为学 习者提供 了丰 学习。
2 网络 交 互 的特 点 、
的理 解 引 向 深入 。 2、 作 学 习理 论 协
协作学习是学习者 以小组形式参与, 为达到 共同的学习目标 , 在一 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化的个人和小组 习得成 果而 合作互助的一
互。
建构主义提 出者可追溯到瑞 士的皮亚 杰。建构主 义认 为 , 知识不 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 而是学习者在一 定的 情境下 , 借助于他 人的帮 助, 利用必要的学 习资料 , 通过意义建构的 方式获得 的。由于学 习是在 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 帮助 , 即通过人 际间的协作 活动实现的 意义 建构 过程 ,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 为 情境 ’ 。 、 协作 。 、 会话 ’ 。 和 意

( ) 习者和教师的交互 。这种 交互给予 了学 习者的感 受和影响 2学
义建构 是学习环境的四 大属性。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给网络交 互学习
较。 学习者和内容的交互 要强烈 , 因此对 于学习者的影响也更大。 环境设计提供 了以下启示 : ( ) 习者之间的交互。学 生和学 生之间使 用各种交 互工具进行 3学 教师的角色是指导 , 即观察 学生、 出暗示与提 示提供反馈 、 做 搭建 的交流 , 对于学生的学习影响也很大 。 脚手架以及淡入 、 淡出等等 , 即以整体的 方式作 用于 情境。就是说 , 教
网络交互学习环境应该包 含两个方面的交 互 : 方面是人机交 互, 师应该有效的组织 学 习者进 行协 商、 一 交流 , 造一种 学 习共同体 的氛 创 即学习者与学 习资源之间 , 学习 者与教学软件 即学习者 与学习 内容之 围 , 鼓励学习者之间的 互相学习和各种观点之 间的争 鸣, 逐步把对问题 间的交互 , 这种交互可促进学 习者的个别化 学习和 自主性学 习。而且 可以为更好的进行人际交互打下 良好的基础 。另一 方面 就是人际间的

基于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探究

基于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探究

第27卷第5期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27No.5 2005年9月Journal of Boha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ep.2005基于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探究陈齐荣,任英杰(上饶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系,江西上饶334001;渤海大学教育学院,辽宁锦州121013)摘 要:随着科学哲学和认知心理学对于“人类如何学习”问题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步发现了传统教学设计的“目标模式”在认识论上的不足。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人的学习活动和环境是相互建构的整体,而不是相分离的实体。

关键词:情境认知;知识建构;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254(2005)05-0131-03一、引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是教师课堂传授的依据,也是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

然而实践证明,传统学习所学得的知识概念过于单纯化,易形成惰性知识(Inert knowledge),即这样的知识较难反应真实生活的复杂情境,习得的知识也难以迁移或转换成有效解决问题的程序性知识,学生也难以理解教师的解决问题方法与思维方式。

2001年6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通知中,强调要努力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增长才干。

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基于教学改革的要求和当前我国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的现状,上世纪90年代开始流行的情境认知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支持,并诠释学生认知活动的特性。

[1]二、情境认知学习理论1、什么是情境认知“情境”,即Context,原意为上下文、文章脉络之意,即教学应让知识成为可循之脉络,以增强其学习效果。

事实上,关于情境认知的思考最初来自于对词汇学习的研究。

在传统教学中,有关知与行分离的假设,导致课堂教学的低速、低效和学生学习的失败;相反,在日常交际的语境中,人们却能用惊人的速度成功地进行词语学习。

中小学教育中的情境学习理论研究

中小学教育中的情境学习理论研究

中小学教育中的情境学习理论研究情境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强调学习与情境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

此理论的提出,是对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的反思与挑战,强调学习是一个社会性和情境性的过程。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中小学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深入探讨情境学习理论在中小学教育中的研究与实践意义。

情境学习理论的核心理念是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获取,而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中进行的复杂过程。

情境学习认为,学习的效果与学习者所处的情境密切相关。

学习者通过与具体环境的互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情境学习强调“情境”的构建,主张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促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

情境学习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真实情境”。

真实情境指的是与学生生活、学习、工作密切相关的真实环境。

例如,数学教学可以通过实际的购物场景让学生计算总价,科学课程可以通过实验室的实际操作让学生直接接触科学原理。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实际运用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中小学阶段,情境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可以在实践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基于情境的学习方式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促进了对知识的内化。

为了有效实施情境学习,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背景知识,为学生创建富有情境感的学习活动。

例如,在历史课堂上,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历史事件,这样不仅能够增强他们对历史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个人责任感。

在科学实验课中,则可以通过真实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强化他们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

在情境学习的框架下,开展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社会性互动,通过小组合作,促进知识的分享与探索。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目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项目合作和成果展示,使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提升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博物馆儿童教育应用设计研究

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博物馆儿童教育应用设计研究

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博物馆儿童教育应用设计研究博物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对于儿童的教育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博物馆儿童教育应用设计研究旨在发掘博物馆儿童教育的潜力,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促进儿童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设计具有情景性的学习环境。

博物馆可以根据展品的特点和主题,设计出具有情景特色的学习环境。

在展示古代生活的区域中,可以模拟出一个古代农田的景观,让儿童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

通过设置逼真的情景,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提供互动式学习体验。

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博物馆儿童教育应用需提供让儿童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的学习体验。

在博物馆的展示区域中设置一些实物模型供儿童操作和触摸,让他们可以亲自动手去探索和体验。

可以设置一些交互式的展示和游戏,让儿童在参与游戏的同时获得知识。

注重跨学科的整合。

由于博物馆融合了多个学科的展品和内容,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博物馆儿童教育应用需注重跨学科的整合。

在博物馆的古代生活展示区域中,可以同时介绍历史、地理、生物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帮助儿童全面理解古代生活的背景和特点。

考虑个性化学习需求。

每个儿童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都不相同,因此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博物馆儿童教育应用需考虑个性化学习需求。

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学习路径和任务,让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也可以根据儿童的学习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

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博物馆儿童教育应用设计研究旨在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促进儿童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通过设计情景性的学习环境、提供互动式学习体验、注重跨学科的整合和考虑个性化学习需求,可以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浅谈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刘芳

浅谈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刘芳

浅谈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刘芳浅谈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摘要】: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是网络课程建设的主体,也是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要注意,在网络课程教学中,课程内容不再是传统的直线式组织教科书,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将知识交融、课程复合,提高学习内容的整合度,使学生按需选择知识模块进行学习,以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知识结构。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是将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这两种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学习模式。

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师网络教学的关键,网络教学应在“双主理论”的基础上把握好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设计理论一、前言搜集、分析、加工和处理信息,对所学问题要主动提出各种假设并验证.要善于把当前所学内容与已知事物联系并认真思考,突出“合作”学习方法.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要善于创新情境,激发兴趣,提示新旧知识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精,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提出问题,发现资料,决定行动策略。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这种内在的学习也就是学生主动的、自主的学习让学生得到社会所需的知识技能,比那种外在被动的、强迫式教育更加重要。

(三)情境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强调的是知识与情境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的过程,Brown 等人认为情境和知识是与活动不可分离,活动不是学习与认知的辅助手段,而是学习整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必须情境化,知识正是在活动中,在其丰富的情境中在文化中不断被运用和发展着。

学习的知识、思考和情境是相互紧密联系的,知与行是相互的—知识是处在情境中并在行为中得到进步与发展的。

三、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分析教学设计是按照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媒体理论等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及学习评价等做出系统化安排,将现有的教学情景改造成期望的学习情景,使教学过程按照理性的合乎逻辑的顺序发展。

基于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的微课教学设计

基于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的微课教学设计

一、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一)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的内涵人类从未停止对“人类如何学习”这一问题的探索,从19世纪初的行为学习理论到19世纪中叶的认知学习理论,再到1990年代起越发受到关注的情景认知理论都在试图解释这个问题。

情境认知(Situated Cognition)认为不能脱离情境谈知识,知识是情境的一部分并且是在情境中发展的[1]。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Situated learning )是在情境认知的概念上发展出来的,这一理论一方面建议学校教学手段“情景化”,另一方面揭示了人类知识的本质——知识既不是一种抽象概念,也不是规则的集合,而是一种解决各种具体情境中问题的思维能力的构建[2]。

这一理论试图纠正传统认知学习理论认为的学习是有关概念理解和思维锻炼的过程。

经过学校理论灌输的学生往往只是对知识的机械理解记忆,在解决实践问题上一筹莫展——学习驾驶原则和会开车是两码事。

情境认知学习更注重让学生沉浸在情境中,认为这样学到的知识技能才是“活”的,可以迁移。

比如学生在厨房学会了一道菜,之后就会炒无数道菜。

传统的教学把知识当成了可以传递的包裹,这显然是不符合现实的,Beberly 认为学校灌输的知识往往是“死”的惰性知识,当需要运用在复杂多变的实践环节时,学生往往手足无措[3]。

而情境认知学习认为知识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具体情境下掌握的知识是流动的,这些知识能够发生迁移,运用到各种各样的实践环节中,帮助学生构建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二)情境认知理论的特征区别于传统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有以下特征1.“真实”活动的情境传统的学习剥离了知识需要被运用的情境,比如在课堂上而不是手术室学习如何做手术。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行为发生在实践的情境中,只要人们参与实践并受到影响,就发生了学习行为。

情境即可以是课外真实的实践场所,比如医院对基于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的微课教学设计摘要:区别于传统教育重“知”不重“行”,情境认知学习理论重视培养学生在不同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的知行合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 强 调 认 知 的 意 义 的 社 会 性 本 质 ” J并 转 向 “ 调 互 动 的 交 互 “, 强
0 引言
历 史上 人们 对学 习 的探 讨 源远流 长 , 近代 主要局 限在 心理 学 领域 。如 2 世 纪初 出现的行 为 主义 、 O世 纪 6 代认 知主 0 2 O年
义 以及 2 0世纪 8 0年代 的建 构主 义 。 2 世 纪 9 代后 期 , 自 0 0年 学
方 法 , ae和 Weg r 19 ) 出 了实践 共 同体 ( o Lv n e( 9 1 提 cmmu i f nt o y
的 自然 过程 是我 们工 作和 生活 中必 不可少 的活动 , 附加 性学 习 模 式 与情 境 学 习理 论 中情 调 的知 识 情境 性 的 核心 理 念基 本 一
高 的 自我导 向要 求 。 外 , 另 附加 性 学习是 持续 的 , 为一 个持 续 作
种作 为共 同体成员 的身份 , 为智识 化 的有 技能 的人 , 成 这两者
的后 者 , 其塑 造并 赋予 意义”( a e 1 9 ) 对 L v , 9 3 …。基 于人类 学 的
是 同一过 程 的组 成 部分 。在 这一 过程 中 , 者激 发 了其所 包含 前
广 泛使用 的 “ 清华 教育在 线” “ 、 毕博( lcb ad) 、卓 越课程 中 bak or ” “
心 ” 主流 软件 平 台为基 础构建 的网络学 习环 境 中都包 含 了这 等 样 的模 块 。 这样 的 网络学 习环境 使学 习 者在传 统 面授学 习方 式
Bo rwn等人 (18 ) 为 : 99 认 知识 是情 境性 的 , 要受 到知识 所使 它
资源使用 率 , 解决信 息化教 学中教学 资源 缺乏 的瓶 颈 , 促进 高等
学校 教育信 息化 的发 展 。
参考文献 :
统交 由各 教学 院系 进行 管理 ,3级审 核管 理系统 由晋 升 的专家
进行 管理 , 资源 管理 中心 负责技 术培 训 、 术支 持和 规则制 定 。 技
( 责任编辑 : 丽娟 ) 徐
收 稿 日期 :0 20 .7 2 1—50
作者简介 : 仇云龙( 9 1) 男, 苏泰兴人 , 18 一 , 江 南京 中医药 大学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 中心工程师 , 究方向为信息化教 学 ; 研 邱正 国( 9 1) 男, 18 一 , 江苏盐城人 , 南 京 中医药大 学信息技术学 院助理研究 员, 究方向为教 育信 息化 ; 研 张卫( 9 2 ) 男, 18 . , 湖南岳阳人 , 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实验师 , 研究方
及 共 同体在 学 习 中的作用 。 于此 并结合 网络 学 习环 境构 建的 实践 , 基 探讨 情境 学 习对 网络 学 习环 境设 计 的意 义与启 示。 关键 字 : 情境 学 习; 习共 同体 ; 学 网络 学 习环 境
中 图 分 类 号 : 3 G4 4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7 0 (0 2 0 .0 80 17 .8 0 2 1 )50 7 .3
3 “ 网络 多媒体教 学资源三级管理 与共享体 系” 运营
网络多媒 体教 学 资源 的开发 和共 享是 一个 系统工 程 。 作为 学校 管理者 , 该把这 项工作 当作一项 专 门的教学管理 活动 , 应 以 教 学管 理 的一 般规 律 为出发 点 , 结合 信息 化多媒 体教 学 自身技
习理论 者开 始 “ 强调 个人 思维 者和 其孤 立心智 的认 知理 论转 从
境观 。本 文基 于情境 学 习理论 , 并结 合 笔者 构建 网络 学 习环
户 认可 后 , 户 申请或 上一 级专 家提名 、 审 , 以成 为上 一级 用 评 可 资 源 。 当用 户提 交 的资源 达到 一定 的要求 , 以提 升用 户 的级 可 别 。专 家用 户可 以直 接对 普通 资源 的价值 进行认 定 , 有价值 没 或 价值 不大 的可 以通 知管 理员 或用 户本人 进行 修改 或删 除 , 这
1 情境学 习理论 的学习观 . 2 情境 学 习理论 采用 了人 类学 的方 法 。 类 学方 法关 注 的不 人
“ 习有 多维 , 学 没有 一个模 型或定 义适 合所 有情境 。 情境 是
重 要 的”, 习可 以分 为 “ 递性学 习” “ 学 传 、 自发 性学 习” “ 、 获得 性 学 习” “ 、 附加性 学 习” 个 领域 。我 们在 课 堂 中的传递 性学 习 4 还 普遍存 在 , 对于 建立领 域 或学科 的核 心要 素还 是有 用 的 。 这
向为现代教育技术 、 息化教 学。 信
I 822第 期 半 ) 导 . 技 1 5( 月 件 刊教 术 7 o年 下 软 育
境的具 体实践 探讨情 境学 习理论 对于 网络学 习环境设计 的意 义 与启 示 。
网 络 学 习 环 境 中 主 要 有 网 络 教 学 系 统 ( 网 络 课 堂 系 统 ) 如 、
也 将对 专 家级别 产生 积极 的影 响 。
236 审核 管理 系统 的 分 配 ..
术性 强 、 播性好 、 息量 大 、 传 信 易于 自主选 择和 因材施 教等特 点 ,
从 教学管 理 、 学条件 、 教 教学 主体 、 教学 对象 、 教学 内容 、 教学模 式 、 学效果等 方面按 照事前 、 中 、 教 事 事后 环环 相扣 的原则 , 目 项
程 中 , 要重 视构 建适 合附 加性 学习模 式 的基础 条件 。 需 附加性学 习是 一个持续 的 、 嵌入 的过程 , 特征是 学 习位 于 其 网络 中 , 快速 转换 核心要 素 , “ 如 知道 在哪 里” 便 于找到 所需 的 ( 知 识 , 网络搜 索 、 如 图书馆 、 据库 等 , 重要 的是 知道 谁会 提 数 更
21 网 络 环 境 中学 习模 式 的 要 求 .
用的活动 、 情境以及文化的基本影, , 0 并且与它们不可分离 , 向 活
动不是 学 习与认 知 的辅助 手段 , 是学 习整体 中的一个 有机组 它 成 部 分 。 情境 学 习理论 中 , 析单位 是 学习 者情 境化 的活 动 , 在 分 是学 习者采取 的行动 及特定行 动 的原 因、 所用 的资源 、 需要完 所 成 的 任务 要素 之 间的互 动 。
基于 网络 的资 源库 系统 、 网络学 习评 价系统 、 流与协 作 系统 、 交
辅 助工 具 和 网络学 习管理 系统 等部 分构成 。如 国 内各 大高 校
情 境 学 习理 论 的基 本观 点
11 情境学 习理论 的知识 观 . 情境 学 习理论 强调 知识 与情 境之 间动 态相 互作 用 的过程 。
积极 性 , 有利 于系 统 的健 康 发展 。如 : 级 和 2级审 核管 理系 更 1
4 结束 语
“ 网络 多媒体 教学 资源三级 管理 与共享体 系” 意义在 于为 的 高等学 校 的信息 化教 学资源 的开 发和 共享 提供 理论依 据 , 而 从
降低开发 成本 , 充分 发挥优 质多媒体 教学 资源的使用 价值 , 提高
参与 中,在做 中学 习知识 , 因为 知识存 在 于实 践共 同体 的实 践
式 显得 尤 为重要 , 就要 求在 构建 网络 学习 环境 中能获 悉学 习 这 者 的需 求并 提供 与之 适应 的知 识载体 及 活动 环境 , 在设 计 网络 学 习环 境 时使 其具备 以下 几个 特征 :
的研 究对信 息化教学 的整个 过程进 行科学 、 系统 的态 控制 , 一 是
种 具有创 新性 的 系统管 理活 动 。
作 为 学校 的教 学资 源管理 系统 , 媒体 教学 资源管 理 中心 多 对 管理 系统有着 绝对 的管理权 , 因为 系统较为 庞大 , 但 教学 资源 管理 中心 没有 必要对 几个 级别 的管 理系 统均进 行管 理 , 管理 将 权 限进 行分配 , 但可 以分散工作 量 , 不 还可 以调动 大部分部 门的
基于情境 学习理论 的 网络 学习环境设计
仇 云龙 邱 正 国 张 , , 卫
(. 1南京 中医药大 学, 江苏 南京 2 0 4 ; . 10 6 2 南京师 范大 学, 江苏 南京 2 0 9 10 7) 摘 要: 情境 学 习理 论作 为 一种 新 兴 的 学习理 论 , 强调 知识 与情 境之 间的动 态相 互作 用过 程 , 重视 共 同体 的 形成
2 11 智 能性 ..
当前 网络 学 习环境 的建设 , 主要是 基于 传统课 堂教 学 的需 要 和 补充 去构 建 网络 学 习环境 , 各功 能 的智能性 较低 。 如 , 例 基 于网络 的资源 库在建设 过程 中花费 了不少人 力 、 物力 , 网络资 但 源库 的应 用情 况在 国 内普 遍不 太理 想 。 这其 中一 个很重 要 的原 因就是 当学 习者在 网络教学 系统 中或交流协 作系统 等 网络 学 习 环境 中面 对海 量 的资源库 时 , 检索 所需 资料 的效 率低下 。网络 资源 库事 实上 成为 了静态 的电子化 了 的图 书馆 , 还需要 学 习者
性, 在互动 中 , 体以及认 知和意 义都被认 为是社会 性地 和文 化 个 性地建 构” 。作 为一 种建 构 主义取 向 的新兴 学 习理论 ,情 境 学
习理论 融合 了社会 建 构主 义与人 类学 视角 的学 习观 点 , 形成 了
以布 朗( rw ) 莱夫 ( ae 、 Bo n 、 L v )温格 ( n e ) 为代 表 的知识 情 Weg r等
[ ] 李建国. 1 高校优质数字化 学习资源共享的 实践研 究[ ] J. 教育探 索,0 9 20
( 0)181 0 1 :2 —3 .
[ ] 柳 军. 2 李彦武快. 校数 字化教 学资源的校级 间共建共享机制研究[ ] 高 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