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环境的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环境的设计
一、学习环境的概念 二、学习环境观的认识 三、学习环境的类型 四、学习环境的设计方法
一、学习环境的概念
❖ 讨论: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对“学习环境” 的认识,以及“教学环境”与“学习环境”的区 别。
❖ 随着以学生为中心、为学习者服务的教学理念发 展,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出现和心 理学理论的突破,尤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学习环境才成为教学环境研究的基本取向,标志 着人们从偏重于“教师的教学”的教学环境研究, 向突出“学生的学习”的学习环境研究深化。
❖ 在这个的意义上,“学习环境”就是 技术工具。学习环境被赋予了技术 依附与技术主导的逻辑与使命。
三、学习环境的类型
1、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2、共同体中心的学习环境 3、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
1、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问题
问题背景:描述问题发生的物理的、组织的和社会文化 的背景(问题情境,主要是对问题进行限制和界定);
资源/工具说
学习环境是一种支持学习者进行学习的各种资源(不仅仅是信息 资源)的组合。其中学习资源不仅包括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人 类教师等物理资源外,还包括任务情境等软资源。
学习环境是一种具体的教育软件系统或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策略、 学习活动顺序等在内的整合体。
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特指媒体资源)和学习工具的组合。
❖ 在这样的视角下,人类学家不把“个体作为学习者”(the individual as learner),学习再也不是学习者个人的“私 事”,而是把个体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的背景中, 以“学习作为社会参与”(learning as social participation) 来审视学习。
❖ “实践共同体”就是一种“学习环境”,是促使个体从比 较边缘的参与发展到核心的实质性参与的“环境”,也是 个体确立与共同体的相互关系,以及形成自己在共同体中 “合法”地位的“环境”。
❖ 学习环境观是人们对学习环境的实质和内涵的基本 看法,是对学习环境本质在认识上的深化和发展, 并会在实践上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影响。 心理学取向的学习环境观 人类学取向的学习环境观 技术哲学取向的学习环境观
1、心理学取向的学习环境观
❖ 强调个人性、社会性和个人—社会双重制约性。不过,它 们都有着建构主义的同一性,即重视知识的不确定性和生 成性,强调知识意义的建构特性,主张组织合作习实质上是知识及其意义或价值的建构过 程。
生存者探索()
组合说
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动态的组合。其中既有 丰富的学习资源,又有人际互动的因素。 学习资源包括学习材料(即信息)、帮助学习者学习的认知工 具(获取、加工、保存信息的工具)、学习空间(如:教室或 虚拟网上学校)等等。 人际关系包括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和师生之间的充分的人际交 往,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 相互协作和支持。
空间/场所说
学习环境包括所有的实际感官因素,如光线、颜色、音响、空间、 设备等标志学生学习地点特性的因素。
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 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包括计算机 微观世界、教室基础的学习环境和开放的、虚拟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由学校和家庭的各种物质要素构成的学习场所,具有 物质和非物质、简单性和复杂性、变通性和永恒性。
通过向学习者提供所探讨的问题的多种观点和方法, 帮助他们加强认知的灵活性。
❖信息资源
学习者为了了解问题的背景与含义、建构自己的问题 模型和提出问题的假设,需要知道有关问题的详细背 景,并需要学习必要的预备知识,因此丰富的学习资 源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 在这个意义上,“学习环境”就是“共同体” (community),具有相互的参与(mutual engagement)、共同的追求 (joint enterprise) 和共享的事实 (shared repertoire) 的特点。
3、技术哲学取向的学习环境观
❖ 基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无限潜力,人们相信:凭借科学技术 手段,人们不仅能够无限地控制自然,而且人对自然的理 性把握和科技征服的必然结果是实现人的解放、幸福、自 由和完满。
情况/条件说
在学校教育中,学习环境主要包括校园、教室、图书馆、实验室、 操场等学习场所及其活动秩序、教学设施、设备条件、学习氛围 和学习资源等等。另外,学习环境还包括社会和家庭所提供的学 习条件。
学习环境是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其中 的“情况”是学习活动的起点和某一时刻的状态,而“条件”则是学 习活动继续进行的保证。学习环境中的“条件”包括物质条件和非 物质条件,物质条件主要指学习资源;非物质条件包括我们常说 的学习氛围、学习者的动机状态、人际关系,此外还包括系统采 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问题表征:问题的提出或模拟,必须有趣、吸引人(目 的是为了模拟情境中的问题);
问题操作空间:提供平台/工具让学生来具体地解决问题 (检验学生的假设)。
❖相关的案例
当要求学生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解决问题时,必须 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案例作为支撑。
案例以两种方式支持学习:
通过向学习者提供它们不具备的经验的表征,来支 持意义的形成;
❖ 广义的学习环境,是指一切影响学习的环境条件 和各种因素。
❖ 狭义的学习环境,是指在正规课程中影响课堂学 习的各种情况和条件。(专指课堂学习环境)
全面认识学习环境概念,需要结合学习环 境的空间和时间两个存在形式来考察,学 习环境既是一种静态的系统结构,也是一 种动态的发展过程。
二、学习环境观的认识
❖ 在这个意义上,“学习环境”是一种支持学习者进行建构 性学习的各种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和人际交互的组合。
2、人类学取向的学习环境观
❖ 强调群体成员在交互作用中对文化内涵的获得,认为只有 在实际交往和实践文化规则中才可能真正理解和获得这些 文化规则;强调文化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践中实现传 递的,同时,这种文化传递又受到社会文化认同的制约。
一、学习环境的概念 二、学习环境观的认识 三、学习环境的类型 四、学习环境的设计方法
一、学习环境的概念
❖ 讨论: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对“学习环境” 的认识,以及“教学环境”与“学习环境”的区 别。
❖ 随着以学生为中心、为学习者服务的教学理念发 展,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出现和心 理学理论的突破,尤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学习环境才成为教学环境研究的基本取向,标志 着人们从偏重于“教师的教学”的教学环境研究, 向突出“学生的学习”的学习环境研究深化。
❖ 在这个的意义上,“学习环境”就是 技术工具。学习环境被赋予了技术 依附与技术主导的逻辑与使命。
三、学习环境的类型
1、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2、共同体中心的学习环境 3、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
1、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问题
问题背景:描述问题发生的物理的、组织的和社会文化 的背景(问题情境,主要是对问题进行限制和界定);
资源/工具说
学习环境是一种支持学习者进行学习的各种资源(不仅仅是信息 资源)的组合。其中学习资源不仅包括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人 类教师等物理资源外,还包括任务情境等软资源。
学习环境是一种具体的教育软件系统或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策略、 学习活动顺序等在内的整合体。
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特指媒体资源)和学习工具的组合。
❖ 在这样的视角下,人类学家不把“个体作为学习者”(the individual as learner),学习再也不是学习者个人的“私 事”,而是把个体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的背景中, 以“学习作为社会参与”(learning as social participation) 来审视学习。
❖ “实践共同体”就是一种“学习环境”,是促使个体从比 较边缘的参与发展到核心的实质性参与的“环境”,也是 个体确立与共同体的相互关系,以及形成自己在共同体中 “合法”地位的“环境”。
❖ 学习环境观是人们对学习环境的实质和内涵的基本 看法,是对学习环境本质在认识上的深化和发展, 并会在实践上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影响。 心理学取向的学习环境观 人类学取向的学习环境观 技术哲学取向的学习环境观
1、心理学取向的学习环境观
❖ 强调个人性、社会性和个人—社会双重制约性。不过,它 们都有着建构主义的同一性,即重视知识的不确定性和生 成性,强调知识意义的建构特性,主张组织合作习实质上是知识及其意义或价值的建构过 程。
生存者探索()
组合说
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动态的组合。其中既有 丰富的学习资源,又有人际互动的因素。 学习资源包括学习材料(即信息)、帮助学习者学习的认知工 具(获取、加工、保存信息的工具)、学习空间(如:教室或 虚拟网上学校)等等。 人际关系包括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和师生之间的充分的人际交 往,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 相互协作和支持。
空间/场所说
学习环境包括所有的实际感官因素,如光线、颜色、音响、空间、 设备等标志学生学习地点特性的因素。
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 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包括计算机 微观世界、教室基础的学习环境和开放的、虚拟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由学校和家庭的各种物质要素构成的学习场所,具有 物质和非物质、简单性和复杂性、变通性和永恒性。
通过向学习者提供所探讨的问题的多种观点和方法, 帮助他们加强认知的灵活性。
❖信息资源
学习者为了了解问题的背景与含义、建构自己的问题 模型和提出问题的假设,需要知道有关问题的详细背 景,并需要学习必要的预备知识,因此丰富的学习资 源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 在这个意义上,“学习环境”就是“共同体” (community),具有相互的参与(mutual engagement)、共同的追求 (joint enterprise) 和共享的事实 (shared repertoire) 的特点。
3、技术哲学取向的学习环境观
❖ 基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无限潜力,人们相信:凭借科学技术 手段,人们不仅能够无限地控制自然,而且人对自然的理 性把握和科技征服的必然结果是实现人的解放、幸福、自 由和完满。
情况/条件说
在学校教育中,学习环境主要包括校园、教室、图书馆、实验室、 操场等学习场所及其活动秩序、教学设施、设备条件、学习氛围 和学习资源等等。另外,学习环境还包括社会和家庭所提供的学 习条件。
学习环境是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其中 的“情况”是学习活动的起点和某一时刻的状态,而“条件”则是学 习活动继续进行的保证。学习环境中的“条件”包括物质条件和非 物质条件,物质条件主要指学习资源;非物质条件包括我们常说 的学习氛围、学习者的动机状态、人际关系,此外还包括系统采 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问题表征:问题的提出或模拟,必须有趣、吸引人(目 的是为了模拟情境中的问题);
问题操作空间:提供平台/工具让学生来具体地解决问题 (检验学生的假设)。
❖相关的案例
当要求学生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解决问题时,必须 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案例作为支撑。
案例以两种方式支持学习:
通过向学习者提供它们不具备的经验的表征,来支 持意义的形成;
❖ 广义的学习环境,是指一切影响学习的环境条件 和各种因素。
❖ 狭义的学习环境,是指在正规课程中影响课堂学 习的各种情况和条件。(专指课堂学习环境)
全面认识学习环境概念,需要结合学习环 境的空间和时间两个存在形式来考察,学 习环境既是一种静态的系统结构,也是一 种动态的发展过程。
二、学习环境观的认识
❖ 在这个意义上,“学习环境”是一种支持学习者进行建构 性学习的各种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和人际交互的组合。
2、人类学取向的学习环境观
❖ 强调群体成员在交互作用中对文化内涵的获得,认为只有 在实际交往和实践文化规则中才可能真正理解和获得这些 文化规则;强调文化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践中实现传 递的,同时,这种文化传递又受到社会文化认同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