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大全
2013年初三历史知识中考复习提纲
2013年初三历史知识中考复习提纲2012年升中考历史知识提纲(二)二十七、新中国成立1、时间:1949年开国大典2、意义: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标志着中国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简单说就是——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当家作主。
二十八、一五计划1、时间:1953——1957年2、任务:“一化三改”,重点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二十九、三大改造1、完成时间:1956年底2、改造对象: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3、实质: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4、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十、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2、地点:北京3、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4、意义:标志着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是共和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
三十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形式:大包干、包产到户。
2、内容和实质: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农民对土地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
3、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大发展。
三十二、一国两制1、提出者:邓小平。
2、地位: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内涵: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简称“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实践: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三十三、新中国的外交成就★50年代: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万隆会议(1955年,周恩来出席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70年代:1、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2、中美建交(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90年代: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2001年在上海举办该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1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大全 - 副本
2010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中国历史第三册(中国近、现代史部分第三、四册 1840年至1949年)1840年至1919年为旧民主主义时期;1919年至1949年新民主主义时期1、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的清朝皇帝是道光帝。
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在虎门销毁鸦片,这次运动的意义是: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斗争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2、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6-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太平军抗击了美国人华尔的洋枪队。
4、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
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统辖整个新疆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1884年,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任命刘锦棠为第一任巡抚。
5、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战争中在黄海战役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邓世昌。
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图6、1900年,八国联军英、俄、日、法、德、美、意、奥侵略中国,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危害性)7、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前期)为目标,创办军事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70年代又以求富(后期)为目标创办民用企业,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还有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这些企业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8、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9、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称戊戌变法,在变法中只有湖南督抚陈宝箴支持变法,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公车上书”;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2013年中考历史、政治考纲内容(配套教科书页码易查找省时间)
历史一、中国古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1、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七年级上册第9课)40—43 1—42、百家争鸣(七年级上册第11课)49—52 5—83、秦兼并六国及其意义;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的疆域(七年级上册第13课:六王毕四海一)57—61 9—134、张骞出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的开辟(七年级上册第16课)72—76 14—185、« 史记»与司马迁;« 资治通鉴»与司马光(七年级上册第19课第二框题内容和七年级下册第14课第一框题内容)七上 87—88 19—20七下65-66 21—226、北魏孝文帝改革(七年级上册第22课第二框题内容)102—103 23—257、贞观之治(七年级下册第 2 课)6—10 26—298、唐宇吐蕃交往的史实(七年级下册第4课第二框题内容)17—20 30—339、唐代的中外交往(七年级下册第 5 课)21—25 34—3810、元朝的行省制度;宣政院与澎湖巡检司的设置(七年级下册第12课第二框题内容)56—58 39—4111、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七年级下册第 17 课)81—85 42—4612、郑成功收复台湾(七年级下册第19课第二框题内容)91—93 47—4813、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史实(七年级下册第20课前三个框题内容)96—99 49-5214、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中国历史大事年表)121二、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是中国的近代史)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①一课:鸦片战争1—6 52—58②二课: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7—11 59—63③三课:收复新疆和甲午风云12—15 64—68④四课:八国联军侵华17—21 ⑤单元回眸22 69—742、洋务运动(八年级上册第5课)23—27 75—793、戊戌变法(八年级上册第6课)28—32 80—844、辛亥革命(八年级上册第7课)33—37 85—895、新文化运动(八年级上册第8课)38—42 90—946、五四爱国运动(八年级上册第10课)49—53 95—997、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八年级上册第11课)54—58 100—1048、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八年级上册第15课第一、二框题内容)76—78 105—1079、七七事变(八年级上册第16课第一框题内容)81 10810、南京大屠杀(八年级上册第16课第二框题内容)82 10911、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回归和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八年级上册第17课第三、四框题内容)87—89 110—11212、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八年级上册第20课第二框题内容)99—102 113—116三、中国现代史(1949年至今都为现代史.)1、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八年级下册第1 课第二框题内容)3—5 117—1192、三大改造(八年级下册第5课第三框题内容)24—25 120—121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年级下册第6课第一框题内容)27—29 122—124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八年级下册第10课第二框题内容)48—50 125—127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八年级下册第11课第一框题内容)52—53 128—1296、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八年级下册第12课)57—61 130—1347、祖国的统一大业(八年级下册第16课)81—85 135—139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八年级下册第19课第一框题内容)95—97 140—1429、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八年级下册第20课第一、二框题内容)101—103 14310、“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和“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八年级下册第210课第一、二框题内容)107—109 144—146四、世界古代史(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1、亚非文明古国(九年级上册第2课)7 —12 147—1522、日本大化改新(九年级上册第4课第一框题内容)19—20 153—1543、世界三大宗教(九年级上册第6课)31—35 155—159五、世界近代史(1640年--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文艺复兴(九年级上册第8课第一框题内容)42—44 160—1622、新航路的开辟(九年级上册第8课第二框题内容)44—47 162—165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九年级上册第9课第三框题内容)51—52 166—1674、美国独立战争(九年级上册第10课)53—58 168—1735、第一次工业革命(九年级上册第12课)65—70 174—1786、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九年级上册第16课第一框题内)86—87 179—1807、日本明治维修(九年级上册第16课第二框题内容)87—90 180—1838、美国南北战争(九年级上册第17课第二、三框题内容)92—95 184—1869、第二次工业革命(九年级上册第19课、20课)①19课:人类进入电器时代103—107 187—191②20课:交通运输的新纪元108—112 192—19510、第一次世界大战(九年级上册第22课、23课)①22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17—122 196—200②23课:第一次世界大战123—128 201—206六、世界现在史(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今)1、俄国十月革命(九年级下册第1课)1—5 207—211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九年级下册第4课第一框题内容)19—21 212—2133、罗斯福新政(九年级下册第4课第二框题内容)21—24 214—2174、第二次世界大战(九年级下册第6、7课)① 6课:大战的爆发于扩大32—37 218—223②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88—44 224—2295、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九年级下册第17课第一框题内容)97—99 230—2326、两极格局的终结和多元化的趋势(九年级下册第18课第一、三框题内容)101—105 233—2377、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九年级下册第19课)106—111 238—2418、第三次科技革命(九年级下册第20课)112—117 242—246注:1、除教材的宋体字部分,其他字体的内容不作考试要求。
2013年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2013年中考中国古代史部分考点汇集大冶市金山店中学(黄学军整理)考纲要求一、了解秦并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国家的史实和意义考点精要: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亲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意义:结束了诸侯割据混战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符合人民的愿望,获得了和平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政治上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地方推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尺寸、升斗、斤两);文化上统一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隶书。
(意义: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巩固,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思想上实行“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控制,但造成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对后世产生恶劣影响)。
军事国防上抗击匈奴,北筑长城;开凿灵渠,开发南疆(意义:安定了边境,维护了国家统一;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促进了中原和东南岭南的经济文化交流。
)考纲要求二、知道汉武帝巩固和维护统一的主要措施考点精要: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1、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削藩(下令允许诸王将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割据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加强政治上的统一。
2、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其他各家思想均受到排斥。
3、文化上: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太学是我国古代最高学府,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
4、经济上: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5、军事上:汉武帝时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119年又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2013年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一.中国近代史时期(民主革命时期):(1840年——1949年)1.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结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矛盾。
4.任务: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
5.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1.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结束:1919年五四运动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3.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4.分期:(1)清朝后期的统治(1840—1912年)(2)北洋军阀的统治(1912—1928年)5.清朝后期的统治。
四次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六大运动: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农民阶级]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维新变法运动(1895—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义和团运动(1898—1900年)[农民阶级]辛亥革命(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1.开始: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结束: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领导阶级:无产阶级3.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4.分期:(1)建党时期(1919—1924年)(2)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3)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7年)(4)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5.建党时期:(1)五四运动(1919年)(2)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6.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1)开始: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013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
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无名2013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基本线索中国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社会性质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点,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
中国现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以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标志,分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和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以后)两个阶段。
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以新航路的开辟和文艺复兴为近代史的开端,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为现代史的开端。
专题一列强侵华史(1840—1953)一、列强侵华史实列强侵华手段包括军事侵略、政治侵略、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
1、军事侵略----中国近代六次侵华战争:①、鸦片战争:1840.6—1842.8 ,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③、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⑤、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⑥、美国发动朝鲜战争(1950—1953)2、政治侵略------三大不平等条约:①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②中日《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突出特征的条约:①中俄《爱珲条约》割地最多③中日《马关条约》最能反映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特点④《辛丑条约》中国赔款最多《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2013中考历史全套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历史基础知识整合要点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1、地球上出现人类,大约在300万年以前。
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3、大约距今70万——20万年之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北京人,能直立行走,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但头部还保留着猿类的一些特征。
北京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主要的生产劳动为打猎、采集,过着群居生活,还有了简单的语言。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1、河姆渡人的生活:长江下游的河姆渡遗址,距今约6000多年。
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在这里发现了成堆的稻谷和稻壳,这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证据之一。
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等生产工具,还烧制黑色陶器,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居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
2、半坡人的社会状况:黄河中游的半坡遗址,距今已有5000多年。
这里出土了一些粟粒和菜籽,表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蔬菜的国家。
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器中,很多是农业生产的工具,如石斧、石锄、石耒吕、石铲、石刀等。
半坡出土的陶器也很丰富,主要是生活用具。
饲养的家畜主要是猪和狗、也有少量的牛、马、羊、鸡。
他们能纺织麻布,缝制衣服。
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屋。
半坡人的生活中,已经有了绘画、雕塑、刻画符号和装饰等内容。
3、在原始时代,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生产、生活集体叫做氏族。
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都是氏族村落遗址。
土地、房屋等都归氏族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贫富差别。
第3课神奇的远古传说1、炎帝、黄帝和蚩尤:传说4000多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有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领炎帝、黄帝、蚩尤。
炎帝姓姜,号神农氏。
黄帝姓姬,号轩辕氏。
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
黄帝、炎帝结成部落联盟,在涿鹿同蚩尤决战,蚩尤战败南逃,被黄帝擒杀。
黄炎联盟在打败蚩尤后,也走向破裂,结果炎帝被黄帝打败。
后来,黄帝和炎帝又结成联盟,九黎族的一部分也加入进来,他们成为中原地区的主体居民。
2013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一)
2013年初中历史考试复习提纲 (一)中 国 古 代 史(一)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1、大思想家②政治主张: A.提出“仁”的学说B.主张“爱人”C. “为政以德”D .反对苛政和邢杀2、大教育家 ①教育成就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以便“温故而知新”②编成《春秋》一书3、孔子的言行被其弟子记录在《论语》一书二.“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1、历史背景:2、根本原因:社会巨变3、表现:诸子百家一览表诸子百家互相争论,互相批判,又互相吸收,营造了自由民主的学术研究气氛,使春秋战国时期成为我国思想空前活跃的时期,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二)统一国家的建立(1)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一、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1、秦统一六国的原因(条件)①春秋战国时期,各地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的加强,各地联系更加密切。
②战国以来,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诸侯国的数量不断减少,人民也渴望结束战争,因此统一是大势所趋。
③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因此秦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④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军的强大攻势。
2、统一六国的过程:前230---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3、统一六国的意义:秦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战乱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制→封建专制)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国家一切军政大权②中央政府设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③在地方是上,推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2、经济上:①统一货币------②统一(长度、容量、重量)3、文化上:统一文字----- →隶书4、思想上:焚书坑儒(目的、焚书、坑儒、影响)5、军事上:修筑了长城(临洮→辽东),北击匈奴(蒙恬)6、开发南疆,开凿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三、秦朝疆域:(四至)四、拓展1、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①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②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③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历史发展趋势(因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分裂只是暂时的)④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强大与国际地位的提高2、秦朝建立的作用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割据战乱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时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01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大全
中国历史第一册一春秋战国1、最早出现铁农具和牛耕的时期是春秋时期,战国推广。
2、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3、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4、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无为而治)。
5、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主张爱护自然。
6、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7、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8、孙武是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9、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对社会变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思想领域的繁荣。
二、秦汉时期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
2、秦朝规定全国规范的文字是小篆,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铜钱。
秦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抵御匈奴族。
3、西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当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4、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今西安)出发往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及当今的新疆地区,远达中亚,南亚,西亚,以至地中海东岸各国和南欧、北非等地。
开辟丝绸之路功劳最大是西域的使者张骞。
5、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是著名的数学著作。
2013年中考历史复习材料
2013年中考历史复习材料2013年3月九(上)1、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
2、文艺复兴的实质:反封建的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3、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1)意大利诗人但丁(2)意大利画家达·芬奇(3)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4、意大利的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被恩格斯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神曲》被认为是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5、新航路的开辟,又叫“地理大发现”,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两个国家走在了前面。
6、新航路的开辟,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打破了以往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主观愿望(动机)是寻找黄金、满足发财的欲望,所以新航路的开辟伴随着罪恶的殖民掠夺。
7、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领导者:克伦威尔10、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11、1689年英国国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标志着在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国家政权。
1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被马克思认为是一场“欧洲范围内的革命”,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13、英国在北美的13个殖民地要求推翻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爆发了北美独立战争,又叫美国独立战争。
14、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经济的发展。
15、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来克星顿的枪声(打响了抗英战争的第一枪)16、美国独立战争中的重要文献:《独立宣言》17、美国独立战争中的领导者:华盛顿(“开国元勋”)18、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1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更加彻底、更加深刻,又叫“法国大革命”。
2013年全国中考世界古代史整理
2013年全国中考世界古代史整理目录选择题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第3课西方文明的发源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第7课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单元综合填空题改错题列举题读图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探究题(问答题)选择题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2013·江西)11.右边是某文物的图片(局部)。
对该文物上的文字进行解读、研究可以了解()AA.古巴比伦奴隶制度概貌 B.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C.欧洲封建等级制的形成 D.阿拉伯人对世界的贡献(2013·福建福州)16.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它位于()BA.黄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2013·广东湛江)16.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影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B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 B.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C.吠舍在法庭上审问犯人 D.首陀罗在自家的农田里劳动(2013·山东临沂)17.图8所示的建筑物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它是古代哪一文明最有影响力的象征之一?()AA.古代埃及 B.古代中国C.古代埃及 D.古巴比伦(2013·江苏南京)18.在一次虚拟的世界文化之旅中,下列文明古国境内,一座外形近似“金”字且作为国王陵墓与权力象征的建筑,引起同学们的广泛关注。
它位于()AA B C D (2013·江苏泰州)41.1901年,法国考古队在两河流域的苏撒遗址中发现了一黑色玄武岩圆柱,它的上面刻有用楔形文字写成的“前言”及法律条文,该法律条文是()A A.《汉谟拉比法典》 B.《民法典》 C.《隋律》 D.《唐律疏议》(2013·广东珠海)67.《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
2013人教版中考历史十大专题复习提纲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知识网络要点整合:一、历代政权统治的基本特征1.夏、商、周——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2.春秋战国——社会变革、诸侯争霸称雄。
3.秦汉——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4.三国、两晋、南北朝——国家的分裂与民族融合。
5.隋唐——封建社会的鼎盛。
6.辽、宋、夏、金——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7.元、明、清——封建国家统一和社会危机。
二、历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1.秦朝:①建立皇帝制度;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③实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统治。
2.西汉:①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大一统。
②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3.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
4.元朝:①实行行省制度。
在中央设置管理全国政务的中书省,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
②设立宣政院,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西藏和琉球、澎湖列岛。
5.明朝:①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②设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③利用厂卫制度,实行恐怖专政;④实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6.清朝:雍正时,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注意】中国古代地方三大政治制度:(1)西周的分封;(2)秦朝的郡县制;(3)元朝的行省制度,这些制度对以后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古代重大经济决策与调整1.秦国商鞅变法,改革土地制度,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2.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兴修水利工程灵渠等。
3.西汉时,汉武帝规定货币统一铸造,盐铁官营。
4.唐朝:①唐太宗推行唐初创立的赋役制度,允许农民交纳一定的实物(丝绢或麻布)来替代徭役。
②武则天鼓励百姓植桑养蚕、开垦荒地。
多次下令减免赋税和徭役等。
③唐玄宗下令整顿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让逃亡者重新登记户口,纳税服役。
5.元朝:忽必烈多次下令禁止把农田变为牧场,鼓励人民开荒种粮。
向全国推广种植棉花技术等。
6.清朝初年:政府因地制宜、采用多种种植方法,提高粮食产量;推广和引进高产作物的种植;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201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
201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2、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分为三点四段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熟记P2,隋运河图)。
隋、元两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都相同,南起今杭州,北到今北京,元朝南粮北运比隋朝更有优势的理由:新开了两段运河,运河从杭州直达北京(大都),还开辟了畅通的海道。
3、618年,李渊(唐高祖)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隋朝时李春主持修赵州桥,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
4、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5、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出现“贞观之治”;唐朝中期唐玄宗统治时,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6、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表明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了很大改进。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唐朝。
7、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南海。
8、唐太宗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民族的拥护被北方各族称为“天可汗”。
9、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六诏人是彝、白族的祖先,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10、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亲。
他们为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拉萨大昭寺有她的塑像。
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进一步密切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11、中日交往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就有往来。
唐朝时,中日往来频繁,日本先后13次派遣唐使。
唐玄宗时东渡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他6次东渡日本,最后一次才成功)。
12、唐朝贞观初年(唐太宗)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写下《大唐西域记》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5、唐朝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
历史2013年中考考纲
(一)中华文明地起源.北京人等早期人类原始人类文化遗存.(删除了”元谋人”).炎帝、黄帝和尧、舜、禹地传说.(二)国家地产生和社会变革.西周分封制地主要内容..商鞅变法,战国时期地社会变革.(三)统一国家地建立.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史实,统一国家建立地意义..汉武帝大一统地主要史实.(新增内容).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地作用.(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地措施.(由“融合”改为“交融”)(五)繁荣与开放地社会.“贞观之治”地主要内容和“开元盛世”地基本史实..隋唐科举制度地主要内容..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地史实..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地发展.(六)经济重心地南移和民族关系地发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地南移..宋代地都市生活.(由“社会”改成了“都市”)(七)统一地多民族国家地巩固和社会地危机.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地主要措施..郑和下西洋地史实..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清朝加强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地主要措施..“闭关锁国”地主要表现及其历史影响.(八)科学技术.司母戊鼎,中国古代青铜工艺地成就..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明珍和《本草钢目》等名医名著..《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地贡献.(九)思想文化.孔子,“百家争鸣”地主要史实..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中国古代地文学成就..《史记》、《资治通鉴》地作者和体例..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地智慧和创造力.(新增内容.删除了“以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阎立本、吴道子、张择端为例,了解古代书法、绘画地主要成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列强地侵略与中国人民地抗争.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地主要内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地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地侵略史实..左宗棠收复新疆地基本史实..邓世昌和《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地史实;《辛丑条约》地主要内容,《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地影响.(二)近代化地起步.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地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地地位和作用.(新增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地影响..孙中山地主要革命活动,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地历史意义..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地主要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地地位和作用.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地兴起.五四爱国运动地基本史实,“五四”精神..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地历史意义..黄埔军校地创建和北伐战争地胜利进军..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地意义..红军长征地基本史实及长征胜利地意义(新增内容,删除了“中国革命地艰难曲折”)(四)中华民族地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地概况,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地历史作用..七七事变地史实,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地侵略本质..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地精神..抗日战争胜利地历史意义.(删除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地主要内容”)(五)人民解放战争地胜利.重庆谈判地有关史实..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地史实..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六)经济和社会生活.张謇“实业救国”地基本史实..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地变化.(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技方面地重要人物及其成就..魏源、严复等人地主要思想..科举制度地废除和京师大学堂地开办,近代新式教育发端地主要史实.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成立和巩固.开国大典地史实,新中国成立地历史意义..土地改革运动地主要内容.(新增内容,删除了西藏和平解放地基本史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地意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社会主义道路地探索.第一个五年计划地基本任务..年颁布地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地标志..“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地严重失误..“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地主要史实,“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地伟大转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地主要内容..深圳等经济特区地建立,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地作用和影响.(删除了:我国颁布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地重大进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地指导思想.(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地主要史实..香港、澳门回归地史实,说明“一国两制”地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地基本方针..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地史实,祖国统一大业是历史发展地必然趋势.(五)外交成就(删除了“国防建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地主要内容,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地史实..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从我国与亚太经合组织地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地作用.(新增内容)(六)科技、教育与文化“两弹一星”地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地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九年义务教育地普及、“科教兴国战略.”(新增内容,删除了:“”计划地制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七)社会生活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地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地影响.第四部分世界古代史(一)上古人类文明.古代埃及地金字塔、古巴比伦地《汉漠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地种姓制度..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地基本状况,古希腊是西方文明地发源地..罗马共和国地兴衰.(新增内容)(二)中古欧亚文明.大化改新地基本内容..西欧城市地兴起.(三)文明地冲撞与融合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地发明和传播,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地历史意义.(四)与思想文化(删除了“科学技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地产生与传播.第五部分世界近代史(一)欧美主要国家地社会巨变.《神曲》,达·芬奇、哥伦布地主要活动,文艺复兴对人地思想解放地意义,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地产生所起地作用.(新增内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地基本内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地历史影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华盛顿、拿破仑地主要历史贡献.(二)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改进蒸汽机地史实,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地作用..第一次工业革命地特点及意义.(新增内容,删除了:发明“旅行者” 号机车地基本史实,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地巨大影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地抗争.“三角贸易”地基本内容,资本原始积累地野蛮性和残酷性..从英国殖民者对印度疯狂掠夺,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地重要条件之一. (四)资产阶级统治地巩固与扩大.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地作用,林肯地主要历史贡献..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地主要内容,农奴制改革地历史作用..明治维新地主要内容,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地作用.(五)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地诞生《共产党宣言》地历史意义.(六)第二次工业革命.列举电力广泛使用地史实,第二次工业革命地特点..本茨和莱特兄弟地发明活动,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地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地影响.(七)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地组成国及相关条约地主要史实..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地巨大灾难.(八)科学与思想文化.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地主要成就..伏尔泰等人地基本主张.第六部分世界现代史(一)苏联社会主义道路地探索.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作地探索..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地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地严重弊端.(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地西方世界.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地基本内容.(删除了“了解”)2.以国家工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地作用..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地法西斯暴行.(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地实质和恶劣影响..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地主要事件. .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地建立及其作用..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地作用.(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地发展变化.战后美国经济地主要特征.(改动).欧洲联盟..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地主要史实.(五)社会主义国家地改革与演变.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新增内容).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地改革运动.(六)亚非拉国家地独立和振兴.印度独立地基本史实..战后非洲独立运动和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地斗争.(七)战后世界格局地演变.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地形成,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地威胁..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地趋向,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地复杂性..“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地多极化趋势.(新增内容,删除了“以科索沃战争等历史事件为例,了解”)(八)科学技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地特点.。
2013年中考历史考点
2013年中考历史考点一、中国近代现代史2. 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4. 知道中国收复新疆的史实。
6. 结合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7. 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8. 结合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影响。
9. 知道戊戌变法的主要史实,比较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不同特点。
10. 知道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过程,认识、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11. 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
12. 知道五四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五四运动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13. 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14. 知道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认识北伐战争的历史成果,归纳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15. 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主要过程,认识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16. 知道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过程,认识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17. 知道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和日寇南京大屠杀的主要史实。
18. 知道西安事变,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19. 知道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和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认识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21. 知道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和特点,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2. 知道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表现和特征,认识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23. 知道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思想和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
24. 知道开国大典的主要过程,认识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历史意义。
25. 认识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26. 知道一五计划的内容、特点和取得的主要成就,归纳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27.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特点和意义。
201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 综合类
201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综合类: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1)成就学科时间发展表现地位及影响天文历法春秋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是世界公认的首次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历法原则形成我国固定历法系统,比西方早160年战国《甘石星经》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西汉《太初历》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阳黑子的记录世界上最早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科学解释世界上最早唐朝制订了《大衍历》标志着我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僧一行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世界上第一次北宋沈括创制“十二气历”有利于农事安排元朝政府设太史局编制新历法,郭守敬创制天文观测仪器,在全国范围内主持了规模空前的天文测量,编定了《授时历》《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清朝康熙帝重用西方传教士南怀仁修订历法地理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量地震方位的仪器西晋裴秀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绘制出《禹贡地域图》为中国科技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明朝《徐霞客游记》记述了石灰岩溶蚀地貌比欧洲早约两个世纪数学春秋战国发明了九九乘法表东汉《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南朝祖冲之的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比欧洲早近1000年祖冲之著《缀术》成为唐朝及中世纪朝鲜、日本的教科书医药学战国扁鹊提出四诊法成为中医的传统诊病法《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定)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了我国医学的理论基础东汉《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华佗发明麻沸散,被人称为“神医”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早1000多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被人称为“医圣”,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唐朝孙思邈著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药典吐蕃元丹贡布编著《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明朝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全面地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农学北朝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农学书籍,是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等的总结明朝徐光启著《农政全书》,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还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秦朝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成为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隋朝宇文恺主持修建了大兴城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建筑唐朝长安城的兴建体现了当时城市建筑的高超技术北宋李诫编写《营造法式》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作辽河北蓟县独乐寺、山西应县木塔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木结构建筑金卢沟桥因坚固实用、美丽壮观闻名中外元大都建筑宏伟,城内有完整的排水系统明朝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成为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北京城布局严整,建筑壮丽是我国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综合类著作战国《墨经》记有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反映了我国物理学的重大成就北宋沈括著《梦溪笔谈》被誉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沈括被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明末清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被誉为“中国"%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过程(1)开始: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等的签订(2)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条约的签订(3)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4)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2、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中法战争(1883—1885年);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年)3、近代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清朝晚期:《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俄美英法《天津条约》、中英法《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订条约》(《伊犁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中法新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2)北洋政府时期:《二十一条》(1915年)、《俄蒙协议》(1912年)、《中俄声明》(1912年)(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1946年)世界四大古文明 出现的时间 代表性文明成果 所处的大河流域 古埃及文明 公元前3500 金字塔尼罗河两河流域古代文明 公元前3500 《汉谟拉比法典》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古印度文明 公元前2500 种姓制度印度河、恒河 中华文明公元前2070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黄河、长江《荷马史诗》,盲诗人荷马整理而成 ,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
2013年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2013年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提纲一、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一、中国古代史记忆歌诀: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古代史历史分期及其特点:(一)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时期:秦朝、西汉、东汉;(二)、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三)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朝、唐朝;(四)经济中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五)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明朝、清朝;1、距今约有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
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2、氏族公社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体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河姆渡遗址位于今天的浙江省,距今大约7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
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的。
半坡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距今大约6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
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他们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一、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建都在亳。
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鼎,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也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
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二、商朝第一个王是汤,最后一个王是纣。
盘庚在位时将都城迁到殷,因此又称殷朝,盛行野蛮的“人牲”和“人殉”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第一册一春秋战国1、最早出现铁农具和牛耕的时期是春秋时期,战国推广。
2、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3、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4、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无为而治)。
5、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主张爱护自然。
6、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7、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8、孙武是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9、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对社会变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思想领域的繁荣。
二、秦汉时期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
2、秦朝规定全国规范的文字是小篆,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铜钱。
秦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抵御匈奴族。
3、西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当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4、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今西安)出发往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及当今的新疆地区,远达中亚,南亚,西亚,以至地中海东岸各国和南欧、北非等地。
开辟丝绸之路功劳最大是西域的使者张骞。
5、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是著名的数学著作。
6、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有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写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代奉为医学经典,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
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他还编成锻炼身体的“五禽戏”。
7、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张衡发明了能测量地震的地动仪。
8、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是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本土的宗教。
9、西汉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3000多年历史,《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0、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问答1、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和意义?答: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利用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a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奖励军功;c奖励耕织;d建立县制。
意义:商鞅变法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秦国通过变法,废除了旧制度,发展了封建经济。
增强了国力,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简述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答:兴办私学,广收学生,主张因材施教,要求学生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要老实,重视道德教育,希望学生成为品行高尚的人。
3、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答:a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自称“始皇帝”,在中央设立“三公”,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中央和郡县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b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大修驰道,统一车轨;c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巨大损害;d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巩固边防,加强对越族地区的开发。
中国历史第二册一、隋唐1、隋朝时李春主持修赵州桥,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2、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出现“贞观之治”(23年);3、唐太宗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民族的拥护被北方各族称为“天可汗”。
4、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六诏人是彝、白族的祖先,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5、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亲。
他们为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拉萨大昭寺有她的塑像。
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进一步密切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6、唐朝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
李白被称为“诗仙”,他的不朽名作有《蜀道难》和《望庐山瀑布》等;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名作有《三吏》、《三别》等作品;白居易的著名作品有《长恨歌》和《琵琶行》。
7、隋唐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柳公权、颜真卿;著名的画家有隋朝的展子虔和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其中的吴道子被后人尊为“画圣”,代表作为《天王送子图》8、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在隋唐时期开凿的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
二、五代、辽、宋、夏、金等政权1、火药用于制造武器,始于唐朝末年;司南制成于战国时期,指南针制成于北宋,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传入欧洲。
2、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了我国古代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3、词是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兴起了晚唐。
宋朝时,词的创作达到高峰,出现了许多著名词人和词作。
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宋朝著名的女词人是李清照,南宋词人辛弃疾,他的代表作是《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4、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美术史上的杰作;元朝著名的书画家是赵孟頫,其名画有《秋郊饮马图》等。
四、明朝和清朝1、顺治帝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后来康熙帝封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驻藏大臣三者地位平等;乾隆时建立金瓶掣签,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2、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北岸,西北包括唐努鸟梁海地区,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包括库页鸟),南达南沙群岛,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3、清朝雍正皇帝时,设立军机处,直接听命于皇帝,负责处理军国大事,严厉压制反清思想,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统治。
4、乾隆年间,大、小和卓兄弟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平叛。
设伊犁将军管理新疆。
5、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抵御蒙古族。
6、李时珍是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他用毕生精力,写成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该著作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7、宋应星是明末清初杰出的科学家,他编写了《天工开物》,该书被译成多国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8、明代三部最优秀的小说是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施耐庵写的《水浒传》,吴承恩写的《西游记》。
9、清代著名小说有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问答1、唐朝初期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答: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注意总结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他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继续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注意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所以贞观年间,国家统一,社会秩序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2、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答: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意义:为人类在文化、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是我国人民对世界做出的重大贡献3、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强化统治机构:雍正皇帝时,设立军机处,直接听命于皇帝,负责处理军国大事,严厉压制反清思想,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统治。
中国历史第三册(中国近、现代史部分第三、四册 1840年至1949年)1、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前期)为目标,创办军事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70年代又以求富(后期)为目标创办民用企业,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还有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这些企业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2、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3、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称戊戌变法,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公车上书”;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即戊戌政变),囚禁了光绪帝,这次变法只维持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4、1894年,孙中山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口号,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1905年在孙中山、黄兴的推动下,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它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中国同盟会的性质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12年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5、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为辛亥革命,领导者孙中山。
6、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春,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1912年4月,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正式解职,临时政府迁到北京;7、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发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李大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8、由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于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地点首先在北京,主力是学生;6月3日,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运动的主力是无产阶级。
五四运动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中方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9、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制,实现共产主义的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
问答1、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了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它启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但它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成效不大,没有使中国富起来。
2、戊戌变法的时间、领导者、性质、意义。
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既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它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不仅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也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在中国上空飘扬,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