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概论考试题库(带答案)

马克思主义概论考试题库(带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第 1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答案:A第 2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是()。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答案:A第 3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是()。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关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互相斗争的科学答案:B第 4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19世纪20年代19世纪30年代19世纪40年代19世纪50年代答案:C第 5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是()。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资本论》的发表《反杜林论》的发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答案:D第 6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政治经济学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答案:C第7 题(单选):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辛亥革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成立答案:B第8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大同思想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答案正确答案:C第9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毛泽东思想答案:A第10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个重要理论成果是()。

政治学基本知识

政治学基本知识

马克思对政治的定义定义: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理解: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

国家政权是政治权力的根本问题,任何阶级要实现自己的目的,都必须掌握对国家或社会的最高统治权;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

政治权力(political power)。

政治权力是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

它体现在政治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或原则的实际政治过程之中。

政治权力是权力在政治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它是一种政治力量,所要实现的目的与政治相联系。

政治权力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

政治权力在本质上表现为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在形式上呈现为特定的公共权力。

Ⅰ权力是政治关系的中介无权力就不能构成政治关系,Ⅱ政治权力实现的目的主要是利益。

Ⅲ权力主体能否达到目的取决于政治力量的对比。

政治文化的功能政治体系中政治文化的特征决定着该体系存在的状态、运作的方式以及发展演变的道路和方向。

1、特定的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得以存在和维持的必要基础。

任何政治体系的存在和维持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化。

一旦这种和谐的关系被破坏,就可能导致体系的生存危机,设置解体。

2、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治制度是指政治体系内各种结构之间相对稳定的政治关系,这是政治体系的核心部分。

一个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的模式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当然是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水平,但社会的政治文化在形成政治制度模式的过程中也发挥这重要的作用。

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

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

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
历史唯物主义用以标示社会结构两个基本层次、社会生活两个基本领域的概念。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构成一定社会的基础;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在阶级社会主要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特定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统一构成特定的社会形态。

上层建筑就是这这个前提下被提出,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

在一定的社会中,人们在一定的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定的政治、法律制度,建立起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这些体现着人们之间一定的政治关系,通常称为政治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于上层建筑中占主导地位,主要内容有:建立起一定的政治、法律制度,建立起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并且体现着人们之间的一定政治关系。

另补充一点,上层建筑包含观念上层建筑(如宗教,哲学道德,艺术等)和政治上层建筑(如法律,监狱,法庭等)
即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简称为政治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通称为是思想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中,政治处于主导地位;而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
心。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

1.上层建筑的核心国家政权2.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劳动资料,劳动者,劳动对象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两大贡献: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理论史上的两大贡献: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5.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

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

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

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

是指引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6.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7.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

8.马克思主义的创立:社会两极分化;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

9.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直接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10.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

1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

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集中体现为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谁为本原的问题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

13.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14.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15.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4.矛盾的两个特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居安思危)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矛盾的特殊性: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政治学概论复习重点一

政治学概论复习重点一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编政治与政治学一、政治1、政治的定义: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人们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围绕着国家政权而进行的各种社会活动和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2、政治的社会地位和作用:(1)政治是上层建筑中的核心。

政治是上层建筑中的核心部分,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受政治统率,受整治规范和制约,要通过与政治的联系来发挥其特有的社会功能。

(2)政治是推动或阻碍经济发展的力量。

在经济与政治的互动关系中,经济始终起决定作用,但政治的地位不可忽视,在所有影响经济的因素中政治的作用最为重要,在一定条件下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3)政治是最基本的社会调解机制。

相对于其他社会调节机制,政治是一种宏观的,最高层次的,全面的社会调解机制;其他社会调解机制需要借助政治力量发挥其调节作用,需要政治弥补其缺陷。

(4)政治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前提。

社会革命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质的飞跃,政治革命是孕育新社会的“助产婆”,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5)政治使社会成员成为“政治人”。

一个人身处政治社会,也就处在政治关系之中,所以政治使社会成员成为“政治人”,社会成员要过政治生活,要受政治的影响和制约。

二、政治学1、政治学的定义:政治学是研究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的政治活动、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文化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政治学的研究范畴:政治主体、政治行为、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发展。

3、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马克思主义分析政治现象的基本途径和角度包括历史的、经济的、阶级的和利益的角度,在此基础上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历史分析方法、经济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和利益分析法。

c.调查研究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重要方法。

(2)政治学研究的其他主要方法:a.政治哲学研究方法;b.历史研究方法;c.制度研究法;d.经济学研究方法;e.社会学研究方法;f.心理研究方法;g.政治系统分析方法;h.政治沟通分析方法;i.实证调查和分析方法。

政治学原理重点归纳

政治学原理重点归纳

政治学原理重点归纳1.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我们可以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概念: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是以政治权利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以国家政权或国家问题为核心。

政治学研究对象:即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

3.政治学研究范围:(1)政治学基础理论(2)中国政治(3)比较政治(4)公共政策(5)行政管理(6)国际政治4.中国古代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5.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从具体到一般,再从一般到具体。

(3)理论联系实际。

(4)阶级分析。

(5)经济分析。

常用具体方法:(1)历史研究法(2)制度研究法(3)比较研究法(4)结构—功能研究法6.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1)学习研究政治学有助于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

(2)学习政治学有助于借鉴和吸取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

(3)学习政治学有助于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

7.原始氏族公社制度氏族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庭形式是群婚。

群婚的第一个阶段的家庭形式是血缘家庭。

氏族是由普那路亚家庭直接引起的。

氏族,是具有血缘关、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

它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

氏族社会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氏族内部禁止通婚。

第二,氏族制度的组织机构—议事会,是一切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民主集会。

第三,氏族成员有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义务。

8.国家的产生及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第一,国家是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00312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串讲笔记-复习题资料

00312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串讲笔记-复习题资料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考核知识点:1 政治的含义2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3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4 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5 中国古代政治学说的历史演变6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7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8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9 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第一节政治学研究对象一、政治的含义 P6古希腊:最初含义指古代城邦,即城市国家。

(西方)亚里士多德(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人):政治主要指国家的活动。

中国古代:核心含义是统治,政治主要指“治国平天下”,以治为主。

1、历史上剥削阶级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对政治的解释(非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解释) P2(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孔子、孟子、柏图拉、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康德)(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凯尔逊)(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马基雅维里-第一次将政治与理论分开、《君主论》,韩非子-法家、拉期韦尔、马克思·韦伯)(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孙中山、麦肯齐、奥克肖特)(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戴维·伊斯顿“权威性价值分配说”)观点内容代表人物道德解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法律现象立法和执法的过程凯尔逊争夺权力、玩弄权术马基雅维利、韩非子、拉斯韦尔、马克思·韦伯管理众人之事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孙中山、麦肯齐、奥克肖特围绕政府制定、执行政策社会价值和权威性分配的活动戴维·伊斯顿【单】把政治解释为“管理众人之事”的代表人物是()A马基亚维利 B戴维·伊斯顿C孙中山 D毛泽东【答案】C2、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解释(1)马克思、恩格斯在《中产党宣言》中指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

”(2)列宁说:“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上层建筑的核心

上层建筑的核心

国家权力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某种社会的基础是社会的经济关系系统,即生产关系的总和。

它主要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权,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是最重要和决定性的部分。

一个社会的上层建筑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由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组成。

上层建筑概念包括政治和法律意识形态,道德,宗教,文学艺术,哲学和其他意识形态。

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上层建筑是指政治和法律体系和设施,主要包括军队,警察,法院,监狱,政府机构,政党和社会团体,其中国家权力是核心。

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意识形态上层建筑为政治上层建筑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政治上层建筑为思想上层建筑的传播和实施提供了重要保证。

政治上层建筑作为思想的“物质附属物”,是由人们的意识有意识地建立起来的。

一旦形成,它就强烈地影响着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并需要某种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来适应它。

恩格斯指出:国家权力是“支配人民的第一大意识形态力量”,“一旦国家成为社会的独立力量,它将立即产生新的意识形态”。

在阶级社会中,上层建筑具有阶级性质。

不同类别的政治组织和意识形态以相同的社会形式存在,这反映了社会和经济基础的复杂性以及经济关系的对立面。

支配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也支配精神生产资料。

统治阶级的思想是社会的主导思想。

在无阶级社会中,经济关系不是对立的,上层建筑也没有阶级性质。

政治常识40题

政治常识40题

政治常识40题1.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思想意识形态B.军队C.监狱D.国家政权2.“邓小平理论”科学概念的首次提出并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独立自主C.自力更生D.一切从实际出发4.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而我国最大的实际是:A.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人口多、底子薄C.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D.商品经济不发达5.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A.决定作用B.主导作用C.基础作用D.稳定作用6.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A.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B.劳动还存在差别,仍是谋生的手段C.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D.社会成员中存在着不同阶层7. 50年代中期,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主张的是: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叶剑英8.十六大报告要求,要紧紧围绕( )两个历史性课题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A.政治合格、军事过硬B.打得赢、不变质C.维护国家安全统一、支持地方建设D.作风优良、纪律严明9.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 ( )放在首位。

A.经济效益B.社会效益C.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D.推动人的全面发展10.十六大报告要求,要在全党开展以( )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

A.心为民所系,权为民利用,利为民所谋B.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C.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11.《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1、政治关系政治关系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关系基础上的各政治主体之间,基于自身利益要求,围绕国家政治权力而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社会关系的总称。

2、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一个国家内的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参加政治生活,从而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公共政策过程的行为。

3、政治主体政治主体是指在社会政治关系或政治过程中,具有主体身份并以其存在或行为对政治资源的配置产生作用的政治决策者和政治参与者。

从规模上看,可以分为两大类,集体型政治主体和个体型政治主体。

4、政治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人们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围绕着国家政权而进行的各种社会活动和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5、国际关系国际关系是指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等各种国际行为主体之间,为了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和利益而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二、简答1、简述政治文化的种类。

答案要点:第一,按政治文化功能的分:体系文化、过程文化、政策文化。

第二,按文化结构及其关系分:主流政治文化和政治亚文化。

第三,按社会经济基础与阶级性质分:奴隶社会政治文化、封建社会政治文化、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文化、社会主义社会政治文化。

第四,按政治文化的发展阶段分:传统型政治文化和现代型政治文化2、分析政治发展的主要途径。

答案要点:一是政治革命:政治关系的质变,导致政治制度新旧更替。

二是政治改革:政治关系的量变或部分质变,促进政治体制的改进和完善。

三是科技进步:改进政治活动的方式和手段,推动政治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论述题(35分)论述政党的特征与功能答案要点:政党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的根本利益,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特别是为了谋取政权和执掌政权而建立的一种政治组织。

政党的特征主要是:1、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是阶级的先锋队组织;3、具有特定的政治目标和纲领,与政权具有密切相关性;4、具有特定的组织和纪律。

大学·政治学原理

大学·政治学原理

第一章绪论一、中西历史上关于“政治”的基本观点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2、认为政治是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立法和执法的过程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二、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理解1、政治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2、其实质是阶级关系。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4、政治活动是科学,又是艺术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概述儒、道,法家,对中国政治生活的影响最为深远。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始于19世纪40年代,它对于人类政治生活本质的揭示以及对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预言,标志着人类政治学发展一个崭新时代。

一、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西方政治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从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这个时期的西方政治学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

2、第二个阶段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政治学从以国家制度为研究主题,转变为以“权力”为主要研究方向。

3、第三个阶段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时代,这个时期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向从权力转向政策过程,特别是以计量方法和价值中立为根本特征的行为主义政治学开始流行并逐渐占据优势,其间尽管也有一些政治哲学方面的力作不断问世,但西方政治学在总体上已经进入“政治科学”的时代。

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一、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具体包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具体到一般、理论联系实际、阶级分析、经济分析等方法。

此外,政治学研究还涉及其他一些具体方法:如历史研究法、制度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结构—功能研究法等。

二、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1、学习政治学有助于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

2、学习政治学有助于借鉴和吸取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

人教部编版高中政治关于上层建筑考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高中政治关于上层建筑考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高中政治关于上层建筑考点总结1.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等。

上层建筑在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和政治关系的统一2.政治上层建筑的构成要素政治上层建筑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三大部分:(1)政治法律制度,包括国家制度、司法制度和社会管理体制;(2)政治组织,指同政治法律制度相联系的政党组织和社会组织等;(3)政治法律设施,包括政权机关、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国家机器。

其中的国家政权居于核心地位,对其他要素起着支配作用。

3.国家政权是政治结构的核心在社会的政治结构图中,国家政权是核心。

政治结构是整个社会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部分,而国家政权则是它的控制中心。

4 . 一定社会的基础是该社会的经济关系的体系即生产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分配关系等三个方面,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首要的、决定的部分。

而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复杂庞大的体系,由该社会的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两个部分组成。

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文学艺术、哲学等意识形态。

政治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主要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机构和政党、社会集团等,其中国家政权是核心。

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观念上层建筑为政治上层建筑提供思想理论根据,政治上层建筑为观念上层建筑的传播和实施提供重要的保证。

政治上层建筑作为思想的“物质附属物”是通过人们意识自觉建立的,它一经形成又强烈影响观念上层建筑,要求一定的观念上层建筑与它相适应。

2020考研政治马原重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2020考研政治马原重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2020考研政治马原重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又称基本经济制度。

经济体制是基本经济制度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意识形态又称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

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

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它的核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2.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1.起源: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实质:国家的实质是阶级统治工具。

3.职能:国家有政治统治(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

政治统治是其主要职能,社会管理职能是为政治统治服务的。

政治统治只能通过社会管理职能体现。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对立统一。

政治上层建筑
经济学、社会学和哲学名词。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

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简称为政治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通称为是思想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中,政治处于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
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
济基础之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根源,是第一性的;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表现,是第二性的、派生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题库

1、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正确答案:C你的选择:AA.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B. 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C.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D. 自由理性的外化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正确答案:D你的选择:没选答案A. 客观实在性的观点B. 主体性的观点C. 反映的观点D. 实践的观点3、下列哪一原理可以解释“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正确答案:B你的选择:没选答案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C. 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D. 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4、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正确答案:C你的选择:没选答案A. 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5、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在于正确答案:A你的选择:没选答案A. 只是对事物的外部联系的认识B. 是不可靠的C. 没有客观依据D. 是人的感官自生的6、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 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是正确答案:C你的选择:没选答案A. 生产力B. 生产关系C. 生产方式D. 物质资料的生产7、“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正确答案:A你的选择:没选答案A. 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 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 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的客观性8、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件事说明正确答案:C你的选择:没选答案A. 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B.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C.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认识发展的动力9、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正确答案:C你的选择:没选答案A. 吃喝穿住B. 人的自觉意识活动C.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D. 社会关系的形成10、在社会形态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政治的上层建筑是指什么

政治的上层建筑是指什么

政治的上层建筑是指什么
上层建筑(Superstructure)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

它包括阶级关系(基础关系)、维护这种关系的国家机器、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等。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对立统一。

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

是人们在一定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包括政权、法制、军队、警察、法院、党派团体的组织活动等全部国家机器和政治机构以及政治、法权、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方面的观点在内的一个庞大社会体系。

福建省高校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马当先”知识竞赛马原重点知识

福建省高校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马当先”知识竞赛马原重点知识

绪论: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和科学社会主义(核心、归宿)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问世。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就是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其二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从具体物质形态出发说明世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科学为基础,把物质等同于科学发现的物质结构层次——原子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固有属性。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世界有了自然和社会的区别,这种飞跃和区别归根到底是人通过实践完成的。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一方面,实践是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实在性的自然基础。

马原选择题第3章

马原选择题第3章

马原选择题第3章第3章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存在包括(ABC)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C.经济关系D.全部社会关系E.社会生活的精神生产活动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ABCD)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E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3.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CD)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E社会意识对经济具有反作用4.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段话说明(ABCD)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E.在一定程度上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5.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这是因为(ACDE)A.生产方式是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E.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6.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这是因为(ABCE)A.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人口生产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C.人口生产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D.人口生产不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E.人口生产的社会形式受生产方式制约7.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AB)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E.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水平8.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AB)A.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B.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C.社会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D.社会形态是超社会的、超历史的E.社会形态是由偶然因素所决定的9.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CD)A.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B.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C.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D.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E.指出阶级斗争只有暴力革命一种形式10.“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ACD)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E.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史观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单项选择1、社会存在是指( D )A.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2、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B )A.地理环境的优劣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社会风气的好坏D.人口增长的快慢3、社会意识是( C )A.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B.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C.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D.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4、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A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B.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它具有历史继承性D.它具有相对独立性5、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C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是】:C6、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B )A.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D.人与劳动资料之间的关系7、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A )A.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B.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C.社会化的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层建筑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

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简称为政治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通称为是思想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中,政治处于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根源,是第一性的;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表现,是第二性的、派生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它们的矛盾运动。

这一矛盾运动贯穿了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

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要经历一段逐步完善的过程;直接受生产力所推动的经济基础相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易变的,上层建筑相对于经济基础是比较稳定的,往往落后于经济基础的变更。

结果就形成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既相适合又不相适合的矛盾运动。

在两者基本适合中出现的局部性矛盾,可以在同一社会制度的范围内加以调整。

当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已经变成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要求根本变革的客观趋势之间就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与冲突。

在阶级社会,这个矛盾表现为代表先进生产关系、反映经济基础变革要求的进步阶级和代表腐朽生产关系并运用上层建筑的力量阻碍变革的反动阶级之间的激烈的阶级斗争。

这一矛盾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推翻旧政权,根本改变旧上层建筑才能获得解决。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制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解决又依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解决。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