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

合集下载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意见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意见的通知

维普资讯
省政 府办 公厅 文件 质 。要 坚持 统 筹 城 乡发 展 , 强 城 市辐 射 功 能 , 增 提
2 1
( ) 三 发挥 城镇 体 系规 划 对城 市 总体规 划工 作 高服 务农 村 的水平 。要按 照 建 设 “ 新 创 业 江西 、 的指 导作 用。省 域 城 镇 体 系 规 划是 指 导 省 域城 镇 创
维普资讯
2 0
省政 府办 公厅 文件
和联合 监管 ; 强政 府 引 导 , 展 反 商业 欺 诈 行 为 断措 施加 以整 治 。各 级 整 规 办 要做 好 督 查 、 调 、 加 开 协 的宣 传教育 ; 立企 业 诚 信 档 案 , 动 商业 信 用 体 指导 工作 。 建 推
绿 色生 态江 西 、 谐 平 安 江 西 ”的要 求 , 筹 城 乡 发展 的 依 据 。各 市 县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修 编 要 按 照 和 统 环境 保 护工 作 , 一 步 改 善 城 市 大 气 和水 资 源 环 《 西 省 城 镇 体 系规 划 (0 5 22 进 江 20 - 00年 ) 确 定 的 》
药、 饲料 和饲 料添 加 剂 、 机及 零 配 件 等农 资 的坑 持对 内宣传与对外宣传 、 农 日常宣传与专题报道 、 正
农害农行为 ; 打击制售假 劣建材 、 汽车配件及其商 面 引导 与批评 曝光 、 传统 手段 和互 联 网等 新型媒 体 突出重点 , 注重实效, 围绕安全生产 、 食品 标和包装物的违法行为 , 遏制“ 地条钢” “ 、 黑心棉” 相结合 ,
系建设 。
治。
( ) 强 协 调 配 合 。各 地 、 有 关 部 门 要 相 二 加 各 区案 件 时 , 区 、 门之 间要联合 行 动 , 互配合 。 地 部 相 ( ) 三 充分 发挥新 闻宣 传 和社 会 监督 作 用 。坚

永丰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规划文本(草案)

永丰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规划文本(草案)

永丰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规划文本(草案)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3)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5)第一节县域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5)第二节县域人口与城镇化 (6)第三节县域城镇体系结构 (6)第四节县域空间管制规划 (7)第五节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8)第六节县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9)第七节县域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12)第八节县域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13)第九节县域旅游发展规划 (14)第十节县域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14)第四章县城总体规划 (17)第一节城市性质与规模 (17)第二节县城用地发展方向与增长边界 (17)第三节县城总体规划布局 (17)第四节县城产业布局规划 (18)第五节县城中心城区村庄建设规划 (19)第六节县城综合交通规划 (20)第七节县城住房发展与居住区规划 (21)第八节县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2)第九节县城绿地系统规划 (25)第十节县城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6)第十一节旧城更新改造规划 (26)第十二节县城土地开发控制规划 (27)第十三节县城公用设施规划 (28)第十四节县城环境保护规划 (29)第十五节县城综合防灾减灾体系规划 (30)第十六节县城郊区规划 (32)第十七节县城城市建设用地时序安排 (33)第十八节县城近期土地利用规划 (33)第十九节县城中期土地利用规划 (35)第二十节县城远景规划设想 (36)第五章规划实施措施和政策建议.................................. 37第六章附则. (39)附表: (40)第一章总则第1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为适应永丰县新的发展需要,更好地指导城市各项建设活动,对永丰县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第2条规划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4)《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原建设部令第145号,2005)(5)《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原建设部令第144号,2005)(6)《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原建设部令第119号,2003)(7)《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原建设部令第112号,2002)地方规定、文件、相关规划(1)《江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2010)(2)《江西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3)《吉安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2002)(4)《江西省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10年版)》(5)《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6)《江西省统计年鉴》(2011)(7)《吉安市统计年鉴》(2011)(8)《永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9)《永丰县志》(10)《永丰县统计年鉴》(2002-2011)(11)永丰县各有关部门提供的基础资料(1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13)《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9-2030)》(14)《吉安市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15)《吉安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16)《永丰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17)《永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18)《永丰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第3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1年-2030年。

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城镇排水专项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的通知

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城镇排水专项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的通知

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城镇排水专项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09.07.06•【字号】赣建城[2009]31号•【施行日期】2009.07.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城镇排水专项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的通知(赣建城[2009]31号)各设区市建设(规划建设)局、城市管理局、规划局,南昌市市政公用局:《江西省城镇排水专项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已经2009年7月6日厅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附件:江西省城镇排水专项规划编制纲要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九年七月六日附件:江西省城镇排水专项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第一章编制说明为确保我省城镇排水专项规划质量,规范城镇排水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使其科学化和制度化,以促进我省排水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纲要。

本纲要适用于我省城市和镇的排水专项规划。

城镇排水专项规划在城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规划设计,是对城镇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细化,其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册和附录四大部分。

城镇排水专项规划要综合工程技术、社会经济、环境保护等多方因素,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因地制宜地科学确定城镇排水体制、排水管网系统、城镇污水处理厂及排水水体,促进城镇科学、可持续发展。

城镇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单位须有相应的规划设计资质。

第二章编制原则一、充分合理利用城镇原有排水设施功能。

二、统一规划,远近结合,适度超前,分步实施。

三、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科学环保,利于城镇人居环境。

四、远期雨污分流。

应充分回收利用城镇雨水及处理后的污水,科学合理处置污泥。

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促进城镇长远发展。

第三章成果格式一、规划文本(一)总论(二)排水体制(三)污水系统规划(四)雨水系统规划(五)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六)排水管材选用与附属构筑物(七)再生水利用规划(八)近期建设规划(九)投资估算(十)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二、规划说明书(一)总论1、规划依据2、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3、规划期限及规划范围规划年限分为近期和远期,近期一般为5年,远期一般为15-20年。

国务院关于《南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南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南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11.29•【文号】国函〔2024〕178号•【施行日期】2024.11.29•【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南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178号江西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南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南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南昌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昌是江西省省会,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区域先进制造业基地等功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南昌篇章。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南昌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64.43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22.01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067.85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998.63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32.36亿立方米。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

三、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深入参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共同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加强南昌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做好城镇开发边界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管理工作的通知

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做好城镇开发边界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管理工作的通知

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做好城镇开发边界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公布日期】2022.07.29•【字号】•【施行日期】2022.07.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做好城镇开发边界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管理工作的通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为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87号)、《自然资源部关于做好近期国土空间规划有关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20〕183号)等文件要求,依照《江西省城市和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规范详细规划编制,持续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做好城镇开发边界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做好控规工作的重大意义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是“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传导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有效抓手,是指导和约束城市开发建设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城市空间治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控规是统筹各类专项规划的重要平台,是实质性保障城市各业用地、各类设施空间落位的直接抓手,对于推动城市空间品质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控规是法定规划,对具体地块用途、开发建设强度和管控要求等作出实施性安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统筹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法定依据。

各地要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做好控规工作的重大意义,系统、规范、有序推进控规的编制、实施和管理。

二、规范有序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一)开展既有控规评估维护工作。

要对既有控规进行实施评估,与在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无冲突、适应目前城市发展和土地供应需求的,可继续沿用;既有控规难以满足发展需求,或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布局不相适应的,应对既有控规进行调整修编。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实施意见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实施意见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字号】赣府发〔2015〕58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住房改革与发展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15〕58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37号)和全国棚户区改造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切实解决群众住房困难问题,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明确工作目标2015-2017年,全省改造包括城市危房、城中村在内的各类棚户区50.14万套,其中2015年16.54万套、2016年16.6万套、2017年17万套;改造农村危房83万户,其中2015年31.2万户(含我省提前实施13万户)、2016年25.9万户、2017年25.9万户。

进一步加大棚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城市基础设施更完备、布局更合理、运行更安全、服务更便捷。

二、加大城镇棚户区改造力度各市、县(区)要抓紧编制2015-2017年城镇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对改造目标、工作时序、完成时间等作出明确安排,抓好组织落实。

(一)依法依规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

切实做好土地征收、补偿安置等前期工作。

建立行政审批快速通道,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对符合相关规定的项目,限期完成立项、规划许可、土地使用、施工许可等审批手续。

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在保证工程质量前提下,科学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完成2015-2017年棚户区改造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二)扩大改造范围。

各地应以今年老楼危房排查和城中村调查摸底的底数为基础,对需要拆除重建和改建(扩建、翻建)的危房、群众要求改造意愿强烈且城市发展急需改造的城中村,原则上应全部纳入2015-2017年棚改计划,积极实施改造。

《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获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复

《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获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复

. 2 水 土 流 失 现 状 1 7 2 5 . 0 5 k m , 占1 1 . 2 3 %; 剧 烈 侵蚀 面积 9 5 2 . 3 0 k m , 占 4 6 . 2 0 %。平 均土 壤侵 蚀模 数 3 8 3 4 t / / ( k m。・ a ) , 年均 土 据2 0 1 1 年 水土 流失 普查 成 果 , 渝东 南生 态保 护 发
涵养 能力 、 改 善 三 峡水 库 水 质 ; 对 分 布 集 中 的坡 耕 地 ,
1 1 0 8 . 6 k m , 占1 6 . 9 6 %, 极强烈侵蚀面积 1 0 1 7 . 9 7 k m , 占1 5 . 5 7 %; 剧烈 侵 蚀 面积 2 5 0 . 4 5 k m , 占3 . 8 3 %。 平 均土壤 侵蚀 模 数 4 2 3 6 t / ( k m。・a ) , 年 均 土 壤 侵 蚀
壤 侵蚀 总量 为 5 8 8 9万 t 。
3 . 3 水 土保持 方 向
展 区水 土流失 面 积 6 5 3 7 . 8 9 k m , 占总 面积 的 3 2 . 9 6 %,
其 中 中度 以上 水 土 流 失 面 积 比例 为 6 2 . 6 3 %。按 侵 蚀 强度 分 , 轻 度侵 蚀 面 积 2 4 4 3 . 4 2 k m , 占3 7 . 3 7 %; 中度
和封 禁 治理 。 4 渝 东南 生态 保护 发展 区
开 发规 划 , 大力 实 施 特 色 、 优质经果林基地建 设, 发 展 区域生 态经 济 , 建设 生态 经济 型 小流 域 ; 以小 流域 为 单
元, 实施 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 , 有效 防治石漠化 ; 集 4 . 1 生 态经济状 况 中治理 成 片分布 的坡 耕 地 , 建 设高 标 准 基 本农 田 ; 因地 渝 东南 生态 保 护 发 展 区包 括 黔 江 、 武隆 、 石柱 、 彭 制 宜 营建水 土 保 持林 , 提 高林 地 水 源 涵养 和水 土 保 持 水、 秀山、 酉 阳等 6个 区县 , 下辖 1 9 3个 乡镇 ( 街道 ) , 土 能 力。 地总面积 1 9 8 3 7 k m 。该 区属 中低 山地 貌 , 平 均海 拔 作者简介 】何文健 ( 1 9 6 5 一) , 男, 重庆 潼南县人 , 高级 师, 1 0 0 0 m, 区内分 布 有 仙 女 山 、 黄水森林公 园、 桃花 源、 [ 学士 , 站长, 长 期从 事 水 土 保 持 和 水 资 源 管 理 l 小 南海 地质 公 园 等 风 景 区 , 土 壤 以 黄壤 和 石 灰 岩 土 为 作 。 主 。区域 多 年 平 均 气 温 1 6 . 3 7℃ , 多 年 平 均 降 水 量 [ 收稿 日期 ]2 0 1 6 — 0 8 — 2 3 1 2 0 9 . 0 2 m m, 森林 覆 盖率 为 5 2 . 1 %。 ( 责任 编辑 张培虎 ) 2 0 1 4年 , 该 区实 现 国 民 生 产 总 值 6 9 6 . 2 1亿 元 , 人 均G D P 1 8 7 7 5 . 8 9元 ; 区域 户籍 总人 口 3 7 0 . 8万人 , 其

江西省2024年上半年《城市规划实务》:城镇体系规划方案评析试题

江西省2024年上半年《城市规划实务》:城镇体系规划方案评析试题

江西省2024年上半年《城市规划实务》:城镇体系规划方案评析试题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25 题,每题 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编制城市规划,要妥当处理城乡关系,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体现____的原则。

A:布局合理、节约土地、环境友好B:布局合理、环境友好、爱护土地C:布局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D:节约土地、布局%合理、爱护资源2、道路绿化布置的原则是____A:a.保证交通平安B:b.保证城市空气的清爽C:c.保证满意道路功能的要求D:d.保证不污染环境3、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行为特点的是____A:强制性B:单方意志性C:无偿D:自由裁量性4、国务院依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关于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总称为____A:行政法律B:行政法规C:行政规章D:行政措施5、依据《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设立全国绿化委员会,统一组织领导全国城乡绿化工作,其办公室设在____A: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B: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C:国务院环境行政主管部门D:国务院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6、山西省太原市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应报____审批A:国务院B:国务院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C:省、自治区人民政府D: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7、关于城市规划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A:他是城市人民政府为实现肯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B:为市民创建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依法组织编制并审批城市规划的行政管理行为C: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包括国家总体规划和城市具体规划两个层次D:城市规划是国家和城市政府关于城市友展和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具体落实8、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中,技术法规分为____标准。

A:国家和地方B:国家和省级C:国家和行业D:部门和行业9、中小城市客运站通常采纳____的布局形式。

A:通过式中华B:尽端式C:混合式D:中间式10、下面列出的城市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须要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是____A:城市道路和桥梁工程的大修和养护B:城市规划区内马路和桥梁工程的大修和养护C:城市道路须要设置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建设D:为解决施工期间临时交通而设置的便道和便桥建设11、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____A:合法性原则B:行政法治原则C:合理性原则D:应急性原则12、古典建筑是指____A:a.罗马共和盛期的建筑B:b.罗马帝国盛期的建筑C:c.希腊盛期的建筑D:d.罗马共和盛期与罗马帝国盛期的建筑和希腊盛期的建筑的同称13、某小区内有一小型医院,建筑面积约为200㎡,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换算标准,标准的停车位为____A:9个B:13个C:17个D:1个1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下列临时建筑中,应被责令限期拆除的是____①未经批准进行临时建设的;②未依据批准内容进行临时建设的;③临时建筑物、构筑物超过批准期限不拆除的A:③B:②③C:①②D:①②③1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____组织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 批后公告材料

第一条 编制目的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引领,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部署和“五化”协同发展总体要求,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历史机遇,落实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要求,以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为目标,加快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质量全面提升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由江西省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5-2030年,其中近期到2020年,远期到2030年。

第三条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江西省全部行政辖区,包括南昌市、上饶市、九江市、景德镇市、萍乡市、新余市、鹰潭市、赣州市、宜春市、吉安市、抚州市等十一个地市,总面积为16.69万平方公里。 有法定效力。 2

第四条 省域发展总目标 落实新时期江西省“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发展战略,利用江西省近邻长珠闽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开放区位,发挥江西省生态环境优良和文化资源丰富的突出优势,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绿色崛起,加快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其它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促进沪昆(浙赣)、京九等交通走廊地区的统筹协调发展,到规划期末将江西省建设成为“富裕、和谐、秀美”的新江西。 1.富裕江西 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切实增强城市的内生发展动力。通过承接沿海地区的优势产业集群,培育自身优势资源的工业体系,大力发展城市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推动农业产业化,逐步形成就业能力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稳步增强的富裕发展新局面。 到规划期末将江西省建成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中部地区重要的物流集散基地和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旅游经济圈。 到规划期末,全省人均GDP超过16000美元(按2010年汇率),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5%,研究与试验开发经费支出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农村家庭收入中非农产业比重超过60%。 2.和谐江西 以都市区、城镇群、县(市)域单元为载体加快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城镇常住人口与返乡务工人员安居乐业、革命老 3

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和谐发展新局面。 到规划期末,全省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进城务工人员基本纳入当地住房保障体系,高技能人员占技能人员数达到30%以上。 3.秀美江西 未来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生态功能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资源综合利用更上一个台阶;赣鄱文化的影响力显著增强,红色文化传承深远,山水文化风景更具特色。通过建设鄱阳湖生态城市群、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以及江西特色的现代化新农村,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构筑秀美发展新局面。 到规划期末,主要河湖水体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万元GDP的水耗、能耗分别比2010年降低40-50%和25-30%。全省建设20个左右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城市)、200个生态示范镇、2000个生态示范村和50个生态工业园区;全省所有县(市、区)达到生态县(市、区)标准;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以上。

第五条 人口发展目标 规划到2020年全省总人口为4750-4850万,到2030年全省总人口为5000-5200万。 4

第六条 城镇化发展目标 1. 城镇化总体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和“五化”同步协调发展,走“核心聚集、多元驱动、城乡联动、生态宜居”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实现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到规划期末建立起以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为龙头,以都市区和其它城镇群为城镇化主要载体,一批综合承载力强的县(市)域中心城市和重点镇为支撑,村镇联动一体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建成生态宜居指标全国领先,城乡安居乐业、山水特色突出和文化繁荣的城乡发展新格局。建设一批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城市)、环保模范城市、低碳生态示范城市和节水型城市。 2. 城镇化水平预测 规划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为60%左右,城镇人口为2900万左右;规划到203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为68%左右,城镇人口为3500万左右。 规划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实现630万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规划到203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在2020年基础上进一步缩小。

第七条 构筑“多元发展、开放对接”的空间发展新格局 1. 多元发展、内聚增质 以增强经济效益和增加就业为导向,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发 5

展。建设一批生态工业园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区域性物流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区、旅游功能区和绿色农林产业化基地,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引导农业现代化与镇村互促发展。 中心城市应切实提升城市的内聚活力,重点提升产业基地的集群效应,健全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完善各项区域性服务职能,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大力推进南昌核心增长极建设,促进九江沿江开发开放,引导赣州中心城市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赣中南、赣东北、赣西地区的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2. 开放对接、联动区域 发挥江西省出省交通大通道与空港、内河港和内陆港的门户口岸优势,加强与周边省市的合作对接,加强商贸合作、生态建设、设施对接、一体化市场建设。以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为主体,全面对接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福建省),主动联动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共建长江中游城市群;以赣中南、赣西、赣东地区的都市区、城镇群为主体,全面对接周边省份的城镇群或都市圈。 推进跨省重大合作区的协调发展,分别建设对接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福建省)的跨省对接合作区;协调建设交通物流、文化、旅游等对接合作区。

第八条 建立“统筹发展、城乡一体”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1. 统筹发展、分区指导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沪昆(浙赣)交通走廊沿线及其以北地区城镇的综合实力 6

和产业聚集能力,积极开发生态旅游与文化资源。沪昆(浙赣)交通走廊以南地区,立足于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条件合理引导人口和产业的有序聚集。统筹市县一体化发展,围绕中心城市加快构筑对外开放平台、产业承接转移基地,打通跨省交通通道;立足县(市)域单元,进一步培育特色农林经济、特色矿产经济和特色旅游产业。 分区引导城乡差异化发展,形成区域相对均衡的城镇化空间格局。按照城镇化优化拓展地区、城镇化促进地区、城镇化培育地区、城镇化适度发展地区(特色乡村发展地区)、人口疏解与生态保育地区等五类城镇化发展分区,分区统筹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互促协调发展。 2. 扩市强县、城乡一体 着力改变江西省目前中心城市人口规模小、经济总量偏低及“小马拉大车”局面,通过培育都市区、城镇群进一步扩展产业发展空间,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整合各类空间资源,尽快形成辐射带动力强的增长极;扶持一批人口规模大、交通区位优势突出和生态环境承载力较大的县(市)域中心城市,强化综合交通枢纽、产业集群基地和区域性能源电力等基础设施支撑。以“扩权强县、省直管县、兴乡强镇”改革为试点,在促进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地下放社会经济管理权限。 优化城乡居民点体系,突出区域和地区中心城市、县(市)中心城市、重点镇在城镇化中的主导作用,加快构筑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格局,推进镇村联动发展。以都市区、城镇群为载体,打破行政区划建立起统筹协调发展的新机制,促进中心 7

城市与周边县市的空间规划一体化、设施建设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生态环保一体化。考虑到江西省农业地区人口众多和贫困地区分布广泛等特征,进一步突出县(市)中心城市、重点镇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促进本地城镇化中的重要作用,引导进城务工农民家庭进城定居。

第九条 营造“绿色生态、山水融城”的特色建设新格局 1. 生态安全、绿色低碳 构筑以鄱阳湖、赣江-东江源和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为重要生态功能区,赣江、抚河、信河、饶河、修水及其支流为重要生态廊道的全省生态安全格局。以全省生态安全格局为前提引导全省城乡空间的生态、集约紧凑发展,将生态绿楔、绿心、绿带引入城市;切实提高城市新区、镇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全面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活动,促进城市新能源、洁净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 2. 山水融城、特色发展 合理利用城镇周边低丘、江河水系、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要素,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遗址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构筑区域绿道及城市开敞空间,营造山水环境与地域文化相融的江西城镇风貌特色。切实加强城乡规划对城镇、乡村风貌特色塑造,公共活动空间建设的指导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