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山地的形成练习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课件:第5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节

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课件:第5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节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审题突破】 1.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由材料: “ 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 ” 。
说明具有层理构造,此地为沉积岩,另一方面也知道各岩 层的新老。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从图像中获取信息
向斜 山岭
背斜 谷地
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
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 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能算作断层而仅为断裂。 3.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实践意
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4.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
的“足迹”,它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回答 地质构造类型时,与地表形态无关,关键是看地下岩层的 弯曲状况及岩层是否连续。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 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
地、陡崖等,回答构造地貌时,只根据地表形态和高低状
上图 b 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ⅠⅡ D.ⅢⅡⅠ
1.褶皱山 (1)褶皱 挤压 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 ①概念:岩层在强大的 _______ 波状弯曲 。 产生一系列的_________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②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背 从形态上 斜 向 斜
向上 拱起 岩层一般______
向下 弯曲 岩层一般______

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

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一、板块构造理论山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内力的作用之下。

地球的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

板块之间的相互挤压碰撞,产生板块的运动。

1.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①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海岭、海沟等)分割成大小不同的板块。

板块内部相对比较稳定,板块边界则是岩石圈活动频繁地带;②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③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作水平运动。

2.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①生长边界(海岭、断层)板块张裂――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海洋(如红海、大西洋、印度洋等)海岭、即大洋中脊――多隐没在海水之中,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海底山脉,冰岛位于大西洋海岭之上。

②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板块挤压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岛弧链(如西太平洋岛弧链)、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巨大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最北几乎达到北回归线;雅鲁藏布江谷地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分界线,珠峰位于印度洋板块;【注意】全球消亡边界主要为两条: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全球高大山脉基本上位于此地,这里也是全球最主要的两大火山、地震带。

注意:①北冰洋分属于亚欧板块及美洲板块。

②大西洋是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及亚欧板块张裂而形成。

③印度洋板块的三块较大陆地:澳大利亚、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及印度半岛。

④赤道穿过六大板块(太平洋东部有一部分属于南极洲板块)。

⑤南美洲落基山脉是由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3.常考的板块边界4.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裂谷、海洋、岛屿等地形的形成与分布,地震、火山、地热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等。

板块交界处(或地壳运动活跃处),岩浆活动,有色金属丰富5.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判读分析与常见地形有关的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习题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习题新人教版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选择题(2014·江苏地理,7~8)下图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与M点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2.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解析第1题,由题目可知该地为向斜山,岩层向下弯曲,由图示可知M地左侧为山,因此左侧向下,故B项正确。

A项岩层没有弯曲,错误。

C、D均是右侧向下弯曲,错误。

第2题,本题难度较大,需要依靠空间想象能力建立空间三维模型,如下图所示:该地岩层弯曲方向如图所示,XY一线同一岩层海拔相同,岩层是水平的。

答案 1.B 2.A(2012·江苏地理,9~10)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

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

读图完成3~4题。

3.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A.褶曲隆起B.褶曲凹陷C.断裂下降D.断裂上升解析第3题,由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线,可绘出同一沉积岩层剖面线,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用地形剖面线上各点的海拔减去其地下垂直对应的已知沉积岩埋藏深度,即为该沉积岩顶部的实际海拔高度,得到该岩层在剖面图上的实际位置及形态(见下图)。

由此可判断①④两处所对应的沉积岩层向上凸出明显,为背斜构造。

由地形剖面线图可知,①②③④均为谷地,故①④为背斜谷。

第4题,⑤处沉积岩层发生错位,且相对左侧岩层下降,应是断裂下降。

答案 3.D 4.C(2013·北京文综,8~9)读图,回答5~6题。

5.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①苏②湘③滇④新⑤桂⑥内蒙古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⑤⑥6.图中()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答案 5.C 6.C7.(2011·江苏地理,11)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第1部分 第5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讲 山地的形成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第1部分 第5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讲 山地的形成
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讲
山地的形成
1. 理解内力作用形成的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成 因,理解背斜、向斜、断层的特征及对地貌的影响及其在 找水、找矿、工程建设方面的意义。 2.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
考点 1 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 (1)褶皱。
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 ①概念:岩层在强大的____ 波状弯曲 。 产生一系列的_________
(2)断层的位移类型。
位移类型 表 现
水平方向 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 生出若干地貌 谷地 或_____ 低地 垂直方向 相对下降 形成_____ 山岭 或_____ 高地 相对上升 发育成_____
思考探究 2:岩层发生断裂是否就一定形成断层吗?
答案:不一定。判断某一地质构造是不是断层:一要 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要看沿断裂面两侧岩体 是不是有明显的位移。
常形成谷地 或盆地
侵蚀后 背斜顶部 地貌 受张力, 常被侵蚀 成谷地 图示
向斜槽部受 挤压,不易 被侵蚀,常 形成山岭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 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 一侧相对上升的岩体,常 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 山、庐山、泰山;另一侧 相对下降的岩体,常形成 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 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 湖泊
(2017· 天津卷)读图,回答第 3 题。
3.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 最可能是( ) B.沉积岩、褶皱 D.沉积岩、断层
A.岩浆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
解析: 岩石按照其形成原因可以分岩浆岩、 沉积岩和 变质岩三大类, 其中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且有可能 含有化石; 山地按照其形成原因也可以分为褶皱山脉、 断 块山脉和火山三大类, 其中褶皱山的岩层受到水平挤压作 用,发生拱起和凹陷;断块山具有明显的断层存在;火山 明显的特点是有火山口。

2019年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讲 山地的形成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

2019年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讲 山地的形成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

第二讲山地的形成一、选择题读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完成1~2题。

1.图中表现内力作用的主要有( )①固结成岩②褶皱③沉积作用④岩浆侵入⑤断层⑥侵蚀作用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⑤D.④⑤⑥2.图中最先发生的地质作用可能是( )A.岩浆的喷出B.断层的发生C.页岩的沉积D.褶皱的发生解析:第1题,内力作用主要有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其中地壳运动形成褶皱和断层。

第2题,该地区地质作用过程是:沉积作用→水平挤压→褶皱隆起→岩浆侵入→断层发生→外力侵蚀→页岩沉积。

答案:1.B 2.D(2016·吉安模拟)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图。

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四地地貌成因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向斜谷地,乙—背斜山地B.甲—向斜谷地,乙—向斜山地C.丙—向斜平原,丁—背斜山地D.丙—背斜平原,丁—向斜山地4.图中有可能形成溶洞和发现恐龙化石的岩层分别是(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④和⑤解析:第3题,从图中看,甲、乙岩层都向下弯曲,为向斜,A项错;从地貌上看,甲为谷地,乙是山地,B项正确;丁是变质岩,是断层上升一侧形成的山地,既不是背斜也不是向斜,C、D项错。

第4题,溶洞是石灰岩受到流水溶蚀作用形成,③岩层是石灰岩,可能形成溶洞;恐龙是中生代生物,在④⑤岩层中会发现恐龙化石,C项正确。

答案:3.B 4.C油页岩属于非常规油气资源,以资源丰富和开发利用的可行性而被列为21世纪非常重要的接替能源。

下图示意油气资源在地层中的分布。

读图,完成5~6题。

5.油页岩属于( )A.岩浆岩B.变质岩C.侵入岩D.沉积岩6.传统石油最有可能分布在图中的( )A.a处B.b处C.c处D.d处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油页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

第6题,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最有可能分布有传统石油。

答案:5.D 6.A(2017届山西质检)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向斜,往往会得出错误结论,我们只有借助岩层的新老关系 才能得出正确结论:A——背斜,B——向斜,C——背斜,D—— 向斜。
2.断层的判断方法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 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体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 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 则不能算作断层而仅为断裂。 3.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 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1.褶皱和断层 (1)褶皱:岩层在强大的 挤压 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 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2)断层: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岩石的承 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 位移 。
(3)褶皱与断层的比较
2.火山 (1)成因:岩浆在巨大的 压力 作用下,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 出地表。
(2015·高考福建卷)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 a 河谷到 b、 c 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下题。
2.图中 X 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
解析:选 A。由于从 a 河谷到 b、c 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
即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故 X 地的地质构造为背斜;从地形
第(2)题,由图可知,丙处有铁矿矿体和花岗岩,说明此地曾 经有岩浆活动,可能有变质岩,而大理岩属于变质岩,故 B 项正 确。储油构造一般是背斜,甲处是断层,故 A 项错误。乙处的岩 层仅有三类,不是最复杂的,故 C 项错误。铁矿矿体被断层切断, 说明其形成时间比断层早,故 D 项错误。
答案:(1)D (2)B
4.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 “足迹”,主要类型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回答地质构造类 型时,与地表形态无关,关键是看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及岩层是 否连续。 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 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回答构造地貌时,只根 据地表形态和高低状况来回答。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 山、背斜谷、断块山均为地貌类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讲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讲练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讲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讲练课件
第8页
二、河流地貌的发育 1.河谷的演变
阶段
侵蚀类型
地貌特征
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__源__头__ 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河谷深而窄,
初期(A)
侵蚀为主
谷壁陡峭,横剖面呈“__V__”型
向下侵蚀作用_减__弱__,向河谷两 河道开始变得弯曲,河流_凹__岸__侵蚀、
中期(B) 岸的侵蚀作用_加__强__
拱起→背斜
第29页
关联 2 断陷湖的判断及成因分析 1.断陷湖的判断方法 (1)形状:断层常呈带状分布,因此断陷湖受断层走势影响, 形状常呈狭长状。 (2)水文特征:断层处地层出现明显的上下位移,因此断陷湖 通常水体较深。 2.断陷湖的形成过程
第30页
关联 3 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 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西部有河流自贝加尔湖流出→贝加尔湖为外流湖
【解析】 第(1)题,由“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可推测其成因
是地壳断陷集水成湖。火山口集水形成的湖泊应大致呈圆形,而
河流改道和滑坡阻断河流形成的湖泊应该深度较小。第(2)题,贝
加尔湖位于高原山地,降水量加大和入湖径流增多的水量会溢出
往海拔较低的地方流,不会使湖水深度加大。入湖泥沙增多会增
第34页
第2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基础考点1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第2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基础考点2 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地貌
第基2础讲考点山2地的河形流1成的.与侵河蚀界流与地堆面貌积的地M发貌育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 N 的是( D )
第2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A.沉积物变化 第2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时期埋入地下的植物残体演化形成的,属于沉积作用,厚度大正

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地表形态的塑造

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1内力作用与地貌1.下图为某地实景图。

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搬运作用B.地壳运动C.变质作用D.风化作用[2016北京文综卷,4,4分]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

读图,回答下题。

阶段1 阶段E 阶段“2.平顶海山()A.为褶皱山B.由沉积岩构成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考点2板块构造学说[2018河北衡水中学调研,47—48]下图为世界某大板块示意图,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

读图完成3—4题。

3.甲处的板块运动方向是()A.向西南移动B.向东北移动C.垂直隆升D.垂直下降4.该板块边界(A.甲处形成裂谷B.乙处形成海岭C.丙处岩石年龄较丁处老D.T处地壳厚度较甲处大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町,附3 40通5.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A.沿经线方向发育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考点3外力作用与地貌[2018广州调研,7—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平均海拔1 200米的盘吉尔塔格山岩体多为火山岩,岩石中含丰富的碳酸钙,形成独特的火成岩石林景观(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6—7题。

6.该地岩石主要由()A.流水挟带泥沙固结形成B.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C.大规模的海陆变迁形成D.干旱区风化物沉积形成7.形成该石林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物理风化和风力堆积8.冰川侵蚀和风力侵蚀C.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D.流水侵蚀和风力堆积[2018河南南阳八校联考,15—16]“尖峰石阵”是澳大利亚西南部南邦国家公园(南纬30°附近)的一种著名石灰岩景观。

石灰岩由海洋中的贝壳演变而成。

在太古时代那里被森林覆盖。

从海边吹来的沙逐渐形成沙地,将森林淹埋,在原始森林枯萎、大地被风化后,沙沉下去了,残存在根须间的石灰岩就像塔一样被遗留了下来。

下图为南邦国家公园“尖峰石阵”景观图。

据此回答8—9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山地的形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地形分布简图。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地质剖面图中与甲地区相符的是( )
2.图示区域( )
A.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B.河流沿背斜谷发育
C.甲地区石油资源丰富
D.乙地区形成多处泉群
解析:第1题,甲地区为山地地形,且岩层两翼老、中间新,为向斜构造,故A图符合。

第2题,根据等高线判断,图示地区以丘陵、山地为主;河流处为背斜谷;甲地区为向斜构造,石油多位于背斜构造中;泉多形成于断层线附近。

答案:1.A 2.B
(2018·福建龙岩四校联考)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称
之为“热点”。

当板块移动且板块上某处的薄弱点经过热点时岩浆会沿板块的薄弱点上升
并可能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这种火山称为热点火山。

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
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在海洋上则形成岛链。

下图是形成于某海洋的岛链示意图。

据此
完成3~4题。

3.据图可知,“热点”位于图中的( )
A.①处附近B.②处附近
C.③处附近D.④处附近
4.由岛链的分布可知,此板块的移动方( )
A. 先往正北再往西北B.先往东南再往正东
C. 先往西北再往正北D.先往正南再往东南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在海洋上则形成岛链,根据图中岛链的形成年代,推测“热点”位于图中的④处附近,其它三处板块已经移过,不是热点。

第4题,根据图中火山锥形成的年代判断,“热点”在④处,最年轻的岛屿是最靠近“热点”的,因“热点”的位置可以看成是固定的,而板块是在移动的,所以最先形成的岛屿距离“热点”最远,岛屿形成后不是靠近“热点”,而是在不断离开“热点”,所以从20移动到180处就是板块的移动方向,最先形成的几个岛屿分布呈南北排列,且最早形成的那个岛屿在最南,说明板块当时的移动方向为正南,后面形成的岛屿为西北—东南走向,说明当时的板块移动方向是从西北移向东南,故选D。

答案:3.D 4.D
(2018·北京海淀区质检)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 )
A. 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
B. 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
C. 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
D. 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
6.图中区域( )
A. a 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水条件
B. b 处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
C. c 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D. d 区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
解析:第5题,断层①形成时间晚于地层②,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不同,⑤主要是岩浆喷发形成山地,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所以D正确。

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地质构造为背斜,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b处的玄武岩可用作优质石材,c处位于断层处,不适宜建坝蓄水,d区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所以D正确。

答案:5.D 6.D
7.(2017·南充模拟)东非大裂谷宽30~100 km,深达1 000
至2 000 m,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

下列四幅图中,能
反映东非大裂谷地质构造的是( )
解析:A图表示岩层断裂下陷形成的谷地,能够反映出东非大裂谷的地质构造;B图表示的为背斜成谷;C图表示的为向斜成谷;D图中岩浆岩的地质构造与图示不符。

答案:A
(2017·北京丰台区模拟)下图为“飞来峰”示意图。

相传东晋成和初年,印度僧人慧理云游到此,看到石山很像印度灵嘴峰。

说“此乃天竺国灵赞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于是在此建寺,名灵隐,将此石山称“飞来峰”。

据此回答8~9题。

8.“飞来峰”形成的地质过程依次为( )
A. 固结成岩→地壳抬升→断裂错动→风化侵蚀
B. 地壳抬升→断裂错动→风化侵蚀→固结成岩
C. 风化侵蚀→地壳价升→固结成岩→断裂错动
D. 断裂错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9.灵隐寺景区成为杭州著名旅游地主要是因其具有( )
①壮美的流泉飞瀑②独特的地质构造③浓厚的佛教文化④精巧的园林建筑
A. ①②B.①④
C. ②③D.③④
解析:第8题,根据图例可知,“飞来峰”的岩石是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再结合图中断层的岩层运动方向可知,“飞来峰”形成的地质过程依次为固结成岩→地壳抬升→断裂错动→风化侵蚀。

第9题,根据材料可知,灵隐寺景区建在飞来峰,具有独特的地质构造和浓厚的佛教文化,是成为杭州著名旅游地的主要原因。

答案:8.A 9.C
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回答10~11题。

10.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
A.沿山谷延伸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D.沿经纬线延伸
11.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 )
解析:第10题,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基本上沿图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干流处应为山谷。

第11题,读图可判断出,该地区为山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

山区公路一般呈“之”字形,以减小工程量与施工难度,减小路面坡度。

答案:10.A 11.C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下图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6分)
(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该岛屿的成因。

(2)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

(3)在图示大陆架海域钻探,可否发现有石油储存?为什么?
(4)近年来,图中河流A河口海水倒灌现象出现频率增加,可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岛屿是由背斜成山,出露海面而成。

第(2)题,背斜顶部受张
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第(3)题,大陆架地区地质构造为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而非储油构
造。

第(4)题,上游拦河造坝、沿岸人们用水增加、海平面上升等都会造成海水倒灌现象。

答案:(1)海底地壳受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地势升高露出海
面形成岛屿。

(2)甲谷地位于背斜顶部,在背斜形成过程中受张力作用,岩层疏松容易受外力侵蚀,在流
水等外力的长期作用下形成谷地。

(3)不能。

因为图示大陆架地区地质构造为向斜,不能为储油提供良好条件。

(4)上游大坝枯水期拦蓄水源,使下游河水减少;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频率增
加,降水季节变化加大;河流沿岸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等。

13.读我国北方某山区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30分)
(1)在沿A—E线进行地质考察时,发现岩层的形成年代A、E两处最晚,其次是B、D两处,C处最早,由此判断该处的褶曲类型,并说出判断理由。

(2)请用所学知识解释该处地质构造与凉水河之间的成因关系。

(3)图中虚线是当地规划在三个村庄之间修建公路的设计路线,请比较乙村→甲村、乙村→丙村两条线路的不同特点及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题中提供的新老关系可知,该处为背斜。

第(2)题,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被侵蚀成谷地,河流在此发育形成。

第(3)题,从等高线上判断其特点及原因。

答案:(1)背斜。

该处地层显示为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2)该处的褶皱类型为背斜,由于背斜的顶部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在谷地易积水成河。

(3)乙村到甲村的线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线路比较弯曲。

原因是乙村到甲村之间地势平坦,乙村到丙村之间地势起伏较大,公路大部分路段与等高线平行修建,可减小公路的坡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