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各章所有重点终结版
毛概课本各章节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就全党来讲,则是在延安整风以后。
毛泽东思想的三个基本方面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2004年又写进了宪法;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5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总之,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概括的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毛概各章知识点完全总结
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
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
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
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毛概各章知识点总结复习资料重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两大理论成果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历史进程:L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对后来党的理论发展和事业推进产生了深远影响.2.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领导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3.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总结: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四:两大理论的关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的理论成果,他们之间是一脉相乘又与时俱进。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关系: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有着共同的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五: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六: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将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主要内容: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江泽民的三个代表),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科学发展观)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其主要内容包括: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3: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毛概各章重点整理
毛概重点整理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结合起来,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理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背景:1.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时代背景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背景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毛泽东思想的主题:革命和建设3、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等。
理论主题/本质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4、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和发展: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十一届五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江泽民十四大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胡锦涛十七大弘扬求真务实。
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提出的时间: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2、、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毛概各章所有重点
版毛概各章所有重点作者:日期: 2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 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 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 第一节2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 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 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第一节3三:新时期进步原因。
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 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 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八: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3.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 战略、国家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
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科学内涵。
的发展要求。
(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 的生活水平。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体现面 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要求。
毛概各章重点内容
---------------------------------------------------------------最新资料推荐------------------------------------------------------毛概各章重点内容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1 / 3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
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 30 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921~1927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概念,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
通过研究这些基本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以及它作为一种具有时代性和发展性的科学理论的特点。
通过研究这些科学内涵,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理论体系。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以及它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通过研究这些理论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它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阐述和解答。
通过研究这些理论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原则。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阐述和解答。
通过研究这些理论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规律和原则。
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发展潮流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发展潮流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世界发展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它对当代世界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阐述和解答。
通过研究这些理论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第七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阐述和解答。
毛概各章所有重点[分享]
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
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
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
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毛概各章主要重点
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第一,深受三重压迫,革命性极强。
中国的无产阶级受帝国主义、本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受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在世界各民族中是少见的,因而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彻底的革命性。
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没有欧洲那样的改良主义的经济基础,除了极少数工贼外,整个阶级都是革命的。
第二,与农民有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中国无产阶级大多来自破产的农民,比较了解农民的痛苦和要求,因而能够提出一些得到农民响应的政治口号,其所从事的革命也容易得到农民的理解与支持。
这种天然的联系便于工农结成紧密的联盟,而中国工人一旦得到占全国人口80%农民的支持,就会形成无穷的力量。
第三,高度集中,易于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
中国无产阶级虽然人数不多,但分布集中,便于组织,有利于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
这种集中包括地域集中(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中城市和通商口岸)和行业集中(主要集中在煤矿、纺织、铁路等工矿交通运输部门)。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十:科学发展观。
形成、背景。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毛概各章重点
毛概复习资料第一章1.一大~四大先后提出最终的奋斗目标、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形成的初步成果。
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实际领导地位,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还缘于中国革命进取中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5.怎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联系。
7.两者的关系毛泽东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战争和革命成为时代主题,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9.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10.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11.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毛概重点整理(全)
江西财经大学毛概重点集锦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Ⅰ):原因㈠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情况并不完全吻合,并不能直接用来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具体内涵?(过程)1、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2、对中国的革命、建设经验进行归纳和理论总结3、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进一步指导实践(Ⅱ):成果㈠毛泽东思想: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㈡邓小平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及泵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㈣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实事求是㈠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的空间维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本地实际)实事求是的时间维度: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的理论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具体要求:1、对待过去的态度——解放思想2、对待未来的态度——与时俱进㈡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依靠实事求是基本路线才得以成型;2、实事求是体现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无产阶级的领导、工农联盟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㈠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要无产阶级做领导?1、无产阶级是最先进的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历史前进的方向;2、中国的无产阶级受到的压迫最深重,分布最集中,与农民有这天然联系,因此革命最坚定。
毛概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毛概各章节知识点总结毛泽东思想概论(简称毛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包含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其特定的知识点和重要内容。
下面是对毛概各章节知识点的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这一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
其中,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第一真理。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的普遍性。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此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和经济危机等内容。
剩余价值理论强调剥削是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本质,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而经济危机则是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矛盾的表现。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建设与发展等内容。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解放人类的彻底革命,旨在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和自由平等。
第四章: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理论成果此章主要回顾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其中,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强调群众路线和阶级斗争的重要性,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等重要理论。
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历史地位第五章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包括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小平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四个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等重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六章:加强党的建设的科学原理此章主要介绍了党的建设的科学原理,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等。
其中,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保障,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
总的来说,毛概各章节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理论原理,以及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完整word版)毛概各章所有重点
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
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
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
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毛概期末各章总结
毛概期末各章总结《毛概》共分为十一章,包括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人民民主专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实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主要包括四个基本原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批评与自我批评。
毛泽东思想是我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
第二章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章讲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中国人民利益出发的一个阶段,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一段历史时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章讲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
总体布局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
经济上,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发展多种经济成分。
政治上,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文化上,要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五章讲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包括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第六章介绍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法治国家、建设和谐社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毛概各章归纳的重点
毛概各章所有重点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
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
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
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注重社会公平逐渐实现共同富裕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当年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与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其都是市场经济而言,两者具有共性:1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2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3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4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5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这些共性是市场经济具有的一般特征和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应该按照这些特征和要求来进行建设。
正因为市场经济是具有共性的,所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一切有益的做法和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结合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就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离开了这些特征就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则不具有这样的特征。
.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是: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注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按生产要素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2.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3.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1多种所有制并存,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多种经营方式也是决定多种分配方式的重要条件;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距的必然性:1.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不同;2.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4.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正确认识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承认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允许收入差别的存在和在一定程度内的扩大,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愈大愈好,愈大愈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实行这个大政策除了坚持只能允许以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的手段富裕起来外,还需要解决一个富裕程度差别的扩大不能导致社会产生两极分化的问题。
在提出这个大政策的同时,邓小平就不断强调要防止产生两极分化。
他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
社会主义制度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
防止两极分化,必须有针对性地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防止收入高低过于悬殊。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就是要通过完善分配政策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存在的收入差距保持在合法和适度的范围。
所谓合法,就是来自诚实劳动和守法经营而产生的收入差距;所谓适度,就是使收入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不使因收入差距扩大而形成的社会矛盾发展到尖锐对立的地步。
为此必须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对侵吞公有财产和用偷税逃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牟取利益的,坚决依法惩处;对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的,必须纠正;要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开征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的新税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
合法又适度的差距,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创造走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和慈善事业等。
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体系的原则: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的确定保障方式和标准,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分配理论的的发展过程:党十四大以来,提出兼顾效率和公平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方面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
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十六届五中全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
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如何正确理解“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第一,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对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第二,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
第三,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好”与“快”的有机统一。
“好”与“快”互为条件,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第四,当前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物价水平上升等。
第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时机成熟,条件具备。
根本途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求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又要求从通常的经济增长转变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重要保障: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有利于自主创新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科学发展提供制度基础。
经济发展持续平稳投入产出效益提高资源环境有效保护人民生活改善提高分配合理社会和谐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得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改变而改变。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意义: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民主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稳定是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
5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法制:是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和执法原则,是人民当家作主和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加强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1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3权威进行依法行政4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公司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进行审判权、检察权5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6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主要指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
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第一,我国政治体制本身存在着弊端。
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特权现象等。
第二,政治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第三,政治体制改革,也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的需要。
过去一段时间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导致文革得以发生。
第四,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
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如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1.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一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以曾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民主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
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1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宽民主渠道巩固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2完善法律制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权威3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建设公平、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发挥司法的职能作用4建设服务型政府,转变职能,提高效能行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强化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5完善制约与监督机制,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证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6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第十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