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龟虽寿》优质课教案_11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龟虽寿》优质课教案_4
学生交流讨论第二三节,从字词、内容、思想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A、字词:
骥:千里马。
枥:马槽。
烈士:有气节有壮志的人。
已:停止。
B、内容: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趴在马槽吃食,但它仍有驰骋千里的雄心;
年迈的志士虽到晚年,但他的雄心壮志永远不会停止。
C、思想:雄心壮志
播放视频朗读《观沧海》,引出作者及课题。
2、展示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理解诗意;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内化理解。
3、作者及背景介绍
1.课件展示学生手绘的曹操画像,先由学生介绍作者信息,再由老师结合多媒体补充介绍曹操的相关信息。
《龟虽寿》一诗选自《乐府诗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为“三曹”。他是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
8、课堂小结
曹操、毛泽东这些伟人在历史的关键时刻都能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有雄心壮志,有远大抱负,他们对于我们又有什么启示呢?老师提问,学生举手回答。
九、名句共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以此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慷慨悲凉;散文清峻,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2.《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而《龟虽寿》则是最后一章,这两首诗遥相呼应。写下《龟虽寿》时,诗人已经53岁了,他北征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虽然历尽艰辛,却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统一北方扫除了最后的障碍。他在为新的胜利欢欣鼓舞的同时,又清醒地认识到大业未成,任重道远,应当乘胜前进,不断进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教案
-对于诗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学生需理解“神龟”比喻长寿,但仍有生命终结之时,从而领悟到生命的有限和珍贵。
-诗中的“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运用了比喻手法,学生需明白其表达人生无论多么辉煌,最终都将归于尘土的哲理。
2.教学难点
-意象理解:学生对古诗词中的意象理解往往存在困难,如“神龟”、“腾蛇”等象征性意象的深层含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诗词原文:曹操《龟虽寿》;
2.诗词背景:介绍曹操及其创作背景;
3.诗词解析:分析诗句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诗词主题:探讨《龟虽寿》所传达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龟虽寿》中的生命观对我们现代生活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价值,并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这种价值观。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记录在黑板上,供全班同学参考。
2.提高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分析诗句中的意象、修辞手法,深入理解诗词内涵;
3.提升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从《龟虽寿》中感受美、鉴赏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养;
4.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诗词背诵、默写和鉴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外主动探索古诗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龟虽寿》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曹操表达生命观和价值观的古诗。它通过对比长寿的神龟和英雄的老去,展现了生命的有限和追求的意义。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龟虽寿》优质课教案_8
《龟虽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龟虽寿》是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篇目,本诗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酣畅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学情分析:虽然八年级学生对诗歌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但是这种分析和鉴赏能力需要不断地引导和提高。
通过本课学习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鉴赏、感悟能力,有助于启发他们思考现实人生,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
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提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2、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重音。
朗读时用心揣摩每一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感受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诗中的形象体会诗人在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和政治抱负。
教学方法:教师教法:分组合作活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生学法:自主交流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背诵《观沧海》,这节课我们将欣赏曹操《步出夏门行》中的另外一首诗《龟虽寿》。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熟悉的诗歌入手,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引出这堂课的主题。
二、教学过程活动一:自主预习,了解作者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
活动二:了解写作背景此诗约作于公元208年初。
曹操当时53岁,击败袁绍父子,平定了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组诗,抒写胸怀,表现了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设计意图】:了解写作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龟虽寿》优质课教案_6
《龟虽寿》课堂实录教材分析:本诗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酣畅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诗中“老骥伏枥”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犹有”“终为”两个词组显得沉着。
而“老骥”以下四句,一改“及时行乐”的糜风,语气转为激昂,使这位“自强不息”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
教学设想:关于曹操,学生们并不陌生,因为在此之前刚学过曹操的另一首诗《观沧海》。
因此学习本课要从旧有的知识入手,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和关注,同时也把各个独立的知识点串连起来,更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形成规律性的东西。
教学目标:1.巩固有关古典诗歌的知识;2.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把握古典诗歌作品的形象、思想内容;3.在感受艺术美的同时,接受人生价值教育。
教学重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把握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对诗人、诗作的影响,把握诗歌所体现的思想内涵与社会内涵。
课堂教学实录:师:上课!生:问好!师:请同学们回忆下我们学过的曹操的作品。
生齐答:《观沧海》师:谁能起来有感情的背诵?生:纷纷举手。
师:好,我们齐背吧。
生:齐背《观沧海》师:同学们,背得不错,现在我们来学习《龟虽寿》。
师:大家了解曹操吗,知道一些与曹操相关的故事吗?生1-4个生:字孟德,我国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PPT介绍鲁迅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个英雄!”)师:既然鲁迅都那么推崇曹操,我们一起来看看曹操年轻时的贵人。
1、曹操20岁时拜访桥玄,桥玄已经70多岁了,告诉曹操:“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这个命世之才就是曹操,他把自己的老婆孩子都托付給曹操照顾,并要他要想做番大事,必须得到一个人的评语。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龟虽寿》公开课教案_7
煮酒谈笑诗词意骄霸儒雅盖世才品读曹操《龟虽寿》及其系列诗歌作品一、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精读诗歌,掌握诗人“慷慨悲凉、意境宏达,风骨遒劲”的诗歌特点。
研读诗歌,学习诗人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及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激趣导入同学们,让我们来共同回顾曹操的《观沧海》预设(学生配乐齐声朗读)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千八百多年前的诗句,今天读来,依然让人血脉偾张。
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达胸怀,让人感受到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这就是以建安文学的魅力。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曹操,走进他的另一首诗《龟虽寿》教学活动2:曹操生平介绍(微视频)同学们,大家对曹操有多少了解预设(学生简单谈曹操生平)通过微视频资料来进一步了解曹操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子曹丕称帝,追尊他为魏武帝。
代表诗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等。
在文学方面,他改变了东汉以来的典雅繁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提倡自由活跃的诗风。
他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
他的诗具有慷慨悲凉、意境宏达,风骨遒劲的特点。
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
本首诗选自乐府诗集《步出复门行》。
《步出夏门行》作于建安十二年三郡乌桓之时,即公元207年。
曹操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
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解。
“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
一解“观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三解“河朔寒”,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取得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的凯旋途中曹操粮草用尽,又恰逢天气寒冷,土地干旱,将士们又渴又饿,杀了几千匹战马来作粮食,又挖地三十多丈才得到水源,勉强维持生命,经历了这次浩劫,五十三岁的曹操,省察到自己时值暮年,大业未竟,任重道远。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龟虽寿》优质教案_0
煮酒谈笑诗词意骄霸儒雅盖世才品读曹操《龟虽寿》及其系列诗歌作品一、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精读诗歌,掌握诗人“慷慨悲凉、意境宏达,风骨遒劲”的诗歌特点。
研读诗歌,学习诗人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及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激趣导入同学们,让我们来共同回顾曹操的《观沧海》预设(学生配乐齐声朗读)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千八百多年前的诗句,今天读来,依然让人血脉偾张。
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达胸怀,让人感受到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这就是以建安文学的魅力。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曹操,走进他的另一首诗《龟虽寿》教学活动2:曹操生平介绍(微视频)同学们,大家对曹操有多少了解预设(学生简单谈曹操生平)通过微视频资料来进一步了解曹操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子曹丕称帝,追尊他为魏武帝。
代表诗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等。
在文学方面,他改变了东汉以来的典雅繁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提倡自由活跃的诗风。
他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
他的诗具有慷慨悲凉、意境宏达,风骨遒劲的特点。
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
本首诗选自乐府诗集《步出复门行》。
《步出夏门行》作于建安十二年三郡乌桓之时,即公元207年。
曹操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
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解。
“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
一解“观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三解“河朔寒”,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取得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的凯旋途中曹操粮草用尽,又恰逢天气寒冷,土地干旱,将士们又渴又饿,杀了几千匹战马来作粮食,又挖地三十多丈才得到水源,勉强维持生命,经历了这次浩劫,五十三岁的曹操,省察到自己时值暮年,大业未竟,任重道远。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龟虽寿》优质课教案_1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龟虽寿》教学设计执教者:初二语文1、明确本首诗歌的文体知识,在笔记本上做好记录;2、结合字典,准确、流利地朗读诗歌;3、结合课文注释,梳理诗歌内容;4、查找资料,为曹操制作一张“名人卡”。
■候课准备:经典诗歌吟诵《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约客》《游山西村》总结:你们的诵读之声,似乎让我们的校园都变得振奋起来!为你们点赞!诗意声声传,经典永流传。
今天继续我们的经典诵读之旅。
一起来学习汉乐府诗歌《龟虽寿》。
■展示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领略乐府诗的节奏美;2、领会诗歌,感受诗人的情感;3、分析诗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
一、读诗文(一)初读【小组自主学习·任务一】1、读准字音、读好节奏;2、以小组形式展示朗读成果。
(二)展示请两到三组同学展示(教师注意评价语的使用以鼓励为主)★教师顺势补充——乐府诗的特点1、乐府诗有配乐演唱的性能,音乐的感染力很强大,音乐与文字相得益彰,对于抒发感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且曹操个人很擅长音乐,他不但会依着乐府旧题填写新歌辞(鲁迅称他为“改造文章的祖师”),而且有研究表明曹操还自己写曲、填词。
2、乐府诗创作形式灵活自由回顾《观沧海》《木兰诗》《十五从军征》四言、五言、杂言特别想问问大家,“神龟虽寿,犹有竟时”是什么意思?那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透露出一丝惋惜看来明确诗文意思对大家诵读是极为有帮助的(一)再读【小组自主学习·任务二】1、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翻译全诗;2、在理解诗文的基础上,重新设计诵读方式(重音、语势)。
(二)展示请两到三组同学展示黑板→翻译→读(翻译哪句读哪句)★教师顺势补充——汉字深度讲解三个字:竟积累古今异义词:烈士不但【总结】我们平常不在意的汉字里,竟藏着如此博大精深的学问,在它的一笔一画之间,一偏旁一部首一形状之间,都能追本溯源,找到它的根本意思。
可以这样说,汉字隐藏着丰厚的中华文化底蕴,汉字为中国的文化自信注入力量。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龟虽寿》优质课教案_10
《龟虽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背诵这首诗2.体会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课前准备:上网搜查曹操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曹操的诗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
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曹操的《龟虽寿》为什么能如此震撼人心?二、学生展示课前搜查到的曹操生平及写作背景:明确: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县)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是一位颇有作为的政治家。
他20岁时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后迁顿丘令。
据《曹瞒传》云:“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
造五色棒,悬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
”后任济南相,辖十余县。
其时“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曹操到任后立即“奏免其八”,并“禁断淫祀”,使社会风气大大好转。
35岁时被征为典军校尉,次年参加讨伐董卓的斗争。
建安元年(196)迎献帝迁都许昌,受封为大将军兼丞相,开始掌握中央大权。
当时全国处于大分裂局面,各地军阀拥兵自立,互相攻打不停。
从这时起他用了整整11年时间,逐步消灭了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龟虽寿》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复门行》中最后一章。
写于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
曹操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
凯旋归来,他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了这一组诗。
当时他已经五十三岁了,省察到自己已人到暮年而又任重道远,应抓紧时间干一番一统中原平天下的事业。
虽然他时值暮年,还是老当益壮、壮志雄心。
这首诗正是他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
三、诵读诗歌1、初读,读准字词和节奏2、再读,感受作者的心情提示:作者虽已人到暮年,但一心统一天下,野心勃勃,踌躇满志。
怎样读才能将诗人的这种心情表现出来?3、范读,优秀学生范读,并说说这样处理的理由。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龟虽寿》公开课教案_2
《龟虽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2、利用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在交流与讨论中,深入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3、学习诗人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感受诗人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讨论分析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件展示《观沧海》同学们七年级的时候我们曾学习过曹操的一首诗,学生答:《观沧海》,指名同学背诵。
大家还记得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吗?它的诗风如何?(明确:慷慨激昂、气势雄浑)确实这首《观沧海》是曹操《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它借助描写雄伟壮阔的沧海景象,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豪情壮志。
今天我们就学习曹操《步出夏门行》中的最后一章。
学生齐读课题:《龟虽寿》二、诗人简介1、指名学生根据所学介绍诗人2、教师补充明确: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即魏武帝。
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族人。
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其诗风格慷慨悲凉,气魄雄伟。
四言诗成就尤其突出。
其主要作品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蒿里行》、《观沧海》、《短歌行》等。
三、背景链接此诗创作于公元207年,曹操平定乌桓、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
此时曹操已经53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一生南征北战,历尽艰辛,既有过胜利的喜悦,也尝过失败的痛苦。
但他从不消极,总是主动进取,虽是暮年,还是老当益壮,不失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四、朗读诗歌1、听朗读音频,注意陌生字词的读音以及诗歌的朗读节奏。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诗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龟虽寿》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程度有所不同。有的同学能迅速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汇,理解作者曹操所表达的人生观;而有的同学在诗句的朗读和背诵上则显得稍显吃力。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反思:
首先,关于教学内容的把握,我认为在讲解《龟虽寿》时,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感悟诗句的内涵。通过对比、分析等手法,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人生观,从而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同时,对于关键词汇的解析,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的讲解,让学生更容易记住和理解。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龟虽寿》的基本内容。《龟虽寿》是一首描绘生死观、表达人生价值的古诗词。它体现了作者曹操对生死、功名的看法,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龟虽寿》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句,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对比神龟、腾蛇、老骥等形象,表达自己的人生观。
(3)人生观、价值观的探讨:对于诗中所表达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需从多角度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举例:讨论诗中所表达的生死观、功名观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4)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需要教师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和欣赏古诗词。
举例:比较《龟虽寿》与其他古诗词在表达手法、情感抒发等方面的异同。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背诵的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龟虽寿》所表达的人生观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龟虽寿》优质教案_2
古诗二首1.总评:曹操是一个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的任务。
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狡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
能够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
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写出你对毛泽东的评价。
温故知新1、《龟虽寿》一诗选自《乐府诗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为“三曹”。
2、从《龟虽寿》一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诗体四言诗。
它是一首感怀写景诗(抒情诗)。
总结本诗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小组汇报学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走近作者。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世称杜工部。
杜甫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他被称为“诗圣”,写出了很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诗作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其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
背景资料。
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亲友的协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
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
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堪的不眠之夜。
此情此景,杜甫感慨万端,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不朽的诗篇。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唐由此由盛转衰,这次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
《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
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榛荆,豺狼所号。
既乏军储,又鲜人力。
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几乎包括整个黄河中下游,一片荒凉,广大人民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中。
初读诗歌,说说这首诗歌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从字数、音韵、句式等方面回答) 明确:全诗篇幅较长,诗歌竟然长达二十四句;本诗为七言诗,以七言为主,也夹杂九言;本诗押韵,但是并不是一韵到底,韵脚换了很多个。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赛课教案_1
《龟虽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把握这首诗的读音、节奏和韵律,揣摩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2、巩固“三步读诗法”。
3、欣赏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个性,感悟他统一全国的壮志。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豪情。
教学重点:巩固“三步读诗法”。
教学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诗中的形象体会诗人在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和政治抱负。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历史是一部厚厚的百科全书,它向我们呈现了许多千姿百态的人物,曹操就是其中的一位。
大家知道他吗?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学生发言)有人说他聪明透顶;也有人说他奸诈狡猾;还有人说他疑神疑鬼。
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们对曹操的评价是否公允呢?今天,我们将学习曹操的《龟虽寿》,他会告诉我们历史上的曹操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二、展示目标1、朗读诗歌,把握这首诗的读音、节奏和韵律,揣摩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2、巩固“三步读诗法”。
3、欣赏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胸怀天下的豪情壮志。
三、作者和背景介绍曹操字孟德,沛国游县(今安徽省亳县)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是一位颇有作为的政治家。
曹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
他一生南征北战,历尽艰辛,既有过胜利的喜悦,也尝过失败的痛苦。
但他从不消极,总是主动进取,虽届暮年,还是老当益壮,不失雄心壮志。
《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而《龟虽寿》则是最后一章。
这两首诗遥相呼应。
本诗是曹操在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写下的,当时诗人已经53岁了,他的北征虽然历尽艰辛,却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统一北方扫除了最后的障碍。
他在为新的胜利所感奋和鼓舞,一面又清醒地认识到,大业未竟,任重道远,应当乘胜前进,不断进取。
四、回顾三步读诗法(一)自由朗读,把握诗歌的读音、节奏、韵律、声调和重音。
(二)自由朗读,借助课下注释,读懂这首诗的内容。
(三)个性朗读,通过诗歌的语言和形象,读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运用三步读诗法读这首诗(一)自由朗读,把握诗歌的读音、节奏、韵律、声调和重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龟虽寿》教案设计教材分析:《龟虽寿》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的一首课外古诗。
诗歌写于曹操53岁时。
当时曹操向北平定了乌桓和投靠乌桓的袁绍残余势力,凯旋后写下了这一首充满生活味道的哲理诗。
这首诗慷慨激昂,表达了作者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豪情壮志。
诗歌情感的体会不能用老师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获得,而是要通过学生入情入境的体会方式来获得,从而达到精神上的滋养,所以要把朗读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
而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诗教学里,要求在学习古代诗歌时要树立知人论世的阅读观念,所以在八年级上册继续深化这种阅读观念,这也是教学重点。
这首诗歌充满生活的哲理,而学生学古诗不能学了古诗还是古诗,我还是我,而要学以致用,所以这点定为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1、学生在朗读方面经过初一一年的训练,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有时羞于表达,所以要多鼓励。
2、本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但不一定对学习古诗有兴趣,而初中阶段要形成的一个语文素养是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所以设置自主提问的环节,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相信学生的提问会有很多另老师预想不到的。
3、知人论世的阅读观念的深入,本节课就让学生用forclsass现场查阅,学生会兴趣盎然,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重点)2、学会知人论世,体会诗人曹操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重点)3、背诵默写古诗,并在文章中能灵活运用。
(难点)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知作者吗(一)导入:说起曹操大家很耳熟,请说说你知道的曹操。
预测学生回答:乱世奸雄、知道《三国演义》里曹操的故事:草船借箭、望梅止渴、煮酒论英雄、火烧赤壁等。
(二)教师补充:字孟德,小名阿瞒。
东汉末年非常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魏政权的缔造者精兵法,善诗歌,诗歌今存20多篇。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启者,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这种文风特点慷慨刚健,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二、会读吗(一)要求:1、自由大声朗读2、读准读通读顺3、读出节奏4、读出情感(二)学生活动:1、自由大声朗读2、个别学生读3、师生点评明确:(1)正音骥( jì)伏(fú)枥(lì)(2)节奏:二二节奏(3)本诗的感情基调:昂扬向上4、全班齐读三、会问吗过渡:听同学们的朗读真的是一种享受,古诗我们除了会读,还要理解内容,相信这首诗歌,同学们有许多问题要交流。
确实“学贵在疑”,下面就进入提问的环节,首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疑问写下来:(一)教师预测学生提问:1、“犹有竟时”中“犹”的意思?明确:犹:还。
2、“烈士暮年”中“烈士”是什么意思?明确:烈士:本文指有气节有壮志的人。
今义指为人民的生命或财产作出牺牲的人。
3、“壮心不已”中的“已”是什么意思?明确:“已”:停止。
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老骥伏枥”的“伏”是什么意义?明确:伏:身体向前倾,靠在物体上。
观察字形,很有意思,本义指狗趴在地上袭击人。
5、为什么标题为《龟虽寿》?明确:古代典籍中,有许多是用文章开头的字作为标题的。
如《大学》的开篇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明,在止于至善。
”;在如《论语》第一章《学而》,取名于第一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那《登幽州台歌》、《己亥杂诗》、《望岳》的诗歌标题表示什么呢?6、为什么也有“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明确:与《观沧海》都是出自《步出厦门行》,都是乐府诗歌,是和乐时加上去的,与主要内容无关。
7、这首诗歌的体裁是什么?明确:是乐府诗歌,形式较自由。
与绝句和律诗区分开来。
8、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诗歌?表达什么情感?写作背景介绍:写作的时间是约(208)。
东汉末年,居住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奴隶主贵族,乘中原一带天下大乱之机,经常入塞掳掠汉民。
建安十三年,曹操为了安定东北边境,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率军征伐乌桓,结果取得了胜利。
这首诗是他凯旋归来的时候写的。
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一组诗,抒写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
曹操虽北征胜利,但要完成统一大业仍任重道远。
抒发作者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情壮志。
(二)学生活动:1、写下疑问和同桌交流。
2、把有价值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3、用Forclass软件百度查找写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才能准确理解诗歌。
4、再次交流四、会译吗过渡:我们的提问释疑环节就到此为止,下面请同学们翻译全诗,以此检测我们是否理解了本诗的基本内容。
学生活动:1、开火车式一人翻译一句2、全班齐读翻译五、会赏读吗过渡:前面读、问、译是都是为这个赏读的环节做铺垫,如果想对诗歌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们必须要学会赏读。
这里的“赏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赏析;二是把你的赏析用有感情的声音朗读出来。
(一)教师示范赏读: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1、教师赏析“神龟虽寿,犹有竟时”意思是说,神龟虽然长寿,也有终了的时候,即使活到三千岁,它也要死亡。
(说内容)表达出了对神龟终有一死的感伤。
(品感情)说明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讲道理)小结赏析方法:一说内容二品感情三讲道理2、教师有感情地示范读(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朗读示范:这句读出感伤感慨之情。
“神龟”是一种能传说中能活三千年的神物,并且是平声,所以读时要上扬,与接下来的词语的下调的语调形成对比。
而“虽”要重读,就要语调下调,并且“犹有”要读出延长音,才能读得沉着,才能读出即使千年不老的神龟也有生命终结的一天,才能传达出对生命有限的感伤之情,“竟”要重读,读降调,“时”要读出延长音。
(二)学生活动:1、学生思考2、学生展示3、老师点拨:诗歌的韵律美:体现在重音和延长音教师打算这样点拨学生的朗读:(2)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朗读指导:腾蛇是能腾云驾雾的蛇,加上前三个字是平声,所以升调,来强调这种神物本领高强。
“终为”要读的慢,才能读得沉着,“土灰”是本是很暗淡的词,又是仄声要降调,不要拖长,才能读出可惜感伤之情。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朗读指导:要读出豪情壮志。
“伏”字语调要上扬,“千里”要重读,“千”要读大声,拖长音,“里”后要拖长音。
“年”要延长音,“壮心不已”要铿锵有力,“壮心”重读,“不已”读的短促一点。
在这里作者把自己比喻成老骥,在这四句里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踌躇满志、驰骋沙场的盖世英雄。
(4)“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朗读指导:这四句表达了延长有限生命的积极乐观的心态。
“不但”要重读,表明不是上天决定人的寿命。
“福”后要延长音。
“永年”要重读,表示人主观因素调养身心的重要性,可以让的寿命延长。
4、全班有感情地齐读(三)教师总赏析“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曾经多少帝王将相寻求长生不老之术,而曹操能客观认识到生命是有限的,非常可贵。
更难能可贵的是,东汉末年,战乱频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许多有志之士也是朝不保夕,于是产生了一股行乐须及春的颓废思想,而时年五十三岁的曹操却发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雄心壮志,不得不令人佩服他的胆识和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
他要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人生的厚度,让人致敬。
而“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他又告诉了我们要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人生的长度,来实现自己统一全国的伟业,想到这里他多么庆幸,于是高歌一曲,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感情。
这是一个多么睿智、积极进取、可爱的老人呀。
这是一首充满生活体验的哲理诗,读来昂扬向上。
古往今来,不知多少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凡夫俗子,都受到这首诗的激励,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这首诗也在大家的吟咏中,共鸣中,得以流传了一千八百年,成为了经典。
六会用吗过渡:让我们学以致用吧。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纸笔,写下你与诗歌的共鸣,让诗歌抚慰你我的心灵,并增添你的文采。
请把《龟虽寿》中的诗句融入你的写作片段中。
(一)教师示范:奶奶经常说,自己都是半身入土的人了,言语中,眉宇间,透露出无奈和感伤。
我只能宽慰她老人家:“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奶奶似懂非懂的看着我。
(二)学生活动:1、动笔写作。
2、展示交流。
3、教师点评附学生习作:学生习作:我的爷爷虽然七十多岁了,但他人老心不老,还想上山开坑荒山种柚子树,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七、作业布置1、默写《龟虽寿》。
2、把刚才的练习扩写成300字以上的文章,里面运用《龟虽寿》的诗句。
3、课外抄、读《步出厦门行》中的《冬十月》《土不同》八、板书设计龟虽寿曹操(东汉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