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导论

合集下载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三章
印象管理与偏见消除
印象管理是指个体试图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印象的过程。通过积极的印象管理,个体可以 减少偏见和误解,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归因理论及其应用
归因理论概述:归因理论是指解释和 推断人们行为原因的过程。它包括内 部归因和外部归因两种类型,内部归 因将行为原因归结于个体内部因素( 如能力、性格等),外部归因则将原 因归结于外部环境因素(如情境、他 人影响等)。
个体适应策略及心理机制
个体适应策略
包括主动适应和被动适应,前者指个 体积极调整自身行为以适应环境变化, 后者指个体在环境变化中保持原有行 为模式。
心理机制
包括认知调整、情感调节和行为改变 等,如通过改变对环境的认知评价、 调整情绪反应或改变行为习惯等方式 来适应环境变化。
组织适应策略及变革管理
组织适应策略
跨文化交流
包括理解不同文化背景、尊重文化差异和掌握跨文化沟通技巧等,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 的交流与合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影响个体的社会认知和行为。例如,对某个群体的刻板印象可能导致歧
视或偏见行为。
02
价值观与行为
价值观是个体对事物或行为的好坏、善恶、美丑等的评价标准和看法。
它会影响个体的社会认知和行为选择,使个体倾向于选择与自己价值观
相符的行为。
03
社会角色与行为
社会角色是指个体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身份,以及与之相应的行为规
成员在群体中找到归属和认同 感,愿意为群体付出努力。
领导者作用
领导者的权威、魅力和组织协 调能力对群体凝聚力有重要影 响。
群体规模
适中的群体规模有利于成员间 的互动和沟通,增强凝聚力。
群体决策过程及优缺点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六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什么是人类行为?什么是社会环境?两者的关系是什么?答:(1)人类行为的定义人类行为也称人的行为,它是对人的一切行动的泛指,意为有机体的作为及其行动,包括内在隐秘的和外在可观察到的行为。

社会工作将人类行为被界定为:个体为适应环境与满足需要所表现出的活动或反应,它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过程等内外因素综合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2)社会环境的定义在社会工作者的视野中,环境一般指个人或群体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与个体或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相关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的总和,它包括人造环境、社会关系系统、社会氛围和文化等。

(3)两者的关系个体、群体与社会环境的依赖和相互作用,决定了人的行为受到社会环境的直接影响。

①社会环境为人的行为提供了活动空间社会环境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具体的空间。

在这个空间中,人们出于满足自己需要的动机,在现实社会条件及社会规范的约束下行动,获取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发展自己的潜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期望。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②社会环境为人的行为提供参照标准参照群体不是社会成员生活于其中的群体,而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

在社会生活中,参照群体是人们进行比较和评价的标准,从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③社会环境影响人的社会功能的发挥在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人在成长的生命周期中及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任何一个方面、一个阶段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其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

社会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增强人及社会环境的功能。

④改善社会环境,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环境对人谋求生存和发展的行为的影响说明,要积极促进人的发展,必须从改善社会环境入手。

其中包括强化社会支持网络,增强对人的支持能力,改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调整资源分配格局,改造不相适应的社会文化等等。

2.人类需要有哪些类型?如何帮助服务对象分析他们的需要?答:(1)人类需要的类型需要是人的需求未能满足的状态,它表现为人们对目标的追求。

社会工作导论教案

社会工作导论教案

课堂讲授(√) ;实 验( ) ;田间观察( ) 实际操作( ) ;讨 论( ) ;上 机( ) 闭 卷( ) ;开 卷(√) ;课程论文( 具体操作( ) ;多种形式结合( ) 32 学时 学 分 数 学时; 田间观察 学时; 上 机 王思斌 出版社及 出版时间

2 学时 学时 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1
教学基本内容纲要第五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一节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概述一人类行为二社会环境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四人类行为评估的基本框架第二节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四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五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六人本主义心理学七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八米德的符号互动论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章节名称 授课方式 授课方法 和手段 教学目的 与要求
2
教学基本内 容纲要
难点: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 【提问】 大家如何理解社会工作的对象与领域, 什么是社会工作的对 象与领域? 【引出】社会工作的对象与领域的概念和含义。 对象:贫弱群体——全体国民 教学过程 性质:补救性、治疗性——治疗与预防、补救与发展相结合 设计 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 1、促进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 2、促进制度建设与社会进步 3、增加社会资本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思考题: 作业、讨论 1.试述社会工作的功能 及辅导 2.简述社会工作的对象及其发展 掌握社会工作的概念、性质和功能 课后小结
2
教学基本内 容纲要
教学重点 与难点
熟悉社会工作价值体系 难点: 掌握中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教学过程 设计
作业、讨论 及辅导 课后小结 6 周 次
【提问】什么是价值? 1.日常话语中价值的含义 2.哲学中价值的含义 3.心理学中的价值的含义 【引出】社会工作中价值的含义 【讲解】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和社会工作价值的结构 【提问】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基础包括那几点? 1、新教伦理 2、人道主义 3、实证主义 4、乌托邦思想 【讲解】关于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不同概括 【引出】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矛盾 (一)社会一般价值与社会工作专业价值 (二)不同学派关于社会工作价值的争论 (三)不同主体在社会工作价值问题上的摩擦 (四)社会工作实施过程中的价值冲突 课后练习题 【思考题】 1.如何理解价值对社会工作的意义 掌握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第 10 周,第 1 次课;总第 6 次课 第三节 我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 课堂讲授(√) ;实 验( ) ;田间观察( ) 教学时数 实际操作( ) ;讨 论( ) ;上 机( ) 课堂理论讲解为主、穿插现实问题讨论及案例分析相结合 1.熟悉价值及其对社会工作的意义。 2.掌握中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第三节 我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 一、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方法论 二、我国社会工作价值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 一、什么是专业伦理 二、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困境 三、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抉择 重点: 2. 掌握中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2. 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

社会工作导论各章重点

社会工作导论各章重点

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现代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职业性的助人活动。

2、社会工作者:是经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或训练的,从事社会工作专业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的人员。

社会工作者也称助人者。

他们是受雇于社会福利机构专职从事社会服务的人。

一般而言,社会工作者被称为专业的助人者,以与一般从事社会服务的志愿工作者等相区别。

3、助人自助:社会工作不但要具体的帮助有困难的人士解决困难,而且要帮助他们增强自己的能力以应付各种挑战,即帮助他们增强战胜困难的能力,以达到自助。

4、人在环境中:就是利用组织结构提供关于案主的人际、环境、心理和生理健康问题的简明一致的描述,并被用于说明成年案主或其他案主所面临的问题。

5、《社会诊断》:1917年玛丽.里士满出版的社会工作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本著作。

被看做是社会工作专业的里程碑,第一次把个案工作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的知识体系予以专门的研究和讲授,从而奠定了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基础,6、慈善组织会社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盛行于英美的民间的社会服务组织,为弥补政府推行济贫活动的不足,同时在更广阔的方位内向失业者、贫民提供帮助,推动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协调民间各种慈善组织的活动,推动民间社会服务活动的发展的志愿性济贫救困活动.7、睦邻组织运动:也称社区睦邻运动,是通过对社区进行改良来实现助人目标的一场运动。

也称“社区改良运动”。

是19世纪末盛行于英美等国家的、通过社区改良来实现助人目标的运动。

它以社区睦邻服务所的建立为标志,以知识界人士的广泛、深入地参与社区生活,调动并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服务于社区居民为特色,是社会工作萌发时期最有影响力的事件之一。

它为社区工作方法奠定了基石8、伊丽莎白济贫法:英女王政府综合以前的各种济贫法案,于1601年颁订,是英国第一部成文的济贫法案,也是英国的济贫法中最完备、执行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部济贫法。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复习笔记)【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复习笔记)【圣才出品】

6.1 复习笔记一、人类行为1.人类行为的涵义和类型(1)人类行为的涵义人类行为也称人的行为(human behavior),它是对人的一切行动的泛指,意为有机体的作为及其行动,包括内在隐秘的和外在可观察到的行为。

社会工作将人类行为被界定为:个体为适应环境与满足需要所表现出的活动或反应,它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过程等内外因素综合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2)人类行为的目的及构成要素人类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

人的行为由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即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环境、行为手段和行为结果。

它们是:行为主体——人;行为客体——人的行为所指向的目标;行为环境——行为主体与行为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行为手段——行为主体作用于行为客体时的方式、方法及所应用的工具;行为结果——行为对行为客体所产生的影响。

(3)人类行为的类型人类行为有很多分类。

按照行为范围,可分为广义的行为和狭义的行为;以先天或后天区分,分为本能行为和社会性适应行为;以是否符合常模和社会规范,分为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按照行为的功能,可分为生理行为、精神行为、情绪行为和“社会行为”等。

①本能行为和社会行为广义的人类行为包括了外显行为与内隐行为。

外显行为涵盖了所有可观察到或可测量的个体活动。

那些内在的、无法被直接观察到、只能通过自我报告等方式间接推断的活动被称为内隐行为。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人类行为主要指外显行为,它可以被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型。

人类行为因由生物性或社会性所决定可分为本能行为和社会行为两大类。

人类的本能行为由人的生物性所决定,是人类的最基本行为。

本能行为出自遗传,又称遗传行为,这是一类不需学习即可出现的定型的行为模式。

人类的社会行为由人的社会性所决定,其机制来自社会环境。

人类的社会行为是通过社会化过程确立的,是人类在后天与环境的互动中逐渐学习而形成的,又可称为习得行为。

②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一般来说,划分正常行为与异常行为的常用标准有以下几个:a.统计规律。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主编龚晓洁副主编刘海鹰、闫杰前言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

尤其是工业社会以来,人类用双手开天辟地,用双脚丈天量地,财富积累迅速,社会变化剧烈。

在这种现代社会的背景下,人们的内在力量被无限的开发,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复杂和多元。

随之人们所探求的领域和对象也越来越无所不可触及,越来越无所不能。

人类的行为因此每天都产生新的样式,都有新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迅速推进,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制度和观念都在发生急剧的变化,致使很多人无法适应,甚至窒息。

因社会的巨大变迁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如异常行为、人际失调、社会疏离、价值冲突、反社会行为等。

人与环境之间出现了裂痕,需要修复,需要弥合。

所以对社会环境下的人类行为的深入研究成为客观的命题。

社会变迁引发的另外一个成果就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

社会工作是近百年来新兴的一门学科与行业,是一种专业活动,用以协助个人、群体、社区去强化或恢复案主的能力,以发挥其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助于达成其目标的社会条件1。

简言之,社会工作就是帮助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是一种助人的专业。

社会工作过程中,对人、人的问题以及情景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社会工作者要收集、分析和解释有关人和环境的信息。

只有正确理解了案主的问题或情景,才能做出精确的界定,进而才能制定和选择有效的介入方案。

在理解和界定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掌握有关人类行为的基本知识,运用这些知识以帮助案主进行鉴别和选择,所以把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研究作为重要课题,是社会工作专业本身应有之义。

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学科定位自1965年以来至今,各国社会工作教育普遍开设“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这门课程,本课程现已被视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主干核心课程。

以美国为例,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美国全国性的社会工作教育鉴定机构)在其专业课程政策中明确要求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开设“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课程。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名词解释1、人类行为的定义:是人类为满足其自身需要而采取某种方式去适应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或方式。

2、社会环境的定义:是指由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如生物遗传、心理状态以及社会过程等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社会系统。

3、本我(id):类似于无意识,与生俱来,是生物成分。

遵守“快乐原则”。

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大。

4、自我(ego):是心理成分,派生于本我,负责与现实世界协调,控制本我的盲目冲动,遵守“现实原则”。

5、超我(superego):象征着理想,是一种内化,由自我理想和良心二方面组成,遵守“道德原则”。

6、依恋:指婴幼儿与照顾者之间亲密的、持久的情绪关系。

多数情况下发生在母婴之间,所以又称母婴依恋。

7、学习动机(learning motivation),是指激发并维持学习活动达到学习目标的动因和力量8、同辈群体(peer groups)是一群年龄相仿、关系密切,并且在已建立的社会关系基础上进行互动的孩子所组成的群体。

9、情绪情感的两极性是指情绪的内容、强度、稳定性、概括性和深刻性等方面具有两极性。

10、心理性断乳:青少年从父母的保护、监督和依赖关系中摆脱出来,并追求在家庭中占有平等和独立自主地位的过程。

11、.专业荒废一种专业在某人的实践领域之内就目前而言是可用的,但是在从事此后的业务时,知识、理论和技术就力不从心。

12、功能性文盲:指的是受过一定传统教育,会基本的读、写、算,却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及图表,无法利用现代化生活设施的人。

导论1、人类行为的定义:是人类为满足其自身需要而采取某种方式去适应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或方式。

2、社会环境的定义:是指由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如生物遗传、心理状态以及社会过程等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社会系统。

3、人类行为的特点:•适应性:适应环境,改变环境•可控性:人类能控制和调节自身行为•多样性:人类行为是个复杂系统•变化性: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化之中•整合性:只有整合各方观点,才能理解4、社会环境的构成:(1).家庭①教导:父母向儿童传授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②奖惩:父母通过奖惩模式塑造儿童的行为③榜样:儿童仿效父母,学习其行为方式④支持:通过情感与社会支持帮助儿童成长(2).朋辈群体•从偶然选择到主动选择(3).学校、单位与组织①个体成长约有1/4的时间在学校度过②离开校园后,单位或组织对个体产生较大影响(4).社区:通过价值与目标实现某种社会控制(5).社会:个体在有规范和秩序的系统中展开互动(6).文化:如德国人严谨、法国人浪漫、日本人拘泥于礼节、美国人活跃外向(7).大众传媒: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1.行为变化贯穿于人的一生2.社会环境可以改变人类行为3.人类行为也会改变社会环境4.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第二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一、弗洛姆的精神分析理论(一)无意识(潜意识)是人类行为的主要驱动力,包括:力比多(libido)和塞纳托斯(thanatos),二者相互对立。

社会工作概论 第六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社会工作概论 第六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七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六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七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是一门专业课程
•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是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教材之一。 •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理论视角 第三章 社会结构环境 第四章 文化环境 第五章 怀孕、胎儿与社会环境 第六章 婴儿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七章 幼儿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八章 儿童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九章 青少年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十章 青年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十一章 中年人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十二章 老年人行为与社会环境
行为相似或一致,即是正常行为,反之则 属异常行为。 2.社会规范与价值.被社会普遍接受的行
为、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的从众行为即为正 常行为,反之则属异常行为。
第七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3.行为适应性标准. 社会适应性良好是属
正常行为,异常行为是社会适应性不良
或适应宽难的行为,它往往会给个人和 社会造成危害。 4.个体主观感受/体验. 即以个体的内在感 受来判别行为是否正常或异常。
第七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七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本章内容: 1.人类行为 2.社会环境 3.个体生命发展周期
第七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一节 人类行为
一、人类需要的含义
人类各式各样的活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其个人需要,需 要反映了人的机体在某一方面的不足或缺乏。 生理需求:人作为生物有机体的满足 心理需求:人之所以为“人”所特有的需求
第七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二、社工为何要学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 1、社会工作目的需要认识掌握人 行与社会环境相关知识。
• 人的行为发生于生理、心理、社会空间背 景,需面对许多要求,做出有效反应,这 种有效反映环境需求的能力叫做适应( adaptation)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共享版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共享版

1.人类行为:个体为适应环境与满足需要所表现出的活动或反应,它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过程等内外因素综合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2.社会环境:与人类生物遗传、心理状态及社会过程相互作用的社会系统,家庭、学校、团体、组织、社区、社会、文化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3.微观系统:个体在其中进行面对面接触或者直接接触的系统。

(属于社会环境的生态系统分类中的一类)4.发生认识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其认知结构不断通过同化、顺应而达到平衡的过程,从而使儿童心理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5.依恋:是婴幼儿与特定对象之间的感情联结。

这个人主要是母亲,也可以是别的抚养者或与婴幼儿联系密切的人,如家庭其他成员。

依恋主要表现为啼哭、喊叫、笑、身体偎依和跟随等行为。

6.道德认知:个体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它包括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以及道德信念形成三个方面。

7.平衡(皮亚杰):个体保持认知结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性,是同化作用与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个体就是在这种不断寻求平衡的过程中,实现了认知结构的发展。

8.自律道德:能从主观动机出发,用平等、不平等,公平或不公平等新的标准来判断是非,是一种为儿童自身已具有的主观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

9.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一种精神异常行为。

患儿对外界信息刺激缺乏积极的反应,孤独离群,情感冷淡,行为单调刻板,语言障碍尤为显著,多数患儿智力迟钝,少数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个别患儿在智力活动的某一方面表现突出,尤其是机械记忆力。

10.期望效应(皮革玛丽翁效应):智力发展与老师对其关注程度成正比关系导论一、需要的含义:需要反映了人的机体在某一方面的不足或缺乏,可以是生理层面的,也可以是心理层面的。

需要引起内驱力的增强,从而形成某种被激发的动机状态,最终引发了一类或一组特定的行为活动。

二、需要的特征:对象性,动力性,独特性,社会性三、阿尔德弗尔(C.P.Alderfer)的需要理论(1)生存需要:这类需要关系到机体生存,包括衣、食、住、行以及组织为使其获得这些基本条件而提供的手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导论 PPT课件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导论 PPT课件

15:25:13
6
案例
• 2004年云南大学“2·23凶杀案”震惊全国, 马家爵,一个人们眼中的“好学生”、父 母眼里的“好儿子”一夜之间变成A级通缉 犯,流浪了20多天后落网,杀人后的第四 个月,被指控蓄意杀人,判刑伏法,被执 行了死刑。
15:25:13
7

• 婚前婚后的区别
– 结婚前
• 他:万岁!终于到来了!我都等不及了! • 她:我可以离开吗? • 他:不,你甚至想都别想! • 她:你爱我吗? • 他:当然! • 她:你会背叛我吗? • 他:不会,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 她:你会吻我吗? • 他:会的。 • 她:你会打我吗? • 他:无论如何都不。 • 她:我能相信你吗?
目标 手段 动机
需要
* 徐愫。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 社会科
15:25:14
学文献出版社,2003. P2
14
二.社会环境的界定
• 社会环境是指由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如生 物遗传、心理状态以及社会过程等交织在 一起而形成的社会系统*
15:25:14
* 徐愫。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P7
封 闭 式 回 答
半 封 闭 式 回 答
开 放 式 回 答
参 与 观 察
非 参 与 观 察
结 构 性 观 察
非 结 构 性 观 察
直 接 观 察
间 接 观 察
长 期 观 察
定 期 观 察
实 验 室 实 验
现 场 实 验
一 次 文 献 法
二 次 文 献 法
三 次 文 献 法
15:25:14
27
常用研究方法*
21
c) 社会化过程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导论 ppt课件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导论  ppt课件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ppt课件
1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胎儿期 第四章 婴儿期 第五章 幼儿期(学前期)


第六章 学龄期
第七章 青春期 第八章 成年早期 第九章 成年中期(中年期) ppt课件
以年龄为主线介绍 各生命历程阶段的 生物、心理、社会 发展特征及各层面 因素的影响和具体 作用方式。

我的心激起一阵阳光的涟漪 我立志一定好好继续努力 学好专业找个好工作 可以好好报答父母, 改变穷苦的命运 好好用自己的知识 来为社会为国家努力工作 认真做个受人尊重的人 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进入大学以后我怎么发现 大部分人不爱读书 每天晚上谈女孩子 哪个女孩子性感漂亮 和哪个女孩子****更爽 有钱的同学则大胆的找起女朋友来 大摇大摆的在学校旁边租房子同居 大家都爱玩电脑游戏 大家都嘲笑我是个土包子 这个不会那个也不会 于是我为了和同学打好关系 我也学会了玩电脑游戏 游戏比他们更厉害 我以后更乐衷于玩电脑了 我还自己用打工的钱以及借了部分钱 ppt课件
结婚后从下往上看
6
ppt课件
6

案例1:

2004年云南大学“2· 23凶杀 案”震惊全国,马家爵,一 个人们眼中的“好学生”、 父母眼里的“好儿子”一夜 之间变成A级通缉犯,流浪 了20多天后落网,杀人后的 第四个月,被指控蓄意杀人, 判刑伏法,被执行了死刑。

思考: 有哪些因素导致马加爵事件发生?


库少雄《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二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韩晓燕,朱晨海著《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格致出版社 ;

关于社会工作专业参考书

关于社会工作专业参考书

关于参考书1、社会工作概论法利等(2005),社会工作概论(第9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法利等(2006),社会工作概论(第10版影印本),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扎斯特罗等(2005),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导论(第7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周永新(1994).社会工作学新论.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徐震(1996).当代社会工作.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王思斌(2004),社会工作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顾东辉(2005),社会工作概论,上海译文出版社2、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阿什福德(200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生物学、心理学与社会学视角(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扎斯特罗、阿什曼(2006),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6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韦德,塔佛瑞斯(2006),心理学的邀请(第3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达菲(2006)心理学改变生活(第8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格里格(2003),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

库恩(2007),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第11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海斯(2004),心理学导论(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戴维·迈尔斯(2006),心理学(第7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考斯林(2004),心理学:大脑、人、世界(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布伦南(2004),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第六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巴洛(2004),心理障碍临床手册(第三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鲁斯等(2004),临床心理学导论:科学与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

劳伦• 阿洛伊等(2005),变态心理学(第九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保罗•贝内特等(2005),异常与临床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

特鲁尔等(2005),临床心理学:概念、方法和职业(第六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戴安娜•帕帕拉等(2005),发展心理学(第九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谢弗等(2005),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六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笔记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笔记

汶川地震后社会治安与智利太子港地震后社会治安的比较。

需要--思考---行为----结果---需要……补充(课外知识):人类适应生活的需求:寻求满足自身成长和获得资源的需求、控制即时性心理满足、分析判断状况及利弊并作出选择的能力、计划筹划未来能力。

—大脑加工心理活动行为新状况新信息信息输入——至 2010-4-9 为止注意:一些感觉或者说是怀疑之类的,都不是事实。

怀孕妈妈症状:第一个三个月:疲倦、乳房增大变软,尿频和贪食,清晨呕吐,荷尔蒙。

第二个三个月:腹部隆起,浮肿或水肿,感到踢动。

第三个三个月:腹大沉重,背和肌肉抽筋。

分娩征兆:1 、经常有带血粘液排出。

2 、羊水释放“从滴流到喷涌”3 、宫缩 10-20 分钟 1 次转变成 40-60 秒一次。

分娩过程:第一阶段: 10-20 分钟 1 次发展到 2-4 分钟 1 次,持续 12-15 小时。

第二阶段: 2-3 分钟, 60-70 秒。

宫颈开婴儿出。

初次生产 80 分钟,再次则 30 分钟。

第三阶段:胞衣的娩出。

人类发展:1 、连续、有序发展过程2 、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别特征3 、个体差异4 、遗传和社会环境两方面的影响。

有序发展的子原则:1 、简单到复杂原则:指婴儿动作的发展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2 、一般到特别的原则:区分事务的能力由一般到特别。

3 、头尾原则:指婴幼儿动作的发展遵循从头部开始,由上至下,逐步进行到脚部的原则。

4 、近远原则:指婴幼儿的动作发展遵循从身体中央部位开始,然后逐步进行到外围部位的原则。

婴幼儿有五种运动类型:肌肉运动、游戏运动、适应、社会性反应、语言。

社会工作者的两个“善”:善言、善行。

婴幼儿初生肢体无力量。

四个月的时候可以将头抬起90 度,发现自我,玩手指,把所有东西都往嘴里塞,认识奶瓶。

发育快的时候长牙,认识主要看护者:面带微笑,伸手,哈哈大笑,即对熟悉的人做出反应。

语言方面,发出笑声,牙牙学语,无具体语言。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 贝尔和费德里克社会工作三要点: • 第一,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人们解 决问题和处理情况。第二,社会工作者 可以和各系统共同工作,如社会机构、 组织、社区和政府机关,这样人们能够 更好享用他们所需资源和服务。第三, 社会工作者能够把人们与各种系统连接 起来,以使案主获取资源和机会。
• 人类在变动环境中适应及生存能力与他 们的「发展弹性」 (developmental flexibility)能力有关 • 发展弹性与社会制度及文化传统相关, 因此在了解行为制度及社会变动时,必 须考虑文化对于这些变动的影响。
• 以上种种情境反映生活真实情况,涉及个人如何 处理其独特的、与生命阶段相关的问题。在每一 种情况下,人们都会提出问题,面对危机,做出 决定。社会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帮组人们在其一 生中满足自己的需求,承担自己的责任 (Siporin,1975) 。也就是说社会工作者应该帮 助人们提高自身机能。为此社会工作者必须首先 了解人类行为的过程,然后才能运用技术和技巧 帮助案主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
• 社会工作过程尤其是评估过程需 要人行与社会环境知识 初步评估-计划• 社会工作实践几个基本步骤: • 在社会工作过程中准确评估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需要收集、分析和理解有关问题或境况的信息。 评估涉及到有关人类行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假设。 社会工作者必须具有关于人类行为的基本知识和 基本理解,这样才能帮助案主鉴别和做出适当的 选择。
• 人们及其人们在其所处环境中的行为明 显受到周围其他人、群体和组织的影响。 • 因此社会工作关注人的行为,也关 注环境对人己任的行为的影响。
三、人类行为的生态系统模式
社会工作注重个人与环境中各个系统的相互 作用。系统理论强调各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 关系的概念,如个人、群体、组织或社区。 系统理论和生态学观点的融合被称为生态 系统理论。在这一观点中人被看成是在环境中与 各系统持续互动的人。这些系统包括家庭系统、 朋友系统、工作系统、社会服务系统、政府系统、 职业系统、宗教系统、货品及服务系统、教育系 统等。 系统理论认为人们是极具活力地参与各个 系统的。它为改进案主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方 面给社会工作实践以指导。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读后感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读后感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读后感《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是一本关于社会心理学的经典著作。

通过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探讨,该书为我们提供了深度洞察人类行为的视角。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人类行为的动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对社会环境对人的塑造力也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书中详细介绍了心理学对于人类行为分析的方法和理论框架。

作者引用了大量的研究案例和实验结果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使得整个阅读过程不仅有趣,而且富有说服力。

我特别被书中提到的行为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所吸引,这些实证研究帮助我们了解到很多人类行为的原因和动机。

例如,书中提到了斯坦福监狱实验和米尔格拉姆的权威实验,这些实验展示了社会环境对我们作出的行为决策的巨大影响。

其次,书中强调了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重要性。

我们常常认为我们的行为是由内在因素所决定的,然而,社会环境的力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通过书中的描述和分析,我逐渐认识到社会环境对我们行为造成的影响可能比我们自身的意愿更大。

社会环境既可以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也可以通过集体心态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此外,书中还提及了社会认知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社会认知是指人们对社会信息进行处理、解释、评估的能力。

这个概念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使我认识到我们自己的行为是基于我们对他人行为的观察和解读。

我们对他人的期望、他人的态度和他人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我们自身的行为表现。

这种相互作用将个体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揭示了彼此间行为互动的复杂性。

最后,我认为这本书给了我一个更加深入的思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途径。

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的行为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下产生的。

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多维度的,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等。

这些环境不仅仅在物质上和道德上影响着我们,还在心理层面对我们产生着巨大影响。

我们需要更加关注社会环境的塑造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总结起来,《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 徐愫。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 社会科
13:49:23
学文献出版社,2003. P2
5
案例
广西籍青年黎泽金原先在温州市瓯海区一家塑料加工厂务工,因嫌 工资低,要求老板加工资未果,便提出结工资离厂,但老板答复等找 到人接替他的工作后再说。
今年7月初,黎泽金不等结清工资,就离开了塑料厂。此后,黎多 次向老板讨要工资,老板均以种种理由予以推拖。同月17日傍晚,黎 在加油站购买了10元钱的柴油,并将柴油装入盛有水的塑料桶里,之 后,携带该塑料桶和一把菜刀及打火机到塑料厂要求结算工资。老板 当时不在厂里,黎泽金便叫管理人员打电话给老板。
13:49:23
学文献出版社,2003. P2
25
研究的基本原则*
• 实事求是 • 相互联系 • 发展变化
13:49:23 * 徐愫。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P27
26
研究方法
访谈 问卷


观察法
实 验 法
文献 法
标 准 化 访 谈
半 标 准 化 访 谈
非 标 准 化 访 谈
•徐愫。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P21。
13:49:23
**徐愫。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P25。
18
A. 影响人类行为的社会环境因素
a) 生物过程 b) 心理过程 c) 社会化过程
13:49:23
19
a) 生物过程
• 遗传,基因
• 访谈法:标准化、非标准化 • 问卷法:问卷设计 • 观察法: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结构性观察、
非结构性观察;直接观察、间接观察 • 实验法: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 • 文献法: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13:49:23 * 徐愫。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P28
28
• 人类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会产生关键性 的行为变化
• 社会环境可以改变人类行为 • 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类有能力改变自
己的行为
13:49:23
* 徐愫。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P25
24
III.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研究的基本方法
* 徐愫。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 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2003. P2
11
人类行为的分类*
统计规律 社会规范 行为适应性 个体主观感受
正常行为 大多数人
符合 适应较好
正常
异常行为 少数人 不符合
适应不良 异常
* 徐愫。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 社会科
13:49:23
学文献出版社,2003. P4
12
人类行为的分期*
序号 分期 1 胎儿期 2 婴幼儿期 3 学龄前期 4 青春前期 5 青少年期 6 成年前期 7 成年期 8 老年期
目标 手段 动机
需要
* 徐愫。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 社会科
13:49:23
学文献出版社,2003. P2
Hale Waihona Puke 14二.社会环境的界定
• 社会环境是指由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如生 物遗传、心理状态以及社会过程等交织在 一起而形成的社会系统*
13:49:23
* 徐愫。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P7
13:49:23
时段
主要特征
受孕至出生 身体生长迅速
出生至3岁
依赖扶养人
3~6岁
家庭是生活重心
6~12岁 12~20岁 20~40岁
同伴成为重心 生理发育 情感发展
40~65岁
追求人生意义
65岁以上
健康衰退
* 徐愫。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 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2003. P2
13
人类行为的一般过程
封 闭 式 回 答
半 封 闭 式 回 答
开 放 式 回 答
参 与 观 察
非 参 与 观 察
结 构 性 观 察
非 结 构 性 观 察
直 接 观 察
间 接 观 察
长 期 观 察
定 期 观 察
实 验 室 实 验
现 场 实 验
一 次 文 献 法
二 次 文 献 法
三 次 文 献 法
13:49:23
27
常用研究方法*
• 心理学取向:观察人的外表行为研究心理活动 • 社会学取向:互动、社会角色 • 文化人类学取向:强调文化模式对行为的影响 • 行为科学取向
– 研究人类行为规律来描述、解释、预测和规范人类行为
• 社会工作取向
– 理解人类行为的特点帮助人们更好的适应环境
13:49:23
23
C.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研究的基本假设*
13:49:23
2
目录
I.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概念界定 II.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整合 III.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研究的基本方法
13:49:23
3
案例
• 2006-10-10上午 8时许,一名妇 女为了帮丈夫追 讨被拖欠的薪水, 抱着年仅2岁的 儿子爬上了一幢 3层楼楼顶,扬 言跳下。
13:49:23
15
社会环境的分类
• 从来源与作用的角度来看:
* 徐愫。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 社会科
13:49:23
学文献出版社,2003. P2
16
II.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整合
13:49:23
17
A. 影响人类行为的社会环境因素 B.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研究取向* C.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基本假设**
13:49:23发现两人都娶了名
叫琳达的女人为妻,之后都
离了婚
20
b) 心理过程
• 人类行为受到认知、情绪和情感、意志的影响
– 武侠小说里杀人 – 热恋的男女情感的行为 – 登山,意志力
• 人类行为受人格心理的影响
– 不同个体心理特征不同,如气质、能力、性格……
• 急性子、慢性子 • 外向、内向
13:49:23
半个小时之后,因仍未见到老板,黎泽金便心生怨气,将携带的柴 油浇到该厂仓库内的塑料原料上,并用打火机点燃。后火势被厂里的 员工发现,并及时扑灭,除烧毁一些原材料外,尚未造成严重后果。 员工报警后,黎泽金没出厂门,便被抓获。
检察机关经审查认为,黎泽金故意放火,危害公共安全,虽未造成 严重后果,其行为也已触犯刑法,应以放火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 结婚后从下往上看
13:49:23
8
I.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概念界定
13:49:23
9
一.人类行为的定义*
• 行为主义理论:人类行为是由外界刺激所产生的 可测量和可观察的反应
• 精神分析学:人类行为是由本能所引起的一种结 果
• 认知成熟论:人类行为是人的认知能力成熟之后 对环境所产生的反应
• 社会学:人类行为是其价值观点及态度的表现
21
c) 社会化过程
• 家庭(贫、富) • 学校(贵族学校、希望小学) • 同辈群体(良友、狐朋狗友) • 工作单位(政府机关、小企业) • 大众传播媒介(时尚、暴力血腥) • 社会角色(领导、父亲、学生) • 社区(高尚社区、在国外晒被子) • 文化(中西方差异)
13:49:23
22
B.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研究取向
课程目录
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导论 七.学龄期儿童行为与社会环
二.人类行为理论

三.家庭
八.青少年行为与社会环境
四.胎儿发展与社会环境 九.青年期行为与社会环境
五.婴幼儿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成年人行为与社会环境
六.学龄前期儿童行为与社会 一一.老年人行为与社会环境
环境
13:49:23
1
第一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导论
– 双胞胎 唐氏综合症,三色体21综合症
• 例:吉姆·斯勃林格和吉姆·鲁斯是同卵双胞胎,出生后六周分 开,分别被两个不同的家庭收养。这两个素不相识的家庭都给 小男孩起名叫吉姆。两个小吉姆渐渐长大,都受过执法培训, 都擅长机械制图和木工工艺,都各自娶了名叫琳达的妻子,各 自生下的儿子一个名叫詹姆士·艾伦,另一个也叫詹姆士·艾伦。 这对孪生兄弟后来又都和妻子离了婚,且都和名叫贝蒂的女人 再婚,都开着同样型号的蓝色雪佛兰汽车,经常在圣彼得堡同 样的小海滩上度假,两家都给宠物狗起名叫“汤姆”。这对孪生 兄弟最终在分别39年后于1979年2月9日,在明尼苏达大学开 展的一次双胞胎研究活动中团圆。
• 社会工作:人类行为是发展于生物的、心理的、 社会的、经济的以及物理力量的整体性相互作用
* 徐愫。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 社会科
13:49:23
学文献出版社,2003. P2
10
人类行为的特点*
适应性 多样性 变化性 可控制性 整合性
* 徐愫。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 社会科
13:49:23
13:49:23
6
案例
• 2004年云南大学“2·23凶杀案”震惊全国, 马家爵,一个人们眼中的“好学生”、父 母眼里的“好儿子”一夜之间变成A级通缉 犯,流浪了20多天后落网,杀人后的第四 个月,被指控蓄意杀人,判刑伏法,被执 行了死刑。
13:49:23
7

• 婚前婚后的区别
– 结婚前
• 他:万岁!终于到来了!我都等不及了! • 她:我可以离开吗? • 他:不,你甚至想都别想! • 她:你爱我吗? • 他:当然! • 她:你会背叛我吗? • 他:不会,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 她:你会吻我吗? • 他:会的。 • 她:你会打我吗? • 他:无论如何都不。 • 她:我能相信你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