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的辉煌:瓦格纳

合集下载

瓦格纳作曲家介绍

瓦格纳作曲家介绍

瓦格纳作曲家介绍瓦格纳作曲家介绍一、瓦格纳的生平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1813年-1883年)是十九世纪最重要的德国作曲家之一,被誉为歌剧之父。

他出生于德国莱比锡,在德国音乐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瓦格纳的音乐风格瓦格纳的音乐风格独特,它融合了德国古典音乐和浪漫主义的精华。

他的音乐常常深邃厚重,在交响乐和歌剧中巧妙地结合了旋律和和声,给人一种强烈而激动人心的感觉。

他最著名的作品有《尼伯龙根的指环》和《罗恩格林》等。

三、瓦格纳的创作理念瓦格纳追求音乐与剧本的完美结合,他创立了“音乐剧”这一新的艺术形式。

他认为音乐应该贯彻整个剧情,起到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

他还提出了“综合艺术”的概念,认为音乐应该与舞台设计、舞蹈和表演等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体验。

四、瓦格纳的影响瓦格纳对后来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创作理念为后来的作曲家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他的音乐风格对于后来的作曲家和音乐家来说也是一种重要的参照。

他的歌剧作品影响了整个音乐界,成为了许多歌剧演绎的经典。

五、瓦格纳的争议瓦格纳的作品和言论也曾引起过一些争议。

他的一些政治观点被指责为种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

他的歌剧曾在德国的纳粹政权时期被滥用。

然而,尽管这些争议,瓦格纳作为一个杰出的音乐家仍然被广泛认可和尊重。

六、瓦格纳的成就瓦格纳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丰富多样,风靡全球。

他的歌剧作品被广泛演唱和演出,并且仍然受到许多舞台剧院和歌剧团体的热爱。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七、总结瓦格纳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不仅蕴含了浓郁的浪漫主义情感,而且在音乐形式和创作理念上也具有独创性。

他对于音乐界的贡献不可忽视,他的作品至今仍然受到世人的喜爱和赞誉。

无论是其伟大的创作成就还是其对后世音乐的影响,瓦格纳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作曲家。

简述瓦格纳的艺术成就

简述瓦格纳的艺术成就

简述瓦格纳的艺术成就瓦格纳(Richard Wagner)是19世纪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和戏剧作品对于西方音乐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宏大的戏剧构思而闻名于世,被誉为音乐史上的天才。

瓦格纳的艺术成就体现在他对音乐形式的创新和突破上。

他对于歌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他的作品中,他将音乐与戏剧紧密结合,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被称为音乐剧。

他的音乐剧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思想的表达和观念的传递。

他的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使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体验到深刻的艺术享受。

瓦格纳的艺术成就还体现在他对于音乐语言的创新上。

他将歌剧中的音乐元素发展到了极致,创造出了富有个性和表现力的音乐语言。

他善于运用和声技巧和音乐结构,使音乐旋律和情感更加贴合剧情,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他对于管弦乐队的运用也非常独特,创造出了宏大壮丽的音乐效果。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大规模合唱和管弦乐队的齐奏,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

瓦格纳的艺术成就还体现在他对于剧院艺术的革新上。

他提出了“综合艺术”(Gesamtkunstwerk)的理念,认为歌剧应该是各种艺术形式的结合,包括音乐、戏剧、舞蹈、美术等。

他建立了自己的剧院,即贝洛克斯音乐节剧院,为他的作品提供了理想的演出场所。

他在剧院的设计中注重细节和效果,使观众能够全方位地体验到他的音乐和戏剧。

瓦格纳的艺术成就还体现在他对于音乐教育的贡献上。

他积极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音乐人才。

他在德国各地设立了音乐学院和音乐学校,为年轻人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他的教育理念强调音乐家应该具备音乐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技巧。

他的教育成果不仅仅体现在他的学生身上,更为整个德国的音乐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瓦格纳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他在音乐形式、音乐语言、剧院艺术和音乐教育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且对后世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 音乐家 瓦格纳

德 音乐家 瓦格纳
该厄躺在病床上听着听着,对他的妻子说:“他会有音乐天才吗?”后来,瓦格纳的母表作品:歌剧《漂泊的荷兰人》、《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罗恩格林》
瓦格纳(1813—1883)生下来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第二年,母亲改嫁。他的后父名叫路德维希·该厄(1779—1821),是个戏剧演员和肖像画师。瓦格纳八岁时,后父又死了。
该厄在世时,非常关心瓦格纳和他的前途。一八二○年该厄病倒在床,有一天他教七岁的瓦格纳到隔壁房间去演奏一首民歌给他听,瓦格纳在钢琴上弹了起来。这是一首德国人已经唱了三代的民歌,一年以后,威柏(1786—1826)把它用进了歌剧《魔弹射手》第三幕,作为女主人公阿加特准备结婚时伴娘所唱的歌。
瓦格纳(RichardWagner,1813~1883)德国伟大的作曲家、指挥家。生于莱比锡一个小官吏之家。1831年入莱比锡大学,随魏恩里希学和声及对位。二十岁时已写过几部管弦乐。尔后在维尔茨堡、马格德堡、哥尼希斯堡和里加等歌剧院当指挥。去巴黎原想干番事业,但结果落得生活窘迫,十分清苦。1842年他的歌剧《利恩齐》(1840)演出成功,才使他当上德累斯顿皇家歌剧院指挥。但以后几部歌剧《漂泊的荷兰人》(1841)、《汤豪塞》等(1845)演出相继失败,又使他陷于困境。1849年因参加五月暴动失败,至苏黎世避难。后受叔本华悲观哲学影响较大。自1854年起,酝酿四联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创作,并完成了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1860年,大赦返国。1864年应巴伐利亚国王路特维希之邀,去慕尼黑演出《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1876年于拜鲁伊特筹建歌剧院演出自己的乐剧。1877年,开始创作《帕西法尔》,因病拖延至1882年完成。翌年,因心脏病,逝世于威尼斯。一生共写了《罗恩格林》、《名歌手》等十一部歌剧,九首序曲,一部交响乐,四部钢琴奏鸣曲及大量合唱曲、艺术歌曲等,并写了《艺术与革命》、《歌剧与戏剧》等几部关于歌剧改革的著作。

布鲁克纳的《第七交响曲

布鲁克纳的《第七交响曲

布鲁克纳的《第七交响曲》布鲁克纳是瓦格纳的热烈崇拜者。

他的交响曲常与瓦格纳有关。

一次,布鲁克纳携带自己的交响曲拜访瓦格纳,准备让他选择其中的佳作,题赠给他。

结果,《第三交响曲》被选中,遂有“瓦格纳交响曲”之称。

1883年1月。

一天,布鲁克纳正在写作《第七交响曲》。

突然,他预感到供奉在自己心坛中的瓦格纳笼罩上了死亡阴影。

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道:“有一天我回到家中,心里非常愁闷。

我想大师未必还能活很长时间,这时候我就产生了这个慢板乐章的构思”在痛苦的忧思中,一个哀歌旋律队布鲁克纳心中缓缓浮起...他奋笔疾书,把这支旋律作为第二乐章的基本主题写到交响曲中。

1883年2月13B,正当他写到乐章升C大调高潮部份时,瓦格纳死讯传来。

布鲁克纳悲切地写完乐章最后一段。

这里,他运用了瓦格纳曾在《尼伯龙的指环》中用过的四只大号,以表述自己真挚的哀思。

布鲁克纳的《第七交响曲》原是一部表达对生活乐观主度的作品。

因第二乐章响主对瓦格纳衷感动人的“葬丧音乐”,而使这部交响曲更为人熟知。

《第七交响曲》写于1881至t883年。

1884年11月20日在莱比锡首演,大获成功。

此作成为布鲁克纳的第一部攀上欧洲乐坛的名作,并为年近六十岁的作曲家带来国际声誉。

首演《第七交响曲》的指挥尼凯希曾回忆了当时布鲁克纳激动的情景:“他的双唇微颤,眼中含着泪光。

老人抑住心中的激动。

在他质朴正直的脸上,闪着幸福的光辉。

这个充满善意的慈容,是不为失意而屈服的人才具有的。

所有的人都惊奇地自问,为什么从前一直没能了解他的艺术。

此曲真是1827年以来,最优秀、最杰出的交响曲作品。

”《第七交响曲》篇幅宏伟,乐思复杂。

有人称它为“英雄”交响曲。

但是,布鲁克纳的这部交响曲,更多的.还是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之情,揭示出人们丰富的感情世界中的种种奥秘。

第一乐章,中速的快板。

乐章开头,弦乐震音把人们带到黎明的湖畔。

在初阳辉映下,水面上闪烁着斑驳的光波。

这是布鲁克纳常使用的一种配器手法,作为背景音响,往往使音乐主题在交响画布上显示出更为鲜明的线条和轮廓。

浅谈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

浅谈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

浅谈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1. 引言1.1 引言瓦格纳是19世纪德国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他提出了“整体艺术”(Gesamtkunstwerk)的概念,这一概念被认为是他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整体艺术指的是将音乐、戏剧、舞蹈、视觉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以创作出统一的艺术作品。

瓦格纳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最完美的艺术表现,并达到感情和理性的完美统一。

整体艺术的核心理念是将各种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使之相互映衬、相互呼应,共同为艺术作品提供支撑和辅助。

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对后世的艺术创作和表演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在音乐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是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为后来的音乐剧和歌剧创作指明了道路。

整体艺术的理念持续影响着当代艺术创作者,激发着他们创作出更加具有综合性和统一性的作品。

整体艺术的意义在于打破了各种艺术形式之间的界限,为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2. 正文2.1 瓦格纳对整体艺术的定义瓦格纳对整体艺术的定义主要体现在他关于“合成艺术”的理念上。

他认为,艺术应该是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以达到全面表达主题和情感的效果。

对于瓦格纳而言,整体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创作方式,要求各种艺术形式之间相互配合、协调统一,形成一种有机的整体。

在瓦格纳看来,整体艺术并不是单纯的将不同艺术形式简单地拼凑在一起,而是要求创作者以一种综合性的视角来审视作品,将音乐、舞蹈、戏剧等各种元素融为一体,从而达到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艺术表达。

这种综合性的创作方式,让作品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完整的表现力,给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和多样的艺术体验。

瓦格纳对整体艺术的定义可以说是将各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以达到更深刻、更全面的艺术表达。

这种综合性的创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开启了现代艺术的新局面,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 瓦格纳对整体艺术的特点1. 统一性:瓦格纳认为整体艺术是各种艺术形式和要素的完美结合,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等都应该为同一个目的而服务,呈现出统一的艺术效果。

你不可错过的瓦格纳纪录片

你不可错过的瓦格纳纪录片

你不可错过的瓦格纳纪录片
BBC纪录片“伟大作曲家系列”的第四集:瓦格纳
纪录片简介:瓦格纳(Richard Wagner 1813-1883),德国作曲家,1830~1831年就学于莱比锡托马斯学校1832年创作了一首交响曲,并于这一年晚些时候创作了第一部歌剧《婚礼》(Die Hochzeit),后被他自己撕毁。

1833年于维尔茨堡任合唱指挥,1834年于劳赫施塔特任剧院管弦乐队指挥。

1839年赴巴黎,1838~1840年创作歌剧《黎恩济》而一举成名,1843年被任命为宫廷歌剧院指挥。

1849年因在德累斯顿起义中站在革命一边遭到通缉而逃往魏玛投奔李斯特,后在苏黎士定居。

1861年被获准重返稳国,1864年开始得到年轻的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的援助,从此改变了经济拮据的状态。

1871年起晚年的瓦格纳开始说服科罗伊特市政当局,到处奔走而修建拜罗伊特剧院和筹备首届拜罗伊特音乐节。

音乐:诺林顿指挥布拉格交响乐团、巴伦勃伊姆指挥柏林国家歌剧院乐团
参与制作的音乐家:
指挥家索尔蒂(Sir Georg Solti)
钢琴家兼指挥家巴伦勃伊姆(Daniel Barenboim)
指挥家诺林顿(Roger Norrington)。

探讨瓦格纳歌剧与威尔第歌剧创作

探讨瓦格纳歌剧与威尔第歌剧创作

探讨瓦格纳歌剧与威尔第歌剧创作一、瓦格纳歌剧创作及特点19世纪初期,在西方诞生了两个伟大的人物,他们在音乐方面有着前所未有的影响,并且对自己生活时代的歌剧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人在19世纪歌剧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1813年5月,瓦格纳出生在德国莱比锡的有一个爱好艺术的警官家里。

出生不到半年父亲就去世。

第二年母亲就改嫁给一位多才多艺的戏剧演员,全家迁往德累斯顿,他的继父在德累斯顿的一家剧院工作在继父的熏陶下,对戏剧和音乐十分感兴趣。

瓦格纳在歌剧方面有着显著的贡献,其中创作自撰脚本的乐剧有十四部:代表作有《尼伯龙根的指环》、《漂泊的荷兰人》、《纽约堡名歌手》、《罗恩格林》等。

1842年《黎恩济》在德累斯顿宫廷剧院上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843年宫廷剧场又公演了《漂泊的荷兰人》再度成功。

瓦格纳在早期创作歌剧中延续了格鲁克的歌剧改革,有着明显的大歌剧风格。

中期创作的的歌剧是收到了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影响。

晚期他发表关于乐剧的理论:未来的艺术应以古希腊悲剧为榜样,成为理想的整体艺术,这种新型的歌剧可称之为“乐剧”。

他对于乐剧的改革主要是对于歌剧的体裁,歌剧的体裁应选择神话为主。

他认为将音乐与戏剧相结合才会更好的展现出音乐的连贯。

同时他也更加注重在前奏或序曲中出现管弦乐队,大量的运用管弦乐队进行展开与演化。

这样的音乐风格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西方音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着巨大的作用。

同时也使瓦格纳成为了历史上重要的人物。

瓦格纳歌剧创作有以下特征:第一,剧本与音乐的紧密结合,众所周知,瓦格纳的乐句是诗歌,音乐和戏剧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的综合艺术。

为了结合得更好,他不因循大多数歌剧作曲家用别人写的剧本进行谱曲的老传统,而是自己动手编剧本,写曲子。

这样,就使剧本与音乐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

这是绝大多数作曲家办不到的突出特征。

第二,充分运用“主导动机”。

瓦格纳不仅是指导动机贯穿整部歌剧,而且用多种“动机”刻画人物,物件与自然景象,甚至把主导动机当标签与符号使用。

理查德瓦格纳

理查德瓦格纳
“ 乐 剧 ” ( M u s i k d r a m a ) , 在 1 8 3 3 年 由 德 国 作 家 特 奥 多 ·蒙 特 在 论 文 集 《 批 评 之 林 》 中 用 以 称 呼 普 通 歌 剧 , 此时没有后来瓦格纳歌剧的那种意思。但瓦格纳的追随者们读到这个词,赋予了新的含义,用来称呼瓦格纳改革 的歌剧。但瓦格纳本人并不同意,1872年他专写了一篇文章:《关于“乐剧”的命名》,说明这个称呼容易让人 误会。但瓦格纳又觉得他的作品不同于一般的戏剧,也不能简单地称之为戏剧。他说:“认真地说,它的名称的 意义应当理解为:一种安置在音乐中的真正的戏剧。因此,重点应当落在戏剧上,这种戏剧应当跟迄今为止的歌 剧剧本完全不同,尤其不同的是,在这种戏剧中,剧情绝不仅仅是根据哪种传统的歌剧音乐的需求而安排的,恰 恰相反,倒是一种真正的戏剧的性格需求支配着音乐的构思。”
莱比锡《画报》中所描绘的《漂泊的荷兰人》最后一场,1843年
1843年1月2日,《漂泊的荷兰人》在德累斯顿歌剧院首演 ,该剧寓意深远、音乐生动,一般认为是其真正 显露水准的第一部作品,瓦格纳的名声亦由此确立;3月,完成了《汤豪瑟》的脚本创作。1844年12月14日,作 曲家韦伯的灵柩移葬回德累斯顿,瓦格纳为此创作了《挽乐》(Trauermusik) 。
女高音施洛德·戴夫里恩特 1828年,完成了第一部长达五幕的悲剧《劳伊巴德》,为了给该作谱曲,开始自 学洛吉尔德《通奏低音的方法》,并私下随莱比锡交响乐团的米勒学习和声。1829年,在莱比锡听了女高音施洛 德 ·戴 夫 里 恩 特 演 唱 的 《 费 德 里 奥 》 中 的 作 品 后 , 决 定 放 弃 其 他 志 向 , 确 立 以 音 乐 为 奋 . . . . . .
1 8 2 0 年 , 瓦 格 纳 在 德 累 斯 顿 郊 区 波 森 多 夫 的 一 所 小 学 读 书 , 并 在 牧 师 克 里 斯 蒂 安 ·魏 策 尔 的 指 导 下 上 了 几 节 钢琴课。1821年6月,作曲家卡尔·马利亚·冯·韦伯的歌剧《自由射手》首演于德累斯顿,幼小的瓦格纳被该剧吸 引,并通过继父结识了韦伯 。

理查德·瓦格纳:德国作曲家,著名的浪漫主义音乐大师

理查德·瓦格纳:德国作曲家,著名的浪漫主义音乐大师

理查德·瓦格纳:德国作曲家,著名的浪漫主义音乐大师本文导读:他是德国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巨匠。

前面承接莫扎特的歌剧传统,后面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理查·施特劳斯紧随其后。

同时,因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复杂性,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瓦格纳1813年5月22日生于莱比锡小官吏家庭,出世6个月,在警察局当职员的父亲就去世了。

幼年喜爱文学、戏剧、绘画。

1831年在莱比锡大学攻读哲学并学习作曲理论。

他母亲不久改嫁给一个演员兼剧作家。

不久全家就搬到继父工作的德累斯顿。

瓦格纳在继父关照下,受到了最初的艺术熏陶,他对戏剧和音乐十分感兴趣。

1827年,全家又迁回莱比锡。

在莱比锡布商大厦剧院,他第一次听到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深受感动。

1831年,他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作曲,一年后,他创作了贝多芬风格的《C大调交响曲》。

1832年,经他哥哥介绍,到维尔茨堡任合唱指挥。

同年他创作了他的第一部完整的歌剧作品《仙女》。

之后,他又先后在马格德堡和柯尼斯堡担任音乐指挥。

1833年起,先后在一些中小城市的歌剧院任指挥和音乐指导。

丰富的演出实践对其歌剧创作和歌剧改革思想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

1836年第一次结婚,次年前往当时俄国的里加任一家歌剧院的音乐指挥。

1839年因为债务,乘船逃往伦敦。

1840年至1841年在巴黎度过。

1842年返回德国德累斯顿,任萨克森王国宫廷乐队指挥。

1842年,德累斯顿歌剧院上演其歌剧《黎恩济》获成功,被任命为该院指挥。

后受巴枯宁影响,参加资产阶级革命。

事败后流亡瑞士,转向妥协,信奉叔本华的悲观哲学。

1849年在德累斯顿参加五月起义,失败后被通缉,此后12年在巴黎等地流亡。

在巴黎期间,认识了李斯特,后来娶了李斯特的女儿柯西玛为妻。

1861年通缉令解除后,回到德国,住在威斯巴登的布里希镇。

1864年应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之召,返慕尼黑。

1870年代为实践其歌剧改革的主张,在拜罗伊特自建歌剧院,上演其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等。

瓦格纳唐豪瑟序曲 版本

瓦格纳唐豪瑟序曲 版本

瓦格纳唐豪瑟序曲版本引言概述:瓦格纳唐豪瑟序曲是德国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创作的一首交响乐序曲,被广泛认为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首乐曲在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版本众多,每个版本都有其独特之处。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瓦格纳唐豪瑟序曲的不同版本。

正文内容:1. 第一个大点:原创版本1.1 瓦格纳最初创作的原创版本,展现了他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思路。

1.2 原创版本在结构和乐曲形式上的设计,体现了瓦格纳的创新精神。

1.3 原创版本的演奏要求和指挥技巧,对演奏者和指挥者都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2. 第二个大点:指挥家版本2.1 不同指挥家对瓦格纳唐豪瑟序曲的演绎,给乐曲带来了不同的风格和解读。

2.2 指挥家版本中,有些版本注重表现力和情感的传递,有些版本注重音乐结构和技巧的展示。

2.3 指挥家版本的演奏风格和指挥技巧,对乐团和指挥者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3. 第三个大点:乐团版本3.1 不同乐团对瓦格纳唐豪瑟序曲的演奏,展示了乐团的技术水平和音乐理解力。

3.2 乐团版本中,有些乐团注重音色的呈现和和声的处理,有些乐团注重速度和力度的掌握。

3.3 乐团版本的演奏效果和音乐表达,受到乐团整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的影响。

4. 第四个大点:瓦格纳本人的修改版本4.1 瓦格纳在创作后期对唐豪瑟序曲进行了多次修改,不断完善和调整乐曲结构和表达方式。

4.2 瓦格纳的修改版本中,体现了他对音乐形式和内容的深入思考和改进。

4.3 瓦格纳本人的修改版本对后来的演奏和解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第五个大点:现代版本5.1 现代音乐家对瓦格纳唐豪瑟序曲进行了多种创新和改编,加入了现代元素和技巧。

5.2 现代版本中,有些版本注重电子音乐的运用,有些版本注重声音效果和音乐实验。

5.3 现代版本的演奏和录音技术的提升,为乐曲的传播和演绎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总结:综上所述,瓦格纳唐豪瑟序曲的不同版本展示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解读方式。

从原创版本到指挥家版本、乐团版本、瓦格纳本人的修改版本,再到现代版本,每个版本都在不同程度上对乐曲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瓦格纳的名词解释

瓦格纳的名词解释

瓦格纳的名词解释瓦格纳(Wagner)这个名词并不仅仅只是指代着德国作曲家瓦格纳本人,更是一个音乐时代的象征。

瓦格纳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不仅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音乐界,同时也对之后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我们可以从瓦格纳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手法入手来解释瓦格纳这个名词。

瓦格纳以其宏大的音乐风格和独特的创作手法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融合了歌剧、交响乐和声乐等多种元素,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

而他对于声乐的运用更是无人能及,他创造了一种被称为“无尽旋律”的风格,以声乐融入到旋律之中,使得音乐具有更为自由和灵活的表达。

其次,瓦格纳提出的“音乐剧”概念也是瓦格纳这个名词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剧是一种融合了音乐、歌唱和戏剧的艺术形式,而瓦格纳则是将其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认为音乐是表达感情最直接的艺术形式,因此在音乐剧中,音乐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不仅仅注重音乐的表现力,更注重情节的连贯性和人物角色的塑造。

这使得他的音乐剧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情感张力,使观众能够在音乐的呈现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剧情的发展。

除此之外,瓦格纳还提出了“综合艺术”(Gesamtkunstwerk)的概念,也是瓦格纳这个名词的重要内涵之一。

综合艺术指的是将不同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通过整合各个艺术元素来创造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

在瓦格纳的作品中,音乐不再是独立于舞台、装置或者音响效果之外的,而是与舞台、视觉形象等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表演。

这种综合艺术的手法使得音乐剧在舞台上呈现出极其生动和有力的效果,使观众沉浸于音乐的魅力之中。

瓦格纳这个名词还有一个重要的解释,那就是瓦格纳对后世音乐影响力的体现。

瓦格纳的音乐理念和创作方法对后来的音乐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音乐风格探索了更深层次的情感表达,促使了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

他的作曲技巧也为后来的作曲家们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使得音乐创作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此外,瓦格纳对戏剧的探索也影响了后来的舞台表演艺术,他提出的“无尽旋律”和综合艺术的理念为舞台演出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音乐剧在后世得以迅速发展并繁荣起来。

瓦格纳塑造了德意志精神他为德意志矗立了难以逾越的文化高峰

瓦格纳塑造了德意志精神他为德意志矗立了难以逾越的文化高峰

瓦格纳塑造了德意志精神他为德意志矗立了难以逾越的文化高峰瓦格纳意志.mp37:12来自叶小纲Carlos Kleiber 指挥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推荐这个录音青年时代听过瓦格纳的《席格弗里德牧歌》,宏大的铜管交织为作曲家精神世界抹上一层金碧辉煌的神秘色彩,让人昂首仰视,可望不可极。

那时我常在黎明前凝立于上海黄浦江滨,想自己何时也能像瓦格纳那样造化出这样一片难忘的天籁之声。

浦江日出澄色满天,太阳在滔滔江水中融为金黄一片,在意念铿锵铙钹声中,眩色黎明在雾气弥茫中形成青年时代的梦。

Solti 《指环》历史性录音,目前最精致的消噪版《齐格弗里德牧歌》使我彻底下了学作曲的决心,那年我整二十岁。

后来我再遇到这张CD时微微颤栗:冥冥中我一直在等待与它再次相遇,激动得几乎打不开包装纸……《齐格弗里德牧歌》是瓦格纳写给妻子珂西玛的生日礼物,音乐中出现了作曲家少有的慈祥、感恩甚至悲天悯人式情怀。

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一如既往绵绵不断、坚决而义无反顾的乐思。

瓦格纳音乐体现出的强人意志,是音乐史上最值得书写的精彩一笔,如同古希腊戏剧和文艺复兴后美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奇迹。

只要对《齐格弗里德牧歌》中的复调交织稍有感觉,他宏大的内心世界仿佛就向世人微微打开一丝可窥之门,其思辩力量在不停顿的乐意中飞升翱翔到哲学意义的新层面。

《齐格弗里德牧歌》是智者式爱情信物,但更阐明作曲家才是威风凛凛的艺术统治者。

这个黑胶唱片选集一度很抢手中国交响乐舞台以前常演《(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

该曲有英雄般的主题及华丽的配器,高潮时三个主题叠在一起再现,让人感到这家伙忒厉害、打遍天下无敌手。

现在中国演瓦格纳多了,中央歌剧院演《尼伯龙根的指环》(以下简称《指环》)全剧,国家大剧院演瓦格纳剧,张艺指挥过《齐格弗里德牧歌》和无词版《指环》,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演全套《指环》和《帕西法尔》,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演通宵音乐会版《指环》,马泽尔在北京指无词版《指环》......张艺指挥的《尼伯龙根的指环》瓦格纳音乐是令人心醉神迷的“毒药”,听他的音乐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否则容纳不下折服后的雄心。

瓦格纳婚礼进行曲赏析

瓦格纳婚礼进行曲赏析

瓦格纳婚礼进行曲赏析
摘要:
1.瓦格纳婚礼进行曲的背景和历史
2.瓦格纳婚礼进行曲的音乐特点
3.瓦格纳婚礼进行曲的意义和影响
正文:
瓦格纳婚礼进行曲是德国著名作曲家瓦格纳的一部代表作,也是世界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首乐曲创作于1848 年,是为他的歌剧《罗恩格林》所创作的。

这部歌剧取材于德国古老传说,讲述了圣杯骑士罗恩格林与公主伊丽莎白的爱情故事。

而瓦格纳婚礼进行曲,则是在剧中描述两人婚礼的场景时所演奏的乐曲。

瓦格纳婚礼进行曲的音乐特点十分鲜明。

这首乐曲采用了典型的浪漫主义音乐风格,旋律优美,热情洋溢,充满了对爱情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

乐曲的开始,由弦乐奏出优美的主题,接着管弦乐队逐渐加入,使得音乐越来越丰富,气氛越来越热烈。

而在乐曲的中段,瓦格纳采用了富有戏剧性的音乐手法,通过不同的音乐主题交织,表现出婚礼的盛大和热闹。

整首乐曲结构紧凑,旋律流畅,充满了喜庆和浪漫的气氛。

瓦格纳婚礼进行曲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这首乐曲的创作,标志着瓦格纳音乐风格的成熟。

在此之后,瓦格纳创作了一系列音乐作品,成为了德国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

此外,瓦格纳婚礼进行曲也影响了后世的音乐创作。

许多作曲家都受到这首乐曲的启发,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婚礼进行曲。

如今,瓦格纳婚礼进行曲已经成为了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被誉为婚礼进行曲的典范。

总的来说,瓦格纳婚礼进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热情洋溢的音乐风格和深刻的意义影响,成为了世界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音乐家艺术才华突出主要事迹材料

音乐家艺术才华突出主要事迹材料

音乐家艺术才华突出主要事迹材料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带给人们美妙的听觉享受,又能表达情感和思想。

许多音乐家通过他们卓越的艺术才华,成为了这个领域的杰出人物。

本文将介绍几位音乐家,在音乐领域中展现出突出的才华和成就。

1.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贝多芬是浪漫主义时期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音乐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深受世人喜爱。

贝多芬才华横溢,尤其擅长创作交响乐。

他的交响乐作品《第九交响曲》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至今仍广受演奏和欣赏。

贝多芬在音乐上的突出才华使他成为了世界顶级的音乐家之一。

2. 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莫扎特被誉为音乐天才,他是古典主义时期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

莫扎特擅长多种音乐形式,包括交响乐、室内乐、歌剧等。

他的音乐作品既充满了激情和动感,又带有深思熟虑的思想表达。

莫扎特创作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和《魔笛》等至今仍被广泛演出,展现了他卓越的音乐才华。

3. 肖邦(Frédéric Chopin)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也是钢琴音乐的杰出代表。

他以钢琴作品为主,尤其擅长创作练习曲和奏鸣曲。

肖邦的音乐作品情感丰富、细腻动人,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作品《降E大调夜曲》、《第一钢琴协奏曲》等至今仍广受演奏和赏析,显示了他卓越的音乐才华。

4. 瓦格纳(Richard Wagner)瓦格纳是19世纪最著名的德国作曲家之一,也是歌剧音乐的杰出代表。

瓦格纳深受德国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他的作品极富激情,并且与政治和哲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他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等作品被公认为音乐史上的杰作,展现了他卓越的音乐才华和创作风格。

5.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巴赫是巴洛克时期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也是音乐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

巴赫的音乐作品严谨而复杂,既包括教会音乐,又包括器乐和声乐作品。

音乐家瓦格纳是谁

音乐家瓦格纳是谁

音乐家瓦格纳是谁瓦格纳是德国历史上浪漫主义的作曲家,是德国歌剧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音乐家瓦格纳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音乐家瓦格纳的简介威廉·理查德·瓦格纳(Wilhelm Richard Wagner,1813年5月22日-1883年2月13日),德国作曲家。

他是德国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前面承接莫扎特、贝多芬的歌剧传统,后面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理查德·施特劳斯紧随其后。

同时,因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复杂性,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瓦格纳的音乐评价据说希特勒曾叫人在拜罗伊特为他专门演出瓦格纳的作品,当时他感动得流泪,恨不得与这位上个世纪的天才执手亲谈。

很多人在听瓦格纳音乐的同时要提到他的思想,无可否认音乐家本身的性格与思想对其创作作品有着很大的影响。

瓦格纳的青年时期,其思想主要倾向于“德意志”,他受到费尔巴哈和巴枯宁的影响,写过许多狂热激进的文章,甚至参加过德累斯顿的革命。

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失败以后,瓦格纳逐渐接受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论调以及尼采的超人论等思想,以及后来戈比诺(Arthur de Gobineau)的雅利安种族主义理论。

晚年的时候,瓦格纳也受到宗教神秘思想的影响。

瓦格纳与尼采曾是关系很好的朋友,他们的友谊维持了十年,当瓦格纳改变其音乐风格之后,尼采与他决裂,称他是一个狡猾的人。

称听他的音乐使人致疯。

1878年1月3日,瓦格纳将《帕西法尔》赠送给尼采,尼采写了最后一封信给瓦格纳,并回赠自己的新书《人性,太人性的》,1888年,尼采写作《瓦格纳事件》和《尼采对瓦格纳》正式的表述出自己对这位昔日好友的看法。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瓦格纳在他的乐剧中所表现出的对女性的崇拜。

多年来,瓦格纳一直认为女性身上有救赎和毁灭两种特性,这种矛盾性使他创造的女性形象通常都是复杂的、怀着巨大痛苦的英雄女高音。

表现在他的乐剧中,如《汤豪舍》中的伊丽莎白,《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伊索尔德,《尼伯龙根的指环》中通过对爱情献身来拯救人类的布仑希尔德和《帕西法尔》中寓言式的女性孔德里。

谈威尔第与瓦格纳歌剧在创作思想上的差异

谈威尔第与瓦格纳歌剧在创作思想上的差异

谈威尔第与瓦格纳歌剧在创作思想上的差异摘要:威尔第和瓦格纳是西方歌剧史上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

威尔第是意大利歌剧传统的继承者,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使得意大利歌剧更加完美和精致;而瓦格纳则是歌剧的改革者,代表着新的发展方向。

本文以两位歌剧大师的创作思想为探讨文本,通他们在题材、音乐与戏剧、声乐与器乐以及歌剧结构等方面的分析和观察,试图为演绎作曲家的作品提供帮助。

关键词:威尔第瓦格纳创作思想歌剧差异“当贝里尼壮年逝世,罗西尼在三十七岁写完歌剧《威廉退尔》之后就此搁笔,多尼采蒂也已进入创作暮年的时候,威尔第像一颗灿烂的巨星出现在地平线上,继承并发扬了意大利歌剧的优秀创作传统。

”①威尔第在贝里尼、多尼采蒂、罗西尼等作曲家的创作基础上,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使意大利歌剧更加完美,更加精致,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可以这样说:“他的艺术生涯本身就是一部19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歌剧史”。

②如果说瓦格纳以前的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创作只局限于某一方面或在某一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的话,那么瓦格纳就是一个在全方位取得杰出成就、一个集大成者的作曲家,他对19世纪歌剧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浪漫主义和真实主义的分水岭。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歌剧改革家和音乐家,而且他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和著名的思想家。

“他在政治思想、音乐戏剧美学上的著述,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起过重要的影响,是任何一位杰出的音乐家无法比拟的。

”③可以这样说,威尔第和瓦格纳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威尔第是意大利歌剧传统的忠实继承者,而瓦格纳则代表了歌剧新的发展方向,是歌剧改革者。

但两位作曲家在有关歌剧的创作思想等方面存在着完全不同的看法。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威尔第和瓦格纳两位歌剧大师的创作风格,为演唱者演绎两位作曲家的作品提供帮助,有必要把两位歌剧大师在歌剧创作思想方面的差异简单地梳理一下。

一、威尔第和瓦格纳的歌剧在创作题材上的差异威尔第的歌剧创作生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40年代是他的第一创作时期。

瓦格纳事件读解

瓦格纳事件读解

瓦格纳事件读解摘要:1.瓦格纳事件简介2.瓦格纳事件的历史背景3.瓦格纳事件的过程及影响4.瓦格纳事件的启示正文:【瓦格纳事件简介】瓦格纳事件是指19 世纪德国音乐家理查德·瓦格纳与德国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之间的一段历史纷争。

瓦格纳是德国音乐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音乐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而路德维希二世则是德国巴伐利亚王国的国王,他与瓦格纳的交往引发了一系列的事件,被称为瓦格纳事件。

【瓦格纳事件的历史背景】19 世纪是德国统一的关键时期,许多德国知识分子和政治家都希望通过文化、艺术和教育来推动国家的统一。

在这个背景下,瓦格纳的音乐作品受到了广泛关注。

瓦格纳本人也有意通过音乐来表达德国民族的精神,他的一些作品如《尼伯龙根的指环》等具有强烈的德国民族主义色彩。

路德维希二世在年轻时就对瓦格纳的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对瓦格纳的音乐才华非常敬佩。

成为国王后,他开始大力支持瓦格纳的音乐事业,资助他创作和演出。

这种支持使得瓦格纳在德国音乐界的地位迅速上升。

【瓦格纳事件的过程及影响】瓦格纳事件的起因是瓦格纳与路德维希二世在艺术和政治上的分歧。

瓦格纳希望他的音乐作品能够成为德国统一的象征,而路德维希二世则认为瓦格纳的音乐过于激进,可能对国家统一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瓦格纳在巴伐利亚王国的政治影响力逐渐扩大,引起了国王的不满。

1864 年,路德维希二世废除了对瓦格纳的资助,并禁止他在巴伐利亚王国演出。

这一决定引起了德国国内的广泛关注,许多人认为这是对艺术自由的压制。

瓦格纳事件成为了当时德国政治、文化界的焦点话题。

瓦格纳事件对瓦格纳本人和德国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瓦格纳的音乐作品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制,但他仍然坚持创作。

瓦格纳事件也使得德国音乐家和政治家意识到,艺术和政治之间的界限是必须要坚守的。

【瓦格纳事件的启示】瓦格纳事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那就是政治与艺术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

政治家可以欣赏艺术、支持艺术,但不能将政治意志强加于艺术。

瓦格纳是哪个国家的

瓦格纳是哪个国家的

瓦格纳是哪个国家的瓦格纳是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他的国家一直以来是受到人们的非议。

他既是是浪漫主义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古典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瓦格纳的国家,希望对你有帮助。

瓦格纳的国家瓦格纳全名是威廉理查德瓦格纳,他属于日耳曼民族,出生在萨克森王国莱比锡,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德国人,所以他的父母给他取了一个这么带有浓厚德国风味儿的名字,瓦格纳这个名字在上个世纪的音乐界中流传甚广,他和贝多芬的地位是相当的,也是享誉一时的世界音乐巨匠。

虽然他一生都在为了音乐事业奔走忙碌,但他从没忘记自己的祖国,他对于德国土地一直怀有深切的感情,他的骨子里也有鲜明的德国人的特色。

据他的亲朋好友透露,瓦格纳严谨,固执,做事情一丝不苟,其实从这几个性格特点就能看出来瓦格纳是哪国人了。

虽然现在网上对于瓦格纳是哪国人这个问题热议不断,但是相信这个问题很快就会水落石出的,毕竟答案很明确,瓦格纳就是正宗的德国人,瓦格纳出生在德国,他最后也死在了德国,在他69岁那年,因为心脏病复发去世,静静地倒在了德国一个安静的小山村中,可以说是入土为安了。

瓦格纳的人品歌剧大师威廉理查德瓦格纳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一位音乐巨匠,他是德国著名的古典音乐大师,是上个世纪和贝多芬齐名的一位音乐天才,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络上开始流传着有关瓦格纳人品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竟然还有人质疑批评,大概是因为瓦格纳是日耳曼民族,他曾经公开表示过反犹太主义,是一个彻底的种族主义者,所以很多犹太民族的音乐家对他的成就和人品作出批评。

但是评价评价一个人的人品不应该看他做了什么,而是看他说的和做的是否一致,瓦格纳人品本身是无可怀疑的,但是如果公正的来讲,他反对犹太民族,歧视别的种族这显然是不对的,这也难怪很多民族主义爱好者批评他。

不过这显然不应该牵扯到他的事业成就,瓦格纳的成就还是很高的,这一点没有人可以怀疑。

其实有很多人质疑瓦格纳人品不只是因为他反对犹太主义,更是因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非常复杂,他不仅是一个音乐家,还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哲学家,尤其是在宗教方面,他具有很先进的理论,一直以来是反对封建宗教的,这也导致了他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人们虽然赞佩他的音乐成就,却也不认同他的宗教思想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响乐的辉煌:瓦格纳•布鲁克纳•勃拉姆斯作者:孙国忠来源:《音乐爱好者》2012年第12期如果将瓦格纳、布鲁克纳与勃拉姆斯这三位作曲家放在一起并作为话题的中心来谈论交响乐,听来颇有“奢华”之感。

这题目太大,做博士论文或写学术专著都可以。

但是,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Staatskapelle Dresden)2012年10月底在上海大剧院举行的两场音乐会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它让我们不得不直面三位大师的创作,将其作为一个“音乐史话题”来言说晚期浪漫派交响乐艺术的辉煌。

先看看这两场音乐会的曲目:10月30日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爱之死”布鲁克纳《E大调第七交响曲》10月31日瓦格纳《汤豪塞》序曲《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爱之死”《黎恩济》序曲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一看这样的曲目,我想大多数爱乐人的脑海中马上会浮现这样几个关键词:交响名作、德奥传统、浪漫主义。

然而,与这三个词语语词密切相关并更能触动兴奋神经的是瓦格纳的大名。

瓦格纳生于1813年,明年我们将迎来这位音乐大师诞辰两百周年的纪念。

其实,还有这么一批浪漫主义音乐大师都在那个令人向往的年代来到这个世界:门德尔松(1809)、肖邦(1810)、舒曼(1810)、李斯特(1811)、威尔第(1813)。

这几位音乐家都在自己的创作领域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做出过杰出贡献,他们留下的众多杰作也是当今音乐舞台上常演不衰的经典。

但是,这几位浪漫派音乐家中没有一位的影响力能与瓦格纳相比。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对整个十九世纪音乐真正产生强烈震撼并形成持久性深刻影响的只有两个人物:贝多芬与瓦格纳。

讲得再明确些,贝多芬的影响力主要是在十九世纪上半叶,而十九世纪下半叶真正主宰欧洲乐坛的实际上就是瓦格纳一人。

谈论瓦格纳的艺术贡献和历史意义,我们当然主要是针对他的艺术观念和歌剧-乐剧的创作实践,但是,瓦格纳对交响乐发展的贡献与影响是任何相关史论著述与学术探讨都不能忽略的重要内容。

查阅瓦格纳的作品目录,可以发现这位歌剧大师早年还写过一些器乐作品,例如:《C大调交响曲》(1832)与《E大调交响曲》(1834,未完成)等。

他作于1840年(1855年修订并首演)的《浮士德序曲》曾被认为是一部颇具特色的标题音乐作品。

即便是到了晚年在歌剧-乐剧领域功成名就之时,瓦格纳依然认真地考虑过交响曲的创作。

据瓦格纳的妻子科西玛(李斯特之女、指挥家汉斯·冯·彪罗的前妻)回忆,从1877年一直到1883年去世前的这六年间,创作交响曲的冲动时时涌现于瓦格纳的心头。

科西玛曾这样写道:“那天晚上他(瓦格纳)为我弹奏一段准备用在交响曲中的优美旋律,并说这类音乐主题在他脑海中多了去了,但他不能将如此美好的东西用在《帕西法尔》中。

”可惜的是,瓦格纳晚年创作交响曲的宏图与愿望并未得到完满的实现,留给世人的只是一些展示其创作构思的草稿。

瓦格纳不仅有着交响曲创作的情结,而且对交响曲的体裁原则与艺术构建也有着自己深入的思考。

一方面,他自认为是贝多芬交响曲当之无愧的继承人;另一方面,他又觉得不能走四乐章组合与奏鸣曲思维的交响曲老路,得另辟蹊径。

瓦格纳曾这样对李斯特说:“如果我们要写交响曲,那我们就必须避开已被贝多芬用尽了的那种强调两个主题对比的套路。

我们得用另一种路径来陈述、衍展一个旋律线条直至其无可延伸。

”尽管瓦格纳没有写出一部能流芳百世的交响曲(Symphony),但他一辈子都在与交响乐(Symphonic Music)打交道,他那独一无二的“交响乐创作”在丰富浪漫派交响乐艺术蕴涵的同时,也在更深阔的场域中影响并改变了十九世纪音乐的发展轨迹。

能让瓦格纳享尽盛誉的“交响乐创作”正是他震撼整个西方乐坛的歌剧-乐剧作品。

我一直认为瓦格纳创作的全部乐剧(Music Dramas)都可以视作“交响乐作品”,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论题,在此不便进行讨论。

这里,还是回到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访沪音乐会的曲目上来看看瓦格纳的“交响乐创作”吧,这或许能让我们在一个更直观、更明晰的层面上来审思瓦格纳的交响思维及艺术风格的演进。

这次音乐会上的三首瓦格纳作品都已是公认的交响音乐会的“常规曲目”,但我认为真正称得上“交响经典”的只有《汤豪塞》序曲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爱之死”,《黎恩济》序曲的格调显然要低一个档次。

让人感到吊诡的是,瓦格纳在他1851年完成的那部重要著作《歌剧与戏剧》中将迈耶贝尔(Giacomo Meyerbeer,1791-1864)的大歌剧(Grand Opera)骂得狗血喷头,而他自己在几年前却也兴致勃勃地尝试过类似的大歌剧写作,《黎恩济》的问世就是一个明证。

从《黎恩济》的音乐来看,瓦格纳摹仿的正是迈耶贝尔的风格,宏大、华丽的艺术表现掩盖不住其肤浅、媚俗的品格。

《黎恩济》序曲奏起来热闹非凡,军队进行曲的夸张表达颇能调动剧院内的气氛。

听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演奏这首序曲时我有意观察周围的听众,绝大多数都显得非常兴奋,光鲜亮丽的音响色彩与通俗畅达的旋律意趣显然更能激发普通受众的爱乐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整整一百七十年前(1842年10月20日),歌剧《黎恩济》正是在德累斯顿首演并大获成功,这无疑让当时穷困潦倒、将至而立之年的瓦格纳倍感振奋,更加坚定信念,一步步走向自己的艺术目标。

如今在音乐会现场聆听来自德累斯顿的乐团演奏这部歌剧的序曲,感悟大师独特的艺术历程,我觉得自己似乎对这部火爆的乐曲多了一份理解。

德累斯顿在瓦格纳的艺术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正是由于这座伟大城市的文化滋养和艺术氛围,瓦格纳才创作出他早期的三部重要歌剧:《漂泊的荷兰人》《汤豪塞》与《罗恩格林》。

在当今欧美一流乐团中,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或许不属于名气最大的那几个,但它四百六十多年的悠久历史(可追溯到1548年萨克森选帝候暨萨克森公爵莫里茨创立的宫廷乐队)值得每一个爱乐人向它致敬。

近百年以来,执掌乐团的首席指挥(音乐总监)几乎全部都是每个时期的指挥大师,其中就包括弗里兹·莱纳、卡尔·伯姆、鲁道夫·肯普、库特·桑德林、朱塞佩·西诺波里、伯纳德·海廷克等,这些指挥家都为乐团的艺术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2009年5月,乐团曾在当时的音乐总监法比奥·路易斯率领下访沪演出。

这位指挥名气一般,但乐团本身让我久仰,所以我当然不会错过现场聆听的机会。

那次音乐会的曲目我记忆犹新,可谓“纯粹理查·施特劳斯之夜”:《蒂尔的恶作剧》《D小调谐谑曲》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那场演出相当成功,乐团纯正的德奥风格和驾驭晚期浪漫派作品的高超技艺让我印象深刻。

三年后再听乐团的演奏,我的期待甚于先前,因为此次率团来沪演出的指挥是当今世界中生代指挥家中最优秀的代表之一克里斯蒂安·蒂勒曼(Christian Thielemann,1952- )。

蒂勒曼的指挥艺术与音乐品位我也曾经领略。

2007年我在上海音乐厅欣赏过他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时任该团音乐总监)的音乐会,那也是一场精彩纷呈的德国音乐专场: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唐璜》《死与净化》,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以及加演曲目瓦格纳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

显而易见,这位在德奥音乐文化熏陶中成长起来的指挥家表现出对德奥作品的特殊情感,尤其是德奥后期浪漫派音乐堪称他的最爱,其中就包括他钟情的瓦格纳作品。

顺便一提,蒂勒曼也是拜罗伊特的“常客”,他在那座“瓦格纳大本营”指挥的作品一直受到瓦格纳家族和观众的高度赞赏。

观蒂勒曼指挥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演奏的瓦格纳作品和布鲁克纳、勃拉姆斯的交响曲,我以为人们将蒂勒曼誉为“德奥学派的传人”的确不为过。

第二场音乐会上的《汤豪塞》序曲非常精彩,瓦格纳音乐的亮丽、丰厚深得我心。

尽管这首序曲不长,但要把握得好并非易事。

歌剧《汤豪塞》是瓦格纳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虽然此作尚未达到作曲家中后期创作那样的艺术高度,但戏剧情节的构建和音乐蕴涵的呈现都已显示出独特的风格。

《汤豪塞》序曲告诉世人:瓦格纳的音乐构思和作曲技艺都明显要比在《黎恩济》中成熟得多。

在这首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序曲中,作曲家以清晰的音乐逻辑展示了剧中主要的“戏剧景象”:第一和第三部分以圣咏般的歌唱来表达坚定信仰的精神诉求,而作为对比中段的第二部分则以狂欢的舞蹈和充满欲望的妩媚主题表现情欲的诱惑和心醉神迷的狂欢。

虽然序曲中几个主要主题都来自于歌剧音乐的素材,但瓦格纳对这一器乐样式的写作遵循的是他独特的交响思维。

与《黎恩济》序曲相比,《汤豪塞》序曲更像一首精心构思的“音乐会序曲”,其明晰、流畅的音乐话语与色彩斑斓的管弦乐情境极有效果地构造了一种令人着迷的交响性言说,难怪李斯特将其称为“根据歌剧剧情而写的交响诗”。

我曾在现场听过诸多乐团演奏《汤豪塞》序曲,而这次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的演奏让我真正感受到这首歌剧序曲的交响意蕴。

蒂勒曼对这首序曲的处理稳重大气又不失热情与奔放。

第一部分的音乐推进张弛适度,铜管高调呈现圣咏主题时,跌宕起伏的弦乐以强劲的态势及其绚丽色彩的对比支撑着音乐的涌动。

我想作曲家在此要的就是这种线条分明、音响丰满、色彩光鲜的雄浑气势。

第二部分的演奏充分显示出乐团各声部精湛的“音乐造型”能力,无论是维纳斯堡美女的舞蹈与饮酒、狂欢的景象,还是高昂、明畅的爱之颂歌,让人听来都感到栩栩如生。

同样,蒂勒曼与他的乐团对第三部分的演释分寸感也很好,圣咏主题的再现既有高潮过后的深沉,又能显现迈向尾声并彰显辉煌时的持续张力。

现场聆听这首序曲的精彩演奏,我心想,能够将情色享乐与精神救赎的意向对比如此荡气回肠地予以呈现,除了瓦格纳以外没有第二人。

10月30日与10月31日的两场音乐会上都演奏了《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爱之死”,可见蒂勒曼对此作的偏爱。

我本人对这首乐曲也很感兴趣,因为《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是瓦格纳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的诞生标志着瓦格纳艺术思想与创作风格的真正成熟,从中可以看出乐剧理念与艺术蕴涵的精华所在。

这部乐剧本身的内容晦涩艰深,叙述了一个充满宿命意味的爱情悲剧——男女主人公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陷于矛盾缠绕的命运之中,爱欲的驱使让他们敢于冲破一切阻挠,最终的殉情成为爱意的真正归宿。

在此,“死亡”的深层意涵是超越意志的心灵解脱。

正如瓦格纳自己所言:“唯一能超度我的,不是来自外界,只能来自心灵的最深处,长眠,舍弃任何欲望和意愿……让我在意志世界毁灭的废墟上,使你快乐吧!”值得注意的是,瓦格纳在他的成熟期乐剧创作中,“前奏曲”(Prelude)已经取代了先前歌剧使用的“序曲”(Overture),这表明作曲家主观上强烈地希望将全剧的音乐融为一体,以展示音乐在他的“整体艺术”中必须产生的环环相扣、意蕴衍展的逻辑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