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2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学案

九年级上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学案

九年级上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学案九年级上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学案一、教材《破阵子》是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本单元以宋词文学为主,涵盖了词的豪放派和婉约派风格。

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

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念。

辛弃疾南来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

他的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高远、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成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词《破阵子》是作者在江西上饶闲居时期的创作,是写给在抗金主张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陈亮的。

二、教育教学思想根据新课标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

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1、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3、进教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著名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

2、了解词的知识,当堂背诵课文。

3、紧扣“壮”品味词句。

过程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停顿,节奏与语气。

2.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3.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词人面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四、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

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品评鉴赏。

五、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有一位英雄带骑兵五十人直闯有五万人的金兵大营活捉叛徒,英雄的故事荡气回肠,令人心驰神往。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含答案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5.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这首词上片由“挑灯看剑”写起,描述。

下片首先描写战斗场面,继而直抒胸臆,“”一句,凝聚着作者万千感慨。

6.这首词处处扣着“壮”来写,风格雄壮。

结合画线句中体现“壮”的形象,简要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5.军旅生活可怜白发生6.画线句抓住了战场上最具典型特征的“马”和“弓”,写出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衬托了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

情感豪迈,风格雄壮。

【解析】5.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这首词上片由“挑灯看剑”写起,描述了词人梦回军营、与部下分食烤肉的场景,也写出了军中奏乐、沙场点兵的雄壮气势。

这正是词人曾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生活情景。

从“看剑”“吹角”“分麾下炙”“塞外声”“秋点兵”可以看出写的是“军旅生活”;“可怜白发生”意为“可惜我如今白发已生”,一方面表明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另一方面感慨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理想难以实现,此句变雄壮为悲壮,表现了词人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6.本题考查对关键词句的理解。

这首词处处扣着“壮”来写,风格雄壮。

画线句中“的卢马”和“弓”体现了“壮”的形象。

“的卢”为古代名马,跑的飞快,写出了战马之勇猛。

箭发也如霹雳,极言战斗之激烈,从侧面衬托词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

从而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使诗的风格既有雄壮,又有悲壮。

25《破阵子》课文理解和中考习题汇总,推荐文档(20200614110304)

25《破阵子》课文理解和中考习题汇总,推荐文档(20200614110304)

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
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 “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
壮美的作品。
上片描述军旅生活 。一、二句写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早晨醒来时听到了众
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 开头两句便把镜头定在了军营之中,这正是作者曾经历过而今已失去

20.《望江南》中与《天净沙 秋思》点题句“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句是: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
25、《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这首词写于宋代淳熙十五年( 1188 )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 上饶 时。
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在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
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
1181)辛弃疾在 两浙 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
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而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
的生活情景 。三至五句每句写一事 :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八百里炙;听乐器翻奏出塞外的歌曲;
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指挥战斗 。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 沙场点兵 都是
极雄豪、壮美的行事, 这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它说明已被削去官职退居山林
的作者仍十分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词首融 梦幻(梦境、理想)
与 现实
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 ( 2 分)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 2 分)

九年级语文上册6.25《破阵子为陈同府赋壮词以寄之》说课稿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6.25《破阵子为陈同府赋壮词以寄之》说课稿新人教版

《破阵子.为陈同府赋壮词以寄之》各位同仁:大家好!我们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第25课《词五首》中的《破阵子.为陈同府赋壯词以寄之》。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解说。

一、说教材:本单元的《词五首》,反应了作者个人的心境和情趣,反复诵读,你将跨越时空的界限,和古人达到一种心灵的契合。

《破阵子.为陈同府赋状词以寄之》为其中的一首,也是情感特征最为炽烈、内涵最为深刻的一首。

通过学习此词掌握解词之法,学生对诗歌的形式特点会有进一步的了解,再学习其他诗词也就顺利得多,也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了一份认识。

二、说课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古诗文的教学要求,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并适当积累背诵。

课标还要求,语文教学中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实施这种学习方式。

基于此种认识,我们在吸收语文学科传统教育优势基础上,做了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探索。

三、学生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积淀了一些文言诗文学习的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与鉴赏能力。

但他们没有经历过苦难于挫折,对本词的理解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再加上进入青春期的他们,生理迅速的成熟,导致主动发言的学生少了,对教学的推进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四、教法与学法所以依据课标,结合单元教学重点及本词的特点,我们采用的教法与学法是:1、诵读法:诵读是最有效的记忆、领悟和审美的途径。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无论是为深入理解体味本诗,还是对学生进行古诗文教学,美育熏陶,都要求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诗歌朗读的训练指导。

所以我们采用了录音范读、指名朗读、小组齐读、自由赏读等教学方法。

九年级语文上册2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2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5. 词五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2、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3、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爱国情。

教学重难点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归纳比较不同词作的区别,感悟婉约和豪放派的词风。

3、准确默写,理解运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

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简介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三、品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光观看宝剑,早晨醒来听到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想起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塞外的歌曲。

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准备战斗。

战场上骑着飞快的的卢马,猛力拉曼霹雳做响的雕弓。

他要为朝廷完成统一大业,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

可是自己已经年近半百,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1.背景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位爱国武将。

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在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到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辛弃疾被人弹劾罢官。

陈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

两人是志同道合的挚友。

两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

这首词就是辛弃疾赋闲时写给他的好朋友陈亮的。

“壮词”意思是壮怀激烈之词。

2. 诗有“诗眼”,就是那篇文章或诗歌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字词或句子。

对与词来说,我们姑且为“词眼”。

这首词的“词眼”就在题目里,是这个“壮”字的含义又是什么呢?3.翻译: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见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及翻译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及翻译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及翻译赏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及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古诗简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

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翻译/译文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

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注释⑴破阵子: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破阵乐》,后用为词牌。

⑵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

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

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⑶挑灯:把灯芯挑亮。

看剑:抽出宝剑来细看。

⑷梦回:梦里回到,说明下面描写的战场场景,不过是作者旧梦重温。

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

知识讲解
问题:哪些词句描写了军营生活?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古今少有!
上阙写景 下阙抒情
知识讲解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 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 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很明显,答案都是否定的!!! 由此可见作者的内心是极度矛盾的。 那么,作者内心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知识讲解
理想与现实
如果我们把辛弃疾收复中原失地
的理想比作一团火,那么南宋朝廷主 和的政策就是冰。而这块冰的力量远
比火要强大。 可想而知,这样的情况下,辛弃
疾的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课堂练习
思考: 这首词从前九句看,描写壮怀激烈的战争场面,但最后
如此勇武的辛弃疾,是不是有点出乎大家的意料。可 以说,以辛弃疾的武力,即使不能像韩信一样统帅三军, 但做一名如赵云、张辽一样的勇将是没有问题的。
知识讲解
但我们来看他之后的经历: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稼轩二十四岁。在江阴签判任。 隆兴二年(1164)稼轩二十五岁。在江阴签判任。 乾道元年(1165)稼轩二十六岁。在广德军通判任。 乾道二年(1166)稼轩二十七岁。在广德军通判任。 乾道三年(1167)稼轩二十八岁。在广德军通判任。 乾道四年(1168)稼轩二十九岁。通判建康府。 乾道五年(1169)稼轩三十岁。在建康通判任。 乾道六年(1170)稼轩三十一岁。迁司农寺主簿。 乾道七年(1171)稼轩三十二岁。在司农主簿任。 乾道八年(1172)稼轩三十三岁。春,出知滁州。 乾道九年(1173)稼轩三十四岁。在滁州任。 淳熙元年(1174)稼轩三十五岁。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

九年级语文上册《破阵子为陈同普赋壮词以寄之》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破阵子为陈同普赋壮词以寄之》教案、教学设计
3.汇报成果: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
1.朗读课文:让学生独立朗读课文,提高表达能力。
2.背诵课文: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巩固记忆。
3.写作实践: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3.运用比较阅读法,将本词与其他作品进行对比,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朗读、背诵过程中,体验古词的魅力,提高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作者辛弃疾的豪情壮志,学习其忠诚爱国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尊重历史,关注社会发展的情感态度。
4.修辞手法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意境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讨论课文的一部分。
2.讨论内容:各小组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讨论,如词牌、词律、修辞手法等。
3.感受并理解作者辛弃疾的豪情壮志和忠诚爱国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作者辛弃疾的生平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2.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对词的基本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词的韵律、意境、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5课《词五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5课《词五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 新人教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品析,理解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赏析,理解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法:诵读、讲授、赏析等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导入语: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是词的故乡。

我们为有如此厚重的民族文化感到自豪和骄傲。

唐诗因为有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而博大精深,宋词因为有了苏轼、陆游、李清照而流光溢彩。

历史的车轮滚到宋朝,辛弃疾的诞生,也为中国古代文学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今天,让我们来学习辛弃疾的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二、题解。

1、“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才是题目。

2、“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个题目告诉我们什么?写作目的:赋壮词:表达雄心壮志的词三、文学常识简介1、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别号稼轩,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于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2、背景:这首词约作于1188年。

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

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

”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

1188年,辛、陈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但抗金计划后来全部落空。

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

四、初读感知1、轻声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注意朗读节奏。

麾(huī)、炙(zhì) 霹雳(pī lì)挑(tiǎo)灯的(dí)卢节奏: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从教材、教育教学思想。

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板书设计、教学评价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是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

需要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

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念。

辛弃疾南来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

他的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高远、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成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词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是作者在江西上饶闲居时期的创作,是写给在抗金主张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陈亮的。

二、说教育教学思想根据新课标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

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1、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3、进教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著名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

2、了解词的知识,当堂背诵课文。

3、紧扣“壮”品味词句。

过程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停顿,节奏与语气。

2.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3.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词人面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四、说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

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教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准确理解并背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掌握其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o分析词中的意象和典故,理解词人通过梦境和现实对比所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诵读、讨论和合作学习,深入理解词的内容,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o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课堂互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感受词人辛弃疾的壮志未酬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

o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文人墨客的壮志豪情和忧国忧民之情,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o理解并掌握词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准确背诵全词。

o分析词中的意象和典故,把握词人的情感表达。

2.难点:o深入理解词人辛弃疾的壮志未酬和爱国情怀,体会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o学习并尝试运用古诗词鉴赏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理解梦境与现实对比的深意。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背景介绍:讲述辛弃疾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特别是他作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的壮志未酬,激发学生对词人的敬佩之情。

2.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简要介绍这首词是辛弃疾为好友陈亮所作,表达了他对北伐抗金的渴望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二)初读词文,整体感知(15分钟)1.朗读词文:教师先范读词文,注意节奏和停顿,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学生自由朗读词文,注意纠正发音和断句,初步感受词中的情感。

2.疏通文意: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尝试理解词文大意。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重点讲解词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如“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等。

3.概括词意: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词的大意,教师总结归纳,梳理词的结构和内容,特别指出词中梦境与现实的对比。

(三)精读词文,深入分析(25分钟)1.分析意象和典故:o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意象,如“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等,分析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习题及答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习题及答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习题及答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班级:姓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原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可怜已成了白发人!【习题】1、下列对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词题为“壮词”,“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壮阔的战斗生活,道出了英雄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

B.“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用典贴切,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

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得悲壮,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悲愤跃然纸上。

D.全词虚实结合,首尾写实,“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即写梦境,激情直泻,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常规写法,凸显艺术上的独创。

2、对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醉里挑灯看剑”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你看他以酒浇愁,醉眼朦胧中还不忘把灯挑亮,仔细端详手中报国乐杀敌的宝剑。

B.“梦回”和“八百里”二句写大片军营,绵延八百里,处处炊烟烤着牛肉,极言战斗场面的宏大。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斗的速战速决,表现出所向披靡。

D.“可怜白发生”与前面九句形成极大的反差,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深沉地感受到词人火一般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无奈。

3、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词五首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是________朝爱国词人________(姓名),字
________,号________,与________并称“苏辛”。

下阕中表达词人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的远大理想的诗句是:________。

2.上阕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沙场秋点兵”一句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阕中哪些句子写战争的画面?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假如你是词人的好友陈亮,该怎样劝慰一下“可怜白发生”的辛弃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宋辛弃疾幼安稼轩苏轼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2.写了挑灯看剑、听吹角的活动。

梦见了自己已经置身于抗敌的前线。

3.对偶。

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4.“秋”字用得好。

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的季节。

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争画面。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现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

6.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时,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7.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