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考赏析题合集

合集下载

2023年中考语文新题速递(4月)-古诗词赏析

2023年中考语文新题速递(4月)-古诗词赏析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古诗词赏析一.试题(共20小题)1.(2023•郧阳区模拟)阅读下面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正在经历的军旅生活,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

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马”“快”“弦”“惊”四个字。

准确地刻画了杀敌报国、冲锋陷阵的英雄形象,表现了词人渴望率师北伐、统一南北的愿望。

D.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

(2)诗多偶句,词多奇句。

以奇句作结往往能起到一种突出点化的作用。

请赏析本词的最后一句。

2.(2023•绥德县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从绘画角度看,西方油画擅用丰富厚重的色彩描绘画面,中国写意画则用简练的笔法表现。

意境。

你认为本诗像西方油画还是中国写意画?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2)本诗中的最后两句与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的都是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感。

请你结合诗句内容,分别说说这两位诗人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感的。

3.(2023•承德模拟)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宋代]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2023年中考古诗词赏析各地试题精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古诗词赏析各地试题精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古诗词赏析各地试题精编(含答案解析)(2023·湖北襄阳·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中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

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词人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

B.“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C.辛弃疾作词多用典故,这首词成功的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霹雳”等多个典故。

D.“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战斗的激烈和顺利。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C.“这首词成功的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霹雳’等多个典故”表述错误。

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世说新语·汰侈》篇:“王君夫(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

”故“八百里”是典故;“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沙场”指战场;“霹雳”指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故“五十弦”“沙场”“霹雳”不属于历史典故;故选C。

2.请你为这首词中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句名句点赞,请写出你点赞的理由。

【答案】这句词的意思是:他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率师北伐,统一南北。

这是作者的最高理想,写到这里已达到这首词的最强音,它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所以我为这句名句点赞。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结合诗意着重体会句中的关键词语,联系语境和诗人表达的情感分析。

这首词作于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之时。

辛弃疾年轻时就有报国之志,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后来却遭到排斥打击,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可怜已成了白发人!【作者】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号稼轩居士,山东济南人。

以他“壮岁旌旗拥万夫”这样的豪语,抒写英雄之词,为后人留下了许多雄浑豪放、脍炙人口的词章。

尤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安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为最著名。

辛弃疾是两宋词人中词作最多的作家,共有六百多首。

【背景】此词作于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之时。

辛弃疾二十一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

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

陈亮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

他先后书《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

这次他到铅山访辛弃疾,留十日。

别后辛弃疾写《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词寄给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

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作于这一时期。

【主题思想】追忆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赏析】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

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之》中考阅读赏析试题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之》中考阅读赏析试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主题内容:这首词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阔场面。

表达了词人希望了却君王统一国家的心愿,同时也使自己名垂青史,但却壮志难酬的悲愤感情。

赏析、探究:
1.“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

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

上句是看,此句是闻。

接下三句写兵士们的宴饮、娱乐生活和阅兵场面,“八百里分麾下炙”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

“五十弦翻塞外声”,指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

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弓如霹雳弦惊”,比喻射箭时弓弦的响声如雷震。

“了却君王天下事”两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结句笔锋急转,“可怜白发生”是梦醒后的叹息,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幻灭,表达了壮志未酬而年纪已老的境况。

2.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什么?答:写这首词寄给挚友陈同甫,以共勉
3.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士兵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5.“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2020福建中考《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鉴赏练习(带答案)

2020福建中考《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鉴赏练习(带答案)

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一、赏析:1、主题: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忠勇的将军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以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2、上阕的“梦回”两字告诉我们,以下描写的战争场景,不过是作者的旧梦重温。

3、全词描写的军中生活情景有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

4、“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以工整的对仗形式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描绘出战争爆发前的情状。

5、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壮观场面。

6、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7、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8、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悲壮的一个词是:“可怜”。

9、词的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①这一句与前文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形成鲜明的对比,②以沉重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③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为悲壮。

10、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与悲愤。

11、这首词是豪放词的代表。

内容上描写了军营中的种种雄健,壮美的场景,思想感情上表达了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语言风格上雄壮豪放,这些方面与婉约派词都有着截然的不同。

1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首词描写了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军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附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附答案

【四川省广元市】1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5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⑴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3分)
⑵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2分)
【答案】13.⑴虚实结合,实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

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的场景。

⑵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难酬的悲愤。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精编习题含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精编习题含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精编习题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词中的“八百里”“斫”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两首词的结尾在写法上各有不同,请任选一首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八百里:酒食;斫:砍。

(2)甲词“可怜白发生”,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写出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作者还没帮助君王完成大业,就老了),直接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乙词结尾运用了想象、用典、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委婉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

【解析】【分析】(1)“八百里分麾下炙”意思是“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

八百里:酒食。

“斫去桂婆娑”意思是“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

斫:砍。

(2)甲诗,结句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

从这反差中,直抒胸臆,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

乙诗,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树”等词句,表现了坚定的报国理想:扫清朝廷的妥协投降力量,驱除入侵中原的外敌势力,把光明带到人间。

故答案为:⑴八百里:酒食;斫:砍;⑵甲词“可怜白发生”,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写出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作者还没帮助君王完成大业,就老了),直接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乙词结尾运用了想象、用典、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委婉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题)
(三)古诗词赏析(6分)
2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6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志同道合的朋友陈同甫的,“壮词”即豪放之词。

B.这首词上下两片共十句,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生动。

C.上片实写军旅生活。

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

D.下片一、二句写马快弦急,战斗激烈,从侧面衬托了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从气氛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事的胜利。

(2)诗多偶句,词则有奇句。

以奇句作结往往能起到一种突出点化的作用。

请赏析这首词的最后一句。

(3分)
答案:
21.(1)C(3分)(“实写”不准确。


(2)(3分)结语只有五个字“可怜白发生”,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另一方面感慨自己年事已高,壮志未遂。

(1分)现实与上文的梦境形成鲜明对照,(1分)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1分)。

(word完整版)25《破阵子》课文理解和中考习题汇总,

(word完整版)25《破阵子》课文理解和中考习题汇总,

2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写于宋代淳熙十五年〔1188 〕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时。

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在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

他不得已而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

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

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

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

“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上片描述军旅生活。

一、二句写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早晨醒来时听到了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

开头两句便把镜头定在了军营之中,这正是作者曾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生活情景。

三至五句每句写一事: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八百里炙;听乐器翻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指挥战斗。

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极雄豪、壮美的行事,这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它说明已被削去官职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时机参军杀敌,建立功业。

下片前四句描写战斗场面。

作者骑着飞快奔驰的的卢马,猛力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

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剧烈和顺利。

他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

率师北伐,统一南北,这是作者的最高理想,写到这里已到达这首词的最强音,它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但结语却只有五个字“可怜白发生〞。

这五个字一方面说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

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时机实现自己的理想吗?所以最后一句也是壮语,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末酬的抑郁、愤慨。

这首词上下两片共十句,前九句每句咏一事,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鲜丽、生动。

最后结句戛然而止,但却遗音缭绕,余味无穷中考考点习题汇总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含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问题】词中画线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塑造了为国而战的勇士形象,请自选角度赏析。

【答案】示例一: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战马像的卢马一样飞驰,弓弦声响如雷鸣一般,刻画出战士们骁勇善战、奋勇杀敌的英姿。

示例二: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夸大了战马奔腾和弓箭发射的气势,描绘了激烈的战斗场面,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冲锋陷阵、勇猛无比的将领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把弓弦声比作霹雳,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夸大了战马奔腾和弓箭发射的气势,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马作的卢飞快”是视觉描写,“弓如霹雳弦惊”是听觉描写,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以此来刻画一个冲锋陷阵杀敌立功的将军形象。

(完整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考赏析题合集

(完整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考赏析题合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诗歌赏析中考试题汇编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思想内容】本词追忆了作者当年在起义军中的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壮志未酬、报国无路的悲愤。

【名句赏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这是作战的目的,也是作者的理想.“了却”二字写得很好,人们通常说“了却心病一桩”,这两字正有这样的意思。

现实无奈,终于在梦中“了却”了驱金复国这一宿愿,语中充满意气昂扬的欣慰之情。

但梦境毕竟代替不了现实.【艺术特色】层次鲜明,全词仅十句,却一层一层地描写了抗金战斗生活的情景,展开了一幅幅形象的、境界层层扩大的画面。

【五年中考试题汇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 .(2分)2.“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 .(2分)【参考答案】1.(2分)写这首词寄给挚友陈同甫,以共勉2.(2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A.词题为“壮词”,“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壮阔的战斗生活,道出了英雄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

B.“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用典贴切,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得悲壮,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悲愤跃然纸上。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可怜已成了白发人!【作者】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号稼轩居士,山东济南人。

以他“壮岁旌旗拥万夫”这样的豪语,抒写英雄之词,为后人留下了许多雄浑豪放、脍炙人口的词章。

尤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安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为最著名。

辛弃疾是两宋词人中词作最多的作家,共有六百多首。

【背景】此词作于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之时。

辛弃疾二十一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

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

陈亮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

他先后书《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

这次他到铅山访辛弃疾,留十日。

别后辛弃疾写《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词寄给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

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作于这一时期。

【主题思想】追忆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赏析】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

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3-2019)(附答案)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3-2019)(附答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3-2019)(33个阅读附答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2003年仙桃市题)6.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_________ ”。

7.下边对本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答案:6.可怜 7.D2.2005年江苏省泰州市9.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完成下列两题。

(5分)(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1分)答:(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2分)(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2分)答:答案:⑴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1分,意思正确即可)⑵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2分,写一个得1分)(3)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2分,每点1分)3.2006年山东省济南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3、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的壮观场面。

(4分)答:4、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2分)答:【参考答案】3、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4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诗词鉴赏中考作业和答案版

4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诗词鉴赏中考作业和答案版

46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陈亮,字同甫,辛弃疾的挚友之一。

麾下:指部下。

麾:军旗。

炙:烤肉;翻:演奏;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沙场:战场;点兵:检阅军队;作:像,如;的卢:一种性烈的快马;霹雳:惊雷,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了却:完结,完成。

天下事:此特指恢复中原之事。

赢得:博得;身后:死后;可怜:可惜。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他和陈同甫一样,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也一生不得志。

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

这首词是作者写给陈亮与之共勉的作品,抒发了词人的抗金决心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中考20146.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

7.“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

一模2015杨浦6.“沙场点秋兵”一句中,“秋”字既点明了,又为战士出征增添气氛。

7.下列说法最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营造了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B.这首词中“可怜”一词,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为悲壮,表现作者壮志难酬。

C.这首词描写了吹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D.这首词成功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一模2016闵行【甲】《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宋辛弃疾6.两首词的作者分别是、。

7.下列对两首词的比较,有误的一项是()A.两首词分别用班超、苏秦与陈亮的典故,表达抗击外侵的雄心。

B.“尘暗旧貂裘”和“醉里挑灯看剑”都暗示了报国无门的无奈。

C.两首词都先回忆往事继而直抒胸臆,显示与理想形成鲜明对比。

D.“身老沧洲”与“可怜白发生”都彰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忧愤。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011-2016年中考赏析题合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011-2016年中考赏析题合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011-2016年中考赏析题合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XXX的XXX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XXX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思想内容】这首词是XXX写给好友XXX的,表达了作者对抗金战斗生活的回忆和对国家前途的关切。

词中充满了作者的壮志和悲愤,表现了壮志难酬、报国无路的情感。

名句赏析】“了却XXX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这句话是整首词的精髓所在,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作战的目的。

虽然梦境中驱逐金国已经“了却”,但现实的无奈和未完成的抱负依然存在。

艺术特色】这首词十分精炼,只有十句话,但是通过层层展开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抗金战斗的情景和英雄的形象,画面感十分强烈。

五年中考试题汇编】1.这首词是写给谁的?(2分)2.“可怜白发生”表达的情感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1.(2分)这首词是写给作者好友XXX的。

2.(2分)表达的情感是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解析】文章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问题段落。

可以对一些表述稍作改写,如将“表现了壮志未酬、报国无路的悲愤”改为“表达了作者的壮志和悲愤,表现了壮志难酬、报国无路的情感”,使表述更加准确。

和沙场秋点兵马作的XXX如霹雳弦惊这两个细节可以看出词人念念不忘报国。

(共2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1分,“沙场秋点兵马作的XXX快弓如霹雳弦惊”1分)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句生动地描述了军队在塞外战场上的热血场面,充满了豪情壮志。

(共3分,“生动地描述了军队在塞外战场上的热血场面”1分,“充满了豪情壮志”1分,“豪情壮志”1分)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年岁渐老而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共2分,“年岁渐老而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1分,“悲愤心情”1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一首表达XXX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词。

XXX描绘了军中热闹欢腾的场面,通过对军容和士兵情绪的描写,突出了军中雄壮气息和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破阵子赏析及中考题汇编

破阵子赏析及中考题汇编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考备考专题2一、原文:破阵子⑴·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⑵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⑶,梦回吹角连营⑷。

八百里分麾下炙⑸,五十弦翻塞外声⑹。

沙场秋点兵⑺。

马作的卢飞快⑻,弓如霹雳弦惊⑼。

了却君王天下事⑽,赢得生前身后名⑾。

可怜白发生⑿![1]二、词句注释⑴破阵子: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破阵乐》,后用为词牌。

⑵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

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

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⑶挑灯:把灯芯挑亮。

看剑:抽出宝剑来细看。

⑷梦回:梦里遇见,说明下面描写的战场场景,不过是作者旧梦重温。

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角:军中乐器,长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铜制成,外加彩绘.名目画角。

始仅直吹,后用以横吹。

其声哀厉高亢,闻之使人振奋。

⑸八百里:牛名。

《世说新语·汰侈》载,晋代王恺有一头珍贵的牛,叫八百里驳。

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赏给部下。

麾下:部下。

麾:军中大旗。

炙:切碎的熟肉⑹五十弦:原指瑟,此处泛指各种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⑺沙场:战场。

秋:古代点兵用武,多在秋天。

点兵:检阅军队。

⑻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

作:像……一样。

的卢:良马名,一种烈性快马。

相传刘备在荆州遇险,前临檀溪,后有追兵,幸亏骑的卢马,一跃三丈,而脱离险境。

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⑼霹雳:本是疾雷声,此处比喻弓弦响声之大。

⑽了却:了结,把事情做完。

君王天下事:统一国家的大业,此特指恢复中原事。

⑾赢得:博得。

身后:死后。

⑿可怜:可惜。

[2-4]三、作者:辛弃疾(公元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

字幼安,别号稼轩。

历城(在今山东省济南市)人。

辛弃疾是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词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豪放派代表还有苏东坡。

二者并称“苏辛”。

《破阵子》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

《破阵子》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

《破阵子》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上阕中“醉里挑灯看剑”,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表现出诗人急切地想要杀敌报国的情感。

2.根据对词句意思的理解天空。

⑴全词描写了闻角、(点兵)、奏乐、(分炙)、杀敌等军中生活的情景,勾勒了一个爱国志士驰骋沙场、志遂功成的全过程。

⑵下阕中“(可怜白发生)”这一句,与上阕中的“(梦回)”一词相呼应,表明又回到了现实,与中间的梦境形成(对比),有力地表现了词人(因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悲愤)的感情。

3.本词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并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4.诵读本词,体会“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的“秋”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秋”字既点明了季节,有渲染出战士们出征时的肃杀气氛。

5.本词的题目中有一个“壮”字,请探究一下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这个“壮”字的。

(应从内容、情感、语言风格三方面来谈。

)⑴词中表现了豪放的军旅生活,设计听角声和塞外曲、连营分炙、沙场点兵等军营场景,骑快马、挽强弓等战斗情景;⑵表达了收复失地、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⑶从语言风格上看,本词词风豪放,不纤巧。

6.认真阅读这首词,概括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贞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

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7.这首词的上片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

[示例]虚实结合。

实写“醉里挑灯看剑”,虚写梦里军营的情景。

8.有人说这首词既有“壮阔”的景,又有“豪壮”的志,还有“悲壮”的情,请你结合词作内容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品析。

[示例一]“壮阔”的景。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给我们展示的是将士们在军营里饱餐烤牛肉,奏起战斗乐曲,个个斗志昂扬、整装待发的壮阔场景。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古诗全诗鉴赏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古诗全诗鉴赏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古诗全诗鉴赏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古诗全诗鉴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注释]破阵子:词牌名。

题目是《为阵同甫赋壮词以寄》。

挑(tiǎo)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梦回:梦醒。

吹角:军队中吹号角。

连营:连接成片的军营。

八百里:指牛。

古代有一头骏牛,名叫“八百里驳(bò)”.麾(huī)下:指部下将土。

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

炙(zhì):烤熟的肉。

五十弦:古代有一种瑟有五十根弦。

词中泛指军乐合奏的各种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雄壮悲凉的军歌,反映边塞征战的乐曲。

沙场:战场。

点兵:检阅军队。

的(dí)卢:一种烈性快马。

相传三国时刘备被人追赶,骑“的卢”一跃三丈过河,脱离险境。

霹雳(pī lì):响声巨大的强烈雷电。

了(liǎo)却:完成。

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身后:死后。

可怜:可叹。

[译诗]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见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

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美餐,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可怜已成了白发人![赏析]李白有首叫《越中览古》的诗。

诗中写道:“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好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七言诗中,有三句写到越王勾践的强盛,最后一句才点出越国的衰败景象,虽然表达的感情显然不同,但在谋篇布局方面又有相似之处。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赏析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赏析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赏析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赏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

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赏析,欢迎阅读。

醉里挑灯看剑⑶,梦回吹角连营⑷。

八百里分麾下炙⑸,五十弦翻塞外声⑹。

沙场秋点兵⑺。

马作的卢飞快⑻,弓如霹雳弦惊⑼。

了却君王天下事⑽,赢得生前身后名⑾。

可怜白发生⑿!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

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的美名。

可惜已成了白发人!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

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

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

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

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

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这词全首都写军中生活,也可以说是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

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

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

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

上句是看,此句是闻。

接下三句写兵士们的宴饮、娱乐生活和阅兵场面,词的境界逐渐伸展、扩大。

“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

《晋书》载:王顗有牛名八百里?,常莹其蹄角,王济与王顗赌射得胜,命左右探牛心作炙。

“麾”是军旗。

全句的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诗歌赏析中考试题汇编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思想内容】本词追忆了作者当年在起义军中的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壮志未酬、报国无路的悲愤。

【名句赏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这是作战的目的,也是作者的理想。

“了却”二字写得很好,人们通常说“了却心病一桩”,这两字正有这样的意思。

现实无奈,终于在梦中“了却”了驱金复国这一宿愿,语中充满意气昂扬的欣慰之情。

但梦境毕竟代替不了现实。

【艺术特色】层次鲜明,全词仅十句,却一层一层地描写了抗金战斗生活的情景,展开了一幅幅形象的、境界层层扩大的画面。

【五年中考试题汇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

(2分)2.“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

(2分)【参考答案】1.(2分)写这首词寄给挚友陈同甫,以共勉2.(2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A.词题为“壮词”,“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壮阔的战斗生活,道出了英雄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

B.“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用典贴切,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

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得悲壮,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悲愤跃然纸上。

D.全词虚实结合,首尾写实,“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即写梦境,激情直泻,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常规写法,凸显艺术上的独创。

【参考答案】8.B(2分)【解析】“八百里”,牛的代称,写的是战前给养准备,并非是描绘“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

破阵子为陈同甫賦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解释词中加点的词语。

(2分)2.这首词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参考答案】1. 指收复中原(或“统一山河”)。

2. 幻想中抗金杀敌的慷慨豪壮与现实中被压抑、被排挤对比(梦境与现实对比)。

(1分)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报国无门的悲愤。

〔1分)破阵子•为阵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2分)2.仔细阅读,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天下事”指的是什么?(2分)【答案】“秋”字给整个场面增添肃杀之气,渲染一种悲壮的气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⑴“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⑵“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⑴了却:完成。

可怜:可叹。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词词语的理解。

结合词句内容来分析即可。

【备考建议】本词选自九年级上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因此同学们在复习古诗词时要回归课内,关注课下的注解。

⑵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

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

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题答题步骤:①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诗句内容;②概括诗句构成的图景或意境;③分析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备考建议】古诗词的思想感情题,既要求考生要理解诗句的内容,也要求结合诗句,知人论世,理解它所表达的情感。

选出对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A.“壮”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即在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这三句生动地描述了作者想象中的军营生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从军杀敌、建功立业的向往。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这两句描写了战斗场面,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

D.最后一句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满含悲壮之情。

【答案】5.B描写的是兵士们欢欣鼓舞,军中奏起战斗乐曲的场面,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和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词末“可怜白发生”一句凝聚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请做简要分析。

【答案】抒发了作者年岁渐老而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共3分,“年岁渐老”“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悲愤”三个要点各1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从词中的哪两个典型细节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念念不忘报国?(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赏析句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2.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兵士们欢欣鼓舞,军中奏起战斗乐曲的场面,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和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军营里摆出了将士们享用的牛肉,各种乐器奏响了悲壮粗犷的战歌,显现出军容的整齐、壮观,将士们的情绪高昂,欢欣鼓舞。

)意思对即可3.抒发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身先老,空怀一腔报国之志的悲愤之情,)意思对即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

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

“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答案】(3分)C(不应批判。

作者的最高理想是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是积极向上的,表达出强烈的爱国激情;“赢得生前身后名”有其思想认识方面的时代局限性,但这也是封建文人人生价值得以体现的一种形式。

)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A.这是辛弃疾写给好友陈同甫的一首词,全词以“壮”语贯穿始终。

B.上阕有对沙场点兵军容的描绘,并用“秋”字给整个场面增添肃杀之气。

C.下阕写出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追求,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D.全词采用写实的手法,真实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善战的将军形象。

【答案】7.D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这首词上、下片各描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2.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请分析这“壮”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答案】1.这首词上片追忆了词人当年的军旅生活,下片描述了激烈的战斗场面。

表达了词人抗击敌军、渴望建功立业的的爱国激情和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

(评分标准:4分。

每问2分,意近即可。

)2.“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有军营生活、战斗场面的激越雄壮;从情感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又有壮丽豪放的特点。

所以是“赋壮词”。

(评分标准:4分。

能从题材、情感、语言风格等方面分析,意近即可。

)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9分)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①上面两首词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帆:船,这里喻指星星。

B.殷勤:情意恳切的样子。

C.沙场:战场。

D.霹雳:本指雷声,这里比喻射箭时箭雨发出的响声。

②《破阵子》中“梦回吹角连营”一句词的意思是:。

③判断下面对这两首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渔家傲》中“学诗谩有惊人句”流露出词人对自己创作的不满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