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3篇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3.学会简要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1.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学会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言行,体会人物性格。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解题1、介绍时代背景(略)2、抓题眼“和”,理解题意(略)。
二、学生默读课文,自学要求:(1)查字典学习字词,解词要联系上文;(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3)给文章分段;(4)拟定三个故事的小标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1)注意:廉颇蔺相如胆怯抵御上卿(2)组词:秦璧击协渑泰璧缶胁淹(3)解词: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理直气壮攻无不克负荆请罪同心协力(4)指名读课文:课文写了哪三个小故事,并说明这三个小故事的起止段落。
(5)概括三个故事的大意。
(6)给三个故事拟小标题。
四、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直奔中心,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1、板书课题后提问:(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后相继被赵王封为上大夫和上卿。
这却引起了威震朝野、战功赫赫的大将军廉颇的强烈不满,廉大将军对此是怎么说的'呢?(生看书,找到廉颇说的话。
)二、深入学习课文,了解人物品行。
(一)、品读廉颇的话,感知人物性格。
1、指名读廉颇的话。
师:要知道廉颇可是一介勇夫,他坦率直爽,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说这番话时,他正在气头上,表情和语气可能是怎样的呢?师:请各自揣读廉颇的话(加表情、动作)。
2、再指名读。
师:我听出来了,廉颇只有一点不满。
允许我读一次吗?师范读(生鼓掌)师:谢谢你们的鼓励!能像我这样读吗?3、请愿意读的男生齐读。
(学生基本能读出那种粗声大嗓、毫不顾忌的气话来了。
)(评:开课就抓住廉颇的话反复读,有利于对廉颇性格的了解,并为学习“负荆请罪”埋下了伏笔。
)(二)、创设情境,深入文中,走近蔺相如。
师:作为旁观者,你们怎么看待廉颇这番话?“蔺相如被封为上卿是不是靠一张嘴”?假如请你当说客,你又将怎样说服愤怒的廉大将军呢?1、我想请三位同学扮演廉颇,其余同学扮说客。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5.18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出示一幅战国时期的画卷,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描绘的是哪个时期的历史场景吗?”
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强调诸侯争霸、人才辈出的特点。
3.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你们认为团结合作和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是什么?”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成语接龙、古文翻译等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给予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品质特点。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5.18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将相和》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成语,如“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并学会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流利地复述故事,感受古文的韵味和表达特点。
c.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品质特点,总பைடு நூலகம்道理。
3.情境体验:
6《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将相和》一文,让学生理解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讲述战国时期赵国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
廉颇是赵国的一位勇猛善战的将领,蔺相如则是赵国的一位聪明智慧的相国。
故事主要围绕两人的矛盾冲突展开,表现了他们各自优点和不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故事,认识廉颇与蔺相如的品质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材、作业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问题导入,让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廉颇和蔺相如吗?他们之间有什么故事呢?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画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廉颇与蔺相如的品质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
4.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5. 课堂练习让学生用所学词语和句式,进行情景对话或写作练习。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将相和廉颇:勇猛善战,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
蔺相如:聪明智慧,为国家解决难题。
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词语和句式。
2. 分析廉颇与蔺相如的品质特点,写一篇短文。
3. 课后向家长讲述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交流学习心得。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将相和》一文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历史知识的普及。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人物言行,感受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深入品析人物言行,体会蔺相如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和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①文中有许多现在不常用的词语,如,“和氏璧、鼓瑟、击缶、上大夫、上卿”,课前布置学生查字(词)典;②了解战国的历史。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课。
和,一个简单的汉字,不仅渗透着中国人几千年来待人接物的处事智慧,更体现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汉朝司马迁在《史记》中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和”的故事。
板书课题:将相和。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鼓瑟击缶召集允诺胆怯拒绝诸位完璧归赵负荆请罪2、课文中的“将、相”分别指谁?课文讲了哪几个小故事?(将:廉颇相:蔺相如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阅读理解。
板块一:找准矛盾焦点,形成探究主题。
1、题目是《将相和》,那肯定有不和的时候,为什么不和呢?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廉颇是怎么说的?2、交流:课件出示。
3、廉颇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史记》中描写的蔺相如和廉颇的片断。
课件出示。
4、看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感受?5、小结:在廉颇的心目中,自己是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大功臣。
而蔺相如只会耍嘴皮子,那么蔺相如的嘴到底是不是只会耍嘴皮子?官到底该不该升?这就是咱们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板块二:紧扣人物语言,丰满人物形象。
我们先来看看“完璧归赵”这个故事。
课件出示。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找到描写蔺相如面见秦王说的话做上记号。
生自由读文,交流:课件出示。
2、交流对第一句话的理解。
(1)、课件出示第一句话。
蔺相如说璧有毛病,你认为呢?能找到相关的证据吗?结合当时的背景来谈一谈。
(体会“无价之宝”成语的含义。
)(2)、小结:蔺相如说璧有毛病,你能从蔺相如的话语中体会到什么?(机智、聪明……)(3)、指导朗读,读出蔺相如的聪明。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杜瑶霞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词,概括本课三个小故事,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史记》的相关知识、《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情景片断。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和)和,一个简单的汉字,不仅渗透着中国人几千年来待人接物的处事智慧,更体现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两千多年前,孔子曾沿黄河奔波,把“和为贵”的信条四处传播。
他经常以“和”训导自己的弟子:立身处世要“克己”,要由“人和”推及“政和”,甚至延续到整个人类,达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汉朝司马迁在《史记》中也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和”的故事-—题目是《将相和》。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背景简介。
2、听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3、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我会认(个别提问,全班齐读正音)我会写(学生当堂学习书写)4、重点词语理解: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绝口不提等。
5、齐读课文,思考:①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②本课中讲了哪几个小故事?③课文中“将、相”分别指的是谁?从“和”字可以推想出什么?6、讨论归纳:课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再“和好”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候,主要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
“和”的意思是“和好”。
从“和”字可以感受到“以国家利益为重”、“和为贵”。
(三)课堂小结中国文学浩如烟海,它正等着我们去亲近、去感受、去品味,正如我们祖国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和”字是不是带给我们更深的体会,它表达了我们国家共建和谐社会的的愿望,寄托着中国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崇高理想,让我们一起努力,记住这个并不复杂的字:“和”。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将相和》是一篇经典的成语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将领廉颇与相国蔺相如的故事。
通过廉颇与蔺相如的争执和后来的和好,揭示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道理。
本课的生字词较多,语句较难理解,需要学生对文言文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对于成语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可能会遇到生字词和语句理解上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学会宽容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语句的理解和翻译。
3.对课文道理的领悟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定情景、学生互动和问题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课文翻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景教学法,通过讲述战国时期的背景,引入本课的成语故事《将相和》。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语句的停顿。
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生字词或语句进行翻译,其他组进行评价。
通过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生字词和语句。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廉颇最终能够和蔺相如和好?他们之间的和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通过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对课文道理进行思考和领悟。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课文道理的领悟。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翻译课文,写一篇关于“宽容和尊重”的作文。
《将相和》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将相和》教学设计(优秀10篇)五年级语文《将相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激情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这一课的课题,虽然只有三个字,却包含了两个人物,一个故事。
你能看出是哪两个人物,是什么故事吗?那个“将”是谁?“相”又是谁?“和”在故事中是什么意思?二、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完成以下自学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就课文中内容给每个故事各加一个小标题,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三、质疑问难,理解课文内容1、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遇到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做好记号,准备跟同学讨论。
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1)有关知识的问题和一些新词的理解,引导学生查工具书来解决。
(2)有关文章内容理解方面的问题,指点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思考,反复讨论交流。
教师可抓住以下类似的问题展开讨论,结合理解课文内容:① 秦王为什么没有得到和氏璧?抓住“慷慨激昂”“理直气壮”等词语体会蔺相如的勇敢、机智。
② 渑池之会上,秦王为什么会为赵王击缶?抓住“不动声色”及蔺相如的话体会蔺相如的机智和勇敢,抓住文中写廉颇将军驻守边境的句子体会其对秦王的威慑力,从而明白赵王获胜的原因是因为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
③ 将相为什么会不“和”?又为什么“和”了?在讨论交流的同时,随机选择有关句段朗读,以加深理解、体会。
四、评价人物,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文中讲到了赵王、秦王、蔺相如、廉颇等几个人物,下面我们来开个“人物评价会”。
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从课文中举出事例来说一说,评价时要抓住课文中的叙述、描写,同时加入自己的看法。
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标记,做好准备。
五、拓展练习出示挂图“负荆请罪”,观察想象:廉颇到蔺相如府负荆请罪,会怎么说,怎么做?蔺相如又会如何做和说呢?1、自己练习说一说。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文昌市第二小学邢兰兰教学目标:1、学习单元导读,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2、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教学重难点:熟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课前准备:1、查阅《史记》的相关知识,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的情况。
2、要求学生查阅了解“战国时期”是什么时候,《将相和》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激趣导入。
1、解析单元导读。
同学们,你听过“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故事吗?“哪吒闹海”呢?“武松打虎”呢?……这些故事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
谁能告诉大家,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分别是哪些?(《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悠悠中华,流传下来的文学、历史名著浩如烟海,除了这“四大名著”,还有很多名著呢!如:(《论语》《史记》《徐霞客游记》《聊斋志异》等)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我们平时在学习和生活中要亲近名著、阅读名著,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90页,自由读单元导读第一自然段,看看本组课文是以什么为专题的?(“中国古典名著”)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学本单元的课文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学习资料袋。
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史记》这部名著。
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95页,读一读“资料袋”。
读完“资料袋”,你对《史记》有了哪些了解?(师补充一些《史记》的相关知识。
)3、解题,质疑激趣。
好,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
齐读课题。
讲多音字“将”“相”“和”。
看着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呢?(学生提问)“将”“相”各指谁?“和”又是什么意思呢?(学生自由发言,师板书。
)他们之间为什么不和?又为什么和好?让我们去读读课文吧!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6.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教学设计:将相和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将相和的故事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将相和的精神,树立团结协作、共创美好未来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一篇讲述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和他的儿子赵括的故事。
故事以赵奢为将,赵括接替父亲担任将领,但由于缺乏实战经验,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惨败,赵国因此遭受重创。
课文通过这个故事,告诫人们要实事求是,不能只凭理论知识行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难点:理解将相和的精神,学会从故事中汲取教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赵国名将赵奢和他的儿子赵括的故事。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生字词可以查阅字典,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学习课文的心得,讨论赵括为什么会在长平之战中失败,以及将相和的精神如何体现在这个故事中。
4. 讲解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分析,讲解赵括失败的原因,阐述将相和的精神,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教训。
5. 巩固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将相和赵奢:实战经验丰富,善于用兵赵括:理论知识丰富,缺乏实战经验长平之战:赵括失败,赵国遭受重创教训:实事求是,不能只凭理论知识行事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关于将相和的故事梗概。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将相和的精神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赵国名将赵奢和他的儿子赵括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将相和的精神,学会从故事中汲取教训。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巩固练习等环节,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一、教学设计1.1 教材介绍《将相和》是一本适合初学者的双语汉语教材,共分为4册,每册包含10课,特别适合海外外语学习者学习汉语。
本教材突出了汉语的实用性,并帮助学生掌握中国文化、历史和习惯。
本次教学设计针对的是《将相和》课程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学习基本的汉字、拼音和简单的日常用语。
1.2 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的目标是:1.学生能够正确发音并认读汉语的声母、韵母以及声调。
2.学生能够认读和书写汉语中的20个基本汉字。
3.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汉语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
1.3 教学步骤1.3.1 热身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唱歌、游戏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1.3.2 自我介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介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姓名、年龄、国籍和所学语言等信息,以此了解学生的背景和学习情况。
1.3.3 学习汉字通过PPT或者黑板上书写,教师可以让学生认读和写出一些基本的汉字,如“一、二、三、上、下、中、人、口、日、月”等。
并且教师可以对于汉字的结构及笔画进行详细解释。
1.3.4 学习拼音学习拼音是汉语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多次发音练习让学生掌握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标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拼音的发音和形式。
1.3.5 对话练习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编排日常生活场景,让学生模拟会话进行对话练习。
如:在饭店点菜,介绍自己和家人等。
1.4 教学评价本节课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发音并认读汉语的声母、韵母以及声调。
2.学生是否能够认读和书写汉语中的基本汉字。
3.学生是否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应用所学的汉语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
二、课后反思经过本次课堂教学,我发现本节课程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在学生中收到良好的反响。
但也存在了一些问题:1.许多学生还是不能准确发音,在发音和语调方面需要加强练习。
2.学生的书写汉字速度较慢,需要经常反复练习,加强基本汉字的书写能力。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情感、知识、技能):1、认识过度句与过渡段,初步了解过渡句(段)的作用2、学会8个生字,理解32个词语的意思能说出其中5个成语意思3、进一步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理解课文,概括人物特点的读书方法4、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顾全大局的`品质,以廉颇勇于改过的品德,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心理活动,概括人物特点难点:如何正确评价廉颇教学准备:战国末期七国草图,录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推敲课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为学习过渡句、段打好基础2、学习推敲言行理解概括人物特点的读书方法。
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才智超群,不胃强暴,维护国家利益的斗争精神4、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并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查阅资料(3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将相和》,一起把课题念一下。
生齐读课题:13、《将相和》这是一个历史故事,对我们大家来说,并不是很熟悉。
因此呢,上星期,老师布置大家认认真真地去预习了这一课,同时呢,也可以上网去查寻一些有关将相和的资料。
今天,老师先给大家一个展示交流的机会。
请大家把自己查到的资料上来交流一下,好不好?(学生交流查阅的资料。
)二、揭题、审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分1、课题中“将”指-“相”指-“和”的意思是-从“和”字可以看出什么?2、那么我们想象一下,他们是什么原因是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呢?我们把课文打开,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读一下,想象一下这个问题?(整体感知课文)三、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
《将相和》教学设计(最新5篇)
《将相和》教学设计(最新5篇)《将相和》教学设计篇一课时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爱国思想。
2、运用抓住人物言行研究的方法,感受人物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人物语言描写,通过朗读感悟,初步体会和为贵的道理。
教学重点:重点感受蔺相如勇敢机智、顾全大局的性格特征;初步感受廉颇居功自傲、知错就改的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整体感知1、揭题:这节课咱们继续我们的历史文化之旅,请大家齐读课题。
2、交流: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想知道在这次历史之旅中,你“遇”到过哪些人,“碰”到了哪些事,对课文有了哪些简单了解。
(板书:蔺相如廉颇)3、小结:课文围绕“蔺相如”、“廉颇”这两个人物,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见”和“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记叙了将相由“不和”到“和”的经历。
二、切入,直击冲突处1、文中有个句子让我们感觉到了将相的不和,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把这个句子找出来。
2、出示句子:“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3、自由读句子,你读出了什么?4、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感受廉颇的气量狭小、居功自傲、耿直爽快、英勇无敌的多维形象)5、在老将廉颇看来,蔺相如的官职做的比他大,就靠着一张嘴。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板书:嘴?)6、我们就来看看蔺相如的这张“嘴”,看看这张“嘴”有何特别之处?三、品读,感受蔺相如(一)研读“完璧归赵”,感受“无我”1、默读文章第一部分,画出“完璧归赵”中这张“嘴”说了什么,是怎样说的,读了之后想想你有了怎样的感受。
2、交流,找出蔺相如说的话。
(其中有个转述句,要学生试着改为蔺相如直接说的话。
)3、比读一、三句:出示句子: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3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理屈词穷、绝口不提、理直气壮、允诺、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一、二个故事。
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会》的内容,体会蔺相如机智勇敢和爱国思想。
3、学习抓住人物动作、语言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会》的内容,体会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思想。
2、理解蔺相如为什么要逼秦王击缶。
【教学流程】一、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个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有大量的脍炙人口的故事,今天,我们在这里一起学习一个流传千百年的动人故事──将相和。
板书:将相和二、明确学习目标1、大家通过预习,知道这篇课文由三个故事组成,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将这三个故事的位置找出来。
2、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前两个故事。
我们在故事中,通过我们的朗读,去理解故事的内容、体会主人公的思想品质。
三、学习《完璧归赵》1、在故事里,主人公是蔺相如,大家轻声朗读这段内容,并在课文中划出写蔺相如突出表现的句子。
2、引导学生从所找出的语句中进行读、思;引导学生针对这部分内容,提出一个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讨论,体会蔺相如的机智勇敢。
3、理解作者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展现蔺相如的。
4、归纳出蔺相如思想品质。
板书:机智勇敢爱国5、给这个故事加个小标题。
板书:完璧归赵6、理解故事的起因、结果。
板书:上大夫四、学习《渑池会》1、默读第二个故事,想想,这里讲了个什么故事。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渑池会上,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3、找出写蔺相如表现的内容,自己读一读,声音可以大些。
再通过几次的练习朗读来体会蔺相如的爱国、机智勇敢。
4、给故事加个小标题。
板书:渑池会。
5、理解故事的起因,结果。
板书:上卿。
五、理解这两个故事的联系今天所学的是两个故事,它们有一定的联系。
到文中再读读,想想,在文中找找。
六、总结1、从学习内容角度进行:课文内容—主人公思想──写法。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1、认识过渡句、过渡段在文章中的作用,能借助过渡句、过渡段给课文分段。
2、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学习课文第一段。
3、在“蔺相如是不是只凭一张嘴”的问题的探讨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精神。
【重点】借助过渡句、段给课文分段。
落实单元训练重点。
【难点】在人物语言、行动中分析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板书:将相和读课题,分析。
t:课题中“将”、“相”在文中各指谁?“和”是什么意思?教师简介时代背景。
二、听课文录音、思考(8分钟)t:刚才同学们说“和”是和好的意思,那么有和好必有不和。
现在同学们听课文录音思考:1、听准文中生字、新词的读音。
2、思考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用文中的词来概括故事内容。
并思考故事之间是怎样联接的,用直线进出连接的内容。
3、思考:将相不和的原因。
学生听录音思考。
三、检查(10分钟)1、t: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
(学生说,教师板书: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
)2、三个故事之间是怎样连接的。
学生读划出连接的内容。
(检查过渡句、段)投影出示文中的过渡句、段。
学生读过渡句、段,体会作用(过渡句、段的作用在于启下。
)t:过渡句、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它有助我们分段、概括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指导看单元学习重点)读单元学习重点。
出示投影。
给课文分段.3、“将相不和”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会见中立了大功,赵王封他做上卿,官职比廉颇高。
廉颇认为自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不了大功,蔺相如有什么样能耐,就凭一张嘴,反而官位比他高。
引起了将相不和。
出示投影:廉颇的话。
学生读这段话。
t: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廉颇很不服气,才产生了将相不和。
4、设问导趣:t:那么蔺相如是不是像廉将军所说:就凭一张嘴呢?我们来学习第一个故事。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和氏璧既然已经回到自己手中,蔺相如再说话可就——理直气壮了。谁能 读出蔺相如理直气壮的话来?(抽生同时提醒学生:现在,我们就是秦王,听听蔺 相如的话。)
秦王们,你心里想什么?(预设交流:可别真的摔碎了和氏璧,哎哟,这可不 行…….)也恰恰是这个“撞”字,你看出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交流:勇敢、 无畏。)是啊,这真是宁可玉碎,不可瓦全的大无畏精神呀!板书。
在学生汇报蔺相如支持赵王去渑池赴约时,教师创设情境:教师就是赵王, 正在犹豫不决时。同学们就是蔺相如,你会怎样对赵王说。
2)、蔺相如的胸怀宽广主要体现在不与廉颇计较,躲避廉颇。重点引导学生 体会读廉颇和蔺相如的话语,指导学生表演,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文章的结尾写到:他俩“同心协力保卫赵国”时,教师适时讲解他俩是怎 样辅佐赵王,使赵国强大起来的,以此向学生渗透团结的重要性。
4、大大方方 我们来合作读读第九段,我读旁白,大家读蔺相如的话。 同学们,放下书,回顾完璧归赵的故事,我们可以用这样一组关联词来总结: 在这场和氏璧的争夺战中,之所以有“完璧归赵”的结果,是因为 ------------------------.(生添:蔺相如不畏强敌,勇敢机智,……) 5、不辱使命 当然,作为强大一方的秦国对赵国的威胁并没有因此结束,几年后的渑池之 会中,蔺相如更是面对秦王对赵王的的侮辱,说出了怎样的话?(生读蔺相如的话) 来一起告诉廉颇,蔺相如是靠的耍耍嘴皮子立功的吗?靠的是什么?(预设交流: 面对强敌,蔺相如靠的是拳拳爱国之心,过人的谋略和勇气取胜) 6、顾全大局就是这样一位在敌人面前勇敢无畏的上卿,面对廉颇的这些片 面评价时却说出了怎样的话?(抽生读),你听出了什么?(预设交流:蔺相如回避廉 颇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利益。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 四、将相之和,品名著之魅力 同学们,我们尚且听出了蔺相如的识大体、顾大局,更何况是大将军廉颇呢! 来看 60 页的插图,廉颇与蔺相如共同的爱国情怀成就了一段“将相和”的佳话。
6《将相和》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描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顾全大局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热爱祖国的精神。
从结构上看,全文的三个小故事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紧密相联的,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学情分析】名著的故事情节性强,学生易于阅读,但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对人物的认识可能只停留在表层上,因此在教学前,可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时代背景和人物情况,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教学目标】1.认识“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强、划”等3个多音字,会写“召、臣”等13个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6个词语。
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将相不和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1.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将相不和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师导入:今天学习的这个历史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板书“将相和”,这个课题该怎么读呢?成语“出将入相”,出征可以做将帅,入朝可以做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
之后又过了一百多年,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记载了这个故事,课文就是根据它改编而成的。
2、指导读音:将相jiànɡxiànɡ,齐读课题。
二、游戏激趣,指导方法1、出示词语,你记住了几个词语(记时5秒)诚意和氏璧信用秦国推辞2、阅读下文,你一眼看到了多少内容?(记时10秒)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
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
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3、交流:比较之前的方法,这次你是用什么方法阅读的?阅读提速方法之一圈画关键语句,连词成句地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将相和》第一课时教案
高桂玲
教材分析:
《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用于改过的精神。
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故事性强,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是因为年代久远,内在关系复杂,学生学习时还是有一些疑问,因此教学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课时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三个小故事标题
4、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
重点难点:
自学生字新词。
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文章的脉络用小标题概括三个小故事。
重点学习第一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古典名著
1.导入: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是什么?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篇课文《将相和》出示幻灯片。
文中“将”、“相”分别指谁呢?请同学们把他们的名字准确地写在课题上。
二、走进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仔细读课文,读准文中的生字、新词;课文中哪个词能说明“和”。
2)、检查生字词读音
2、再读课文:快速浏览课文,课文写了哪三个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引出16自然段,指导朗读
三、.学习“完璧归赵”感受人物形象
过渡:那么,蔺相如真的如廉颇说的那样,没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吗?让我们先走进文章的第一个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历史回顾吧!(播放视频动画)
1、导语:故事就放到这里了,看了这个故事,你对蔺相如有什么印象?
2、师小结过渡,引出“完璧归赵”
3、师:这个故事的起因源自一块叫“和氏璧”的宝玉。
(出示课件和
氏璧)课文是如何评价这块宝玉的?(无价之宝)和氏璧如此珍贵,难怪秦王要以十五座城来换和氏壁。
4、归纳人物品格特点,引出第8自然段
5、学习第8自然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这一段,读的时候拿起笔,找一找、划一划:在这一段中,哪句话最能突出蔺相如的勇敢?开始!
(1)学生读、找、划。
(2)指名说。
重点理解: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6、是的,蔺相如真的是具有大智大勇,面对他,秦王也只好退步,不仅答应要给城,还答应举行一个隆重的典礼。
蔺相如真的是想要举行典礼吗?从36计的角度来讲,他用的是什么计?
7、蔺相如的计谋成功了,可这蔺相如自己却没一起逃走。
出示句子并理解: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
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
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8、归纳板书:完璧归赵
四、回顾小结:
1、回顾: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廉颇对蔺相如的评价,读!你觉得他说得对吗?
2、小结:是啊,蔺相如很有能耐,不是光靠一张嘴。
他勇敢机智,就连秦王也拿他没办法。
3、结课:同学们,你们说,秦王没有得到这块和氏璧,他会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秦赵两国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五.布置作业:
用自己的话说说“完璧归赵”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