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2、国有企业审计部门开展内部控制评审研究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经济信息
国有企业审计部门开展内部控制评审研究初探
王良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本文首先从开展内部控制评审的意义入手,简要介绍了开展内控评审的背景、依据和评审的主要内容,其次阐述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内部控制评审业务的具体做法,最后对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内部控制评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控制评审;新常态;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286-02
一、开展内部控制评审的意义
内部控制评审是指审计人员通过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并进行相关的测试,来对其健全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据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重点和规模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确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和风险水平,从而决定对它的依赖或信赖程度,确定采用抽样还是详查,以及抽取样本的规模和数量。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呈现全球化浪潮,在日益倡导向风险管理转变的现代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审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国有企业重新审视和开展内部控制评审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内部控制评审是现代审计的基础,现代审计与传统审计的一项重要区别就在于现代审计能够通过对内部控制的了解、检查、测试和评价来确定进一步审计的方向,从而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
其次,内部控制评审是保证内部控制体系健全、有效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内部控制制度就如一个项圈,环环相扣、紧紧相连,如果哪个环节有疏漏,就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资产流失。越是优秀的企业,规范管理越有无形的作用。企业经营好比一湖清水,管理规范好比千里长堤,水从堤转,才能因而得福,如果大堤本身千疮百孔就会显得十分危险。由此可见,内部控制评审对于保证国有企业内控体系健全、有效的意义非同小可。
第三,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审,还可以发现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及薄弱环节,有利于防范和控制国有企业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从而保证企业整体效益的实现。因此,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审对国有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
二、开展内部控制评审的背景和依据
内部控制评审在全球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独立审计中已很好的开展,我国目前也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突出特点是具有监督的功能和相对独立的地位。因此,内部审计应当充分发挥在国有企业内控评审中的优势和监控性、服务性作用,通过对内控制度进行评
价,深入分析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出改进意见、建议和措施,并在后续审计中重点关注相关内控制度的整改情况,达到完善内控体系建设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于2008年5月联合下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通知要求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通知明确要求企业应当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2010年4月上述五部委又根据《基本规范》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规定自2011年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起在国内主板上市公司施行,并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也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因此,企业当前开展内部控制评审工作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企业应当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部审计如何有效发挥“免疫系统”的基础防线作用,目前来看,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开展内部控制评审,通过发挥内部审计确认、监督和咨询、评价等服务,能够及时发现企业管理的不足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和管理建议,进而规范企业的内部控制,优化业务流程等,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有效化解风险,应对风险,达到促进企业提高效益,为企业增加价值的目的。
三、开展内部控制评审业务的具体做法
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内部控制评审业务应遵循内部审计业务操作规程,按计划分阶段组织实施。通常要根据公司的业务特点,制定内控评审工作计划,明确了各个层面以及各个部门的职责,确定评审范围,尤其要关注重要会计科目和预算指标、重要经营场所和分支机构、重要业务流程和工作场所、关键控制点和风险点等,并组织实施评审。
(一)了解并描述内部控制制度评审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应了解内部控制制度。一般来说,任何一个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和生产经营特点如何,其内部总是有一定的内控制度,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在程度上的不同。了解内控制度主要应作好以下两项工作:1.搜集资料和进行初步调查。搜集资料指收集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文件、管理制度、规章制度、图表、规程等书面的或尚未成文的规定。
(二)实地测试内部控制制度通过搜集资料和了解描述,我们对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基本情况就已初步掌握。但内部控制系统是否有效,仅靠书面
资料或初步的调查是难以作出判断的。审计实践经验证明:再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哪怕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如果有关工作人员有章不循或者阳奉阴违,都将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因此,内部控制系统必须进行实地测试。实地测试内部控制制度一般有两种方法:1.抽查有关资料进行实地测试。这种方法是针对所要审查的某一内部控制系统,抽取一部分资料进行审查,看其对经济业务的处理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系统的原则。2.实地观察。实地观察就是深入现场,根据前述经济业务的传递程序,到各个环节进行实地观察、验证。
四、开展内部控制评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开展内控评审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内控评审在内部审计中应用广泛,但由于认识误区、操作不规范和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等原因,部分国有企业在内控评审方面还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内控评审随意性强,内控评审缺乏操作规程。虽然审计项目要求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如何进行内控评审在一些理论书上也有所阐述,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审计人员却感觉指导性不强。内控评审应该如何具体操作,缺少可依据和遵循的标准。
第二,评审人员知识结构欠佳,难以适应内控评审需要。审计人员对业务流程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够熟悉,理解不深不透,评审经验欠缺,与内控评审相关的审计技术方法应用还不熟练;同时,内控评审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涵盖了计划、生产、销售、配送等多个方面的业务。目前,一些国有企业审计人员对内控评审存在肤浅认识,认为内控审计项目比较简单,无非是看看资料,查查制度,把方案中拟定的业务流程简单的穿行测试一遍,打打分数,对内控评审项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把内控评审项目同其他常规项目同等看待,只是对问题的查证停留在表面,没有下功夫去揭示内部控制背后的深层次管理问题,影响了内控评审质量的提升。
第三,对内部评审发现的问题缺乏后续跟进措施。内部评审只是内部控制完善的第一步,其根本目的是被评审部门根据审计部门发现的内控缺失及改善建议,对相关内部控制进行完善。但在现实工作中,部门企业重视前端内部评审而忽视后端的改善跟进,对发现的问题束之高阁,未能达到内部评审的真正目的。
(二)优化现阶段内控评审的有效举措
第一,注重理论研究,深入加强内控评审理论学习,制定内控评审操作规范。要解决内控评审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关键是制定一套科学、适当的评审办法,从评审原则、程序、内容、方法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使评审工作做到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