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新人教版
202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文以作者鲁迅的童年生活为线索,描述了百草园的快乐时光和三味书屋的枯燥学习生活,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同时,通过对老师的描述,展现了当时教育的一些弊端。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满童趣,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本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学习作者运用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 教育效果:学生的被动接受与主动探索。
④艺术性与趣味性
- 使用关键词和短语,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如用图标表示百草园的乐事和三味书屋的枯燥。
- 用色彩突出主题和重点,如用蓝色表示自由和快乐,用红色表示束缚和枯燥。
- 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板书设计,如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课文主题,并在黑板上展示。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基本概念、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以及景物描写的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和景物描写的手法。对于课文中的对比手法,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运用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阅读感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鲁迅《朝花夕拾》全本阅读,特别是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相近的篇章,如《五猖会》、《二十四孝图》等,以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鲁迅对童年和教育的反思。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理解不够透彻,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同时,在写作练习中,一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此外,课后拓展部分,我推荐了鲁迅的其他作品和同时代作家的作品,希望学生们能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文学素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对比描写和象征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自由与束缚在成长过程中的体现”。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描绘场景。
-鲁迅的其他散文作品,如《社戏》、《风筝》等,这些作品同样展现了鲁迅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批判精神。
-视频资源:关于鲁迅的纪录片或电影,如《鲁迅传》、《阿Q正传》电影版,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鲁迅的生活环境和文学创作背景。
-同时代其他作家的作品,如茅盾、巴金等,通过比较阅读,了解不同作家的风格和主题。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主阅读上述推荐材料,并做好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拓展内容,对于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与同学交流或向教师寻求帮助。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讲解法
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层
第二部分(第9~24自然段):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可分五层
练习指导法
讲授法讲解法等
本文采取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
谈收获,谈体会与感悟。
汇报交流法
小组合作法
பைடு நூலகம்一层(第1自然段):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各小组整理对思考题的解决情况,生成本组的新问题
10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时间
二次备课
三、大组汇报
教师点拨
各小组就本组的自学情况在全班范围内汇报
老师对汇报情况作点评、指导、补充和总结
每部分又可按时间和事情的不同分为几层
四、变式练习
拓展提高
文章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五、课堂小结
归纳整理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重点
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学习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难点
感知课文,体会文章的主题。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时间
一、有效导入
明确目标
1、课文第一部分写百草园,作者抓住“我的乐园”来写,行文充溢了生机和活力。
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我”慢慢地长大了,“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心中充满了依恋、无奈、迷茫;接着写“我”被送进三味书屋,随先生读书。
各小组就本组的自学情况在全班范围内汇报
小结:第2自然段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层,是写景的精彩之处。它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部编版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新人教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了解鲁迅及《朝花夕拾》2.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境的写法;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3.学习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精神重难点分析1.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2.理解“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3.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围绕教学重难点,采用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搜寻写作素材,把所学的方法用到实践中来,让学生学会写作。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分析教材,准备PPT课件;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借助工具书,疏通生字、词语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童年是一首歌,节凑活泼欢快;童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多姿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请你谈谈你对美好童年生活的记忆吧(学生活动)下河捉泥鳅,上树抓知了,采摘邻居家的花儿,偷尝隔壁家的枇杷,或是在树林间捉迷藏,在春天里放风筝……今天,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世界,体味童真与童趣。
板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简介作家作品1. 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从1907~1936年他所写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歌以及翻译、日记、书信等共800多万字,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笔巨大而宝贵的财富,也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夕拾”喻指中年以后回忆往事,写成文章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了解文意2.正音正字确凿záo 菜畦qí攒cuán 油蛉líng 桑椹shèn 斑蝥máo 脑髓suǐ系jì蝉蜕tuì厥士jué宿儒rú窦dòu 盔甲kuī珊瑚shān 传授shòu 书塾shǔ蟋蟀shuài 竹筛Shāi 秕谷bǐ绣像xiù锡箔xībó倜傥tìtǎng 敛liǎn 拗ǎo金叵罗pǒ人声鼎沸dǐng 人迹罕至hǎn3.学生结合标题和文章内容,探究写作思路明确:从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可以捕捉到一些信息,“从……到……”表示这篇课文以空间的转换为序,大致包括“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部分的内容并让学生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起止段和过渡段四、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点生读1—8自然段2.小组合作探究:①哪句话总领了这部分的内容?明确: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②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明确:优美的景物——乐景我的乐园美女蛇故事——乐闻雪地里捕鸟——乐事③百草园中景物繁多,作者是怎样匠心独运,把景物描写清楚传神的?明确:a.写景顺序清楚;(先概说:静物动物,后细说:动物静物)b.写景既抓住景物特点,有符合儿童心理;c.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冬皆备④文章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⑤找出描写捕鸟动作的词,并说说这一连串的动词有什么表达作用“扫、露、支、撒、系、牵、拉、罩”一连串的动词,准确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出孩子们兴奋惊喜之情,及从中感受到的无穷乐趣五、小结,布置练习1.同学们小的时候,都捕捉过小昆虫或玩过各种游戏请模仿鲁迅先生描写冬天捕鸟使用一系列动词,也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你亲自参加过的一种活动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课文第一部分写百草园,作者紧扣“我的乐园”来写,充溢着生机和活力慢慢地,“我”长大了,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被送进了“三味书屋”请大家齐读第9自然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及技能]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理解课文的内容、构造与主题。
[过程及方法]1、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2、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与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根本原那么与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与抒情。
教学难点1、是对这局部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教学方法:自读、探究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二、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局部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
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查预习。
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轻捷,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chán,攒cuán,珊瑚shānhú高枕而卧,豁huō,敛liǎn,脑髓suǐ,陌生mò。
鉴赏,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ú,四、整体把握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1、提问: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课文提到了哪些地点?百草园对于作者来讲有什么重要意义?板书:乐园2、分组讨论: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用自己的话来总结〕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3、提问: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一般学生会答复泥墙跟一带,捕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3.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4.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一提到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冷峻,但是打开先生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完全不一样的少年鲁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先生回忆儿时生活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简介作家作品1、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从1907~1936年他所写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歌以及翻译、日记、书信等共800多万字,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笔巨大而宝贵的财富,也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夕拾”喻指中年以后回忆往事,写成文章。
三、检查预习1、字词注音:嘉肴(yáo )旨(zhǐ)自强(qiǎng )兑命(yuè)学学半(xiào)2、词语解释虽有嘉肴:即使有美味的菜。
虽,即使。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弗食:不吃(它)。
食,动词,吃,品尝。
不知其善:不知道它的好。
善,好。
旨: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顶点。
是故:所以。
困:不通,理解不了。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自我勉励。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教学目标:1.加强朗读教学。
特别是鲁迅笔下的百草园的景色,要通过反复诵读以体会其形容的准确性和描写的生动性。
2.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巧妙地运用对比突出主题。
3.理解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和对束缚其身心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难点: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百草园的景物和童年的生活情趣,写得具体、生动,是教学重点,应当引导学生仔细体会,反复朗读成诵。
对非重点内容,例如“美女蛇”的故事,只略讲,至于私塾先生所念的书的内容,艰深难懂,要求学生读书时分清句逗就行,不必多作解释。
对三味书屋的先生的认识和评价;插叙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童年》教师解说: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
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回忆自己童年的往事,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今天就让我们伴随着这优美的旋律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二.板书课题(一)解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在他四十六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一段往事写下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作者对童年的依恋和向往之情。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这组散文是鲁迅在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二)提问从题目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明确:1(是什么)写百草园的生活、三味书屋的生活;2(为什么)作者为什么会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怎么样)从“从。
到。
”可以看出文章空间的顺序写的。
三、讲读课文(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ân)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chán luî)攒(cuán)豁(huō) 敛(liǎn)脑髓( suǐ) 陌生(mî)鉴赏(jiàn)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二)解释下列词语确凿:确实无误。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5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第四课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学习目标:1、能比较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
2、能从多角度对文章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前学习:能复述在三味书屋中读书生活的几个片段,并加以概括。
教学步骤:一、导入语:相对于乐趣无穷的百草园生活,三味书屋的生活又是如何呢?二、精读“三味书屋”部分。
创设问题情境。
1、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单调无味的,无味在何处?如果你把自己看作鲁迅的同学,你在那种情境下,最喜欢做哪些事,为什么?2、你是怎样认识百草园的乐趣和三味书屋的无味的?可以从“学习的环境”、“教课的先生”、“学习的内容”三方面进行比较。
3、你觉得寿先生是不是一位好老师?在作者眼里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4、课堂片段作文练习:用形象风趣的语言描写某位老师上课的神态、动作和语言。
(学生交流)5、三味书屋的教学方法怎样?鲁迅希望有怎样的儿童教育?学生畅谈: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与鲁迅先生的学习生活相比,你认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三、对文章主题的探讨。
“其乐无穷”与“枯燥无味”是一对鲜明的反义词,但鲁迅先生写本文的目的是否意在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呢?(传统的教学往往把这两者对立起来,我认为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刻意地将两者进行比较,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只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自然地写下来,三味书屋里淋漓痛快的读书、无拘无束的溜玩、兴味盎然地偷画、严而不厉的先生在作者笔下也充满亲切温馨。
所以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自主表达,在个性化体验中完成对文章的解读。
)四、课后学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专题,进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写成小论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可以说历年来都有争议。
人教社新初语第一册干脆省去了以往老教材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new)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2。
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3。
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童年是一首歌,节奏活泼欢快;童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多姿。
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自由、天真、欢乐的心理是童年的象征。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分享一下“民族魂”鲁迅先生的童年,感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奇幻之旅,聆听他那向往美好自由的动人旋律。
二、出示教学目标1.学生齐读目标。
2.教师解读目标。
三、检查预习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学生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3.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四、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1. 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这篇课文的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既表明了一种空间的转换,又是一种时间上的推移。
作者回忆描述了自己“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地的童年生活,文章也因此分为两部分.2. 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课文第1至第9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第10至第22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3。
细读课文,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细读课文,讨论探究思考下面的问题,不会的和同桌交流。
1. 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2. 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描写百草园时插入的“美女蛇故事",这是由“赤练蛇”引起的相关联想,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阅读的情趣,进一步涂抹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说明即便是惊心动魄的“美女蛇故事”, 也是趣味盎然的“百草园”的一部分,中年的鲁迅依然记忆犹新。
3. 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4。
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片断,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其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 私塾教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如何评价私塾教育,你满意现代学校教育吗?6。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教案示例之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粤南(一)重点、难点1.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突出中心的写法。
3.学习抓住特点,具体而有序地描绘景物的写法。
(二)知识点落实规划掌握下列字词:菜畦、皂荚、桑椹、油蛉、蟋蟀、斑蝥、缠络、攒、脑髓、鉴赏、人迹罕至、觅食、竹筛、确凿、书塾、恭敬、方正、消释、渊博、宿儒、蝉蜕、人声鼎沸、倜傥。
(三)实施教学的思路及主要方法1.简介鲁迅及《朝花夕拾》。
2.明确本文的体裁是回忆性散文,文题“从……到……”表明文章内容由两部分组成,它们有空间、时间的变化。
启发学生理清本文结构。
3.欣赏作者笔下百草园的景色:①作者用了哪些确切的词语来描写这些景物?──举例说明。
②透过景物的颜色、形状、声音,可看出作者所描摹的是什么季节?③是从哪些角度、顺序展开描写的?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与“无限趣味”有什么联系?插叙美女蛇的故事,作用是什么?5.朗读7、8段,说一说冬天的百草园又有怎样的趣味;画出捕鸟过程的一连串动词,体味其作用。
6.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到“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似乎”与“确凿”是否矛盾呢?你怎样理解这两个词语连用所表达的意思呢?(从理解作者的思维过程考虑)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用哪段话过渡的?学生轻声齐读第9段,回答下列问题:①家里人要送十二岁的鲁迅到三味书屋里去了,当时他是怎样想的?(从课文内容考虑)②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联系他的家庭教育考虑)③他要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当时他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8.边读课文后半部分,边与“百草园”的生活作比较,填写下列空格:百草园景物美丽丰富,三味书屋陈设(),百草园生活有趣多彩,三味书屋学习(),长妈妈讲的神话故事美丽动人,三味书屋的先生(),和闰土父亲学捕鸟乐趣无穷,三味书屋读的书();百草园是个有无限趣味的乐园,而三味书屋则是()的私塾。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体会他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能力目标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地描绘景物的写法。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百草园〞局部,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地描绘景物的写法。
3.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如果说,人生是一首诗,那么童年是其中最耐人咀嚼的一节;如果说,人生是一幅画,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写意的一笔;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动人的音符;如果说人生可以重新来过,那么童年是人们的首选时光。
鲁迅先生用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调,回忆似水流年,获得些许温馨,我们共同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屏显播放歌曲?童年?开头片段〕听到这首歌我们都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那时的生活是多么自由自在。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的童年,即使是大作家鲁迅也不例外。
今天,我们一起循着先生的足迹,走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走进先生多姿多彩的童年世界。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听录音朗读,并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说明了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从......到......〕,点明了写作的两个场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先写了百草园,再写了三味书屋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局部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据此分段并概括层意。
第一局部〔1—9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第9是过渡段:辞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第二局部〔10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3.百草园是“乐园〞,表达在哪几个方面?百草园是“乐园〞表现为:〔1〕有趣的景物;(2)有趣的故事——美女蛇故事;〔3〕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作者及《朝花夕拾》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地描写事物,养成自主 观察和表达习惯 过程与方法 1、课前搜集有关“成长”为主体的资料,课堂上教师注意点示和运 用。 2、分层整体导读法、讨论法、诵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学习鲁迅先生从小到大热爱自由生活、探求各种知识的精神,并在学 习正确分析和认识私塾教育这种教学方式。
1、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基础知识型作业。根据 课标要求,让学生掌握好 生字
反 思
教学流程(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教学设计 回忆文章结构,导入第二部分内容学习。 1、百草园充满乐趣是乐园。同学们在读文 时感受到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怎样的呢?是 枯燥乏味还是也有乐趣?文中是怎样过度 的? 2、朗读细节并回答问题。 ①三味书屋的布局给人的感觉是什么呢? ②先生的肖像描写给人的印象如何 ?(学生 能说对意思便可表扬鼓励,勿拘泥于教师 自己的词语。) 讨论话题,理解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 1、私塾先生在你的眼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 象,你怎样认识他的教育方式?(学生能切 合材料自圆其说即可。) 2、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 度? 3 、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结合课后习题一中的第 3 小题,教 师勿下结论需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找到 其中的合理成分。) 4、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 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2、学生切合内容发表自己的 看法,可相互质疑交流。 3、学生比较几种方法,为其 中合理性在文中找到具体的 内容材料。 1、从文中找到写私塾先生的 有关文字,并勾画重要语句, 然后自主讨论交流,最后明 确。 2、朗读,讨论交流。 ①勾画语句, 讨论明确 “严” 。 ②勾画词语, 思考明确: 和蔼 博学。 朗读能力的 培养。 精读第二部 分。 理解第二 部分。 学生活动 1、回忆百草园中的乐事,猜 复习巩固, 导 想并发言,勾画并朗读语段。 入新课 设计意图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开阔的胸怀,提高处世的能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课时《再塑生命的人》1课时《<论语>十二章》2课时1.主题延伸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学习生活”,着重领略和要求掌握的学习方法是“默读”,就是要求学生通过默读,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文中准确的用词,体会作者的感情。
通过默读课文,教会学生怎样用词准确去描写一些特定的人和事,进而学写一些写景记事的文章来突出自己的感情。
2.授课技巧本单元3篇课文的安排,应各有侧重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可以作为示例,本文篇幅较长,适宜默读,学生可以通过反复朗读文章精彩描写的段落,通过自己的朗读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发现文中的童真童趣,并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而理解和掌握作者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以及用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景物的特征。
《再塑生命的人》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从而学会赏析语句的方法。
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论语>十二章》作为国学精华,首先要多读多背,在背诵中理解语句中蕴含的道理,所以学习时,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端正学习、生活态度。
作为本单元重点的学习方法“默读”, 基本因循:默读——精读——感悟——掌握方法的教学步骤。
根据每篇课文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法。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境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3.学习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搜寻写作素材,把所学的方法用到实践中来,让学生学会写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第3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引导学生们深入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探索鲁迅先生笔下的自然美和成长经历。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文章中的对比修辞和象征手法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在讲解过程中,他们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提问,这让我觉得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恰当的。然而,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这些修辞手法仍然是个难点,如何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帮助他们掌握这个知识点,是我需要思考的问题。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第3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第3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熟读课文,理解并掌握生字词;
2.分析课文的结构,了解作者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成长经历;
3.领悟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教育的反思;
4.体会文中描绘的自然美和儿童的天真无邪;
-教学难点中的难点举例:在探讨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时,可以重点分析“先生”的形象,如何代表了旧式教育中的严格与束缚,以及这种形象对鲁迅成长的影响。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童年时期是否有过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美好回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鲁迅先生笔下的自然美和成长经历。
-教育与成长的关系探讨:这是一个抽象的议题,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文章内容与自身成长经历联系起来,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思考和交流。
举例说明:
-教学重点中的难点举例:在讲解对比修辞时,可以以“百草园的雪地捕鸟”与“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为例,分析两者之间的对比关系,以及这种对比如何突显文章主题。
202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8)进行课堂展示或写作练习,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对课文的理解。
七、教学评价与反馈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3. 随堂测试
4.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5. 教师评价与反馈
- 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课文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源自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5)写作技巧:本节课的难点是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细腻的描绘等写作技巧,学生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创作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6)朗读与背诵:本节课的难点是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语感,并选取部分段落进行背诵,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语音模仿来掌握正确的朗读和背诵技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关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子和段落,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动词: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
九个表述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
【补充讲解】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1)为什么在“蟋蟀”“覆盆子”和“木莲”前面加上“我的”在后边加上“们”?
加上“我的”表示“我”与“蟋蟀”“覆盆子”“木莲”的亲密关系。加上“们”是拟人化用法,且表示数量多。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不舍之情。
(2)三个“也许”用了什么修辞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排比,表示猜测、估计或不能肯定的语气。
结论很明显,三味书屋的教育是失败的。
理由:①学生不喜欢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②“书没有读成,画儿的成绩却不少了”作者从自己的角度否定了三味书屋式的教育。③“后来,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结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从同学的角度否定了三味书屋式的教育。它培养出来的人,正是这种逐利趋势之徒,是旧制度的维护者。
3、为使人物形象生动,文章对寿镜吾老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1)神态描写:如“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2)动作描写:如“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3)语言描写:如“铁如意,指挥佣优,一座皆惊呢。”
4、鲁迅先生儿时在三味书屋学习了七年,在此文中写出了哪几个方面的学习生活情况?
确凿(záo) 菜畦n)倜傥(tìtǎng) 蝉蜕(tuì)宿儒(sù)
3、解释下列词语。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久。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教案- 语文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知识点1:字音字形海底捞针:1、生难字菜畦皂荚树油蛉脑髓蜈蚣秕谷倜傥蝉蜕宿儒盔甲云霄寻觅拗淋漓绅士2、多音字攒集折扣拗断折本拗口积攒折腾执拗3、形近字珊瑚倜傥姗姗来迟稠密栅栏惆怅4、重点词确凿:确实。
轻捷:轻快敏捷。
机关:本意是控制机械运行的部分,引申为办理事务的部分,文中是秘密的意思。
消释:溶解。
宿儒:书念得多的老先生。
人声鼎沸:形容声音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知识点2:文学常识百花酿蜜:1、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1936),浙江绍兴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02年他去日本留学,先学医,后来弃医从文,1918年,他首次用“鲁迅”为化名发表了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正式开始新文学创作。
2、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等3、写作背景“三·一八”惨案后,鲁迅被北洋军阀列入北京文教界五十人通缉名单,因此他无法公开与北洋军阀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时正是暑期,没有开学。
辗转流徙中回忆年少往事,写了这篇散文发表于《莽原》,发表时加的副标题就是“旧事重提之六”,后来这就成了他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知识点3:重难点蚌里取珠:例题:【课内连接】1、长妈妈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故事,。
结末的教训是:。
2、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后的“小园”相比较3、景物描写:不必说碧绿的菜畦。
人物描写:老师的形象课文解析:赏——美好景物百草园听——动人故事捕——觅食之鸟甜美的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拜先生——读书成长的乐园三味书屋做游戏——画画知识点4:拓展探究化茧成蝶:1、第二段的景物描写非常精彩,作者是如何从声、色等多个角度写景的?作者调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对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进行了穿插描写,结合课文2、文章写美女蛇运用怎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插叙,故事阴森恐怖,并非发生在百草园,这是因为长妈妈曾经讲过这个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我儿时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开阔的胸怀,提高处世的能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课时《再塑生命的人》1课时《<论语>十二章》2课时1.主题延伸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学习生活”,着重领略和要求掌握的学习方法是“默读”,就是要求学生通过默读,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文中准确的用词,体会作者的感情。
通过默读课文,教会学生怎样用词准确去描写一些特定的人和事,进而学写一些写景记事的文章来突出自己的感情。
2.授课技巧本单元3篇课文的安排,应各有侧重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可以作为示例,本文篇幅较长,适宜默读,学生可以通过反复朗读文章精彩描写的段落,通过自己的朗读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发现文中的童真童趣,并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而理解和掌握作者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以及用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景物的特征。
《再塑生命的人》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从而学会赏析语句的方法。
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论语>十二章》作为国学精华,首先要多读多背,在背诵中理解语句中蕴含的道理,所以学习时,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端正学习、生活态度。
作为本单元重点的学习方法“默读”, 基本因循:默读——精读——感悟——掌握方法的教学步骤。
根据每篇课文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法。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境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3.学习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搜寻写作素材,把所学的方法用到实践中来,让学生学会写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教学难点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一(文本导入):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
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当一个成人回顾童年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看看鲁迅先生的童年故事。
导入二(问题导入):童年是一首歌,节奏活泼欢快;童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多姿,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请你谈谈你对美好童年生活的记忆吧。
(学生活动)下河捉泥鳅,上树抓知了,采摘邻居家的花儿,偷尝隔壁家的桃子,或是在树林间捉迷藏,在春天里放风筝……今天,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世界,体味童真与童趣。
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专集。
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2.交流背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
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这组散文是鲁迅在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
他是为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3.知识链接(1)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2)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记叙散文;议论散文。
4.积累字词(1)注音确凿.(záo) 菜畦.(qí) 攒.(cuán)油蛉.(línɡ) 桑椹.(shèn) 斑蝥.(máo)珊.瑚(shān) 蟋蟀.(shuài) 敛.(liǎn)脑髓.(suǐ) 人迹罕.至(hǎn) 竹筛.(shāi)秕.谷(bǐ) 传授.(shòu) 书塾.(shú)宿儒.(rú) 蝉蜕.(tuì) 窦.(dòu)盔.甲(kuī) 人声鼎.沸(dǐnɡ) 倜傥..(tì tǎnɡ)绣.像(xiù) 拗.(ǎo)(2)解释词语①倜傥:洒脱,不拘束。
②轻捷:轻快敏捷。
③方正:正派。
④博学:学问丰富。
⑤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迹,足迹、脚印。
罕,稀少。
⑥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沸,水开。
⑦长吟:长声鸣叫。
⑧机关:这里是秘密的意思。
⑨无从:没有门径(做某事)。
(一)整体感知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交流点拨】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
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由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从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请你根据题目“从……到……”给文章划分结构。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一层(1段):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
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二层(2段):写热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
三层(3—6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层(7—8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二部分(9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
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四层(17—20段):写不准去后园玩。
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和“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意在让学生理解题目的含义,能划分文章的结构,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为下一步深层阅读作铺垫。
(二)深层探究1.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
2.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交流点拨】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3.童年时候的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交流点拨】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
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学生朗读第二段对百草园的描写,看看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景物的?小组讨论,小组展示。
明确要点:这段文字从多角度来描写景物,并且描写景物的时候详略得当。
第二课时1.作者的文学常识。
2.朗读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
(一)深层探究1.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却不作回答,而且脸上还带怒色。
先生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
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呢?【交流点拨】寿镜吾先生学识渊博,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他仍有和蔼、开明的一面,对罚跪、戒尺等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的态度,因而鲁迅一直对他保持深深的敬意。
2.作者为表达主题,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交流点拨】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把百草园的乐与三味书屋的乏味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品析语言1.“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似乎”表示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确凿”则是完全肯定的语气。
有矛盾吗?该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交流点拨】“似乎”是因为不相见已隔了七八年,印象模糊,“确凿”是因为童年生活快乐而难忘记。
2.画出捕鸟动词,分析作用。
【交流点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生动、真切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也从捕鸟活动中写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3.仔细阅读描写百草园景物的一段,并赏析其语言的妙处。
【交流点拨】“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出昆虫鸣声的悦耳。
4.“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句中连用三个“也许”有什么表达效果?【交流点拨】句中连用三个也许表猜测,表达出作者深刻眷恋百草园和被迫离开时无奈与依依惜别的深情。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诗,那么童年是其中最耐人咀嚼的一节;如果说人生是一幅画,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写意的一笔;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动人的音符。
我们学习本文,不仅从鲁迅烂漫的回忆中感受了童真的美好,还可以学到作者高妙的写景叙事的技巧。
童年就像珍藏在记忆深处的“桃花源”,有青山、绿水、幻想、冒险;有晚归的牛羊,牧童的短笛,更有母亲那一声声悠长的呼唤。
童年,浓缩了一段令人回味留恋的历史;童年,沉淀了一个美丽迷人的童话。
童年的幻想多彩诱人,童年的故事说不完。
同学们能不能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把童年的趣事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乐园”听神奇传说捕雪地之鸟热爱自然、追求自由询问怪哉后园玩耍三味书屋师生读书批判封建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