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永远也发现不了新大陆

合集下载

郑和下西洋为何没能引起地理大发现

郑和下西洋为何没能引起地理大发现

郑和下西洋为何没能引起地理大发现明永乐三年,明成祖朱棣命郑和率领庞大的由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多名战士和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开创了中国史上开天辟地的世界性的航海盛举。

然而遗憾的是,郑和的航行没有将明帝国发展成为领土广大经济繁荣的国家,没有实现在技术上可行的远望:地理大发现和环球航行。

而在此后一百多年,西方国家掀起了大航海的狂潮,尤其是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为新的世界格局拉开了序幕,完成了永垂青史的“地理大发现”。

郑和下西洋没有引起地理大发现,这是有深厚的历史原因的。

下面我将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展开论述,浅析一下造成这种遗憾的原因。

政治原因当时的明朝作为世界性的封建帝国,组织这场大声势浩大的航海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向周边邻国及西方国家展示其强盛的国势。

明帝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这就使统治者形成了一种极其优越的政治心理——凭借强大的国家机器,完全没有必要依靠航海来扩张领土。

就算统治者朱棣很有野心,他也完全可以靠吞并周边陆路接壤的邻国来实现其政治理想。

而地理大发现前后的西方国家发展迅猛,在欧洲及中西亚本土,国与国之间战争不断,竞争非常激烈。

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统治者有着很强的政治欲望,他们希望在其他新的地域扩张领土,展开殖民掠夺,以实现国家的强盛。

所以在疯狂的殖民掠夺的国家里,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异军突起,完成了地理大发现的历史使命。

明帝国统治者命郑和下西洋,却没有带着依靠航海来扩张领土,开展殖民掠夺的政治目标,这是下西洋没能引起地理大发现的政治原因。

军事原因明成祖时期,中国实行的是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对外贸易,对外交流都是以和平共荣为前提。

因此,郑和这支仪仗队并没有带着军事使命,没有想到以武力去开辟新的领地。

“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郑和航海没有做好“发现新大陆”的思想准备,他当然也无缘于地理大发现。

而且,当时明帝国内乱未定,国内的整顿还没有完全完成,社会的动荡还没有完全平定;加之北方少数名族不时的入侵,从而使明帝国的封建统治者“无暇西顾”,更别说进行海上势力扩张了。

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事件

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事件

“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事件?“地理大发现”是西方史学对十五到十七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

在十四和十五世纪,地中海沿岸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南欧一些国家,手工业及商业贸易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

一些商人渴望向外扩充贸易,获取更多财富。

但从十五世纪中叶起,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占据东西方交通往来的要地——君士坦丁堡及东地中海和黑海周围广大地区,对过往商人横征暴敛,多方刁难,加之频繁的战争和海盗活动,从而阻碍西欧与东方陆上贸易的通道;而由东方经由波斯湾——两河流域——地中海和经由红海——埃及——地中海的两条海上商路又完全为阿拉伯人所操纵。

因此,欧洲商人和封建主为了获得比较充裕的东方商品和寻求更多的交换手段——黄金,并免受土耳其人、阿拉伯人及意大利人的层层盘剥,便急于探求通向东方的新航路。

同时,由于西方各国在生产技术方面已有很大进步,指南针也已从我国传到了欧洲,航海术的提高,多桅快速帆船的出现,利用火药制造大炮和轻便毛瑟枪的出现,以及地圆学说获得承认等等,都是为远洋探航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思想准备。

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当时欧洲最强盛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以其有利的地理位置,逐渐成了探索新航路的主要组织者。

“地理大发现”主要指以下几大事件:(1)“新航路的发现”。

从十五世纪起,葡萄牙人不断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占据了一些岛屿和沿海地区,掠夺当地财富。

1487~1488年葡萄牙人巴托罗缪·迪亚士到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成为探寻新航路的一次重要突破。

葡萄牙贵族瓦斯哥·达·伽马奉葡王之命于1497年7月8日从里斯本出发,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海岸北上,之后由阿拉伯水手马季得领航横渡印度洋,于1498年5月20日到达印度西海岸的卡里库特,次年载着大量香料、丝绸、宝石和象牙等返抵里斯本。

这是第一次绕非洲航行到印度的成功,被称之为“新航路的发现”。

(2)“新大陆的发现”。

历史趣谈揭秘郑和竟比哥伦布早70多年发现新大陆

历史趣谈揭秘郑和竟比哥伦布早70多年发现新大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郑和竟比哥伦布早70多年发现新大陆导语:据英国《每日邮报》10月8日报道,英国历史学家加文孟席斯(GavinMenzies)近日表示,中国明朝大航海家郑和早于哥伦布70多年发现了南美新大陆据英国《每日邮报》10月8日报道,英国历史学家加文.孟席斯(GavinMenzies)近日表示,中国明朝大航海家郑和早于哥伦布70多年发现了南美新大陆。

报道称,孟席斯是英国资深历史研究学者、退役海军指挥官。

他在新书《谁发现了美洲》中称,郑和是世界环球航海第一人,他最早发现美洲大陆,并绘制了世界海图。

孟席斯表示,中国人刘钢在一个二手书店发现的600多年前的世界海图可以证明自己的观点。

地图显示郑和在1421年就来到了新大陆,比哥伦布早了70多年。

孟席斯向媒体表示:“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传统故事纯属虚构,基本就是童话。

”孟席斯还在书中称,DNA数据证明,美国印第安人和其他土著人是亚裔定居者繁衍数代后的后代。

郑和: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两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

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八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

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沿岸。

哥伦布:意大利航海家、殖民者。

生于意大利热那亚,卒于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

一生从事航海活动。

先后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

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

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大明朝海图被烧导致郑和之后再无下西洋

历史趣谈大明朝海图被烧导致郑和之后再无下西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大明朝海图被烧导致郑和之后再无下西洋
导语:明成祖朱棣以“靖难”夺取帝位,这是有违朱元璋遗诏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合法的,因此成祖登基之初,他在世人眼中的形象是极度负面的,
明成祖朱棣以“靖难”夺取帝位,这是有违朱元璋遗诏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合法的,因此成祖登基之初,他在世人眼中的形象是极度负面的,特别是诛杀方孝孺,更使他失去了士林的支持,残暴、弑杀、凶狠深深地印在读书人的脑海里,而建文帝的形象则是儒雅、宽仁,因此世人怜建文而惧永乐,这对于他的统治极为不利,因此,他急于改变他在世人眼中的负面形象,除了尽快在国内做出业绩,成祖决定采取主动的外交行为,在更为广阔的地方展现大明王朝的文明和富庶,同时更是为了树立永乐皇帝的光辉形象,于是便有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这件事当时引起了朝野诸多议论,很多大臣认为“下西洋”劳民伤财得不偿失,但成祖始终是顶着朝廷的压力,力排众议,强力支持的,当然,这也有一些政治原因,比如后人所猜测的,追寻建文帝的踪迹,打击张士诚在海上的势力,包抄帖木儿帝国等,这些都有可能,但不是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正是在成祖的大力支持下,郑和前六次下西洋才能得以实现,比如成祖的儿子仁宗就不支持下西洋之举,好在仁宗在位只有一年,而仁宗的儿子宣宗又是支持下西洋的,方才有了宣德八年的郑和第七次下西洋。

永乐三年之后的二十八年间,郑和七次奉旨率船队远航西洋,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今江苏太仓市浏河镇),率领两百多艘海船、两万七千万多人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三十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
生活常识分享。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比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比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比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规模宏大的郑和下西洋盛举,对当时东方亚非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外交通史上,郑和“继张班伟业,开哥麦先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持续28年的郑和下西洋,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封建社会的旧体制,严重危及中国封建王朝的根基,于是为明代封建统治者斥为弊政,从此把海禁定为国策,从而使中国由开海开放的盛期迅速转为禁海闭关的衰期,导致中国日趋衰落。

而比东方郑和几乎晚近一个世纪的西方的哥伦布,自他作大西洋航海探险发现美洲后,却导致地球大发现,接着西方行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取代了落后的封建制度,使世界面貌焕然一新。

通过学习比较我们能发现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又有几点实质上的差异。

一、厚往薄来与东方金梦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美洲同为世界航海史上的重大事件,但是两者的目的却大相径庭,反映了中西文化传统的固有差异。

郑和下西洋出现于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执行着“厚往薄来”的既定方针,并贯彻于郑和下西洋的始终,这也是反映我中华泱泱大国胸怀的一个侧面,只是在明代推行的朝贡贸易中反映得更为淋漓尽致。

可是哥伦布的航海探险的目的却适得其反,与其它西方探险家一样,他们离乡背井,冒着生命危险参加航海探险的目的何在?无非是为了一个“钱”字。

而西欧各国不惜代价资助探险海运,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钱,这与西方国家自古以来的重商传统一脉相承。

哥伦布探险队自登上第一个美洲海岛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黄金。

当他们在海地岛上发现了黄金后,起初还用玻璃和玻璃制品等不值钱的东西,以交换印第安人的贵重物品,不久当发现原始的印第安人缺乏抵抗能力时,竟然把印第安人的一切掠为已有。

二、和平亲善与殖民扩张郑和下西洋前后28年,按照永乐皇帝的旨意,郑和频频出使西洋各国,与他们保持了和平、亲善的国家关系。

通过与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郑和把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郑和为何没有带来“地理大发现”?

郑和为何没有带来“地理大发现”?

郑和为何没有带来“地理大发现”?□来源:中国国家地理网在研究郑和下西洋的学者中,中科院自然科学所研究员宋正海称自己是一个“持异见者”。

根据他的观点,郑和不能完成地理大发现,由欧洲人发现美洲是历史的必然。

他甚至还提出,即使郑和航海到达西欧,今日世界历史格局也不会有根本性不同。

英国海军退役潜艇军官、航海史学家孟席斯历时14年,走访了120多个国家、900多个档案馆、图书馆之后,提出惊人理论:郑和船队早在哥伦布之前72年就航行到美洲;早在达?伽马之前77年就绕过好望角;早在麦哲伦之前一个世纪就完成了环球航行;早在库克之前350年就到达澳洲。

孟席斯的新理论震惊了世界。

而在宋正海看来,孟席斯的这些“发现”好比“天方夜谭”。

因为郑和的船队根本不可能进行环球航行。

送去金银换回玩物宋正海认为,首先,地理大发现需要强大持续的动因,这样的动因在当时的欧洲存在,但在明代中国是不存在的。

从13世纪开始,西方的商人和冒险家们醉心于《马可?波罗游记》所描绘的神话般的东方财富,纷纷做起“黄金梦”。

然而,当时土耳其帝国控制了地中海到东方的传统商道。

另一条从地中海经埃及由红海通往印度洋的海路,又控制在阿拉伯人手里。

在这种形势下,西欧各国迫切想寻找一条绕过地中海通向东方的新航路。

这就是地理大发现的强大而持续的动因。

和当时西欧统治者积极支持远航、发展海外事业相反,明代中国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大部分时间实行“海禁”。

中国资本主义不发展,便缺乏推动地理大发现的经济动因。

郑和下西洋主要推行怀柔政策,目的不是经济,而是政治。

中国古代改朝换代后,新皇帝大多要昭告天下,希望海外各邦臣服新王朝。

郑和七次远航归来,怀柔政策已收成效,各国已与朝廷建立政治、外交关系,来华使节盛况空前。

当郑和远航的政治目的达到之后,远航再没有了强大动因。

相反,郑和七次航海不仅没有像后来西欧航海家的远航那样带来巨额利润,反而使国库空虚。

郑和每次出海,装载大量金银、铜钱、瓷器、丝绸、棉布、铜器、铁农具、铁锅等,而换来的只是专供皇室和贵族官僚享用的奇珍异宝、珍禽异兽、香料、补药和各种奢侈品。

高三二模作文“找寻新的天地”“拥有新的眼光”导写及范文展示

高三二模作文“找寻新的天地”“拥有新的眼光”导写及范文展示

高三二模作文“找寻新的天地”“拥有新的眼光”导写及范文展示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找寻新的天地,而在于拥有新的眼光。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题解读本道材料作文题充分展现了上海高考作文一贯的思辨性特点。

在写作时,考生需紧扣材料中的关键短语“真正的发现”“找寻新的天地”“拥有新的眼光”之间的关系展开拟题、立意和论证。

具体而言,考生应遵循以下策略。

一、理清概念在整体理解所给材料的基础上,对“真正的发现”“找寻新的天地”“拥有新的眼光”等关键短语的内涵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展开精准、深入的解读与剖析。

“真正”,即真实的,名实完全相符的;“眼光”,即观察事物的能力以及对某领域趋势准确预测的能力,同时它也是对事物思考的视角、思维的方式、思想深度的体现;“天地”,指自然界和社会,范畴比较宽泛。

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把握和界定“真正的发现”“找寻新的天地”“拥有新的眼光”这些概念的内涵。

理清概念是拟题与行文的基础与必要前提。

二、辩证思维经过上述分析可知,“天地”是相對的、有限的,而“眼光”对应的是人的思维,又因“思维”是无限的,因此“眼光”也是无限的。

可见,天地具有过去与当下的属性,眼光则有当下与未来的特征,取决于人的思维。

就是说,“新”的眼光不仅指感官上的知觉,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创新的能力。

新的眼光能激发人们自省自查自新,进而开辟出新天地。

反之,如果不能拥有“新的眼光”,思维就会囿于单一性,导致“真正”的发现成为空中楼阁。

三、论证有力对文题材料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拟出恰当、醒目、简洁的标题,并确立鲜明的论点。

继而,通过运用贴切、典范的事实论据与理论论据,结合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展开有理有据、逻辑严密的论述。

佳作展示拥有新眼光创造新伟绩事物的发展进程已经表明,拥有新的眼光才能找寻新的天地,进而有新的发现,因此新的眼光是一切发现的基础。

宋朝航海十分发达,为什么没有发现新大陆创造历史?

宋朝航海十分发达,为什么没有发现新大陆创造历史?

宋朝航海十分发达,为什么没有发现新大陆创造历史?宋代的航海技术十分发达,各种大型船只和航海设备被应用。

宋朝政府对于海上贸易和对外交流也十分重视,对于民间的出海行为宋朝政府也是没有限制的,宋朝政府的财政收入有相当大的比例是来自于海上贸易。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宋朝的航海如此发达,为什么没能像西方人那样开创一个新时代甚至发现新大陆呢?对比后来明清两代的闭关锁国,宋朝的海上贸易堪称一个时代巅峰,从北宋到南宋三百年中,宋朝人从未停止对海洋的探索。

宋代的大型海上船只最大的有千吨级别,几百吨的司空见惯,这些船只都是可以承受风浪的远洋舰船。

宋朝人已经学会运用指南针、季风规律、水密隔舱等新的航海技术,宋朝的远洋舰队从南方港口出发,到达今天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经马六甲海峡沿印度半岛行驶到阿拉伯半岛。

这个路线的航程足有20多万海里,不输后世郑和的远洋。

既然宋代船只能进行这么远的航行,为什么不继续向东探索,寻找未知的海洋呢?这其实还是技术因素的限制。

因为当时宋朝船只主要是从内河船只演化过来的,相比后世的远洋船只仍有很多不足。

另外,因为没有更先进的科学学说的支持(比如地圆学说,经纬度的应用等等),宋朝人对于地理的概念仍然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无法突破藩篱。

再加上远洋舰队需要数量巨大的淡水储备和粮食药品储备,而这些都是当时的技术条件都不成熟,因此宋代(包括后来明代郑和下西洋)舰队都是沿着大陆沿岸航行,这样便于补充淡水粮食等必备物品,避免出现海洋疾病。

要说起来,所谓的技术条件理论条件都是客观因素,以当时宋朝人的聪明才智,假如能集中精力搞发明创造,这些条件都是可以克服的,甚至有些技术当时已经接近突破。

造成宋代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的根源,其内因还是因为宋朝的指导思想,宋朝的远洋更多的是为了赚钱做生意,而当时阿拉伯帝国的商贸十分发达,这足以满足宋朝人的需求,因此宋朝人也就不愿冒险寻找新的出路了。

(当然后来欧洲人远洋也是因为贸易路线被奥斯曼土耳其卡死)假如说宋朝有汉朝“凿空西域”的冒险精神,有盛唐时代开拓进取的精神,那么在南宋甚至在北宋时代就有可能实现大航海时代。

《我想对蔡伦说》围绕一个意思写作文

《我想对蔡伦说》围绕一个意思写作文

《我想对蔡伦说》围绕一个意思写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我想对蔡伦说》嗨,蔡伦先生,我是一个上小学五年级的小朋友。

前几天老师给我们讲了您在许多年前的一个伟大发现,那就是指南针。

自从听了老师的讲解后,我就对您产生了无比的敬佩之情,所以特地写这封信给您。

老师讲,在您发明指南针之前,人们出门在外根本就没办法分清东南西北,常常迷失方向。

尤其是航海的时候,船只在大海上漂流,根本看不到任何陆地的标志,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

因此,很多航海者就这样迷失在汪洋大海之中,永远也无法重新返回家乡。

蔡伦先生,我真的非常佩服您!您是怎么想到利用磁石的神奇力量来制作指南针的呢?老师说,您小时候就很聪明,喜欢钻研一些奇奇怪怪的现象。

长大后,您更是成为一名勇敢的冒险家,四处旅行,并仔细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

正是您细心的观察,发现了磁石有奇特的指向特性。

您就想办法把磁石浮在水面上,发现它总是能指向一个固定的方向。

经过您不懈的研究和试验,终于发明出了指南针。

有了指南针,就能清楚地判断出四面八方的方位,再也不会迷失方向了!蔡伦先生,您的发明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有了指南针的指引,航海家们才能放心大胆地开拓新大陆,促进了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贸易。

如果没有指南针,可能现在的世界还是一片陆地和海洋的分割,各自与世隔绝。

想想看,如果没有指南针,哥伦布也不可能发现新大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无从谈起;古代的丝绸之路更是难以打通,我们也就无缘见到那些来自远方的瑰丽珍品了。

可以说,现在这个文明交流、物资互通有无的美好世界,都要归功于您当年的伟大发明啊!蔡伦先生,我真希望有一天能当一名航海家,驾驶着坚船劈波斩浪,去探索未知的海域和大陆。

而出海时,我一定会备好您发明的指南针,让它成为我的导航仪和引路明灯。

有了指南针的指引,我就能自信地扬帆远航,去发现世界的奇迹!不过,我也在想,当年您突发奇想制作出了指南针,一定也曾遭受过别人的质疑和嘲笑吧?毕竟人们习惯了老一套生活方式,很难接受新鲜事物的出现。

郑和下西洋为何没地理大发现

郑和下西洋为何没地理大发现

郑和下西洋为何没地理大发现[摘要]这或许是因为其远洋航海的政治动机远远大过经济目的,不像欧洲探险家是在逐利心态下去远洋探险的。

郑和下西洋航海示意图1405年到1433年,28年间郑和七度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成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之一。

其船队最大规模达到200多艘海船、2.7万多人,船队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曾到达过爪哇、暹罗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到达非洲东部、红海、麦加,加深了明朝和南洋诸国、西亚、南亚等的联系。

有研究者质疑,郑和七下西洋,为何没有“地理大发现”,这或许是因为其远洋航海的政治动机远远大过经济目的,不像欧洲探险家是在逐利心态下去远洋探险的。

出行规模是哥伦布的10倍1405年7月11日,作为27800名船员的统帅,郑和来到了浏河(在今江苏省太仓市境内)北岸的“天妃庙”跪拜,乞求海神林娘娘庇护。

这之后成为惯例——在七下西洋前后,他必定到天妃庙参拜和还愿,并把妈祖信仰带到了海外。

过去的天妃宫占地十亩,金碧辉煌。

但随着时间流逝,盛况不再,后来转为作为浏河镇郑和纪念馆。

不过这也是当地唯一保存较好的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历史遗迹。

郑和当年的起锚地就在浏河镇东部浏河与长江的交汇处。

据造访者称,这里现在仍旧行船,但谈不上宽阔的河道自然远不复往日繁荣。

而且目前汇入长江的河流是解放后疏浚的新浏河,当年郑和船队开拔的老浏河由于泥沙淤塞,已经断流,成为农田。

刘家港是当年的“天下第一码头”。

时至今日,不禁让人感慨沧海桑田之变幻。

根据武汉理工大学夏劲等的数据,“郑和先后7次奉诏出使西洋率领的船队,是15 世纪规模最大的远洋船队。

其船员每次都有27000人左右。

船舶庞大,每次都有大、小海船200余艘,充任中坚力量的是大型海船‘宝船’,‘宝船共六十三号,长130~150多米,宽50~60多米不等,‘体势巍然, 巨无与敌’”。

除宝船外,还有马船(快船)、粮船、坐船、战船、水船等种类的船舶,“是一支结构精良、种类齐全的特混船队”。

在哥伦布几十年前,郑和已经七下西洋。为何郑和没能发现新大陆?

在哥伦布几十年前,郑和已经七下西洋。为何郑和没能发现新大陆?

在哥伦布几十年前,郑和已经七下西洋。

为何郑和没能发现新大陆?美洲的发现、经由好望角前往东印度群岛的航道的发现,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

——亚当·斯密读图:哥伦布。

哥伦布第一次远航在1492年8月~1493年3月,但是在他几十年前,明朝的郑和已经进行了七次更大规模的航海活动,第一次下西洋是在1405年6月。

为何郑和没有发现新大陆?最主要的原因是二者目的不同。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

哥伦布航海的直接目的在于寻找黄金和香料,另一个重要目的是欧洲对东方贸易的需要。

所以二者选择航线不同。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有史以来去到最远的地方,但那些地方都是早被世界所了解和发现了的,他遵循已有线路进行航行。

哥伦布则是要自己探寻线路,最终发现了当时不为世界所知的一块大陆。

读图:哥伦布与郑和航线对比。

思考:二者发现美洲可能性对比。

假设不考虑目的,二者发现美洲的可能性也是不同的。

1. 相关知识不同。

哥伦布坚信着地圆学说,他认为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西欧东边的中国和印度,故而他对发现新航线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此外,在“古腾堡圣经”印刷出版仅35年之后的1490年,第一部印刷本航海指南就在威尼斯出版了。

而郑和时代中国人的主流观念还是天圆地方,这无助于建立发现新航线的信心。

此外,哥伦布从加那利群岛、马德拉群岛和亚速尔群岛之间的航行中,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他还曾经向北航行到爱尔兰的戈尔韦海湾,甚至可能到过冰岛。

在此期间,他经常观察到来自西方的漂浮物,包括不常见的树木和植物、独木舟和小船、奇异的木雕,甚至还有人的尸体(既不是欧洲人也不是非洲人)。

这种对漂浮物的观察给了他丰富的洋流知识和西方有陆地的信心。

在跨越大西洋时,他们在后期跟随着朝西南方向飞行的鸟群,这表明距离陆地已经足够近了,最终发现了陆地。

而郑和船队主要按照成熟线路航行,缺乏陌生海域航行的知识。

2. 船只不同。

哥伦布主要是用“卡拉维尔”轻帆船,采用横帆和三角帆混合的卡拉维尔雷敦达帆装,这种根据实际需要改良的帆装,对于各种风向和风力的适应性都很好,不管是暴风雨还是陌生的浅险水域都能顺利通过。

郑和与哥伦布谁更伟大?

郑和与哥伦布谁更伟大?

郑和与哥伦布谁更伟大?发表于2014 年 02 月 28 日 | 东山豹蔚 | 财富博客本来,这个问题似乎是关公战秦琼,郑和与哥伦布各自航海的使命不同,没什么可比性。

可在中国,相关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息过。

不少文章都爱强调,郑和的宝船制造水平高,船队规模大,哥伦布根本比不了。

但这和两人谁更伟大没有关系。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大明朝的国威,招抚远方蛮夷;哥伦布出海,是为了寻找财富,开通贸易线路,但误打误撞发现了新大陆。

就是历史意义而言,哥伦布显然远比郑和伟大。

但是,如果郑和曾先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呢?那样也许郑和会伟大一些吧。

无论中国外国,一直有人相信,最早发现美洲的是郑和。

最近一次出现这种观点在去年12月。

一位李姓的香港学者称,他在美国原住民切诺基人的居住地发现了一块铸有“大明宣德委锡”字样的金牌(实为黄铜铸造)。

他认为,这就是郑和到达美洲后,代表明朝皇帝赐给当地土著人的。

但他的观点缺乏证据。

其实,郑和不可能发现美洲。

因为在他那个时代,人类还没有掌握海上的定位技术,只能测纬度,不会测经度。

纬度是自然定义的,赤道就是零纬度,两极是九十度,通过观测恒星与水平面的夹角,就可以测出纬度。

但经度需要人为定义,即规定某地为零经度,再确定船只所在的相对经度。

可行方法有两种,一是月距法,即通过观察月球运动规律来确定经度,但这需要大量天文数据和繁琐的数学计算;二是时间法,即利用钟表测定两地的时间差。

这种方法对钟表的要求很高,不但要走时准确,还得经受得住海浪颠簸以及盐雾侵蚀,体积也要比摆钟小很多。

这样的钟表直到18世纪才由英国发明出来。

事实上,正是远航的需要才使得廉价钟表走进了千家万户。

在郑和与哥伦布所在的15世纪,人类不知道怎么确定经度,自然也不敢毫无目的地驶向深海大洋。

古代的航海都是沿着海岸线走,郑和也不例外。

看看后人绘制的郑和航海路线就知道,他也是基本是沿着亚洲的海岸来到非洲东海岸。

这也是他能到达的最远地方了,对他来说,非洲东海岸就是世界尽头。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比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比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比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规模宏大的郑和下西洋盛举,对当时东方亚非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外交通史上,郑和“继张班伟业,开哥麦先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持续28年的郑和下西洋,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封建社会的旧体制,严重危及中国封建王朝的根基,于是为明代封建统治者斥为弊政,从此把海禁定为国策,从而使中国由开海开放的盛期迅速转为禁海闭关的衰期,导致中国日趋衰落。

而比东方郑和几乎晚近一个世纪的西方的哥伦布,自他作大西洋航海探险发现美洲后,却导致地球大发现,接着西方行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取代了落后的封建制度,使世界面貌焕然一新。

通过学习比较我们能发现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又有几点实质上的差异。

一、厚往薄来与东方金梦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美洲同为世界航海史上的重大事件,但是两者的目的却大相径庭,反映了中西文化传统的固有差异。

郑和下西洋出现于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执行着“厚往薄来”的既定方针,并贯彻于郑和下西洋的始终,这也是反映我中华泱泱大国胸怀的一个侧面,只是在明代推行的朝贡贸易中反映得更为淋漓尽致。

可是哥伦布的航海探险的目的却适得其反,与其它西方探险家一样,他们离乡背井,冒着生命危险参加航海探险的目的何在?无非是为了一个“钱”字。

而西欧各国不惜代价资助探险海运,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钱,这与西方国家自古以来的重商传统一脉相承。

哥伦布探险队自登上第一个美洲海岛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黄金。

当他们在海地岛上发现了黄金后,起初还用玻璃和玻璃制品等不值钱的东西,以交换印第安人的贵重物品,不久当发现原始的印第安人缺乏抵抗能力时,竟然把印第安人的一切掠为已有。

二、和平亲善与殖民扩张郑和下西洋前后28年,按照永乐皇帝的旨意,郑和频频出使西洋各国,与他们保持了和平、亲善的国家关系。

通过与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郑和把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明代郑和航海为什么没有地理大发现

明代郑和航海为什么没有地理大发现

明代郑和航海为什么没有地理大发现内容摘要: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出发,结合一些学者的观点与自己的想法,尝试解释郑和航海没有地理大发现的原因,阐述郑和下西洋的局限性。

关键词:和平使者;挥霍钱财;文化传播0.引言1405年(明永乐三年),中国明朝皇帝明成祖朱棣命太监郑和率240多艘海船,27000多人的舰队远航西太平洋以及印度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与地区,史称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船员最多、历时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航海早几十年,是中国古代航海技术发达,国力强盛的直接表现。

然而郑和七下西洋虽然规模宏大,却没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的重大意义,没有地理大发现。

细细研究郑和的航行历程,许多人不禁发问:郑和的航行为什么没有地理大发现?我根据自己的一些阅读,整理出自己的以下观点。

1.宣扬国威,和平之师首先我们可以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来探索。

郑和下西洋的年代正是明朝刚刚建立,政权不太稳定的时期,正如中国古代的普遍做法,改朝换代后,新皇帝大多要昭告天下,推行怀柔政策,希望与周边或海外的邻国建立良好的邦交,实现国内外的稳定。

而明成祖朱棣也是一个好大喜功的帝王,他急于建立一个天朝上国,向外宣扬国威,展示富强,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这样一个目的而展开的。

郑和的率领的船队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它人数众多(每次人数都在27000人以上),船队编制丰富(有宝船、马船、战船等五种船舶),更有当时先进的航海技术。

种种数据表明,郑和的船队实为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海军舰队。

但这支舰队却没有像西方舰队那样进行侵略扩张、殖民掠夺,而是积极的传播友谊,实现和平邦交。

郑和的船队没有肩负地理大发现的使命,自然也就不会在地理大发现上有太辉煌的成就。

与之相比,欧洲航海家却大都肩负着地理大发现的使命。

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派遣达·伽马出航,为的是开辟到印度的新航路,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资助哥伦布出航,也是为了探索一条向西到达印度的线路。

同样是出海远航,为什么郑和没有哥伦布的收益大

同样是出海远航,为什么郑和没有哥伦布的收益大

同样是出海远航,为什么郑和没有哥伦布的收益大郑和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

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京,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

永乐元年(1403年),姚道衍和尚收马和为菩萨戒弟子,法名福吉祥。

永乐二年(1404年),郑和立下赫赫战功。

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

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

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

1405到1433年,郑和率数万人和数百艘船只组成的庞大舰队七下西洋,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真腊、古里、暹罗、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红海、麦加以及非洲东海岸索马里地方。

舰队远航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实属空前,先于欧洲人“地理大发现”,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早87年,比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早83年,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

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1492~1493年,1493~1496年,1498~1500年,1502~1504年),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

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达等岛。

纵观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郑和的收益远远不如哥伦布,这是为什么呢?郑和远航不仅只是一种国家行为或贸易行为,而有巨大的文明势能作后盾,或者说为一种巨大的人口-经济规模和雄厚的技术能力作支撑。

这就是为什么在船队规模和船员人数方面,欧洲人的船队也根本不能同中国人的舰队相提并论。

郑和第一次航行有士卒27800余人、“宝船”62艘,其中大者长约126米、宽约51米、9桅12帆、排水量约17708吨、载重量8500吨以上。

相比之下,哥伦布仅有船只三艘,乘员88名,旗舰“圣马利亚”号仅宽8米、长38米,排水量仅250吨,为郑和宝船的七十分之一;另外两艘船“平塔”号和“尼娜”就更小了,只有“圣马亚号”的一半大。

沿着航线航行,哥伦布就不会发现新大陆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作文

沿着航线航行,哥伦布就不会发现新大陆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作文

沿着航线航行,哥伦布就不会发现新大陆体现你的感
悟与思考作文
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而郑和的第一次下西洋是1405年,两者之间相差了87年。

再看一下当时船队的规模,哥伦布在第一次航行中只有三艘轻帆船,其中最大的一艘是长度小于17米,只有6米宽,最大规模的一次人数约为1200人。

郑和的第一次下西洋时,就有62艘长度达到138米的宝船,和其他船舰加起来总共200余艘,带领士兵也达27800余人。

换句话说,郑和驾驶的是航空母舰,哥伦布却不过是小米加步枪。

历史告诉我们,西方找寻东方,东方也找寻西方,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推动了各自文明的进步,而闭关锁国只会导致落后。

沿着航线航行,哥伦布就不会发现新大陆,我们要勇于创新。

郑和与哥伦布:两个偶然角色两种必然命运

郑和与哥伦布:两个偶然角色两种必然命运

郑和与哥伦布:两个偶然角色两种必然命运600年前,郑和这位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航海英雄,做出了令现代人惊叹的伟大壮举。

他的船队有2.78万人,分乘63艘巨型宝船和更多小一些的船,浩浩荡荡七下西洋,足迹遍及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东非沿岸。

有人甚至说他还到了美洲。

历史记载,郑和的最大宝船长44丈、宽18丈,分别接近现代轻型航母和重型航母的尺度,考虑木船的吃水深度有限,其总排水量也在轻型航母的数量级上。

这比梦想到东方寻找黄金的哥伦布那可怜的三条小船大了两个数量级,船队的总吨位则超过三个数量级,有几千倍。

美国学者詹?阿德金绘制的两船相遇的想象图,悬殊之大,跃然纸上。

这个尺度现在受到学术界的怀疑,即便按保守的估计,宝船仍比哥伦布的圣玛丽亚号大了一个数量级,船队规模之差仍超过两个多数量级。

100年前,郑和那尘封的壮举就被梁启超拿来讨论。

然而,中国历史学家总是乐于评价历史事件的是非功过,而忽视对事件本身的客观记录和理解。

评价一件事情的意义取决于讨论者的尺度,而这些尺度常常是评价者主观选择的。

在今天世界主流话语的阴影下,国人急于强化自己民族的历史地位,会有意无意拔高历史事件的正面意义,这就会冲淡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面对600年前伟大的郑和,今天国人最主要的感受除了骄傲,就是惋惜,甚至冤枉――我们的命运不该如此啊!郑和与哥伦布的航海,在各自的文明体系里都是非常偶然的事件。

然而,六个世纪以来,一个巨人倒下去了,受尽蹉跎与欺侮;而一个小瘪三却发迹起来,成了世界的主人。

现代文明史并不是什么普遍的人类文明史,而是西方人发迹的历史,是东方人包括中国人失落而不得不跟着走的历史。

世界历史的这一变故,却基于各自文化上的必然。

郑和之前,中国虽然早有丝绸之路与西方沟通,包括穿越南中国海和印度洋、红海的海上丝绸之路,但是从事东西方贸易的主要是波斯人、阿拉伯人,很少有中国人。

中华帝国固然有海纳百川、多元共处的文化包容,但农耕民族却缺乏主动向外探索、贸易、殖民的意愿。

弘扬大明威仪的郑和下西洋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弘扬大明威仪的郑和下西洋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弘扬大明威仪的郑和下西洋都遇到了哪些困难本文导读:图片来源于网络郑和下西洋是受命于明成祖朱棣的指示,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一路航海远行。

郑和下西洋的困难是相当大的,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郑和下西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远行,没有前例可以参照,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所有的一切只能凭借自己的摸索去完成。

就如同郑和下西洋的船队组织一样,上百艘船只如何安排,如何保持有效的联系都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研究的。

其二、郑和下西洋的规模极大,不仅船只多,而且随行的人员也是极多的,每次都超过上万人,要保证这些人的粮食足够、穿戴供应齐全,是一项极大极困难的工程。

其三、地理位置的不熟悉,海上天气的多变,这些对于郑和下西洋来说才是更为危险的,稍有不慎便可能出现船毁人亡的局面。

其四、语言的沟通不畅,沿途所经过的国家极多,但如何能够保证将明成祖的任务圆满完成,将大明朝的威仪传播海外,对于郑和来说则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事情。

郑和下西洋途经国家有哪些?提及中国明朝,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并不起眼的朝代,但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它重要的影响力,明朝的影响力便体现在航海事业上,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百年前,明朝就出现了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郑和的航海事迹大大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那么郑和下西洋途经国家都有哪些呢,郑和所到国家,是否都按照理想状态与其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友谊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历史上,郑和曾经七次下西洋进行航海探索,虽然郑和的航海行程起点基本一致,但每一次旅程的路线并不相同,所途径的国家也并不相同。

依照航海路线不同进行区分,郑和航海旅行都途径了哪些国家呢?第一次旅行,从南京龙江港出发,到达了太仓等地。

第二次旅行,到达了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国家。

第三次旅行,从刘家港出发,到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回国途中访锡兰山。

第四次旅行,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到达了东非麻林迪等地。

第五次旅行,途经泉州,到占城、爪哇,最远到达东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_哥伦布的贡献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_哥伦布的贡献

哥伦布发现新⼤陆的故事_哥伦布的贡献哥伦布的航海带来了第⼀次欧洲与美洲的持续的接触,开辟了后来延续⼏个世纪的欧洲探险和殖民海外领地的⼤时代,对现代西⽅世界的历史发展有着⽆可估量的影响。

这次⼩编给⼤家整理了哥伦布发现新⼤陆的故事,供⼤家阅读参考。

哥伦布发现新⼤陆的故事哥伦布出⽣在热那亚的⼯⼈家庭,是信奉__的犹太⼈后裔。

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分向往印度和中国。

长⼤后当上了舰长,是⼀名技术娴熟的航海家。

哥伦布年轻时就是地圆说的信奉者,是曾经在热那亚坐过监狱的马可·波罗的崇拜者,⽴志要做⼀个航海家。

他确信西起⼤西洋是可以找到⼀条通往东亚的切实可⾏的航海路线的。

他坚决要把这种梦想变成现实。

他先后向葡萄⽛、西班⽛、英国、法国等国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到达东⽅国家的计划,都遭拒绝。

他终于说服了伊莎贝拉⼀世皇后,并为他的探险航⾏提供了经费。

他在1492年到1502年间在西班⽛国王的资助下四次横渡⼤西洋,到达美洲⼤陆,他也因此成为了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哥伦布也深信不疑。

他先后向葡萄⽛、西班⽛、英国、法国等国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到达东⽅国家的计划,都遭拒绝。

⼀⽅⾯,地圆说的理论尚不⼗分完备,许多⼈不相信,把哥伦布看成江湖骗⼦。

⼀次,在西班⽛关于哥伦布计划的专门的审查委员会上,⼀位委员问哥伦布:即使地球是圆的,向西航⾏可以到达东⽅,回到出发港,那么有⼀段航⾏必然是从地球下⾯向上爬坡,帆船怎么能爬上来呢?对此问题,滔滔不绝、⼝若悬河的哥伦布也只有语塞。

另⼀⽅⾯,当时,西⽅国家对东⽅物质财富需求除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外,最重要的是⾹料和黄⾦。

其中⾹料是欧洲⼈起居⽣活和饮⾷烹调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本地⼜不⽣产。

当时,这些商品主要经传统的海、陆联运商路运输。

经营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团也极⼒反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计划。

哥伦布为实现⾃⼰的梦想和计划,到处游说了⼗⼏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和永远也发现不了新大陆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英国以一种侵略的态势,敲开了中华古国的大门,,而这个强大的国家,面对一群来自北欧的海盗时,表现出的,竟然是可笑的茫然不知所措。

曾经拥有可以纵横世界的超级舰队的中华古国,为何最终失去了属于自己的海上荣耀?
在十五世纪,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西班牙统一就是其中的一件事,只是这件事在当时看来就如同今天某个非洲国家实现了统一,没什么大不了的,然而,它的影响却是那样深刻,以至后来整个世界都因为西班牙的统一而震动。

十五世纪是一个大航海的时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航海家。

在西方,由于奥斯曼帝国阻断了东西方陆上商路,在打通商路无望的情况下,欧洲人将希望转向了辽阔无边的大海,,一系列大规模远洋活动的开始,逐渐使欧洲人从海上获得了原先来源于陆地对于黄金,香料的渴望,这种满足逐渐使得欧洲人将远洋探险航行视作一种商业投资行为,来源于高昂利润的回报使得他们更加热衷于这种活动,正是这种对于黄金和商业活动的极度狂热使得欧洲人在一次次的远洋航行中发现了一片又一片尚未为欧亚大陆的人们所知晓的陆地。

没有准确的航海图,没有精确地地理知识,航海家们依靠什么去发现这个未知的世界?那些尚未被发现的大陆不曾存在于过去的历史中,在没有任何人知晓它们存在的前提下,能够发现一片全新的大陆,除了拥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外,还需要有一定的运气。

哥伦布这个伟大的航海家,似乎更应该被称呼为一个伟大的赌徒,在黄金的驱使下,朝着一个未知的方向压下了自己的赌注,最终获得了巨额的回报。

而那些押错了方向的赌徒们,早已不知消失在了哪一个角落之中。

所以,他是幸运的。

什么是赌徒?始终相信自己的预期目标会到来,从不向命运低头,当他的期望不出现,他就会越战越勇,加倍下注,一直提高筹码,希望能一举赎回损失并加倍盈利。

正是这样的一群赌徒和海盗,最终赎回了损失并加倍盈利,这样来看新大陆的发现足以弥补一切的损失了。

为什么赌徒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而与之同一时代的伟大航海家郑和却没有发现新大陆?并不是说中国人对于财富没有贪婪的欲望,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里的人都会对财富有同样的贪婪欲望,但中国人和欧洲人对于财富的获取有着不同的看法,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人认为,抢劫来的财富既不能永恒也不能保证,只有通过贸易和自我生产获得的财富才能持久。

中国的海洋文明同样历史悠久,并且中国同时也拥有着十分长久的沿海贸易的传统,但是,更为长久的传统是官方对于一切的垄断,这种自古形成的政府参与经济的体制极大地剥夺了民众所能获得的利益,引起了民众同政府之间的长期斗争,因此当中央政权觉得国内太过于动荡时,海禁就成为了中央政府所采取的一种维持地方安定的措施。

这样从明朝中后期开始,中国的海洋贸易开始由官方转入了民间。

当然我们要论述的是为什么郑和无法发现新大陆。

中国统治者的传统思维里,认为花费巨额军费征服天朝周围贫瘠的土地来获取一点贡品是入不敷出的,还会白白牺牲帝国军人的生命,因此强盛的大明帝国甚至放弃了对周边小国的征伐,我们可以想象,假若郑和真的发现了新大陆,大明帝国的反应会是什么样的?派遣几个使臣使得新大陆上的部落民众向天朝称臣?还是派遣军队前去劫掠美丽的黄金?或许更多的还是对那片蛮荒之地的不屑一顾吧。

诚然还有一些其他的政治因素吧,但是事实是,郑和没有发现新大陆,也不
会发现新大陆了,历史是没有遗憾的。

在欧洲人之前,阿拉伯人和中国人都拥有去发现新大陆的机会,但最终的结果是,欧洲人的船开在了前面。

假若历史重演一遍,即使郑和发现了新大陆,或许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史书上草草的几笔描述罢了,更何况,在明王朝炫富旗帜下的超级舰队,或许是永远无法到达美洲这片新大陆的。

参考书目《1421,加入历史可以重来》
《大国崛起》
《全球通史下》
2011211239沙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