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探索
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
.. _ _
墨置
杨
】_ L _-
‘j
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 思 想 政 治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存 在 的 问 题 及  ̄- 探 索 - , j 策
苏 菱 雪1 杨 沐2 林
( 辽 宁 师 范大 学 政 治 与行 政 学 院 , 宁 大 连 1 6 2 ; 0 国人 民解 放 军 9 2 2 队 , 宁 鞍 山 1 4 0 ) 1 辽 1 0 92 7 38部 辽 1 0 0
摘 要 : 本 课 程 强 调 学 生 的 全 面 发 展 。 我 国基 础 教 校 对 育 从 应 试 教 育 到 素 质 教 育 的 转 化 起 到 了极 为 重要 的 作 用 。因 此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成 为 新 课 程 改 革 中一 个 不 可 忽 视 的 重 要 方 面 . 然 而 我 国 高 中思 想政 治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的 实践 尚存 在 诸 多 问题 本 文 对 高 中 思 想政 治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所 遇 到 的 问 题 和 困难 进 行 了总 结 分析 , 旨在 为 学 校 开 发 校 本 课 程 提 供 合 理 有 效 的 建议 ,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得 以顺 利 进 行 , 挥 其 应 有 的 使 发 作用。 关 键 词 :高 中 思 想政 治 校 本课 程 开发 问题 对 策
固树 立 正确 的课 程 观
、
教学 质 量 的 一 个有 效 途 径 . 过 学 校 教 师 的努 力 , 前 阶 段 的 通 当 校 本 课 程 开发 取 得 了一 些 成 绩 .但 是 在 开 发 过 程 中 也 出现 了 定 的 问 题 , 碍 了 思想 政 治 校 本 课 程 的 发展 。 阻 1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的 理 论 与 政 策 认 识 不 足 , 致 开 发 方 . 对 导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
研 究 中发现 的 问题 与分 析
“ 教 师会 口头 询 问学 生的 需求 ” 。又如 , 部 分学 校 的 育 人 目标 贪 大 求 全 ,但 对 于 培 养学 生 成 为 一 个 怎样 的
( 一) 认 识 上存在 误 区
1 . 学 校注 重 教材 的编 写 , 忽略 了校 本课 程 内在 意 人 , 应厘 定 怎样 的课程 方 向 , 缺 乏 明确 的 目标 。再 如 , 义 的挖 掘 。 调 查 中发现 , 校 本课 程 有“ 教 材化 ” 倾向 , 有 为 了保 证校 本课程 开发 的基本 质量 , 学校 在其 内部应 的 学校 以教 学编 写取 代校 本 开发 。 以 为能 坌 出一 堆 编 该成 立 学校 课程 委 员会 , 用以 论 证 、 形 成 学校 的校 本 好 的文本 , 就 是 开发 了校 本课 程 。有 的学 校 不注 意挖 课程 开发 总方 案 并对教 师 个体 、 教 研 团队 ( 教 研组 ) 提 - ] 课 程方 案进 行 质量 把关 。调研 发现 , 很 多 掘 本校 资 源 , 不关 注 学 生 实 际 , 照搬 其 他 地 区 和学 校 交 的某 - f 的校 本课 程 ,导 致 开发 的课程 不 能 引起 学生 的 兴趣 。 学校 提供 不 出这样 的材 料 。 此外 , 从 调查 结 果 看 , 一 些学 校 的校 本 课 程 设 置还 不 2 . 教 师 的教 学方 案 或 者缺 乏 , 或 者在 撰 写 的 时候
研、 访 谈 等形 式 , 我 们初 步 掌 握 了 全 省校 本 课 程 开发 时 会 了解 你 们 的 需要 吗 ” 一题 中 。 只有 3 7 %的学 生 表
的现 状 。现 把 有关 问题 和关 于对 策 的思 考分析 如 下 。 示教师“ 会 用 问卷 了解 他们 的 需求 ” , 3 4 %的学 生 表示
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
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校本课程开发建设这一工作过程当中,与德育原则相结合能够使学生的道德素养、行为方式以及心理健康状态产生良好的效果,从而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怎样将德育校本课程开发进行渗透来做相关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德育课程;校本课程建设引言对于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通常情况下仅片面性地对学生进行死记硬背式教学,集中于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进行背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虽然这种通过记忆学习知识点的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对于学生的道德素养、身心健康以及其他方面的成长没有任何的促进作用。
所以,根据学校现阶段存在的教学资源并使其得到充分利用,能够使初中道德和法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得以提高,使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过程当中所缺乏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得到弥补,使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价值得到良好的发挥,从而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来看,对德育原则进行渗透,能够使学生在进行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当中提高相应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体会到道德与法治当中的关键内容,同时能够通过深层次学习相关知识解决生活当中遇到的各种大小问题。
加之老师科学有效的引导,使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健康的学习心态。
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来说,应当对下面几个项内容进行确立:第一,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培养。
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校本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使学生不再片面性的完全依附于老师的讲解和教授,而是需要提高学生的自主研发能力,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让他们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和了解,依据自己的需要去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相关内容进行主动性的学习,使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相应的培养,同时也能够增强与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集体荣誉感。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论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论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则仅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
综合两种观点,可以将课程资源视为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
需要明确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进入课程并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每一位中学政治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一、丰富和拓展教材资源长期以来,教材一直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主要课程资源,甚至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新课改提出课程资源这一重要概念,并不是要抛弃教材,削弱教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事实上,教材一直是我们的重要课程资源,我们常称“教材”为“课本”、“教本”,其意就是“要以教材为本”。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已经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应更多关注的是把它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来使用。
要结合本地实际、教师的特点和风格、学生的现状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摒弃以往教师就是“教教材”的旧课程理念,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加工、使用方法的完善以及开发补充教材等方式,使教材这一文本资源的课程价值升值,使教材的作用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1.加工教材,完善内容教材从出版到修改再版有一个周期,期间国内外形势会发生变化,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也可能出现重大调整。
现实中教材结构单一、落后于时代、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情况比较突出,致使思想政治课的“教教材”几乎成了“乏味课”的代名词。
这就迫切要求广大教师应树立大教材观,确立“用教材教”甚至“用自己开发的教材教”的全新理念,善于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等进行适当的补充或调整。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及面临的问题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及面临的问题校本课程毕竟是新生的事物,根据人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来看,对于校本课程出现的初始阶段,1.、非要开发校本课程吗?2、开发校本课程需要什么条件?3、怎样开发校本课程?这三个问题是普遍问题,特别是在山区农村,这些问题更突出。
要回答这些问题,尤其是站在农村学校的角度来回答这些问题,有必要从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条件来分析,在这个基础上,再对怎样开发校本课程提出建议。
一、农村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1.校本课程开发是中央的决策。
传统的课程是由国家开发,它注重的是教育的基础性和统一性,但是它的开发周期长,缺乏灵活性,不能及时反映科技进步的成果,不能照顾到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为了尽可能补充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在第三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了试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决定。
两年后,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又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两个“决定”都是中央的决策。
这些“决定”的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符合社会的要求,符合教育的需要,它具有决策性。
2、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农村学校形成办学特色。
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比不上城市学校,在当今学校多样化和特色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之时,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差距也日益明显。
课程是体现学校特色的重要因素。
以前,国家实行课程统一管理,在课程方面城乡学校都没有优势。
不过,现在,中央决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特别是体现多样化和特色化的校本课程开发给农村学校创办“个性化”学校带来了机遇。
因此,农村学校要把握好这个机遇,结合当地经济、文化特色和社会的需要,开发出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形成自己学校的特色。
3、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以前,课程开发是由课程专家来完成,教师只是课程的实施者。
如果教师不能理解课程开发者的意图,他就不能很好地实施课程,就很难使课程达到设计者预期好的效果。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所面临的问题浅析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所面临的问题浅析摘要:校本课程早已成为广大教育者的研究课题,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新时期基础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
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只有进一步对问题进行深化认识与思考,规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程序,纠正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管理中的一些操作和认识上的偏差,逐步形成办学理念,才能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真正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问题与思考随着学校对校本课程开发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不仅发现了校本课程在实践中有着勃勃的生命力,而且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实践中的问题也一一呈显。
如:校本课程的开设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评价机制,如何对教师的工作量进行评价?怎样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估?怎样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价考核?……如果开发的过程当中,能将这一系列的问题逐一解决,那么,校本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也才能真正发挥。
一、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和国家课程的设置标准要求有差异。
国家规定的课程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的是相同的学习内容,在内容上注重学生的共同知识、技能及素质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目标对全体学生统一要求,原则上,尽量使全体学生形成统一的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课程计划的实施质量也易于控制和掌握。
而校本课程则追求差异及个性发展,强调所开发的内容要与当地社区需求和学生的兴趣、需要相联系。
因为社区需求和学生兴趣不同,所以各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也就不尽相同。
由于校本课程开发过于强调社区、学生的需要和选择,所以课程开发的质量不好控制。
2、注重学生的兴趣及地方社会的需求,专业质量及学术性得不到保障。
校本课程开发主要着眼于学生、学校与地方社会的需要,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校本课程的开设使学校承担着沉重的负担。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自身的条件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开发的课程在品质上专业性和学术性不强。
在受地方学校人力物力条件的限制下,尤其是教师的精力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重要因素的制约下,校本课程的实施受到影响,加上教师课业负担重,有些教师不愿参与课程开发,造成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在质量及科学性、学术性方面也会与正规的国家教材存在较大的差距。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开题报告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课程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
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就是对我们思品课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
课程资源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能否合理有效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成效。
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课程资源的概念,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课程改革的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增加用于思想政治课活动和社会实践的课时,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同时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也指出:“应鼓励教师和学生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利用课程资源。
”“教材在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考虑地区和城乡的不同特点。
”就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而言,有很多内容并不适应农村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要,如在教材编写上没有处理好城市和农村的关系。
同时思想品德课程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要求教师补充大量的课外资料用于教学,但是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资源极度缺乏,就影响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不利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施。
所以从实际出发,发挥地区优势、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思想品德课程资源,有利于增强思想品德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重要的途径,是落实新课标的内在要求,是有效推进新课程发展的重要形式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研究的目的:通过课题研究,改变以往认为农村校本课程资源贫乏的认识和目前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发展及当地文化传统的联系,关注学生的个体体验和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的时空,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在研究中紧密结合地方及学校实际,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通过引导学生有效利用校本课程资源,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力树学校品牌,争创学校特色、大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公民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怎样培养出具有知识综合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新型人才成为了教育的主要问题。
单一国家统一的人才评价模式,已经脱离了本地教育的实际情况。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国家适时推行了课程改革政策,正式确定了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模式,打破了国家课程大一统的局限性,真正赋予了学校、教师合理而充分的课程开发自主权,这对学校、教师既是机遇,同时更是挑战。
学校校本课程的设置可以真正的与当地社会与经济的具体情况相联系,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进行开设和安排。
积极的、有创造性的根据设定的校本课程目标研究制定出校本课程教材的开发方案,并利用学校能提供的一切有力条件真正的开展校本课程,这是落实校本课程的重点与关键。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在课程建设中,应凸现人文精神,以人为本,学习方式与过程要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唤醒自主意识,改变被动接受,鼓励主动探索。
因此,我们的视角主要着眼于构建一种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给学生以充分的民主与自主性的课程及其生成模式。
其本质是现代教育中课程与学习主体(学生),课程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的重构,是教学课堂、师、生教学生活、教与学的方式、学生学习要素及学习能力的重构。
既然我们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的课程开发与建设就不能目中无人(学生),必须从学生的需求与特点出发。
当今的中小学生由于处在社会变革时期,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兴起,多元文化的传播,使他们思想活跃,观念开放,充满自信,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呈现出迅速觉醒的状态,自我概念水平较高。
反映在学习上,他们希望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尤其崇尚民主,渴望自主,他们追求新的现代化的知识与技能,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追求能在学习中扬己所长,用己所长。
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给他们更大的可选择性和自主性。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开发小学思想品德校本课程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小学思想品德校本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建设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之一。
如何更好地开发小学思想品德校本课程,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中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一、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极具丰富价值的资源。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源。
而要更好地开发这些资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小学思想品德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充分挖掘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让学生在实地参观和学习中感受和领略地方的历史文化魅力。
2.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在小学思想品德校本课程中,可以结合历史文化,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比如课外拓展活动、历史文化展览、文化艺术表演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比如通过参观古迹、识别历史名人、了解历史事件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借助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3.鼓励学生参与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在小学思想品德校本课程中,可以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对历史文化的珍视和传承意识。
二、开发小学思想品德校本课程为了更好地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我们需要对小学思想品德校本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方法和建议:1.建立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小学思想品德校本课程应该建立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通过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打造符合本地特色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了解历史文化,更能够在实践中增强品德修养。
2.注重课程实践性和趣味性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更好地开发小学思想品德校本课程,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课程的主要实施者,需要具备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能够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困惑与对策
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困惑与对策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在开发校本课程项目上我校根据地域特色,开发出了《民族的脊梁》这一校本教材。
但是,要进行更多课程的开发并付之于实践,还是存在很多现实的问题,亟待解决。
下面就谈谈我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和想法。
一、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存在的问题:(一)、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读书学习是获得个人实际利益的敲门砖,学生到学校就是为了读书、学习、考大学,除了读国家课程的教科书、学书本知识,其它一切都认为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
这种教育价值观以考试为中轴来组织教育活动,所有的学习内容以考试内容是否涉及为取舍标准,以能够高分通过考试为最高的教育追求。
因此分数也就成为衡量教师能力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或唯一)指标。
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所带来的恰恰是与这种传统教育价值观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要求彻底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真正实现由“科举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跨越。
但就在这样一种状况下推行校本课程,其阻力之大、任务之艰巨,也是可想而知的。
(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教师提出了从未有过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
它对教师的要求不再是过去的熟悉和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积累教学经验、完善教学艺术、揣摩考试动向等,而是要求教师从教育观念到知识结构、从工作方式到教学行为、教师角色都发生根本的质的变化与飞跃。
但从当前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来看却不容乐观。
首先,农村小学教师大部分为民转公教师,且学历参差不齐,年龄偏高,缺乏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意识,他们基本上不关心他所教的学科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不关心学校以外还有哪些教育教学资源,只是对教科书内容,尤其是对可能要考试的内容越来越熟悉,不用继续学习,有的甚至不用备课,都可以安然无事,缺乏继续教育的愿望和动力。
其次,缺乏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理论与技能。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都是执行指令,是课程的消费者或者说是使用者,因而缺乏相应的课程知识与课程能力。
思想品德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思想品德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作者:高雪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年第04期一、课程开发的原则整合当前国内学者的观点,我认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应该坚持“四位一体、互补整合、实用可行”的原则。
“四位一体”,是指在思想品德学科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坚持促进学生发展、体现学校特色、彰显学科价值和发挥教师优长四个方面协调统一的原则。
“互补整合”,是指必须坚持校本课程与国家必修课程在内容和教学形式上的互补,既不能简单重复,更不能相互矛盾的原则。
当然,这里的“互补整合”也包括整合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实用可行”,是指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一味追求文本教材的开发、课程方案的完整、课程形式的新颖,更重要的是要考虑课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为解决本校学生在社会化成长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学校特色发展中需要实现的学生培养目标做点实事。
二、课程开发的依据校本课程作为国家和地方课程补充的定位,决定了思想品德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要遵循本学科国家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在充分研究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关于校本课程基本理念、性质、目标、内容和实施的相关要求基础上寻找校本课程开发的学科理论依据和方向;更要在对学生、学校、教师和社会等多维度现实需求进行调研的基础之上寻找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依据和切入点。
只有当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吻合的情况下,才能确定某一具体校本课程开发项目的可行性,从而开展进一步的开发工作。
否则,就应该当机立断放弃,从而避免南辕北辙、脱离校本课程开发的正确轨道。
为此,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必须应用“四位一体”的开发原则,确定思想品德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和方向。
1. 课程标准的解读。
思想品德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基本精神指导下,从与国家课程在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上形成良性互补的角度寻找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方向,并以此保证该门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对思想品德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符合校本课程在国家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中的功能定位。
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初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
校本的含义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
XXX教育学博士XXX在《走向校本》中解释说,校本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
在学校中,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在我国,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不够清晰,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其次,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和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只是简单的改编和整合,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第三,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参与度不高,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建设,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定位,建立科学的开发体系和评价体系;二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水平,鼓励学校和教师进行创新性探索和实践,加强校本课程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三是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社会参与度,建立学校、家长、社会的协作机制,形成共同推进校本课程开发的合力。
校本课程开发,拓荒者的探索之旅
校本课程开发,拓荒者的探索之旅摘要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开展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又适应当前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求的校本课程。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给学生搭建一个研究活动的平台,给教师增设教学能力、业务素养提升的空间。
关键词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素质教育多元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至今已历时数年,众多学校特色活动纷呈,但从事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至今仍是一群拓荒者,他们捧着绞尽脑汁编制出来的教材,却尴尬得不知从何处做起。
当拓荒者在摸索出一条校本课程开发之路后,对于周边教育资源的利用上,又充当起拾荒者的角色,在他们的眼里,只要是与当前所从事的校本课程资源相关的东西,他们都视之为“宝”,加以“耕种”。
当师生们的专题研究走向深入时,他们又成了一群探索者。
在这条校本课程开发之路上,前行的是一群激情在胸、思如泉涌的“问题之人”。
他们的路,没有尽头;他们所积聚的能量,足以支撑他们奔跑一生;他们奔跑的速度,没有“带宽限制”。
一、生在当前社会,却在畅想中预设未来社会的五彩缤纷学校教育是学生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是学生受教育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学校实施综合实践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生活。
如果说学校教育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那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是学生将课程知识与理念付诸社会化的有益我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校本课程《茶乡寻情记》活动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当前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求。
我们在教育时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满足他们在活动中的个人需求、兴趣和特长,以他们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拓展了空间。
我们学校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不是完整的社会所需求的人,在学校教育向社会输送出人才的同时,要将输送出的人才进行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这个社会化的过程,需要有一个跨学科的活动性课程来整合。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摘要: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认清和摆正中学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本文指出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1、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中学,作为我们祖国发展的人才培养的基础部分,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各种思潮相继而来,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先进的思想政治理论和社会主义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是每一所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途径,它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道德素养,影响着他们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深浅、多寡,制约着他们能否有效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甚至可以说决定着我国的政治方向和前途。
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强化思想品德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今时代,对物力资源的争夺日益让位于智力资源的争夺。
因此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将我们政治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要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2.1教学内容的滞后随着科学经济时代的到来,受传统教育体制的束缚,学校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与冲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当其冲。
由于教育目标和当前的社会生活缺乏广泛和密切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显得陈旧、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思想政治工作停留在抽象的原则要求上,缺少针对各类不同时期和不同层次学生思想实际的具体要求,仅仅从高远的、单一的道德理想出发,内容空洞抽象,始终停留在理论和抽象的层面;应景式的教育内容过多,追求近期效果,与此同时,许多反映时代风貌和当代中学生精神发展需求的内容又未能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从而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可操作性难度增大,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可实现性。
思想品德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探索
思想品德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探索作者:韩旭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年第03期摘要: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相当数量的思想品德课教师没能转换角色;缺乏理论与技能的准备;缺少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动力问题。
在具体实施枝本课程开发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应注意问题包括:怎样搞好时学生兴趣与需要的了解和评估问题;课程资料的选择与编辑问题;怎样以创新的方式进行课程的实施问题和怎样选择恰当的课程评价方式问题。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问题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0)03-0096-02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学多样化和特色化更加显得日益明显,而体现学校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课程,它的多样化和特色化更加显得重要。
以往统一的课程设置,难以反映不同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
不少地方和学校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从当地经济、文化特色出发,增强课程的地方性和灵活性的尝试已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表现出了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所有这些都给校本课程开发提出了迫切要求。
(一)在思想品德课校本课程开发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1.相当数量的思想品德课教师没能转换角色。
在较长时期里,教师只是国家课程的被动接受者和实施者。
课程专家们不仅设计了课程,而且还设计了课程指南,具体规定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细节,教师所做的,只不过是执行他人的目的和计划,不可能对课程及其实施有何改动。
有的学者称这种尽量减少教师对课程影响的做法为“防教师”(teacher-proof)策略。
在这种“防教师”策略影响下,教师只能考虑“如何教”,而无需考虑“教什么”和“为什么教”。
因此,多年来,教师只有教学的概念,没有课程的概念;在教育理论方面,也只有教学论而没有课程论。
随着校本课程的发展,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要求成为校本课程的编制者和评价者。
角色转换如此之快,部分教师是难以适应的。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校本练习开发探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校本练习开发探究摘要: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但不能改变的却是对时代的改变作出积极的反应。
作为对课程改革的一种回应,道德与法治学科统编教材的发布和应用,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教学中加入了生命教育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贯彻着生命教育的理念,从而突出了生命教育的课程价值。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校本练习开发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那就是怎样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有效地贯彻下去,让不同的生命个体在情感、认知和价值方面都得到充分的满足,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校本课程”和“课程校本”是学校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贯彻国家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成长的要求,促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校本练习开发意义(一)对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影响实践性作业将书本之外、课堂之外存在的鲜活的生活素材引入到作业中,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课堂上报告并总结实践经验,可以训练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向外输出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羞涩与恐惧心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长期实施实践性作业,可以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从而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二)利于学生从认识到行为的转变尽管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始终强调要学以致用,要与学生生活的实际紧密结合,然而,在只有四十五分钟的时间里,如果想要在课堂上真正地将道德与法治课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与行为,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所以,这就需要用课下作业来进行辅助和补充。
因此,实践性作业是一种要求学生从实际出发,自己亲身经历和思考的作业,它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对促进道德认知的内化有很大帮助。
(三)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协作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初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青少年也是社会中很重要的角色。
青少年时期学生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独立的个性,他们拒绝与老师和父母进行沟通,不再主动与父母或者老师分享自己的想法,他们更倾向于摆脱束缚,追求自由。
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
中学课程资源第17卷一、当前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1.师资力量不能满足开发需要学校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阵地,教师是课程建设的主力军。
随着校本课程研发的深入,师资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
尤其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方,教师研发校本课程的意识淡薄、力量薄弱,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教师不能准确定位自己,缺乏提升动力,思维模式停滞于课程的传授和使用,消极应对校本课程的开发。
面对丰富的课程资源,部分教师缺乏基本的课程开发技能,只能望洋兴叹。
有的教师工作负担较重,即使具备一定技能,也缺乏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导致课程开发不了了之。
2.课程缺乏鲜明特色教师只有坚持以生为本、以校情为基础的原则,才能开发出对应的优质的校本课程。
然而,目前大部分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虽然都设置了一些与时代发展、国家大政方针相联系的专项栏目,但无一不是国学、环保、法律等知识,千人一面的思路背离了新课改的初衷,也违背了课程发展规律。
还有一些学校不考虑实际情况,盲目编写校本课程来体现自身特色,例如一些农村学校在经济、师资力量等条件都不允许的情况下,竞相开展油画、钢琴欣赏等课程。
3.对校本课程认识不足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生产物,部分学校、教师对校本课程认识不足,校本研发缺乏明确的方向和系统的目标,编写出的校本课程缺乏针对性、实用性。
校本课程应用的主体对象是学生,编写的主力军是教师,师生发展是校本课程的价值追求。
然而在编写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程内容脱离学生实际,课程规划缺乏长远的目标,短视性思维、碎片化的知识充斥其中,相互独立,根本无法形成健康的课程生态。
这样的课程开发,即使花费再多的心血也是劳民伤财。
4.过分注重课程物质形态由本校教师自行编写校本课程就课程改革而言是一大进步,但这只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部分,系统的课程开发还包括课程设计方案、活动设计方案、目标评价计划等。
许多学校的校本课程编写还停留在课程的物质形态,而忽视了校本课程的实施和反馈环节。
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2.05李靖校本课程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此后校本课程作为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相对的一个概念开始走进了学校。
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一线人员,其参与课程开发与否,如何开发,开发得怎样,决定着校本课程开发活动能否真正地发生以及课程开发的程度和质量。
所以说,我们关注校本课程开发必须要关注教师,本文将就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展开讨论。
一.存在的问题(一)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有失偏颇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课程的意识,教师关心的只是“如何教”,至于“教什么”则认为是专家学者们考虑的事情。
根据崔允漷等的《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调研报告》,我们了解到,“就所调研学校的教师来看,一半以上的教师(56.8%)能正确理解课程的基本内涵,如把课程理解为‘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
但仍有近一半(43.2%)的教师不能对课程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或把课程等同于教科书,或把课程视作所有的教学材料,或者把课程看作是课程表上所列的科目。
”[1]另,从对云南省一些学校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来看,当被问到“您认为校本课程就是”,有22.1%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就是综合实践课;11.6%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就是活动课和选修课;31.6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就是学校或教师自编的教材;只有34.7%的教师正确认为校本课程是以教师为主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2](二)教师教书育人观的功利性色彩过重反思当今的教育,不能否认的现实是,“应试教育”在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中还是占据主流位置,狠抓升学率仍是当前许多学校的中心任务,这直接导致了教师教书育人观的功利性色彩过重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 想品德校本课 程开发 的 问题探 索
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 0 ) 3 00 ( 东北 师 大 附 中 明珠 学 校 , 吉林 长春
【 摘 要】
在 思想 品德 学科教 师在校 本课 程开发 过程 中存在 的主要 问题体现在 相 当数 量 的思想
品德课 教 师 没能 转换 角 色 ;缺 乏理论 与技 能 的 准备 ;缺 少参 与校 本课 程 开发 的 动 力 问
( )在 思 想品 德 课 校 本课 程 开发 中 ,思 想 品德 课 一 教 师 存在 的 主要 问题 1 相 当数 量 的 思想 品德课 教 师 没能 转换 角 色。在 较 .
制 方法 等 培 训 ,因 而 绝大 部 分 教 师 “ 天 ”和 “ 天 ” 先 后
都缺少 有关课 程理论和技能 方面的素养 ,加之长 年的
“ 书 匠 ”生 涯 ,教 师在 课 程 方 面 的首 创 精 神 和 自主意 教 识 已逐步 消逝 。国家 课程 政 策调 整 后 ,要求扩 大 教 师课 程 研 制方 面 的专 业 自主权 ,当然 也就 同 时赋 予 了教 师课 程 开 发的专 业 自主责 任 ,很 多教 师没 有这 方 面 的理论 和
中图分 类号 :G 0 4
校本课 程开发 ;问题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 8 3 (0 )0 — 0 6 0 5 54 2 1 0 0 3 0 9 —2
随 着教 育改 革 的逐 步 深入 ,中学 多样 化 和特 色 化 更 加显 得 日益 明显 ,而 体现 学 校特 色 的重 要 因素 之 一—— 课程 ,它 的 多样 化和 特 色化 更加 显得 重 要 。以 往统 一 的 课程 设置 ,难 以 反映 不 同地 区 、学校 的 实际 情况 和 特殊 需要 。不 少地 方 和学 校在 课 程改 革 的实 践 中 ,从 当地经 济 、文化 特色 出 发 ,增强 课程 的 地方 性和 灵 活性 的 尝试 已体 现 出了 明显 的优 势 ,表现 出了对 校 本课 程开 发 的积 极 性 ,所 有这 些都 给 校本 课程 开 发提 出 了迫 切要 求 。
长 时 期 里 ,教 师 只是 国 家 课 程 的被 动 接受 者和 实 施 者 。 课 程 专家 们 不 仅 设计 了课 程 ,而 且 还 设计 了课 程 指 南 , 具 体规 定 了教 师课 堂 教学 行 为细 节 ,教师 所做 的 ,只不
必须按国家的有关课程教学 的细则要求组织教学 ,并形
一
定 表现 为 金钱 ) 。
( )在 具 体 实施 校 本课 程 开发 中思 想 品 德课 教 师 二
应 注 意 下 列 几 个 问题 。
应 。如果教师未能顺利地进人校本课程开发者的角色 , 哪 里 还谈 得上 校 本课 程 的顺 利 发展 。
2 相 当数 量 的 思想 品德课 教 师缺 乏 理论 与技 能的 准 .
过是执行他人的 目的和计划 ,不可能对课程及其实施有 成一整套的教学技能。而校本课程开发,要变革已形成 何 改动 。有 的学 者称 这 种尽 量减 少 教 师对课 程 影 响的 做 的教 学 技能 ,改 变 与教 学技 能 相关 的 师生 关系 、同事关 法 为 “ 教 师 ” ( a e pof 策略 。在 这 种 “ 教 系等教学环境因素 ,为此要求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 防 t c r ro eh - ) 防
题。在具体 实施校 本课程 开发 中 ,思 想品德课教 师应 注意 问题 包括 :怎样搞好 对 学生兴 趣 与需要 的 了解和评 估 问题 ;课程 资料 的选择 与编辑 问题 ;怎样 以创 新的 方式进行课 程
的 实施 问题 和 怎 样 选择 恰 当 的 课 程 评 价 方 式 问题 。
【 键 词】 关
有教学的概念 ,没有课程 的概念;在教育理论方面 ,也 只 有教学 论 而 没有课 程 论 。随着 校 本课 程 的发 展 ,要 求
这种努力、从这种付出中获得应有的报偿 ,故会自觉不
自觉 地 持消极 的 态度 ,甚至 是抵 制 的态 度 。事 实上 ,任 思想品德课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 ,而且也要求成为 何改革如果不能给改革者带来实际好处的话 ,要想使其 校本课程的编制者和评价 者。角色转换如此之快 ,部分 全力投入确实是比较困难的 ( 当然这种好处或利益并不 教师 是难 以适 应 的 ,因为 这 种 角色转 换 除了 要求 教 师在 思 想和 行 动 上 适 应 外 ,还 要 求 在课 程 运 行 机 制 上 的适
1 怎样搞 好 学 生兴趣 与 需要 的 了解 和评 估 问题 。学 .
生 兴趣 与 需要 的 了解 和评 估 问题 是思 想 品德 校本 课程 开
源 。思 想 品德课 国家课 程 的教 学 ,尽管 一 线教 师在 课 堂
备 。长期来教师无论是作为个体还是群体都没有从事过 发的前提 。兴趣与需要历来是学 生学 习活动的动力之
师 ” 策略 影 响下 ,教 师 只能 考 虑 “ 如何 教 ” ,而 无 需 考
虑 “ 什 么 ”和 “ 教 为什 么 教 ” 。因 此 ,多 年来 ,教 师 只
力 。 在 一部 分 教 师 看 来 ,这 既 给 自 己的 工 作 带 来 了 不 便 ,也给 自己带 来 了额 外的 负担 ,而且 还 感到 未必 能从
技能准备 ,自然感到不知怎么从事课程开发这项工作 。
造 成 这种 不适 应 当然 不是 教 师本 身 的原 因 ,而 更主 要的
是课程开发运行机制和教师教育的原因 ,因而要解决和 消除这种不适应还是要从国家的课程开发运行机制和教
师 教 育的课 程 以及 教师 培 训 等方面 协 同进 行 。 3 相 当数 量 的思 想品 德课 教 师缺 少参与校 本 课 程 开 . 发 的 动 力问题 。长 期 以来 ,单一 的 国家 课程 ,使得 教 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