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第六章 科学的实验基础与逻辑前提
自然辩证法
为什么说观察着渗透理论 • (1)理论决定了观察的目的和对象 • 下面请大家观察?
• (2)理论决定了观察到什么
约里奥· 居里错过两次诺贝尔奖
A、中子发现:
1932年,居里夫妇已经观察到:轻金属(如钹)在a粒子 的轰击下,会放射出一种穿透力极强的不带电的粒子。而且, 它能够从石蜡等含氢较多的物质中激发出高能质子。但是,他 们把这种穿透力极强的粒子误认为是γ射线。这一结果公布一 个月,剑桥大学的查德威克重复了这一实验,得出结论说这不 是γ射线,而是卢瑟福早已预言的中子。他因此获得了1935年 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第六章
科学的实验基础与逻辑前提
一、科学事实
• (一)科学事实的重要性 • 1、古代 • “当我们知道事实后,我们就探讨根据,例如, 如果我们知道太阳被遮蔽和地球运动,我们就问 它们之所以的原因,这就是我们提问题的方式。” • ——亚里士多德
•
以古代生物学为例,他是生物学的开拓 者。他把生物学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他 记录了540种动物,其中50种还有解剖图。 他还考察了小鸡和其他动物胚胎的发展, 认识到鲸鱼是胎生的,这是近百年来法重 新发现的。他对动植物作了11级的分类, 有些内容接近了现代水平。
• (1)观察必须 具有可重复性 • (2)观察必须 以正确的理论 为指导
燃素说与氧气说
• (3)观察必须全面、系统
中国科学家竺可桢(1890-1974)从1924年开始就观察布 谷鸟始鸣的日期、燕子始见的日期等变化,每年都要记载冰 冻、融化和各种植物开始开花的日期等现象,每年都要观察 记录当天的气温、气压、温度等,从青年时期开始一直到逝 世的前一天,从未间断。这些全面、系统的观察材料,为他 取得重大的研究成果奠定了基础。
• 1、经典物理学实验中的测量理论:
逻辑学第6章 归纳要科学.ppt
不完全归纳推理
科学归纳推理
(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1、概念和公式
又称简单枚举法,它是根据一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 具有某种属性,并且未遇到相反事例,从而概括出该类事物 一般性结论的归纳推理。
11/24/2020
12
其基本特征在于:枚举部分对象而未遇反例,从而 得出对全部对象的认识。
第六章 归纳要科学
教学要点与重点
பைடு நூலகம்
➢
归纳推理的实质
➢
求因果五法
11/24/2020
1
为什么要研究归纳推理
※ 日常思维中的推理并不总是必然性的演绎推理, 有很大一部分推理并不具有必然性,但仍是合乎情理 的,这类推理应当得到逻辑的刻画。
※ 普遍性知识的命题通常被作为演绎推理的大前提,从 而构造严格的演绎证明体系,比如科学证明;但这样的大 前提却常常是通过归纳法得到,比如某些科学发现。
秃鹫会飞; 喜鹊会飞; 海鸥会飞; …………
麻雀会飞; 乌鸦会飞; 大雁会飞; 天鹅会飞;
所有鸟都是会飞的。
7
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比较认知
类型: 特征: 评价: 刻画: 方法:
归纳推理 或然性
演绎推理 必然性
确证度
定性刻画 定量刻画
简单枚举法
概率归纳 统计归纳
有效性
直观刻画 形式刻画
基本推理 日常认知
2、结论断定的范围不同。 归纳推理:结论断定的范围超出了前提所判定的范围; 演绎推理:结论断定的范围在前提所判定的范围内。
3、前提与结论的联系性质不同。 归纳推理:结论是或然的,即使前提真实,形式有效也 是如此;
演绎推理:结论是必然的,前提真实、形式有效结论必真 4、前提的数量不同。 归纳推理的前提可以是无限的。而演绎推理是有限制的。
第6章科学理论评价
第六章科学理论的评价与发展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当一个新的科学理论提出后,它要经过科学共同体的评价和选择,才能被科学界接受;而科学理论一旦被接受,它又会按照一定的逻辑向前发展。
科学共同体依据什么样的标准评价和选择理论,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又会呈现出什么样的规律性本章将对这些问题给予回答。
第一节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与经验检验科学理论的评价包括:逻辑评价和经验检验两个环节,科学理论的形成和确立必须通过评价和检验。
科学家在经验检验之前,首先要对理论进行逻辑评价,以选择出一个优先进行检验的理论来,然后,再通过经验来验证理论的可靠性。
逻辑评价:优劣,经验检验:真假一、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主要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对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做出评价,即它是否合乎逻辑,它属于理性的考察,有时候也被人们称为理性检验。
”新理论首先应经得起理性检验。
发现理论的逻辑结构的欠合理和完备,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指出方向。
经不起理性检验的理论则没有必要经受进一步的经验检验。
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主要包括相容性评价、自洽性评价和简单性评价三个方面。
1、相容性评价1)含义“指通过与公认的相关科学理论的比较,评价新理论是否与公认的相关理论相违背。
”公认的相关理论:一般是科学上已确立的理论。
通过相容性评价,可以确认新理论在逻辑上是否合理。
2)评价规则相容与不相容,两种理论间的逻辑关系。
A, 相容如果:从新理论T2 —→公认理论T1,或者:从新理论T2—/→∪公认理论T1那么:两者相容。
可以断定:新理论得到了公认观点的支持。
B, 不相容如果:从新理论T2—→∪公认理论T1,或者:—→与公认理论T1相悖的推论,两者不相容。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断定:新理论没有得到公认理论的支持。
举例:相对论、量子力学与牛顿力学“能量亏损”与“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3)不相容的解决当发现新的科学理论与公认的传统理论不相容时,必须区分两种情况:不相容是由于新理论自身的表述方式与通用的表述方式不协调造成的,还是由于新理论从本质上就和公认的传统理论中的基本原理根本抵触造成的前一种情况:考虑修改或完善新理论的表述方式,以避免新理论刚一问世就面临暴风雨般的敌视,在新理论的初始创作过程中,更应如此。
刘大椿《自然辩证法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科学的实验基础与逻辑前提)【圣才出品】
第6章科学的实验基础与逻辑前提6.1 复习笔记一、科学事实的获得与整理1.科学事实及其重要作用对科学事实重要性的认识在当代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那里也得到了积极的回应。
(1)科学事实的含义事实是人们通过感觉经验所感知到的现象和过程,但日常生活中的感觉经验并不都是科学事实。
①科学事实是进入到科学家研究视野中的现象,科学家把什么样的感觉经验确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依据是有选择的。
②科学事实要通过科学的概念来描述,如对于物体的运动,物理学就借助于“位移”“速度”等概念,而不是借助于“远近”“快慢”等概念来进行描述。
③把什么样的现象认定为科学事实,并不在于它是否在感觉经验中出现,而在于它能否经得起科学同行的重复性检验。
④现代科学讨论的科学事实并不全是由感觉器官预先发现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科学事实是在科学理论预见后才经由感觉器官发现的,如海王星的发现。
概括起来说,科学事实是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
(2)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的区别①客观事实是指物质对象的现象和过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客观的、第一性的。
②科学事实则是人们通过观察和试验获得的关于对象的映像以及对它的描述。
③科学事实属于认识论的范畴,它体现的是客观事件在科学认识主体头脑中的记述和判断。
没有客观事件发生,自然就不会有科学事实;没有主体所设置的认识条件,包括概念系统,也就无法记载出科学事实。
④科学事实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则是主观的。
对同一客观事件,可能因为认识条件设置得合理而被描述为精确的科学事实,也可能因为认识条件设置得不合理而被描述为粗糙的乃至歪曲的事实。
客观事件不存在正确或错误的问题,而科学事实却存在可错性的问题。
(3)科学事实一般应满足的条件①科学事实应该是关于个别存在的陈述。
②科学事实应该可复核、可重现。
科学事实是经过实验验证的,或通过直接观察得到的,应该具有可复核、可重现性。
③科学事实应该比较精确、系统。
科学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科学逻辑探究
科学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科学逻辑探究科学实验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通过一定的实验方法和科学逻辑来探究现象背后的原理。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科学实验的原理、实验方法以及科学逻辑,并探讨它们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科学实验的原理是指科学研究中实验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实验原理包括实验可重复性、实验控制性、实验变量等。
首先是实验可重复性,也就是说,同样的实验在相同的条件下能够重复得到相同的结果。
这是科学研究中保证实验结果可靠性和可验证性的基本要求。
其次是实验控制性,也就是在实验中需要控制和排除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以保证所要研究的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最后是实验变量,一般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自变量是科学研究中需要主动改变的变量,因变量是受自变量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变量,而控制变量是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在科学研究中,实验方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实验方法是指科学家在进行实验时所采取的一系列步骤和操作。
首先,科学家在进行实验前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并提出研究假设。
然后,科学家会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的具体步骤、方法和所需材料。
在实验过程中,科学家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现象。
最后,科学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得出科学结论。
科学逻辑是科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科学逻辑是指科学家在进行实验研究时所遵循的一种合乎逻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逻辑推理的方法来验证和解释实验结果。
科学逻辑在实验结论的推导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够帮助科学家排除主观臆断和偏见,使科学研究的结论更加科学可靠。
实验方法和科学逻辑的探究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实验方法能够帮助科学家在研究中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验证性。
通过严格的实验设计和操作,科学家能够控制和排除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从而获得更加准确和可靠的实验数据。
其次,科学逻辑能够帮助科学家在实验结论的推导过程中准确合理地解释实验结果,并从中得出科学结论。
科学实验的基础知识
科学实验的基础知识科学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工具,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科学理论的可行性,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推动科学的发展。
为了进行高质量的科学实验,研究人员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科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开展科学实验。
一、科学实验的定义和目的科学实验是科学研究中一种经过精心设计和严格控制的操作过程,旨在观察和测量某一现象、验证或否定某一假设、探究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科学实验的目的是获取准确的实验数据,以便分析和推断科学问题的答案,从而增加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二、科学实验的基本要素1. 实验问题或假设:科学实验的第一步是明确实验问题或提出一个假设。
实验问题要具体明确,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或解答。
而假设是对实验问题的一种假设性答案,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2.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科学实验的核心内容,涉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定、实验变量的选择和控制等。
实验组是被测试的组,接受特定处理或条件,而对照组则是与实验组相比较的基准组,不接受特定处理或条件。
实验变量是实验中被控制、改变或测量的因素。
3.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在进行科学实验时,需要准备适当的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实验材料是用来进行实验的物质,需要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而仪器设备是用来测量和记录实验数据的工具,如试管、天平、显微镜等。
4. 实验步骤和操作:科学实验通常包括一系列的实验步骤和操作,需要按照一定的次序和方法进行。
实验步骤描述要准确明了,操作过程要规范、细致,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5.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在科学实验中,研究人员需要收集和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定性和定量数据。
定性数据是描述性质和特征的数据,而定量数据是以数量表示的数据。
收集到的数据可以通过统计和图表等方式进行处理和展示,帮助研究人员发现数据的规律和趋势。
6. 结果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得出实验的结果和结论。
结果是对实验数据的客观反映,而结论是基于结果对实验问题或假设的回答或验证。
科学实验与逻辑思维的结合
科学实验与逻辑思维的结合科学实验与逻辑思维是现代科学探索中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
科学的进步不仅依赖于实验的严谨性,更离不开逻辑思维的清晰与独特。
通过逻辑思维,我们能够设计实验、分析结果,从而更有效地探索未知领域。
科学实验的核心是一系列系统的观察和测量。
这些观察以开放的心态进行,致力于揭示自然界的真理。
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
实验设计需要逻辑思维来预测可能的结果,以及了解这些结果如何能够支持或反驳某一理论。
实验的步骤、材料、方法和数据收集都是逻辑布局的一部分,只有逻辑严密,才能得到准确和可靠的实验。
实验中的变量控制也体现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科学家在进行实验时,需确保只改变一个变量,以观察其对结果的影响。
通过控制其他变量,可以清晰地分析因果关系,这一过程必须依靠严谨的逻辑推理。
只有通过逻辑思考,研究人员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实验方案,避免因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结果混淆。
数据分析同样需要逻辑思维的辅助。
实验结束后,科研人员会面对大量的数据,如何解读这些数据并从中提取有意义的信息是一项挑战。
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可以通过逻辑的方式分析数据,判断结果是否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
逻辑思维帮助研究人员在海量数据中找到有价值的线索,推导出合理的。
在科学发现的道路上,试错法是常见的探索手段。
科研人员在进行实验时,常常会遇到失败,不同于传统的方法论,试错法依靠逻辑推理和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实验方案,寻找正确的方向。
逻辑思维使科学家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从而逐步逼近真相。
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结合不仅限于自然科学领域。
在社会科学、工程学等领域,同样需要将实验过程与逻辑推理融合。
比如,在社会学研究中,调查问卷的设计需要逻辑严谨,以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在商业决策中,实验设计及其对应的逻辑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做出数据驱动的决策,提高效率和灵活性。
推进科学发展的过程中,逻辑思维与科学实验的结合也能激发创新。
当科学家对已有理论提出质疑,并设计出新的实验来验证或推翻这些理论时,创造性的火花便在此刻碰撞。
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科学实验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通过观察、测量、实验和推理等手段,以验证或推翻某种假设,从而获得科学知识和实验数据。
要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需要掌握实验的设计、实施和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科学实验的过程。
一、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实证主义和理性主义思想,通过实证验证和逻辑推理,追求客观真理。
实证主义认为只有通过科学实验才能获得真实和可靠的知识,而理性主义则注重逻辑推理和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或推翻某种假设,而假设是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和理论的分析得出的。
在设计实验之前,科学家必须建立一个明确的假设,并确定好实验的目标和预期结果。
只有清楚地定义了问题和目标,才能有效地进行实验。
科学实验遵循严格的规则和方法。
其中,尽可能控制实验条件以减少误差是基本原则之一。
科学家会采用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设计,其中对照组是不受操作影响的组,而实验组则是接受操作的组,以进行对比和验证。
此外,科学实验还需要可重复性,即同样的实验条件下能够得到相似的结果,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二、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科学实验通常包含以下基本步骤:问题提出、背景研究、假设设置、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论得出。
这些步骤是有序进行的,每个步骤都对实验的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1. 问题提出:科学实验的起点是问题的提出。
科学家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总结,形成一个明确的问题,并希望通过实验证明或证伪这个问题。
2. 背景研究:在设计实验之前,科学家需要对相关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
这一步骤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已有知识,并为实验的设计和结果分析提供依据。
3. 假设设置:在背景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家需要提出一个明确的假设。
假设是实验的基础,它描述了科学家期望在实验中获得的结果。
4. 实验设计:在确定好假设后,科学家需要设计实验方案。
如何利用科学实验和实践进行科学论证和推理
如何利用科学实验和实践进行科学论证和推理在科学领域,通过科学实验和实践进行科学论证和推理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并且提供可靠的证据来支持科学理论的建立。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科学实验和实践进行科学论证和推理的过程。
一、确定研究问题在进行科学实验和实践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应该明确、具体,并且能够通过科学实验和实践进行验证和推理。
二、制定假设在确定研究问题之后,科学家需要制定假设。
假设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推测,需要基于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理论。
制定假设时,应该保证其具有可行性和可验证性。
三、设计实验在制定假设之后,科学家需要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
实验的设计应该合理、可重复,并且能够收集到相关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实验设计需要考虑实验变量、控制变量和观察结果的记录等方面。
四、收集数据和观察结果在进行实验时,科学家需要收集数据和观察结果。
数据和观察结果应该精确、可靠,并且能够反映实验的实际情况。
科学家可以利用仪器、工具和观察方法来收集数据和观察结果。
五、分析数据和观察结果在收集到数据和观察结果后,科学家需要对其进行分析。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方法、图表展示等方式。
科学家需要通过对数据和观察结果的分析,得出科学结论,并且以此来验证或者推翻假设。
六、进行科学论证和推理在分析数据和观察结果之后,科学家可以进行科学论证和推理。
科学论证和推理的过程需要基于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结合科学知识和理论。
通过论证和推理,科学家可以得出对研究问题的解答,并且提供相关的证据和理由来支持结论的可靠性。
七、撰写研究报告最后,科学家需要撰写研究报告来总结实验和研究结果。
研究报告应该包括研究问题、假设、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科学论证和推理等内容。
撰写研究报告时,应该遵循科学论文的规范和要求,保证文献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综上所述,利用科学实验和实践进行科学论证和推理是一种有效的科学方法。
通过确定研究问题、制定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观察结果、分析数据和观察结果、进行科学论证和推理,并撰写研究报告,科学家可以得出科学结论,并为科学理论的建立提供可靠的证据。
科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步骤
科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步骤摘要科学实验是科学方法的核心环节,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科学假设和理论,推动科学知识的发展。
科学实验设计是实施科学实验的有序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步骤,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科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步骤,以帮助研究者设计出高质量的科学实验。
1. 引言科学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观察、测量和分析来验证科学假设和理论。
科学实验设计是实施科学实验的过程,设计优秀的实验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科学价值。
本文将介绍科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步骤,帮助研究者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2. 基本原则2.1 目的明确科学实验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研究问题。
在设计实验之前,研究者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想要回答什么科学问题。
目的明确可以帮助研究者选取适当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指标,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2.2 可控性科学实验需要保证实验条件的可控性,即能够控制和操纵实验变量。
通过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可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更准确地研究实验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3 随机性科学实验应该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即实验对象的选择和分组应该是随机的。
随机分组可以减少实验结果的偏差,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泛化能力。
2.4 重复性科学实验的结果应该是可重复的,即其他研究者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能够获得相似的结果。
重复实验可以帮助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
2.5 数据分析科学实验的数据应该经过合理的统计分析,将数据转化为可靠的科学结论。
研究者应该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明确实验结果的显著性和可靠性。
3. 设计步骤3.1 确定目标和问题在设计科学实验之前,需要明确实验的目标和研究问题。
研究者应该思考自己想要研究的科学问题是什么,以及实验能否回答这个问题。
3.2 选择实验方法根据实验目的和问题,研究者需要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
不同的实验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实验目的,研究者应该选择最合适的实验方法,以提高实验的效果和可靠性。
如何利用科学实验和实践进行科学论证和推理
如何利用科学实验和实践进行科学论证和推理科学实验和实践在科学论证和推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实验和实践,我们可以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从中得出科学的结论和推理。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科学实验和实践进行科学论证和推理,并介绍一些常见的科学实验和实践方法。
一、科学实验的基本原则科学实验是科学论证和推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首先,实验应当严格遵循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包括观察、假设、实验、分析和得出结论等步骤。
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我们首先要观察和研究现象,然后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最后通过观察和数据分析来得出结论。
其次,实验应当设计合理。
一个好的实验设计能够提供可靠的数据和结果。
在实验设计中,我们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研究问题,并合理选择实验变量和控制变量,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最后,实验应当进行严谨的数据记录和分析。
数据记录应当准确无误,包括观察结果、实验条件、数据数值等信息。
在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运用统计方法和图表等工具,来整理和解读数据,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和推理。
二、科学实验的常见方法在科学实验中,有许多常见的实验方法可以用来进行科学论证和推理。
下面我们将介绍其中的几种常见方法。
1.对照实验法:对照实验法是通过对比不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来推断实验变量对结果的影响程度。
在对照实验中,我们需要设置一个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比较,以消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2.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观察现象和收集数据,来推断现象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观察法可以在现有的条件和环境下进行,也可以通过人工干预来观察实验结果。
3.模拟实验法:模拟实验法是通过模拟真实的实验情景,来分析和预测实验结果。
模拟实验可以运用计算机模拟软件、仿真装置等工具来进行,从而可以在实验前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和探索。
4.数据分析法:数据分析法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来得出结论和推理。
如何利用科学实验和实践进行科学论证和推理
如何利用科学实验和实践进行科学论证和推理科学论证和推理是科学研究的基石,通过科学实验和实践进行论证和推理,能够有效地验证科学理论,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科学实验和实践进行科学论证和推理的方法和步骤。
一、实验设计进行科学实验需要合理的实验设计,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验设计原则:1. 目标明确:确定实验的目的和研究问题,明确预期结果。
2. 控制变量:除正在研究的变量外,其他各种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都应尽可能保持恒定。
3. 随机分组:将被试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减少实验结果的偏差。
4. 重复实验:多次重复同一实验,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5.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观察结果,以备后续分析和推理。
二、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并进行科学论证和推理。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1. 描述性统计: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差、频率分布等,以提供数据的基本情况。
2. 参数检验:通过统计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判断差异是否显著。
3. 相关性分析:判断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通过计算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
4. 回归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和方向。
5. 图表展示:使用图表直观地展示数据分析结果,如折线图、柱状图、饼图等。
三、论证和推理基于科学实验和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科学论证和推理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建议:1. 结果解释: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提出可能的原因和机制。
2. 剔除干扰因素:排除可能的干扰因素,确保结果具有合理性和可靠性。
3. 推广应用:结合实验结果,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或问题,扩大研究的适用范围。
4. 理论支持:利用实验结果对已有理论进行支持或修正,并提出新的理论假设。
5. 综合分析:综合各种证据和观点,对科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推理。
科学课程第六章教学解析
科学课程第六章教学解析科学课程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帮助他们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
在科学课程的第六章中,我们将深入解析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便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教学。
一、教学内容第六章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科学实验和科学方法展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实验的基本要素和步骤: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要素,包括问题、假设、实验设计、数据记录、结果分析等。
同时,还需要教导学生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如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等。
2. 科学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例如,通过让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提问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科学方法的应用:介绍科学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科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如观察法、比较法、实验法等。
4. 科学实验的安全意识:教导学生科学实验的安全规范和实验室安全知识,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并能正确应对。
二、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教授第六章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同时注重实践操作的培养。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合作学习: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互相合作、讨论和分享实验过程和结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科学方法的应用和实际意义,帮助他们理解章节内容的关键点。
4. 讨论与提问: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法。
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5. 制定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实验方案,根据自己的问题和假设进行实验设计和实施。
通过实际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科学实验小学科学实验的观察与推理
科学实验小学科学实验的观察与推理科学实验的观察与推理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力。
观察和推理是科学实验中的关键环节,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实验中观察和推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观察和推理。
一、观察的重要性观察是科学实验中最基本的步骤之一,通过观察可以收集实验现象、现象,帮助学生了解事物的性质和特点。
观察能够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力、注意力和耐心,提高他们对事物的敏感度。
观察实验现象要注重细节,观察过程中需要进行记录和描绘。
学生可以使用各种观察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来辅助观察。
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学生应注重对比和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行观察,以得出更全面、准确的结论。
二、推理的重要性推理是科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能力,通过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可以帮助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推理是从观察到的现象中找出共同点和差异点,从而得出结论的过程。
推理过程中,学生应灵活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理论,进行逻辑思考。
推理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推理,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科学实验的观察与推理方法在进行科学实验的观察与推理时,学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明确实验目的:在进行实验之前,学生需要明确实验目的,明确要观察和推理的内容。
2.仔细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细节,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可以使用观察工具,如放大镜等,帮助观察。
3.记录实验现象:学生应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可以使用实验记录表格或笔记本等进行记录。
记录时要注重细节和准确性。
4.收集实验数据: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现象收集相关数据,可以是数量上的数据,也可以是颜色、形状等方面的数据。
5.分析实验数据:学生对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关系。
6.推理结论:根据观察和数据分析的结果,学生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科学实验设计与科学推理能力的培养的课程设计
科学实验设计与科学推理能力的培养的课程设计引言:科学实验设计与科学推理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通过科学实验设计,培养学生观察、提问、探究和解释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设计独特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1. 科学实验设计基础知识- 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实验变量的定义和分类- 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2. 科学实验设计案例分析- 分析已有的科学实验设计案例- 总结实验设计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学会从实验设计中获取科学知识和科学推理的方法3. 科学实验设计与科学推理能力的培养-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 学生自主选择实验主题和相关问题- 学生提出实验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并展示实验成果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自主组成小组,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互相合作、交流与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 问题导学法: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已有的科学实验设计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和科学思维能力。
4. 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进行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课程评估与反馈1. 实验报告评估:评估学生实验报告的实验设计是否完整、实验操作是否正确、实验数据是否准确以及结论是否合理等。
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科学实验是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实践探究、观察和实验验证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的习惯。
而科学思维的培养则有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本文将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来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第一部分: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是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理性思维方式,包括观察、提出问题、构建假设、实验和验证等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观察和提出问题科学实验的起点是观察和提出问题。
通过仔细观察,学生可以对自然现象或问题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某物体会发光?”“为什么某物体会下沉?”等。
观察和提出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第二步:构建假设在提出问题后,学生需要构建假设。
假设是对问题的解释或预测。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构建假设,并做出相应的预测。
例如,对于“为什么某物体会发光?”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提出“因为它含有发光的成分”等假设。
第三步:实验设计和操作在构建假设后,学生需要设计和执行实验来验证或证明假设的有效性。
实验设计包括确定实验目的、选择实验材料和仪器、制定实验步骤等。
在进行实验时,学生应注意实验材料的准备、仪器的正确使用以及实验步骤的严谨性。
第四步:观察和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精确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观察要求细致入微,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记录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形式进行,便于后续数据的分析和总结。
第五步:数据分析和结论通过对观察和数据的分析,学生可以得出结论,验证或证明自己的假设。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方法、图表分析等手段,以科学的方式解读实验结果。
结论应该准确、简明扼要,并与实验目的和假设保持一致。
第二部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的方法科学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06 第六章 科学的实验基础与逻辑前提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一、科学事实的获得与整理
类比推理的逻辑根据是不充分的。类比可能会 提供科学发现的重要线索,引导科学家走上成功之 路,但作为类比推理基础的相似属性和作为类比推 论结果的推出属性之间不一定有必然性联系。类比 推理允许在不知道它们是否具有必然性联系的基础 上进行大胆假说,这在某种意义上搭建了根据已知 经验或理论探索未知经验或理论的桥梁,极大地推 动了科学事实整理和科学理论创造活动的开展。类 比方法是科学概括的重要手段,应用得当,便可以 成为确立科学假说和创造科学理论的有力工具。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一、科学事实的获得与整理
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其基本环节是 联想和比较。首先是选取何种类别对象的 联想和比较,其次是对所研究的对象在形 态、属性、结构、功能方面,以及在理论 原则、形式、方法、内容等方面的联想和 比较,以便从对已知事物的判断过渡到对 未知事物的判断。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一、科学事实的获得与整理
科学观察一般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和状态 下对研究对象所进行的观察。所谓自然发生的 条件,是指在观察时,观察者不对自然事物或 现象进行干预,使其按照本来的状况运动和变 化。这是观察的重要特点之一。 观察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直接观 察是直接通过感官考察客体的方法,它生动、 直观,但有局限性。间接观察是借助于一定的 仪器观察客体的方法,它扩大了感官知觉的范 围,能提供更准确的观察结果和科学事实。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二、科学规律的合理性与可错性
经验规律与理论规律
现代科学认识活动同时在两个层面上进行,一 是在可观察层面上进行的、与感官和经验直接相联 系的认识活动;二是用抽象的或形式化的语言表述 的、其对象与过程一般不可直接观察的认识活动。 前者将已知事实互相联系起来,形成以经验概括的 形式出现的试探性假说或所谓的经验规律,都是经 过直接观察,即通过寻找类似的事实并观察由假说 提出的各种关系而得到确证的;后者则在经验定律 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最终形成以抽象概念和若干 公理为前提的逻辑演绎系统,这样的逻辑演绎系统 一般被科学共同体确认为理论规律。
第四讲 科学的实验基础与逻辑前提
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一般到特殊的推理,而是指根据一定的 逻辑规则,从前提中得出必然的结论。 逻辑规则,从前提中得出必然的结论。 它可以是从一般到一般, 它可以是从一般到一般,也可以是从特 殊到特殊, 殊到特殊,还可以是无须用一般和特殊 概念的推理,如命题的演算, 概念的推理,如命题的演算,也是一种 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演绎方法的基本特点就在于 从假定为真的前提出发, 从假定为真的前提出发,借着有效的推 理方法和程式, 理方法和程式,得出必须不矛盾于前提 的结论。 的结论。
2、科学理论的合理性 、
科学取得的非凡成就, 科学取得的非凡成就,表明科学是一项进 步的事业,具有合理性。 步的事业,具有合理性。 这种合理性, 这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客观性和合逻辑 性上,前者体现在科学的内容和意义上, 性上,前者体现在科学的内容和意义上, 后者体现在科学的结构和方法上。 后者体现在科学的结构和方法上。
归纳问题
人类理解论》一书中, 在《人类理解论》一书中,休谟主张所有人 类的思考活动都可以分为两种:追求“ 类的思考活动都可以分为两种:追求“观念的 连结” 实际的真相” 连结”(Relation of Ideas)与“实际的真相” ) )。前者牵涉到的是抽象的 (Matters of Fact)。前者牵涉到的是抽象的 )。 逻辑概念与数学,并且以直觉和逻辑演绎为主; 逻辑概念与数学,并且以直觉和逻辑演绎为主; 后者则是以研究现实世界的情况为主。而为了 后者则是以研究现实世界的情况为主。 避免被任何我们所不知道的实际真相或在我们 过去经验中不曾察觉的事实的影响, 过去经验中不曾察觉的事实的影响,我们必须 使用归纳思考。 使用归纳思考。归纳思考的原则在于假设我们 过去的行动可以做为未来行动的可靠指导,论证 过去的行动可以做为未来行动的可靠指导 论证 的或直觉的:这样的思考在基本上是先验的, 的或直觉的:这样的思考在基本上是先验的, 我们不能以先验的知识证明未来就会和过去一 因为(在逻辑上) 致,因为(在逻辑上)可以思考而出的明显事 实是世界早已不是一致的了。 实是世界早已不是一致的了。
科学实验中的观察与推理
科学实验中的观察与推理导语: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和推理是学生获取实验数据和现象背后规律的基本方法。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观察和推理的方法进行科学实验,并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观察与实验设计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设定研究问题,并设计合适的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观察的要点如下:1. 认真观察:学生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各个方面,注意细节,并将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2. 多角度观察:学生应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包括实验物质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以获取丰富的观察数据。
3. 掌握时间:学生应在实验中掌握好观察的时间,有些实验现象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出现,学生需耐心等待,并及时记录。
二、数据处理与分析观察得到的数据是进行科学推理的基础。
在处理数据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整理:学生将观察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图像或其他形式,以便于数据的后续分析。
2. 数据分析:学生应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的观察结果,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并尝试寻找规律或趋势。
3. 归纳总结:学生需要从数据中归纳总结出实验中存在的规律或现象,以及推测其背后的原因。
三、推理与解释在观察数据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进行推理和解释。
1. 归纳推理:学生根据观察数据和已有的知识进行归纳推理,推测实验现象的原因或规律。
2. 推断解释:学生可以根据实验数据对现象进行解释,尝试给出合理的推断,解释实验现象背后的机制或原理。
3. 举例比较:学生可以结合其他类似实验或现象进行比较和类比,进一步验证和加深对实验现象的推理和解释。
四、实验改进与拓展在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或设计新的实验,进一步验证和深化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推理。
1. 变量控制:学生可以通过合理地控制实验变量,对实验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验证观察数据和推理的有效性。
2. 扩展实验:学生可以根据观察和推理结果设计拓展实验,进一步深入研究现象的规律和机制,培养对科学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科学实验设计的基础知识
科学实验设计的基础知识科学实验在科学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科学家验证假设、探究规律,并推动科学的进步。
而科学实验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它需要科学家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科学实验设计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科学实验方法。
一、科学实验的基本要素科学实验一般由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和设备、实验步骤以及实验数据等要素组成。
1.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科学家制定实验的初衷和目标,它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或否定一个科学假设,解决科学问题,或者发现新的知识。
2. 实验材料和设备实验材料和设备是进行实验所需的原材料、试剂或实验装置等。
科学家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备,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是指科学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进行实验的过程。
科学家应该明确记录每一个实验步骤,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比较性。
4. 实验数据实验数据是实验过程中所观测和测量到的数据,它可以用来验证科学假设或者得出结论。
科学家需要准确地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并进行合理的数据处理以获得可靠的结果。
二、科学实验设计的原则科学实验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实验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1. 控制变量科学实验中,为了准确地观察和分析某一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科学家需要尽量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
只有在确定了实验结果与独立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后,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2. 随机分组为了排除实验结果的偶然性,科学家常常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实验对象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某种处理,对照组不接受处理,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来确定处理的效果。
3. 多次重复为了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科学家通常会进行多次重复实验。
多次重复实验可以有效地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精确度。
三、科学实验设计的方法科学实验的设计方法有很多种,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1. 单因素实验设计单因素实验设计是最简单的实验设计方法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一、科学事实的获得与整理
统计推理是归纳方法的推广和应用。统 计推理一般是用随机样本的属性来对样本所 属的总体的属性进行预测或推断,它在本质 上属于或然性推论,因为其结论所断言的范 围(总体)超出了前提所断言的范围 (样 本)。但由于它采用了严格的数学理论规定 的概率统计的成果,统计推理仍称得上具备 或然性推论的精确化形式。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可进一步划分为物理模拟、数学模拟 和功能模拟。 物理模拟是根据相似理论,构造出与客体对象相 似的物理模型,通过模型实验了解原型变化的物理 过程。 数学模拟是在原型与模型之间存在数学方程或与 数学模型相似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求解来研究对 象性质的一种模拟方法。 功能模拟则是以控制论为理论基础、以功能相似 为目标的模拟方法,它在当代科学和技术活动中发 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一、科学事实的获得与整理
科学事实的整理:归纳、演绎和类比
一般而言,从科学事实向科学规律和科学理论的 过渡大致要经过知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知性 认识阶段主要是对科学事实进行分类、系统化并对它 们加以分析和概括,使之上升为科学规律的阶段。相 应的科学方法主要是所谓的广义归纳方法,包括科学 归纳法、统计方法、类比方法等或然性的推论方法, 简称归纳方法。理性认识阶段主要是在科学概括的基 础上形成理论体系,以便反映客观世界普遍而必然的 联系。相应的科学方法主要是演绎方法。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一、科学事实的获得与整理
科学观察一般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和状态 下对研究对象所进行的观察。所谓自然发生的 条件,是指在观察时,观察者不对自然事物或 现象进行干预,使其按照本来的状况运动和变 化。这是观察的重要特点之一。 观察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直接观 察是直接通过感官考察客体的方法,它生动、 直观,但有局限性。间接观察是借助于一定的 仪器观察客体的方法,它扩大了感官知觉的范 围,能提供更准确的观察结果和科学事实。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一、科学事实的获得与整理
在具体的科学实践中,经常采用的是科学归纳 法。它将分析方法或抽象方法和归纳方法加以综合 ,可以通过对理想模型的分析得出具有必然性的科 学推论。数学中常用的数学归纳法,是科学归纳法 的成功范例。这一归纳法的基本规则是: 如果F对于F(1)成立;并且,它对于F(n)成 立且对于F(n+1)也成立,那么,F对于任何F(n) 都成立,n是无穷自然数列。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一、科学事实的获得与整理
2. 演绎方法
最早的从演绎方法层面对人类运用逻辑思 维的经验进行的系统总结,是亚里士多德在其形 式逻辑中所阐述的三段论。他巧妙地运用符号化 的办法,把人类运用自然语言进行思维的经验提 升到基本思维规律和基本思维方法的高度。
自然辩证法概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一、科学事实的获得与整理
2. 科学事实是确证或反驳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 基本手段,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动力之一。科学假说和 科学理论的正确与否主要通过与科学事实相对照来进 行评价,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不应与科学事实相矛盾 ,而应对科学事实作出解释,被解释的科学事实越多 、越精确,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真理性就越强。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一、科学事实的获得与整理
类比推理的逻辑根据是不充分的。类比可能会 提供科学发现的重要线索,引导科学家走上成功之 路,但作为类比推理基础的相似属性和作为类比推 论结果的推出属性之间不一定有必然性联系。类比 推理允许在不知道它们是否具有必然性联系的基础 上进行大胆假说,这在某种意义上搭建了根据已知 经验或理论探索未知经验或理论的桥梁,极大地推 动了科学事实整理和科学理论创造活动的开展。类 比方法是科学概括的重要手段,应用得当,便可以 成为确立科学假说和创造科学理论的有力工具。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一、科学事实的获得与整理
科学事实及其重要作用
科学事实是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 验事实,是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 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是不同的。客观事实是指 物质对象的现象和过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是客观的、第一性的。科学事实则是人们 通过观察和试验获得的关于对象的映像以及对 它的描述。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一、科学事实的获得与整理
1. 归纳方法
归纳方法,即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或 特殊的事物中概括出共同本质或一般原理 的逻辑思维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现象达 到本质,通过特殊揭示一般。就其形成关 于经验世界的概括的过程而言,归纳推理 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 本能的归纳; 由对常识的思考所获得的归纳; 通过批判性科学研究所获得的归纳。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2版) 刘大椿 主编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第三篇 科学论与科学方法论
第六章 科学的实验基础与逻辑前提
重点问题
科学事实的获得与整理 科学规律的合理性与可错性 科学实验中的经验与理性 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与功能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二、科学规律的合理性与可错性
任何理论规律都有两种显著的特征: 1. 任何理论规律均能解释观察的规律 性,而这些规律性与该理论规律作为存在 的事实推导出的新实体相联系。 2. 任何理论规律必须能够从该理论规 律的各种命题中演绎出新概括,它们可用 于直接的可观察的事件。 只有满足以上两点,才能表明理论规 律带给科学的新概念是与事实或经验概括 相对应的概念。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一、科学事实的获得与整理
科学实验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研究目的,运 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包括科学仪器和设备,在 人为控制或模拟自然事物或现象的条件下获得 科学事实的方法。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 实验好像是把各种现象拿在自己的手中,并时 而把这一现象、时而把那一现象纳入实验的进 程,从而在人为的简化的组合中确定现象间的 真实联系。观察主要是搜集自然现象所提供的 东西,而实验则是主动地从自然现象中索取人 们所期望的东西。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二、科学规律的合理性与可错性
和经验规律相比较,理论规律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理论规律是运用概念表述的抽象规律。它一般借 助于科学家创造的抽象概念来加以抽象表述。 理论规律的词语不涉及可观察的东西,它所表述 的内容不能用简单的、直接的方法来测量。 理论规律不是对观察现象的直接概括和总结。经 验规律一般直接来源于经验概括,而理论规律却不 是观察现象之后得出的具体结论,而是抽象概括和 理论思维的产物。
实验方法多种多样,可以依据不同 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 根据测量手段的不同,可将实验划 分为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 定性实验主要用来发现实验对象的某 种属性。 定量实验则可以精确地测定属性的量 值,如热功当量等。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一、科学事实的获得与整理
根据实验手段是否直接作用于被研究对 象,则有直接实验和模拟实验的划分。 直接实验是在实验仪器直接干预对象的条 件下观测对象所输出的信息。 模拟实验则是一种间接实验,先设计出反 映对象属性的模型,然后用实验手段作用于 模型,通过模型实验了解原型(对象)的性 质及其运动规律。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一、科学事实的获得与整理
应该是可复核 、可重现的 应该是关于个 科学事实 别存在的陈述 应该比较 清楚、系统
科学事实应该满足的条件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一、科学事实的获得与整理
科学事实的上述规定决定了它在科学认 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 科学事实是形成科学概念和科学原 理、建立科学理论的基础。虽然每个科学概 念和每种科学理论不一定都直接来源于科学 事实,但科学概念和理论归根到底必须以科 学事实为基础。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一、科学事实的获得与整理
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其基本环节是 联想和比较。首先是选取何种类别对象的 联想和比较,其次是对所研究的对象在形 态、属性、结构、功能方面,以及在理论 原则、形式、方法、内容等方面的联想和 比较,以便从对已知事物的判断过渡到对 未知事物的判断。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二、科学规律的合理性与可错性
经验规律与理论规律
现代科学认识活动同时在两个层面上进行,一 是在可观察层面上进行的、与感官和经验直接相联 系的认识活动;二是用抽象的或形式化的语言表述 的、其对象与过程一般不可直接观察的认识活动。 前者将已知事实互相联系起来,形成以经验概括的 形式出现的试探性假说或所谓的经验规律,都是经 过直接观察,即通过寻找类似的事实并观察由假说 提出的各种关系而得到确证的;后者则在经验定律 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最终形成以抽象概念和若干 公理为前提的逻辑演绎系统,这样的逻辑演绎系统 一般被科学共同体确认为理论规律。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一、科学事实的获得与整理
科学事实属于认识论的范畴,它体现的是客 观事件在科学认识主体头脑中的记述和判断。没 有客观事件发生,自然就不会有科学事实;没有 主体所设臵的认识条件,包括概念系统,也就无 法记载出科学事实。科学事实的内容是客观的, 形式则是主观的。对同一客观事件,可能因为认 识条件设臵得合理而被描述为精确的科学事实, 也可能因为认识条件设臵得不合理而被描述为粗 糙的乃至歪曲的事实。客观事件不存在正确或错 误的问题,而科学事实却存在可错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