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教育体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学校内涵发展解释
学校内涵发展解释学校内涵发展是指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努力,全面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内在品质。
内涵发展强调的是学校的内部建设和提升,而非仅仅追求外在的规模扩张和硬件建设。
一、教育质量的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是提升教育质量。
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评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课程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内涵发展还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应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应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公德心。
此外,学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体育素质,提供多样化的艺术和体育教育课程,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还需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应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条件,支持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教师培训机制,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
同时,学校应加强教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四、学校文化的塑造学校内涵发展还需要注重学校文化的塑造。
学校应建立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应注重传承和发扬学校的优秀传统和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学校还应加强家校合作,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体。
总之,学校内涵发展是一个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实力和内在品质的过程。
通过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努力,学校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出德才兼备、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材。
构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地方高师院校发展模式
构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地方高师院校发展模式[摘要]随着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相对过剩与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由封闭独立转向开放多元等新形势的出现,地方高师院校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面对新形势,地方高师院校应集中精力构建“科学定位,内涵发展,发挥优势,拓宽领域”的发展模式,破解难题,摆脱困境,实现自身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地方高师院校发展模式一、新形势下地方高师院校发展面临的困境随着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相对过剩,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由封闭独立转向开放多元和地方高师院校教学质量下降等新形势的出现,地方高师院校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1.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相对过剩。
随着“普九”目标的实现和学龄人口的逐年减少,我国中小学和学龄人口入学数量均大幅下降,仅2004~2006年全国中小学数量就减少54899所,适龄人口入学学生数量减少122.56万人,加上高校扩招,高师院校办学规模扩大,导致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相对过剩。
2.教师教育高等教育化使地方高师院校面临挑战。
随着国际上传统师范教育被教师教育一般高等教育化所取代,即由综合性大学来培养文化上富有修养、学术上训练有素的教师,教师从师任教能力由教师岗前培训来完成。
我国的教师教育体系正在由封闭独立向开放多元转变,加上就业竞争加剧,这使地方高师院校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
3.地方高师院校教学条件普遍较差,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
长期以来,由于师范教育适度优先发展的方针并未得到完全落实,使得师范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多科性大学在办学条件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进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地方高师院校健康发展和提高办学水平的主要瓶颈之一。
那么,在新形势下地方高师院校究竟要建立怎样的发展模式才能破解难题,摆脱困境,提高办学实力和教学质量,实现自身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呢?这一课题早已摆在地方高师院校面前,为此,许多地方高师院校调整了发展策略,尝试新的发展途径。
内涵式发展教育
内涵式发展教育一、什么是内涵式发展教育(一)学校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应该走内涵和外延式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一是外延式发展。
这是以规模扩张为基础的人、财、物的增长,是学校发展的数量特征,是硬件条件的改善。
二是内涵式发展。
这是以师生身心发展为基础的教育质量、效益的全面进步,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
在各种办学力量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学校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就必须重视实现内涵式发展。
(二)学校内涵式发展,是指学校在自身现有条件下,利用学校内部的资源,通过各种途径,深入挖掘和形成学校内部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机制,使学校内部迸发出勃勃生机,形成学校特色,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学校的内涵发展,也可理解为现代学校应在软硬件建设、师资、管理、教科研、教育理念等诸多方面要办的有风格、有个性、有特色、有品位。
(三)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动力有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
外在因素有:(1)政府和社会对学校的人、财、物的直接投入,但随着学校自主发展阶段的变化,其支持的方向将转为间接的政策控制;(2)社会的参与和影响。
内在因素有:(1)学校有效的组织结构和制度保障;(2)有效的领导;(3)教师群体的智慧和组织文化。
二、如何实现内涵式发展(一)内涵式发展包括教师内涵式发展、学生内涵式发展。
1.构建有利于教师成长的环境一是为教师发展创造优质的物质环境。
二是营造民主宽松的管理环境。
2.建立教师专业化成长机制一是鼓励教师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人生价值。
二是通过教学活动发展自己。
三是在教学科研中提高自己。
3.切实抓好思想组织建设4.构建和谐的内部关系5.学生内涵式发展包括教育教学成绩和学生心理、行为习惯的培养。
(二)校长与管理内涵式发展(三)构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心。
(四)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保障(五)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六)教育思想上主张“严管”和人性化管理(七)实现教师队伍、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优化鼓励学生树立“勤学”的学习观念。
深圳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研究
特区实践与理论 二〇二三年 第四期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但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回顾深圳高等教育经过三十多年发展与改革具有初步的规模、结构、制度与环境基础。
面向未来,我国特别是深圳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形势,给深圳高等教育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机遇与挑战。
一、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深圳高等教育规模不及北京、上海和广州,但目前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过去十几年,深圳市政府大力投入高等教育的建设与发展,从2011年的18.4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87.10亿元[1],推动了深圳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截至2023年1月,深圳已建成15所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数9680人,全日制在校生14.52万人,其中专科5.95万人(占比41.0%),本科5.69万人(占比39.2%),硕士2.44万人(占比16.8%),博士0.44万人(占比3.0%)[2]。
深圳高等教育的三十多年发展历程,深圳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特色进一步凸显,高等教育的“深圳模式”初步建立,并在国内外高等教育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充分体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深圳速度”和“深圳质量”。
一是高等教育“深深圳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研究倪士光 郭亚楠 刘虹豆 宋 岩摘 要:深圳高等教育经历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进入了2.0时代,即从外向式规模扩张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未来,深圳如何通过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政策设计,建设更高质量的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是新时代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
文章总结了深圳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深圳高等教育治理的“三大不足”,提出“四个体系一个计划”的发展建议,论述了以深圳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为动力保障,以集群协同发展体系为关键举措,以层次结构体系为核心抓手,以人才培养体系为基础要素,推动深圳高等教育成为区域发展的原始创新策源地。
教育强国 纲要
教育强国纲要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大计,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为了全面建设教育强国,我国制定了《教育强国纲要》,旨在推动教育事业迈上新的台阶,为国家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一、构建现代教育体系教育强国的基础在于建设现代教育体系。
《教育强国纲要》提出要统筹推进幼儿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等各个教育阶段的发展,构建覆盖全民的全面发展教育体系。
要注重提高学前教育的保障能力,推进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普及和均等化,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启蒙教育。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关系到教育质量与效益。
《教育强国纲要》提出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要建立健全教师职业发展体系,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三、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教育公平是教育强国的核心要义。
《教育强国纲要》提出要坚决打破教育发展中的各种不公平现象,缩小城乡、区域、贫富差距,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要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
《教育强国纲要》提出要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们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基因。
要推动中小学生学习中华经典著作,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传统美德,努力培养一代优秀的中华儿女。
五、推动教育与科技融合发展教育和科技是紧密相连的,教育强国建设也需要科技的支撑。
《教育强国纲要》提出要推动教育与科技融合发展,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和教学手段多样化。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人才队伍。
通过贯彻实施《教育强国纲要》,我国教育事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教育水平和质量将不断提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高校要构建内涵式发展的治理体系
高校要构建内涵式发展的治理体系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构建一套适应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治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要素和治理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要素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以下几个要素至关重要。
1. 师资队伍的建设:高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通过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力。
2. 教育教学改革:高校应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
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开展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3. 科研创新能力:高校要加强科研创新,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
建立一套科研激励机制,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资源支持,培养学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质量监控和评估:建立科学的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对高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和学生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通过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改进,确保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持续进步。
二、构建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治理体系为了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需要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治理体系。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构建措施。
1. 健全组织架构:建立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组织架构,明确各级管理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设立相关的部门和机构,负责内涵式发展的规划、实施和监督,形成科学、协调的管理体系。
2. 加强决策和执行力:高校需要注重决策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确保决策与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同时,要强化执行力,确保决策的贯彻执行和效果评估。
3. 建立信息化平台:构建高校内涵式发展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
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更好地掌握和利用各方面的资源,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4. 加强内外部合作:高校应积极开展内外部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理念。
学校内涵发展解释
学校内涵发展解释学校内涵发展是指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一种发展模式。
它强调学校教育的内在品质和内在力量的提升,而不仅仅关注学校的规模和硬件设施。
一、内涵发展的意义内涵发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和方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内涵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品德、情感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2. 提高教育质量:内涵发展强调学校内在品质的提升,通过改善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3. 增强学校竞争力:内涵发展是学校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内涵发展,学校能够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和声誉,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和学生,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二、内涵发展的核心要素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理念:学校内涵发展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发展。
2. 教育目标:学校内涵发展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学生,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3. 教育内容:学校内涵发展需要注重教育内容的更新和优化,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育内容。
4. 教育方法:学校内涵发展需要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5. 师资队伍:学校内涵发展需要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使其能够适应内涵发展的要求。
三、学校内涵发展的实施路径学校内涵发展的实施路径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内涵发展规划:学校需要制定内涵发展规划,明确内涵发展的目标和路径,确定发展的重点和措施。
2. 建立内涵发展评价体系:学校需要建立科学的内涵发展评价体系,通过多维度的评价指标,全面评估学校内涵发展的水平和效果。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4.04.15•【字号】教师〔2014〕934号•【施行日期】2014.04.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教师〔2014〕934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各有关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推进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教师〔2012〕13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豫政〔2013〕59号)精神,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教师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以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为主线,站位全局,服务全局,主动融入,行业融合,抓高端、补短板、夯基础、强体系,加大教师培养、培训支持力度,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整体水平,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师资保障。
二、总体目标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紧扣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强化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建设、研训一体化建设。
以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为突破点,强化职前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着力实现师范院校的开放化、综合化、专业化和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统一,使师范教育专业学生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以“国培”为引领,加大职后培训力度,深入贯彻教师继续教育制度,通过政策调控,加大支持力度,着力打造以校本研修为基础的“国培”、“省培”、“市培”、“县培”和“校培”的五级联动机制,努力构建以全员培训为主要标志的、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服务的教师教育终身学习体系。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摘要]文章分析了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新时期高等教育工作,提出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统筹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正确把握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努力推进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促进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也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战略地位。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意味着高等教育服务对象的变化,高等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发展模式乃至整个发展观都要主动调整,而这必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产生重大的影响,科学发展观对于指导高校的工作具有重大的、根本性的意义。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新时期高等教育工作,要求我们在思想观念上不断有新的解放,在战略决策上不断有新的发展,在工作举措上不断有新的创造,着眼于新的实践,按照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根本要求,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核心。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本质,是现代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特征和价值所在,是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
以人为本,就是突出人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这既是高等教育工作的中心,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1.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
育人为本就是要以培养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一切都着眼于调动和依靠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围绕育人目标,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维立体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涵
·2018年第3期的探索活动,学科的学术生产需要自由宽松的环境,知识真理的探索不为外部制度和权力所绑架约束;三是“求是创新”。
学科文化信仰指学术部落内部成员共同遵守的某种价值理想,贯穿个体的学术生涯,在学科知识生产过程中,根本理想是真理追求,知识探索失去真理精神,那么所生产的学科知识无疑是不可信且最终被抛弃的;四是“实用主义”的价值。
当代社会,知识价值革命带来了知识生产模式及其机制的转变,知识生产突破了传统纯科学范畴,人们不再只是为了知识而知识,学科知识生产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
推进一流学科文化的培育学科文化具有复杂多元的内涵,同时无论对社会公共空间以及对于学科建设自身等都具有毋庸置疑的价值。
然而,实践中我们在推进学科建设时往往并没有意识到学科文化的重要性,也没有将学科文化创新纳入到学科建设的具体进程中。
总体反观我国当前学科文化,学科精神消解、范式异化以及行为冲突是学科文化建设的三大困境,已经约束了学科建设过程中各要素活力的释放,深层阻滞了学科进步,已成改革的迫切要求。
与理想型学科文化的特质相比,应从四个方面推进。
一是加强学科间的会聚融通,建立包容性的学科文化生态。
转变观念,弱化学科的“边界”与“行政”职能,在实践层面搭建学科交融平台和建立包容、协同的学术共同体。
二是平衡“实用”与“永恒”的关系,构建社会需求导向的学科价值文化。
社会经济是学科发展尤其是实用性学科发展的重要动力所系,脱离社会实践的学科发展不可持续。
三是平衡“自由”与“规制”,创新学科范式文化。
学科建设不仅需要自由,同时也需要适当的规制,自由是真理探索的必要条件,规制是保证知识生产效率与方向,以及学术道德的重要力量,一流学科建设需要一流的学科组织文化和评价文化引领。
四是推动学科文化开放,塑造国际化的学科文化。
推动我国学科文化走向开放,打破僵化、封闭的文化圈层结构与模式,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我国高校与世界一流学科文化交流合作。
(作者崔延强,西南大学教授,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从事西方哲学、高等教育原理研究)责任编辑:孙 欣三维立体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涵严蔚刚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十九大报告则提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深入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1. 引言1.1 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性在当前社会主义制度下,教育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办学方向必须与社会主义思想保持一致,这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宝。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意味着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经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建设性,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加强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研究和实践,对于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牢牢把握这一方向,高校才能真正发展壮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1.2 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意义高校内涵式发展是指高校在实现办学目标、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人才等方面内在的建设和发展。
高校内涵包括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保障、科研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等多个方面,是高校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体现。
在当今社会,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意义日益凸显。
高校内涵式发展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只有不断提升内涵建设水平,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高校内涵式发展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有效途径。
通过深化内涵建设,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创新,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革新,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高校内涵式发展是提升高校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优质的内涵建设是吸引国内外优秀学生和教师的重要因素,也是高校国际间合作交流的基础和保障。
高校内涵式发展对于推动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和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高高校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2. 正文2.1 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当前高校办学工作的根本任务之一。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_内涵、价值与战略进路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_内涵、价值与战略进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内涵、价值与战略进路引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人才培养的基础,如何实现教育现代化已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教育现代化涉及到教育制度、教育理念、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等各个方面的内涵。
本文将就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价值与战略进路进行探讨分析。
一、内涵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是指教育从传统的口头传承为主向系统化、科学化、人本化的方向转变。
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教育体制,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保证教育的公平公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2. 教育内容创新:更新教育内容和教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强调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
3. 教育方式转变: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
二、价值教育现代化的实施,在于发展教育的内在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才培养:教育现代化是为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2. 社会公平:教育现代化可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和城市之间、贫富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3. 国家竞争力:发展教育现代化可以提高整个国家的竞争力,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三、战略进路教育现代化的战略进路需要从政策层面和实践层面共同推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政策支持:制定完善的教育法律法规,提高教育投入,保障教育公平,推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2. 教师培养:加强教师培训和职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3. 教育科技:加强教育科技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提供现代教育手段和资源支持。
4. 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上先进教育发展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教育模式,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必然选择
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必然选择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是指高等教育资源逐渐民主化和普及化,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
这对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公平和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内涵式发展成为必然选择,以确保教育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内涵式发展,即高等教育向内在发展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这种发展方式注重改革和创新,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能力为核心,全面提升教育内涵。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内涵式发展成为必然选择,具有以下几个原因。
内涵式发展可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资源的供给不断增加,但高等教育的质量就成为了一个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内涵式发展可以通过提高师资力量、改革课程设置、优化教学管理等方式,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使更多的学生获益于高等教育。
只有通过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提质增效,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内涵式发展有助于增进教育公平。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机会不公的问题逐渐凸显。
内涵式发展可以通过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改革等方式,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利用,缩小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学生之间的教育差距,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公平的接受教育的机会,使教育真正成为社会公平的保障。
内涵式发展可以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只有通过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才能真正适应国际社会的需求,增强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使高等教育真正走向国际化,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内涵式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必然选择。
只有通过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才能够真正实现提质增效、促进公平、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校内涵发展解释
学校内涵发展解释学校内涵发展是指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学校内涵发展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内涵发展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通过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可以促进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学校内涵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理念的转变:学校内涵发展要求学校教育理念的转变,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育向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转变。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2. 课程设置的优化:学校内涵发展要求学校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程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教学方法的改进:学校内涵发展要求学校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4. 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内涵发展要求学校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学校应该注重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和发展机会,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5. 教育评价的改革:学校内涵发展要求学校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注重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情况。
评价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业成绩、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内涵发展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对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应该积极推进内涵发展,不断完善教育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通过学校内涵发展,可以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战略的实质和内涵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求高等学校切实转变发展观念,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责,把人才队伍作为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把质量特色作为竞争取胜的发展主线,把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为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把学科交叉融合作为品质提升的战略选择,把产学研结合作为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对高等教育的任务要求非常明确,我们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就是要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更加深入地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障碍;更加自觉地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以促进公平为取向,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更加扎实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是教育大国,但还不是教育强国,也不是高等教育强国,这是一个基本判断。
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差距;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有差距;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的要求有差距;高校自主办学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与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有差距,等等。
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发展不够科学,要害是质量不高。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必须以改革创新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求高等学校切实转变发展观念,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责,把人才队伍作为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把质量特色作为竞争取胜的发展主线,把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为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把学科交叉融合作为品质提升的战略选择,把产学研结合作为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
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念分析
关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念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内涵式发展已成为继续促进高等教育进步的重要理念。
因此,本文聚焦于分析关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念。
首先,内涵式发展指高等教育之内部机制和形势发展得更加健全,从而达到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同时也提高整体水平。
其次,内涵式发展要求我们实施改革,提升高等教育的内涵,增强高等教育的社会性和维护高校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要确保高等教育的开放性,使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并不断吸引更多对高等教育有兴趣的人才投入其中。
另外,内涵式发展还要求我们加强对高等教育机构的监管,避免形成壁垒,确保高校的公平性和市场化尤其重要。
最后,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要着力加强高等教育的素质,以面向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以及应对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视野和新技术来提升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
总之,内涵式发展的理念已经成为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理念。
只有将内涵式发展理念落实到实践中去,才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更加融合、全面发展和更加优质化。
因此,应当积极研究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念,完善政策性文件,加强监督检查,提高投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专业建设,合理划分学科范畴,实施素质教育,以期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 1 -。
学校内涵发展解释
学校内涵发展解释学校内涵发展是指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努力,不断提升学校的内在品质和综合实力,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它强调学校不仅仅要追求教育教学的表面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是质量教育。
学校要注重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需要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学校内涵发展还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人文素质等方面的能力。
学校应该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和活动,鼓励学生参预各种社团、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服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内涵发展还需要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班、研讨会和教学交流活动,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学校内涵发展还需要注重学校管理和组织建设。
学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力,优化学校的管理流程和决策机制。
学校可以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效能,为学校的内涵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总之,学校内涵发展是学校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方向。
学校要注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学校的管理和组织建设,实现学校的内在品质和综合实力的提升。
惟独不断追求内涵发展,学校才干真正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加快新时代湖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加快新时代湖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南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21.04.02•【字号】•【施行日期】2021.04.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加快新时代湖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精神,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现就加快推进我省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面向世界科技竞争最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面向国家治理大战略,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聚焦国家和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急需,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引导研究生培养单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努力建设研究生教育强省,为湖南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湖南力量。
2.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着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贯穿研究生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全过程;坚持育人为本,以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中心,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需求导向,扎根中国大地,立足国情省情,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服务国家和湖南发展能力;坚持创新引领,增强研究生使命感、责任感,全面提升研究生科学研究、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坚持改革驱动,充分激发办学主体活力,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开放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素质教育与内涵式发展
立德树人、素质教育与内涵式发展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总体布局中,把教育放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首位,以“人民满意”为总要求,特别强调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素质教育、提高质量和综合改革结合在一起,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将教育公平落到“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并提出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理解和贯彻。
这里,我仅就“立德树人、素质教育与内涵式发展”谈谈初步的学习体会。
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这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是第一次。
它是在十七大提出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基础上,对于教育的根本性质和任务的新概括。
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这本是不成问题的问题。
然而,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日益紧密、教育的功能多样化和溢出效应不断强化的新形势下,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在认识和实践上确实成了一个大问题。
不妨到媒体上看一看:有人认为,尽管育人仍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但是已经并日益成为更多的任务如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国际交流等等之中的并列的一项;有人认为,在激烈的科技竞争中,处于竞争中心的研究性大学的核心任务是学术创新,表征大学水平的核心指标是研究产出。
这种观点事实上是科研为本的观点,将育人放在“次要”的位置上,林林总总的“排行榜”大抵是这个路数;有人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要求大学把重心放在产学研结合为经济发展服务,这常常见于政府和企业领导人的言论甚至是正式的文件;还有人认为,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建设学科、发展学术,这往往见诸于大学的规划文件和不少学者的言论。
如此等等,其共同点是偏离了大学育人之本。
需要澄清的是,有不少论者,以洪堡强调“研究”、蔡元培强调“学问”、梅贻琦强调“大师”为元理论,论述“学术为本”的观点,这其实是极大的误解。
仔细而完整地看看这些哲人的言论,就不难发现:洪堡并不是就研究论研究,他强调的是只有将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才能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以及高尚的品格,其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育人;蔡先生讲“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针对的是学生错误认识,在那篇著名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他“以三事为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二日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其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育人;梅先生讲“大学乃大师之谓”针对的是“大楼之谓”,而他之所以重视“大师”,是因为他们对于育人之重要,即在同一篇讲话中所说的“我们的智识,固有赖于教授的教导指点,就是我们的精神修养,亦全赖有教授的inspiration”,其着眼点和落脚点还是育人。
教育论文:让基础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
教育论文:让基础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2000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基础教育的发展也逐渐走向了内涵发展之路。
什么是教育内涵发展呢?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拓展式模式,内涵发展强调的是教育的内在质量和发展。
教育的内在质量和发展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导向,以学科知识和能力为核心,以形成健全个性素质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创新能力为手段,通过学校、教师、学生三方的不断协作与改进来实现教育的质量提高和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如何让基础教育走向内涵发展的道路呢?以下几方面做法可以提供参考: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教育内涵发展模式的核心是学生,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来制定教学计划,针对学生的弱点和优点进行针对性辅导,让学生能够从课堂逐渐走向自主学习。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发挥导师的作用,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更加耐心、细致的态度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成长。
而学生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沟通并反馈自己的需求和意见,以便教师能够更好地帮助自己。
2、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活动教育活动是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在基础教育中,学生的成长不应该仅仅只是通过学科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的达成。
学校应该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活动,提供生动、形象、寓教于乐的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实际的体验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我们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文化体育活动、科技竞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来进行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认识自我、发掘自我、提升自我,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3、用先进的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教育也将越来越注重科技的应用。
基础教育中的教学过程也应该与时俱进地采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新技术的应用,可以运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智能化学习系统等方式形成不断升级的学习环境,以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多样化、深度化和开放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