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文档
第四部分 发展循环经济
第四部分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主题“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主题旨在围绕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社会需求、市场需求、管理需求为导向,通过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以不同形式的科技项目为载体,依托市政府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企业与第三方机构等多元主体,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开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实现循环经济技术新的突破和有力支撑,积极推动节约型社会的发展。
2009年度循环经济主题科技项目指南在综合考虑以往各年度科技部及市科委开展科技项目、相关委办局科技工作发展规划、年度工作重点和现有科技需求及其它组织机构的科技需求的基础上,确定将围绕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农田土壤环境保护、污水资源化利用与雨洪利用、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产业生态化建设五大重点开展工作。
优先在建筑节能、工业节能、交通节能及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方面开展攻关示范;在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开展节约集约利用的调查与关键技术研究,在农田土壤污染方面开展污染源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扶持生活垃圾高效预处理、生活垃圾可持续填埋、农林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加大力度支持城市建设过程雨洪安全利用成套集成技术研发与示范;在试点产业园区采用清洁生产技术进行生态化构建与改造;力争本年度实现科技在循环经济重点领域内的有力支撑。
(一)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在建筑节能、工业节能、交通节能以及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先进适用技术或解决方案的示范、推广,充实并完善节能技术支撑体系,优化用能结构,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开发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和城乡居民建筑的具有良好经济性、可操作性的建筑节能技术;促进工业设备的节能改造,推动高能耗行业设备的升级换代,提高工业企业能源系统运行管理水平;开展交通节能降耗关键技术研发,降低交通运行能耗;研发低成本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技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未来发展之路:循环经济
•从国家宏观调控角度来讲,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关 的法律法规体系,使其有法可依。如2003年1月1日 起实施的《清洁生产促进法》,2009年1月1日起实 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其次是充分重视资源节 约,环境保护。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 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局部 与全局的关系。要以预防为主,从根源上着手,因 为污染造成的损失和治理污染的费用往往是预防措 施所需费用的100倍。可以尽量利用市场机制推行 循环经济,通过制定合理的价格政策,可将政府管 理废物的责任转移到私营企业,成为一项经济活动, 贯彻“谁污染,谁治理”。
参考文献:
《赤子
》2009年第6期;
《循环经济专题讲座
;
《循环经济21世纪的理想发展模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概论》
谢 谢 观 赏
1998年引入德国循环经济概念,确立“3R”原理的中心地位;
1999年从可持续生产的角度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整合;
2002年从新兴工业化的角度认识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
2003将循环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确立物质减量化的发展战略; 2004年,提出从不同的空间规模:城市、区域、国家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未来发展之路:循环经济
•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 主义社会的高度,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 识的新飞跃。 •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 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它要 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经济的各个方面,以 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它不仅体现了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 •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它以人 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一遵循 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简直保护优先、开 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 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 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路径
作者简介 : 朱嘉欣 ( 1 9 6 4 一 ) , 男( 满族) , 辽 宁铁岭人 , 思政部主任 , 副教授 , 从事思想政治教 育研 究。
二、 建 设 资 源 节 约型 社 会 的 重 要途 径 就 是 大 力 发展 循 环经 济
社会 的发展离 不开 生产 与消费两大环节 , 由于大部分 污
循 环经 的单 向式 直线 过程 , 向“ 资 源一 产 品一废 弃物一 再生
摘
要: 资源是人 类社会赖 以生存的必需要 素。随着资源的被开发与使 用 , 资源不断减 少, 环境 不断恶化 , 人 们的
生活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已经受到了严 重的影响 。 建设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 中国共产党提 出的战略思想 , 其核心 内容是
节约 资源, 充分利 用资源, 减 少污染排放 。 循环经济就是 以资源的 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 以低 消耗 、 低排放 、 高效 率为基本特征 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发展循环经济是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路径 。
关键词 : 循环经济 ; 资源 ; 节约型社会 ; 可持 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 F 1 2 4 . 5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9 1 X( 2 0 1 3 ) 0 6 — 0 0 0 8 — 0 2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 人类社 会的发展依赖于一 定 的 自然资源 , 人们 在开发利用 资源 的过 程中 , 一方 面 自然 资源在不 断地 减少 , 另一方 面资 源的被 开发利 用又在不断地 改变着人类生存 的环境 。人们逐渐认识到 , 不断匮乏的资源
染 都是 消耗资 源和排 放废 弃物造 成 的 , 因此建设 资 源节约 型、 环境友好 型社会就要 从源头减 少资源消耗 , 减 少污染排
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方案
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方案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云安县委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的精神,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强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二、总体目标以建设山区经济强县与构建和谐活力云安为总目标,用10年时间,基本建成以“石材、水泥产业链,硫化工产业链,农村生产生活循环链,城市生产生活循环链”架构的循环经济示范县。
建成一批清洁生产的示范企业和生态企业群组成的生态示范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成绩,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实现由资源依托型向资源效益型,最终实现生态型的工业体系。
逐步建立起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型社会。
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任务根据我县的资源特点和产业特点,我县将建设以下四条循环经济链条:一是石材、水泥产业链。
利用天然石材加工石板材;边角料分选后与木制、铁制家具结合生产工艺家具;边角料粘合生产高强度人造石;大理石边角料、生产大理石产生的废浆与石灰石、火山灰成为水泥生产原料;水泥生产的余热和煤矸石发电;水泥生产中的粉煤灰用于水泥的填充料。
构成“石材—家具—水泥”和“石灰石、煤—水泥—余热—电—粉煤灰—水泥”循环经济链。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 什么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旨在通过有效利用资源,减少垃圾产生和减少能源消耗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主要包括资源的再循环利用、废物的再利用以及产品寿命周期延长等概念。
2. 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有效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实施循环经济,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 循环经济的原则•减少与再利用:尽量减少资源的浪费,通过再利用废弃物品实现资源的再循环利用。
•产品寿命周期管理: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减少废弃物产生。
•资源的替代:寻找替代资源,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
•整体规划:从整体上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4. 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4.1 制定相关政策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活动,例如对资源浪费行为进行惩罚,对环保行为进行奖励等。
4.2 推广资源节约技术加强科技创新,推广资源节约技术,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
例如,推广循环利用技术,加强废物处理和资源回收。
4.3 培养节约型生活习惯教育公众养成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生活习惯,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
鼓励大家购买环保产品,倡导绿色出行、绿色生活。
4.4 加强环保意识通过媒体、教育等渠道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中来。
5. 循环经济的应用案例5.1 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是循环经济的一种体现,通过将可回收、有害、湿垃圾等种类分开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进行资源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2 农业生态循环系统建立农业生态循环系统,通过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再利用,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化肥农药等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6. 总结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手段,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摘要: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党中央从我国国情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本文从国家相关政策出发,研究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重点探讨了建设两型社会中应着力解决的几方面重点工作。
关键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经济,生态保护我国资源相对紧缺,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经济已经保持了30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在全社会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将直接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2005年3月举行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及系列相关举措,包括“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等发展目标。
2011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 -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 会
招 立娣 吴少 伟 赵 高送 (. 1 青岛 大学 山东青 岛 2 6 7 I 60 1 2 3 郑州华 信学 院管理 系 河南郑 州 .. 4 10 ) 5 1 0
学、技 术科学 、人 文科学 以及 综合性 学科 的教 学与实 践环节 中 ,并贯 穿于大 学教育 的始终 ,同时为政 府机 关 、企业人 员进 行专 门培 训 ,既为 环保事 业和 生 态工业 提供 具有较 强适 应能 力的 高素质 新型人 才 ,又为社 会提 供符合 可持 续 发展 需 要的 科技 成 果 。 2 2 3 新伦 理体 系架 构 .. 创 必 须在 生 态环境 伦 理 体 系和 市场 经济 伦理 之 间 建立 一套 新 的循 环经 济 伦理 体 系 ,并使之 深 人人 心 ,发 展循 环经济 才能得 到公 众 的理解和 支持 。循 环 经济 涉及 生产 和生 活 的所 有领域 ,与全社 会 的所 有人 的利 益都 密切 相关 , 因此 ,实 施循环 经济 不仅需 要政 府 的倡导和 企业 的 自律 ,更 需要提 高广大 社 会公 众的 参与意 识和 参与能 力 。必须 发动社 会大众 ,充 分认 识环境 和资源 对 可持 续 发展 的 严重 制约 。 3 综合 打造 循环经 济 战略平 台 3 1 全 方位 构建长 效机 制 . 3. . 建 立发 展循 环经 济的政 策机 制 11 政 府 要着 眼于循 环经 济 的发 展 ,强化政 策导 向 ,综合 运用 财政 、投 资 、 信贷 、价 格 、税 收等手 段 ,强化 宏 观调 控力 度 ,通 过 产业 政策 、财税 政 策 、 投资政 策 以及政绩 考核 引导 循环经 济 的发展 ,制定 关于环 境 与资源信 息透 明 与公众 监督 政策 。关于 循环 经济发 展 中的非政 府组 织等政 策 ,形 成发 展循环 经济 的适 当激励机 制 与约束 机制 ,制定 发展循 环经 济的各 类规划 编制 ,在规 划编制 过程 中 ,加 强对 发展 循环经 济的 专题研 究 ,建立科 学 的循 环经 济评价 指标 体 系 ,以此 建立 和 完善 发展 循 环经 济 的政 策机 制 。 3 1 2建 立发 展循环 经济 的组 织机制 .. 国 家 要以 循环 经 济理 念为 指 导 ,加 强组 织 建设 和管 理 ,推 进组 织 管理 体 制创 新 ,建立常设 性综 合协 调部 门与决 策体 系 ,创 新统 一指挥 与属地 管理 相结合 的体 制。在 大力促 进和 发展 循环 经济的 同时 ,制定 强有力 的措施 ,抑 制 阻碍 循 环经 济 发展 的 各种 不利 因 素 ,为 发展 循环 经 济创 造 良好 的条 件 。 3 1 3制定 发展 循环 经济 的法 律机制 .. 把 “ 循环 经济 ”写 进宪 法 , 从宪法 的 高度确 立循 环经 济 的地位 。制 订一 部 能够 统领 各单 行法 律 的 《 循环经 济 法》 ,加快 《 环经 济促 进法 》立 法进 循 程 ,抓 紧制定 发展循 环经 济的 专项法 规 ,采用这 种有 效的形 式 ,约 束和 规范 政 府 ,社 会 、企业 和 国民 的行 为 建立 完善 的 循环 经济 法规 体 系 。 3 2 宽领域 架构 支撑体 系 . 3 2. 架 构发 展循环 经 济的技 术 支撑体 系 . 1 突破 制 约循 环 经济 发 展的 技 术瓶 颈 ,积 极支 持 建立 循环 经济 信 息 系统 和技 术咨 询服务 体 系。利用 先进 的科 技推动 循环 经济 。建立 研发 中心 、产学 研基 地和 科技投 入保 障体 系 ,建 立 以政府 投入为 引导 ,企业 投入为 主体 ,金 融 信贷 为支 撑 ,社 会投 入 为补 充 的 多元化 科研 经 费投 入机 制 。 3. 2架构 发展 循环 经济 的主 体 支撑体 系 2. 发展 循环 经 济需 要 政府 、 企业 、非政 府组 织 和公 众 的参 与 。使其 在 统 认 识 的基 础上 ,明确 各 自_ 利和 义务 ,共 同推 进循 环经 济 的建设 。 的权 从 政 府来 看 ,需 要 发挥 政府 优 势 ,从 上到 下 来推 动循 环 经济 发 展 。从 企业来 看 ,需要把 资 源循环 利用 和环境 保护 纳入企 业总体 的发 展战略 中 ,自 觉地在 生产 经营 各个环 节采 取相 应的技 术和 管理措 施 。从 公众 角度看 ,我 国 的消 费体 系仍处 于形成 阶段 ,建 立一个 资源环 境低 负荷 的社会 消费体 系 ,走
建设资源节约型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项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正在激励着全国人民为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而上下一心,团结奋斗。
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以国家规划的形式,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战略目标。
一幅多么令人振奋的宏伟蓝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作出的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选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的全局性任务,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与发展方向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我们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作出的一项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理论。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古老的中华民族,节约理念深入人心,节约之风代代相传。
共和国走过的58年光辉历程,无不有力地证明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对社会主义中国迅速崛起的巨大作用。
节约,体现的是一种忧患意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深谋远虑,是为子孙后代着想的未雨绸缪之举。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为国家的中长期发展制定了一项宏伟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切实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断掠夺,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成为了有效应对环境问题、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循环经济的定义及特点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资源的二次利用和废物资源的再生利用为主要特征,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经济形态。
循环经济通过改变传统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采用轮回制和循环发展的方式,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价值化利用。
循环经济具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大等特点。
二、建设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循环经济建设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升国际竞争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实现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建设可以有效避免环境污染、能源的消耗和物质资源的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和技术创新,可以推动经济向高效、绿色、低碳的方向转型升级。
3.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循环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降低能源的依赖性,减少对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依赖。
4. 提升国际竞争力。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实现循环经济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途径之一。
三、构建循环经济的途径和措施建设循环经济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和管理制度等多种手段。
1. 政策指导。
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和管理制度,建立起完善的循环经济市场化和产业化机制。
2. 技术支撑。
加大在科技研发等方面的投入,提高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积累和应用,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3. 加强市场调节。
通过价格、税收、贷款利率等手段,引导企业依托市场机制实现循环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4. 学校教育。
在学校课程中加强循环经济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绿色发展的认识。
四、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循环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解决。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1期(总第9l期)J删of t he Par t y Sch ool of C PC Z he r B zhou M unici pal C om m i t t ee N o.1,2008(Sm,91)经济研究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赵小亮‘(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至今,以往曾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过巨大作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已不能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继续提供发展动力。
循环经济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真谛,它的提出,为我们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图分类号:F1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701【2008)01—0062—02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指段。
我们必须建立循环经济的新理念,构建资源节约出:“能源资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型社会,这样才能走出靠资源的高消耗、高污染而换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我们要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来的经济高增长的误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全局出发,全面2.发展循环经济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适切需要。
分析能源资源形势,深入研究能源资源问题,全面目前我国在出口产品结构中,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仍做好能源资源工作,促进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占较大比重,处于国际贸易分工的下端。
资源消耗消费模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高、浪费大、利用率低是产晶成本高的一个重要原约型社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因,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我国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资源保障。
”因此,要因素,同时也制约着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尤其近几年,以包括产品能效和环境标准、标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废弃物回收、包装等“绿色壁垒”为代表的非关税方式的重要措施。
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
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6.07•【字号】新克政发[2007]25号•【施行日期】2007.06.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新克政发〔2007〕25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务院、自治区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为做好我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高度重视并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
当前,我市处于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大力发展石油石化及其下游产品加工业,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关键期,积极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尤其重要。
我市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除石油、天然气外,其他资源相对匮乏,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从现在的状况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来看,正确处理好能源、资源、环境等问题,已经成为我市实现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认识节约资源问题,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摆到重要的战略位置,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工作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积极推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合理高效利用,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我市建设成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石油城市。
加快循环经济发展 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姚广标改革开放以来,全世界都在感受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步伐。
从1978年至2004年,中国已经连续26年GDP年均增长率超过9%。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04年我国GDP总量达19317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居世界第六位。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状况日益严重。
因此,在2003年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逐步使生态步入良性循环。
一、循环经济的深刻内涵1.循环经济的由来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他3受当时发射的宇宙飞船的启发来分析地球经济的发展,认为宇宙飞船是一个孤立无援、与世隔绝的独立系统,靠不断消耗自身资源而存在,并最终将因资源耗尽而毁灭。
唯一使之延长寿命的方法就是实现飞船内的资源循环,尽可能少地排出废物。
同理,地球经济系统如同一艘宇宙飞船,尽管地球资源系统较宇宙飞船大得多,地球寿命也比宇宙飞船长得多,但是,也只有实现对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地球才能得以长存。
在70年代,循环经济的思想还处于萌芽时期,当时人们关心的主要是对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
80年代,人们才认识到应采用资源化的方式处理废弃物。
直到90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潮流,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和废弃物的再利用等才整合为一套系统的以资源循环利用、避免废弃物更多地产生为特征的循环经济战略。
2.循环经济的本质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各国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都在积极探索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是指将资源的消费和排放降至最低,通过科技手段和社会协同,实现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协调发展模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便成为了关键。
一、资源与循环经济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但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耗竭性,使得资源的保护成为当代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事实上,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正是为了克服资源耗竭的做法之一。
循环经济通过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废弃资源,减少对原始资源的需求,避免浪费和资源的逐渐耗竭,同时还能够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了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加强资源保护工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主要措施包括:1. 提高能源效率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由于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和排放的环境问题,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能源节约和效率提高。
可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展节能技术培训、推广节能产品等措施,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消耗。
2. 推广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手段,需要加强循环经济意识的宣传和推广。
可以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减少环境污染排放等方式,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3. 统筹规划资源的保护涉及产业结构、物流运输、城市建设等众多领域,需要统筹规划,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规划,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引导消费消费行为对资源的利用和浪费直接影响资源保护的效果,因此引导消费,改变消费习惯,是实现资源保护和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
可以通过财政税收政策的引导、推广节能环保产品、加大环保宣传等方式,来引导消费者逐步转变消费方式。
三、循环经济的优势1. 资源的有效利用循环经济通过回收和再利用资源,减少了对原始资源的需求,有效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耗竭。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大全五篇]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大全五篇]第一篇: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促进资源利用由“资源-产品-废物”线性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 循环模式转变。
循环经济是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十一五”期间应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第一,大力推进节约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推进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商用和民用节能。
推进农业节水灌溉,加大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支持海水、再生水、苦咸水、矿井水利用,推广先进的节水设备和器具。
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推行产品生态设计和使用再利用材料,提高金属材料利用率,推进木材节约代用,大力发展散装水泥,严格工程建设中材料消耗核算,限制过度包装。
第二,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最大程度地利用生产和消费中产生的各种废物。
加强资源开采管理,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和综合回收率,加强煤层气等共伴生矿的综合开发利用,推进矿产资源深加工。
推进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建筑)、酿造等废物产生量大、污染重的行业废渣、废水、废气综合利用,大力普及农村沼气,推广秸秆综合利用。
第三,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生产和服务的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要重点抓好高耗能、重污染行业及重点流域、重大工程污染预防;支持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逐步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的转变。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采取综合措施,突破观念、技术、政策、体制、法制等方面的制约,建立长效机制。
一要转变发展观念。
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
谢 谢 大 家!
高利用 循环:低开采 传统:高开采 低排放 高排放
低利用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
经济
经济增长
资源
(传统的资源与经济增长的线形图)
2、循环经济的基本规律可以总结为 八大原则: ①大系统分析原则。 ②生态成本总量控制的原则。 ③资源循环的3R原则。
A、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tion)。 B、产品生产的再利用(Reuse)原则。 C、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ele)原则。
3、耕地资源,总面积1.282亿公顷, 人均0.101公顷,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1/2,并以每年数十万公顷的速度递减, 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相当 于全国耕地表层刮去1CM,所流失的土壤 养分相当于4000万吨标准化肥,即全国 一年生产的化肥中氮、磷、钾的含量, 且耕地质量差,有机含量为1%,低于欧 美国家的2.5%--4%的水平,有害重金属 含量超标,农药使用量大。
4、草地资源:总面积4亿公顷,占 国土的40%,世界第二,但人均只有 0.33公顷,世界人均为0.64公顷,草 地质量下降,百亩产肉量为25.5公斤, 产奶26.8公斤,产毛3公斤,是美国的 1/27,新西兰的1/82,草地退化严重, 退化、盐渍化、沙化已达1.35亿公顷, 草地面临灾害严重。
•
三、国际、国内循环经济 发展形势:
1、国际(发达国家) 2、国内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
1、我国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①科技成果推广不力,有些变废为 宝的成果,多年来一直处于实验室里 喜人,形不成产业恼人的状态。 ②生产方式落后,不思变革。 ③地方发展缺少大局观。 ④政策、法规的滞后。
2、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 ①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 ②要有配套的政策措施出台。 ③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 ④强化管理。 ⑤宣传教育。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在当今社会,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子孙后代的福祉,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已成为当务之急。
循环经济,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
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模式不同,循环经济强调在生产和消费的各个环节中,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通过对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和资源化,实现资源的闭路循环。
资源节约型社会,则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什么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呢?首先,这是由我国的资源国情决定的。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却相对较少。
例如,我国的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 1/2,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资源将难以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应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必然选择。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这些都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再者,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资源和环境因素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那些能够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国家和企业,将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2、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
循环经济具体有五个最主要的特征。 (1)、新的系统观。要求人在考虑生产
和消费时将自己作为整个生态大系统循 环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 济原则。 (2)、新的经济观。经济活动超过资源 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会造成生 态系统退化;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 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经济、资源、环境 协调发展。
其次,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的有效途径
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当年平均汇 率计算为2.26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生产总值的 5%左右,但为此投入的各类国内资源和进口资 源,却比产出所占比例高得多,我国消费石油3 亿吨、原煤21.4亿吨、粗钢3.5亿吨、水泥10.5 亿吨和氧化铝1561万吨,分别约为世界消费量 的7.8%、39.6%、31.8%、47.7%和24.4%。即 使考虑汇率因素,我国经济增长付出的能源资源 代价过大,是不争的事实。
就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 排放和生态损耗强度为核心,以节能 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有效 保护、改善环境为内容,以最少的资 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利 益和社会效益。
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强调:
一、经济发展的方式要由以环境 和资源换增长转变为人与自然和 谐发展,发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 境的导向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 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第六,依靠科技
科学技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支 撑。要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 术瓶颈。
第七,示范推广
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 和部分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探 索和提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 区和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第八,强化管理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资源 消耗、废弃物产生和排放的载体,加强 企业资源环境管理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 础。企业要树立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 展的意识,在商业目标和环境目标之间 寻求最佳平衡点。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三,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比较
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
“资源——生产——消 “资源——生产——消
费——废弃物排放”单向 费——资源(再生)”的
流动的线性经济
反馈式流程
经济增长靠高强度的开采 资源重复利用的比例很高, 和消费资源以及高强度地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 破坏生态环境
“三高一低”(高开采、 “三低一高”(低开采、 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
绿色植物 ()
风化
NH3
分解者食物链
NO3 NO2
NH3
NH2
沉积物
• 生态系统中资源利用的特点: • ----物质(资源)得到循环利用 • ----没有废弃物,一个过程的废物是另一个
过程的资源
• ----资源高效转化,能源高效利用
什么是循环经济
•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 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 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 此外,目前我国资源浪费现象很严重,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约在30%, 比发达国家低20%。我国仅在城市供水方面,漏损率在20%以上。在 建筑能耗方面,我国的单位面积能耗相当于气候相近发达国家的2-3 倍。我国每年新增约20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大于各发达国家新增建 筑面积之和,但节能型住宅仅占总量的3.5%。所以说,在快速城市 化的过程中,如果每年都在大量造成高耗能的建筑,而且它们的使用 期限一般都是七八十年,不仅对当前的能源造成更大的压力,而且将 贻害子孙。
☛ 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在循环经济方面仅出台了少
3,我国的环境污染非常严重
• 中国还未摆脱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二氧 化硫、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严重超过承载上 限。以二氧化硫排放为例,环境容量只能 承载1520万吨,目前我们已超过此限,到 2020年时,可能会达到3000万吨。以这样 的发展模式,即使实现了小康社会的各项 经济指标,但环境破坏程度肯定会很严重, 这样的小康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文档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 and constructing the docu ment of resource saving society编订:JinTai College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文档小泰温馨提示:发言稿是参加会议者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
按照用途、性质来划分,是演讲上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
本文档根据会议演讲稿的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随着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期的到来,东部一些发达地区相继出现能源、原材料短缺,这为西部地区资源依托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持经济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相互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课题。
作为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突破,循环经济克服了传统经济理论割裂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弊端,要求以与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它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运用生态学规律重构经济系统,把清洁生产、资源及其废物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开环式经济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环式经济,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协调持续发展。
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史和我国的发展历程,都曾出现过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
酒泉戈壁荒漠面积占7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2/3、世界平均水平的1/6,森林覆盖率只有1.4%,远远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生态环境脆弱,自净能力不强。
但长期以来,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过度垦荒,移民开发,超载放牧,超采地下水等因素,导致了土地沙化、河流枯竭和湿地减少,自然生态植被遭受到严重破坏,特别是工业“三废”及城市生活废水、垃圾排放,造成了河流、水库及空气污染,这些己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尽管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污染排放总量逐年减少,但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资源利用率低,呈现明显的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特征,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依然较大。
如果继续走传统经济发展道路,沿用“三高”(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型模式维持经济增长,以末端治理为环境保护手段,将会使有限的资源加速耗竭,环境状况进一步恶化,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两方面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严重制约。
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重建生态环境的任务己刻不容缓。
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以发展循环经济来保证水土资源和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持续支撑。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战略我市矿产资源丰富,农业生产的土地光热条件优越,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比较优势较好。
经过多年的发展,矿产资源采选和农产品加工业已初具规模,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
但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产业层次低,产品链条短,农产品加工业仍处于初级产品阶段,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基本停留在采选层面,农产品加工转换增值率仅为25%,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2,加工工业仅占重工业的11.8%,比全国低29.3个百分点,属于典型的原料型生产,存在着资源消耗量大、产出效率低、浪费较为严重等问题。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单位产值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主要用能产品单位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消耗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5%左右。
受技术装备水平较低和产业边缘化等因素制约,我市能源、原材料的高消耗问题更为突出。
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利于资源的永续开发利用。
目前,我市经济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和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关键时期,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而言,建立环境经济体系的成本较低,可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按照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生态工业链和生态工业园区,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经济发展从数量型增长转变为质量型增长。
同时,发展循环经济,也是拉长矿产品和农产品加工链条,提升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实现由初级原材料输出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实践证明,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和对污染排放的经济代价,已经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障碍。
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的循环经济发展理论及其模式,为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损害支付提供了可能。
特别是随着绿色gdp理论的建立与推广,依靠循环经济提高效益水平的步伐明显加快,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活动的主流模式。
德国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先驱国家,早在1972年就制定了《废物处理法》,目前废物利用年产值400亿欧元,吸纳就业人数达24万人。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制定了一系列以循环为目标的能源政策,环保产业在20xx年达到1000亿美元。
资源匮乏的日本,为应对国际市场日趋紧缺的能源、原材料供应和涨价风潮,20xx年的“环保国会”提出把发展环保产业以及循环经济体系作为改善日本经济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在20xx年世界6000亿美元环保产业市场中,占了近2/3的份额。
欧盟诸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也先后按照资源闭路循环、避免废物产生的原则制定了各国的废物管理法规。
从我国的实践看,自20xx年《清洁生产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根据生态学原理的组织生产方式,已建立起贵港等10个生态工业园区,使上游企业的“废料”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有效控制并减少了污染排放。
从我市来看,近几年在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如阿克塞县同xxx大学北京校区、xxx大学联合研制开发的从石棉采选废弃尾矿中水选改性纤维,到提取超细二氧化硅、氢氧化镁、氢氧化铁、碱式碳酸镁晶须、硫酸铵等化工产品,再到剩余矿物加工为轻质建材,使上游生产环节的副产品和废弃物,成为下游产品的原材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闭环式生态产业链,石棉尾矿利用率接近100%,其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广阔。
玉门风电、桔杆燃气等绿色能源项目已建成发挥良好经济效益。
玉门油田采油废水回收利用、玉门热电厂的供暖余热发电和粉煤灰新型建材、河西化工厂硫酸生产线余热发电、正在建设的敦煌市塑料再生颗粒项目等清洁生产,通过能源及废弃物的再利用,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看,关税壁垒作用日趋削弱,“绿色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突显,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一些发达国家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到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利用等各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
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才能使产品生产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突破“绿色壁垒”,扩大对外贸易;才能缓解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才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以科学的产业政策为先导循环经济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人类重新认识自然,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经济规律的产物。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构建全新的发展观、系统观、价值观、生产观和消费观,必须以政府推动为主导,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树立资源不断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
对于资源型产业比重大、环境承载能力弱、经济欠发达的酒泉来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任务,显得更为艰巨而紧迫。
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倡导绿色消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动员各方面力量,加快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社会。
当前,应着重抓好五个方面:1、加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应加强相关理论和实践模式的研究,提高各级政府和相关决策部门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聘请专家学者研究制定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开展以酒泉高新技术工业园、玉门东镇建化工业园、玉门电冶工业园、阿克塞石棉工业园和柳园矿产品加工贸易园为重点的产业生态化布局论证工作,重新审视各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环保准入、入驻企业是否具有产业关联度,是否能形成共享资源的产业共生组织,上游生产环节的废弃物能否成为下游生产环节的原料和能源,并制定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发展规划,集聚具有互补配套功能的企业和项目,促进生态产业链或产业群的形成。
积极做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争取工作,创新规划设计理念,在制定“十一五”计划和远景发展规划中,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优先发展具有清洁生产技术的重大产业项目和变末端治理为源头预防的项目,规划建设若干生态产业链、生态工业园和循环经济圈。
在农村,应以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为重点,大力推进产业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推广发展一批种植、养殖、能源(沼能、秸秆气化等)三位一体的农业生态产业园区。
2、探索建立制度保障体系。
应用足用活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研究制定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尽快建立健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地方性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应把保护环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按照生态学原理制定完善工业园区入驻项目环保准入制度、清洁生产制度、废弃物循环利用制度等,把主导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簇群的培育纳入到生态产业链之中,鼓励和扶持能够衔接上下游产业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对不符合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的项目要坚决拒之门外,防止出现园区入驻企业的“大杂烩”。
结合投资体制改革,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从财政、税收、金融、投资、环保、技术等方面,对清洁生产技术、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给予大力支持。
坚持鼓励与限制相结合,加强执法监督,强化排污收费,特别是要运用经济激励和惩罚等经济杠杆,推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
3、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应把资源的有序开发和综合利用放在首位,坚决杜绝高污染项目的引进,大力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重点扶持风能发电、秸秆气化和沼气等新型能源开发,矿产品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旅游产业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