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同步课时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同步课时训练,含答案)

第三课同步课时训练1、春秋时期,郑国商人和政府约定:商人不背叛公家,公家不得干涉商人营业。

这反映当时()A.工商食官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B. 商业经营的社会环境较为宽松C. 政府的商业经营政策完全放开D. 商人可以和地方政府分庭抗礼2、《汉书·食货志》记载:“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驰商贾之律,然市井子孙亦不得为官吏。

”汉武帝时盐铁官营,大商贾桑弘羊、东郭咸阳等相继任官,出现了“吏道益杂不选而多贾人”的局面。

这表明西汉( )A.商人地位受制于国家政策B.抑商政策仍在不断强化C.利用官营政策调解阶级矛盾D.商人群体壮大威胁统治3、纸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皮币,后来是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宋初纸币“交子”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交子”的“交”,是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由此可见,纸币( )A.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B.易致封建王朝通货膨胀C.取代金属货币成为主要货币D.产生过程中注重其“防伪”功能4、在明清时期的徽商心中,谋生和求利是有所区别的,谋生在当时不单是谋取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担负起家人甚至是整个家族的生存和发展。

这表明当时( )A.徽商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价值观念B.以义为上成为徽商的基本准则C.利义兼顾成为商人普遍的价值取向D.传统经济政策受到严重的冲击5、吴江县的盛泽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

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

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上述材料说明()A.盛泽镇丝织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明代已开始形成以“市”为标志的商业中心C.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失效D.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形成与繁荣6、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

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重心的南移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的影响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7、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2

古代商业的发展一、选择题1.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述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这里的“九市”是指()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B.物流畅达的草市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D.工官看管的夜市分析:解题时抓住重点词“东汉”即可。

物流畅达的草市、夜市是唐后期出现的,而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在明清期间才出现。

答案: A2.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乃反,市罢,遂不得履。

资猜中的“市”()A.表现了草市的特色B.主要商品是农产品C.与坊的界线被打破D.受时间地址的限制分析:题中资料的最有效信息是“郑人”和“乃反,市罢”。

草市到隋时才出现,并且在乡村,资猜中有郑国便可看出是春秋期间,故 A 项错误;市场中主要的商品不该当是农产品,应当主假如人们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手工业产品,故 B 项错误;到宋朝时,市与坊的界限才被打破,故 C 项错误;宋朝从前,市场都要遇到时间和地址的限制,故 D 项正确。

答案: D3.古代钱币的形成和发展与古代商业的发展密不行分。

下边由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充足说了然()A.古代抑商政策的结束B.商帮出现后的垄断C.商品经济的繁华D.纸币方便携带,完整代替了金属钱币分析:此题考察学生透过现象剖析实质的能力。

资料表现的现象是从秦到宋钱币的发展变化。

纸币的出现极大地促使了商业的发展,同时纸币的出现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答案: C4.陆游《杂赋》诗写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这说明宋朝()B.草市具备齐备的饮食服务设备C.夜市比较繁华D.草市交易只好在清晨进行分析:从资料看,诗歌描绘的是对于草市上酒店经营的状况。

故 B 项正确。

答案: B5.北宋词人裴湘在《浪淘沙·汴州》中写道:“万国仰神京,礼乐纵横。

葱葱佳气锁龙城。

日御明堂天子圣,朝会簪缨。

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

青楼弦管酒如渑。

别有隋堤烟柳暮,千古含情。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模拟训练试题单元一: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模拟训练试题单元一: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商朝王室设置“多贾”一职,为王室购买奇珍物品,管理王室商业,并允许多贾参与祭祀祖先的仪式;唐宋时期,设置市舶司,管理海上对外贸易。

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 )A.重视对商业的管理B.工商皆本思想发展C.商人地位不断提高D.海外贸易空前发达答案:A。

根据材料可知,商朝王室设置机构管理王室商业,唐宋时期,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均体现了中国古代政府对商业管理的重视,故选A项。

2.东汉郑玄说:“大市人民马牛之属用长券(券,指木牍、竹简制的券书);小市珍异之物,用短券。

”商品交易时,“为券书以别之,各得其一,讼则案券以证之。

”据此可知,在汉代经济生活中( )A.政府的“抑商”政策形同虚设B.契约形式渐趋成熟和标准化C.契约形式的协议被广泛使用D.商业成为主要的经济部门答案:C。

材料中的“商品交易时,‘为券书以别之,各得其一,讼则案券以证之’”表明汉朝时契约形式的协议被广泛使用,C项正确。

3.学者仲富兰在《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中写道:“唐代以后,特别是宋代市民生活的繁荣,使一向带有神秘色彩的岁时节日逐渐世俗化,民间节日向着民众休息和娱乐的方向发展。

”导致宋代节日世俗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繁荣的市民生活B.宋词的推波助澜C.发达的商品经济D.宽松的文化氛围答案:C。

根据材料中宋代的岁时节日的世俗化和“民间节日向着民众休息和娱乐的方向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主要原因是宋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故选C项。

4.宋朝时期,繁荣的社会经济生活丰富了诗歌创作。

下列诗词中能折射出宋朝城市商品经济新发展的是( )A.“闻说萍乡县,家家有绢机”B.“有客须教饮,无钱可别沽”C.“昔在建城市,盐酒昼夜宣”D.“多稼村村过,垂杨店店迎”答案:C。

C项反映了当时城市打破时间限制,正确。

5.据考证,南宋的都城临安,与以往都城的方正格局截然不同,南北长,东西窄,皇宫位于城市的南端,从皇宫北面的宁和门往北通向城市中心的是一条用石板铺成的御街,最引人瞩目的是在御街中段新设立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生意兴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训练:第一单元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训练:第一单元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史记·货殖列传》说:“孝、昭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辏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市人口膨胀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变化B.对外贸易兴盛带来了社会风气的恶化C.城市规模扩大引发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商品经济发展造成了社会观念的转变答案 A 材料反映了咸阳、长安由于其政治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四方人、物汇集于此,造成人多地少,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商业,故A项正确。

2.(2018齐鲁名校高考冲刺模拟)《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文景时期商业发展状况时说“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这说明文景时期商业的发展( )A.强化了政府的抑商政策B.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瓦解了封建小农经济答案 B 根据材料“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可知,文景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已出现日益松弛而非强化的迹象,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关于政府财政收入的阐述,故C项错误;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奠基时期,故D项错误。

3.“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

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

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C.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D.边患问题得到解决答案 A 从材料信息可知,宋代的镇增加“兼酒税之事”的功能,即在商业繁华地点征收商业税,这客观上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

4.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仅汴州城东门外附近的十字街口,各家商店招牌就有余块。

清晰可辨的有“孙羊正店”(羊肉店),“刘家上色沉檀楝香”(香料铺),“赵太丞家”“杨家应症”“神农遗术”(均为药铺)等诸多店名和招牌。

由此可见,宋代( )A.生活习俗发生了改变B.经商方式不再受到限制C.城市的商业功能增强D.商家注重广告宣传效应答案:C由材料“仅汴州城东门外附近的十字街口,各家商店招牌就有余块”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商业功能增强,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商业的发展而非生活习俗,排除A项;“不再受到限制”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强调商品经济的繁荣而非广告宣传效应,排除D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练习:第三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练习:第三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题一、单选题1.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

这表明()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C.蚁鼻钱非当时法定货币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2.明政府制订了一些特殊政策,为特定商人子弟保留了应试特权,使他们可以在本籍之外的经商地区参加科举考试。

据记载,明代两淮地区共取举人286名,内中徽、晋、陕籍213名,均占70%以上,盖皆商人子弟。

这表明了()A.士商阶层渗透融合B.商人成为官吏主要来源C.政府推行抑商政策D.商帮左右国家政策制定3.嘉兴的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民可七千余家,不务耕绩”。

濮院镇人“以机为田、以梭为耒”,而吴江的盛泽、黄溪的居民更是“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治丝”。

这表明,明朝江南的某些城镇( )A.以织棉为生的机户不断增加B.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C.经济作物生产的日益专业化D.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4.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初令郡国铸五铢钱。

公元前113年,武帝下令由上林三官铸造五铢钱,规定“三官钱”为全国通行的统一货币。

其做法旨在( )A.统一财政经济B.打击王国势力C.加强中央集权D.方便赋税征收5.唐末草市兴起之后,有人描述当时彭州唐昌县建德草市,“人既繁会,俗巴丰饶,又置一镇,抽武士三十人而御之,亦立廨署,早暮巡警,盗将窜迹,人遂高眠”。

这反映了()A.坊市制度逐渐走向瓦解B.唐朝末年开始出现了草市C.草市功能转向政治军事D.政府重视商业环境的治理6.下表文献中关于唐朝的叙述,表明当时( )C.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D.一些城市出现手工业作坊7.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佛山镇的铁锅不仅远销吴越荆楚,而且大量出口;浙江桐乡县炉头镇的铁器品“大江南北咸仰赖”。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业发展促进商业市镇兴起B.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的兴起C.全国手工业的发展相对平衡D.商品流通已经打破地域限制8.清朝,在江苏、浙江、直隶、奉天等地的农村中出现了自由雇工制。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同步试卷A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同步试卷A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同步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6题;共32分)1. (2分) (2019高一下·泉港期中) 明嘉靖年间开始,各地试行“一条鞭法”,财政收支、丁粮征收及官府征发徭役均以银计算,计亩征银,将人丁和人户的庸调都转移到了田亩中,加大了田产在赋税中的比重。

此举在客观上()A .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 . 阻碍了租佃制度的发展C . 将加快土地兼并的进程D . 导致银贵钱贱现象出现【考点】2. (2分) (2017高二下·吉林期中) 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减免土地税成为惯例。

常常“一年蠲及数省”或“一省连蠲数年”,全部免征当年的应纳钱粮。

这一做法旨在()A . 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 . 为推行新税制创造条件C . 推动土地租佃关系的发展D . 增强民众对朝廷的认同【考点】3. (2分) (2020高一上·沧县期中) 北宋时期,我国古代钱币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并在四川地区开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 . 边境地区榷场互市贸易的兴起B . 海外贸易空前繁荣的直接推动C . 外贸税收成为国家的重要财源D . 国内商品流通规模扩大的需求【考点】4. (2分)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是①农产品商品化加强②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③区域性大商帮形成④贵金属白银广泛使用A . ①②③④B . ①②③C . ②③④D . ①②④【考点】5. (2分) (2018高三下·江西模拟) 下表是明代米价表:期间每公石平均价格(单位:公分银)每公斤银所能购得之米(单位:公石)14世纪后半期17.1958.1715世纪前半期10.8492.2215世纪后半期16.3561.1616世纪前半期20.1949.5216世纪后半期23.0043.4817世纪前半期32.1931.07平均18.0052.91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 明初大明宝钞升值和政府控制使银价上涨B . 钱价上涨和白银增加导致白银购买力下跌C . 赋税征银导致米价上升白银价格上涨D .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米价上升银价上涨【考点】6. (2分)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宋史专家赵宝珠认为:“……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

”材料论述的是宋代的( )A.街市B.坊市C.夜市D.草市解析:依据材料中“农村商品经济”“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等信息判断,材料论述的是宋代的草市。

草市出现在乡村交通便利的地方,是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

答案:D2.唐政府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会大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官差一人权检校市事……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诸行以滥物交易者,没官”。

这表明( )A.政府加强对商业的规范管理B.政府对私营工商业给予保护C.政府想遏制商业活动的进行D.政府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商业。

从材料看,政府对设置“市”的地域有严格的规定,开市和封市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并对商铺有严格的管理,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并未涉及是否保护私营工商业,排除B项;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工商食官”制度,故D 项不正确。

答案:A3.中唐诗人王建描述汴梁“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扬州城“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上述材料说明当时( )A.政府已取消对市场的时间限制B.“夜市”已在各地普遍推广C.个别大城市开始出现“夜市”D.政府已取消对市场的空间限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

根据材料中“通宵酒客行”“夜市千灯”等关键词分析,考查夜市,应选C项。

宋朝商业活动不受时空限制,但宋以前不被允许,A、D项排除;B项错在“普遍”。

答案:C4.我国古代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逐渐打破,市分布在城中。

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解析: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2022-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二同步训练: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2022-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二同步训练: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必修二第1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进展【带解析】一、选择题(共15道小题)1. 被后世商人尊为祖师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经商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他仗义疏财,他赚了钱,就从事各种公益事业,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业的楷模。

下列情景范蠡可能经受的是A、官府把握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B、凭借棉布生意一次赚了上万两白银C、商品交换时使用纸币D、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2. 唐朝最高年铸币量为唐玄宗时期的32万7千贯。

宋朝最高年铸币量是唐玄宗时期的20倍。

这说明A、宋代商业进展高于唐代B、唐代商业进展格外落后C、宋代冶炼水平大大提高D、宋代完全放弃重农抑商3.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进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

其“微澜”主要表现为A、手工工场兴起B、城市商业经济富强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4. 明朝李鼎的《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

”这反映了明代A、消灭了区域性的商帮B、长途贩运日益进展C、海外贸易趋于富强D、乡村集市开头兴起5. 一部黄梅戏电影中有下面一段台词:“我是一只雁,南来北往任游览……浪迹商海暂分手,我心永久系徽州!”这段台词说明白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进展,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B、明代自然经济开头解体的基本状况C、明代徽州地区资本主义萌芽消灭D、明清时期政府转变了传统的经济政策6. 《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

”《二刻拍案惊异》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

”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A、政府推行工商皆本政策B、宋朝商品经济进展C、徽商有超前的经商理念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7. 儒家主见“学而优则仕”,晋商家族则有“学而优则贾”的传统,这说明A、商品经济进展冲击传统观念B、晋商经营理念先进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进展D、科举制度已经衰落8. “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同步测试题 第1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同步测试题 第1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史载,海上丝绸之路曾一度只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但到公元8世纪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大为兴盛,逐渐成为中外交往的最主要通道。

该变化折射出( A ) A.沿海地区经济地位的上升B.“重农抑商”政策得以调整C.传统商品国际竞争力增强D.政府日益倚重海关税收2.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来薄往”“市舶使”“十三行”等词,此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A )A.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B.古代繁荣的大城市C.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D.古代发达的造船业3.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

这说明( D )A.贝用于占卜B.贝用于祭祀C.贝是装饰品D.贝是货币4.史书记载,秦汉至隋唐,“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这表明中国古代商业( B ) A.长期停滞不前B.虽受政府压制但仍有发展C.一直非常发达D.基本不受政府政策影响5.唐朝时为了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在广州设立了( B )A.市令B.市舶使 C.市舶司D.三司使6.客家民谣:“龙田墟,二五八(注:农历,即当地赶集的日子)。

”这里的“墟”在宋代应属于( C )A.早市B.村落C.草市D.夜市7.若想一览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的城市的雄姿,应该到元朝的( C ) A.杭州B.大都 C.泉州D.扬州8.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外贸的绝唱。

郑和下西洋是典型的朝贡贸易,这种贸易形式( C )A.通过商品平等交换完成交易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具体体现C.以政治目的为主D.以经济目的为主9.《墨子·贵义》载:“商人之四方,市贾倍蓰(倍,一倍;蓰,五倍),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D )A.流动性是商人的特点B.行商有时是有风险的C.获取利益是商人追求的目标D.商人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10.从唐代后期“京夜市宜令禁断”到北宋“令京城夜市到三鼓己未不得禁止”的变化,反映了( A )A.商业发展促使政府调整监管举措B.夜市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迅速发展C.古代王朝逐渐放弃抑商政策D.北宋统治者比唐代更为民主11.《尚书·酒诰》说殷民“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这说明( C ) A.商业开始出现B.长途贩运的经商风在商朝盛行C.商代已有职业化的商人D.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12.“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同步测试:1.3《古代商业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同步测试:1.3《古代商业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同步测试:1.3《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

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

”文中“便钱”是( )A.自由流通的支票B.中国最早的纸币C.国家发行的债券D.兑换货币的凭证2.史学家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指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符合“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是A.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B.商业活动的群体——商帮形成C.远洋贸易开始使用指南针D.烟草等经济作物开始传入3.贾广兴在《龙门石窟群中的商业窟》一文中说:“在驰名中外的洛阳龙门石窟群中,有三个鲜为人知的商业窟,为研究唐朝时期洛阳商业繁荣情况及中国商行、社团组织,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龙门商业三窟分别为北市彩帛行净土堂、北市丝行像龛和北市香行社造像龛”。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石窟的雕塑家大多从事商业活动B.唐朝的开放造就了商业繁荣C.佛教传播普遍出现了商业化倾向D.石窟艺术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4.(题文)宋代的婚俗中,“娶妻不顾门第,只求资财”的风气盛行,在通婚书上要写明男女家中财产状况,嫁娶论财的表现十分明显。

在迎亲之前,男方要送花粉一类的东西“催婚”,女家要用帐幔、被褥之类的装点新房,称为“铺房”。

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A.婚姻观念发生显著变化B.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C.儒家思想对婚姻的影响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5.有人称,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新文化”。

这种“新文化”A.追求气势恢宏,浪漫神秘B.体现了日益通俗化的趋势C.注重铺陈排比,追求神韵D.适应了早期资产阶级需要6.北宋四川地区通行的铁钱体重值小。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A组学业基础1.【某某某某2018高一期中】《国语》中说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这反映的是()A.官府垄断工商业B.工商业受官僚剥削C.工商业者不属于庶人,属于官僚D.工商业者不劳而获2.【北师大附中2018高一期中】北宋某某地区通行的铁钱体重值小。

大铁钱每十贯重120斤,小铁钱每十贯重65斤。

买一匹绢,需用2万个小铁钱,其重量达130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

于是开始出现()A.飞钱B.柜坊C.票号D.交子3.【某某某某十中2018高一期中】1974年,某某某某港外出水了一艘南宋海船,船中残余的香料就有2000多公斤,其中有檀香,还有价格等同于黄金的龙涎香。

这主要表明()A.南宋时对外贸易发达B.朝贡贸易满足了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C.某某是当时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D.对外贸易海船事故频发4.【某某滨州2017高一期末】下图为宋代一文物图案,上有“某某X家功夫针铺”“兔儿为记”“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使用专卖兴贩”等文字,对图案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图案具有商标广告性质B.宋代坊市制被打破C.某某发展成商业城市D.宋代商人地位提髙5.【西城2017高一期末】下图为北宋末年东京(今某某)示意图,其中有一处不符合史实。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图中的错误之处是()A.①B.②C.③D.④B组应考能力6.【某某某某2018高一期末】西汉时确立了市籍制,即对商人进行专门的户籍管理,而且规定一旦入市籍就不得为官。

这个制度实质上反映了()A.古代的商人不是自由民B.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C.古代政府重视户籍管理D.统治者限制商业发展7.【某某某某2018高一期中】中国古代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起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暇时间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他们仍会要求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材料表明,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A.包含着否定商业发展的基本因素B.体现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目标C.折射出由抑商到崇商的观念变迁D.表明了商人参加科举的强烈诉求8.【某某某某2018二模】宋仁宗天圣二年,拆除“京师民居侵占街衢者,令某某府榜示,限一岁,依元立表木(界限)毁拆”。

2021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2021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2021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目标解读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水平较高,内容特别丰富,先讲经营形态,在商周时期,商业由官府所控制。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民间自由商人迅速崛起,并出现了许多大商人,一些农民也开始把家庭手工业的剩余产品拿去出售,从而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再讲商业的发展状况,课本主要通过春秋战国时期大商人的崛起、秦汉中外贸易的发展、隋唐长安的繁荣和柜坊、飞钱的出现、宋代坊市界限的打破、夜市、早市的出现、纸币的产生、元代中外贸易的兴盛和明清地域商人群体的兴起,来反映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这些内容一方面介绍了我国古代商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概况,说明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也包括商业的繁荣;另一方面也对我们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借鉴。

1、唐朝在广州设置市舶使说明了:①政府重视对外贸易的管理②唐政府设关卡遏制对外贸易③广州使唐朝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④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A①② B①②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唐朝后期,扬州超过长安、洛阳,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的主要原因是A安史之乱使长安、洛阳满目荒凉B扬州成为南北交通要冲C扬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D经济中心南移3、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是指:A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B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变C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D城市向南方发展4、明朝的商业与战国时期相比,其进步表现在:①封建政府放弃了轻视商业的政策②商业活动更贴近人民的生活③盐铁贸易已经逐渐趋于衰落④商业中心和行政中心分离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5、明朝中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

”这说明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C自然经济解体D商品经济相对发展6、如图,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的客观原因是:A政府财政危机B商品经济繁荣C农业生产发展D中央集权加强7、明清商业发展的状况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国内市场扩大B长途贩运发展C商品经济局限于大中城市D南京成为全国性的商贸城市8、明清时期中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人群体是:A粤商和徽商B徽商和晋商C闽商和粤商 D台商和港商9、从秦朝“半两钱”到宋元时纸币的流通,这种货币形式的变化:A、纸币便于携带,使用方便B、商业贸易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C、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D、纸币的商业信用较好10、阅读《清代全史》中的几段材料:明朝中期后,棉花的种植遍及南北各地。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第 3 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一、选择题 ( 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切合题意)1.宋史专家赵宝珠以为:“ 是宋朝从前商品经济发展局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乡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渐变成交流城乡的经济纽带,尔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里,使宋朝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

”资料阐述的是宋朝的()A.街市B.坊市C.夜市D.草市分析:依照资猜中“乡村商品经济”“交流城乡的经济纽带”等信息判断,资料阐述的是宋朝的草市。

草市出此刻乡村交通便利的地方,是交流城乡的经济纽带。

答案: D2.唐政府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其市,当以中午敲鼓二百下,而会大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官差一人权检校市事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诸行以滥物交易者,没官”。

这表示 ()A.政府增强对商业的规范管理B.政府对私营工商业赐予保护C.政府想截止商业活动的进行D.政府推行“工商食官”制度分析:此题考察古代商业。

从资料看,政府对设置“市”的地区有严格的规定,开市和封市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并对商店有严格的管理,故 A 项正确;资料信息并未波及能否保护私营工商业,清除 B 项; C 项与资料信息不符;资料信息没法表现“工商食官”制度,故 D 项不正确。

答案: A3.中唐诗人王建描绘汴梁“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彻夜酒客行”,扬州城“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繁”。

上述资料说明当时()A.政府已撤消对市场的时间限制B.“夜市”已在各地广泛推行C.个别大城市开始出现“夜市”D.政府已撤消对市场的空间限制分析:此题考察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能力。

依据资猜中“彻夜酒客行”“夜市千灯”等重点词剖析,考察夜市,应选 C 项。

宋朝商业活动不受时空限制,但宋从前不被同意,A、D答案: C4.我国古代城市中“坊”和“市”的界线被渐渐打破,市散布在城中。

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代分析: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线被打破,市分别在城中,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日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看管。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1.明清时期,北京出现了大量的地域性会馆,集客馆、试馆与商馆于一身。

其中广东会馆的数量约有45所,绝大部分是由广州府和潮州府等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县所建立。

明清时期推动会馆文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北京是商业中心B.繁忙的海外商运C.交通运输的便捷D.区域商帮的出现【答案】D2.《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对于农、工、商、虞(从事山林水泽行业的人),政府应“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材料表明司马迁()A.认为政府应平等对待农工商虞B.主张运用法律手段来限制商业行为C.主张国家应该对经济适度干预D.肯定了追求财富是人类的自然本性【答案】C3.《汉书》记载:“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下列对当时商业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A.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B.“草市”成为重要的地方商业中心C.到处都有便利的客舍、邸店和车坊D.繁华商业中心成为交易活动的平台【答案】D4.北朝民歌《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说明当时商业情况() A.各种商品在固定的地点交易B.古代经济重心南移C.商业环境相对宽松D.夜市和草市兴盛【答案】A5.“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虚空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

”此种情形最早应出现在()A.汉朝B.唐朝C.宋朝D.清朝【答案】C6.唐诗中记载当时的长安城:“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

”宋词这样描写当时的汴州:“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

青楼弦管酒如渑。

”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B.城市经济功能的加强C.经济中心的不断南移D.重农抑商政策的弱化【答案】B7.《清嘉录》记载:“(苏州)居人有宴会,皆入戏园,为待客之便,击牲烹鲜,宾朋满座。

人教版 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同步测试

人教版 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同步测试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

”材料反映了( )A. 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B. 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C. 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D. 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2.下图甲乙两件文物分别是1907年和1980年在新疆考古发现的元代广告包装纸,其中乙件印有“打造南无佛金诸般金箔”“住杭州泰和楼大街南”“不误主顾使用”等广告内容。

这两件文物反映了元代( )①商品流通渠道通畅②印刷业有了发展③经营者注重诚信经营和广告宣传④杭州金箔制作行业发达,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A. ①②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3.明清时期佛山剪纸有专门行业大量生产,甚至远销南洋各国。

佛山剪纸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府支持开辟海外市场B.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 商品经济的发展D. 航海技术的进步4.明朝曾有官员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

禁之愈严而寇愈盛……”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寇与商都是日本人B. “海禁”的积极作用明显C. “海禁”加剧了寇患D. 应当加强“海禁”政策5.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30多位春秋以来的著名大商人立传。

这表明他( )A. 肯定“工商食官”政策B. 肯定“重农抑商”政策C. 肯定商人的社会价值D. 否定小人物的社会作用6. 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

下列关于西汉都城长安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②城里设有专门的贸易区域③早市、夜市昼夜相接④官府设有专职的官员管理市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7.历史老师要求同学们开展一节题为“大唐长安商业”的探究课,以下是同学们收集的部分史料,其中不符合探究课主题的是( )A.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B. “皆云西市有贾胡及波斯邸,能辨识珠宝”C. “夜三更,东市失火,烧东市曹门以西十二行四千余家”D. “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8.瓦肆又称“瓦舍”,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提高。

①刘家功夫针铺属于私营手工业作坊②刘家功夫
针铺品牌意识和商品经济意识较强③该“印记”具
④宋代商品经济非常活跃[来源:
进合材料三和教材内容分析说明纸币是怎样产
答案与解析
1.D 材料的意思是当今社会虽然法律轻视商人,但商人实际上已经富贵了;法律尊重农民,但农民事实上却已经贫贱了。

所以一般人看重的,正是君主所轻贱的;一般官吏所鄙视的,正是法律所尊重的。

A项所说的朝廷重农对应的是材料中的“尊农夫”,但从材料“俗之所贵”可知,百姓并不抑商;B项中朝廷、百姓皆重农抑商与材料不符;C项说法太绝对,材料反映的只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故只有D项符合题意。

2.B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反映了春秋时期已有实力雄厚的商人,并有大商人参与政治活动的史实;“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说明当时商人尚未受到歧视,而B项表述与材料内容不符。

3.D 材料只是反映了崇仁坊的繁荣,而未反映出其是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4.B 本题考查对宋元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微澜”应该是指区别于自然经济的新特点,宋元时期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商品经济活跃。

5.B 宋朝以前的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位置设市,市的四周有围墙,设市长或市令管理,按时开市、闭市。

由此可知A、C、D三项符合历史事实。

6.A 本题要求从图中获取准确的历史信息,旨在考查读图、识图和理解能力。

此“印记”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它实际上是商品商标,上面的文字内容还具有广告作用。

“商标”和“广告”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活跃,同时也反映出私营手工业者品牌意识和商品经济意识较强。

[来源:学科网ZXXK]
7.D 题干材料表明汉高祖实行“抑商”政策,而宋代“榜下捉婿”现象则说明了商人地位的提高,原因在于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答案为D 项。

8.B 在中国古代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主要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即是一种朝贡贸易,其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9.D 我国古代的对外贸易主要出于政治动机,这是由我国封建经济基础决定的。

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外依赖性和联系性不大,所以统治者容易满足现状,发展对外贸易多出于宣扬国威的目的,如郑和下西洋。

10. C 本题中的信息提示:经商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严重影响工商业资本的投入,不利于扩大再生产。

题中不涉及B、D 两项内容;题干中直观地再现了晋商文化,A 项也不符合题意。

11.(1)“工商食官”政策,将商人们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拥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商人,商人当时并未受到歧视,可参与政治活动。

(3)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先由私商发行,后转为官府发行,到元代广泛流通。

这说明宋元时期商业繁荣。

(4)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区域性商人群体涌现。

(5)因素:国家分裂动荡,商业就会萧条;国家统一安定,商业就会繁荣。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政府开明的政策,国内外交通的便利,都会促进商业繁荣。

解析:(1)问概括材料信息,提取信息要点,解决问题。

(2)问结合时代背景和材料分析解决问题。

(3)问概括材料,提取材料信息要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4)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问可以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12.(1)利用临近边境的优势,晋商输边而获利;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晋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若答“北方市场为晋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亦可)。

(2)由重农变为崇商,由简朴变为奢靡(若答“从尚义、务学到经商、逐利”亦可)。

(3)①晋商将经商所得用来置地置房,影响其事业的进一步扩展。

②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不利于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③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晋商发展的根本原因。

解析:解答本题时应结合材料认真分析,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加以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