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的危害及疫苗预防

合集下载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2024年指南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2024年指南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2024年指南一、前言慢性乙型肝炎(CHB)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约有2.5亿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流行区,据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59岁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肝硬化及肝癌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实践经验,为临床医生、患者及公共卫生工作者提供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治疗及管理等方面的权威建议。

二、预防2.1 疫苗接种2.1.1 乙型肝炎疫苗概述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手段。

乙型肝炎疫苗为基因工程疫苗,包含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2.1.2 疫苗接种对象我国推荐对以下人群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新生儿- 儿童和青少年- 成人- 乙肝病毒暴露者(如家庭内接触者、性伴侣等)2.1.3 疫苗接种程序乙型肝炎疫苗基础免疫程序为3剂次,分别为出生后24小时内、1个月和6个月。

成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前应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抗HBc)检测。

2.2 乙肝病毒暴露后的预防乙肝病毒暴露后的预防主要包括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

2.2.1 被动免疫对乙肝病毒暴露者立即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注射,以提供即刻的保护作用。

2.2.2 主动免疫对乙肝病毒暴露者启动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程序,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未达到免疫保护水平(HBsAb<10mIU/ml),应加强免疫一剂乙型肝炎疫苗。

三、诊断3.1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HBV DNA定量、肝功能指标等。

3.2 临床诊断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如下:- 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 肝脏活检证实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证据- 持续或反复出现肝功能异常四、治疗4.1 治疗原则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保肝治疗及抗纤维化治疗。

2023年全文版乙型慢性肝炎防治指南

2023年全文版乙型慢性肝炎防治指南

2023年全文版乙型慢性肝炎防治指南背景乙型慢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炎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推动乙型慢性肝炎的防治工作,制定了2023年全文版乙型慢性肝炎防治指南。

目标本指南旨在提供乙型慢性肝炎的防治策略,帮助医务人员和公众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该疾病。

预防措施1. 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慢性肝炎的重要手段,全民普遍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慢性肝炎的首要措施。

2. 避免高危行为:避免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人进行性行为或共用注射器等高危行为,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健康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乙型慢性肝炎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诊断与治疗1. 早期诊断:提倡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早期发现感染者并进行治疗,以减少疾病的进展和传播。

2. 综合治疗: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和肝保护治疗,以减轻症状、控制疾病进展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 定期随访:对已确诊的乙型慢性肝炎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公共卫生策略1. 加强监测与报告:建立完善的乙型慢性肝炎监测与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疫情。

2. 资源整合与共享:加强卫生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乙型慢性肝炎的防治能力和服务水平。

3. 增加宣传力度:加大对乙型慢性肝炎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知和防护意识。

结论2023年全文版乙型慢性肝炎防治指南提供了乙型慢性肝炎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公共卫生策略等方面的指导,旨在全面提高乙型慢性肝炎的防治水平,减少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同时,该指南也强调了健康教育和公众宣传的重要性,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共同努力实现乙型慢性肝炎的有效防控。

病毒性肝炎防治科普知识——乙肝篇

病毒性肝炎防治科普知识——乙肝篇

病毒性肝炎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乙肝是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之一。

为了帮助大家正确认识乙肝,增强防治意识,本文将介绍相关知识。

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目前已经被列为我国乙类传染病之一。

它通常具有3—6个月的疾病潜伏期。

超过6个月以上的乙肝病毒感染又被称作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母婴传播。

包括分娩时的垂直传播与生活中与宝宝密切接触引起的水平传播。

第二种,血液传播。

主要出现在医院医生、护士等暴露职业人群和使用了未严格消毒医疗器械的人群。

第三种,性传播。

常见于存在多个性伴侣与高危性行为的人群。

乙肝有哪些危害1.对患者自身的危害感染乙肝后,患者经常会感觉全身乏力,并伴有轻度低热。

同时逐渐出现食欲不佳、厌食油腻、肚子胀和恶心、消化功能不好以及呕吐等多种症状。

随着乙肝病情的延长与加重,患者的肝脏功能会严重受损,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增加,出现肝掌、蜘蛛症和黄疸症状。

2.对他人的危害乙肝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会传染他人,损害他人健康。

还可能通过母婴传播与性接触传播,损害孩子与伴侣健康。

如何科学治疗乙肝确诊乙肝后,患者一定要及时进行正规治疗。

虽然目前尚未研究出能够彻底治愈乙肝的药物,但积极正规的治疗,能够最大限度消灭与抑制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有效延缓肝细胞纤维化,避免发展成肝硬化与肝癌,危及患者生命。

现阶段医学上对乙肝的治疗主要采用一些抗病毒措施,建议患者通过正规医院医生的科学评估,选择适宜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并定期复查与随诊。

如何有效预防乙肝乙肝的预防目前主要分成三级,各级具体预防措施如下:1.一级预防(1)接种乙肝疫苗。

这也是目前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

(2)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不与他人共用牙刷、指甲刀等私人物品。

尽量少接触公用生活用品。

(3)切断血源传播。

生活中尽可能避免接触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

2.二级预防家庭中存在乙肝患者、需要经常接触他人血液、免疫功能较差、出现疑似肝炎症状的乙肝易感人群,存在多个性伴侣、不洁性行为以及男同性恋等高风险人群,都需要主动去正规医院进行检查,以便及早发现,避免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乙型肝炎危害评估

乙型肝炎危害评估

乙型肝炎危害评估
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以下是对乙型肝炎危害的评估:
1. 传播途径: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传播,例如性
接触、共用注射器、母婴传播等。

2. 潜伏期和病程:乙型肝炎潜伏期一般为2至6个月,但也可
能持续多年。

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部分感染者会出现
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后果。

3. 健康风险:乙型肝炎可引起肝脏炎症和损害,导致肝细胞受损、肝功能减退。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面临肝硬化、肝癌等健康风险。

4. 全球影响:乙型肝炎是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许多地区乙型
肝炎的感染率较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估计全球有约2亿
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

5. 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可以通过疫苗接种、避免血液和体液传播的行为、安全性交等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及早诊断和治疗乙型肝炎也是减少危害的重要手段。

以上是对乙型肝炎危害的简要评估,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对乙型肝炎的认识、预防和治疗,以保护人民健康。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时间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时间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时间文章目录*一、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时间*二、乙型肝炎的危害有哪些*三、乙型肝炎的预防方法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时间 1、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时间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需要3针,一般按照0、1、6个月的程序接种,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个月注射第2针疫苗,间隔16个月注射第3针疫苗这样的顺序。

同时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

2、乙型肝炎主要症状有哪些2.1、消化道表现:这是最常见的肝病症状,大多数肝病都会出现,比如:恶心、厌油腻、食欲差、全身乏力等。

2.2、肝区不适:在所有肝病症状中,肝区不适和肝区疼痛较具有特异性。

2.3、全身表现:身体乏力、容易疲劳是最常见的全身表现。

部分肝病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黄疸,表现为尿黄、眼睛黄和皮肤黄,是最具有特异性的肝病症状(小儿生理性黄疸除外)。

2.4、肝掌蜘蛛痣:很多慢性肝病会出现肝掌、蜘蛛痣、肝病面容,尤其肝硬化病人比较多见。

2.5、肝腹水:肝腹水一般在肝病晚期或病情极为严重时才会出现,如肝硬化出现肝腹水表示已经进入肝硬化晚期。

2.6、出血倾向:肝病出血现象体现在肝功能减退,使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所致。

2.7、门静脉高压:门脉高压是指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

3、乙型肝炎如何治疗3.1、传统保肝治疗只治标不治本,只能作为日常保健,病毒不能杀灭。

3.2、免疫调节治疗:免疫治疗在乙肝治疗临床上比较常用,一般采用抗免疫治疗,疗程长,须联合用药。

3.3、乙肝抗病毒治疗:在乙肝治疗过程中,乙肝抗病毒治疗可以说是最核心的一部分。

因为只有长久抑制或者清除乙肝患者体内的病毒,乙肝患者的病毒才能长久稳定。

乙型肝炎的危害有哪些 1、乙肝的恶变性:乙肝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诱因。

很多乙肝病毒携带者不管是在肝炎活动期或肝病处于静止期,肝脏细胞都可能不同程度地存在炎症,不断地被破坏,在肝炎活动时破坏更严重。

2、具有强烈的传染性:乙肝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具有传染性,且难于控制。

2023年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全文指南

2023年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全文指南

2023年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全文指南1. 引言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慢性感染,是全球范围内肝硬化及肝癌的主要病因。

据估计,全球约有2.5亿人感染HBV,其中约7800万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

本指南旨在为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最新的建议和指南。

2. 预防2.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慢性乙型肝炎的最有效方法。

新生儿和婴儿应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乙型肝炎疫苗,并按照推荐的时间表完成全系列接种。

成人如未感染HBV,也应考虑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2.2 血液和器官安全严格筛查献血者,确保血液和器官产品的安全性,是预防HBV传播的重要措施。

应采用敏感和特异的检测方法,对献血者进行HBV DNA检测。

2.3 防止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使用安全套和避免共用针具,可减少性传播的风险。

对HBV 感染的孕妇进行抗病毒治疗,可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3. 诊断3.1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等的检测。

这些标志物有助于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评估病毒复制水平和感染状态。

3.2 病毒载量检测HBV DNA检测是评估病毒复制水平的重要手段。

高病毒载量与肝脏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3.3 肝脏生物化学检测包括ALT、AST、ALP、γ-GT等指标,有助于评估肝脏功能和炎症程度。

3.4 组织学检查肝脏活检组织学检查是评估慢性乙型肝炎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的金标准。

4. 治疗4.1 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核心。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核苷酸/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和干扰素。

4.2 免疫调节治疗干扰素是一种免疫调节治疗,可增强免疫应答,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脏病变。

4.3 抗纤维化治疗抗纤维化药物如肝素、ulinastatin等,可减缓或逆转纤维化进程。

4.4 肝功能支持治疗肝功能支持治疗包括保肝药物、营养支持、避免肝脏损伤因素等。

乙型肝炎病毒预防及措施

乙型肝炎病毒预防及措施

乙型肝炎病毒预防及措施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乙型肝炎病毒的预防及措施:1. 接种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是防止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最重要的措施。

建议婴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疫苗,并按照规定的接种计划完成全部疫苗接种。

2.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经常洗手是避免乙型肝炎感染的重要措施。

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到体液、血液或尿液后。

避免和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人共用牙刷、剃刀和注射器。

3. 避免接触污染的血液和体液:避免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直接接触。

如果可能会接触到血液或体液,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戴手套和使用口罩。

4. 定期进行体检: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如果发现感染,要及时接受医生的治疗和建议。

5. 避免性行为传播:非稳定性伴侣之间的性行为是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常见途径之一。

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6. 防止母婴传播:孕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会增加婴儿感染的风险。

孕妇在怀孕期间进行乙型肝炎病毒筛查,并按照医生的建议接受治疗和防护措施。

7. 确保安全注射:避免使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

如果需要注射或抽取体液,应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并确保消毒操作。

请在实施这些预防措施的同时,定期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得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

以上是乙型肝炎病毒预防及措施的简要介绍。

定期了解最新的医学研究和指南也是预防乙型肝炎感染的重要方式。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预防措施请遵循医学专业机构的建议和指导。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免疫预防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免疫预防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免疫预防在全球范围内,乙型肝炎(被称为乙肝)是一种常见且广泛传播的病毒性感染。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目前约有2亿人患有慢性乙肝,其中大多数人都无法得到及时治疗和关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控制乙肝,本文将介绍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以及预防与控制该疾病的方法。

一、乙肝病毒传播途径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感染,该病毒存在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和皮肤黏膜中,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传播。

1. 垂直传播垂直传播是指孕妇将病毒传给胎儿或新生儿。

这可以通过分娩过程中接触感染源所致,或者在哺乳期间通过接触受污染的体液而发生。

因此,对于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孕妇来说,正确地接受预防接种是非常重要的。

2. 血液传播血液传播是乙肝最常见的传播途径之一。

它通常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引发感染。

在医疗环境中,特别是在手术和注射过程中,若不遵循必要的预防措施,则可能造成医务人员及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3. 性传播性行为是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与感染HBV的个人进行无保护性行为,如无正确使用安全措施(如安全套等),会增加感染风险。

此外,多个性伴侣、与已感染HBV个体有近亲关系或有其他性传播疾病都会增加乙肝传染风险。

4. 密切接触家庭成员或密切关系人群之间,通过共用牙刷、剃刀、针头等带有被污染血液的物品进行日常生活时,也可能导致乙肝病毒传播。

因此,在家庭和共享环境中,个人卫生习惯非常重要。

二、乙肝的免疫预防为了减少乙肝的传播和感染,实施免疫预防措施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非常关键。

以下是一些应该知晓的免疫预防措施:1.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最有效、最经济且可持续的方法来预防乙肝是接种相应的疫苗。

这种疫苗可以让人体产生对抗HBV的抗体,提供长期的保护。

根据WHO的推荐,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被注射第一剂次,并按规定剂量完成全程疫苗接种程序。

2. 早期诊断和治疗通过早期检测和确诊,可以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措施。

安全有效科学预防乙肝的措施

安全有效科学预防乙肝的措施

安全有效科学预防乙肝的措施一、乙肝的基本知识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感染,可以通过血液、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乙肝病毒感染后,大多数人可以自愈,但也有一部分人会发展成为慢性乙肝,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二、预防乙肝的措施1. 接种疫苗目前,针对乙肝病毒的预防性疫苗已经问世。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

根据卫生部规定,新生儿出生后应在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次疫苗,并在出生后一个月和六个月分别接种第二和第三剂次疫苗。

2. 避免高危行为高危行为包括注射药物、与患有乙肝的人进行性行为、使用未经消毒的器具等。

要避免这些高危行为,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3. 保持个人卫生保持个人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基本要求。

要勤洗手、使用干净的毛巾等,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用品。

4. 消毒器具对于使用过的器具,如牙刷、剃须刀等,应及时进行消毒。

对于注射器、采血针等医疗器械,应该使用一次性的产品。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可以及早发现肝脏疾病,包括乙肝。

如果患有乙肝,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针对特殊人群的预防措施1. 孕妇孕妇如果患有乙肝,会对胎儿造成很大影响。

因此,在怀孕前就要接种乙肝疫苗,并在孕期定期进行检查。

如果发现感染了乙肝病毒,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2. 婴幼儿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感染乙肝病毒。

因此,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次乙肝疫苗非常重要。

此外,母乳也是传染乙肝的途径之一,因此如果母亲患有乙肝病毒,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喂养。

3. 慢性乙肝患者对于慢性乙肝患者来说,定期进行体检和治疗非常重要。

同时要避免过度劳累、饮酒等行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结语预防乙肝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除了以上措施,还需要广泛宣传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乙肝的传播。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指南(2023)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指南(2023)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指南(2023)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指南(2023)一、前言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

为了提高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水平,降低疾病负担,本指南依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对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

本指南适用于从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工作的医护人员,以及关心自身健康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二、预防2.1 疫苗接种主动免疫:推荐新生儿、儿童和成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疫苗接种程序为0、1、6个月。

被动免疫:对于暴露于HBV的个体,如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按照疫苗接种程序完成乙肝疫苗的接种。

2.2 血液和器官传播预防严格筛选献血员,确保血液制品的安全。

对于器官移植等高风险人群,应在移植前进行HBV筛查,术后给予抗病毒治疗。

2.3 性传播预防提倡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

对于HBsAg阳性的个体,应避免与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

三、诊断3.1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 DNA、肝功能指标(ALT、AST、ALP、总胆红素等)和凝血功能指标(PT、APTT等)。

3.2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观察肝脏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胆道等情况。

CT、MRI:评估肝脏脂肪变性、纤维化程度及肝硬化等。

3.3 组织学检查肝脏活检:评估肝脏炎症程度、纤维化程度及肝硬化等。

四、治疗4.1 抗病毒治疗口服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

注射抗病毒药物:干扰素α。

4.2 保肝治疗保肝药物:多烯磷脂酰胆碱、双环醇、水飞蓟素等。

4.3 抗纤维化治疗抗纤维化药物:抗纤灵冲剂、扶正化瘀胶囊等。

4.4 肝衰竭治疗积极处理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

肝移植:对于终末期肝病患者,可考虑肝移植。

五、康复与随访5.1 康复治疗肝功能减退患者应加强休息,避免劳累。

乙肝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乙肝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乙肝防治知识宣传资料一、乙肝简介乙肝,全称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

乙肝可导致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因此,乙肝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二、乙肝预防1.接种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感染的关键措施。

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时并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以形成长期免疫保护。

此外,对于未感染乙肝病毒的高危人群,也应积极接种乙肝疫苗。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与他人共用帅、牙刷、剃刀等个人物品,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同时,保持个人卫生,勒洗手,预防病毒感染。

3.加强血液制品管理:对于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不建议进行献血,以免通过血液将病毒传播。

接受输血、注射等医疗操作时,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确保使用安全自毁型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杜绝医源性传播。

三、乙肝治疗目前,乙肝病毒感染尚无理想的特异性治疗药物。

乙肝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需要客观、全面地了解疾病,对治愈疾病有充分的信心。

尽量戒酒,以免加重肝脏的负担。

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卧床休息。

2.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胶衰拉米夫定片、阿德福韦酯片等进行治疗。

3.手术治疗:对于终末期的患者,一旦出现肝功能衰竭的症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肝移植手术。

四、乙肝携带者注意事项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没有区别,但应定期接受医学观察和随访,确保病情稳定。

同时,乙肝病毒携带者应避免将病毒传播给他人,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

五、乙肝防治的社会责任乙肝威肋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预防乙肝是全社会的责任。

政府、医疗机构、学校和社区等应共同开展乙肝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公众对乙肝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同时,社会各界应关注乙肝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总之,乙肝防治工作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乙肝防治知识科普宣传

乙肝防治知识科普宣传

乙肝防治知识科普宣传
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

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预防和控制乙肝的传播,我们需要了解乙肝的相关知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乙肝的症状和传播途径
乙肝的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等。

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在医疗机构和美容美发场所等需要注射的场所,一定要注意注射器的消毒和使用。

二、乙肝的预防措施
1.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的风险。

建议婴儿出生后尽早接种乙肝疫苗,成年人也可以接种乙肝疫苗。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分享个人用品、不随地吐痰等都是预防乙肝的基本措施。

3.避免性接触:不随便与陌生人发生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等都是预防乙肝传播的重要措施。

4.避免母婴传播:孕妇要注意保持个人卫生,产妇在分娩时要进行乙肝病毒筛查,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三、乙肝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对于慢性乙肝患者,可以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但是治疗过程需要长期坚持,同时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2.免疫调节治疗:可以通过免疫调节治疗来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病毒复制。

3.手术治疗:对于肝硬化、肝癌等乙肝并发症,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总之,预防乙肝是最重要的,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对于已经感染乙肝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同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传播给他人。

乙肝有什么危害

乙肝有什么危害

乙肝有什么危害熊飞乙肝是一种有传染性的慢性疾病,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会引发一系列肝病,致死率偏高,被列为重点防控疾病。

我国的乙肝患者数量较多,可以说是乙肝大国,人们对这种疾病的恐惧逐渐演化成为对乙肝患者的歧视。

认识乙肝的危害,正确对待乙肝,对消除这个“全民公敌”具有重要意义。

一、乙肝的危害有哪些(一)损伤肝脏乙肝病毒会导致肝细胞大量损伤、坏死,患者会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区疼痛症状,且这种症状会持续加重,最终达到令人难以忍受的地步。

在长时间受到病毒的侵害后,肝组织会逐渐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硬化,这时肝功能已经严重受损,随时都有癌变的可能。

肝脏损伤后,肾脏、胆、胰和心脏等器官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会出现全身不适症状,最终由于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二)侵犯关节20%~40%的急性乙肝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症状,但很少有患者将这种症状与乙肝联系起来,往往误认为普通的关节炎、风湿去治疗,甚至忽视。

由乙肝引起的关节疼痛往往发病较急,伴有肌肉疼痛,且关节会呈现僵直状态。

(三)侵犯神经系统乙肝病毒侵及神经系统会引发脑膜炎、多发性神经炎及神经根炎、上半身麻痹、格林巴利综合征。

(四)侵犯血液乙肝患者,特别是急性乙肝患者,往往会出现血液改变和骨髓再生障碍,这是乙肝病毒侵犯血液所致。

在最初,患者的血小板、白细胞以及淋巴细胞会减少,后续巨幼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增多。

乙肝患者的红细胞寿命与正常人相比较短。

(五)侵犯皮肤约有半数的乙肝患者在出现关节症状后不久会出现一些皮肤性疾病,包括红斑、瘀斑、丘疹等,可恶化为血管神经性水肿,同时伴有发热等症状的出现。

(六)影响消化肝和胆是相表里的,患乙肝后,患者的胆汁分泌受到影响,而胆汁的作用之一就是参与消化,因此乙肝患者常会出现消化不良、恶心、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食物无法被正常消化和吸收,身体会日渐消瘦,免疫力降低。

另外,乙型肝炎还会引发肝窦炎症,造成肝部血管血液流通障碍,引起胃肠道水肿、充血,这同样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全面解读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2023)

全面解读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2023)

全面解读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2023)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预防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我们应该采取综合的措施,包括疫苗接种、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以及药物治疗等。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慢性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乙型肝炎疫苗是安全可靠的,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根据预防接种规划,婴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疫苗,然后在满月、3月龄和6月龄时接种剩余的三剂疫苗。

成人和儿童也可以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剂次和时间间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对于预防慢性乙型肝炎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尤其是在接触血液、体液或其他可能被感染的物品后。

避免使用他人的个人卫生用品,如牙刷、剃刀等。

性行为时应使用安全套,以减少传播乙型肝炎的风险。

此外,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应避免分享注射器和其他可能传播病毒的物品。

药物治疗对于已经患上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药物治疗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然而,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不同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可能存在差异。

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

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减少病毒的数量。

免疫调节剂则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

结论预防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而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对于已经患上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控制病情。

然而,具体的治疗方案应该根据个体情况而定,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乙型肝炎科普宣传

乙型肝炎科普宣传

乙型肝炎科普宣传乙型肝炎(Hepatitis B)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感染疾病,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以及性传播。

乙型肝炎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而且全球范围内乙型肝炎患者的数量众多。

因此,加强乙型肝炎的科普宣传至关重要。

一、乙型肝炎的病毒来源乙型肝炎病毒存在于被感染者的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分泌物中。

主要的传播途径有:1. 血液传播:血液传播是乙型肝炎传播的最主要途径。

通过血液传播乙型肝炎的方式包括输血、血液制品的使用、注射毒品、接触被感染血液等。

2. 母婴传播:乙型肝炎可以通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孕妇传给胎儿,常见的传播途径是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将病毒传给新生儿。

3. 性传播:乙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性传播途径传播,包括性接触、性交以及性爱玩具的共享等。

二、乙型肝炎的症状和危害乙型肝炎感染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症状:1. 乏力和疲劳:乙型肝炎会导致患者感到乏力和疲劳,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2. 肝炎表现:乙型肝炎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肝脏病变的症状,如黄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3. 潜在的长期危害:乙型肝炎部分患者可能在感染后恢复,但大部分患者会成为携带者并可能发展成慢性乙型肝炎。

长期的乙型肝炎感染会导致肝硬化、肝脏功能衰竭乃至肝癌的风险增加。

三、预防乙型肝炎的措施1.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措施。

按照疫苗接种计划,建议接种者在出生后尽早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以增强免疫力。

2.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以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的传播,如经常洗手、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用品等。

3. 安全性行为:性接触是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之一,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降低乙型肝炎的传播风险。

4. 避免血液传播:避免接触他人的血液,避免非正规医疗机构的注射行为等。

四、乙型肝炎的治疗方式乙型肝炎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

1. 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感染后,可通过使用抗病毒药物来控制病毒复制,减缓疾病进展。

乙肝疫苗的研究现状

乙肝疫苗的研究现状
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乙肝疫苗的接种可以增强公众的免疫力,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乙肝疫苗对医疗产业的影响
促进疫苗产业发展
乙肝疫苗的研制和生产是疫苗产业的重要 组成部分,可以促进疫苗产业的发展。
VS
增加医疗就业机会
乙肝疫苗的生产和销售需要大量的人力资 源,可以增加医疗行业的就业机会。
乙肝疫苗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增加社会经济效益
乙肝疫苗的生产和销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社会经济效益 。
促进社会发展
乙肝疫苗的普及可以减少乙肝病毒的传播,从而有助于促进 社会发展。
06
研究前景与展望
乙肝疫苗研究的前景展望
要点一
改进现有疫苗
要点二
开发新型疫苗
科学家们仍在不断探索改进现有乙肝 疫苗的方法,以提高其保护效果和覆 盖率。
T细胞应答
接种乙肝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T细胞应答,调控适应性 免疫应答,强化免疫记忆。
抗体产生
接种乙肝疫苗后,机体会产生针对HBsAg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形 成免疫保护。
乙肝疫苗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新型乙肝疫苗研发
针对现有乙肝疫苗的不足,研究者们正在致力于新型疫苗的研发,如mRNA疫苗、DNA 疫苗等。
研究新型疫苗是另一重要方向,例如 基于mRNA技术的疫苗,可以克服传 统疫苗的某些局限性。
要点三
免疫学机制研究
深入研究免疫学机制,以发现新的靶 点并优化现有疫苗的免疫原性。
乙肝疫苗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乙肝病毒的变异和免疫逃逸是当前疫苗研究面临的挑战之一,需要不断改进 疫苗设计和免疫策略以应对。
机遇
感染的效果。
02
个体化免疫治疗方案
通过对乙肝疫苗免疫学原理的研究,可制定针对不同个体的免疫治疗

乙肝预防宣传材料

乙肝预防宣传材料

乙肝预防——打三针防乙肝一生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部分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目前而言,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唯一有效武器;中国每年约30万人因感染与乙肝病毒有关的疾病死亡乙肝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死亡率也居我国报告传染病的前三位;我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大约有亿人;全国每年用于肝病的直接医疗费用高达1000多亿元;一、我国的乙肝传染源有多大大约有亿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在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大约有2000万人至3000万人是慢性乙肝患者;每年大约有30万人死于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的肝病,如重症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乙肝病毒的传染源主要是来自乙肝急、慢性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二、流行病学特点1.传染源包括急性、慢性患者,亚临床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其中以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最为重要;乙肝病人或HBV携带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液体中含有大量的病毒颗粒,均有传染性;2.传播途径 HBV主要经血液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黏膜及性接触传播;3.易感人群未获得有效免疫的人群对HBV都具有易感性;四、预防一乙型肝炎疫苗预防免疫预防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乙肝疫苗是最安全的疫苗之一;1.免疫程序目前我国采用3针按0、1、6月程序接种;“0、1、6”免疫程序即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接种第1针,第2针在第1针接种后1个月1~2月接种,第3针在第1针接种后6个月5~8月接种;如果出生后24小时内未能及时接种,仍应按照上述时间间隔要求尽早接种;2.免疫效果婴儿、儿童和青少年接种乙肝疫苗后,95%左右可产生免疫力;接种乙肝疫苗成功者的免疫持久性较好,即使抗体滴度岁年龄增长下降,但仍存在免疫记忆,在遇到HBV后仍可以产生回忆反应,一旦感染HBV,能迅速引起细胞免疫反应,产生高水平的抗体抗-HBs,清除HBV;二传播途径预防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包括针刺的针具,对牙科器械、内镜等医疗器具应严格消毒;医务人员应按照医院感染管理中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时,均应戴手套,严格防止医源性传播;服务行业中的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纹身等用具也应严格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进行正确的性教育,若性伴侣为HBsAg 阳性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对有多个性伴侣者应定期检查,加强管理,性交时应用安全套;对HBsAg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三意外暴露HBV后预防在意外接触HBV 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后,可按照以下方法处理:1.血清学检测应立即检测HBsAg、抗-HBs、ALT 等,并在3 和6 个月内复查;2.主动和被动免疫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HBs ≥10 mIU/ml 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虽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抗-HBs <10 mIU/ml 或抗-HBs 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HBIG 200~400 IU ,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型肝炎疫苗 20μg,于1 和6 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 和第3 针乙型肝炎疫苗各20μg;三针,保护孩子一生由于乙肝可演变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而乙肝疫苗又可以间接地预防肝癌;所以,在新生儿期及儿童期打满三针乙肝疫苗后,就可以预防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孩子出生后按国家免疫规划规定的程序接种三针,即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一个月时接种第二针,六个月时接种第三针;成人和儿童按照0、1、6月程序进行接种,就可以保护您和孩子的一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析 ,发 病 顺 位 及 死 因顺 位 分 析 ,人 群 分 布 、地 区 分 布 及 时 间 分 布特征分析 , 合描述 了山西省法 定报告传染病 的流行特征及 综 可 能 的 影 响 因 素 J 从 1 年 的 报 告 发 病 率 和 死 亡 率 可 看 出 。 0 城乡差别是很严 重的 ,城市 的报 告发病率 高于 农村 ,其原 因可 能与城乡之 间经济 发展不平衡 、文化水平 、生活 习惯 以人群 的 保健意识 、就 医观 念的不 同有很 大的关系 。无 论城 市或 乡村传 染病的报告发病率 男女之间都存在着 一定差异 ,均 以男性发病 率为高 ,可能与 不同性别人群 的活动 方式 、职业及 生理解剖特 点有很大 的关系 。 发病年龄分布特征 来看 ,以少年 儿童 ( ~ 从 O 1 )发病 率较 高 ,特 别是 1 9 5岁 9 3年 5岁年 龄组报 告发病 率
2 001 :1 ,3
5 汪金 ,等 . 跨世 纪传染 病动 向与对 策. 医学综述, 0 1 7 4 2 0 , : 6 丛黎 明. 新发 现 的传 染病和 防制对 策. 江预 防 医学, 0 1 浙 20,
1 :2 3
7 曾光 , 论 我 国现 阶段 卫生 防病工作 的重点 . 等. 中华流行病 学 杂志 , 9 8 9 1 0 1 8 , : 6 8 陈宁庆. 1 纪我 国疾病 的控制 问题 . 2世 中华 流行 病学杂志 ,
中 图 分 类 号 :R 2 . 2 1 6 3 5 1 6 ;R 8 .
病毒性 乙型肝炎是 由乙型肝 炎病毒 引起的疾病 ,具有传染 第二位 ,在 乙肝高发区总死亡人中,估 计有 3 ] %的死因归于与 性强, 发病率高的特点 , 呈世界性分布 , 我国是高流行区之 一。由 HV 染 有 关 的疾 病 , 且 每年 有 7 万 人死 于与 H V感染 有 关 的肝 B感 5 B 于其具有 “ 健康 ”带毒和慢性化过程的特点,在人群中不易被控 癌 。预 测 1 8 9 5年在 乙肝 高 发 区 出生 的 12 亿 婴 儿 中将 有 10 .2 3 万 制而 蔓延成世界性传播的疾病“,是世界范畴的社会性公共卫生 人 死 于 与 乙 肝 有 关 的 疾 病 。 ] 问题 。 ’ 3 乙型肝 炎 的传 播 途 径 1 乙型肝炎的感染状况 3 1母 婴 传 播 。 . 乙型肝炎呈世界性分布,在亚洲、非洲流行甚广,我 国和东 ① 宫 内传播 :H V可经卵子带给下一代 ,并且母血 、羊水 B 南 亚 地 区均 为 高 发 区 。据 估 计 ,全 世 界现 有 乙 型肝 炎 病 毒 (B ) 等含有大量的 H V H V B 。部分胎儿在宫 内感染后处于一 种 “ 潜隐状 的携 带 者 3 5亿 ,其 中我 国约 为 1 2 [。 . . 亿 2 _ 态” ,仅仅表现 为肝胎 H V N B D A阳性 ,用常规 的血清学方法监测 我 国 为 乙肝 高 发 区 ,其 病 毒 感染 率 随年 龄 而增 高 。据 不 到 H V感染 的标 志,胎儿 出生后 ,随着组织细 胞发育成熟 , B 19  ̄ 19 年全 国肝 炎 血清 流行 病 学 调 查结 果 , B 感 染 率 为 5. 潜伏的 H V开始大量复制和表达 ,在外周血中即可检测到感染指 9 2 95 HV 7 B 6 ,乙肝 携 带 者 为 9 8 ,69 人 已感 染 过 HV % .% . 亿 B ,其 中 12 人 为 标 。 .亿 6 携 带 者 _ 。 故 我 国将 乙 型 肝 炎 列 为 防 治 重 点 。 3 ②分娩过程 中感 染 :母体 阴道分泌物 中含有大量 H V B ,在 2 乙型 肝 炎 的严 重 危 害 分 娩 过 程 中可 感 染 给 新 生 儿 。 感染 H V后 ,除可 以引起 急性肝 炎外,还可 以导致慢性活 B ③ 产 后感 染 :在哺 乳喂养 过程 中 ,母亲 和婴儿 的 密切接 动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的发生。HV B 携带者中3% 5 将进展 触 ,通 过乳汁 、唾液 污染 ,将 H BV传 播给婴 儿。母 婴传播后 为慢 活 肝 ,这 3%的慢 活肝 患 者 中 有 6% 演 变 为肝 硬 化 。18 9 %可成慢性携带者 。 5 8将 93 5 年 2月 WO 明确提 出 , 0 的肝 细 胞癌 的病 因是 由乙 肝病 毒 引起 H就 89 6 3 2性传播 ,H V可经唾液 、阴道分泌物 、精液等传 播 。 . B 的 ] 。在全球所有肿瘤成因 中,由H V引起 者仅 次于烟 草, 占 目前,除 了从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 资料 中得到证 实外,还从 乙 B


[8]

参考 文献 1孙净 ,等. 湖北省 1 5 —1 9 年 法定传 染病发 病变化趋 势. 1 9 9 9
中 国公 共 卫 生 , 0 0 1 : 2 0 , 6 1 2
2 李丹 ,等. 辽宁 0 98 中国
维普资讯
国 际 医 药 卫 生 导报
2 0 第 7期 0 2年
总 第 7 5
5 6 / 0万 其 原 因 可 能 与 当 年 腮 腺 炎 的 流 行 及 肝 炎 、 1 指 出 ,传染病 病原 体 的变异 与抗菌 素 的滥 用有 直接 关系 , 特 高 达 3 1 . 7 1 故 别 是 结 核 病 的 死 亡 率 一 直 维 持 在 较 高 的水 平 主 要 是 由于 结 核 病 痢 疾 病 人 的 增 多 有 很 大 的关 系 , 少 年 儿 童 是 重 点 保 护 人 群 。 耐 药 菌 株 的 出现 而 致 ,值 得 流 行 病 学 、预 防 医 学 乃 至 临 床 医 学 19 年 7 岁年 龄组和 19 年 8 岁 年龄组报告发病 率高达 7 0 92 O 96 5 2. 界 的 广 泛 关 注 。 5 / 0万 与 2 4 / 0万 其 原 因可 能 与 当 年 该 年 龄 组 痢 疾 、 肺 结 ,1 4 03 1 0年 的 法 定报 告 传 染 病 的 报 表 4 山西 省 1 9 0年~ 19 9 9年法定报 告传染病不 同季节发病 核 病 人 数 增 多 有 一 定 的关 系 。从 1 9 情况 (/ O万) 11 告发 病 率来看 , 疹 、猩 红热 、流感 表现 出了周 期性 的特 点 麻 f 2J 麻 疹 是我 国儿童 计划 免 疫的传 染 病之 一 ,但 从 1 0年 的 分析来 看仍 然存 在着周 期性 的特 点 ,可 见麻疹 疫苗 的接种 还 存在 一定 的问题 ,提 示计划 免疫 工作 重点 是进一 步提 高接种 质 量 ,避免 无效接 种及 消除 免疫 空 白点 。猩红热 经过 长期 变 异 虽 然 临 床 症 状 不 典 型 、 死 亡 率 降 低 , 但 发 病 率 仍 然 比较 高 并存 在着 周 期 性 的特 点 l 。流 感 发病 率 周 期性 的 出现 ,可 7 能与 病 毒 的 变异 程 度 、 人 群 免疫 水 平 的 下 降有 一 定 的 关 系
公 共 卫 生 , 0 0 1 : 2 0 , 1 7
3 董 时军 ,等. 全球 几种主要传 染的流行 及研 究动态,国外 医 本项研 究综合 了山西 省 1 个 监测点 1 2 O年的法定报 告传染 学. 流行病学传 染病 学分册 , 0 1 1 2 2 0 , : 病 的基 础资料 ,进 行 了 1 0年发 病与死 亡的流行趋 势的动态 分 4 刘光 中. 重视新发 现传 染 病的预 防与控 制 . 江苏卫 生保健 ,
1 997.1 8:3
责 任 编 辑 .谢 丹
乙型肝炎的危害及疫苗预防
高 全 香
太 原 市卫 生 学 校 关 键 词 乙型 肝 炎 疫 苗 预 防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 4 2 0 7 1 5【 0 2)0 — 1 0 0 0 2 7 0 — 2 2 山西太原 0 0 1 3 0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