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流行病学及预防
乙型肝炎的危害及疫苗预防
2 001 :1 ,3
5 汪金 ,等 . 跨世 纪传染 病动 向与对 策. 医学综述, 0 1 7 4 2 0 , : 6 丛黎 明. 新发 现 的传 染病和 防制对 策. 江预 防 医学, 0 1 浙 20,
1 :2 3
7 曾光 , 论 我 国现 阶段 卫生 防病工作 的重点 . 等. 中华流行病 学 杂志 , 9 8 9 1 0 1 8 , : 6 8 陈宁庆. 1 纪我 国疾病 的控制 问题 . 2世 中华 流行 病学杂志 ,
中 图 分 类 号 :R 2 . 2 1 6 3 5 1 6 ;R 8 .
病毒性 乙型肝炎是 由乙型肝 炎病毒 引起的疾病 ,具有传染 第二位 ,在 乙肝高发区总死亡人中,估 计有 3 ] %的死因归于与 性强, 发病率高的特点 , 呈世界性分布 , 我国是高流行区之 一。由 HV 染 有 关 的疾 病 , 且 每年 有 7 万 人死 于与 H V感染 有 关 的肝 B感 5 B 于其具有 “ 健康 ”带毒和慢性化过程的特点,在人群中不易被控 癌 。预 测 1 8 9 5年在 乙肝 高 发 区 出生 的 12 亿 婴 儿 中将 有 10 .2 3 万 制而 蔓延成世界性传播的疾病“,是世界范畴的社会性公共卫生 人 死 于 与 乙 肝 有 关 的 疾 病 。 ] 问题 。 ’ 3 乙型肝 炎 的传 播 途 径 1 乙型肝炎的感染状况 3 1母 婴 传 播 。 . 乙型肝炎呈世界性分布,在亚洲、非洲流行甚广,我 国和东 ① 宫 内传播 :H V可经卵子带给下一代 ,并且母血 、羊水 B 南 亚 地 区均 为 高 发 区 。据 估 计 ,全 世 界现 有 乙 型肝 炎 病 毒 (B ) 等含有大量的 H V H V B 。部分胎儿在宫 内感染后处于一 种 “ 潜隐状 的携 带 者 3 5亿 ,其 中我 国约 为 1 2 [。 . . 亿 2 _ 态” ,仅仅表现 为肝胎 H V N B D A阳性 ,用常规 的血清学方法监测 我 国 为 乙肝 高 发 区 ,其 病 毒 感染 率 随年 龄 而增 高 。据 不 到 H V感染 的标 志,胎儿 出生后 ,随着组织细 胞发育成熟 , B 19  ̄ 19 年全 国肝 炎 血清 流行 病 学 调 查结 果 , B 感 染 率 为 5. 潜伏的 H V开始大量复制和表达 ,在外周血中即可检测到感染指 9 2 95 HV 7 B 6 ,乙肝 携 带 者 为 9 8 ,69 人 已感 染 过 HV % .% . 亿 B ,其 中 12 人 为 标 。 .亿 6 携 带 者 _ 。 故 我 国将 乙 型 肝 炎 列 为 防 治 重 点 。 3 ②分娩过程 中感 染 :母体 阴道分泌物 中含有大量 H V B ,在 2 乙型 肝 炎 的严 重 危 害 分 娩 过 程 中可 感 染 给 新 生 儿 。 感染 H V后 ,除可 以引起 急性肝 炎外,还可 以导致慢性活 B ③ 产 后感 染 :在哺 乳喂养 过程 中 ,母亲 和婴儿 的 密切接 动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的发生。HV B 携带者中3% 5 将进展 触 ,通 过乳汁 、唾液 污染 ,将 H BV传 播给婴 儿。母 婴传播后 为慢 活 肝 ,这 3%的慢 活肝 患 者 中 有 6% 演 变 为肝 硬 化 。18 9 %可成慢性携带者 。 5 8将 93 5 年 2月 WO 明确提 出 , 0 的肝 细 胞癌 的病 因是 由乙 肝病 毒 引起 H就 89 6 3 2性传播 ,H V可经唾液 、阴道分泌物 、精液等传 播 。 . B 的 ] 。在全球所有肿瘤成因 中,由H V引起 者仅 次于烟 草, 占 目前,除 了从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 资料 中得到证 实外,还从 乙 B
慢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自然史和预防
国外医学・ 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 年 8 02 月筮 鲞筮
蛋 白在肝 细 胞 内过 度 产生 并 积 聚 , 接 损 害 细 胞 , 直 从
sg前 S A 、 1蛋 白 和 前 S 2蛋 白的 抗 原 性 , 鼠 实 验 证 小 实 可 以诱 导 出 针 对 S 前 S 和前 s 抗 原 的强 烈 的抗 、 1 2 体 反应 。Maank 等【 j Bo eB( 种合 成 的 含 dl si ” 用 i p 一 i H 有 S S 腐 1 S 2抗 原 的疫 苗 ) 免 疫 1 健 康 儿 来 8名 童 , 果在 第 一 、 次 注射 后 ,0 % 的儿 童 出现 血 清 结 二 10 转化 ; 而且 含 有 前 S表 位 的疫 苗 引 起 的抗 体 反 应 比
l Trn A ta .jVi , 9 l 5: 5 6~3 7 1 a e 1 ml l 9 ;6 3 6 54
24 与新 型 疫 苗 的关 系 : . 前 S区 含 有 强 免 疫 原 性 的 表 位 , 能 引 起 比 可 H sg 强 的 免 疫 反 应 , BA 更 目前 已 开 发 一 些 包 括 了前
究, 全基因序列分析发现 , 母婴 间优势群存在高度的 同源性 (96 )证 实 为母 婴 传 播 ; 母 亲 和婴 儿 来 9 .% , 从
源 的 HB V基 因克 隆 均 观察 到 前 C区终 止 密 码 、 C启 动子 和前 s 2起始 密 码 变异 , 中前 C区终 止 密码 和 其 C启 动 子 的变 异使 HB A 失 , 前 s 始 密 码 变 e g缺 而 2起 异使前 s 2蛋 白不 能 合成 。 变异 株 转 染 人 肝 癌 细 胞 , 发现 变异 株合 成 与 分 泌 HB N 的能 力 与 野 毒 株 VD A 相近 或略 有 下 降 。因 此 , 他们 认 为 , 生儿 暴 发 性 肝 新
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及流行病学分析
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及流行病学分析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对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进行探讨,以期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为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一、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是了解疾病的发病情况、传播途径和流行特征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病例的调查,可以获得以下信息:1. 病例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居住地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了解乙型肝炎的易感人群和高风险职业群体。
2. 病例的病史和临床表现:了解病例的感染途径、发病过程和临床表现,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3. 病例的病毒学检测结果:通过对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可以确定病例是否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从而判断病例的传染性。
二、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分析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分析是通过对病例的调查和数据分析,研究疾病的流行规律和传播途径,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以下是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分析的重点内容:1. 发病率和感染率: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病例调查和抽样调查,可以计算出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和感染率。
这有助于评估疾病的流行程度和传播风险。
2. 传播途径:通过对病例的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可以确定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传播,如输血、母婴传播、性传播等。
了解传播途径有助于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 高风险人群:通过对病例的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可以确定乙型肝炎的高风险人群。
乙型肝炎的高风险人群包括医务人员、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吸毒者等。
针对高风险人群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是乙型肝炎防控的重要策略。
4. 疫苗接种情况:通过对病例的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可以了解疫苗接种情况。
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手段,了解疫苗接种情况有助于评估疫苗的覆盖率和效果。
通过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病情况、传播途径和流行特征,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2024年指南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2024年指南一、前言慢性乙型肝炎(CHB)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约有2.5亿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流行区,据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59岁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肝硬化及肝癌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实践经验,为临床医生、患者及公共卫生工作者提供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治疗及管理等方面的权威建议。
二、预防2.1 疫苗接种2.1.1 乙型肝炎疫苗概述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手段。
乙型肝炎疫苗为基因工程疫苗,包含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2.1.2 疫苗接种对象我国推荐对以下人群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新生儿- 儿童和青少年- 成人- 乙肝病毒暴露者(如家庭内接触者、性伴侣等)2.1.3 疫苗接种程序乙型肝炎疫苗基础免疫程序为3剂次,分别为出生后24小时内、1个月和6个月。
成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前应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抗HBc)检测。
2.2 乙肝病毒暴露后的预防乙肝病毒暴露后的预防主要包括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
2.2.1 被动免疫对乙肝病毒暴露者立即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注射,以提供即刻的保护作用。
2.2.2 主动免疫对乙肝病毒暴露者启动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程序,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未达到免疫保护水平(HBsAb<10mIU/ml),应加强免疫一剂乙型肝炎疫苗。
三、诊断3.1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HBV DNA定量、肝功能指标等。
3.2 临床诊断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如下:- 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 肝脏活检证实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证据- 持续或反复出现肝功能异常四、治疗4.1 治疗原则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保肝治疗及抗纤维化治疗。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措施与分析
在 意外 接 触 HB V感 染者 的血 液 和 体 液后, 可按 照以下 方 法处 理 。 血清 学检 测 : 应立 即检 测HB A 抗 一 s L sg HB A T等 , 在 3 并
采 用描 述 流 行病 学 方 法 , 用 乙型 病 采
毒性 肝 炎的 预防 控制 措施 与 分析 。
料库。 12 方 法 .
反应 为 接 种 部 位 局 部 疼 痛 红 肿 少 数 有 发
可给 予加 强免 疫 。
热 对 疫 苗 中任 何 1 成分 过敏 者 可 出现 过 2 2 意 外暴露 HB 后 的预 防 种 . V 敏 反应 பைடு நூலகம் 敏 反应 发生率 极 低 。 过 2 1 5 免疫 效果 评价 .. 评价 疫苗 的
护。 2 1 8 加强 免疫 接 种 H p 后 有 .. eB
施 。 据 这 一情 况我 院 对于 2 0年 至 2 1 且 第 l《 与第 3 次 的 间隔 要在 4 月以 而抗 一HB 抗 体 出现 , 根 06 00 齐次 剂 个 s 可认 为 儿童 受 到 保 年 对 乙 型 病 毒性 肝 炎 采 用 了 预防 控 制 措 上 , 部 位 为上 臂外侧 三 角肌 中部 。 接种
医 学检 验
乙型 病毒性 肝炎 的预 防控 制措施 与分析
钟 吉波 ( 植县 人 民医 院 桑 湖南 张家 界 47 0 ) 20 0
【 摘要】目的 探讨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 制措 施与分析。 法 采用 方 描述流行 病学方法, 用乙型病毒 性肝炎的预防控 刳措施 采
与分析。 结果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措施后, 0年_21年乙肝的年均发病率为3. /0 , 2 6 -0 0  ̄ 0 36 17 与刚进行病毒性肝炎分型报告 2 Y 时的发病率 ( ./ 0 ) , 5 8 1 f ̄ J T o 2 。 61 7 T降 4. % 结论 我院通过 对乙型病毒性 肝炎的预防控削措施取得 了 8 显著效果, 值得推 广。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
乙型肝炎的症状与危害
急性肝炎
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 、呕吐、黄疸等症状,严重者
可出现肝衰竭。
慢性肝炎
症状较轻,可出现乏力、腹胀、 肝区疼痛等症状,长期慢性炎症 可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增加 肝癌风险。
重症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起病急骤,病情凶险 ,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极高。
02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
乙型肝炎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
如输血、血液透析、共用注射器等。
母婴传播
母亲携带HBV时,可通过胎盘或分娩时接 触传播给婴儿。
性传播
性接触过程中,HBV可通过生殖器官黏膜 或性器官接触传播。
其他途径
如器官移植、血液透析等医疗操作中涉及 的感染风险。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
2023-10-28
目 录
• 乙型肝炎概述 •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 • 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控制 • 乙型肝炎的治疗与康复 • 乙型肝炎的社会影响与公共卫生政策
01
乙型肝炎概述
乙型肝炎的定义
乙型肝炎是指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慢性肝炎。
HBV是一种嗜肝DNA病毒,主要侵犯肝脏,可引起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疾 病。
国际合作与交流情况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和应对乙型肝炎的流行与防控问题。
经验分享
学习并分享各国在乙型肝炎防控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推动全球范围内乙型肝炎的防控工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免疫调节治疗
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免疫功能,达到清除病毒的目的。常 用药物有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等。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
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肝脏移植和人工肝支持
03
对于一些严重的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移植和人工肝支持等治疗
方法可能会成为重要的治疗选择。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公众教育
通过宣传画、宣传册、电视广告等多种 形式,向公众普及乙型肝炎的预防知识 ,提高公众对乙型肝炎的认识和重视程 度。
VS
参与度提高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乙型肝炎预防和控制工 作,如主动接种疫苗、避免不安全行为等 。同时,加强政府和社区的支持力度,为 公众提供更多的预防和控制资源。
05
乙型肝炎治疗现状与挑战
06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疫苗研发与改进方向预测
1 2 ,预计未来乙型肝炎 的疫苗接种覆盖率会显著提高,特别是在高风险 人群中。
疫苗接种策略优化
针对不同人群和地区,可能会制定更加灵活和科 学的疫苗接种策略,以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乙型 肝炎的传播。
新型疫苗研发
患者管理与随访工作挑战
01
02
03
患者教育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提高 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 管理能力,有助于提高治 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随访管理
建立完善的随访管理制度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和 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 能出现的问题。
医患沟通
加强医患沟通,了解患者 的需求和意见,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和患者满意度。
切断传播途径措施及效果评估
传播途径及切断措施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包括加强血液制品管 理、推广一次性注射器、加强性教育等。
切断传播途径效果评估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监测,评估切断传播途径措施的效果。结果显示,这些措施 有效地降低了HBV的传播风险。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流行病学预防自然史和诊断
05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
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
如干扰素、核苷类似物等,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 ,缓解病情进展。
免疫调节剂
如胸腺肽、免疫球蛋白等,可增强患者免疫力, 降低复发风险。
抗炎保肝药物
如甘草酸、水飞蓟素等,可减轻肝脏炎症,保护 肝细胞。
非药物治疗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劳累,戒烟戒酒,合理饮食,减轻精神 压力等。
传播途径阻断
避免血液接触
避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剃须刀、牙刷等易造成血 液接触的物品。
安全性行为
使用避孕套可以有效地防 止性传播的乙肝病毒感染 。
健康生活
避免与感染乙肝病毒的人 进行密切接触,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医疗环境改善
提高医疗水平
提高医疗水平,加强对医生的 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诊断和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23-11-04
目录
• 慢性乙型肝炎流行病学 • 慢性乙型肝炎预防 • 慢性乙型肝炎自然史 • 慢性乙型肝炎诊断 •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 • 慢性乙型肝炎预后
01
慢性乙型肝炎流行病学
全球流行情况
慢性乙型肝炎在全球范围内流行,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与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的疾 病。
更容易感染慢性乙型肝炎。
02
慢性乙型肝炎预防
疫苗预防
01
02
03
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 感染的最有效方法,可以 显著降低乙肝的发病率。
接种时间和剂量
乙肝疫苗需要在出生后 24小时内接种,并在出 生后1个月和6个月分别 接种第2和第3针。
接种效果
接种乙肝疫苗后,可以产 生保护性抗体,有效预防 乙肝病毒感染。
社区人群健康教育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12 2 干预措施 ..
乙型肝炎病 毒的预 防知识宣传 采用墙报 、 发
放宣传资料、 小区广播等形式进行 , 内容包括 乙型肝炎病 毒的危 害、 传播途径 、 预防措施 、 避孕 套的使 用方 法及其 在 预防 乙型肝 炎病毒 、 性病 等方面 的作用 。研 究开始 时间为 2 0 0 4年 3月 , 至
知, 乙型肝 炎病毒是威胁社 区人群健 康最重要 的病原 体 , 为探讨 社区健康教育对预 防和控 制乙型肝 炎病 毒感染 的作 用 , 我们 以
深圳市宝安 区西乡街道两个 自然社 区人 群为研究 对象进行 了调 查研究 ,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临床资料 以深 圳市宝 安 区西乡街 道两个 自然社 区人 群 . 为研究对象 , 甲社 区人 口 10 1 , 予乙型肝炎病 毒预 防知识 08 人 给 宣传 的干预措施 , 实验组 ; 为 乙社 区人 口 1 15人 , 34 未给予乙型肝 炎病 毒预防知识宣传的干预措施 , 为对照组 。
1 2 1 HBA 检测 抽取研究对象的静脉血 , .. sg 采用 E IA法检 LS 测 H s g并设 阳性 和阴性对照 。 BA ,
口 95 中 20 3 9人 0 7年调查到 9 3 , 中 2 由于死亡 、 3 9人 其 0人 工作 调动等原因没有调查到 , 新增 H s g阳性 者 4 BA 2人 , 阳性 率为 0 .
江志荣 陈惠文 陈荣川
.
深 圳 市宝安 区西 乡卫 生监督 所( 广东 深 圳 5 8 0 ) 1 12
【 摘要】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知识教育对控制社区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的效果。方法 采用 S S 1 o进 行 统 计 学 分析 。 PS3 结果 干预前 两社 区人群的 HBA s g阳性 率分 别为 7 2 、%和 7 1 不存在 显著性差异 ( .9 ,P :0 74 。干预后 , .%, x =0 0 0 6) 两者具有显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ppt
控制和预防乙型肝炎的未来方向
加强疫苗接种
继续推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提高接种覆盖率, 特别针对高风险人群应尽早接种疫苗,以减少感 染和传播的风险。
加强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
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大众对乙 型肝炎的认识和防控意识,减少不安全行为和传 播风险。
完善筛查和治疗策略
加强针对乙型肝炎的筛查策略,对发现的患者应 尽早进行治疗和管理,以控制疾病的进展和传播 。同时,应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策略,以提 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
流行病学的重要性
描述疾病的分布特征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了解乙肝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
识别高危人群
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帮助识别乙肝高危人群,如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多个性 伴侣等,针对这些人群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评估防控措施效果
流行病学调查可以评估乙肝防控措施的效果,为进一步完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加强国际合作
针对乙型肝炎的全球性,需要各国政府、国际组 织和研究机构加强合作,共同开展研究和防控工 作,制定全球性的防控策略和措施。
THANK YOU.
06
结论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的重要性和挑战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性
乙型肝炎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它对人类健康和生命质量的影响越来越 大。通过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疾病的分布和影响因素,评估 防控措施的效果,为制定科学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面临的挑战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研究方法的限制、数据质量不高、缺 乏特异性指标等。同时,由于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较为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因 此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更好地掌握疾病的流行趋势和影响因素。
乙肝的流行病学与
HBV感染的自然史
免疫耐受期 免疫清除期 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 再活动期
免疫耐受期特点
HBsAg、HBeAg阳性 HBV DNA载量较高 ALT水平正常 肝组织学无明显异常 临床诊断为慢性HBV携带者 肝硬化发生很少 应进行监测
生活方式改变:静脉注射毒品、性活动等, 水平传播增多
多种药物治疗:HBV变异
近年来,乙肝流行病学发生了如下主要变化
母婴传播减少,水平传播增加 乙肝流行率、发病率及肝癌死亡率下降 HBeAg阴性慢性乙肝比率增加 HBV变异株增多 发现HBV基因亚型 存在HBV隐匿性感染
母婴传播减少,水平传播增加
据WHO估计,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组的HBV感染率 较未接种组下降77%。
我国两次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已由1992年的9.75%降至 7.18%,即由高地方性流行地区降至中地方性流行 地区水平。1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下降更 为明显,1~4岁儿童为0.96%,5~14岁为2.42%, 15~19岁为7.21%。
1岁以下婴儿HBsAg阳性率由1992年9.02%, 降至0.69%;5岁儿童的HBsAg阳性率11.7% 降至1.2%。但医源性传播、性传播和肠道 外传播(如静脉内注射毒品等)明显上升。 WHO报告,全球每年新发生的乙型肝炎患 者中,约有32%是由不安全注射引起的。
乙肝流行率、发病率及肝癌死亡率 下降
HBV变异株增多
①S区和前S区变异 ② C区和前C区变异 ③P区变异
发现HBV基因亚型
HBV基因型的分布(表1)具有明显的种族 和地域性差异
中国成人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技术指南2020
我国成人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技术指南2020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于乙型肝炎的免疫预防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为了帮助医务人员和普通民众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最新的《我国成人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技术指南2020》。
本指南系统地总结了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预防接种程序、接种时间和程序、不同人裙的免疫策略以及免疫效果监测等内容,为乙型肝炎的预防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
一、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1. 乙型肝炎的病因和传播途径2.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3. 乙型肝炎流行的地区和高发人裙4. 乙型肝炎的疫苗接种意义和作用二、预防接种程序1.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基本原则2. 疫苗接种的适应症和禁忌症3. 针对不同人裙的接种程序差异三、接种时间和程序1. 成人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时间和剂次2. 不同疫苗品种的接种方法3. 疫苗接种后的免疫程序和注意事项四、不同人裙的免疫策略1. 儿童乙型肝炎免疫策略2. 成人乙型肝炎免疫策略3. 孕妇、老年人和免疫缺陷人裙的接种策略五、免疫效果监测1. 免疫程序的效果评估2. 免疫程序的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3. 免疫程序后的抗体水平监测和解释《我国成人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技术指南2020》的发布,为乙型肝炎的预防工作提供了权威性的指导和设计。
各级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应结合本指南中的科学建议,制定和实施相关预防免疫工作方案,进一步提升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水平,减少乙型肝炎的感染率,保障人民裙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六、乙型肝炎的病因和传播途径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
传播途径主要包括:1)母婴传播:产前、产时、产后,通过感染母亲的血液或体液交叉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2)血液传播:输血、血制品不合格使用、注射器、外科手术器具等无菌操作不严格或受伤时的血液接触;3)性接触传播:性接触时,感染病毒者血液或体液与健康人体液接触,传播给健康人;4)直接接触传播:家属、职业接触病毒载体的人体液而被感染。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分析摘要:乙型肝炎流行病是一种传播性很强,且危害性很大的传染病之一。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伤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乙肝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
乙肝无一定的流行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属散发。
近几年来乙肝发病率呈显著增高趋势,主要与流行状况、卫生习惯、居住条件、人群免疫水平及防治方法等有关。
近年来,通过病学专家的不懈努力,我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取得了新的成果。
本文就乙型肝炎流行病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乙型肝炎流行病、传播病、发病率1、资料与方法1.1资料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学资料来源于巴州统计局。
1.2统计学分析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描述性分析2012—2015年巴州乙型肝炎报告病例,不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水准α=0.05。
1.3质量控制病毒性肝炎诊断由临床医生参照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确诊,确诊病例录入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最终由巴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并删除重复报告病例。
2、结果2.1发病情况2012—2015年巴州共报告乙型肝炎57230例,其中死亡2例,年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436.27/10万和0.15/100万;乙型肝炎占病毒性肝炎比例由2012年的93.05%降低到2015年的37.57%;2012—2015年乙型肝炎发病率和乙型肝炎占病毒性肝炎构成比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2.2流行病学特征2.2.1时间分布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其中1—3月病例较多(分别占10.64%、10.53%和10.25%),而9—11月病例较少(分别占6.12%、5.75%和6.51%)。
2.2.2地区分布各区(县)均有病例报告,年均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且末564.23/10万、若羌县374.48/10万、尉犁县311.68/10万和轮胎县182.78/10万。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和防治现状
HB V感 染与 肝 癌 的发 生有 密切 关 系。 HBV慢
性 感 染者 患肝 癌的概 率 比 非HB V感 染者 高1 2倍 。 0
对血 液 或血 制 品 的 严格 筛查 、 的抗 病 毒 药物 的研 新
制 成 功 , 其是 全 球 范 围 内 乙型肝 炎疫 苗 的接 种 , 尤
肝 癌 的发 生还 与肝 病 的严 重程 度有 关, 代偿 性 肝硬
因HB V感 染致 死 的人 数超 过 5 0万。 现在 和 将 来 , 在
HB V感 染 位 于吸 烟 之 后 , 为 我 国人 口的 第二 位 成
主要 致 死 因素 。
三、 乙型肝 炎的预 防 和控 制
表 面抗原( HBs ) Ag 的携 带 率 为 2 -2 % 。 界 人 % 0 世
维普资讯
胃肠病学2 0 年 第7 02 卷第5 期
乙型 肝 炎 的流 行 病 学 和 防 治 现 状
翁心 华 张 继 明 复 旦 大学 附属 华 山医院 传染 科 (0 0 0 20 4 )
乙型 病毒 性肝 炎 目前 仍 是全 球 急 、 性肝 病 的 慢
学、 HBV与人 体 的相 互 作 用 、 乙型肝 炎病 理 和 临床
患者, HBe 的 自然转 阴或 抗 病 毒 治 疗 后 的转 阴 Ag 均可 减 少发 生 失代 偿 性 肝硬 化 的危 险性 , 能 改善 并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
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进行更新。
本指南旨在帮助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疗和预防工作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订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
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进展情况,继续对本指南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病原学乙型肝炎病毒(HBV) 属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基因组长约3.2kb,为部分双链环状DNA。
HBV的抵抗力较强,但65℃10 h、煮沸10 min 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
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对HBV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
HBV侵入肝细胞后,部分双链环状HBV DNA在细胞核内以负链DNA为模板延长正链以修补正链中的裂隙区,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 (cccDNA);然后以cccDNA为模板,转录成几种不同长度的mRNA,分别作为前基因组RNA和编码HBV的各种抗原。
cccDNA半寿(衰) 期较长,很难从体内彻底清除[2, 3]。
HBV已发现有A~I 9个基因型[4, 5],在我国以C型和B型为主。
HBV基因型和疾病进展和干扰素α治疗效果有关。
与C基因型感染者相比,B基因型感染者较早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较少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6-9];并且HBeAg阳性患者对干扰素α治疗的应答率高于C基因型;A基因型患者高于D基因型[10-12]。
二、流行病学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25%最终将死于与 HBV有关肝病
•慢性HBV感染者9300万, 约占全国人口的7.18%
•全国13亿人口
•Liang X,et al. Vaccine, 2009,27:6550-7
•每年因乙肝相关死亡30万 例,占传染病死因第1位
•Van Damme P. Vaccine,2004, 3:249267
•不同地方性流行区人群 •发生HBV慢性感染的年龄比较
•HBV传播方式
•HBV是血源传播性疾病,主要经血(如不安全注射等 )母婴及性接触传播[14]。
•血和血制品传播: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HBsAg筛 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
•经破损的皮肤粘膜传播:主要由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 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不安全注射特 别是注射毒品等。
91 ( 5.7) 438 ( 52.4) 807 (131.2) 758 (142.8) 469 (120.6) 265 ( 58.1)
1996-2001
肝癌死亡数 人口数 (死亡率)
484 390 415 159 261 755 194 943 159 779 190 543
2 ( 0.4) 53 (12.8) 154 (58.8) 162 (83.1) 145 (90.8) 118 (61.9)
55.8 (45.6-65.9)
1.2 (0.8-1.6)
4.2 (3.3-5.1)
63.5 (60.9-66.0)
0.9 (0.5-1.3)
4.5 (3.4-5.6)
65.7 (63.4-67.9)
0.9 (0.4-1.3)
4.2 (3.1-5.4)
72.9 (70.6-75.1)
0.9 (0.4-1.3)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0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1,1:9-23
•中国不同地区1992–2005年间出生的儿童乙肝疫苗3针 免疫覆盖率(A)及出生时接种及时率(B)
•Liang X, et al. J infect Dis, 2009,200:39-47
•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
•“对于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 后24h内尽早 (最好在出生后12h内)注射乙型 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 ,剂量应≥100 IU,同 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g重组酵母或20g中 国仓鼠卵母细胞 (CHO) 乙型肝炎疫苗,可 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37,38] (II-3)”
•Liang X, et al. Vaccine, 2009,27:6550-7
•不同年龄组人群肝癌平均死亡率(/10万)
年龄
10~ 20~ 30~ 40~ 50~ ≥60
人口数
1969-1988
肝癌死亡数 (死亡率)
1585 365 836 197 615 279 530 998 388 921 456 126
1.8 (1.4-2.1)
6.1 (4.8-7.5)
54.2 (49.8-58.6)
1.0 (0.4-1.6)
5.3 (3.5-7.1)
54.8 (51.0-58.5)
0.9 (0.4-1.5)
3.7 (2.0-5.4)
56.9 (50.4-63.5)
1.1 (0.4-1.8)
4.8 (3.3-6.4)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0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1,1:9-23
•HBV传播方式
•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生 (产) 期,多为在分娩时接
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 (Ⅰ),随着乙肝疫苗
或和HBIG联合应用,母婴传播已大为减少[18] 。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0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1,1:9-23 •廖雪雁, 庄辉.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11:973-974
•20µ g与10µ g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成人后免疫效果比较
•全球HBV 流行分布
•WHO/CDS/CSR/LYO/2002.2:Hepatitis B
•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 行病学调查结果: •我国1~59岁人群乙肝表 面抗原携带率为7.18%
•/n272442 /n272530/n3246177/23316.html
•HBV传播方式
u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 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 (包括共用计算机等 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 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HBV。 u经吸血昆虫 (蚊、臭虫等) 传播未被证实[19]。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0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1,1:9-23
3.3 (2.3-4.4)
84.5 (82.4-86.7)
2.1 (1.78-2.38)
7.4 (6.8-8.0)
60.0 (58.4-61.5)
•Liang X, et al. J infect Dis, 2009,200:39-47
•《指南》指出: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前不筛查是安全的
•乙肝疫苗免疫前是否需要筛查HBV感染标志物,主要是从 成本效益考虑,而不是从安全性考虑。自1982年全球实施乙 型肝炎疫苗普遍接种以来的实践证明,该疫苗在接种前不 筛查是安全的。(用具体数据说明)
•乙肝预防措施包括
u 乙型肝炎疫苗预防 u 切断传播途径 u 意外暴露HBV后预防 u 对患者和携带者的管理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0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1,1:9-23
•现有的国产及进口基因重组乙肝疫苗
生产单位 大连汉信 天坛生物
华药金坦 国内
•Liang X, et al. Vaccine, 2009,27:6550-7
•1992年和2006年两次血清流行病学 •调查人群HBsAg流行率比较
•2006年与1987年流调结果:不同 年龄组HBsAg携带率比较
•2006年流调结果:不同年龄组免疫和 未免疫人群HBsAg携带率比较
•F. M. Lu, et al. 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 2010, 17, 4–9
•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 法
•1992.01.01 •2002.01.01 •2005.06.01 •2009.04.09 •2010.12.10
•新生儿HBV 疫苗纳入计 划免疫管理 ,但疫苗需 自费
•HBV疫苗纳入 计划免疫,疫 苗免费,但需 支付手续费, 约10元人民币
•新生儿HBV 疫苗接种完 全免费
•1~4岁人群 •9.67
•0.96
•5~14岁人群 •10.22
•2.42
•15~59岁人群 •9.80
•8.57
•全人群
•9.75
•7.18
•1992~2001年为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时期,期间出生儿童年龄为5~14 岁;2002年起卫生部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2002年以后出生到调查之日满 1岁的儿童年龄为1~4岁
•“对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可用 5g重组酵母或10g CHO乙型肝炎 疫苗免疫”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0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1,1:9-23
•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
•“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应进行补 种,剂量为5g或10g重组酵母或10g CHO乙型肝炎 疫苗;对成人建议接种20g重组酵母或20g CHO乙型 肝炎疫苗。”
深圳康泰
北京华尔盾
益可欣 进口
葛兰素史克
疫苗名称(种类) 重组乙肝苗(汉逊酵母) 重组乙肝苗(酿酒酵母) 重组乙肝苗(CHO)
重组乙肝苗(酿酒酵母)
重组乙肝苗(CHO) 重组乙肝苗(汉逊酵母) 重组乙肝苗(酿酒酵母)
剂型 10μg/0.5ml/支 5μg/0.5ml/支 10μg/1.0ml/支 10μg/0.5ml/支 20μg/1.0ml/支 10μg/0.5ml/支 5μg/0.5ml/支 60μg/1.0ml/支 10μg/支 20μg/支 10μg/0.5ml/支 20μg/ml 10μg/0.5ml/支 20μg/1.0ml/支
•性接触传播:与HBV阳性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特别
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的危险性增高 (Ⅰ)。
•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
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 (Ⅲ)。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0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1,1:9-23
下降 倍数
14.3 4.1 2.2 1.7 1.3 0.9
•李荣成,等.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 25:385387
•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
•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 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0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1,1:9-23
10.5 (8.3-12.7)
53.4 (46.1-60.8)
3.0 (1.8-4.1)
8.7 (6.6-10.9)
61.6 (56.4-66.9)
2.1 (1.1-3.1)
7.1 (5.4-8.7)
60.5 (57.1-63.9)
2.3 (1.8-2.9)
7.5 (5.9-9.1)
55.7 (50.8-60.5)
n 乙肝疫苗免疫前是否需要筛查HBV感染标志物,主要是从成本效益考虑, 而不是从安全性考虑。自1982年全球实施乙型肝炎疫苗普遍接种以来的实 践证明,该疫苗在接种前不筛查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