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70页PPT
合集下载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可修改版ppt]
–新生儿垂直传播 –小于3岁的婴儿 –免疫功能不全的个体
• 接受化疗的患者 • 血透患者 • 接受移植患者
HBV感染转归决定于感染时的年龄
100
90
80
70
感 染
60
结 50
局 (
40
%
30
)
20
10
0 出生
慢性感染
有症状的急性感染
1–6 个月
7–12 月
感染时的年龄
1–4 岁
大龄儿童和成 年人
WHO 2001
• 确定HBV感染 • 评估
– 感染状态 (急性、恢复或慢性) – 疾病的级别和阶段
• 监测
– 疾病进展 – 肝细胞癌的早期检出 – 治疗效果
• 治疗
– 预防HBV相关疾病的并发症 – 预防其它感染
HBV感染的诊断:利用血清标志
血清学诊断的 1 三个步骤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 学
HBV流行与肝细胞癌(HCC)的发生
HBV携带者的全球流行情况
HBsAg 携带者 – 流行情况
<2% 2–7% >8% 资料不全
原发HCC的年发生率
病例数/100,000 人口
1–3 3–10 10–150 资料不全
WHO 1999
HBV: 一个全球性难题
• 乙肝病毒感染具有全球性影响
高尔基体 内质网
cccDNA
DNA 依赖聚合酶 RNA依赖聚合酶
HBV mRNA
胞核
Reproduced from Antiviral Research, Vol 64, Zoulim, pp1-15, Copyright 2004, with permission from Elsevier
• 接受化疗的患者 • 血透患者 • 接受移植患者
HBV感染转归决定于感染时的年龄
100
90
80
70
感 染
60
结 50
局 (
40
%
30
)
20
10
0 出生
慢性感染
有症状的急性感染
1–6 个月
7–12 月
感染时的年龄
1–4 岁
大龄儿童和成 年人
WHO 2001
• 确定HBV感染 • 评估
– 感染状态 (急性、恢复或慢性) – 疾病的级别和阶段
• 监测
– 疾病进展 – 肝细胞癌的早期检出 – 治疗效果
• 治疗
– 预防HBV相关疾病的并发症 – 预防其它感染
HBV感染的诊断:利用血清标志
血清学诊断的 1 三个步骤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 学
HBV流行与肝细胞癌(HCC)的发生
HBV携带者的全球流行情况
HBsAg 携带者 – 流行情况
<2% 2–7% >8% 资料不全
原发HCC的年发生率
病例数/100,000 人口
1–3 3–10 10–150 资料不全
WHO 1999
HBV: 一个全球性难题
• 乙肝病毒感染具有全球性影响
高尔基体 内质网
cccDNA
DNA 依赖聚合酶 RNA依赖聚合酶
HBV mRNA
胞核
Reproduced from Antiviral Research, Vol 64, Zoulim, pp1-15, Copyright 2004, with permission from Elsevier
《乙型病毒性肝炎》课件
病毒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
血液暴露或血液制品的接触,如输血、注射 毒品等。
性传播
性行为中的直接接触传播,包括性交、口交 和肛交。
母婴传播
感染的孕妇将病毒传给胎儿,或通过乳汁、 分娩过程传播。
医疗操作传播
不洁的医疗器械或手术操作引起的传播。
肝炎病毒检测方法
1
病毒基因标志物
2
通过检测病毒的基因标志物来确认是
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3
血清学标志物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相关标志物来诊断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病毒学检测
直接检测体液或组织中的病毒颗粒。
乙型肝炎疫苗
疫苗种类
乙型肝炎疫苗有疫苗接种时间
一般情况下,乙型肝炎疫苗需 要在出生后尽早接种,按照指 定时间和剂量进行接种。
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措施
个人注意事项
• 避免接触感染源 • 保持个人卫生 • 接种疫苗 • 维持健康生活方式
医疗防护措施
公共卫生措施
• 切实做好医疗机构感 染控制
•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手套 • 遵循规范的操作程序
• 加强宣传教育 • 监测流行病学 • 完善疫苗接种制度 • 加强监管和协调
结语
乙型病毒性肝炎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加强预防意识,做到个人防护、医疗防护和公共卫生控制,才能有效控 制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
《乙型病毒性肝炎》PPT 课件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本课件将为您介绍乙型病毒性肝 炎的定义、感染途径、病毒传播途径、肝炎病毒检测方法、乙型肝炎疫苗、 治疗方法以及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措施。
什么是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指的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这种疾病可以通过血液、母婴、性传播、 医疗操作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其症状表现包括恶心、呕吐、乏力、食欲减退和黄疸等。
传染病学乙型病毒性肝炎PPT精品医学课件
土拨鼠肝炎病毒(WHV) 地松鼠肝炎病毒(GSHV) 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
苍鹭乙型肝炎病毒(HHBV)
HBV: 1965年blumberg 澳大利亚抗原 1967年krugman 与肝炎有关,肝炎相关抗原 1970年电镜下发现HBV完整颗粒(Dane颗粒) 1972年WHO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1979年Galibert测定其全基因序列
易感人群:抗-HBs阴性者
高危人群: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HBsAg阳性者 家属、接触血液的医务人员、血液透析患者、反复输 血者、多个性伴侣、静脉药瘾者
流行特征
世界性分布:分为高、中和低度三类流行区,我国属高度流行区。 性别:男性患者和携带者多于女性。 以散发为主,有家庭聚集现象,暴发仅见于输血后肝炎和血液透析中心。 无明显季节性 。 有家庭聚集现象。 婴幼儿感染多见。
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
第一部分 乙型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二)流行病学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四)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检查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七)预后 (八)治疗 (九)预防
乙 肝
(一)病原学
HBV属 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us)、正嗜
肝DNA病毒属
•遗传代谢性疾病 •工业化学物中毒:四氯化碳、二甲苯、二恶英等 •其他:肝脏缺血、胆道疾患、多脏衰等
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课本P19和P32)
HBsAg: 提示现症HBV感染,感染2周后即可阳性。急性感 染6个月内消失,持续阳性超过六个月诊断慢性乙肝。 HBsAb: 保护性抗体,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 HBeAg: 病毒复制活跃且有较强的传染性,与HBVDNA正相 关。 HBeAb: 单看其阳性与否意义不大,应结合HBVDNA检测。 HBcAg:存在于Dane颗粒的核心,阳性提示HBV处于复制状 态,传染性强,与HBVDNA正相关。 HBcAb: 免疫原性最强,HBV感染者(现症、既往)均可 检出HBcAb。 IgM阳性提示乙肝急性期或慢性乙肝急性发作,第一周出 现,6个月内消失;假阳性(RF)。 IgG阳性:凡感染过HBV均可阳性,血清中长期存在。
乙型肝炎疾病PPT演示课件
定期随访
定期进行肝功能、B超等检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
症。
肝癌筛查及早期发现
高危人群筛查
对乙型肝炎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包括肝功能、甲胎蛋白、B超 等检查。
早期症状识别
注意识别肝癌早期可能出现的症状,如肝区疼痛、消瘦、乏力等。
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可疑症状或检查结果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 治疗。
治疗。
中药保肝降酶
选用具有保肝降酶作用的中药,改 善肝功能,减轻肝损伤。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 药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 质量。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肝硬化预防措施
抗病毒治疗
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抑制病毒 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延缓肝硬
化进程。
戒酒
严格戒酒,避免酒精对肝脏的进 一步损害。
病情变化进行判断。
03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抗病毒治疗策略
01
02
03
选择合适药物
根据病毒载量、肝功能及 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高效 、低耐药的抗病毒药物进 行治疗。
早期治疗
一旦确诊乙型肝炎,应尽 早开始抗病毒治疗,以降 低病毒复制和肝损伤。
长期治疗
抗病毒治疗通常需要长期 进行,以保持病毒抑制和 肝功能稳定。
鉴别诊断相关疾病
其他病毒性肝炎
如甲型肝炎、丙型肝炎 等,需通过实验室检测 相应病毒标志物进行鉴
别。
药物性肝损伤
详细询问用药史,结合 肝功能检查结果和停药 后的病情变化进行判断
。
自身免疫性肝病
检测自身免疫性抗体, 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
抗体等,以资鉴别。
酒精性肝病
乙型病毒性肝炎 ppt课件
宿主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免
宿主的病毒特异性CD4+T细胞反应
疫
应
宿主的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
答
宿主的免疫遗传学因素
病毒因素
Page 18
病理改变------急性乙型肝炎
1.全小叶病变 2.肝细胞肿胀、水样变性、嗜酸变性 3.嗜酸小体形成、肝小叶内有散在的点状及灶状坏死 4.肝细胞再生、肝窦库普弗细胞增生 5.肝窦、实质内有炎性细胞浸润:淋巴、单核、浆细胞 6.汇管区:轻至中度炎症 7.有黄疸者:小叶内有胆汁淤积,毛细胆管内有胆栓 8.淤胆型肝炎患者:小胆管淤胆及胆栓形成,肝细胞变 性及坏死轻,肝细胞内有胆色素沉着,汇管区可见炎性 细胞浸润和小胆管增生
1947年,MacCallum首次把“非肠道”或“ 血清型肝炎”更名为乙型肝炎。
Page 3
二、病原学
1.有包膜的双连DNA病毒,属嗜肝DNA病毒科 2.三种颗粒: (电镜)
完整的HBV颗粒:Dane颗粒(1970年),直径最大,42nm (大球形颗粒),血清中数量最少
小球形颗粒:血清中数量最多,直径17-25nm 管状或丝状颗粒:直径20-22nm
亚急性肝衰竭(SALF):
1.新旧不等的亚大片坏死或桥接坏死 2.较陈旧的坏死区网状纤维塌陷,或有胶 原纤维沉积 3.残留肝细胞有程度不等的再生,并可见细、小胆管增生和胆汁淤积
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CLF):
在慢性肝病病理损害基础上,新发程度不等的肝细胞坏死性病变
慢性肝衰竭(CLF):
不含HBVDNA 无感染性
Page 4
二、病原学---完整HBV颗粒形态
包膜:
HBsAg
无传 染性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 PPT课件
围产期和幼儿期 幼儿期 成人
CDC 1991
HBV流行率地区分布
黑龙江
HBsAg流行率
8% 高 2%~7% 中 < 2% 低
新疆 西藏
甘肃 青海
四川 云南
吉林
辽宁 北京 河北 天津
陕西 河南
上海
湖北
浙江
湖南 江西
贵州
福建
台湾
广西
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海南
但近年来乙肝流行病学已发生改变:
世界银行项目7:中国安全注射 (一人一针注射)率
省份 云南 山西 湖北 广西 贵州 陕西 甘肃 河北 河南 新疆 合计
1996 6%
18% 20%
9% 1% 14% 25% 29% 45% 12% 18%
李艺新等. 中国计划免疫 2002; 8:341~344
1999 50% 70% 72% 38% 65% 49% 60% 91% 94% 45% 63%
中国台湾 20% 中国香港 11%
在亚洲平均50% 的 HBeAg阴性慢乙型肝炎病人 存在前C区突变
HBeAg () 慢性乙肝流行率升高的原因
持续免疫压力可导致突变株选择 长期治疗也可导致病毒变异 前C和C启动子变异可能是HBV复制特点 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提高
3. HBV感染和肝癌发病下降
但医源性传播、性传播及肠道外传播 (如静脉内注射毒品等)明显上升
全球每年因不安全注射所致疾病
疾病
不安全注射所 致感染人数
占所有新感染%
HBV HCV HIV
22,500,000 2,700,000 98,000
~32% ~40% ~5%
Source: CDC and WHO, unpublished data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ppt
控制和预防乙型肝炎的未来方向
加强疫苗接种
继续推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提高接种覆盖率, 特别针对高风险人群应尽早接种疫苗,以减少感 染和传播的风险。
加强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
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大众对乙 型肝炎的认识和防控意识,减少不安全行为和传 播风险。
完善筛查和治疗策略
加强针对乙型肝炎的筛查策略,对发现的患者应 尽早进行治疗和管理,以控制疾病的进展和传播 。同时,应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策略,以提 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
流行病学的重要性
描述疾病的分布特征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了解乙肝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
识别高危人群
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帮助识别乙肝高危人群,如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多个性 伴侣等,针对这些人群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评估防控措施效果
流行病学调查可以评估乙肝防控措施的效果,为进一步完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加强国际合作
针对乙型肝炎的全球性,需要各国政府、国际组 织和研究机构加强合作,共同开展研究和防控工 作,制定全球性的防控策略和措施。
THANK YOU.
06
结论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的重要性和挑战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性
乙型肝炎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它对人类健康和生命质量的影响越来越 大。通过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疾病的分布和影响因素,评估 防控措施的效果,为制定科学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面临的挑战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研究方法的限制、数据质量不高、缺 乏特异性指标等。同时,由于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较为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因 此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更好地掌握疾病的流行趋势和影响因素。
乙型肝炎病毒详解(ppt)
HBeAg(+)
HBV复制,传染性强,转为慢性肝炎者多。
பைடு நூலகம்
抗-HBe(+)
感染恢复期,传染性低,病情趋于稳定。
HBV-DNA(+)
HBV复制,有传染性。
抗-HBc一般在HBsAg出现3-5周后阳转。
抗-HBe一般在HBeAg消失前后出现。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
HBsAg(+)/HBeAg(+); HBV-DNA(+); 1年内随访3次以上,ALT和AST正常; 肝组织学检查70-80%肝病理有病变,多为非特异性病
经阴道分娩,尽量避免损伤和擦伤,分娩前数日肌注 维生素K1,宫口开全后,尽量缩短第二产程,防止产 道损伤和胎盘残留,胎肩娩出后,立即注射缩宫素, 减少产妇出血。
注意休息及营养,随访肝功能,应用对肝损较小的广谱抗 生素。
妊娠期重型肝炎的识别、救治
病死率可高达70%
1. 极度乏力,严重的消化道症状; 2. 黄疸迅速加深; 3. 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 4. 部分患者肝脏进行性缩小; 5. 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表现。急性重型肝炎甚至尚未出
乙型肝炎病毒详解 (ppt)
(优选)乙型肝炎病毒
PART 1
妊娠期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学
WHO2001年指南
HBsAg携带者中90%是围产期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HBV)简介
病原:HBV(Hepatitis B Virus)
嗜肝DNA病毒科
HBV的抵抗力较强,耐受60度4小时 及一般浓度的消毒剂;对干燥、紫外 线均有耐受性。
变和轻度病变,20%轻、重肝炎、肝硬化; 仅10%肝组织正常。
妊娠期病毒性肝炎——对孕产妇的影响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及预防 PPT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5, 13:881-891
乙肝预防措施包括:
乙型肝炎疫苗预防 传播途径预防 意外暴露HBV后预防 对患者和携带者的管理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5, 13:881-891
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1992、01、 01
2002、01、 01
2005、06、 01
新 生 儿 HBV 疫 苗纳入计划免 疫管理,但疫苗 需自费
种20g重组酵母或20g 2005, 13:881-891
为什么《指南》建议提高乙 肝疫苗剂量?
Hepatitis B vaccines licens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formulated to contain 10~40g of HBsAg protein/mL、
50 000 40 000 30 000 20 000
20g疫苗组,n=251 10g疫苗组,n=256
P>0、05
P<0、05 P<0、 001
10 000
0
Chiaramonte M, et al、 Vaccine, 1996, 14:135-137
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对免疫应答的影响
10
高剂量疫苗 20g/剂
“ 对 HBsAg 阴 性 母 亲的新生儿可用 5g 重 组 酵 母 或 10g CHO乙型肝 炎疫苗免疫”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5, 13:881-891
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
“关于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 应在出生后24h内尽早注射乙型 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 (最好在 出生后12h内,剂量应≥100 IU), 同 时 在 不 同 部 位 接 种 10g 重 组 酵 母 或 20g 中 国 仓 鼠 卵 母 细 胞 (CHO) 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 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10, 26, 27] ”
乙肝预防措施包括:
乙型肝炎疫苗预防 传播途径预防 意外暴露HBV后预防 对患者和携带者的管理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5, 13:881-891
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1992、01、 01
2002、01、 01
2005、06、 01
新 生 儿 HBV 疫 苗纳入计划免 疫管理,但疫苗 需自费
种20g重组酵母或20g 2005, 13:881-891
为什么《指南》建议提高乙 肝疫苗剂量?
Hepatitis B vaccines licens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formulated to contain 10~40g of HBsAg protein/mL、
50 000 40 000 30 000 20 000
20g疫苗组,n=251 10g疫苗组,n=256
P>0、05
P<0、05 P<0、 001
10 000
0
Chiaramonte M, et al、 Vaccine, 1996, 14:135-137
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对免疫应答的影响
10
高剂量疫苗 20g/剂
“ 对 HBsAg 阴 性 母 亲的新生儿可用 5g 重 组 酵 母 或 10g CHO乙型肝 炎疫苗免疫”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5, 13:881-891
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
“关于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 应在出生后24h内尽早注射乙型 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 (最好在 出生后12h内,剂量应≥100 IU), 同 时 在 不 同 部 位 接 种 10g 重 组 酵 母 或 20g 中 国 仓 鼠 卵 母 细 胞 (CHO) 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 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10, 26, 27] ”
乙型病毒性肝炎参考PPT
27
hepatitisB
乙型病毒性肝炎
(1)HBsAg
出现时间:HBV感染后最早1~2周,最迟
11-
12周血中首先出现。
持续时间:急性自限性肝炎:6个月内可消失
慢性肝炎或慢性HBsAg携带者
可持续阳性。
28
hepatitisB
乙型病毒性肝炎
(2)抗-HBs
出现时间:急性感染后期或HBsAg消失后。 抗-HBs为保护性抗体,其出现标志着HBV 感染进入恢复期。
5
乙型病毒性肝炎
我国约有1.2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 约有27万~3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 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
6
乙型病毒性肝炎
HBV悄悄地、不断地攻击肝细胞
肝细胞“结痂”(纤维组织形成)
肝硬化
肝衰竭,肝细胞停止工作 肝癌
3.5亿
100万
7
乙型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 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14
WHO Fact Sheet 2000
乙型病毒性肝炎
宫内传播
生产过程中的传播
日常接触中的传播
宫内传播比较少见, 往往发生在由于剧烈 运动或其他病因造成 胎盘早剥或宫内出血 的情况下。
多数母婴传播都是发 生在生产过程中,在 生产过程中,由于孩 子接触了母亲的血液 而被传染。
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发
生外伤出血或隐匿性
外伤出血,从而可能
会通过血液传染给免
疫力尚不健全的幼儿
。
15
hepatitisB
乙型病毒性肝炎
HBV感染的特点为临床表现多样化,潜伏期较长(约45~160日, 平均60~90日)
hepatitisB
乙型病毒性肝炎
(1)HBsAg
出现时间:HBV感染后最早1~2周,最迟
11-
12周血中首先出现。
持续时间:急性自限性肝炎:6个月内可消失
慢性肝炎或慢性HBsAg携带者
可持续阳性。
28
hepatitisB
乙型病毒性肝炎
(2)抗-HBs
出现时间:急性感染后期或HBsAg消失后。 抗-HBs为保护性抗体,其出现标志着HBV 感染进入恢复期。
5
乙型病毒性肝炎
我国约有1.2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 约有27万~3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 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
6
乙型病毒性肝炎
HBV悄悄地、不断地攻击肝细胞
肝细胞“结痂”(纤维组织形成)
肝硬化
肝衰竭,肝细胞停止工作 肝癌
3.5亿
100万
7
乙型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 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14
WHO Fact Sheet 2000
乙型病毒性肝炎
宫内传播
生产过程中的传播
日常接触中的传播
宫内传播比较少见, 往往发生在由于剧烈 运动或其他病因造成 胎盘早剥或宫内出血 的情况下。
多数母婴传播都是发 生在生产过程中,在 生产过程中,由于孩 子接触了母亲的血液 而被传染。
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发
生外伤出血或隐匿性
外伤出血,从而可能
会通过血液传染给免
疫力尚不健全的幼儿
。
15
hepatitisB
乙型病毒性肝炎
HBV感染的特点为临床表现多样化,潜伏期较长(约45~160日, 平均60~90日)
全国乙肝流行现状和成人免疫ppt稿
年度
体检 人数
HBsAg
抗-HBs
五项
阳性 人数
%
阳性 人数
%
阴性 人数
%
2004
3629
221
6.09*
1386
38.19**
2022
55.72***
2005
3660
178
4.86
1471
40.19
2006
54.81
2006
3407
197
5.78
1396
8.77
7.45
5.08
9.67
10.22
11.27
10.35
1992-1995 年
2002 年
3~ 岁人群
*
1~
5~
10~
15~
20~
30~
40~
50~
60~
70~
岁
HBsAg流行率(%)
1990~2008年我国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及乙肝构成比的变化趋势
我国不同年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
<5岁儿童HBsAg阳性率较低
Shanxi
Henan
Hubei
Hunan
Anhui
HBsAg 流行率
9%
4~6%
7~8%
1992~1995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
2002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
我国1992~1995、2002年一般人群HBsAg 流行率比较
1992~1995 2002
HBsAg + (%)
No. (x106)
9.7 9.09
抗-HBs
抗-HBc
阳性
(%)
阳性
(%)
体检 人数
HBsAg
抗-HBs
五项
阳性 人数
%
阳性 人数
%
阴性 人数
%
2004
3629
221
6.09*
1386
38.19**
2022
55.72***
2005
3660
178
4.86
1471
40.19
2006
54.81
2006
3407
197
5.78
1396
8.77
7.45
5.08
9.67
10.22
11.27
10.35
1992-1995 年
2002 年
3~ 岁人群
*
1~
5~
10~
15~
20~
30~
40~
50~
60~
70~
岁
HBsAg流行率(%)
1990~2008年我国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及乙肝构成比的变化趋势
我国不同年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
<5岁儿童HBsAg阳性率较低
Shanxi
Henan
Hubei
Hunan
Anhui
HBsAg 流行率
9%
4~6%
7~8%
1992~1995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
2002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
我国1992~1995、2002年一般人群HBsAg 流行率比较
1992~1995 2002
HBsAg + (%)
No. (x106)
9.7 9.09
抗-HBs
抗-HBc
阳性
(%)
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