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㈣有人指出,要改“截流堵洪”为“截流泄洪” 1.一方面控制货币投放量,但不要过紧注意保持 一定的经济增长。 2.另一方面花大力气治理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的 问题,重点放在对货币的吸纳上,并尽量采用生 产性吸纳方式。 措施:①制定较为松动的紧缩政策 ②开拓债券市 场③开拓股票市场④合理开拓房地产市场⑤开拓 货币市场⑥开拓企业资产市场
2.紧缩性财政政策
(1)增税
增加政府收入,减少财政赤字 减少企业利润,抑制投资需求
(2)削减政府开支:减少货币发行/总 需求。 (3)降低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减少福 利开支,抑制个人收入增加。
3.收入政策
(1)确定工资与物价指导线,以限制工资 与物价的上升。 (2)工资管制(或冻结工资)。 (3)运用以纳税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2.通货膨胀对资本积累的负面影响
【从长远来看,通货膨胀不会增加资本积累,而 且还会对金融、财政的积累产生破坏性影响】
四、通货膨胀的资源配臵效应
由于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幅度不同,可 以改变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引起相对价 格体系的变动,最终使经济资源配臵状况发生改变。 例如: 1.使生产领域的资本流向流通领域导致生产萎缩。 2.改变生产格局,导致资源浪费和国民经济的畸形发展。
1、通货膨胀 商品价格提高 工资的提高(实际工资降低 ) 厂商利润增加 刺激投资
2、通货膨胀 收入向社会高收入阶层集中 增加储蓄
3(二)促退论-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增长 、增加政府收入 1、生产性投资减少,投机增加(可以解释我国制造业的衰退) 2、价格失真或价格管制,不利于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 3、国际收支逆差 出口受阻,进口增加. 国内资金外流
㈡有人主张应确定长期治理通货膨胀的方针和紧 缩政策的强度:努力结合调整产业结构,限制增 长过快的那些加工部门,加快瓶颈部门(能源、 电力、交通、原材料工业、农业等)的发展,以 增强市场的有效供给,同时淘汰或改造经济效益 差的、发展过度的企业,逐渐使总需求与总供给 趋于平衡。
㈢有人提出消除“滞胀”的两种 方法:治标和治本 治标——通过紧缩政策源自文库笼货币 措施: ①紧缩信贷 ②压缩基建规模和集团购买力。 ③发行债券。 ④出售国有资产。 治本——主要是全面深化改革, 达到形成硬预算约束、消除行政 性垄断,弱化就业刚性和收入刚 性的目标,根除“滞胀”现象赖 以存在的体制基础。
(三)中性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实 际上不产生任何影响,两者间没有必然 联系。
我国大部分经济学家都认为,通货膨胀 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只存在于开始阶段极短的 时间内,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对经济危害 性极大。
三、 通货膨胀的资本积累效应
含义:通过价值再分配影响剩余价值转化为 追加资本数量的变化效果
变为骤冷。
第二次(1993-1995) 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控制财政支出,压缩 赤字规模) 1996年成功实现“软着陆” (CPI回落至6.1%,同时保持了9.6%的经济增长
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并没有“着陆”
而是继续下降,一直到1999年的最低点7.1%。 (1997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迅速下滑至8.8%, CPI下降,PPI从1996年6月开始下降并持续到 1998年7月,长达25个月之久。 1998年,
3.使正常的商品流通遭到破坏。
4.使商品需求发生恶性变化。
第四节 理
通货膨胀的治
一、西方国家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二、发展中国家治理通货膨胀的对 策
三、中国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一、西方国家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1.紧缩性货币政策
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限制商业银行信贷规模。 (1)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证券,回笼货币资金。 (2)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现率 提高商业银行 借款成本 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 (3)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而缩小货币乘数。 (4)直接提高利率,从而缩小货币乘数。
1.通货膨胀对资本积累的正面效应: ①通货膨胀具有强制储蓄作用,由于政府通过 透支或增发国债的方式,直接或间接的增发了 货币来筹集投资基金,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
储蓄水平的效应。
②在物价上涨、名义工资不变的情况下,企业
获得较多利润,从而只能增加生产,加大积累 。
1998年:政府增发1000亿元国债,同时配套增发 1000亿元贷款,积极的财政政策启动。 1999年:进一步加大力度,发行1100亿元国债,同 时调整税收政策,降低部分税种的税率; 2000年:继续保持力度,发行1500亿元长期建设国 债;2001年,保持稳定性,增发1000亿元建设国债, 发行500亿元特种国债; 2002年:保持连贯性,继续发行国债,保持财政政 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截止2002年,我国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 元,带动投资3.2万亿元 。
①冻结物价 ②限定工资和公用事物收费标准 ③改革货币体制,废除旧币,发行新币
三、中国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对于“滞胀”危机:㈠有人主张“只看需求不看供给” 【由于中国经济中存在的流动性不合理这一症结,重新选
择实现经济政策的支点,即合理调控国民经济的流动性】
内容上:要加强供求双方的流动性的调整,其中 应着重需求结构的刚性,供给结构的错位和供求 间的转移问题 基础上:要使国民经济的流动性合理,必须依靠 制度上的创新,全面的推行股份制。 政策上:要改为以税收政策和利率政策为主体
我国二次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及其效 果
第一次(1988年) 紧缩性---冷火鸡式宏观政策
迅速降低了通
货膨胀,然而却导致了经济在1989和1990年连续两年萎 靡不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仅为4.1%和3.8% 严厉的紧缩性财政政策导致了我国经济由1988年通
货膨胀迅速沦为1989和1990年的经济衰退,经济由骤热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三组: 王瑞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益 通货膨胀的治理
刘倩 任莎莎 陈玉亮 雷晓雨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益
一、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二、通货膨胀的分配效应 三、通货膨胀的资本积累效应 四、通货膨胀的资源配臵效应
一、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关于通货膨胀如何影响经济增长,主要有三 种观点:促进论、促退论和中性论。 (一)促进论—通货膨胀具有正的产出效应,有利于经济增 长
我国形成通货紧缩。
4.价格政策
通过反托拉斯法限制价格垄断,这是价格政 策的基本内容。价格垄断有可能出现定价过高和哄 抬物价的现象,为了治理通货膨胀就必须限制价格 垄断。
5.供应政策
(1)减税,即降低边际税率。
(2)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3)稳定币值。 (4)精简规章制度,给企业松绑,刺激企业创新积极 性,提高劳动生产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