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语文上册《化石吟》教案讲义
七年级上册《化石吟》教学设计详细3篇(精编版)
七年级上册《化石吟》教学设计详细3篇第1篇:七年级上册《化石吟》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化石吟》教学设计怎么写?以下是我们给你的范文格式参考。
【教材简析】1、《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本单元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而《化石吟》作为第一篇课文,应是引导学生走进科学宫殿的前奏。
它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也正是许多学生所喜欢的。
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科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热情。
2、《化石吟》也是一首语言优美的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感情丰富。
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
体会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的热情。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揣摩语言,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节奏、音律之美。
2、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教学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关于教法】1、朗读法:诗歌教学首先应重在朗读吟诵,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富有韵律美,同时运用拟人手法,以第二人称“你”称呼化石,亲切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赞叹之情。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情感之美和音乐美。
2、联想想象法:科学的探索同样需要丰富的想象。
依据现存的化石推测逝去的世界,依据科学的分析想象神秘的故事,在合理的联想想象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3、讨论点拨法: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的探究诗歌的内容和首尾呼应的结构美。
【课前准备】1、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
2、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化石的形成。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投影电脑中的关于古生物恐龙的图片,从“侏罗纪公园”开始讲。
七年级语文教案:《化石吟》课堂指导
七年级语文教案:《化石吟》课堂指导。
一、《化石吟》课程概述《化石吟》是一首由唐代诗人贺知章所写的诗歌,本文教案对这首诗进行篇章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结构和意义,深入了解化石的原理和历史背景。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文本内容及背景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探究化石的形成、演化及其对生命和科学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与策略1.教学目标(1)掌握《化石吟》的主旨和结构。
(2)理解化石的形成原理和演化历程。
(3)感受化石对生命和科学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文化、语言和思维素养。
2.教学策略本教学案采用“案例教学法”及“启发式教学法”结合,在讲授课文的同时将化石实例与化石领域的科学成果相结合,通过情境化、互动化和启发式的教学手段来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助力学生达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化石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入化石知识领域。
2.预习:让学生诵读《化石吟》,介绍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卓越才华与文学成就,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3.探究:进行篇章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化石吟》的结构和主旨,介绍化石的基本定义、形成原理和科学意义,展示化石领域中的重要成果。
4.实践:通过化石实物展示,科普讲座或现场实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化石的形成原理以及科学实践中的应用。
5.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思考化石的意义以及科学应用的重要性,巩固学生的知识和认识。
四、教学效果评估教师可以通过测试、作业、实验实践、课堂互动和学生反馈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评估。
评估的标准应该是基于学生是否能够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特别是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认知领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效果。
五、教学总结《化石吟》课程是一门具有跨学科性的课程,涵盖了文学、历史和科学等多个领域。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化石领域中的最新成果,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化石的水平和重要性,以及它对科学和生命的意义。
7年级上语文《化石吟》教案
7年级上语文《化石吟》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化石吟》的基本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概念。
能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例子,运用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对化石的重要性和保护化石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化石吟》的背景介绍:介绍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2 课文《化石吟》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和表达方式。
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化石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化石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化石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分析。
第四章:作业与评估4.1 作业:学生根据课文《化石吟》的内容,写一篇关于化石的小作文。
4.2 评估: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估,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总结5.1 学生总结: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收获。
5.2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知识:介绍化石在地球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化石记录的地球变迁。
讨论化石保护的意义和现状,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6.2 实践活动:组织一次户外考察活动,如参观地质公园或化石挖掘现场,让学生亲手触摸化石,增进对化石的理解。
或者,开展一次以化石为主题的科学展览,鼓励学生制作化石模型或展示化石知识。
第七章:课堂互动7.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或感兴趣的问题,如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化石如何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生物等。
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韵律美。
②理清结构,展开联想和想像,理解本诗内容。
③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2、出示课题,并析题:解释“什么是化石”。
并播放化石图片,教师进行解说。
(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因此,化石可以作为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
大多数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贝壳、骨骼等的化石。
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化石等。
)二、感知内容1、朗读课文。
要求读好诗的节奏、重音、语气和语调,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探究质疑:题目“化石吟”的“吟”是什么意思?讨论并归纳:“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
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化石吟”就是赞颂化石的抒情诗。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由此赞颂科学的神奇。
2、学生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请找出有关段落,并给诗歌分层,概括大意。
学生发言,明确:诗歌在结构上是“总一分一总”;分为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三、自主探究1、学生齐读3—6节,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也可说说在读诗过程中碰到的困惑之处。
问题组例举: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
7年级上语文《化石吟》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2)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3)掌握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2)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探索欲望;(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2. 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化石知识的掌握;3. 诗歌中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表达方式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把握;2. 化石形成和变化过程的理解;3. 诗歌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化石吟》的课件和相关化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1. 导入:(1)教师通过展示化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化石;(2)学生分享对化石的了解和认识。
2. 阅读理解:(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化石吟》;(2)学生讨论诗歌的内容,理解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3)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 诗歌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2)学生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4. 鉴赏与创作:(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2)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表达对自然界或科学的感悟。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2)学生提出对化石和诗歌的进一步问题和想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创作等活动。
2. 阅读理解: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提问,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诗歌分析:通过学生的分析和回答,评估学生对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化石吟教案教案范文
化石吟教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导入,学生了解贝壳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学习化石吟这首古诗,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学会朗读古诗并能够感受其中的韵律和节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以及实物观察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通过分组朗读、合唱、师生共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3)通过诗歌鉴赏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抒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对历史、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并理解时间的流转与传承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贝壳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抒发。
2.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与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从诗中理解时间的流转与传承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1)PPT、图片、视频等(2)贝壳化石和其他化石实物(3)化石吟古诗文本2.学生准备:(1)课前了解贝壳化石和其他化石的基本知识(2)积极参与讨论和朗读的准备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贝壳化石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
2.引导学生讨论:化石是怎样形成的?贝壳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呢?步骤二:呈现(15分钟)1.展示一段关于化石形成过程的视频,并让学生观看。
2.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教师讲解化石形成过程的基本知识。
3.通过展示一些贝壳化石和其他化石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探究不同化石的形态和特点。
步骤三:欣赏(15分钟)1.教师给学生分发《化石吟》古诗的文本,带领学生朗读并解释生字词。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步骤四:练习与表演(20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四人,让他们合作朗读《化石吟》。
2.引导学生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3.每个小组选出两名代表,用合唱的方式朗读《化石吟》。
初一语文化石吟教案设计 化石吟板书
初一语文化石吟教案设计化石吟板书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化石的形成原因和意义;•掌握化石的分类和保存方法;•学会运用华丽的语言表达对化石的热爱和敬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观察能力。
2.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化石的形成原因和分类;•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时间教学内容第一课时(40分钟)化石的概念和意义,化石的分类第二课时(40分钟)化石的保存方法,华丽的语言表达对化石的热爱和敬仰第三课时(40分钟)观察和描述化石4. 教学方法及参考资源•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观察;•参考资源:课本、多媒体资料。
5. 教学准备•准备绘本《化石世界》;•准备投影仪和多媒体课件;•准备化石和放大镜。
6.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展示化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化石的兴趣,并询问学生是否见过或了解过化石。
•情境交际:教师用故事、诗歌或影片向学生介绍化石的概念和意义,并结合具体例子解释化石的分类。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化石类型,讨论并呈现其特点和代表性化石。
•整合展示:每组介绍自己选择的化石类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化石的共同特点和不同分类。
第二课时•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忆化石的分类。
•情境交际:教师介绍化石的保存方法,让学生明白保存化石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用华丽的语言表达对化石的热爱和敬仰。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保存化石的方法,讨论并呈现其特点和使用条件。
•整合展示:每组介绍自己选择的保存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保存化石的共同原则和注意事项。
第三课时•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忆化石的保存方法。
•观察和描述:教师提供一些化石样本给学生,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并描述化石的特征和形态。
•创作表达: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化石特征和形态,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化石的文章。
•展示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二、化石吟板书化石吟百万年前的世界,沉淀下宝贵之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化石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化石吟》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化石吟》的诗歌内容,包括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等。
2.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中所表达的生命意识和敬畏自然的情感,并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
3.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朗诵技巧,通过朗诵来表达诗歌的情感,同时能够从中学习到写作技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对于诗歌中生命意识和敬畏自然的情感理解,以及掌握朗诵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并能够自行分析诗歌。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化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化石的来源和意义,进而引出课题。
2.呈现(15分钟):介绍作者背景、诗歌创作背景和诗歌内容,让学生对诗歌有初步的认识。
3.理解(2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教师提问和教师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等。
4.应用(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对于自然和生命的认识,进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相关诗歌。
5.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学生积极朗诵诗歌,增强对自然和生命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谈话法:通过与学生进行对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积极思考。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3.研究法: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技巧,同时结合问题研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口头提问、判断题、填空题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作业:布置朗诵任务,让学生在家中自行练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作业完成质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多媒体课件: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自然环境的变迁。
七年级语文化石吟教案
七年级语文化石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化石吟的基本知识,了解化石吟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化石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通过对化石吟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化石吟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化石吟的起源,以及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2. 化石吟的基本特点:分析化石吟的形式、结构和修辞手法,如对仗、押韵、平仄等。
3. 化石吟选读:挑选一些经典的化石吟作品进行鉴赏和解读,让学生感受化石吟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化石吟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特点。
2. 鉴赏法:引导学生欣赏和解读经典的化石吟作品。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化石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以一首化石吟开场,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化石吟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特点。
3. 鉴赏:挑选几首经典的化石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解读。
4. 实践:布置作业,让学生创作一首化石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创作的化石吟作品,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内容:1. 化石吟的创作技巧:讲解如何运用对仗、押韵、平仄等修辞手法创作化石吟。
2. 化石吟的审美标准:分析评价化石吟作品的标准,如意境、情感、韵味等。
3. 创作实践:指导学生创作化石吟,并提供修改建议。
七、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示范创作化石吟,引导学生模仿。
2. 互动法:学生互相评价、修改作品,提高创作能力。
3. 反馈法:教师给予学生作品评价和建议,促进学长。
八、教学步骤: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2. 讲解:讲解化石吟的创作技巧和审美标准。
3. 创作:学生动手创作化石吟,教师巡回指导。
七年级语文上册《化石吟》教案设计精选8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化石吟》教案设计精选8篇篇一:《化石吟》优秀教案篇一教材分析:这是一首科学诗。
写科学家通过化石,呈现了亿万年前的奇妙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奇妙与人类的宏大。
诗歌共7节,可分3层。
第1、2诗节是第一层,诗人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象;第3、4、5、6诗节是第2层,也是诗歌的主体部分,详细写遐思的内容;最终第7诗节回应第1、2诗节,使全诗结构完整,有放有收,有问有答,首尾圆合。
诗歌运用了拟人的写法。
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其次人称“你”来称呼它,仿佛与它面对面地对话一样,显得自然亲切。
教学目标:1、了解化石,增进对生物进化和探究未知世界的爱好;2、感受诗歌浓郁的诗味,培育丰富的想象力;3、感受诗歌美丽的语言,激发爱文学的激情。
教学重点:1、感受诗歌浓郁的诗味,培育丰富的想象力;2、感受诗歌美丽的语言,激发爱文学的激情。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初一学生对化石的了解较少,与诗人情感产生共鸣有肯定难度;2、化石生物的生存环境以及化石的形成涉及到生物学问和地理学问,对学生在绽开联想表述时学科融合的实力有肯定的要求。
教学打算:1、学生查找与化石相关的资料;2、老师收集化石图片,制作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叫吴xx,来自xx中学。
很兴奋来到漂亮的韩城,也很兴奋能有机会与大家共享一节课。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里,在我家旁边,一家大型商场门前,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微型公园。
在这个小小的公园里,一只威猛无比的霸王龙,带着一只呆萌无比的小恐龙,在一片浓密的草丛中,昂首站立。
它们,时而摇头,时而摆尾,有时还引颈长吼。
这奇妙的景观引来很多行从驻足欣赏,那令人恐惊的嘶鸣,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那奇妙的远古,令人遐思,令人留连忘返。
尤其是一些小挚友,简直将这里当成乐园,乐不思蜀。
同学们都知道,恐龙是大约亿万年前的生物,它早已远离了我们的生活。
那么,现代是怎样知道恐龙样子的呢?对,是化石!科学家通过探讨恐龙留下的化石,复原了恐龙的形象,也再现了恐龙的生活环境,让我们得以观赏到一个像神话一样的奇幻世界。
7年级上语文《化石吟》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化石吟》。
(2)理解《化石吟》的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认识到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化石吟》的意境和主题。
(2)运用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化石吟》。
2. 理解《化石吟》的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难点:1. 理解《化石吟》的意境和主题。
2. 运用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化石吟》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化石吟》的文本和笔记本。
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化石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化石的概念和作用。
(2)学生分享对化石的了解和认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化石吟》,理解诗歌内容。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化石吟》的意境和主题。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5. 实践活动(1)学生观察化石标本,了解化石的特点和种类。
(2)学生分组进行化石采集活动,观察化石的分布规律。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将《化石吟》背诵给家长听,并解释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 学生绘制一幅化石分布图,展示化石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实践活动等,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知识掌握:通过提问、回答和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化石吟》的内容和化石知识的理解程度。
《化石吟》教学教案设计
《化石吟》教学教案设计1.1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诗歌《化石吟》,激发学生对化石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发对地质历史的思考。
1.2 适用年级:小学高年级1.3 教学时间:1课时二、知识点讲解2.1 化石的定义:化石是指古生物或古植物的遗体、遗迹或遗物,在地层中被矿物质填充或包裹而保存下来的。
2.2 化石的形成过程:化石的形成需要经历生物体的死亡、埋藏、矿物质填充和石化等多个阶段。
2.3 化石的意义: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古地理和古气候等重要资料,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生物的历史和演变过程。
三、教学内容3.1 诗歌《化石吟》的朗读和理解:通过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理解诗歌中描述的化石的形成和分布。
3.2 化石的观察和分类:观察不同种类的化石,了解化石的特征和分类,学习如何正确识别和描述化石。
3.3 化石的形成和演变:通过实验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化石的形成过程,了解化石的演变规律。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诗歌《化石吟》的内容,掌握化石的定义、形成过程和分类。
4.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演示等方法,培养对化石的观察和分类能力,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4.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生物和地质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诗歌《化石吟》的意境和内容,掌握化石的定义、形成过程和分类。
5.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培养对化石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以上是前五个章节的内容,每个章节都包含了3条详细的小结,每个小结又包含了4条详细的细节及细节说明。
后续的五个章节将根据您的要求进行编写。
如果您对内容有其他要求或者需要进行修改,请随时告诉我。
教案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教学多媒体课件、化石标本或化石图片、实验材料(如泥巴、石头、颜料等)、诗歌《化石吟》的文本。
6.2 学具:学生实验材料包(包含泥巴、石头、颜料等)、笔记本、彩色笔、诗歌《化石吟》的文本。
七年级语文上册《化石吟》教案、教学设计
3.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化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化石吟》,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文的美感。
2.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使学生形成严谨、踏实的学术态度。
3.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价值观。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化石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化石吟》中的化石,它见证了地球上生命的演变,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2.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和练习,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3.合作学习,提高效率: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分工明确,提高课堂讨论效率,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4.融入生活,联系实际:将化石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七年级语文上册《化石吟》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通过对《化石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了解化石的形成、分类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可能对化石的形成、分类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因此,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此外,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分工不均、讨论效率低下等问题,教师需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7年级上语文《化石吟》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手法。
(2)学会欣赏诗歌,培养朗读和背诵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专业术语的理解。
2.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化石吟》的课件或黑板。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化石吟》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化石的形成和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欣赏(1)学生朗读诗歌,注意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5. 背诵练习(1)学生集体背诵诗歌。
(2)教师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以及化石的形成和特点。
7.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诗歌《化石吟》。
(2)写一篇关于化石的小作文。
六、教学拓展:1. 延伸阅读教师推荐与化石相关的文章或书籍,学生进行延伸阅读,增加对化石的了解。
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地质博物馆或化石产地,增强学生对化石的直观认识。
七、评价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读和背诵的表现,以及合作探讨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如作文的构思、语言表达等方面。
《化石吟》教案设计
《化石吟》教案设计化石吟教案设计一、教案概述本教案设计旨在通过使用《化石吟》这篇诗歌作为教材,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要素和鉴赏技巧,并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化石吟》的主题和情感;2. 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特点;3. 学会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4. 培养学生用诗歌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诗歌《化石吟》的赏析;2. 诗歌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3. 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写作练习。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展示或播放相关音频、视频素材等方式,引发学生对化石和古代文化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2. 欣赏《化石吟》(10分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诵读《化石吟》这篇诗歌,并用个人的语言表达他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3. 分析诗歌的结构(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韵脚、押韵、格律等方面分析《化石吟》的结构特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表达方式的独特性。
4. 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2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化石吟》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帮助学生理解这些修辞手法所产生的效果。
5. 学生情感表达和写作练习(3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修辞手法,并根据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写一首诗歌,要求包含所选择的修辞手法。
之后,每个小组派代表朗读并解读他们的诗歌,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6. 总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强调诗歌作为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多关注和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鉴赏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2. 学生对于《化石吟》的理解和诗歌结构的分析能力;3. 学生写作练习的创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4. 学生在朗读和分享中的情感表达能力。
六、拓展阅读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与《化石吟》主题相关的其他诗歌,或者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诗歌的魅力和多样性。
通过上述教学步骤,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化石吟》这篇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并能够运用学到的诗歌分析技巧进行鉴赏。
《化石吟》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化石吟》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化石吟》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学习化石的形成过程,提高自然科学知识。
掌握通过描绘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形式,感受诗歌的美。
学习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感受诗人对化石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敬畏。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掌握通过描绘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
2.感受诗人对生命的敬畏。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课件、化石图片、相关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化石的基本知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化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学生回答:这是化石。
2.朗读课文(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行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节奏。
3.分析诗歌内容(1)教师提问:诗中描绘了哪些化石?(2)学生回答:三叶虫、恐龙、猛犸象。
4.学习化石知识(1)教师简要介绍化石的形成过程。
(2)学生提问:化石是如何形成的?(3)教师回答:化石是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经过长时间的地质作用,被埋藏在地层中,逐渐变成石头。
第二课时1.分析诗歌意象(1)教师提问:诗中描绘的化石有哪些特点?(2)学生回答:栩栩如生、历经沧桑。
2.学习表达技巧(1)教师提问:诗中是如何通过描绘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2)学生回答:诗中通过描绘化石的形成过程,展现了生命的坚韧和不屈。
3.合作学习(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化石,合作创作一首关于该化石的诗歌。
(2)学生合作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各小组展示创作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1)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化石有了哪些新的认识?(2)学生回答:化石是生命的见证,是历史的痕迹。
《化石吟》教学教案设计
《化石吟》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化石吟》。
(2)理解《化石吟》的主题和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化石吟》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长辈等方式,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保护。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惜化石,保护地质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化石吟》。
(2)理解《化石吟》的主题和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化石吟》中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长辈等方式,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保护。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化石吟》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资料,如化石的形成、保护等相关知识。
(3)准备教学课件和道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化石吟》。
(2)收集与化石相关的图片或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化石的话题,引入《化石吟》。
(2)简介《化石吟》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化石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分享对《化石吟》的理解和感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化石吟》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4. 知识拓展:(1)介绍化石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化石的形成不易。
(2)讨论化石的保护意义和措施,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背诵《化石吟》。
2. 结合课内所学,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化石保护现状,下节课分享。
3. 写一篇关于化石的小作文,表达自己对化石的认识和感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七年级语文上册《化石吟》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化石吟》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化石吟》教案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②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③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前准备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教学内容《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设计精心导入①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②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感知内容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
请听老师范读。
(配乐范读课文)有感知才有思考,请同学们跟读课文(跟教师朗读一次)。
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问题组](大屏幕投影出示):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石吟》
课题化石吟课型诗歌
教材分析《化石吟》编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与科学密切相关。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写的是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在讲解时有必要联系生物学的内容,但要注意不能讲的过多,否则成生物课。
本文以诗歌的形式传达科学内容,兼具科学与文学之美。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科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目标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本诗,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
2.理解诗歌内容,,体味“吟”字的含义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3.使学生从文学的角度认识生物史,从生物史的角度体味文学,激发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
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伟大。
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化石的图片。
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采用多媒体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
激发学生兴趣。
引出板书:化石
●二、整体感知
化石就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爷爷,在给我们讲着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化石爷爷今天将给我们怎样一个故事。
学生带着思考朗读全
文
感知全文
本文是首诗,请同学们朗读时注意停顿、节奏、
语感,下面请听录音。
熟悉文本
●三、文本探究
●.刚才听了录音,下面我们请女同学为我们朗
读本诗的第一节,男同学思考:这节诗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女同学朗读,男同学思
考、回答(诘问句、排
比句)。
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培养学生的探
究精神。
●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化石便向我们讲述
那奇幻的神话,下面我们一起来聆听化石的故事。
请第一组同学读第三节,其他组同学思考:“平凡的真理”指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否定
了造物主的存在)
引出板书:平凡的
真理
●.事实依据在哪里?请第二组同学朗读第四节
找出依据。
学生思考、回答(黑色
的躯壳……珍贵的密
码)
引出板书:承载着
古老的信息
●.同学们知道树的年轮是用什么来记录的?那
么刻在爷爷奶奶的脸上的皱纹又说明了什么?请第三组同学朗读第五节。
学生思考、回答(都记
录着一个生命的过程)
引出板书:镌刻着
生命的档案
第四组同学朗读第六节。
请其他同学闭上眼睛看到了什么?学生想像、回答。
拓展学生想像,锻
炼学生的形象思
维。
同学们都看过机器猫,是否都曾梦想有那么一只猫呢?我们现在假想有那么一只猫,可以钻到抽屉里,坐上时空穿梭机回到远古。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你看到的将是一幅怎样奇丽的画面?
五、升华主题
刚才,我们发现,化石告诉我们在远古时代,自然界已经有了许多生物,他们的生存和灭亡甚至早于人类的出现,以至于有很多事情至今也是未解之谜,众说纷纭,所以说:自然界是神秘的引出板书:自然界是神秘的
●自然如此神秘,但并不是一味的秘而不宣,
我们有生物进化的理论,可以从黑色的冰冷
的躯壳李发现珍贵的信息。
那么我们是凭借
什么来解读这些密码信息的呢?学生思考、回答引出板书:科学的
神奇
●自然如此神秘,科学如此神秘,神秘的自然
又是通过神奇的科学来破译,那么是谁在感慨自然的神秘?又是谁渴望揭秘自然呢?
又是谁掌握了揭秘自然的科学呢?这一切
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引出板书:人类的
伟大
●说到这里,我们好像忘了两节诗,请四组同
学读第二节,其他同学最后一节。
提问:两
节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简述呼应的好处
●全诗开篇既是化石在讲述古老的故事,我们
改为化石“说”或“谈”之类好吗?是诗的一种文体;“吟”含有赞颂之情,是诗化语言的体现;拟人手法。
四、想像延伸
●出示录像或图片,介绍一些古生物
●总结: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
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
样的生物世界.诗人张锋以一首科学诗《化
石吟》,饱含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
化石,引领我们去遨游那远古洪荒,沧海桑
田.遐思之余,我想,如何尽可能地去保护地
球上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而不是让后世的
人们在博物馆中去慨叹,遐思,这更多的需
要全人类珍爱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星球,从我
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了秀水蓝天,花红草
绿.你希望你喜爱的小金鱼留在化石里吗?
你希望美丽的玫瑰只剩一抹淡淡的石痕
吗?那么从现在保护环境保护动物吧
升华主题
板书设计自然神秘阐述着平凡的真理科学神秘-——化石吟——承载着古老的信息人类伟大镌刻着生命的档案
作
业
设
计
课件
设计
思路
投影电脑中的关于古生物的图片,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