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特岗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3)(最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特岗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3)
一、选择题
1.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 )
A.教学目的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答案:B
2.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
A.管理能力
B.控制能力
C.教育能力
D.研究能力
答案:C
3.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
A.动力
B.动机
C.条件
D.基础
答案:A
4.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
A.条件
B.任务
C.途径
D.结果
答案:A
5.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可把课程分为( )
A.学校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学生中心课程
D.基础型课程
答案:D
6.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
答案:B
7.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
A.控制作用
B.制约作用
C.促进作用
D.指导意义
答案:D
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
A.系统化
B.多样化
C.复杂化
D.专门化
答案:B
9.公民权利中最基本、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
A.隐私权
B.人身权
C.名誉权
D.荣誉权
答案:B
10.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
A.课程类型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
答案:A
11.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
A.权利
B.威严
C.权威
D.人格力量
答案:D
12.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把课程分为( )
A.社会中心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学校课程
答案:A
13.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
A.潜在性
B.现实性
C.特殊性
D.可塑性
答案:D
14.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答案:D
15.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 )
A.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B.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C.隐私权决定的
D.名誉权决定的
答案:B
16.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 )
A.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B.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C.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
D.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
答案:C
17.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
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
答案:D
18.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
A.国家课程
B.工具性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社会中心课程
答案:B
19.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
A.实践的属性
B.社会的属性
C.自然的属性
D.现实的属性
答案:C
20.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
A.高水平的智力
B.实践能力
C.健康体魄
D.创新精神
答案:D
二、填空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
答案:学校教育现象
2.孔子流传于世的著作是_________
答案:《论语》
3.后期称墨家为_________;称道家为_________
答案:功利主义者、自然主义者
4._________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_________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答案:《学记》、乐正克
5.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_________。
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答案:《理想国》
6.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_________: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_________
答案:孟子、荀子
7.《学记》的作者考证是_________完成的。
答案:郭沫若
8.孔子之后儒家代表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孟子、荀子
9.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答案: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
10.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_________、_________,是孔子提出的。
答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三、简答题
1.学校文化具有哪些特征?
【答案要点】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
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答案要点】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3.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教育作用?
【答案要点】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在良好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荣誉感会得到大大的发展。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通过班级的集体活动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交往,可使学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对环境的适应。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4.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案要点】
(1)明确的共同目标,这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2)一定的组织结构,这是一个班集体所不可缺少的;
(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这是完成共同任务和实现共同目标的保证;
(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5.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作用。
【答案要点】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四、论述题
1.试述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答案要点】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道者角色。
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
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2)授业、解惑者角色。
教师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3)示范者角色。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4)管理者角色。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5)朋友角色。
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作他们的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
(6)研究者角色。
教师工作对象的千差万别以及教学内容的不断发展变化,决定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2.试述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答案要点】
(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
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
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
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四、论述题
1.试述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答案要点】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道者角色。
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
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2)授业、解惑者角色。
教师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3)示范者角色。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4)管理者角色。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
等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5)朋友角色。
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作他们的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
(6)研究者角色。
教师工作对象的千差万别以及教学内容的不断发展变化,决定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2.试述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答案要点】
(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
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
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
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