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的思考
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鲁迅先生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

”鲁迅先生的写作体会是与小学语文课标要求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精神相一致的。

在网络阅读日益盛行的今天,学生阅读的碎片化倾向日益严重,阅读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传统观念正在受到严重挑战。

如何引导学生读整本书,让学生阅读回归传统,重拾经典,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笔者谈谈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探究,谨与广大同仁共勉。

一、让学生在翰墨传香的氛围中,受到开卷有益的教育教师在推荐读物时适当介绍封面、封底、序言,让学生感受到翰墨传香的氛围感染,受到开卷有益的教育。

读整本书时,好的引导,培养学生爱书、沉醉于翰墨传香的氛围中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整本书阅读导入时适当介绍封面、封底是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强的特点的。

如指导学生读《伊索寓言》时,我为学生形象描述了那个封面,黄绿的草地上,一只金毛狮子紧盯着那只蚊子,满眼的迷茫无助,为什么呢?那只蚊子自信满满,与狮子几乎零距离接触,它难道不怕狮子的利爪和尖牙吗?蚊子和狮子的背后是鹿子等动物背景,这说明这是一本动物寓言集,这部寓言要告诉我们哪些生活的智慧和社会哲理呢?带着这些疑问,请抱着开卷有
益(封面左上角语)去书海冲浪吧!这样的导入,对学生的激趣作用不言而喻。

序言是解读书本的钥匙。

我曾为友人黄明清的小说《留守女人手记》写作序言《奇人·奇书-祈愿》,自然知道序言写作的甘苦。

序言作者一般对全书作了认真的阅读,在写作时又使出了浑身解数。

所以指导学生读序言,并对序言中的一些关键作指导性阐述,对学生确有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另外,每指导学生读一本书前,我都会给学生送上一幅读书联,这些对联有传统智慧,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但更多是我的读书体会和感悟,如“翰墨孕德传经典,书卷写意颂复兴阅读树文化自信,书卷展中华复兴”这些对联,学生都会工整地抄在书的封面上,这样的激趣,初次指导时速度较慢,但环境育人的后续作用会历久弥新。

二、给学生不同层次的阅读要求,以问题推动阅读课堂教学的第一个阶段应给学生不同层次的阅读要求,供学生积累、合作和探究,用任务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要求落到实处。

如果只是向学生一味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效果是有限的。

教师上课一定要有任务驱动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答案,开展探究活动。

如五年级下册《名著书屋》要求学生读《西游记》,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三个层次的探究性题目。

第一类:熟悉书本类题目。

如(1)《西游记》的作者是明朝的哪位作家;(2)《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八一难中第一难是什么?最后一难是什么?(3)大闹天宫中最精彩的一幕是什么?请复述给同学听等。

第二类:评价性题目。

如“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中,你最喜欢谁?他有什么性格等?”又如“唐僧心地善良,但肉眼凡胎,有时人妖难辨,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对这些题目,教师可以多出几个,由学生选择性进行探究。

第三类:独立表达题。

如把《西游记》你最喜欢的一个降妖除魔故事缩写成500字左右的短文,就《西游记》某个部分写一篇读后感等。

独立表达题目中也可以有一些辩论性题目,如“在孙悟空与猪八戒的多次斗嘴争执中,你认为谁正确?注意,一定要有理由哟!” 总之,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有利于学生沉醉其中而不走神,有利于学生做到学思结合,也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能够实现由课堂牵引课外。

如果学生对读整本书能废寝忘食,乐此不疲了,那么想要不提高学生语文修养也不可能了。

三、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思维方法上好各种形式的汇报
课、展示课,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思维方法。

读书成果展示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名著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读书笔记展览、读后感交流、名著精
彩片断朗读等。

这里以最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读后感交流为例,说明活动课的开展方法。

人们常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刨新能力要从小培养。

读后感交流,一方面要了解读后感引、点、联、析、结的基本结构,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在交流中,特别注意展示自己有创新成分的读后感以教师创新带动学生创新。

如在开展《三国故事》读书汇报
课时,就展示了自己的《咏三国故事和人物》组诗,这里选其中两首:
1、叹关羽武不及吕布,文不及公瑾。

虽曾建奇功,亦终走麦城。

义气虽云贵,降汉实自欺。

功过无定论,难为武圣人。

观点与传统的义绝关羽、与游戏中的武圣人关羽截然不同,而事实确凿,难以辩驳。

2、叹马谡马谡拒谏失街亭,刀下作鬼亦堪怜。

何不学习曹孟德,割发代首促自新。

三国前后名段联系,发前人所未发,可谓创新。

在我的启发带动下,有创新成分的读后感层出不穷。

如有人在咏赤壁之战的读后感时,跳出了赞扬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窠臼,看到了战争中的伤亡惨重、疾病流行,发出了“我们都是失败者”的感叹,表达了让和平成为世界主旋律的愿望。

又如有人
对刘禅的乐不思蜀作了新的评价,认为乐不思蜀固然遗笑万年,但这是当时条件下刘禅最明智的选择,作个安乐侯也许是一种大智若愚的选择。

总之,读后感观点五花八门,虽不一定正确,但真正是“领异标新二月花”。

另外,“读整本书,讲故事擂台赛”也颇可一说。

比如把回家同路的孩子组成一组,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组织同学在返家路上一人讲一个故事,每组选出最优秀的一名参加班级擂台赛,由老师和部分同学组成评委,评出每本书故事擂主。

这样,培养了学生绘声绘色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读书习惯,学生收获良多。

通过两年左右指导学生读整本书的实践,我发现只要注意下面几点,读整本书是卓有成效的。

首先,课内课外结合,点面结合,以培养爱读书、好读书习惯为主。

其次,读书、说书、评书结合,培养多种能力。

再次,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抓大放小,不求深求全,为以后阅读奠定基础,让学生从实践中明白“好书不厌百回读”的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