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目标
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目标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目标在幼儿园教育中,培育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特别重要的。
通过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目标,可以关心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他们的社交力量和自我管理力量。
以下是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目标的一些建议:1. 听话守法规:培育幼儿遵守规章的意识和力量,例如在教室里不随便乱扔东西,不打闹,不打断他人发言等。
通过嬉戏、故事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幼儿明白规章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乐观遵守规章的动力。
2. 爱惜环境:教育幼儿要敬重和爱惜四周的环境,不乱扔垃圾,不乱涂乱画,不损坏公共设施等。
通过观看和感知环境的美妙之处,引导幼儿培育爱护环境的意识,同时鼓舞他们主动参加环境整理和维护的活动。
3. 自理力量:培育幼儿自己穿脱衣物,整理书包和玩具等自理力量。
通过示范、练习和夸奖等方式,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自信念,让他们渐渐学会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领务。
4. 合作与共享:教育幼儿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享和互助。
通过小组活动、团队嬉戏和集体合作等方式,让幼儿体验到合作的欢乐和共享的乐趣,培育他们乐观参加集体活动的意识和力量。
5. 思索:培育幼儿思索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索和争论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思维和制造力,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渐渐培育出思索的习惯。
6. 敬重他人:教育幼儿要学会敬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通过故事、嬉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幼儿学会倾听、敬重和包涵他人,培育他们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力量。
7.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幼儿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等。
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幼儿明白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健康的重要性,培育他们主动关怀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
通过以上的行为习惯目标的培育,小班幼儿将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他们的自我管理力量和社交力量。
同时,教育者也应当注意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共同为幼儿的行为习惯目标制定和实施供应支持和指导,以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内容有哪些
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内容有哪
些
1、个人卫生习惯
洗手、洗脸的习惯。
一般先用肥皂把手洗干净,手心,手背,手指之间都要洗到,在将毛巾摊开接水洗脸,先洗脸部,然后洗脸颊,颈部,最后洗嘴和鼻部。
饭前便后要洗手,从室外回家第一件事情应洗手。
要有洗澡的习惯,刷牙涑口的习惯还有剪指甲的习惯,每周应给孩子剪一次手指甲,两周剪一次脚趾甲,但注意不要剪的太短,要圆滑无角。
幼儿的公共卫生习惯主要培养幼儿自觉遵守社会的文明卫生行为习惯。
让幼儿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削,不随地大小便等社会文明习惯。
2、饮食习惯
现今幼儿饮食方面的坏习惯比较多,主要是挑食,偏食。
幼儿应有的饮食习惯包括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吃汤泡饭,安静用餐,吃东西细嚼慢咽,赃物不入口等。
不要以请求,逗引,许愿等方式要求孩子吃饭。
鼓励孩子学会吃各种实物,并让他懂得样样食物都爱吃的孩子身体才会健康的道理。
3、遵守时间的习惯
在家中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一张早晚活动时间表,几点起床,几点上幼儿园,几点睡觉等,并坚持执行,久而久之,能使幼儿从小养成
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增强独立生活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4、生活自理习惯
学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
凡是生活自理能力强的人,他的自信心也高。
5、睡眠习惯
要养成独自上床,起床,按时睡,按时醒安静入睡,早睡早起等好习惯。
幼儿园小班幼儿习惯养成总结
幼儿园小班幼儿习惯养成总结幼儿园小班幼儿习惯养成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幼儿的日常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社交习惯等多个方面,从而为幼儿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幼儿园小班幼儿习惯养成的详细总结:一、日常行为习惯1.早晨起床:教育幼儿养成准时起床的好习惯,让孩子知道早起早床对身体有益,并通过故事、歌曲等方式寓教于乐。
2.洗脸刷牙:教育幼儿养成每日洗脸刷牙的好习惯,让孩子知道保持口腔卫生和脸部清洁的重要性。
通过示范、引导、激励等方式,帮助幼儿逐渐独立完成这些任务。
3.穿脱衣服:教育幼儿养成自己穿脱衣服的好习惯,让孩子知道穿脱衣服要注意顺序、方法和技巧。
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幼儿逐渐熟练掌握这些技能。
4.午睡休息:教育幼儿养成每日午睡休息的好习惯,让孩子知道午休对大脑和身体的好处。
通过调节环境、引导放松、安排合适的时间等方式,帮助幼儿养成午休习惯。
5.清洁环境:教育幼儿养成保持环境整洁、卫生的好习惯,让孩子知道保持环境干净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通过引导、提示、示范等方式,帮助幼儿学会收拾玩具、倒垃圾、擦桌子等日常动作。
6.饮食健康:教育幼儿养成饮食健康的好习惯,让孩子知道合理的营养搭配和适量的摄入对身体健康有益。
通过美味的食品、有趣的餐具、榜样的引领等方式,帮助幼儿养成饮食健康的好习惯。
二、生活习惯1.上厕所:教育幼儿养成正确上厕所的好习惯,让孩子知道如何控制大小便、正确使用马桶和纸巾等。
通过讲解、示范、帮助等方式,帮助幼儿逐渐掌握正确的上厕所技巧。
2.保持个人卫生:教育幼儿养成保持个人卫生的好习惯,让孩子知道洗手、洗脸、洗脚、洗澡等是保持身体清洁的基本方法。
通过引导、示范、检查等方式,帮助幼儿养成保持个人卫生的好习惯。
3.养成好睡眠习惯:教育幼儿养成好睡眠习惯,让孩子知道每天保持规律性的睡眠时间、舒适的睡眠环境和放松的睡眠姿势。
通过培养适当的睡前习惯、调整休息时间等方式,帮助幼儿养成好睡眠习惯。
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策略小班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它对幼儿的整体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一些可以帮助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1.设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为幼儿设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非常重要。
这些规则应该简单明了,以便幼儿能够理解和遵守。
在幼儿园的教室里,可以通过画出图片或张贴简单的标语来提醒幼儿。
例如,可以画一张图片表达:走路不跑、保持安静、分享玩具等。
2.提供模范行为:幼儿是模仿者,他们更容易学习到自己所见所闻。
所以,提供给他们正面的榜样和模范行为是非常关键的。
老师和家长都应该尽量示范出积极的行为习惯,并通过反馈和表扬来激励幼儿的积极表现。
3.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幼儿对于环境的适应性非常强,他们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可以通过创造积极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来帮助他们。
例如,布置一个整洁、干净、有序的教室,提供一些有趣且教育性的玩具和游戏,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探索和学习。
4.奖励系统:设立一个奖励系统可以激励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个奖励可以是简单的表扬、鼓励字条、贴纸等。
奖励系统应该是公平的,奖励要与幼儿的付出和良好行为习惯相匹配。
同时,提醒幼儿的家长关注和奖励幼儿在家中的良好行为,并与教师进行合作来加强这种行为。
5.培养自主性:小班幼儿正处于自主性发展的阶段,所以在培养行为习惯时要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性。
例如,提醒幼儿选择自己的行为和行动,让他们理解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环境的影响,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6.让“规矩”变得有趣:在传递规则和期望的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制定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例如,可以制作一份良好行为习惯的游戏板,幼儿可以在完成一项任务后在游戏板上前进一步。
这样,幼儿在玩游戏的同时也能培养规则和期望。
7.家园合作: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在幼儿园中有所体现,在家庭中也同样重要。
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密切合作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幼儿园小班良好行为培养
幼儿园小班良好行为培养在幼儿园小班的教育中,良好的行为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幼儿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还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重视幼儿的行为培养,并采取相应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教师应该倡导积极向上的行为。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们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他们容易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
因此,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成为他们行为模仿的对象。
教师要展示积极向上的行为态度,鼓励幼儿关注他人的需要,培养他们感恩、友善、乐于助人的品质。
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要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规则的建立和约束。
在幼儿园小班,教师可以制定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如不打架、不抢玩具、按时完成任务等。
这些规则既能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又能维护班级秩序。
教师要向幼儿解释规则的重要性,并告诉他们不遵守规则的后果。
在实施规则时,教师应该采取灵活的方式,将规则和游戏相结合,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会遵守规则,培养自觉的行为习惯。
此外,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孩子们表扬和奖励。
当幼儿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这可以通过口头表扬、鼓励信物或奖励活动来实现。
表扬和奖励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
同时,教师还应该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机制,让他们能够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
最后,教师还应该重视与家长的合作。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场所,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
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与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及时沟通孩子在幼儿园的行为表现,并与家长共同讨论解决办法。
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一些课堂活动中,让家长们亲身体验到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加强家园合作,形成合力,促进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
总之,在幼儿园小班的教育中,良好的行为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
幼儿园教师应该用心去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通过规则的建立和约束,及时的表扬和奖励,与家长的合作等方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
6种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6种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一、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对于文明的行为习惯来讲,主要包括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生活行为习惯,卫生行为习惯,礼貌行为习惯,爱学习、爱劳动的好习惯,礼貌交往、文明举止等等。
对于小班幼儿来讲,生活自理的培养很重要。
主要包括: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不依赖、自己吃饭、刷牙、洗脸,自己走路、穿脱衣裤、鞋子。
卫生习惯包括:早晚刷牙、洗脸、漱口、饭前便后洗手、学习使用毛巾、手帕、纸巾,保持仪表整洁、手脸干净、勤洗澡洗头、剪指甲等,不乱扔垃圾。
礼貌行为习惯包括学习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如:谢谢,请,对不起等,学习礼貌做客,不打人骂人,不争抢玩具,乐意把自己爱吃好玩的东西与别人分享,乐意和人交往,喜欢集体生活。
举止行为习惯包括正确的坐、站、走的姿势,不挖鼻孔,不乱咬手指等,爱护玩具,爱护幼儿的物品等。
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一)缩短孩子适应期,在孩子愉悦的情绪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小班的孩子离开父母,来到陌生的环境中,心里总是充满着不安全感,开学前,我们三位老师在孩子的椅子上贴好孩子的照片,在他们的水碗格内贴上他们的标记,允许孩子带来自己喜欢的玩具等,让孩子们在幼儿园内有了一份归属感,喜欢老师、喜欢来园,在孩子愉悦的情绪中,培养幼儿做自己的椅子、用自己的毛巾、水碗,逐渐形成了有序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二)利用故事、儿歌等孩子喜欢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
小班幼儿年龄小,喜欢模仿,所以我们老师利用故事、儿歌等教育幼儿。
例如:《我是一个大苹果》,通过儿歌教育幼儿吃东西前要洗手,《玩具。
送回家》则可以让孩子们知道要把物品归放好,除了儿歌、故事,我们还可以通过图片教育幼儿,如:在厕所张贴洗手的过程图片,供幼儿模仿、练习,激发洗手的兴趣,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通过生动形象的儿歌、图片等,幼儿酒会非常乐意学习,不知不觉中就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抓住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把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中。
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我们可以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抓住各个环节,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惯。
比如,在吃饭时,我们可以让幼儿自己端饭、倒水、擦嘴巴,培养他们的自我服务能力;在玩耍时,我们可以让幼儿学会与人分享,不打人、不抢玩具等良好的礼貌行为惯;在上厕所时,我们可以让幼儿学会正确洗手的方法,养成卫生行为惯。
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行为惯。
3、及时表扬、引导幼儿当幼儿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惯时,我们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幼儿,让他们知道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让他们明白良好的行为惯对自己和他人的重要性。
通过及时表扬和引导,可以让幼儿更加积极地研究和形成良好的行为惯。
总之,小班幼儿良好行为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和幼儿园老师的共同努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引导,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惯,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也为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每个环节都可以成为培养行为惯的机会,例如进餐、午睡、游戏等。
对于孩子们的不良行为,如饭菜掉满桌、争抢玩具、便后不洗手、不遵守游戏规则等,老师可以及时引导和纠正,让幼儿逐渐养成好惯。
比如,在饭前洗手时,老师可以示范和引导幼儿一起洗手,边洗手边唱儿歌,让幼儿自然而然地养成洗手的好惯。
在游戏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醒轻拿轻放、拟人化的口吻等方式,培养幼儿的交往惯和卫生惯。
游戏结束后,老师还可以教育幼儿把玩具放回原处,养成物归原处的好惯。
总之,老师要善于抓住有效的时机,灵活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惯的培养。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和经验的源地。
家园双方的教育保持同步,才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真正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惯。
因此,我们可以向家长宣传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让家长明白其中的意义,鼓励孩子动手实践,在家也创设良好的环境。
同时,老师还可以为家长提供一些儿歌、故事等资源,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中来。
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1. 引言1.1 幼儿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幼儿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在小班幼儿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幼儿时期是个体习得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养成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关键时期。
而幼儿的行为习惯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成长发育,还直接影响着整个班级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让幼儿更容易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还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幼儿阶段是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及时干预和引导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者应该重视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其自我管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在未来的成长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幼儿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不可小觑,需要得到教育者和家长的共同重视和关注。
【2000字】1.2 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必要性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必要性在幼儿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幼儿时期是孩子性格养成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必要性体现在教育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上。
通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人格品质,培养出自律、守纪、礼貌等良好的行为规范,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必要性还表现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上。
通过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社交能力和责任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和合作。
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必要性不仅关乎幼儿个人素质的提升,更关乎整个社会文明的提升。
只有注重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才能帮助他们在未来的成长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2. 正文2.1 认识小班幼儿的行为特点认识小班幼儿的行为特点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第一步。
小班幼儿通常年龄在3-5岁之间,正处于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
幼儿园小班习惯养成教育行为规范培养
幼儿园小班习惯养成教育行为规范培养幼儿园小班习惯养成教育行为规范培养孩子的习惯是在幼儿园就开始培养和养成的,而小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
在幼儿园小班阶段,教师们需要重视行为规范的培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幼儿园小班习惯养成教育行为规范培养。
一、营造良好的行为规范氛围1. 从教师自身入手,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引导孩子模仿教师的正确行为。
2. 创设积极向上、民主自由的班级氛围,让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友爱、自律自觉。
3. 建立班级规章制度,让孩子在遵守规矩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形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1. 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行为习惯,如自己穿衣、自己整理书包等,让孩子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引导孩子积极面对困难,学会坚持、学会克服困难,培养孩子的毅力和自信心。
3. 鼓励孩子多参与团体活动,让孩子懂得合作、尊重他人、分享快乐,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的行为规范。
三、倡导良好的学习行为规范1. 引导孩子养成爱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孩子主动探索、积极学习的行为规范。
2. 鼓励孩子提出疑问、勇于创新,培养孩子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学习的行为规范。
3. 培养孩子良好的课堂习惯,如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等,让孩子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幼儿园小班是孩子成长中非常关键的阶段,教师们需要重视行为规范的培养。
通过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和倡导良好的学习行为规范,可以帮助孩子在小班阶段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为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家长也要配合学校的教育,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
他们需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认知,协助孩子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也要时刻为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进行审视和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浅谈幼儿园小班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浅谈幼儿园小班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近年来,幼儿园小班幼儿的教育备受关注,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专家认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幼儿将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些习惯不仅能提高幼儿的自律能力,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学术表现和社交技能,同时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园小班幼儿的良好习惯呢?一、坚持规律生活良好的生活规律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一般来说,每天早晨定时起床、定时吃早餐、定时午休、定时入睡都是非常必要的。
除了这些,还需要让幼儿懂得刷牙漱口、改掉吐东西的坏习惯、要遵守公共场合的礼仪,如排队、走路不打闹等等。
二、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很多幼儿因为挑食、嗜甜等问题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这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幼儿的家长和老师需要教育他们吃健康的食物,需要在食物中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同时要注意控制糖分、脂肪等有害成分的摄入量。
三、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幼儿的学习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幼儿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能力。
首先要帮助幼儿建立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其次,要教育幼儿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防止过多的玩耍时间,保证他们的学校作业完成情况。
关于识字、数学、想象力等,也需要在学前阶段开展训练。
卫生习惯是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可以保持环境清洁,预防疾病传播,而且还可以创造有利于幼儿学习和生活的气氛。
因此,应该督促幼儿养成勤洗手、勤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等良好卫生习惯。
幼儿的情感习惯也是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教育中,特别要注意识别和纠正幼儿的不良情感行为,例如发脾气、自私、攻击性等,同时要鼓励幼儿表达真实情感、体验喜悦和友好、乐于助人等良好情感习惯。
总之,培养幼儿园小班幼儿的良好习惯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和健康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幼儿学术技能和社交技能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创造一个安全、健康、愉悦的教育环境,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关于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有效策略
关于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有效策略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是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的重要任务。
幼儿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正在形成,因此需要教师和家长采取有效的策略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文就探讨一些关于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有效策略。
1. 榜样教育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
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影响孩子。
教师和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睡眠习惯、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等。
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情感引导幼儿对于情感的感知相对比较敏感,教师和家长在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时,要注重情感引导。
对于孩子的好习惯,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和自豪感;而对于不良的习惯,则要以温和的方式予以纠正,避免给孩子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
3. 渐进式引导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采取渐进式的引导策略。
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可能对自己的生活习惯还不够了解,此时教师和家长要以适当的方式引导孩子,帮助他们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良好的饮食习惯等。
4. 善于激励孩子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时教师和家长要善于给予激励和支持。
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并对其进行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长,从而更有动力去克服困难,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 合理引导在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合理引导孩子,不能以严厉的手段去逼迫孩子养成某种生活习惯。
对于孩子的饮食习惯,只能引导孩子选择健康的食物,而不能通过严厉的方式强迫孩子吃某种食物,否则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6. 培养自理能力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手段。
通过给予孩子适当的自我照顾和生活能力训练,让孩子自主进行生活自理,如穿鞋、整理书包、自己喝水、洗手、上厕所等,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园小班好习惯
幼儿园小班好习惯
1. 定时定量吃饭:养成按时吃饭,不挑食,不浪费的好习惯。
2. 自己穿衣、洗手、洗脸: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他们学会照顾自己。
3. 整理玩具和书本:让孩子养成用完东西就放回原处的好习惯。
4. 排队等候:在上厕所、洗手、吃饭等场合,学会排队等候,不插队。
5. 讲礼貌:学会说“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尊重他人。
6. 爱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乱扔垃圾等。
7. 听老师的话:在幼儿园里,要听从老师的安排和指导,遵守纪律。
8. 分享和合作:学会与小朋友分享玩具、食物等,学会团队合作。
9. 爱护环境:不乱丢垃圾,不损坏公共设施,保护环境。
10. 勇于尝试:鼓励孩子勇于尝试新事物,不怕失败,培养自信心。
11. 诚实守信:教育孩子要诚实,不撒谎,做到言行一致。
12. 保持安静:在需要安静的场合,如上课、睡觉时,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
1/ 1。
幼儿园小班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
幼儿园小班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幼儿园小班是孩子们进入学前教育的第一步,养成好习惯十分重要。
在这个阶段,家长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需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以下是一些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方法:一、建立正确的家庭氛围1.家庭环境:让孩子居住的环境整洁、卫生,维持干净、舒适的卫生环境,让孩子明白生活需要保持整洁。
2.父母的言行举止:作为孩子的父母,一定要成为孩子的榜样,要言行一致,做到有始有终,不断地取得胜利,不断地提高道德水平。
做到讲究卫生、尊重他人、讲究礼貌等良好习惯,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3.适时的表扬和惩罚:适时地赞美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快乐和荣誉,这对他们日后的成长非常有益;如果孩子犯了错误,父母要适当地惩罚和引导,然后记得赞美他们的正确行为,鼓励他们继续发扬其正确的行为。
二、教孩子形成好习惯1.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教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一些好习惯,如做事情有序、及时归还玩具、勤洗手、少吃零食等。
2.自律和自控:教孩子要自律,养成自己定时洗手、刷牙、睡觉等习惯,培养自控力,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做到有始有终。
这些习惯也有助于他们正确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3.培养阅读习惯:鼓励孩子多读书,带他们去图书馆,努力让他们爱上书本。
多读书的好处可以帮助孩子开拓视野、增强想象力、丰富知识储备,同时也可以在撤入自我世界时给予孩子成长的空间,养成休闲读书的好习惯非常重要。
三、与孩子进行沟通1.情感的表达: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关爱,需要父母的支持和诉说,父母需要给孩子足够的关爱,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和信任。
2.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注意倾听他们的声音,与他们进行深入交流。
四、正确的奖励和惩罚方式1.奖励可以是表扬、小礼物或活动计划等,但要注意,不要过于嘈杂,而要关注于孩子的内心,让孩子感到被重视和认可。
2.惩罚应该是适量、及时、恰当的行为,让孩子认识到犯错的代价,但一定不要给孩子的身心造成损害。
幼儿园小班幼儿习惯养成标准
幼儿园小班幼儿习惯养成标准引言在幼儿园小班阶段,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习惯不仅有助于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色,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健康和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小班幼儿习惯养成的标准和方法。
日常生活习惯清洁卫生习惯•洗手:要求孩子在进食前后、上厕所后、返回教室后等关键时刻洗手,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整理书包和玩具:培养孩子每天把书包和玩具整齐收拾的习惯,养成爱护物品的意识。
饮食习惯•规律饮食:制定固定的食谱和餐点时间,教育孩子养成规律健康的饮食习惯。
•吃饭规范:培养孩子用筷子吃饭、不说话时不张大嘴等基本的吃饭规矩。
睡眠习惯•午休时间:保证孩子有充足的午睡时间,培养良好的午休习惯。
•晚安仪式:建立晚安仪式,如洗漱、听故事,让孩子有规律的睡前准备。
学习生活习惯自律学习•听讲注意:教育孩子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好习惯,培养注意力和思维集中。
•按时完成作业:培养孩子按时完成作业、课堂任务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礼貌行为•尊敬师长:教育孩子尊重老师和园长,学会礼貌用语。
•友善相处:培养孩子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行为习惯。
健康生活习惯运动锻炼•户外活动:鼓励孩子多参与户外活动,保持适量的运动。
•体育课程:定期安排体育课程,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和习惯。
定期体检•保健常识:教育孩子常识性的保健知识,如洗手、清洁牙齿等。
•体验体检:定期组织孩子体验体检流程,培养孩子对体检的正确认知。
结语通过制定明确的幼儿园小班幼儿习惯养成标准和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关键,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欢乐的幼儿园时光中茁壮成长。
小班幼儿良好行为养成课题
小班幼儿良好行为养成课题一、基本礼仪基本礼仪是小班幼儿良好行为养成的重要一环。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学习基本的礼貌用语、问候和道别等,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还能提升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小班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基本礼仪习惯。
二、生活自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小班幼儿行为养成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如穿衣服、洗手、上厕所等,教给幼儿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和表扬,激发幼儿自我服务的积极性。
三、社交能力社交能力的培养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让小班幼儿学习分享、合作、互助等社交技能,引导他们与人和谐相处,增强他们的交往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向幼儿传递积极向上的社交观念。
四、规则意识建立规则意识是小班幼儿行为养成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制定简单明了的规则,如排队、等待、不打闹等,让小班幼儿逐渐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同时,教师还要及时纠正幼儿的违规行为,强化他们的规则意识。
五、卫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小班幼儿健康成长的保障。
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洗手、刷牙等环节,教给幼儿正确的卫生习惯,让他们养成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
六、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小班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和鼓励的方式,让小班幼儿养成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的饮食习惯。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幼儿正确的用餐姿势和餐具使用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
七、运动习惯适当的运动对于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有趣的户外活动和运动游戏,激发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运动习惯。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方式。
幼儿园小班生活习惯养成
幼儿园小班生活习惯养成幼儿园小班生活习惯养成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和习惯的重要环节。
在幼儿园小班阶段,幼儿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阶段,他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和团队合作意识。
以下是一些帮助幼儿园小班生活习惯养成的方法和建议。
一、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1. 清洁整齐的教室:教室应该保持整洁,保持桌椅的摆放整齐,同时提供足够的储物空间让幼儿存放自己的东西。
2. 有序的作息时间:设置合理的作息时间表,确保幼儿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和自由活动时间,同时安排有序的饮食时间和培养用餐习惯。
3. 提供全面的教具和材料:提供适合幼儿发展的教具和材料,如拼图、积木、涂鸦本等,让幼儿通过玩耍和实践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1. 睡眠习惯: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教导他们按时睡觉和起床。
在睡眠前可进行放松活动,如听故事、做放松练习,帮助幼儿入睡。
2. 卫生习惯: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勤洗澡、穿脱衣物的自理能力等。
老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洗手液、牙刷、肥皂等卫生用品。
3. 自理能力:鼓励幼儿逐渐独立完成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务,如穿脱衣物、梳洗头发、擦拭汗水等。
老师可以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幼儿体验自理的快乐和成就感。
4. 饮食习惯: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鼓励他们多吃蔬果和均衡饮食。
老师可以进行食物的分类游戏,教育幼儿对不同类别的食物有基本的认识。
三、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1. 分享与合作:教育幼儿学会分享和合作,通过小组合作游戏和集体活动,培养他们与他人分享玩具、食物等的意识,同时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2. 礼貌与友善:教育幼儿学会礼貌待人,如说“谢谢”、“对不起”等基本礼貌用语,并鼓励他们友善地与他人交往。
3. 竞争与合作: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教育幼儿学会竞争和合作。
在竞争中培养争胜的动力和承受失败的能力,在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幼儿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也是培养孩子的基础。
而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则是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班幼儿教育中,怎样培养好幼儿的行为习惯、塑造良好的品质是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关于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一些方法和经验。
一、激发幼儿自主意识幼儿正处在个性发展的关键期,而自主能力的培养决定了一个人终身的行为方式。
在小班幼儿教育中,激发幼儿的自主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和家长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让他们自己选择自己的小玩具,自己穿衣服,自己选餐等,这样能够激发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自理能力。
二、倡导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从小事做起的,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的。
在幼儿园和家庭中,教师和家长都要给予孩子良好的行为榜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求孩子们按时吃饭,按时睡觉,要求他们礼貌待人,尊敬老师和长辈。
教育幼儿做事有条理,有计划,要求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关注情绪管理幼儿时期孩子的情绪控制力较弱,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引导和关注。
在小班幼儿养成教育中,要注重孩子的情绪管理,从小培养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
当孩子出现情绪失控时,教师和家长要及时引导孩子自我调节,理解孩子的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关怀和安慰。
四、注重品德教育在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品德教育是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培养其为人处世的道德情操。
在小班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教育和游戏活动等形式向孩子灌输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品德情操。
家长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引导孩子做人做事。
五、鼓励积极参与在小班幼儿养成教育中,教师和家长要鼓励孩子参与各种园内园外的活动,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品质。
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幼儿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孩子在这一阶段会建立起一些行为习惯,而这些习惯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幼儿园在日常的教育中应该重视小班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这些习惯将会伴随孩子一生。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较小,对于生活习惯的培养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
老师要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宣传和教育,让幼儿明白哪些行为是良好的习惯,哪些行为是不良的习惯。
老师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卫生、穿着等生活习惯,例如让幼儿养成自己用餐、自己上厕所、自己整理衣物的好习惯。
通过这些方式,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除了生活习惯外,幼儿园也需要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班幼儿正处于社会化初期,他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日后的社交和学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老师应该重视小班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行为模式。
在日常教育中,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培养小班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老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示范引导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如积极向上、礼貌待人、自律自立等。
老师要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教育幼儿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并告诉他们错误行为的后果。
老师可以组织一些游戏或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正确的行为习惯,比如分工合作、互相尊重、分享等。
通过这些方式,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除了外在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幼儿园还应该培养小班幼儿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
小班幼儿正处于思维、情感及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所以心理素质的培养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为了培养小班幼儿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老师要耐心倾听幼儿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温暖和安全。
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一、生活习惯的培养1.规律作息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第一步。
家长和教师要共同引导孩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
合理安排一日三餐,让孩子养成按时吃饭的习惯。
2.自理能力3.爱护环境教育孩子爱护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比如,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用电等。
让孩子意识到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二、学习习惯的培养1.专注力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让他们在做事情时能够集中精力。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引导孩子专注于一件事情,从而提高他们的专注力。
2.时间管理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家长和教师可以教孩子制定学习计划,让他们学会分配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勤奋好学三、社交习惯的培养1.尊重他人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懂得礼貌待人。
家长和教师要身体力行,为孩子树立榜样。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同理心,让他们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2.合作能力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家长和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团队活动,让孩子在合作中成长,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3.沟通能力教育孩子学会沟通,让他们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家长和教师要鼓励孩子多与他人交流,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
四、情绪管理的培养1.自我调控让孩子学会自我调控,控制自己的情绪。
家长和教师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引导他们学会调整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
2.情绪表达教育孩子学会表达情绪,让他们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家长和教师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情绪调节培养孩子情绪调节的能力,让他们在面对负面情绪时能够自我调节。
家长和教师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以爱心、耐心和智慧去引导他们,让他们成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
幼儿好习惯养成标准
幼儿好习惯养成标准幼儿阶段是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所以每个家长把孩子送进幼儿园都是有所希冀的,老师在教会孩子成长的同时,家长也需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良好的习惯是通过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来共同塑造的。
小班好习惯养成标准从进入幼儿园的那一刻起,证明孩子已经符合幼儿园的招生标准,开始逐渐走向独立,所以孩子在幼儿园小班只需要学会这些就已经非常优秀了!一、生活习惯养成标准1、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能够独立安静地入睡。
入睡前整理好衣物摆在固定位置;入睡前小手空,不玩弄床上物品,保持安静,不吵闹;睡姿正确,右侧卧或仰卧,不蒙头,不趴睡。
2、进餐时不挑食、不偏食、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不玩耍;爱惜粮食,不掉饭粒,不剩饭,保持桌面整洁;不挑食,一口饭一口菜,能独立进餐;进餐时保持安静,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不玩耍;学会正确使用餐具,添加饭菜请举手。
3、养成良好入厕习惯,知道及时入厕,不尿裤子。
幼儿知道及时入厕,不尿裤子,入厕前举手;排队入厕不推挤,上下台阶不滑到,把好扶手慢慢走;掌握正确的入厕方法;便后在成人帮助下整理好衣裤。
4、养成爱喝白开水的习惯。
能正确认清自己的水杯,固定位置取放;知道按需求喝水,喝多少接多少,不浪费水,冷热水要分清;不玩水,不打闹,双手端水杯,喝水时,不说话不走动,避免呛水。
5、知道穿脱衣的顺序,不穿反鞋。
掌握穿脱衣服的方法,能够在成人帮助下穿脱好衣服;衣服叠放要整齐;学会独立穿鞋子,分清左右。
6、培养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并在成人提醒下能够完成;知道并掌握洗手、刷牙、洗脸的基本方法。
7、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不用衣袖擦鼻涕、不在衣裤上擦手,保持衣裤清洁;不在公共场合随地大小便;不在公共设施上乱写、乱画;知道不将脏东西放入口中,不吮吸手指、玩具等,懂得病从口入的道理。
二、学习习惯养成标准1、初步了解笔、纸等学习用品的用途。
2、学会使用美术用具。
3、了解书的结构,培养幼儿看书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作者:刘培平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4年第24期
摘要:习惯培养对人的一生非常的重要。
从幼儿园小班开始,教师就要引导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一日生活习惯,使其有序、轻松、文明地生活和学习,减少教师管理压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139-01
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并且只能在生活的过程中建立和培养。
一、小班幼儿生活现状分析
初入幼儿园的小班孩子,有的不会“自己洗手”“自己吃饭”、不知道“物品玩具用完放回原处”大多数孩子有物品随意乱丢行为;不懂得有序地排队;部分孩子喜欢独占玩具、争抢玩具,不会与人商量;有个别孩子表现出对集体生活的不适应,拒绝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等。
一方面小班孩子愉快轻松的生活、学习需要有序的生活习惯来保证,另一方面孩子的年龄特点又不能接受老师简单粗暴的说教。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怎样融好习惯的培养于幼儿生活、学习、游戏的各个环节中,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地建立和内化生活常规,学会自我管理,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我们认为教师必须正视班级实际情况,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承认孩子间的个体差异,关注孩子特有的学习方式和内心体验,用孩子喜欢和理解的方式缓慢地、渐进地帮助孩子建立和内化良好习惯。
二、采取适宜的策略
幼儿的内在需要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尊重小班幼儿的内心需要和感受是帮助他们学习良好生活习惯,尽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前提条件。
基于上述考虑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策略。
1、图标先行,了解常规
图标、小贴画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图标、小贴画的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不仅深深地吸引着小班的孩子,也符合小班孩子认知事物的规律和特点,小班孩子喜欢图标,愿意和图标“对话”,这时教师可以用图标或小贴画来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常规,如,把各种玩具的照片拍下来做成图标贴在相应的玩具柜上来指示和提醒各种玩具应放在什么位置。
让孩子选择
自己喜欢的水果或小动物图片贴在自己的物品上,帮助孩子区分自己和别人的学习、生活用品。
再如培养孩子喝水习惯,开始的时候他们不知道怎样排队有序接水,老师帮着接水可行但浪费时间且孩子得不到锻炼,一排“脚印”图标轻松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喝水多少用“小星星”贴花表示,“小星星”不仅鼓励孩子们多喝水,常喝水,教师也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每个孩子都喝了多少水,以便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干预。
2、情感迁移,培养习惯
由于小班孩子自我控制和坚持性都相对较弱,虽然在图标的帮助下孩子知道什么东西该放在哪里,但往往会出现个别物品随意乱丢,这时教师利用情感迁移把“家”的情景迁移过来,所有的玩具和学习用品都有自己的“家”,图标就是它们“家”的标志,当有的孩子因粗心放错物品时,教师只要说“××找不到家了”或“××找错家了”孩子们很快就会自我检查,及时地把相应的物品放回原处。
因为在他们看来找不到家或找错家都是一件令人伤心的事情,他们不愿意让玩具“伤心”。
把自己对家的依恋迁移到玩具、用品上,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自我管理。
3、游戏相伴,巩固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也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对于小班孩子而言他们更喜欢游戏,更需要游戏。
游戏也是幼儿的日常生活。
小班孩子虽然有了接纳、认同同伴意识,但常处于自我中心状态,他们不太会谦让和协商,他们的游戏大多为平行游戏,往往出现好几个幼儿都要玩一个玩具的现象,教师除了同类玩具多准备几份外,还要引导幼儿不争抢玩具,学习与人商量轮流玩等办法解决幼儿游戏中的冲突,“给我玩一下好吗”、“你玩一会我再玩吧”、“我们一起玩好吗”这些与人商量的表达与交流都要在教师创设的具体游戏情境中以游戏的方式练习达成。
虽然有些孩子有点不乐意但知道这是游戏也会遵守规则把玩具让给其他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与人商量和共同游戏的习惯。
用游戏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是游戏也是幼儿的生活。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速度是不同的,教师要承认和尊重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针对部分适应能力较差的儿童,教师要放慢培养速度,引导孩子在游戏情境中逐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4、故事渗透,内化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正面的鼓励和有针对性地指导,但这“只是促进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外部形式和方法,而让幼儿了解和懂得行为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够真正地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得到内化,自觉维持和保持良久。
”怎样才能让幼儿明白行为的意义和价值呢,生活故事不仅生动有趣,故事的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孩子们易于理解和接受,通过听完故事后的讨论,孩子们会逐渐明白“我要和大家一起玩,不争也不抢”,“我会一个跟着一个走,慢慢下楼梯”“我会和小朋友一起收玩具”等。
还可以精选一些与良好生活习惯有关的图画书,通过和幼
儿一起阅读和讨论这些生动有趣的图画书帮助幼儿了解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健康有益。
当孩子们明白了这些道理后会把外在要求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
5、家园共育,养成习惯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教育资源,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家长不仅要及时关注和表扬孩子的点滴进步,还要做到身体力行,做好孩子的榜样,因为孩子尤其是小班孩子更喜欢模仿学习。
总之,良好的习惯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文明有序生活的重要保证,好习惯的培养必须从娃娃抓起,幼儿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树立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非常有益。
参考文献:
[1]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家长必读》幼儿园分册
[2] 《学前教育》,2010(10)《教育要关注幼儿内在需要和内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