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版本混凝土规范图例分析

合集下载

2010版新规范平法图集(11g101-1)全面解释_secret解析

2010版新规范平法图集(11g101-1)全面解释_secret解析

11G101系统平法图集较03G101系列图集较大变化有:一、适用范围变化:11G101-1适用于非抗震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等主体结构施工图的设计,以及各类结构中的现浇混凝土板(包括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地下室结构部分现浇混凝土墙体、柱、梁、板结构施工图的设计。

包括基础顶面以上的现浇混凝土柱、剪力墙、梁、板(包括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等构件的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

11G101-3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下现浇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分梁板式和平板式)、桩基承台施工图设计。

包括常用的现浇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分梁板式和平板式)、桩基承台的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内容。

系列平法图集依据新规范确定了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lab、labe,以系列平法图集取值方式、修正系数、最小锚固长度都发生了变化。

三、构件标准构造详图变化:11G101-1中抗震KZ边柱和角柱柱顶纵筋构造,较03G101有如下变化:1、新图集中各个节点可以进行组合使用;2、柱外侧纵筋不少于柱外侧全部纵筋的65%伸入梁内;(与原图集一致)3、A节点,外侧伸入梁内钢筋不小于梁上部钢筋时,可以弯入梁内作为梁上部纵向钢筋。

(新增的构造)4、所有节点内侧钢筋按中柱节点走;5、BC节点,区分了外侧钢筋从梁底算起1.5labe是否超过柱内侧边缘;超过的,外侧配筋率>1.2%分批截断,错开20d;没有超过的,弯折部分要>=15d,总长>1.5labe,同样错开20d;6、D节点是未伸入梁内的外侧钢筋构造,(与原图集一致)7、E节点是梁、柱纵向钢筋接头沿节点柱顶外侧直线布置的情况,与节点A组合使用;外侧柱纵筋到柱顶截断;梁上部钢筋伸入柱1.7labe。

(一)柱变化的点:1. 柱根(嵌固部位):基础顶面或有地下室时地下室顶板;梁上柱梁顶面,墙上柱墙顶面;2. 抗震柱\非抗震柱顶层边角柱节点变化;3. 抗震柱\非抗震柱中柱节点变化;4. 抗震柱\非抗震柱变截面节点变化;(贰)剪力墙变化的点:1. 墙梁增加连梁(集中对角斜筋配筋)LL(DX);2. 剪力墙水平筋端部做法变化;3. 增加了斜交翼墙、端柱转角墙一二三;端柱翼墙一二三;水平变截面墙水平钢筋构造;4. 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变化;5. 剪力墙变截面处钢筋构造;6. 剪力墙上起约束边缘构件纵筋构造;7. 连梁交叉斜筋配筋JX,集中对角斜筋配筋DX,对角暗撑配筋JC构造变化;(三)梁变化的点:1. 增加了端支座机械锚固节点;2. 梁水平、竖向加腋构造变化;3. KL\WKL中间支座高差变化构造变化;4. 增加了抗震框架梁尽端为梁箍筋加密范围构造;5. 增加了水平折梁、竖向折梁钢筋构造;6. 悬挑梁端配筋构造变化;(四)板变化的点:1. 后浇带HJD,取消了50%搭接留筋;2. 有梁楼盖板配筋构造变化;3. 悬挑板构造变化;4. 增加了折板构造;5. 取消了局部升降板SJB构造三;1、锚固变化详解2、保护层变化规范参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以及国外相应规范、标准的有关规定,从混凝土碳化、脱钝和钢筋锈蚀的耐久性角度考虑,不再以纵向受力筋的外缘,而以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分布筋等)的外缘计算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GB50010-2010混凝土(强条)

GB50010-2010混凝土(强条)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强条》GB50010-20103.1.7 设计应明确结构的用途,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总说明中必写)。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此条,以前房子交戸使用后甲方怎么用就怎么改,出了问题又找设计,此条对设计人员是一种保护。

3.3.2 对持久设计状况、暂短设计状况和地震设计状况,当用内力的形式表达时,结构构件应采用下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γ0S ≤R (3.3.2-1)R=R(f c, f s, a k,...)/γRd 3.3.2-2)式中:γ0——结构重要性系数:在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下,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对安全等级为三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0.9;对地震设计状况下不应小于1.0;S——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对持久设计状况和暂短设计状况按作用的基本组合计算;对地震设计状况按作用的地震组合计算;R——结构构件的抗力设计值;R (·)——结构构件的抗力力函数;γRd——结构构件的抗力模型不定性系数:对静力设计,一般结构构件取1.0,重要结构构件或不确定性较大的结构构件根据具体情况取大于1.0的数值;对抗震设计,采用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代替γRd 的表达形式;fc、fs——混凝土、钢筋的强度设计值,应根据本规范第4.1.4 条及第4.2.3 条的规定取值;a k——几何参数的标准值;当几何参数的变异性对结构性能有明显的不利影响时,可另增减一个附加值。

注:公式(3.3.2-1)中的γ0S,在本规范各章中用内力值(N、M、V、T 等)表达。

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1、γRd—对静力结构构件取1.0;2、γRd—不确定性较大的结构构件根据具体情况取大于1.0(见3.2.2条解释):当几何参数的变异性对结构性能有明显影响时,需考虑不利影响。

混凝土本构关系—新规范2010(修改)

混凝土本构关系—新规范2010(修改)

8 6
4 2
C20混凝 土受压本 构关系
0 0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C20混凝土受拉本构关系
1.2
1 0.8
0.6 0.4 C20混凝 土受拉本 构关系
0.2 0 0 0.001 0.002 0.003 0.004
全应变ε 0 0.00123 0.0074 0.01356 0.01973 0.02589 0.03206 0.03822 0.04439 0.050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05671 全应变ε 0 0.000068 0.000411 0.000753 0.001095 0.001437 0.001779 0.002121 0.002464 0.002806 0.003148
1点 2点 3点 4点 5点 6点 7点 8点 9点 10点
x值 0 1 6 11 16 21 26 31 36 41 46 x值 0 1 6 11 16 21 26 31 36 41 46
ρ c 0.305348135 0.305348135 0.305348135 0.305348135 0.305348135 0.305348135 0.305348135 0.305348135 0.305348135 0.305348135 0.305348135 ρ t 0.630357752 0.630357752 0.630357752 0.630357752 0.630357752 0.630357752 0.630357752 0.630357752 0.630357752 0.630357752 0.630357752
混凝土弹性模量Ec(MPa) 混凝土单轴抗压强度fc,r(MPa) 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下降段参数值α c 25500 9.6 0.0218 25500 9.6 0.0218 25500 9.6 0.0218 25500 9.6 0.0218 25500 9.6 0.0218 25500 9.6 0.0218 25500 9.6 0.0218 25500 9.6 0.0218 25500 9.6 0.0218 25500 9.6 0.0218 25500 9.6 0.0218 混凝土弹性模量Ec(MPa) 混凝土单轴抗拉强度ft,r(MPa) 单轴受拉应力应变曲线下降段参数值α t 25500 1.1 0.378 25500 1.1 0.378 25500 1.1 0.378 25500 1.1 0.378 25500 1.1 0.378 25500 1.1 0.378 25500 1.1 0.378 25500 1.1 0.378 25500 1.1 0.378 25500 1.1 0.378 25500 1.1 0.378

《2010混凝土规范》最新解读

《2010混凝土规范》最新解读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解读1.用下面的一个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平面示意图说明该结构的每一层楼层为什么都要起“膈板作用”(既水平方向的传力作用)。

如果要对楼板在其平面内的受力状况进行验算,应采用什么计算简图?答:在侧向力的作用下,框架和剪力墙协同工作,共同抵抗侧向力。

剪力墙的侧向位移曲线为弯曲型,框架的侧向位移曲线为剪切型。

而由于各层楼板或连梁的作用框架和剪力墙在各楼层处必须有共同的侧向位移。

在底部,框架的变形受到剪力墙的制约,在顶部,剪力墙受到框架的扶持。

因此每一层楼层都起水平方向的传力作用。

我认为应该使用模型来分析。

2.什么是”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框支层”。

框支层与上部楼层之间的一层楼盖在传递水平力方面具有什么特殊作用?在设计中应如何考虑?为什么要求框支层和上部楼层层间相对位移(层刚度)要有一个合适的比例,为什么要求落地的剪力墙要在全局同方向剪力墙中占有足够的比例?答:见有关资料1.从技术术语的角度分清什么是“框架”什么是“框架结构”。

答:框架: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筒体结构中的框架部分。

框架结构:仅仅由框架组成的结构。

(推荐答案)框架结构——由梁和柱以刚接或铰接相连接成承重体系的房屋建筑结构(《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P44)框架结构——由梁和柱以刚接或铰接相连接而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规范第3页)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为什么要对框架结构的最大高度做出限制?答:框架结构在25层以下是经济的,超过25层的框架其侧向相对较柔,需要根据水平位移的控制而不经济的加大构件尺寸。

(《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P44)框架结构构件接截面尺寸较小,结构的抗侧刚度较小,水平位移大,在地震作用下容易由于大变形而引起非结构结构的破坏。

因此其建造高度受到限制。

(《混凝土结构下册》P175)。

从整截面墙→整体小开口墙→壁式框架→普通框架,水平抗侧刚度会削弱到只有原来的整截面墙的百分之几。

因此剪力墙结构的位移限制条件较容易满足,而框架结构往往是位移限制条件起控制作用。

2010版新混凝土规范学习心得和一些理解

2010版新混凝土规范学习心得和一些理解

2010版新混凝土规范学习心得和一些理解摘要:本文通过对新编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学习,总结了以下一些心得。

关键词:2010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新规范1 前言混凝土结构一直是我们最常用的结构,因此每次新规范的出版对于我们设计人员来说都是一次冲击,是技术上的冲击,也是一次设计理念上的冲击。

学习规范有一个过程,本文记录了本人刚接触新规范,新规范给我所带来的一些冲击、感受和体会。

2 关于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年版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整体感觉这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年版体现了先进性,许多重要的概念得到了强化和进一步的具体实施,从各方面看来对我们设计人员的要求更高,设计成品需要达到的性能指标也越多了。

以下介绍一下我的一些体会:(1)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年版对取消HPB235,取而代之的是HPB300,相对HPB235提高大概20%,另外增加了HRB500的钢筋,并对抗震构件的钢筋提出了钢筋延性的要求。

鼓励使用高强混凝土,高强钢筋的指导性意图充分的表现出来。

一直以来我们的住宅设计都是采用C25+HRB335为主要的组合,看来随着政策的导向的进一步深化,淘汰低强度的钢筋,提高钢筋的延性,我们现在C25+HRB335的主要组合有朝一日也会被另外的组合取代。

因为一些细节的条文的改变,例混如凝土强度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mm,楼板受弯构件的受拉钢筋采用HRB400、HRB500的钢筋时,最小配筋率允许采用0.15和45ft/fy的较大值,所以由此可见,C30和HRB400的组合似乎更具有经济性。

而钢筋型号HRB335、HRB400和HRB500为主打钢筋。

(2)保护层的修改,按照规范的理解,保护层的厚度主要是满足建筑耐久性的需要,在水空气交替作用下,混凝土会碳化,钢筋会氧化。

而我们的建筑大部分构件均为室内环境,相对码头、桥梁的使用环境都要好,因此新规范只是针对环境恶劣的构件的保护层提高了要求,一般环境的还是维持不变。

2010版抗震规范新变化(砼部分)

2010版抗震规范新变化(砼部分)

2010版抗震规范新变化(砼部分)一、第3章新增3.10节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内容,6度——0.12;7度(0.10g)——0.23;7度(0.15g)——0.34;8度(0.20g)——0.45;8度(0.30g)——0.68。

对于平时的设计工作来说,主要用于超限审查做的中震不屈服或中震弹性设计,一般的结构计算也没必要做。

二、,将场地类别中的I类细化为I0和I1两个亚类。

修订原因是考虑到剪切波速为500-800m/s的场地还不是很坚硬,将此种场地定为I1 类,硬质岩石场地定为I0类。

相应地,表,其中I1类的特征周期值与2001规范中I类场地的周期值相同。

三、1. 增加了6度罕遇地震的αmax值。

2. 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

01规范只是在计算8度、9度的罕遇地震才有此要求,现要求扩大至各种地震烈度。

此条对超限审查的罕遇地震弹塑性分析等有影响。

四、,修改了地震影响系数曲线。

曲线的表达式表面上没有变化,但其中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γ、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η1及阻尼调整系数η2的公式均有变化。

五、,增加了6度地震计算的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要求,01规范只对7-9度有要求。

六、,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有所调整。

1. 注4明确表中的框架结构不包括异形柱框架结构,异形柱结构的适用高度应以异形柱规范为准。

2. 8度地震的适用高度分为0.2g和0.3g两种要求。

3. 框架结构适用高度有所降低。

4. 板柱-剪力墙结构的适用高度增大较多。

七、,增加了24m作为抗震等级划分的高度分界。

但编委们对条文细节的把握上依然令人失望,如抗震墙结构,H≤24m为四级抗震,H为25-80m为三级抗震,那24.5m应该按几级抗震,这不是又要让俺们和审查的老爷们扯皮吗?搞笑的是框架结构的划分——H≤24m 为三级抗震,H 为>24m为三级抗震就没有问题,难道结构抗震等级的划分还是一个委员确定一类结构?这种低级错误在02版高规也是俯拾即是,比如长厚比为5-8为短肢剪力墙,≥8以上为一般剪力墙,小于3为柱,长厚比为3-4之间的就不知为何物了。

2010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变化

2010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变化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新规范)VS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老规范)一、材料变化:1、混凝土强度等级逐步提升4.1.2 素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采用强度级别400MPa及以上的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承受重复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C30。

2、钢筋高强-高性能发展趋势普通钢筋:淘汰低强235Mpa钢筋,以300Mpa光圆钢筋替代;增加高强500Mpa钢筋;限制并准备淘汰335Mpa钢筋;最终形成3 00、400、500Mpa的强度梯次,与国际接轨。

新规范实施后的钢筋牌号及标志为:HPB300—ΦHRB335—B HRBF335—BFHRB400—C HRBF400—CFHRB500—D HRBF500—DFRRB400—C增加了以下几条:4.2.7当采直径50mm的钢筋时,宜有可靠的工程经验。

构件中的钢筋可采用并筋的配置形式。

直径28mm及以下的钢筋并筋数量不应超过3根;直径32mm的钢筋并筋数量宜为2根;直径36mm及以上的钢筋不应采用并筋。

并筋应按单根等效钢筋进行计算,等效钢筋的等效直径应按截面面积相等的原则换算确定。

4.2.8当进行钢筋代换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构件承载力、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裂缝宽度验算以及抗震规定以外,尚应满足最小配筋率、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钢筋锚固长度、接头面积百分率及搭接长度等构造要求。

4.2.9当构件中采用预制的钢筋焊接网片或钢筋骨架配筋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新老规范变化(二)基本构造变化1、混凝土保护层:图中1号箍筋的计算公式(按外皮计算):老规范:L=2 (b+h) -8bhc+2×1.9d+2max(10d,75) +8d新规范:L=2 (b+h) -8bhc+2×1.9d+2max(10d,75)2、钢筋锚固:新规范中增加了基本锚固lab的计算方式:lab=a*fy/ft*d但其中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取值改为“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按C60取值”以适应混凝土强度的提高。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 宣贯5 结构分析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 宣贯5 结构分析

5.1.3 结构分析的模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结构分析采用的计算简图、几何尺寸、计算参数、边界条件 以及结构材料性能指标等应符合实际情况,并应有相应的构 造措施;
2 结构上各种作用的取值与组合、初始应力和变形状况等,应 符合结构的实际状况;
3 结构分析中所采用的各种近似假定和简化,应有理论、试验
依据或经工程实践验证;计算结果的精度应符合工程设计的
5.1 基本原则
5.1.1 混凝土结构应进行整体作用效应分析,必要时尚应对结 构中受力状况特殊的部分进行更详细的分析。
条文说明:
对02规范5.1.1进行了简化
在所有的情况下,设计计算、验收前均应对结构的整 体进行分析。必要时,结构中的重要部位、形状突变部位 以及内力和变形有异常变化的部分(例如较大孔洞周围、 节点及其附近区域、支座和集中荷载附近等)应另作更详
4 塑性极限分析方法又称塑性分析法或极限平衡法。此法主 要用于周边有梁或墙支承的双向板设计。工程设计和施工 实践经验证明,按此法进行计算和构造设计简便易行,可 以保证结构的安全。
5 对体型复杂或受力状况特殊的结构或其部分,可采用试验 方法对结构的材料性能、本构关系、作用效应等进行实测 或模拟,为结构分析或确定设计参数提供依据。
细的局部分析。
5.1.2 当结构在施工和使用期的不同阶段有多种受力状况时 应分别进行结构分析,并确定其最不利的作用效应组合。对 结构的两种极限状态进行结构分析时,应取用相应的作用组 合。
条文说明:
结构在不同的工作阶段,例如结构的施工期、检修期和 使用期,预制构件的制作、运输和安装阶段等,应确定其可 能的不利作用效应组合。对于重要的结构,应考虑偶然作用 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进行相应的结构防倒塌分析。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PPT课件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PPT课件

3/342
Professor Tiecheng Wang and Guyi Kang
Tianjin University
在征求意见的同时,修订组组织有关单位完成了新 版规范软件的编制工作,各家设计单位布置了试设计任 务。试设计于09年12月完成。
2009年11月在北京召开修订组第四次工作会议,讨 论了规范送审稿初稿。 2009年12月规范审查,2010年6 月规范报批。2010年8月1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公 告,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
Tianjin University
16.修改了钢筋锚固长度的有关规定,提出了不同情况 下钢筋锚固长度的修正系数以及端板锚固等机械锚 固方式和要求。
17.调整了混凝土结构构件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的
要 求 。 400MPa 级 钢 筋 比 现 行 规 范 适 当 有 所 提 高 500MPa级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与现行规范400MPa级钢 筋相当,适当提高了安全储备。 18.补充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以及装配式楼
补充、完善构件截面设计的有关内容; 参考国外有关先进标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与相关规范合理分工和协调工作。
6/342
Professor Tiecheng Wang and Guyi Kang
Tianjin University
7/342
Professor Tiecheng Wang and Guyi Kang
Tianjin University
1.3 主要修订技术要点
1.补充了“结构方案”和“结构抗倒塌”的设计原则, 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固性,提高混凝土结构抗偶然作用 的能力;
2.增加了既有结构改造设计的原则的规定; 3.修改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极限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详解二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详解二
拉结设计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假定如下:

可考虑双向梁的拉结贡献,如对图E.2.2a的中柱拆除时,两 个方向的梁均可考虑拉结贡献;而对于图E.2.2b边柱拆除时, 偏于安全只考虑纵向梁的拉结贡献;图E.2.2c角柱拆除时, 则偏于安全只考虑一根梁的拉结贡献。当竖向构件支撑的 水平构件多于两个方向时,可偏于安全的仅考虑两个方向 水平构件所提供的拉结强度。 粱端的塑性铰应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梁应具有足够的抗 剪承载力。
0S R
R R( fc , fs , ak , ) / Rd
Rd ——结构构件的抗力模型不定性系数:对静力设计,一
般结构构件取1.0,重要结构构件或不确定性较大的结构构件根 据具体情况取大于1.0的数值;对抗震设计,采用承载力抗震调 整系数代替不定性系数 Rd 的表达形式;
24
抗连续倒塌的拆除构件设计方法 对结构的长边、短边边柱、角柱和底层内柱,以及结构长 边、短边和底层剪力墙,应从顶层到底层逐个拆除,分析拆除 后结构的内力,并验算剩余结构各结构构件的是否失效。 每次拆除剪力墙总长度应不小于剪力墙宽度和10m中的较小 值。对于拐角处剪力墙,每侧拆除长度不应小于剪力墙宽度和 5m中的较小值。
扩建既有的建筑结构;结构事故或灾后受损结构的修复加固等。
应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设计方案。
25
3 增加了既有结构的设计原则—原则
3.7.2 对既有结构的评定、验算或重新设计应符合下列原则: 1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的要 求,进行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及抗灾害能力的评定。 2 应根据评定结果、使用要求和后续使用年限确定既有结构的 (加固)设计方案。 3 对既有结构进行安全复核、改变用途或延长使用年限而进行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验算时,宜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4 对既有结构进行改建、扩建或加固改造而重新设计时,承载 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应符合本规范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5 既有结构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及构造要求宜符合本规范 的规定。

2010规范修订混凝土

2010规范修订混凝土

新规范将原第三类分为三a 类和三b 类。
新规范将水灰比改为水胶比,最大水灰比和最大氯离子含量的 允许值下调,但取消了水泥用量限制。 混凝土中起到凝结作用的称为胶凝材料,水泥、粉煤灰、矿粉、 硅灰等有凝结作用的材料。
5、二阶效应
建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二阶效应一般认为由两部 分组成:P-δ效应和P-Δ效应。 P-δ效应是指由于构件在轴向压力作用下,自身发 生挠曲引起的附加效应,可称之为“构件挠曲二阶 效应”,它通常指轴向压力在产生了挠曲变形的构 件中引起的附加弯矩。附加弯矩与构件的挠曲形 态有关,一般中间大,两端小。 P-Δ效应是指由于结构的水平变形而引起的重力 附加效应,可称之为“重力二阶效应”。结构在水 平力(风荷载或水平地震力)作用下发生水平变形 后,重力荷载要性
由“构件计算”扩展到“结构设计”。 强调结构选型、体系组构、构件布置、均 匀规则、传力途径、冗余约束、缝的分割、 连接构造、方便施工、综合功能等要求, 特别强调了结构整体稳固性的重要性。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简介
2、完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引入抗力模型不定性系数 落实了应力设计内容 增加了防连续倒塌设计 增加即有结构再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主要修订内容简介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简介
一、完善结构设计内容
1、强调结构方案的重要性
原规范偏重截面配筋计算和构件设计; 完整的设计应包括结构方案、内力分析、截 面计算、连接构造四个层次,对结构安全的 影响依次递减。 新规范增加了3.2节结构方案。
主要修订内容
调整受压构件的二阶效应(P-δ效应 )计算
结构侧移引起的二阶效应(P-Δ效应)已由第5 章“结构分析”解决; 承载力计算只解决受压构件自身挠曲引起的二 阶效应(p-δ效应)。为此,对考虑附加弯矩的 条件、构件的计算长度、控制截面的弯矩设计 值、截面附加偏心距、偏心距调节系数、弯矩 增大系数等在原规范规定的基础上作了调整。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版和2010版的差别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版和2010版的差别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版和2010版的差别及分析1总则新旧版规范这部分差别不大。

2术语、符号2.1术语新规范增添了叠合式构件superposed member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既有混凝土结构构件)和后浇混凝土组成,两阶段成型的整体受力结构构件。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unbonded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配置与混凝土之间可保持相对滑动的专用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bonded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通过灌浆或与混凝土的直接接触使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相互粘结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结构缝structural joint根据结构功能需求而采取设计措施分割混凝土结构的间隔。

混凝土保护层concrete cover结构构件中钢筋外边缘至构件表面范围用于保护钢筋的混凝土,简称保护层。

锚固长度anchorage length受力钢筋端部依靠其表面与混凝土的粘结作用或端部弯钩、锚头对混凝土的挤压作用而达到设计所需应力的长度。

钢筋连接splice of reinforcement通过绑扎搭接、机械连接、焊接等方法实现钢筋之间内力传递的构造形式。

配筋率ratio of reinforcement混凝土构件中配置的钢筋面积(或体积)与规定的混凝土截面面积(或体积)的比值。

剪跨比ratio of shear span to effective depth截面弯矩除以剪力和有效高度的乘积所得的值。

横向钢筋transverse reinforcement垂直于纵向受力钢筋的箍筋及用于约束的间接钢筋。

删去了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可靠度、安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荷载效应、荷载效应组合、基本组合、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等术语。

分析:新规范增加的基本上是最基本的概念性术语。

在计算和设计时使用最多也最关键。

A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PPT课件

A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PPT课件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9
修订背景、修订原则
修订背景
2
修订背景

我国的工程规范每10年修订一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到了应该修订的时候。 从规范颁布使用到现在,应用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有待研究 解决。 GB 50010-2019颁布后,开展了第六批规范课题的研究,为修 订规范做准备
8
谢谢
9
Hale Waihona Puke
修订概况
2019年2月8日 第一次全体工作会议(北京)
成立修订组,分工。 2019年8月25~30日 第二次全体工作会议(成都) 讨论《征求意见初稿》,对各部分提出修订意见 2019年11月8~9日 第三次全体工作会议(北京) 讨论初稿,形成《征求意见稿》 ◆2009年11月29日~12月2日 第四次全体工作会议(北京 ):讨论修改《送审稿》初稿,形成《送审稿》 ◆ 2009年12月25~26日 召开了《送审稿》审查会,并通 过审查


★ 解决高强钢筋引起正常使用状态问题(裂缝、变形等)的试 验研究 ★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调研分析
3
修订背景
★ 既有混凝土结构的再设计问题 ★ 结构分析方法(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结构计算模型等) ★ 间接作用(温差、收缩等)效应及裂缝控制 ★ 钢筋综合抗力(强度、延性等)及对结构破坏的影响 ★ 各种配筋构造(并筋、锚固、连接、最小配筋率等)的试验 研究
★ 偶然作用下结构抗灾性能(如抗连续倒塌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研究
4
修订原则
5
总原则:补充、完善、提高、不做大的改动

适当增加结构的安全储备以及抗火性能,注重结构的整体性

从以构件计算为主扩展到结构体系的设计,强调概念设计的 重要性

2010版建筑混凝土规范演示文稿-PPT精品文档

2010版建筑混凝土规范演示文稿-PPT精品文档

本次修订对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环境类别进行了更为 详尽的分类。环境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分为:正常环境、 干湿交替、冻融循环、氯盐腐蚀四种。按严重程度以表3.5.2及 附注详细列出了各“环境类别”相应的具体条件。但规范不可 能穷尽所有的情况,设计者应根据实际条件作出判断。
4
第26页
4.1.1 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 准值确定。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按标 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mm 的立方 体试件,在28d 或设计规定龄期以标准试验 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值。
第23页 钢筋的选用
4.2.1 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按下列规定选用: 10规范 1 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宜采用HRB400、HRB500、 HRBF400、HRBF500 钢筋,也可采用HRB335、HRBF335、 HPB300、RRB400 钢筋; 2 箍筋宜采用HRB400、HRBF400、HPB300、 HRB500、HRBF500 钢筋,也可采用HRB335、HRBF335 钢 筋; 3 预应力筋宜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和预应力螺纹钢 筋。 注:RRB400 钢筋不宜用作重要部位的受力钢筋,不应用7 于直接承受疲劳荷载的构件
10规范 5
第28页
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
4.1.2 素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15;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采用 强度级别400MPa 及以上的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 应低于C25。 承受重复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 应低于C3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 低于C40,且不应低于C30。 6 10规范
12
8.2.1构件中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保护层厚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直径。 2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 符合表8.2.1的规定;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结构,不应小 于表8.2.1数值的1.4倍。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动态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动态
▼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PC)或准永久组合(RC)并考虑长 期作用影响的最大裂缝宽度(mm)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wmax
cr
s
Es
lcr
1.1 0.65 ftk te s
lcr 1.9 cs
0.08
deq te
标准组合一般用于不可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频遇组合一般用于可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准永久组合一般用在当长期效应是决定性因素时的正常使用 极限状态。
27
表4.2.3-1 普通钢筋强度标准值(N/mm2)
种类 HPB300
符 公称直径d 屈服强度 抗拉强度 极限应变(%)
号 (mm)
fyk
ftk
6~22
300
420
不小于10
HRB335、 HRBF335
HRB400、 HRBF400、
RRB400 HRB500、 HRBF500
6~50
335
455
4
偏心受压构件的二阶效应
▼问题:按“层增大系数法”或“整体增大系数法”计算后,
是否需考P 虑 效应?(一些软件二者均考虑)
现行方法: l 0 法仅适用于有侧移框架结构,其他结构中的柱 如何考虑? ▼解决方法:两种二阶效应分开考虑
P 效应:计算机计算 “考虑几何非线性的弹性有限元法”
手算“层增大系数法”或“整体增大系数法”
16
表7.1.2-1 构件受力特征系数
类型
cr
钢筋混凝土构件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受弯、偏心受压
1.9 (2.1)
1.5
偏心受拉
2.4

轴心受拉
2.7
2.2
注:将系数 cr 由原来的2.1降低到1.9;

L2010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

L2010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
非抗震: 抗震:
注意:公式中仍是la和laE,说明跟钢筋在混凝土中的锚固 有直接关系,这是搭接钢筋的传力机理所决定的!
2020/10/24
(b)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 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 ,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 于同一连接区段。
1、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重复的)
梁的编号
梁箍筋 梁上部通长筋 或架立筋
梁截面尺寸
标高高差
梁侧面纵向钢筋
五项必注,一项选注(WHY 选注)
2020/10/24
必注项细节: (1)梁编号 (2)梁截面尺寸:当为等截面梁时,用b×h表示;当为 加腋梁时,用b×h YC1×C2 表示,其中 C1 为腋长,C2 为 腋高;
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10;梁的两端各有 13 个四 肢箍,间距为 15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 200,四肢箍。
例: 18Φ12@150(4)/200(2):
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12;梁的两端各有 18个四 肢箍,间距为 15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 200,双肢箍。
2020/10/24
(4)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 通长筋可为相同或不同直径采用搭接连接、机械连 接或对焊接连接的钢筋。所注规格与根数应根据结构受 力要求及箍筋肢数等构造要求而定。当同排纵筋中既有 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应用加号“+”将通长筋和架立筋 相联。注写时须将角部纵筋写在加号的前面,架立筋写 在加号后面的括号内,以示不同直径及与通长筋的区别 。
2020/10/24
思考
基础→关联→柱 墙柱→关联→梁 梁→关联→板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t 选用哪个的?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0修改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0修改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上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849号)现批准《混凝上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11 年8月1日起实施。

英中,第521、5.2.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O—O年十二月二十日《混凝上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局部修订的条文及条文说明5.2原材料主控项目5.2.1钢筋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左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疑: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岀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条文说明】钢筋对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至关重要,对其质量应从严要求。

本次局部修订根据建筑钢筋市场的实际情况,增加了重量偏差作为钢筋进场验收的要求。

与热轧光圆钢筋、热轧带肋钢筋、余热处理钢筋、钢筋焊接网性能及检验相关的国家现行标准有:《钢筋混凝上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1,《钢筋混凝上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钢筋混凝上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4.《钢筋混凝上用钢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GB 1499.3。

与冷加工钢筋性能及检验相关的国家现行标准有:《冷轧带肋钢筋》GB13788.《冷轧扭钢筋》JG 90及《冷轧带肋钢筋混凝上结构技术规程》JGJ95、《冷轧扭钢筋混凝上构件技术规程》JGJ115、《冷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 JGJ 19 等。

钢筋进场时,应检査产品合格证和岀厂检验报告,并按相关标准的规左进行抽样检验。

由于工程量、运输条件和各种钢筋的用量等的差异,很难对钢筋进场的批量大小作岀统一规定。

实际检查时,若有关标准中对进场检验作了具体规左,应遵照执行;若有关标准中只有对产品出厂检验的规定,则在进场检验时,批量应按下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