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委员会组织管

合集下载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 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管理办法2014年3月目录1. 总则 (1)2. 工作任务 (2)3. 会员 (3)4. 委员会委员 (4)5. 常务委员会委员 (5)6. 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 (6)7. 青年委员会 (7)8. 管理办法的修改 (8)9. 附则 (8)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本委员会的名称为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简称中国微创外科医师协会,英文名称为Chinese Society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缩写为:CSMIS。

第二条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为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的下属机构,主要组成成员是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从业的微创普通外科专业执业人员(执业医师和执业职业助理医师,以下简称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是由个人会员及单位会员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群众团体。

第三条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的宗旨:(一)在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的领导下,建立以国内微创外科学领域知名专家为首的、面向国内微创外科医师队伍的行业协会;(二)作为中国医师协会的三级机构,按照中国医师协会的相关规定承担对微创外科医师队伍的组织管理职责,强化对微创外科医师行业的高效、务实、严格、自律的管理;(三)通过制定和贯彻科学、严格、合理的微创外科医师准入制度和诊疗规范,切实规范微创外科医师的临床实践、教学以及科研行为;(四)面向全国的微创外科医师,发挥行业带头作用,带领广大微创外科医师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全面提高微创外科医师队伍的思想素质;(五)面向全国的微创外科医师,搭建交流学习平台,促进微创外科学的学科发展与进步,提高微创外科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微创外科医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六)建设微创外科医师之家,服务全体微创外科医师,作为微创外科医师面向社会和行政管理部门的窗口和桥梁,反映微创外科医师的心声,维护微创外科医师的合法权益;(七)紧密团结全体微创外科医师,不懈努力、奋发图强,为进一步全面提高我国微创外科学领域的实践水平,为振兴中华医疗卫生健康事业,为进一步改善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委员会组织管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委员会组织管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委员会组织管理办法依照《中国医师协会二级机构管理规定》第三条之第五款"二级机构可根据本机构的工作任务组成相关组织〃的规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提议并组建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委员会(以下简称"本委员会")。

为建全和规范本委员会的组织和管理,特制定出以下条款,经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讨论通过。

一、本委员会的性质、目标和任务1、性质:本委员会是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是中国上消化道外科图帀的行业协会,隶属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领导和管理,本委员会的委员及会员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从业的外科执业人员(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组成。

2、目标:建设我国高水准的上消化道外科医师专业队伍、提高我国上消化道外科医师的技术水平。

通过本委员会各项工作在上消化道外科的临床实践中体现出中国医师协会的"服务、协调、自律、维权、监督、管理"十二字方针,充分发挥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图帀分会的行业协'会彳乍用。

3、任务:本委员会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1)积极参加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组织的各项活动,认真完成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图帀分会所下达的各项任务。

建立面向全国的上消化道外科医师行业组织管理网络系统、保障对上消化道外科医师行业实施高效、务实、严格、自律的管理。

建立数字化上消化道外科信息系统,实现全国上消化道外科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经验共享;低成本、高效率地促进我国上消化道外科的发展;积极推动本领域诊疗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2)协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建立上消化道外科专科医师的准入、培养、考核、审查和认证体系。

协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监督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培养工作质量。

协助卫生行政管理强化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审批和管理工作,建设一支思想素质过硬和业务水准优良的上消化道外科图帀队伍。

3)结合国际本专业领域的发展状况,联系我国的具体实际,组织制定、贯彻、落实“上消化道外科医师的执业指南”,要求指南既能指导我国上消化道外科医师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又能符合我国国情,带有中国特色。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章程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章程
第三条中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的宗旨:
(一)在中国医师协会和外科医师分会的整体领导下,建立以国内结直肠外科学领域知名专家为首的、 面向国内结直肠外科医师队伍的行业协会;
(二)作为中国医师协会的三级机构,按照中国医师协会的相关规定承担对结直肠外科医师队伍的组织 管理职责,强化对结直肠外科医师行业的高效、务实、严格、自律的管理;
(三)通过制定和贯彻科学、严格、合理的结直肠外科医师准入制度和诊疗规范,切实规范结直肠外科 医师的临床实践、教学以及科研行为;
(四)面向全国的结直肠外科医师,发挥行业带头作用,带领广大结直肠外科医师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 气的影响,全面提高结直肠外科医师队伍的思想素质;
(五)面向全国的结直肠外科医师,搭建交流学习平台,促进结直肠外科学的学科发展与进步,提高结 直肠外科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全面提高结直肠外科医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第四条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对地方结直肠外科专业医师协会(委员 会)实施业务指导。
第五条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是中国医师协会的分支机构,依法接受 中国医师协会的领导。
第二章 中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的工作任务

第六条中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的工作任务: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本委员会的名称为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简称中国结直肠外 科医师委员会,英文名称为 Chinese Society of Colon & Rectal Surgeons,缩写为:CSCRS。
第二条中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为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的分支机构,主要组成成员是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从业的主要从事结直肠外科专业的执业人员(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下简称 医师),中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是由个人会员及单位会员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群 众团体。

2023结直肠系膜、筋膜和间隙的定义及名称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3结直肠系膜、筋膜和间隙的定义及名称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3结直肠系腹、筋膜相间隙的是义及各部申国专家共识(完整版)摘要解剖学是外科手术的基础,但基于P体解剖的传统解剖学概念已经不足以指导现代外科手术的开展。

随着组织胚胎学的深入研究和高分辨率腹腔镜下||伍床解剖的开展,外科医师对人体解剖的认知不断更新,同时也出现了用于指导外科手术的重要概念和名词,包括系膜、筋膜和间隙等。

但是,这些概念和名词在不同时代涵义不同,同一名词命名不同,同一解剖结构在不同部位命名也不同,对国内学术交流及青年医师的培养十分不利。

鉴于此,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亘肠外科医师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外科学专家委员会结直肠外科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性学会结直肠旺门功能外科分会共同牵头,组织全国结直肠外科专家,对结直肠手术相关的系膜、筋膜和间隙进行统一的描述和命名,以使外科医师更加深入地理解结直肠手术相关的现代解剖学,并促进学术交流。

解剖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始于2500年前的希波克拉底和亚里士多德时代,是外科手术学发展的基石。

随着高分辨率腹腔镜技术的进步,外科医师在手术解剖中得以观察到更为精细的人体结构,外科解剖学也从传统的解剖逐步发展为基于组织胚胎学的现代解剖学。

然而,由于结直肠外科发展历史悠久,在学科发展过程中,结亘肠手术相关的解剖名词存在命名争议和混j肴,严重影响着国内学术交流及青年医师的培养。

在此背景下,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外科学专家委员会结直肠外科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性学会结直肠旺门功能外科分会共同牵头,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对结直肠手术相关的系膜、筋膜和间隙进了统一的描述和命名。

本共识采用国际通用的Delphi法,所高专家对每个名词的描述和命名进行投票:得票数三80%,为一致同意;得票数60%~80%,为基本同意;得票数二80%,为未达成共识。

中国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2019年)

中国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2019年)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siteinfection,SSI)是指发生在手术切口、深部器官和腔隙的感染,是中低收入国家最多见、最高发的卫生保健相关感染(healthcare⁃associatedinfection,HAI),总体发生率达11.8%(1.2%~23.6%);而在高收入国家,SSI发生率在1.2%~5.2%之间。

虽然SSI的发生率在高收入国家明显降低,但依然是第二常见的HAI。

术前、术中和术后一系列措施均可降低SSI风险。

现有影响力较大的SSI预防指南均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研究机构,如1999年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CDC)发布SSI预防指南,其在2017年进行了更新。

2008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ationalInstituteforHealthandClinicalExcellence,NICE)发布了SSI预防与治疗的指南。

2014年,美国医疗保健流行病学学会(SocietyforHealthcareEpidemiologyofAmerica,SHEA)更新了2008年其发布的指南。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发布了预防SSI的全球指南。

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也在2010年发布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虽然目前SSI预防指南或规范众多,但是不同指南预防SSI的措施尚未达成共识。

为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感染与重症医学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肠瘘外科医师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部分专家,经过反复多次讨论和修改,结合中国临床实践,制定了《中国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SSI防控策略,供同道参考。

一、循证医学证据质量等级在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及专家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进行深入的论证,最终形成本指南,旨在为SSI的预防提供参考。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简介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简介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简介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是以结直肠肛门疾病与胃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为特色,集医教研于一体综合发展的现代化专科。

现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培训基地、中日腹腔镜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肛肠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道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学科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多个病区、结肠镜检查治疗中心和肠造口门诊的先进学科。

学科带头人傅传刚教授现为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荣誉委员、俄罗斯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荣誉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肛肠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道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国家结直肠肿瘤质控专家委员会常委。

科室有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8人,住院医师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博士8人,硕士12人,在读博士2人。

开放病床130张,年均住院量6000余人次,手术量3000余例,其中2019年结直肠肿瘤手术超1000例,居上海市第一方阵水平。

科室设备齐全,拥有电子内镜诊治平台、3D腹腔镜微创手术平台;手术实力雄厚,业务范围涵盖内镜筛查、术前辅助治疗、手术以及术后综合治疗各阶段,诊治能力涵盖了结直肠肛门外科、胃外科的所有疾病门类,在大肠癌、胃癌、骶前肿瘤、慢性便秘、各类痔病、直肠海绵状血管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巨结肠、炎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复杂性肛瘘、肛周脓肿、肛裂、直肠脱垂、骶前肿瘤、复杂性直肠阴道(尿道)瘘等胃肠肛肠良恶性疾病的手术治疗及肠造口护理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尤其是大肠癌的微创手术治疗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常规开展各类结直肠癌微创及开腹手术,其中“3D腹腔镜无切口结直肠手术”“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手术”“直肠癌联合脏器切除手术”以及“经肛微创结直肠外科手术(TA⁃MIS)”等独具特色,3D腹腔镜“白色无血、极致微创、精细精准、超低位保肛”技术优势突出,国际首创“直肠拖出式经括约肌间吻合器切除吻合术(PISTA)”,并在国内较早采用双吻合器技术进行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保肛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使绝大多数患者避免承受永久性造口的痛苦,且术后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

指南与共识胃癌肝转移诊断与综合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

指南与共识胃癌肝转移诊断与综合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

指南与共识|胃癌肝转移诊断与综合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肝脏是胃癌血行转移最常见的靶器官[1]。

胃癌肝转移的总体发生率约9.9%~18.7%[2-3],其中同时性胃癌肝转移的比例约73.3%,异时性胃癌肝转移的比例约26.7%[4]。

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肝脏转移的中位间隔时间约1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约11个月,5年存活率<20%[5]。

经原发灶、转移灶根治性切除的胃癌肝转移病人5年存活率可提高至23.8%[6]。

胃癌异质性强、病情进展快,胃癌肝转移预后差,临床诊疗具有挑战性。

现代治疗技术和诊疗理念的进展,为胃癌肝转移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并逐渐形成以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ple 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为核心的治疗模式,但具体方案尚存诸多争议。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胃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消化道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讨论,制定本专家共识。

本文推荐度评定:高,≥90%;中,75%~<90%;低,50%~<75%。

1 胃癌肝转移病理学特征与诊断胃癌肝转移灶病理学类型常与胃原发癌灶相同,以腺癌为主,其他少见类型还包括腺鳞癌、髓样癌、肝样腺癌、鳞状细胞癌以及未分化癌。

Lauren分型进一步将腺癌分为弥漫型、肠型和混合型[7]。

影响胃癌肝转移预后的因素除胃癌原发灶特征外,肝转移灶的数量和大小也同样重要[8]。

根据肝转移灶出现时间的不同,可将胃癌肝转移分成两类:同时性胃癌肝转移(包括胃癌手术后6个月内出现肝转移灶)和异时性胃癌肝转移(胃癌手术后6个月以上出现肝转移灶)[9]。

1.1 影像学检查腹部增强MRI和超声造影是明确肝脏转移瘤的必要手段,肝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在发现肝脏微小转移灶方面具有很高的敏感度[10-14]。

MRI可明确转移灶大小、数目、位置及周围毗邻关系,而术中肝脏超声或超声造影[15]检查,还可发现术前影像学检查没有发现的转移灶。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思考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思考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思考手术部位感染(SSI)是最常见的卫生保健相关感染之一,易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延长住院天数,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于SSI预防指南,国内外相关机构先后参与预防措施的制定及更新,但不同指南之间预防SSI的措施尚未达成共识。

一、手术部位感染概述(一)概念1999年美国疾病预防中心发布SSI预防指南。

2010年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预防SSI的全球指南。

2019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感染与重症医学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肠瘘外科医师专业委员会制定《中国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

(二)手术部位感染(SSI)指发生在手术切口、深部器官和腔隙的感染。

(三)SSI带来的危害在美国,SSI是最常见的HAI类型(20%)。

在英国,SSI在所有HAI中排第三(15.7%)。

SSI会导致患者住院日延长(平均9.7天)。

急诊次数及再入院次数增加,每年超过9万次再入院归因于SSI。

相对于未发生SSI的患者,SSI患者死亡风险增加2~11倍。

尽管大部位感染者可恢复,但SSI死亡患者中77%都直接归因于SSI本身。

(四)外科手术切口分类《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0﹞187号,将手术切口分为以下四类:a.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b.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c.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d.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0类切口:指经人体自然腔道进行的手术以及经皮腔镜手术,如经胃腹腔镜手术、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等。

二、手术部位感染监测(一)手术部位感染(SSI)诊断《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0﹞187号将SSI分为以下感染: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皮下组织感染。

胃肠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胃肠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胃肠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一、营养风险筛查营养风险是指现存或潜在与营养因素相关的导致病人出现不利临床结局的风险。

营养风险是一个与临床结局相关联的概念,其重要特征是营养风险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成本-效益比等临床结局密切相关。

营养风险筛查是营养治疗的基础,目前常用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为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MUST)和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NA-SF)。

NRS2002基于较强的循证证据,被国际上多个营养学会推荐为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筛查首选工具,其优点为具有循证基础,应用相对简单、易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我国临床实践。

NRS2002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营养状况受损评分(0~3分)。

(2)疾病严重程度评分(0~3分)。

(3)年龄评分(年龄≥70岁者加1分)。

总分为0~7分。

NRS2002评分≥3分作为存在营养风险的指标,<3分表示不存在营养风险。

临床实践证明,NRS2002评分能较客观地反映胃肠外科病人的营养风险,并与病人预后密切相关,对存在营养风险的病人进行营养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尤其是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

推荐意见1:病人就诊后应尽早完成营养风险筛查,对有营养风险者应进一步实施营养评定和营养不良诊断,根据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状况结果确定营养治疗计划。

首选NRS2002作为营养风险筛查工具。

(证据级别:高,推荐强度:强)二、营养评定及营养不良诊断营养评定是通过临床检查、人体测量、生化检查、人体组成测定以及多项综合营养评价等主客观方法,判定机体营养状况,确定营养不良的类型和程度,估计营养不良所致的危险性,并监测营养治疗疗效。

理想的营养评定方法能够准确判定机体营养状况,预测营养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示预后。

营养评定方法有多种,每个评价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胃肠外科病人,体重、BMI、去脂体重指数(FFMI)变化及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PG-SGA)对预测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及死亡风险表现出了良好的精度。

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

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
按疾病分:胃癌、乳腺癌等
讨论的系统/ 器官 / 疾病即可成 为完整的 MDT 命名,如上消化道 MDT、乳腺癌 MDT。 MDT命名既能给医生明确本 MDT 讨论的疾病范 畴,又给病人以就诊指南。
何为肿瘤单病种多学科综合治 疗?
即以病为中心联合外科、化疗科、 放疗科、 介入科、生物治疗科、 中医科、核医学科、病理科、影 像科等各科专家共同协作给每一 位病人制定最合理的程序化的治 疗方案
负责让MDT团队的所有成员了解MDT在 疾病诊疗中的重要性;
与医管部门沟通,申请相关基金和财政 支持以确保MDT工作的有效进行;关注影 响MDT诊疗决策安全性的问题等。
MDT会议主席
MDT会议主席主要负责MDT会议的组织和运行。一个合 格的MDT会议主席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具有组织会议能力; 具有一定的人际关系; 具有管理MDT会议上为争论观点造成的不和谐行为的 能力; 具有一定的磋商能力; 具有促进达成临床诊疗决策的能力; 具有时间管理能力。
5.MDT诊疗过程能促进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
6.MDT团队成员有机会获得专业继续教育;
7.MDT会议能让患者有机会被纳入高质量的临 床试验;
8.MDT团队需要有良好的数据管理机制,既能 为患者保存就诊资料,也可用于管理和研究。
命名:
MDT命名可以依据所讨论的疾病而定。
按系统分:上消化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目前,欧美多个癌症诊治指南均规定: 所有确诊肿瘤的病人在接受治疗前必须 经过相关MDT会诊。.随着MDT大量成功 经验的积累,MDT这种医疗模式不仅逐 渐被大家接纳和重视,而且在现代医院 管理理念下,它的内涵也在不断充实和 完善。
MDT模式已不只局限于对病人进行多学 科会诊,而是对整个医疗过程全程指导, 还包括设计和实施临床、基础研究、将 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等内容, 目前MDT已经成为一套宏观的医学诊治 和管理模式。

2022中低位直肠癌手术预防性肠造口中国专家共识全文版

2022中低位直肠癌手术预防性肠造口中国专家共识全文版

2022中低位直肠癌手术预防性肠造口中国专家共识(全文版)摘要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比例越来越高,但吻合口漏仍然是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何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以及减轻吻合口漏发生后的危害程度,一直是结直肠外科的热点和难点。

预防性造口是目前临床上应对上述问题的常用方法,但由此带来的过度造口、造口相关并发症等问题也困扰临床医务工作者。

本共识就预防性造口使用指征、临床价值、手术技巧、并发症防治、还纳及造口期护理等相关问题进行阐述,旨在为我国中低位直肠癌手术行预防性肠造口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意见。

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 MDT)模式的推广以及对直肠癌生物学行为认识的不断深入,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比例越来越高,但吻合口漏仍然是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3%~24% ,相关病死率可达6%~26%[i]。

这不仅会导致患者造口无法还纳、肛门功能不良等生活质量问题,甚至会影响肿瘤学预后〔2-4]。

因此,如何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以及减轻吻合口漏发生后的危害程度,一直是结直肠外科的热点和难点。

在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造口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并在《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的学术支持下,专家组通过查阅国内外最新指南及大量研究文献,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制定了《中低位直肠癌手术预防性肠造口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以期为我国中低位直肠癌手术行预防性肠造口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意见。

本共识证据级别及推荐强度评定见表口5]。

一、预防性造口的定义预防性造口也称保护性造口或转流性造口,是指在低位前切除术后为达到粪便转流的目的,进行临时性的末端回肠造口或横结肠造口1 6-7]。

L低位吻合和超低位吻合:以齿状线作为标志,低位吻合指的是吻合口至齿状线的距离为2~5 cm ;超低位吻合是指吻合口至齿状线的距离<2 cm[8]。

中国可切除食管癌围手术期诊疗实践指南(2023简版)

中国可切除食管癌围手术期诊疗实践指南(2023简版)

摘要外科治疗的规范性关乎我国食管癌的总体疗效,然而国内尚缺乏以食管外科专业为主要内容的诊疗指南。

由国家癌症中心牵头组织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国际食管疾病学会中国分会的食管外科专家,经过共识会议制订了《中国可切除食管癌围手术期诊疗实践指南(2023版)》。

本指南涵盖了食管癌外科治疗临床实践各个方面,包括概念厘清、术前诊断及临床分期、手术适应证、多学科综合治疗、外科治疗方式及围手术期管理,共计6大类39项关键的临床问题。

本指南应用国际规范的指南制订方法,基于最新研究证据和我国国情,以期为我国食管癌外科诊疗工作的规范开展提供参考,提升我国食管癌总体疗效。

关键问题及推荐意见CQ1:如何定义早期食管癌?推荐意见:早期食管癌指临床cT1aN0M0期食管癌。

尽管早期食管癌经单纯局部治疗(包括内镜、外科或放疗等综合模式)的长期生存较好,但是仍存在隐匿性区域淋巴结转移风险。

内镜下食管黏膜切除术后病理学评估既可满足精确T分期,又兼顾微创治疗的作用,因此应作为早期食管癌诊疗的必要手段之一。

病理学分级(G)虽然未被列入cTNM分期常规,但是低分化或印戒细胞型(G3)常提示预后不良,推荐列入病理诊断报告中。

(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高)CQ2:如何定义表浅型食管癌?推荐意见:局限于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的浸润性癌,无论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即统归为表浅型食管癌。

(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高)CQ3:如何定义局部晚期/进展期食管癌?推荐意见:局部晚期/进展期食管癌是指原发肿瘤侵犯食管局部解剖结构或区域淋巴结,但是未发生远隔转移,即T2~4NanyM0或TanyN+M0期。

(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高)CQ4:如何定义边缘可切除食管癌?推荐意见:如果食管原发肿瘤经临床评估可疑累及周围器官如心脏、主动脉、椎体或气管但又无法经辅助检查确认是cT4b时,被认为边缘可切除。

(证据质量:中;推荐强度:中)CQ5:初始临床T分期方法包括哪些?推荐意见:推荐采用无创性与有创性方法相结合的模式对初治的食管癌患者进行临床T分期评估,这包括颈部、胸部及腹部区域在内的增强CT、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评估。

第4届中国微创外科年会暨国际外科、消化和肿瘤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学术会议

第4届中国微创外科年会暨国际外科、消化和肿瘤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学术会议



47
全 珠华人 遣侉掌大会
冀延春 管敏 鑫
( 浙 江 大学生命科 学 学院 , 杭州 3 1 0 0 5 8 )
全球华人遗传学大会于 2 0 1 2 年7 月6  ̄ 9日在 浙江大学举行。遗传学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极富活 力的前沿学科和基础学科 , 与人类生存 、 健康和发展
第 4届 中国微 创外科 年会 暨 际外科 、 消化和 肿 瘤 医师 协会腹 腔 镜 外 学 术会 议
杜 潇 胡建 昆 周 总光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成都 6 1 0 0 4 1 )
2 0 1 2年 8月 3 0日 9月 2日, 由中 国医师 协 会
外科 医师分会 ( c c s ) ,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 微创外科专委会 ( C S M) 和国际外科 、 消化 和肿瘤医 师协会 ( I A S G O ) 主办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承办 的“ 第 4 届中国微创外科年会暨国际外科 、消化和肿瘤医 师协会 ( I A S G O) 腹腔镜外科学术会议” 在成都隆重 召开 ,同期还举办了国际消化道修复与重建外科学 术 论 坛 以 及 腹 腔 镜 胃肠 一结 直 肠 手 术 高 级 培 训
家 鸿教 授提 出了 “ 精 准外 科理 论 与实践 相关 ”的概 念 。第 二炮 兵 总医 院周 宁新 教授详 细介 绍其最 新 的 达 芬 奇 机 器 人 手 术 在 胆 道 复 杂 手 术 中的应 用 与拓 展 。解 放军 总 医院刘 荣 教授 也对 肝胆胰 机器人 手术
护理等专业学科领域。 主题讲座近 1 0 0 场, 囊括了胃 肠、 肝胆、 胰腺、 脾脏 、 微创外科及消化道疾病修复与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等研究所,以及来 自 美 国和澳大利亚等境外单位的 l O 余位专家学者。 遗传学( G e n e t i c s ) 是研究基因的结构 、 功能及其 变异、 传递和表达规律的学科 。 遗传学中的亲子概念 不 限于父母 子女或 一个 家族 ,还可 以延伸 到包括许

本期执行主编 赵青川

本期执行主编 赵青川

本期执行主编赵青川
佚名
【期刊名称】《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年(卷),期】2022(9)6
【摘要】职称:教授/主任医师职务: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研究所主任1984年大学毕业,1991年硕士毕业,1998年博士毕业,1999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器官移植中心学习,2000-2001年在耶鲁大学学习,2003年在日本京都大学器官移植中心研修。

专业特长:顽固性腹痛、精神胃肠病学、慢性顽固性便秘诊治、术后肠瘘严重腹腔感染、重症胰腺炎的诊治等。

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会临床营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MDT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医学会腔镜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会普通外科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并担任《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等杂志的编委。

【总页数】1页(PI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本期执行主编:赵建军
2.本期执行主编赵青川
3.本期科研课题专栏主编:赵明
4.本期重点号2016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解读本期执行主编肖永红
5.本期重点号基层心血管病综合风险管理本期执行主编王增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2精准肥胖代谢外科手术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2精准肥胖代谢外科手术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2精准肥胖代谢外科手术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摘要随着肥胖患病率的增加和减重手术的普及,越来越多需要减重手术的肥胖患者接受了减重手术。

〃精准医学〃是新一代的医学理念。

将〃精准医学〃的理念引入到精准肥胖代谢外科手术中,以期在高精度和高效度标准的要求下,将现代外科学理论和技术与传统外科方法综合优化与创新,从而实现最小创伤侵袭、最大脏器保护、最低医疗耗费和最佳减重效果。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CSMBS )组织国内部分肥胖与代谢外科领域专家,以精准肥胖代谢外科手术中精确术前评估、精准围手术期管理、精细手术操作以及精良术后管理等4个方面的相关问题为导向,围绕36个临床实际问题,在汇总国内外文献证据基础上,结合本国国情和临床经验,制定了《精准肥胖代谢外科手术中国专家共识( 2022版)》,旨在为我国精准肥胖代谢外科手术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意见。

减重外科在半个世纪的演进中,历经了从开放到腔镜、从粗放到精细的历程,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随着减重外科技术的日益成熟,有越来越多的肥胖与代谢病患者接受了减重手术,重新获得了正常生活。

然而,对于肥胖和代谢病患者本身而言,手术操作难度大,手术风险也更大,这就要求更加精细的手术操作。

〃精准医学”作为新一代的医学理念,在改善人类健康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该背景下,将〃精准医学〃的理念引入到精准肥胖代谢外科手术中,以期在高精度和高效度标准的要求下,将现代外科学理论和技术与传统外科方法的综合优化与创新,以实现最小创伤侵袭、最大脏器保护、最低医疗耗费和最佳减重效果[1-3]。

但是,精准肥胖代谢外科手术的理念不仅仅局限于手术操作中,更是渗透到术前的精确评估、围手术期精准管理以及术后精良的管理等方方面面,以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各时期全方位科学的管理。

鉴于此,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Chinese Society for Metabolic and Bariatric Surgery , CSMBS ),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从4个方面共36 个临床实际问题,汇总了国内外文献证据,使用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and Evaluation ,GRADE )方法,通过分析证据,按照GRADE推荐强度分级,形成推荐意见,讨论制定了《精准肥胖代谢外科手术中国专家共识(2022 版)1评价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分级见表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业管理手段。 4)提升上消化道外科医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技术水平,充分发挥本委员会作为行 业协会作用。通过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使病人获得最大的安全,规避医疗风 险、减少医疗事故。 5)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多层次、多级别的医师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平台。 ①每年召开一次常委会议和/或全体委员工作会议,制定本委员会的发展方向和具体工 作,举办一次具有主题突出的学术论坛和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②每年召开一次全国学术大会,推广规范、交流经验、表彰优秀和先进。 ③协助有关部门对我国大中城市建立上消化道培训中心,进行认证、审批、并核查其培 训质量。做好本专业医师的行业技能培训(分初、中、高级别)和骨干/师资的技能培 训。 ④以互联网为基础和纽带,建立本委员会的网站和网络。实现远程疑难病例会诊、手术 方案的讨论、远程手术技能示范和讲座/授课。 ⑤积极推动本专业与各相关学科建立多学科协作, 在本专业领域中提倡和开展多中心的 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积极推广循证医学支持的临床果、新技术新方法。 6)将本委员会逐步建设成为上消化道外科医师面向社会的窗口和桥梁,带领本专业外 科医师队伍,通过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多层次的社会服务活动,体现和维护上消化道 外科医师的良好社会形象;对国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已做出的临床路径等相关规定,认 真进行临床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本委员会进行归纳总结,并向有关部门反映 和陈述,提出改进的具体方法。本委员会倾听上消化道外科医师的心声;维护上消化道 外科医师的合法权益, 对本专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遭受到的非法侵害及时提供有效的法 律援助和舆论援助。 二、本委员会的组建程序和过程 1、2014 年5 月,受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会长王杉教授委托,朱正纲教授负责 筹备组建“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委员会”,参与本委员会筹备人员还有陈凛、何裕隆、张 忠涛、姜可伟等本专业内的知名学者和人士。
2、 本委员会的组建过程严格遵循中国医师协会和外科医师分会的相关规定和组织原则。 3、本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名单是由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通过征询各地方医师协会 及相关专业机构的意见并经过审核后产生的。 4、2014年5月16日在北京召开本委员会的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在中国医师协会外科 医师分会的领导和监督下,本委员会的全体委员的参加选举,产生首届上消化道外科医 师委员会(包括主任委员1名、候任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7名、常务委员、委员及 秘书长)。 5、选举结果报中国医师协会会员部备案;由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宣布本委员会 成立并向各级人员颁发聘书。 三、名称、会徽、网站及组织架构 1、本委员会的全称“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委员会”,英文名 称为“ChineseSocietyofUpperGastrointestinalSurgeons”,英文缩写“CSUGS “。 2、会徽为园形,由胃及小肠(代表专业领域)、蛇杖(代表医学专业)等图案组成; 还有本委员会的中、英文全称和英文缩写及“2014” (表示本委员会成立的年代)等。 3、组织架构,本委员会设有: 1)主任委员(1 人) 2)候任主任委员(1 人) 3)副主任委员(7 人) 4)常务委员(21 人) 5)秘书长(1 人)、副秘书长(5人) 6)委员(78 人) 7)会员(按1:10发展会员) 四、任期与换届 1、本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委员在任期内出现工作或任职情况变更而不再符合任职资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协会二级机构管理规定》第三条之第五款“二级机构可根据本机构 的工作任务组成相关组织”的规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提议并组建上消化道外 科医师委员会(以下简称“本委员会”)。为建全和规范本委员会的组织和管理,特制 定出以下条款,经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讨论通过。 一、本委员会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1、性质:本委员会是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是中国上消化道外科 医师的行业协会,隶属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领导和管理。本委员会的委员及会员 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从业的外科执业人员(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组 成。 2、目标:建设我国高水准的上消化道外科医师专业队伍、提高我国上消化道外科医师 的技术水平。 通过本委员会各项工作在上消化道外科的临床实践中体现出中国医师协会 的“服务、协调、自律、维权、监督、管理”十二字方针,充分发挥中国医师协会外科 医师分会的行业协会作用。 3、任务:本委员会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 1)积极参加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组织的各项活动,认真完成中国医师协会外科 医师分会所下达的各项任务。 建立面向全国的上消化道外科医师行业组织管理网络系统、 保障对上消化道外科医师行业实施高效、务实、严格、自律的管理。建立数字化上消化 道外科信息系统,实现全国上消化道外科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经验共享;低成本、高 效率地促进我国上消化道外科的发展;积极推动本领域诊疗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2)协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建立上消化道外科专科医师的准入、培养、考核、审查和认 证体系。协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监督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培养工作质量。协助卫生行政管 理强化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审批和管理工作, 建设一支思想素质过硬和业务水准优良的 上消化道外科医师队伍。 3)结合国际本专业领域的发展状况,联系我国的具体实际,组织制定、贯彻、落实“上 消化道外科医师的执业指南”,要求指南既能指导我国上消化道外科医师与国际先进水 平接轨,又能符合我国国情,带有中国特色。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业规范标准和行
格时,应及时向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资格审查委员会报告,由该委员会决定其任 职的保留或终止。担任常务委员以上职位的人员的需要在任期满前提交任期述职报告, 由本委员会做出评价并决定是否推荐其进入下一届委员会。 新一届委员候选人,由上一届的委员会和地方医师协会共同推荐,经中国医师协会 外科医师分会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查合格,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常务委员和副主任委员每 届可有一定比例的更新,由新一届的全体委员通过民主评议投票选举产生。 2、主任委员担任一届;换届时,候任主任委员成为新一届主委的候选人提名。新一届 的主任委员通过民主评议、投票选举产生。 3、副主任委员和常务委员的任职不超过三届。 4、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负责指导、监督本委员会的改选换届。 五、表彰和处罚 1.本委员会拟定每两年一次的全国学术大会上表彰优秀和先进会员。设立“上消化道外 科医师委员会杰出会员奖”,名额每届暂定2至3名,具体获奖条件,待以后制定专项条 款后进行。 2.对违反中国医师协会和外科医师分会组织纪律的各级人员将按有关规定给予批评、停 职等相应的处罚。 六、各项条款的修改与完善:以上各项条款的修改和新条款的建立, 在每年的常委会上提出,经全体委员会议讨论通过,生效。以上条款作为本委员会的章 程的初级阶段。 七、以上条款的解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负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