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小车实训报告

合集下载

智能小车毕业实习报告

智能小车毕业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智能小车作为智能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智能小车的原理和应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选择了智能小车作为毕业实习的课题。

二、实习目的1. 掌握智能小车的原理和设计方法;2. 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 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习内容1. 理论学习在实习过程中,我首先对智能小车的原理进行了深入的学习。

通过查阅资料、阅读相关书籍,了解了智能小车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单片机原理:学习了51单片机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编程方法;(2)传感器原理:学习了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常用传感器的原理和特点;(3)电机驱动原理:学习了直流电机、步进电机等电机的驱动原理和控制方法;(4)通信原理:学习了串口通信、无线通信等通信方式的基本原理。

2. 实验与实践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进行了以下实验和实践:(1)搭建智能小车电路:根据设计要求,我选择了51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电机驱动模块等作为主要硬件。

通过焊接、连接等操作,搭建了智能小车的电路;(2)编程与调试:利用C语言对单片机进行编程,实现智能小车的各项功能。

主要包括:红外传感器循迹、超声波传感器避障、电机驱动控制等;(3)测试与优化:对智能小车进行测试,观察其运行效果。

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程序和电路进行优化,提高智能小车的性能。

3. 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智能小车的研发。

我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

四、实习收获1. 提高了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智能小车的搭建、编程和调试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2.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在团队协作中,我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调,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3. 增强了创新意识:在解决技术难题的过程中,我不断思考、尝试,培养了创新意识;4. 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智能小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毕业设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智能小车活动报告

智能小车活动报告

智能小车活动报告活动简介本次智能小车活动是由XX学校电子科技协会举办的,旨在通过实践项目深入理解智能控制原理和编程思想。

活动中,参与者将组队完成一辆智能小车的设计、搭建和编程,并进行实地测试和展示。

活动时间和地点活动时间:2022年6月10日至6月15日活动地点:XX学校电子实验室活动内容1.第一天:介绍智能小车项目的背景和目标,讲解小车的零部件和连接方式。

参与者分组并进行认识和分工。

2.第二天:小车组装和调试。

参与者按照给定的零部件和组装图,完成小车的搭建。

在搭建过程中,了解小车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工作原理。

3.第三天:小车电路连接和传感器添加。

参与者将电路板连接到小车主体,并添加红外线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以实现小车的避障功能。

4.第四天:小车编程。

参与者学习Arduino编程,使用C语言编写小车的控制程序,并完成小车基本功能的编程。

5.第五天:小车功能优化。

参与者通过更改程序和添加新的功能,进一步优化小车的性能,例如增加循迹功能、遥控功能等。

6.第六天:小车测试和展示。

参与者将完成的小车进行测试,检验各个功能的实际效果,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活动成果通过本次智能小车活动,参与者不仅学习了智能控制原理和编程思想,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通过亲自参与到项目中,深入理解了电子电路的连接和传感器的使用,掌握了Arduino编程的基本技能,并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同时,活动还提高了参与者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活动,我们看到了参与者们的努力和成长。

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相互协作克服了许多技术难题。

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激发了参与者对电子科技的兴趣,也为他们的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参考。

展望未来希望未来能继续举办类似的智能小车活动,为更多学生提供机会,以实践的方式学习和探索。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进一步推动学生对电子科技的热情,还可以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电子科技人才。

循迹小车实习报告

循迹小车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智能循迹小车作为自动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

为了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我们参加了智能循迹小车实习课程。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学习了智能循迹小车的设计、制作和调试方法,了解了其工作原理,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习目的1. 熟悉智能循迹小车的结构、原理和功能。

2. 掌握智能循迹小车的制作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3. 学习电路设计、传感器应用、单片机编程等知识。

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三、实习内容1. 智能循迹小车原理及结构智能循迹小车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车体、驱动电机、传感器、单片机、控制电路等。

车体是智能循迹小车的承载部分,驱动电机负责提供动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路面信息,单片机负责处理传感器信息,控制电路负责将单片机的指令转换为电机驱动信号。

2. 电路设计电路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源电路:为智能循迹小车提供稳定的电源。

(2)驱动电路:将单片机的控制信号转换为电机驱动信号。

(3)传感器电路:将传感器信号转换为单片机可识别的信号。

(4)控制电路:对单片机输出的控制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

3. 传感器应用智能循迹小车主要采用红外传感器进行路面检测。

红外传感器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安装方便等优点。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对红外传感器进行调试,使其能够准确检测路面信息。

4. 单片机编程单片机编程是智能循迹小车实现智能控制的关键。

我们主要学习了C语言编程,掌握了单片机的基本指令、函数、中断等知识。

在编程过程中,我们需要编写程序,使单片机能够根据传感器信息控制小车行驶。

5. 调试与优化在制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智能循迹小车进行调试,使其能够稳定、准确地行驶。

调试过程中,我们需要对电路、传感器、单片机等部分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

四、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成功制作了一台智能循迹小车,并使其能够稳定、准确地行驶。

循迹小车的装调实训报告

循迹小车的装调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机器人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循迹小车作为一种典型的智能机器人,具有简单、实用、成本低等优点,是学习和研究智能控制技术的重要工具。

本实训旨在通过组装和调试循迹小车,使学生掌握智能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装调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训目的1. 熟悉循迹小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 学会循迹小车的组装和调试方法;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4. 提高学生对智能控制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三、实训内容1. 循迹小车简介循迹小车是一种能够在特定路径上自动行驶的智能小车。

它通过检测地面上的线条或标记,根据反馈信号调整行驶方向,实现自动循迹。

循迹小车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车体:包括车身、轮子、支架等;(2)传感器:用于检测地面上的线条或标记;(3)控制器:根据传感器信号控制小车行驶;(4)驱动器:将控制器输出的信号转换为电机转速,驱动小车行驶;(5)电源:为小车提供电能。

2. 循迹小车组装(1)准备工作:准备好组装所需的材料、工具和电路板;(2)组装车体:将车身、轮子、支架等组装成小车;(3)安装传感器:将传感器安装在车体上,确保传感器能够检测到地面上的线条或标记;(4)连接电路:将传感器、控制器、驱动器和电源等电路连接起来;(5)调试电路: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3. 循迹小车调试(1)调试传感器:调整传感器位置,使传感器能够准确检测到地面上的线条或标记;(2)调试控制器:调整控制器参数,使小车能够根据传感器信号准确调整行驶方向;(3)调试驱动器:调整驱动器参数,使电机转速与小车行驶速度相匹配;(4)测试循迹性能:将小车放置在特定路径上,观察小车是否能够自动循迹。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实训结果通过本次实训,学生成功组装和调试了一辆循迹小车,小车能够在特定路径上自动循迹。

2. 实训分析(1)组装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使用工具,提高了动手能力;(2)调试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调整传感器、控制器和驱动器参数,提高了对智能控制技术的认识;(3)团队合作方面,学生学会了相互协作、沟通和解决问题,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4)创新意识方面,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积极思考,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案,提高了创新意识。

智能小车报告简版

智能小车报告简版

智能小车报告智能小车报告1. 引言智能小车是一个基于和自动导航技术的电动小车,可以根据预设的指令和条件自主完成各种任务。

本报告将对智能小车的主要功能和技术进行介绍,并探讨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和局限性。

2. 智能小车的主要功能2.1 自主导航智能小车配备了一系列传感器和导航系统,可实现自主导航功能。

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惯性测量单元等传感器,智能小车可以感知周围环境,并根据地图和路径规划算法进行自主导航。

用户可以通过预设的目的地或者指令,让智能小车自动找到最优路径,并完成导航任务。

2.2 避障与路径规划智能小车的导航系统能够根据实时感知到的障碍物和地图信息,进行路径规划并实时调整路径。

当智能小车遇到障碍物时,它会自动调整行进方向,避开障碍物,并寻找新的路径继续前进。

路径规划算法会综合考虑行进距离、时间、能耗等因素,以达到最优的导航效果。

2.3 智能交互智能小车配备了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可以与用户进行智能交互。

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控制智能小车的行为,例如让它前进、停止或者返回起点。

智能小车会根据语音指令解析用户的意图,并相应地执行动作。

同时,智能小车也会通过语音合成技术将执行结果反馈给用户,提供友好的交互体验。

3. 智能小车技术的潜力和局限性3.1 潜力智能小车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在物流行业中,智能小车可以代替人工完成货物搬运、仓库管理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人力成本。

此外,在旅游和服务行业中,智能小车可以充当导游、服务员等角色,为游客提供便利和娱乐体验。

此外,智能小车还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巡检等领域,为人们提供全方位、高效的服务。

3.2 局限性虽然智能小车技术具有很大的潜力,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目前的智能小车技术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完全成熟。

其次,智能小车在复杂环境中的导航和避障能力仍有待提高。

在一些复杂的场景中,例如人流密集的地方或者复杂交通情况下,智能小车可能会出现导航错误或者无法及时避开障碍物的问题。

智能小车实验报告心得(3篇)

智能小车实验报告心得(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典型应用,智能小车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平台。

在本次智能小车实验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受到了动手实践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验的心得体会。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设计、搭建和调试智能小车,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1. 传感器原理及在智能小车中的应用;2. 单片机编程及接口技术;3. 电机驱动及控制;4. PID控制算法在智能小车中的应用。

三、实验过程1. 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我们首先对智能小车的功能进行了详细规划,包括自动避障、巡线、遥控等功能。

然后,根据功能需求,选择了合适的传感器、单片机、电机驱动器等硬件设备。

2. 搭建阶段在搭建阶段,我们按照设计图纸,将各个模块连接起来。

在连接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电路板布局不合理、连接线过多等。

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我们逐步解决了这些问题。

3. 编程阶段编程阶段是本次实验的核心环节。

我们采用C语言对单片机进行编程,实现了小车的基本功能。

在编程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挑战,如传感器数据处理、电机控制算法等。

通过查阅资料、反复调试,我们最终完成了编程任务。

4. 调试阶段调试阶段是检验实验成果的关键环节。

在调试过程中,我们对小车的各项功能进行了测试,包括避障、巡线、遥控等。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避障效果不稳定、巡线精度不高、遥控距离有限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再次查阅资料、调整程序,逐步优化了小车的性能。

四、心得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次实验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还通过实际操作,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2. 团队合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精神。

在遇到问题时,我们互相帮助、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最终完成了实验任务。

汽车智能技术实验报告(3篇)

汽车智能技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加深对汽车智能技术的理解和掌握,重点探索汽车智能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调试及测试过程,提升对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的认知。

二、实验内容1. 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汽车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

汽车智能技术作为支撑这一变革的核心,日益受到重视。

2. 实验环境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汽车智能技术设备和软件,包括汽车微控制器、车载网络与总线系统、车载终端应用程序、汽车传统传感器及智能传感器等。

3. 实验步骤(1)智能驾驶系统开发- 设计智能驾驶系统的硬件架构,包括微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

- 编写智能驾驶算法,实现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等功能。

- 对智能驾驶系统进行仿真测试,验证其性能。

(2)智能座舱系统开发- 设计智能座舱的硬件架构,包括显示屏、触摸屏、语音识别等。

- 开发智能座舱软件,实现语音控制、信息娱乐、导航等功能。

- 对智能座舱系统进行用户体验测试,优化交互逻辑。

(3)车载网络与总线系统测试- 对CAN、FlexRay、MOST、LIN控制器局域网及以太网Ethernet车载网络进行测试。

- 分析测试数据,诊断网络故障。

(4)车载AI应用运维- 使用Python程序实现机器学习数据预处理、算法设计、程序实现、车载AI应用运维。

- 对车载AI应用进行测试和优化。

4. 实验结果与分析(1)智能驾驶系统- 通过仿真测试,验证了智能驾驶系统的性能,实现了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等功能。

(2)智能座舱系统- 用户测试结果显示,智能座舱系统操作便捷,用户体验良好。

(3)车载网络与总线系统- 测试结果表明,车载网络与总线系统运行稳定,故障率低。

(4)车载AI应用- 通过优化算法和模型,车载AI应用在准确性和效率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实验总结1. 实验收获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汽车智能技术的相关知识,掌握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的开发流程,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智能小车实习报告

智能小车实习报告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智能小车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农业、军事、医疗卫生和宇宙探测等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智能小车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智能小车实习。

二、实习目的1. 学习智能小车的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智能小车的构造和性能。

2. 了解智能小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三、实习内容1. 智能小车基础知识学习实习初期,我们学习了智能小车的定义、分类、组成及工作原理。

智能小车主要由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电源和通信模块等组成。

传感器负责收集环境信息,控制器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决策,执行器执行控制器的决策,电源为整个系统提供能量,通信模块实现与其他设备或系统的数据交换。

2. 智能小车硬件设计在硬件设计方面,我们学习了传感器选型、电路设计、电机驱动和电源设计等。

传感器选型主要包括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电路设计包括单片机电路、驱动电路和电源电路等;电机驱动主要采用L298N驱动模块;电源设计主要考虑电池容量、电压和电流等。

3. 智能小车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智能小车实现功能的关键环节。

我们学习了单片机编程语言C语言,掌握了中断、定时器、串口通信等编程技巧。

在软件设计过程中,我们实现了小车的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循迹和避障等功能。

4. 智能小车系统集成与调试在系统集成与调试阶段,我们将硬件和软件相结合,完成了小车各个模块的连接和调试。

通过不断调整参数,使小车能够稳定运行,实现了预期的功能。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成功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智能小车。

该小车具备以下功能:1. 循迹功能:小车能够自动跟随黑线前进,实现自动循迹。

2. 避障功能:小车能够检测到前方障碍物,自动避开障碍物。

3. 远程控制功能:通过蓝牙模块,可以实现手机远程控制小车的前进、后退、左转、右转等功能。

智能小车实训报告5页

智能小车实训报告5页

智能小车实训报告5页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和单片机控制技术,构建一辆具有自主巡线和避障功能的智能小车。

二、实验器材硬件器材:1. Arduino UNO 控制器2. 舵机驱动模块4. 红外遥控模块5. 平衡车底盘6. 直流电机7. 陀螺仪传感器8. 红外线反射传感器软件工具:2. Python 编程语言三、实验步骤1. 硬件连接将舵机驱动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连接至 Arduino 控制器上,并将红外遥控模块和陀螺仪传感器两个模块连接到 Arduino 子板上。

2. 巡线程序设计编写巡线程序,使小车能够自主巡线。

巡线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红外线反射传感器检测地面上黑白交替的线条,然后控制小车转向或停止。

4. 远程控制程序设计编写远程控制程序,使小车能够通过红外线遥控器进行操作。

远程控制程序的主要功能是接收红外遥控信号,并进行相应的操作。

5. 整合程序将巡线程序、避障程序和远程控制程序整合到一个程序中,使小车能够在不同情况下实现自主巡线、避障和远程控制操作。

四、实验结果在巡线实验中,小车能够准确地检测到地面上黑白交替的线条,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正确的转向和运动。

在避障实验中,小车通过陀螺仪传感器检测到自身的倾斜角度,进而避免与障碍物发生碰撞。

总结本实验通过对图像识别和单片机控制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自主巡线、避障和远程控制等多种功能的智能小车。

实验过程充满挑战,但通过不断调试和优化,最终实现了预期的效果。

这个实验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图像识别和控制技术的重要性和广泛性,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今后学习和研究相关领域的决心。

智能小汽车实验报告

智能小汽车实验报告

智能小汽车实验报告1. 引言智能小汽车是一种结合了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的交通工具。

它可以自主感知环境、规划路径和执行动作,使得交通更加安全和高效。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智能小汽车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以及学习相关的技术知识。

2. 实验目标本实验的主要目标有以下几点:1. 了解智能小汽车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2. 掌握智能小汽车的控制方法和调试技巧;3. 熟悉智能小汽车的环境感知和路径规划算法。

3. 实验步骤3.1 硬件连接首先,我们需要连接智能小汽车所需的硬件设备。

将智能小汽车的控制单元与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进行适当的连接。

确保连接正确无误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3.2 软件配置在开始编写控制程序之前,我们需要对智能小汽车的软件环境进行配置。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开发工具和操作系统。

安装必要的驱动程序和支持库,并进行相应的设置。

3.3 控制程序编写编写智能小汽车的控制程序。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平台。

利用所学知识,实现智能小汽车的基本功能,如前进、后退、转弯等。

同时,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其他功能,如自动避障、跟踪等。

3.4 调试和测试在编写完控制程序后,我们需要对智能小汽车进行调试和测试。

利用模拟环境或者实际场景,测试智能小汽车的各项功能和性能。

检查控制程序是否存在问题,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3.5 总结和分析在完成调试和测试后,我们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记录智能小汽车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和性能表现,并进行相应的评估。

比较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的差异,找出问题的原因和改进的方向。

4.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主要结果:1. 智能小汽车能够自主感知环境,包括障碍物、道路状况等;2. 智能小汽车能够根据感知结果进行路径规划,并做出相应的控制动作;3. 智能小汽车的控制程序能够良好地运行,并且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条件;4. 智能小汽车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表现出较佳的性能,如避开障碍物、精确转弯等。

智能寻迹小车实习报告

智能寻迹小车实习报告

智能寻迹小车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智能寻迹小车作为一种典型的移动机器人平台,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自主导航、避障和完成任务的能力。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设计和制作智能寻迹小车,掌握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传感器、电机在控制作用下的具体机械构架,以及单片机控制原理等知识,提高自己在电子技术、机器人技术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设计思路本次实习的智能寻迹小车主要通过单片机控制,利用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地面上的特定标记(如黑线),实现寻迹功能。

同时,通过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前方障碍物的距离,实现避障功能。

在保证小车能够准确跟随线路的同时,使其能够自动避开障碍物。

2. 硬件设计(1)单片机:选用高性能、低功耗的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负责处理传感器数据、执行避障和循迹算法,以及控制小车的运动。

(2)传感器模块:红外线传感器用于检测地面上的特定标记,实现寻迹功能。

超声波传感器用于检测前方障碍物的距离,实现避障功能。

(3)电机驱动模块:负责驱动小车的运动,包括前进、后退、转向等。

3.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主要涉及系统初始化、线路检测与循迹、避障检测与控制以及控制算法等。

通过编程实现对单片机的控制,使小车能够根据红外线传感器的信号准确跟随线路,并在遇到障碍物时能够自动避开。

4. 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中,首先进行了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学习,掌握了各种传感器、电机等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方法。

然后,根据设计思路,进行了硬件电路的搭建和调试,包括单片机、传感器、电机驱动模块等。

最后,进行了软件编程调试,使小车能够实现智能寻迹和避障功能。

三、实习成果与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成功设计和制作了一款智能寻迹小车,掌握了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传感器、电机在控制作用下的具体机械构架,以及单片机控制原理等知识。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了自己在电子技术、机器人技术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

智能小车实训报告总结

智能小车实训报告总结

智能小车实训报告总结
智能小车,也称为机器人驾驶小车,是一种可以自主运动,进行路径规划和导航的车辆。

智能小车是由电路板、传感器、计算机、电机驱动、显示器等部件组成的机器人平台。

它可以利用光学、电磁、磁铁、触摸、超声等不同的传感器进行采集,从而实现自主导航、自动行车等智能操作。

它具有精准定位、自动行车、智能导航、嵌入式教学、实验模拟等功能,为各种机器人系统提供技术支撑。

二、实训内容
实训过程中,通过智能小车的实际操作,让学员充分了解智能小车的原理与操作,对基础的电子控制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学会使用电路板、传感器、电机驱动、显示器等部件等进行智能小车的组装及应用。

实训内容包括了:
(1)智能小车的原理:了解和掌握智能小车的原理,包括整体结构,传感器的使用,控制电路等。

(2)智能小车的组装:学会正确操作智能小车的拆装以及整体组装。

(3)智能小车的操作:学会正确操作智能小车,掌握软件的使用,掌握对智能小车的调试。

三、实训结果
实训成功完成,在实训中,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了智能小车的组
装和操作,掌握了智能小车的原理,掌握了智能小车的控制电路,掌握了智能小车的传感器使用,掌握了智能小车的导航和路径规划,掌握了智能小车的调试,收获颇丰。

四、总结
智能小车实训,使我们对智能小车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智能小车的传感器、电路、编程和调试等有了更充分的认识,也为以后开展更多的应用研究有了基础支撑。

智能车项目实验报告(3篇)

智能车项目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车技术已成为现代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项目旨在设计和实现一款具备自主导航、避障和路径规划功能的智能车,以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验,旨在探索智能车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项目目标1. 设计并实现一款具备自主导航、避障和路径规划功能的智能车;2. 评估智能车在不同复杂环境下的性能和稳定性;3. 探索智能车在现实场景中的应用前景。

三、实验内容1. 硬件平台搭建本项目选用STM32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搭载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以及电机驱动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

具体硬件配置如下:- 单片机:STM32F103C8T6- 传感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 电机驱动:L298N- 无线通信模块:蓝牙模块2. 软件平台开发本项目采用C语言进行软件开发,主要包括以下模块:- 控制模块:负责处理传感器数据,实现避障、路径规划和导航等功能;- 传感器数据处理模块:对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等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电机驱动模块:控制电机驱动模块,实现智能车的运动控制;- 无线通信模块:实现与上位机或其他设备的通信。

3. 实验步骤(1)环境搭建:搭建实验场地,布置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并连接单片机。

(2)传感器标定:对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等传感器进行标定,确保数据准确。

(3)编程实现:编写控制模块、传感器数据处理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等程序。

(4)调试与优化:对智能车进行调试,优化各项功能,提高性能和稳定性。

(5)测试与评估:在不同复杂环境下对智能车进行测试,评估其性能和稳定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避障功能在实验过程中,智能车能够有效识别和避开障碍物,包括静态和动态障碍物。

避障效果如下:- 静态障碍物:智能车能够准确识别并避开障碍物,如树木、电线杆等;- 动态障碍物:智能车能够识别并避开行人、自行车等动态障碍物。

最新智能汽车社会实践报告

最新智能汽车社会实践报告

最新智能汽车社会实践报告在过去的几年中,智能汽车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本报告旨在探讨智能汽车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智能汽车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提高道路安全、减少交通拥堵、降低环境污染和提升驾驶体验等方面。

通过先进的传感器、人工智能算法和车联网技术,智能汽车能够实现自动驾驶、事故预防和实时交通信息更新等功能。

例如,自适应巡航控制和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能够在潜在碰撞情况下自动调整车速或采取制动措施,显著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其次,智能汽车的推广和应用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其中包括技术成熟度、法律法规、道路基础设施、消费者接受度等问题。

技术层面上,虽然智能汽车的自动驾驶功能已经取得进展,但仍需在复杂交通环境和极端天气条件下进行更多的测试和优化。

法律法规方面,各国和地区需要制定相应的交通规则来适应智能汽车的特点,同时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与时俱进,为智能汽车提供必要的支持,如充电站、专用车道等。

此外,智能汽车的社会实践活动还需要关注伦理和社会责任问题。

例如,在自动驾驶过程中,车辆如何做出道德决策,以及在发生事故时责任如何界定等问题都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探讨和解决。

展望未来,随着5G通信技术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算法的进步,智能汽车将更加智能化、网络化。

车辆之间的通信将更加高效,能够实现更复杂的协同驾驶和交通管理。

同时,智能汽车将与智慧城市建设紧密结合,为城市交通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更多可能性。

总之,智能汽车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多方面、跨领域的综合过程,需要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和协作。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社会适应,智能汽车有望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带来更加安全、高效和环保的出行方式。

智能小车教学实践(3篇)

智能小车教学实践(3篇)

第1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智能小车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次智能小车教学实践的过程,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智能小车项目,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项目背景智能小车是一种能够自主感知环境、规划路径并执行任务的微型车辆。

它集成了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多种技术,是机器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产物。

在我国,智能小车教育逐渐兴起,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智能小车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 掌握智能小车的基本编程和调试方法;3. 学会使用传感器进行环境感知;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智能小车基础知识介绍智能小车的定义、分类、组成和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智能小车的基本概念。

2. 硬件平台讲解智能小车的硬件平台,包括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使学生掌握硬件设备的选型和搭建方法。

3. 软件编程教授学生使用C/C++、Python等编程语言进行智能小车的软件开发,包括控制算法、路径规划、传感器数据处理等。

4. 传感器技术介绍常用的传感器,如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摄像头等,并讲解如何使用这些传感器进行环境感知。

5. 实验与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智能小车搭建、编程和调试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过程1. 理论教学首先,通过课堂讲解、视频演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智能小车的基本知识。

然后,针对硬件平台、软件编程、传感器技术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2. 实践操作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智能小车的搭建、编程和调试,并针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3. 项目实践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智能小车项目。

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任务:(1)设计智能小车的功能需求;(2)选择合适的硬件平台和传感器;(3)编写控制算法和路径规划程序;(4)进行调试和优化。

大学人工智能汽车实训报告

大学人工智能汽车实训报告

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汽车行业也不例外。

为了紧跟时代步伐,提升我国在人工智能汽车领域的竞争力,我校特开设了人工智能汽车实训课程。

本报告将详细记录实训过程,分析实训成果,并对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

二、实训背景1. 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然而,在汽车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智能汽车领域还存在较大差距。

2. 人工智能汽车实训课程的意义通过人工智能汽车实训课程,使学生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掌握智能汽车的关键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为学生提供与企业合作的机会,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相关行业奠定基础。

三、实训内容1. 智能汽车基础知识实训课程首先介绍了智能汽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使学生了解智能汽车的基本知识。

2.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智能汽车感知环境的重要手段。

实训课程重点讲解了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等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和应用场景。

3. 人工智能算法人工智能算法是智能汽车的核心技术。

实训课程介绍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并讲解了如何将这些算法应用于智能汽车。

4. 智能汽车系统设计实训课程以实际项目为背景,讲解了智能汽车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硬件平台选择、软件架构设计、系统调试与优化等。

5. 实验与实践在实训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智能汽车系统的搭建、调试和优化。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1)激光雷达数据采集与处理(2)摄像头图像识别与跟踪(3)超声波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4)智能汽车系统调试与优化四、实训成果1. 学生掌握了智能汽车的基本知识和关键技术通过实训课程,学生了解了智能汽车的发展现状、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算法和系统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智能小车移动实验报告

智能小车移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智能小车的组成原理和基本结构;2. 掌握智能小车移动的基本方法;3. 掌握编程语言在智能小车中的应用;4. 通过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器材1. 智能小车套件;2. 编程器;3. 编程软件;4. 电源;5. 电脑。

三、实验原理智能小车是一种集成了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模块的自动化设备。

它通过传感器收集环境信息,由控制器进行运算,通过执行器实现移动。

本实验以循迹小车为例,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地面反射光线,实现小车沿指定轨迹移动。

四、实验步骤1. 组装智能小车:根据说明书,将各个模块按照要求连接起来,包括电机、红外传感器、电池等。

2. 编程:使用编程软件编写控制程序,实现小车循迹移动。

具体步骤如下:(1)设置初始参数:设置小车的速度、转向角度等参数。

(2)编写循迹程序: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地面反射光线,当光线发生变化时,控制小车转向,使其始终保持在指定轨迹上。

(3)测试与调试:将程序下载到智能小车中,观察小车是否按照预期进行循迹移动。

如存在偏差,对程序进行调试,直至达到预期效果。

3. 运行实验:将小车放置在指定轨迹上,启动电源,观察小车是否能够按照预期进行循迹移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小车在测试过程中能够按照预期进行循迹移动,表现出良好的循迹性能。

2. 分析:(1)红外传感器在循迹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检测地面反射光线,实现小车转向。

(2)编程过程中,对小车速度、转向角度等参数的设置对循迹性能有较大影响。

合理设置参数,可以提高小车的循迹精度。

(3)实验过程中,发现小车在遇到较大干扰时,循迹性能会有所下降。

这说明在循迹过程中,需要提高小车的抗干扰能力。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智能小车的组成原理和基本结构,掌握了智能小车移动的基本方法。

2. 熟悉了编程语言在智能小车中的应用,提高了编程能力。

3. 通过实验,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智能寻迹小车实训报告[大全]

智能寻迹小车实训报告[大全]

智能寻迹小车实训报告[大全]第一篇:智能寻迹小车实训报告[大全]目录1、引言1.1智能小车的设计意义和作用 (3)2、系统总体设计 (4)3、硬件设计3.1循线模块 (5)4、软件设计4.1软件调试平台.............................................7 4.2系统软件流程.............................................8 4.3系统软件程序 (9)5、调试及性能分析 (12)6、设计总结 (13)7、作品实物图 (14)8、参考文献 (15)1、引言1.1智能小车的设计意义和作用智能小车是移动式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一种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智能小车。

通过不断检测各个模块传感器的输入信号,根据内置的程序分别控制小车左右两个直流电机运转,实现小车自动识别路线,寻找光源,判断并避开障碍物,检测道路上的铁片、发出声光信息并计数显示,智能停车等功能。

作为20世纪自动化领域的重大成就,机器人已经和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

因此为了使智能小车工作在最佳状态,进一步研究及完善其速度和方向的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智能小车要实现自动寻迹功能和避障功能就必须要感知导引线和障碍物,感知导引线相当给机器人一个视觉功能。

避障控制系统是基于自动导引小车(avg—auto-guide vehicle)系统,基于它的智能小车实现自动识别路线,判断并自动避开障碍,选择正确的行进路线。

使用传感器感知路线和障碍并作出判断和相应的执行动作。

该智能小车可以作为机器人的典型代表.它可以分为三大组成部分:传感器检测部分,,执行部分,cpu。

机器人要实现自动避障功能,还可以扩展循迹等功能,感知导引线和障碍物。

可以实现小车自动识别路线,选择正确的行进路线,并检测到障碍物自动躲避。

考虑使用价廉物美的红外反射式传感器来充当。

智能小车的执行部分,是由直流电机来充当的,主要控制小车的行进方向和速度。

智能小车报告

智能小车报告

智能小车报告智能小车报告1-概述本报告介绍了我们设计和开发的智能小车项目。

该智能小车具备自主导航、避障、路径规划、追踪等功能,旨在满足各种环境下的移动需求。

2-设计原理2-1 车体设计●车体采用轻量化材料制作,以提高机动性和能效。

●车体结构设计合理,以容纳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

2-2 传感器●智能小车配备多种传感器,包括超声波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和摄像头等。

●超声波传感器用于测量距离和检测避障。

●红外线传感器用于检测地面状况和车辆周围环境。

●摄像头用于图像识别和路径规划。

2-3 控制系统●小车的控制系统由嵌入式单片机和电机驱动器组成。

●单片机采集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

●电机驱动器控制车辆的移动方向和速度。

3-功能实现3-1 自主导航●小车通过激光雷达和摄像头获取周围环境的数据,进行地图构建和定位。

●基于地图和定位信息,小车计算最优路径,实现自主导航。

3-2 避障●超声波传感器和红外线传感器用于检测障碍物。

●小车通过避障算法,实时调整行进方向,避免与障碍物碰撞。

3-3 路径规划●通过预先获取的地图信息,小车能够规划最短路径或者最优路径。

●路径规划算法考虑了交通状况和避障需求。

3-4 追踪功能●小车搭载了图像识别功能,可以追踪特定物体。

●追踪功能可应用于自动寻找目标、物体跟踪等应用场景。

4-系统性能测试4-1 自主导航性能●在模拟环境下,测试小车的自主导航性能。

●测试评估小车定位的准确性和导航的稳定性。

4-2 避障性能●在避障测试中,测试小车在不同场景下的避障能力。

●测试评估避障算法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4-3 路径规划性能●在各种道路场景下,测试路径规划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测试评估路径规划算法的效率和鲁棒性。

4-4 追踪功能性能●在特定目标跟踪测试中,测试小车的追踪功能。

●测试评估追踪算法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5-附件本报告附带以下附件:●设计草图和车体照片。

●控制系统示意图和电路图。

●车辆性能测试数据和实验视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动智能小车实训报告实训目的:这次设计智能小车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电路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如何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怎样能够活学活用,深入的了解电子元器件的使用方法,了解各种元器件的基本用途和方法,能够灵活敏捷的判断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学会独立设计电路,积累更多的设计经验,加强焊接能力和技巧,完成基本的要求。

并能完美的完成这次实训。

根据老师给的控制要求,和自己的发挥扩充能力,独立的,大胆的去实践,开拓创新,能够将自己的想法体现到实际电路当中去。

实训日期:2005年11月21日~2005年12月9日实训地点:单片机实验室和电子3031教室技能训练:掌握基本的电路设计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的分析解决一般性质的问题。

巩固单片机基本的知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

能够分析一般性的电路,了解各种元器件的基本用途和方法,积累更多的设计经验,加强焊接能力和技巧。

实训进程:11月21日讲解电动小车总体方案是设计11月22日~11月23日机械部分的制作与组装11月24日~11月30日电路部分的设计、制作、调试、与组装12月 1日~12月 2日整机组装与裸机测试12月 5日~12月 7日控制程序的编制与调试12月8日编写实训报告12月9日实训考核、成绩评定方案论证、1.寻迹检测方案的选择探测路面黑线的基本原理:光线照射到路面并反射,由于黑线和白纸对光的反射系数不同,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反射光强弱来判断是否是黑线。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控制小车行走的路迹。

下面几种可行的方案是根据本原理设计的:方案一:采用普通的发光二极管及光敏电阻组成的发射接收方案,如图1-1所示。

其工作原理:当无光照时,光敏电阻呈现高阻状态,又分压公式可知,电阻R2无压降三极管截止,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出高电平;反之,当有光照的时候,光敏电阻接收到反射的光,其阻值下降,由分压公式,R2有压降三极管导通,输出低电平,利用高低电平可以判断控制小车的形程和方向。

本方案能达到基本的控制要求,但是它的缺点在于容易受到外界光线的干扰,不易于控制小车的行迹,损坏了信号采集的效果。

主要是因为可见光的反射效果跟地表的平坦程度、材料的反射情况有关直接影响到检测效果。

1-1发光二极管及光敏电阻组成的发射接收方案方案二:脉冲调制的反射式红外发射接收器。

由于采用该有交流分量的调制信号,侧可大幅度减少外界干扰;另外红外发射接收管的最大工作电流取决于平均电流。

如果采用占空比小的调制信号,再平均电流不变的情况下,瞬时电流很大(50~100mA),则大大提高了信噪比。

并且其反应灵敏,外围电路也很简单。

如图1-2所示。

它的优点是消除了外界光线的干扰提高了灵敏度,制作比较简单。

1-2脉冲调制的反射式红外发射接收方案由以上两种方案比较可知。

方案二要比方案一优势大,市场上很多红外观点探头也都基于这个原理。

其电路简单,工作可靠,性能比较稳定。

从而避免了电路的复杂性,因此我先用方案二作为小车的监测系统。

2.电动机的选择市场上用很多种类的小电压直流电动机,很方便的选择到。

主要有普通电动机、和步进电动机。

方案一:采用步进电机,步进电动机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快速启动和停止能力,能够达到我们所要求的标准。

如果负荷不超过步进电机所能提供的动态转矩值,就能够立即是步进电机启动或反转。

其转换灵敏度比较高。

正转、反转控制灵活。

但是步进电机的价格比较昂贵,对于我们的现状相差太远。

方案二:采用普通的直流电机。

直流电机具有优良的调速特性,调速平滑、方便。

调整范围广;过载能力强,能承受频繁的冲击负载,可实现频繁的无极快速启动、制动和反转。

能满足各种不容的特殊运行要求。

由于普通直流电机价格适宜,更易于购买,并且电路相对简单,因此建议采用直流电机作为动力源。

3.电动机驱动方案的选择方案一:采用电路网络或数字电位器调整电动机的分压,从而达到调整速度目的。

但是组织网络只能是先有极调速,而数字电阻的元器件价格比较昂贵,且可能存在于干扰。

更主要的问题在于一般电动机的电阻比较小丹电流很大,分压不仅会降低效率,而且实现很困难。

方案二:采用继电器对电动机的开关控制,通过控制开关的切换速度实现对小车的速度进行调整。

这个电路的优点是电路较为简单,缺点是继电器的响应时间长,易于损坏,寿命较短、可靠性小。

方案三:采用四个大功率晶体管组成H桥式电路,四个大功率晶体管分为两组,交替导通和截止,用单片机控制使之工作在开关状态,进而控制电机的运行。

该控制电路由于四个大功率晶体管只工作在饱和与截止状态下,效率非常高,并且大功率晶体管开关的速度很快,稳定性也极强,是一种广泛采用的电路。

由以上三种方案,我们选择了四个大功率晶体管组成H桥式电路的293集成芯片如图1-3所示运用方便简单,软件也简单。

1-3 L293集成芯片4.障碍物探测方案的选择方案一:脉冲调制的反射式红外线发射接受器。

由于采用该有交流分量的调制信号,则可大幅度减少外界干扰;另外红外线接受官的最大工作电流取决于平均电流。

如果采用占空比小的调制信号,再品均电流不变的情况下,顺势电流很大(50~100mA),则大大提高了信噪比。

并且其反应灵敏,外围电路也很简单。

如图1-2所示。

它的优点是消除了外界光线的干扰提高了灵敏度。

方案二:采用超声波传感器,如果传感器接收到反射的超声波,则通知单片机前方有障碍物,如则通知单片机可以向前行驶。

市场上很多红外光电探头也都是基于这个原理。

这样不但能准确完成测量,而且能避免电路的复杂性我们在这里采用的和寻迹传感器相同的电路,也就是第一种方案如图1-2所示。

因为第二种方案超声波传感器价格比较昂贵。

5.供电方案的选择方案一:采用两个电源供电,将电动机驱动电源与电片机以及其周边电路电源完全隔离,利用光电耦合器传输信号。

这样可以使电动机驱动所造成的干扰彻底消除,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但是多一组电池,增加了小车的重量,同时也增加了小车的惯性,消弱因为电动机的控制性能,降低了灵敏度。

方案二:采用单一电源供电。

电源直接给电动机供电,因电动机起动瞬间电流较大,会造成电源电压波动,因而控制与检测部分电路通过集成稳压块供电,将电压稳定在一定数值范围内,以免有波动电压造成电路的损毁,其供电也比方案一简单。

我们在选用的时候,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采用了第二种方案,并且选取的是二手手机电池,作为供电电源。

我们用两节手机电池,输出8伏然后,经1117(如图1-4所示),稳压之后为总电路供电。

a)b)1-4 a) A1117芯片实物图;b) A1117构成的供电原理图6.控制核心CPU的选择方案一:市场上流通很多种类的单片机,在一般性能上都可以达到要求,例如AT89C51、AT89C52等都可以用于控制小车,唯一缺点在于不能在线下载,造成了不便的烦恼,下载器,AT系列单片机价钱比较贵。

不利于小资本实验。

方案二:STC系列单片机价钱容易接受,可以在线下载,下载器也比较容易购买到,方便携带应用。

例如,STC89C51 其可以用于控制小车,性能功能上要比AT系列突出,因此,我选择了第二种方案,作为控制核心,以便控制小车。

如图1-5所示。

1-5 STC89C51引脚图通过以上各部分方案比较,我们选择STC89C51作为控制核心器件、脉冲调制的反射式红外发射接收器作为寻迹和蔽障器件、采用普通直流电机来驱动小车、采用四个大功率晶体管组成H桥式电路驱动直流电机、采用CA358E运算放大器作为传感器核心部件、采用单一电源供电为整个系统供电。

整个系统我们做了细心的比较、与现实情况相联系起来,最终选取的。

二、硬件设计如下图1-6所示,是本次设计智能小车的电路框图。

以STC89C51为电路的中央处理器,来处理传感器采集来的数据,处理完毕之后以便去控制电机驱动电路来驱动电机。

电源部分是为整个电路模块提供电源,以便能正常工作。

1-6智能小车的电路框图1.CPU中央处理器的设计STC89C51是40脚的集成芯片如下图1-7所示。

可以在线下载,减少了插拔芯片的工作。

图1-7-1,是本芯片部分管脚的说明框图。

根据我们设计的电路的要求,为了保证芯片和电路能正常的工作,选择了12.0000MHz晶振,和两个30pF的电容作为中央处理理器的时间标准,这样就保证了正常的工作时序。

如图1-7-2所示。

本芯片的40和20脚分别是接五伏电源的正负极,在接入电源之前,40脚处并接了103和10微法的电容以保证电路能正常工作,防止从电源外界来的干扰,以免造成死机。

这样芯片就能正常地工作了。

为了便于下载另外外接了一个4芯的下载口如图1-7-2所示,下载口的1和2脚分别接于单片机的TXD和RXD管脚,下载口的3和4脚分别接正五伏和地。

本次设计,所用到芯片的管脚是P1和P2口,P1.0主要是为传感器发送脉冲调制信号,P1.1~P1.6控制电机驱动芯片293,P2.0~P2.3是接受从传感器发送来的信号。

P2.4是寻迹和蔽障的切换口。

具体内容请参照总的电路原理图(1-主要功能是控制电机和传感器,处理从传感器发送来的信号。

1-7 STC89C51引脚图,以及晶振连接图1-7-1部分引脚说明1-7-2单片机基本连接图2.寻迹、避障检测设计与实现工作原理寻迹和避障所用的的传感器电路如下图1-8所示。

其工作原理:V1三极管的基极通过从单片机P1.0口发送的的脉冲调制信号,控制发光二极管发送信号。

当接收二极管D2接收到发送来的信号,立刻导通去给由C1、R6组成的微分电路充电,这样便给运算放大器同相端传输信号,运算放大器度信号进行放大后送入第二个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较器,进行调制电平以便单片机所能接受。

控制V3导通输出低电平让单片机处理信号并控制其它电路。

反之,无光照时,输出高电平。

对其进行调试时,可以通过,改变R2电阻的阻值来改变其灵敏度,或者改变R4、R5、R6、的阻值去控制传感器的灵敏度。

寻迹应用当检测到黑线时,红外光敏二极管接收到反射回来红外光,其输出立即发生高低点平转换,该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送到单片机进行分析处理。

然后将处理后的结果发送到电机驱动模块,进行校正。

为了保证小车沿黑线行驶,采用了两个检测器进行并行排列,左右方向都可以进行控制,控制精度得以提高。

在小车行走过程中,诺向左方向偏离黑线,则右侧的探头就会检测到黑线,把信号传送到单片机。

进行处理校正。

控制其向右转,反之,向左转。

避障的应用避障与寻迹的设计原理是相同的,区别在于传感器的灵敏度不同,蔽障的灵敏度要比寻迹的灵敏度高,只要小车前方有障碍物,红外线通过障碍物反射到光敏管,传感器输出低点平,发送到单片机进行处理,然后单片机处理后去控制小车运行和方向。

1-8 传感器电路图传感器中的运放我们在这里选择的是CA358E运算放大器,一般情况下可以运用到本次设计当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