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IPO股票长期弱势中研究方法的差异性与实证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IPO长期表现的实证研究

中国IPO长期表现的实证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i与口O短期内的定价偏低现象一样,iPo的长期表现欠佳现象也是普遍存在于各雷资本市场的一种异常现象,这两种现象的并存被称之为“新股之谜”。

国外学术界试图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行为预期理论出发来寻求关于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

本文对国外相关的理论解释进行了分析和综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iPo市场信息效率性的概念。

IPO市场信息效率性是指与新股发行相关信息的产生、确证以及传播使用机制在指导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等方面的有效性。

为了检验我国iPo市场的信息效率性,本文以1997年7月至1998年12月发行上市的146家A股iPo为样本,对其短期(上市首日)和长期(上市后3年)的价格表现进行了统计研究。

结果发现,iPo样本三年期累积超额收益率高达25.19%,这表明,我国iPO市场中的投资者对于有关信息存在普遍的、长期的过度反应。

通过对具体模型的回归分析,我们发现,iPo长期表现与公司发行前两年的平均资产总额、主营业务增长率、每股收益、管理层的掇利预测负向偏差负相关,这表明j/我国Do市场中的信息存在着“过度包装”,不论是有关发行公司的历史会计信息或是管理层披露的盈利预测信息,都不能对坤O市场中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做出有效的引导,甚至依此信息所作的投资决策可能会使投资者在长期内遭受损失。

因此,我们认为口O市场中的信息产生和确证机制存在着无效性。

此外,由于我国股票市场是新兴市场,投资者的预期和行为可能存在非理性。

“狂热投资者”模型在我国口0市场中得到了支持。

这表明,我国iPo市场中的投资者,尤其是缺乏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中小投资者,更容易对iPO的前景产生过度乐观的预期。

这说明,由于投资者的非理性,理O市场中的信息使用机制也存在着无效性。

发行人利用机会窗口、承销商声誉模型、原始股东留存股权比例模型没有得到实证的支持。

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对于如何提高我国iPo市场信息效率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于IPO股票长期表现不佳的研究

关于IPO股票长期表现不佳的研究

关于IPO股票长期表现不佳的研究一、对于美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如果我们回顾一下有关IPO股票长期表现的研究记录,就会发现Stoll and Curley(1970) 对205家小规模公司的IPO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论述过:“从长期来看,投资者对于小规模的公司的投资并没有获得很好的收益……”。

Ibbotson (1975)对1960~1969年发行的IPO股票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IPO股票自上市当日起至之后的一年内,市场表现是优于评价基准的,然而在接下来的3年中,它们的市场表现却低于评价基准。

但是在第5年,它的表现又会优于基准。

尽管如此,由于在验证中所采用的样本太小,导致产生了比较大的标准误,从而他不能得出在“股票公开发行后,市场不是有效的”的结论。

另外,Stern and Bornstein (1985) 也发现了IPO股票在二级市场上市以后,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比投资其他品种股票所带来的收益要低。

与之前的研究所不同的是,他们在做检验的时候采用的是事件时间序列(Event time)的方法而不是自然日历事件序列(Calendar Time)的方法。

早期的一些研究仅仅是提出了IPO股票是否在公开上市后长期内表现不佳这个问题,而Ritter (1991) 则专门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并试图进行分析解释。

他从CRSP DAILY Amex-NYSE和CRSP DAILY Amex-NASDAQ数据库中选出了1975~1984年的1526只IPO股票组成了研究样本。

在这篇研究论文中,他在使用事件时间序列的前提下,采用了两种投资策略来设定投资组合并计算其投资回报。

一种是每月对投资组合内的股票按既定策略进行重新调整,并计算累积超额收益CAR (cumulative abnormal return)。

另一种是执行买入并持有3年的投资策略,并且用相对收益来评价IPO股票的长期表现。

他使用了多种不同的基准来调整投资组合的收益,其中最重要的是用同行业相仿公司组合和市值相仿公司组合作为基准进行调整。

我国股票市场弱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弱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弱有效性研究自从中国股市的历史开始追溯以来,股票市场就一直陪伴着国家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已经对于股票市场的运用和价值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股票市场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但是,这个市场中存在的弱有效性问题却一直困扰着我们。

股票市场的有效性指的是市场中的信息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这直接表现在价格是否能够反映公司的价值和其所处的经济环境。

美国华尔街公认的有效市场假说便认为市场中的信息完全得到了体现。

然而,我国股票市场却被普遍认为存在弱有效性问题。

弱有效性的表现在于市场并没有充分反映所有的信息,而是只反映了部分的信息。

这也就意味着投资者可以利用未被反映出来的信息获得超额利润,这就导致了股票市场中投机行为的出现。

这种情况在我国股票市场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过去几年的市场表现,不难发现市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确实利用未被反映出来的信息获得了超额利润。

这些信息可能包括公司内部的财务信息、政策信息、市场微观环境信息等等。

这就使得市场中普通投资者明显处于劣势位置。

弱有效性的存在对于市场和投资者都是不利的。

它会导致市场的异常波动,从而调动资金的流动方向,并且造成投资者自身的损失。

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个问题进行大规模的研究和探究,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更为完整的信息体系和更为完整的市场环境。

在进行这项研究时,我们必须尽可能地寻找所有可以影响市场的因素,并且对所有这些因素进行完整的归纳和总结。

这可以归纳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我们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考虑,比如公司的市盈率、市净率、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等等。

同时,我们也必须考虑到市场中的政策环境、市场需求、竞争环境等等。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搜罗所有可能的信息,最后对所有信息进行综合考虑。

相反,我们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通过大量分析和计算,去筛选出对市场中价格变化所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并且对这些因素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另外,也有人认为强化监管是解决弱有效性问题的关键。

我国股票市场弱型有效性实证分析[权威资料]

我国股票市场弱型有效性实证分析[权威资料]

我国股票市场弱型有效性实证分析摘要判断一个市场的有效性对于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采用序列相关检验的方法对中国上证综指和深证综指自2005年至2009年四年多的数据进行分析。

经过分析发现,无论是沪市还是深市在2005年至2007年均未达到弱型有效。

而在2007年至2009年,沪市和深市均达到了弱型有效。

关键词有效市场弱型有效股票市F830.9 A一、有效市场理论概述有效市场理论是由美国金融学家尤金・法玛提出的。

他对有效市场的定义是: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中,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那么就称这样的市场为有效市场。

为了分析证券价格对不同信息的反应程度,研究人员通常把信息分成三种类型:历史信息,公开信息和内幕信息。

并根据证券价格对不同信息的反应程度将市场分为三个层次,即弱型有效,半强型有效和强型有效。

弱型有效是指资本市场的证券的价格充分地包含和反映了其历史价格的信息。

一般认为,若市场达到弱型有效,则技术分析策略无法获得超额利润。

若市场达到弱型有效,则用历史信息无法预测未来价格,那么随机误差项就有可能为正,有可能为负。

当市场达到弱型有效时,我们也称证券价格“随机游走”。

半强型有效市场是指证券市场充分反映了所有公开信息和历史信息。

若资本市场达到半强型有效,那么依靠基本面分析无法获得超额利润。

而强型有效市场是指证券市场充分反映了所有信息,这意味着即使是获得内幕信息都无法获得超额利润。

二、弱型有效市场理论实证研究方法弱型有效市场是指证券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历史交易信息,股票价格遵循随机游走的规律。

但在现实生活中,证券的后期价格是在前期价格的基础上变化的,但收益率却可以独立于前期,所以一般用收益率代替价格。

证券价格随机游走意味着收益率与历史无关。

所以,我们采用序列相关的方法进行研究。

如果序列相关系数为正,则意味着前一期股票收益高于平均收益,则后一期收益也会高于平均收益;前一期收益低于平均水平,后一期也会低于平均水平。

我国股票市场弱式有效性实证论文

我国股票市场弱式有效性实证论文

我国股票市场弱式有效性实证分析【摘要】本文从实证的角度,以1991年1月至2012年5月的中国上证指数收盘价月度数据为样本,采用随机游走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目前我国的股票市场并不满足弱势有效性,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原因剖析和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有效市场假说;弱式有效;随机游走一、理论概述本文以有效市场假说为理论依据,有效市场假说是指如果一个市场的证券价格总是能够“充分反映”所有可以得到的信息,则该市场就是“有效的”,如果价格已经完全反映了市场所有可以得到的信息,即有效市场假说,从经济意义上讲,有效市场假说是指没有人能持续地获得超额利润。

根据价格反映信息的程度不同市场的有效性也不相同,fama(1965)论证了不同的信息对证券价格的影响程度不同,证券市场效率的高低程度因信息种类的不同而异,可将有效市场细分为三类,即弱势有效市场、半强弱有效市场、强弱有效市场。

二、研究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研究比较丰富,施农屋(1993)运用回归分析法对我国股票市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有许多已公布的交易信息井未反映在当时的价格中,掌握过去的一些信息仍有可能获得非正常回报,因此,深圳股市未通过弱式有效的检验。

俞乔(1994)对上海和深圳股市是否弱式有效进行了研究,他应用了误差项序列相关检验、游程检验、非参量性检验等方法,对上海和深圳股市1900年12月29日至1994年4月28日的综合指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和深圳股市不具备弱式有效性。

各学者采用的样本数据与检验方法并未统一,并且由于其差异性可能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对于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检验仍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三、模型的构建及指标选取“随机游走”(random walk)是指基于过去的表现,无法预测将来的发展步骤和方向。

这一术语应用到股市上,则意味着股票价格的短期走势不可预知,意味着投资咨询服务、收益预测和复杂的图表模型全无用处。

中国股市长期弱势因素与短期波动原因研究

中国股市长期弱势因素与短期波动原因研究

中国股市长期弱势因素与短期波动原因研究自2007年以来,中国股市经历了两次严重的崩盘。

单是2015年6月到8月,就有约4万亿元人民币在A股市场蒸发。

在短期波动背后,长期弱势的股市因素才是引导了中国股市的走向。

本文将试图分析造成中国股市长期弱势因素的原因以及导致股市短期波动的因素。

1.股市长期弱势因素:中国股市长期弱势因素主要来源于国有经济和证券市场的体制设计。

(1)国有经济:中国的证券市场参与者有各种各样的人,包括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

但是,国家在核心行业拥有的主导地位加剧了中国股市的不平等性。

这包括银行、基础设施、资源和能源等核心行业。

它们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的国有企业虽然享有政府垄断的优越条件,但其管理效率和股权结构却限制了企业的竞争力。

这导致了被货币供应操纵和盈利为根本的股市。

(2)证券市场的体制设计:中国的证券市场的体制必须反映出股票发行人和投资者之间的权衡。

权衡不均等则会导致投资者权益受损。

比如,中国的证券发行和上市制度还未完全开放。

中国一直在努力推动“IPO三板和二板合并到一板”。

这种发展要么闻所未闻,要么革命性,它会改变骨子里的证券市场体制。

但是,在这次前所未有的变革之前,证券市场将仍然存在缺陷。

A股市场的机制存在问题,包括中小股东权益相对弱的问题、上市公司发报告质量低并挟动股价的问题、金融机构“机构化投资”的问题等等。

2.股市短期波动原因:(1)宏观经济环境和货币政策:中国股市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包括货币政策紧缩、政治风险等等。

例如,在2018年,随着美国进行贸易保护政策并加息,中国股市走势出现了下行的趋势。

(2)行业特殊因素:资本撤离理财市场、表内去杠杆、地产市场调整等等,都可以导致股市估值的调整。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主要的投资方向从厂房停留转向服务业和科技创新方向,这也使得股市波动变得更加明显。

(3)政策制定:政策制定对于股市波动的影响是重要的。

例如,2015年限制交易规则的限制策略有以效果,但是它也导致了某些个股的大幅下跌。

中国股票二级市场弱式有效性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股票二级市场弱式有效性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股票二级市场弱式有效性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二级市场的有效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然而,由于股票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市场效率假说仍然存在争议。

从制度层面、交易机制层面、投资者行为层面等多个方面,影响市场有效性的因素都在起作用。

本文选取中国股票二级市场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中国股票市场的弱式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投资者提供科学、理性的投资建议和决策。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二级市场有效性的概念和测度方法:介绍市场有效性的定义、衡量方法以及影响市场有效性的因素;2.中国股票二级市场的弱式有效性实证分析:从市场反应速度、股票价格波动、交易量等方面,利用事件研究法、T检验等方法,探究中国股票二级市场的弱式有效性程度;3.影响中国股票二级市场弱式有效性的因素:从公司治理、市场监管、信息披露等方面,探究影响中国股票市场弱式有效性的因素;4.中国股票二级市场的改善策略:结合国内外股票市场的经验,提出中国股票二级市场提高有效性的对策和建议。

三、可行性分析1.数据来源可靠,数据样本充足;2.研究方法科学、严谨,符合市场有效性的研究要求;3.该研究可为投资者提供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科学、理性认识,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四、研究进度安排1.开题报告撰写:2019年12月;2.文献调研:2020年1月-2020年4月;3.数据收集与处理:2020年4月-2020年7月;4.实证分析及结果展示:2020年7月-2020年10月;5.论文撰写及答辩:2020年10月-2021年1月。

五、预期成果和贡献通过对中国股票二级市场的实证研究,本文旨在探究中国股票市场的弱式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改善策略,为投资者提供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科学、理性认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我国新股弱势问题实证分析

我国新股弱势问题实证分析

内容摘要:ipo(首次公开发行)作为我国优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主要途径,是我国证券市场的新鲜血液。

本文通过对2002年至2003年间135家ipo公司的实证研究,验证了我国新股弱势的结论,并对造成这一问题的若干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ipo 新股弱势实证研究目前 ipo(首次公开发行)发展已成为监管层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结合我国股票市场的实际,对新股弱势问题展开实证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实证研究样本与数据的选择本文实证研究的数据选自2002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的135家ipo公司。

经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这段时期的新股发行呈现以下特点:发行股数多2002至2003年,大多数ipo公司的发行规模在2000万股至6000万股之间。

其中2002年,新股发行流通盘在5000万股以下的有43家,占新股发行公司总数的60%以上,这一数字超过了2001年同类规模的企业数量。

同时,我国股市也出现了一些超级大盘股,如中国联通a股的发行股数达到50亿。

发行价格低2002至2003年ipo公司的流通规模有所控制,发行价格也相对较低,其中发行价格在4元以下的ipo公司有11家,占样本总数的9.8%;6元以下的ipo公司有55家,占样本总数的48.7%;10元以下的ipo公司有113家,占样本总数的83.7%。

我国股票市场IPO异常现象长期弱势探析

我国股票市场IPO异常现象长期弱势探析

我国股票市场IPO异常现象长期弱势探析介绍了我国股票市场IPO异常现象之长期弱势的表现,并从企业规模、企业盈余管理状况、新股发行机制、中介机构以及投资者自身等多个角度,分析了新股长期弱势的原因,提出促进我国IPO市场效率的政策建议。

标签:IPO;长期弱势;原因;政策建议1我国股票市场IPO现状概述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是指拥有较好投资项目且欲上市的公司,在投资银行或者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的帮助下,第一次通过证券交易所在股票市场上向投资者公开发售股票,以期募集企业发展资金的行为。

根据表1可知,2005年我国上海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公司数量较前两年明显减少,这是因为2005年6月7日至2006年6月19日相关部门决定暂停IPO,这一举措造就了我国股票市场从1000多点到6000多点的大牛市行情。

此后的2006年—2007年当中,上海证券市场IPO的公司数量日益增多,发行股本数和募集资金额也较前几年有大幅度提高。

然而,2008年9月25日至2009年6月18日IPO的再一次暂停,使得这两年内,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公司仅分别为6家和10家。

2009年7月10日,IPO在暂停半年多后重启,随着相关指导意见和实施办法的发布,上海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上市从2010年开始逐步回暖。

2IPO长期弱势现象概述众多国内外学者在系统研究发行价与首日收盘价之间的关系后,发现IPO 长期弱势现象可以通过图1反映。

如图1所示,新股上市首日,收盘价明显高于发行价,因此,在新股申购期内以发行价购买到新股的人会在上市首日获得较高收益。

然而,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一般是1—3年)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公司的股票出现走势弱于大盘或者匹配公司的现象。

也就是说,长期弱势的股票能给其持有者带来的长期受益率低于市场平均收益,或者其表现弱于其他同类型但非首次公开发行公司的股票。

3我国IPO长期弱势的原因3.1企业规模小,盈余管理过度企业的资产规模及成立时间综合反映出一个企业的规模大小。

我国新股弱势问题实证分析

我国新股弱势问题实证分析
维普资讯
若 A < 则表 明新股 在上市 后n 时 CR O, 个 间段内整体 上弱于市场;若AC > 则 R O,
表 明新 股 在 上 市 后 n个 时 间段 内 整体 上 强
于市场。
我国新股弱势问题 实证分析
■ 史昕艳 ( 阳航 空工业学院 沈 沈 阳 10 3 ) 04 1
P. P 一 ,
股数达到 5 。 O亿
资组合 ,在新股 上市 当天买入 ,自买入之 日起持有 n 时间段 ,并在期末 以收盘价 个
卖 出, 则该 新 股组 合 在 上 市 后 第 t 时 间 段 个

( 其中P 为实际发行价格 , , P 为理论价格 ) 。
作为成熟型上市公司如钢铁 、 化 、 源 、 石 能
经风 险调整的相对 收益率
在已有的关于 IO上市 后长期走势的 P 研究中 ,研究者主要采用相对收益率 c 来 r
( 中P. 其 为股票 i 上市当 日的收盘价 , Q 为 股票i 的发行股教 。则加权后 新股 组合 累
计 对 益 :C Y nf C 7 l 相 收 率为 4 R R 1 。 , = l + _

表示某只股票或某个股 票组 合价格 走势相
对 于 市 场 的强 弱 。股 票 i 时 间段 t 相 对 在 的
新股弱势
实证 研 究
收益率 c c r r . r为: r  ̄ ,r为股 票 i t =l - 在 时 间段 的收益率 ,其公式 为: =
p l } -
布公告需停牌 的交易 日等 ) ,若将 1 0个交 前 IO( P 首次公开发行 ) 发展已成 易日作 为一个 时间段 ,则在样本期间共可 算 出5 个 时间段对应 的各项 数据 , 0 结果如

我国A 股市场IPO 长期表现的实证研究

我国A 股市场IPO 长期表现的实证研究

一步验证了其普遍性。
法上的不足导致。为使结果更准确,他们采用了流通市
Loughran(1993) 对 1967-1987 年 在 美 国 上 市 的 值加权下的 CAR 模型计算 1994 年—1997 年上市的 542
3556 ,发现自上市第一月起
OCT 2019
我国A股市场IPO长期表现的实证研究
胡清彦 李硕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
摘 要 : 新股长期弱势(long-rununderperformance),是指新股发行后的一段时间内(一般为 3-5 年) 收益弱于市场平均或配比公司。研究新股长期弱势是否成立关键在于如何计量新股相对于基准收益的超额收益。 本文以 2009 年 7 月至 2012 年 10 月之间在我国沪深股市上市的 443 家 A 股公司为样本,以综合 A 股市场回报 率为基准收益率,采用事件研究法下的累积异常收益率(CAR)模型和购买并持有收益率(BHAR)模型衡量新 股上市后三年内的表现。结果表明,我国存在至少三年的新股长期弱势。接着,本文又采用日历时间法 CAPM 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IPO 表现长期强势。然后,本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了影响我国新股长期表现的 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上市首日个股回报率、热发行市场、流通股比例等是主要原因。
关键词 :IPO ;长期弱势 ;事件研究法 ;日历时间法
1 前言 首 次 公 开 发 行(InitialPublicOffering), 简 称 IPO,是指股份公司首次公开在股票市场向投资者 发售股票进行融资的行为。对 IPO 相关市场现象研究 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新股发行抑价(underprice), 是指新股发行价格显著低于首日收盘价 ;热发行市场 (hotissuemarket), 是 指 在 某 一 段 时 间 内 发 行 新 股 的 公司的数量明显多于其他时间段;新股长期弱势(longrununderperformance),是指新股发行后的一段时间内 (一般为 3-5 年)收益弱于市场平均或配比公司。自新 股长期趋弱这一问题在 Ritter(1991)中被首次完整 提出以来,IPO 后股票的长期市场表现受到学者广泛关 注,成为上世纪 90 年代 IPO 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 国外学者认为新股长期表现不佳在国外市场比较普遍, 不仅存在于英美等成熟市场也存在于拉美等新兴市场, 但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不尽相同。我国对这一问题在我国 证券市场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初,与西方研究结论不同的 是,我国学者对是否存在长期弱势这一现象也存在争 议。 我国股市在经济制度、股权结构、市场成熟度、投 资者教育、投资者结构等方面与欧美拉美市场存在很大 不同,有必要对我国证券市场 IPO 长期表现单独进行研

中国股票市场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的实证研究

中国股票市场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的实证研究

中国股票市场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的实证研究【摘要】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是指某一事件(财务报告、消息或政策出台)引起股票价格的变化超出预期合理水平的现象。

“反应不足”现象是与“反应过度”相互对立的,当市场上有重大的消息时,股价波动平平。

文章针对中国股票市场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进行实证研究,先分析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是否存在,然后分析其成因。

【关键词】反应不足反应过度动量效应反转效应一、中国股票市场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的存在性本文选用的数据来自色诺芬数据库,即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数据库。

选用2001年1月到2008年12月在沪深两地上市的全部a 股的月度交易数据,包括复权调整后的月收盘价、复权调整后不考虑分红的月回报率、市盈率、a股流通市值以及换手率等数据。

进行数据处理时截掉了s、st、pt以及数据不连续的上市公司的数据,最后剩下452只符合要求的股票。

先将每一只股票在形成期内的月平均收益率由高到低进行排序,选取月平均收益率在前10%的股票组合确定为赢家组合,月平均收益率在后10%的股票组合确定为输家组合,因此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的股票数都为n=45只。

实证结果显示,在形成期小于6个月,检验期小于6个月的交叉组合下,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收益率的差值明显为负值,说明形成期内的赢家组合在检验期内变为输家组合,形成期内的输家组合在检验期内变为赢家组合,收益率发生了反转,这说明我国股票市场在较短的形成期和检验期交叉组合下有较明显的反应过度现象。

在形成期为6到12个月,检验期为25到30个月的交叉组合下,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也明显为负值,收益率发生了反转,但是反转效应比短期(形成期和检验期都小于6个月)要小得多。

随着持有期的延长,到了36个月之后,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收益率差值都为正值,初步说明我国股票市场在短期内(半年内)存在比较明显的反应过度现象,在中长期内(两年以上)没有反应过度现象,而是表现出反应不足。

二、中国股票市场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的成因(一)规模效应小公司相对于大公司而言,流通市值比较低,容易被重组和炒作,使投资者获得较高超额收益率。

深圳A股市场IPO长期弱势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深圳A股市场IPO长期弱势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深圳A股市场IPO长期弱势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是公司上市的重要方式。

股票市场是直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场所,IPO市场作为股票市场的关键环节,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一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

然而,深圳A股市场在近年来出现了IPO长期弱势的现象,导致市场的整体表现不尽如人意。

本文旨在对深圳A股市场IPO长期弱势进行实证研究,以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一些改善建议,为市场发展提供参考。

2.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通过对深圳A股市场IPO的历史数据进行回归和分析,探究IPO市场的长期弱势表现,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对其进行实证研究。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1)深圳A股市场IPO的历史数据回归分析;(2)深入分析导致IPO长期弱势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3)提出建议,推动深圳A股市场IPO的发展。

方法上,本文将采用大量的数据统计和数理统计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

同时,本文也将参考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文献,并结合深圳A股市场的实际情况,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3. 研究意义本文通过对深圳A股市场IPO长期弱势现象的实证研究,为当今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实践意义。

通过对深圳A股市场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更清晰地展现在某些、甚至大部分情况下,IPO市场的重要性和其股票市场在经济中的定位。

同时,探讨导致IPO长期弱势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更有助于为当前市场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

本文的研究还将为我国未来的股票市场发展提供指导和思路,也将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4. 研究计划(1)编写开题报告,确认研究计划;(2)对深圳A股市场IPO的历史数据进行回归分析;(3)分析导致IPO长期弱势的原因;(4)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5)对整个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6)整理研究结果,完成学术论文的撰写和总结。

我国IPO长期弱势及基于异质信念的解释的开题报告

我国IPO长期弱势及基于异质信念的解释的开题报告

我国IPO长期弱势及基于异质信念的解释的开题报告题目:我国IPO长期弱势及基于异质信念的解释摘要:IPO是一种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向公众筹资的方式,是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

然而,我国IPO市场长期以来一直表现出弱势,发行效率低、发行周期长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市场参与者。

本文将基于异质信念理论,从外部环境、内部因素、市场机制等方面解释我国IPO长期弱势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推动我国IPO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IPO,异质信念,发行效率,发行周期,政策建议1.研究背景和意义IPO是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也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新兴市场的我国IPO市场,虽然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长期以来一直表现出弱势。

具体表现为发行效率低,发行周期长,审核时间长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融资能力,也影响了市场参与者的信心,因此研究我国IPO市场长期弱势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于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内容和方法2.1 研究内容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国IPO市场长期弱势的原因:(1)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政策、市场情况、国际背景等方面,政策是否稳定、市场是否繁荣等因素都会影响企业IPO的意愿和条件。

(2)内部因素:包括企业自身的规模、行业、财务状况等方面,企业规模、行业特点、财务状况等都会对IPO的准备、申请和发行等环节产生影响。

(3)市场机制:包括发行方式、定价机制、投资者保护等方面,IPO市场的机制是否公平、公正,是否能够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等都会对市场参与者的信心产生重要影响。

2.2 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对我国IPO市场的基本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包括历史和现状等方面。

(2)对IPO市场的理论框架进行建立和阐述,了解IPO市场的基本机制和运作规律。

(3)从外部环境、内部因素、市场机制等方面解释我国IPO市场长期弱势的原因。

我国中小板IPO股票长期走势实证研究

我国中小板IPO股票长期走势实证研究

我国中小板IPO股票长期走势实证研究
王永胜;郁万荣
【期刊名称】《财会通讯:综合版》
【年(卷),期】2012(000)035
【摘要】一、引言关于IP0长期表现的研究较早见于Stoll和curley(1970),他们以美国证券市场中205只规模较小的新股为研究样本,发现短期内这些股票存在着超额收益,但长期的收益率弱于市场大盘的收益率。

Ritter(1991)以1975年到1984年间在美国证券市场新发行的1526个IPO公司为样本,发现这些公司上市三年后的收益率为34.47%,然而以行业和规模为标准所选择的匹配公司同时期的收益率为61.86%,与这些匹配公司的收益相比,这些IPO公司的长期收益率显著低于匹配公司的收益率。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王永胜;郁万荣
【作者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Block Booking理论视角看我国股票市场IPO折价现象——沪深A股IPO数据的实证研究 [J], 邹春昊
2.我国股票IPOs长期弱势现象的实证研究 [J], 王春峰;罗建春
3.我国股票IPOs热销市场的实证研究 [J], 应益荣;刘士杰
4.基于我国中小板股票市场IPO定价的实证分析 [J], 党楠;徐丹萍
5.我国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IPO抑价比较研究 [J], 冯玉梅;肖建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我国IPO定价合理性的实证分析》范文

《2024年我国IPO定价合理性的实证分析》范文

《我国IPO定价合理性的实证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IPO(首次公开发行)已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

然而,IPO定价的合理性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探讨我国IPO定价的合理性,以期为投资者、企业及监管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IPO定价的合理性对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以及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IPO定价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价值,为投资者提供准确的投资决策依据,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实现融资目标,推动企业发展。

因此,研究我国IPO定价的合理性,对于完善资本市场、保护投资者权益以及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收集我国A股市场近几年的IPO数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证券交易所公布的IPO数据、财经媒体及权威数据库。

四、实证分析1. IPO定价与市场关系的实证分析通过对比IPO定价与市场表现的关系,发现合理的IPO定价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市场价值。

具体而言,当IPO定价在合理范围内时,企业的股价在上市后的表现较为稳定,且具有较好的增长潜力。

反之,若IPO定价过高或过低,则可能导致企业股价在上市后出现大幅波动,影响投资者的利益。

2. IPO定价与财务指标的实证分析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发现企业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偿债能力等财务指标与IPO定价的合理性密切相关。

具体而言,具有较强盈利能力和成长潜力的企业,其IPO定价往往更为合理。

此外,企业的偿债能力也是投资者关注的重要方面,合理的IPO定价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

3. IPO定价与市场供需关系的实证分析市场供需关系对IPO定价具有重要影响。

当市场需求旺盛时,企业往往会获得较高的估值,从而导致IPO定价偏高。

反之,当市场供大于求时,IPO定价可能偏低。

因此,在分析IPO定价的合理性时,应充分考虑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实证分析,本文认为我国IPO定价在总体上呈现出合理性,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中国新股长期走势实证研究

中国新股长期走势实证研究

中国新股长期走势实证研究
丁松良
【期刊名称】《南开经济研究》
【年(卷),期】2003(000)003
【摘要】新股长期弱势是首次公开发行问题研究中的三个"异常"现象之一,本文对
中国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新股的长期走势问题作了一个实证研究.我们采用沪深
股市在1994年至1999年之间上市的735只股票作为样本数据,考察新股上市后
三年的长期走势,结果发现新股在上市后表现出短期弱势、长期强势的走势特征.从
因素分析来看,不同市值组的走势表现出较大差异,新股长期走势符合流行效应解释、差异性预期解释.
【总页数】8页(P55-62)
【作者】丁松良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金融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
【相关文献】
1.中国证券市场新股长期回报的实证研究 [J], 白仲光;张维
2.中国新股首日抑价现象的实证研究 [J], 程佳荪
3.中国股市新股破发的原因——基于随机成本边界模型的实证研究 [J], 史欣向;钟伟;万自强
4.我国新股发行与上市时间间隔假说实证研究——兼议新股发行与上市联动机制
[J], 陈海明;李东
5.新股发行的热销市场现象分析——中国股市的一个实证研究 [J], 孙君敏;邓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新股弱势研究方法差异性描述
(&--& ) 首次 提出 ./( 与 01/( 可以 用来回答不 ()**+, 用该 同的问题。 考虑一个 &" 个月的 ./( 和一个年度 01/(。 因此, 对 &" 个月的 ./( 除以 &" 得到平均每月超额回报率。 就相当于 零假设样本公司 &" 个月的 ./( 等于 # 进行检验, 检验零假设: 样本公司在事件年中平均每月超额回报率等于 这与对零假设年度平均超额报酬率等于 # 的检验是不等 #。 (&--8 ) 价的, 而该检验需要使用 01/( 模型。 02,3+, 和 4567 采用模拟抽样的研究方法发现, 以市场收益率为基准的年度 总体而言, 其 ./( 等于 9: 。 01/( 等于 # 的样本, 这就意味着, 当忽略两种模型之间的区别时, 即在只运 有可能得到不准确甚至是与事实完 用 ./( 模型的情况下, 全相反的结论。 换句话说, 01/( 与 ./( 模型在事件研究中 或许存在差异性。 那么在我国 ;<= 长期表现研究中是不是也 存在类似的问题, 也就是说, 两者在研究 ;<= 长期表现时是 否存在差异?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在 02,3+, 和 4567 的方 法上进行扩展, 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 ’ ( !# > !& )#$%& ’ * "% % ? & …… +@ ’ ? &A %!’ "A BA !A 9 其中, + 表示所选样本数量; ’ 表示所考察的年份数; !# 和 !& 是回归系数。 显然, 如果 01/( 与 ./( 模型在 ;<= 长期表现研究中 是没有差异的, 那么回归系数 !# 和 !& 应该分别等于 # 和 & 。 相反, 如果存在显著差异, 说明两个模型之间存在差异性。
四、 差异性实证结果
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 ;<= 长期表现的研究期限一 般为 B 年, 最长取 9 年。 为了讨论 01/( 与 ./( 模型在不同 即在 9 组横截面数据上 横截面上的差异性, 本文选择 9 年, 进行两个模型的差异性检验。 为简单起见, 本文以月为单位进行计算, 并定义第 & 个 月的简单回报率的计算基础是上市首日收盘价与当月收盘 价。 显然这一定义会导致不同个股在第一个交易月的实际长 度不等, 但考虑到样本容量较大, 平均意义上说不会给结果 的可信性带来灾难性影响! 。 (B ) (& ) 分别计算各个 ;<= 公司的 9 个交易 按照公式 J (! ) 分别进行 9 次回归, 然后运用公式 年度的 01/( 和 ./(, 得到结果见表 " 。 总的来看, 在任何一个横截面上, 任何一个基准下, !& 都 是显著不等于 & 的。 开始 !# 则对不同的基准反映比较强烈, 随着时间的推移显著性逐渐 不能拒绝 !# 等于 # 的零假设, 增强, 但第一次出现显著不等于 # 的时间随着基准收益率的 其后逐渐走低, 两 变化而不同。 说明前两年 ./( 高于 01/(, 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为了进一步观察各个回归系数的趋势变化以及不同基 准的选择对 回归系数 的影响, 本文 将长期 表现研究 期限拉 长, 但限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历史, 只能给出 K 个年份的回归 结果, 见图 & 。 可以看出, 从解释力度上说 ./( 与 01/( 之间 存在比较稳定的关系, 对基准收益率的变化基本没有反应,
三、 数据描述
(一 ) 数据来源 该数据库包 本文所用的 ;<= 数据取自 .CD/( 数据库, 括 截至 到 "##" 年 &" 月 B& 日 沪 深 两 市 所 有 股 票 的 历 史 数 (EEEF GG+F H6IF H7) 所 据。 ;<= 的判定以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公布的股票为准, 鉴于深市 "### 年以后就不再发行新股, 沪 深两市的关联程度较高, 且长期弱势的研究至少需要上市后 一年的数据, 因此本文仅以 "##& 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 ;<= 公司为研究对象。 (二 ) 样本选择 我国证券市场是个新兴市场, 很多方面还没有形成固定 的模式, 尤其是在一级市场上, 从发行制度、 发行价格的制 定、 具体发行方式到涨跌幅限制等方面都在不停地变化, 导 致在国内关于新股长期表现研究中的样本选择问题上存在 ("### ) 以发行方式为标准将样本限 较大差异。 王美今, 张松 ("##& ) 定在 &--$ 年以后; 刘力, 李文德 将上交所取消对新股 首日涨跌幅 和交易量的 限制作为选 择样本的 界限, 此前的
( (
)!"#( % % !"#$ > % ? "#$ & ’ & "#$ ( @
$%’ $%’
(# )
(即以首日收盘价买入新股, 买入并持有策略 A 时期内, 到月末结清头寸 ) 下的超额报酬率为:
( (
*+!"#( > ’ & ’ B "#$ ( C ’ & ’ B ’ & "#$ ( (
$%’ $%’
要排除这种上市时间的差异所造成的影响是可以实现 ! 当然, 的, 比如类似于 ()**+, % &--& ’ 的作法, 运用日回报率进行计算, 并规定 连续 "& 个交易日为一个交易月。 这种方法不仅使计算量急剧增加, (.27)72A 而且会增大再平衡偏差对两个模型计算结果的影响 。 D)HL2+M5A NL2M+,A O6I2HPA &--$ )
一、 均值调整模型方法描述
新股弱势程度用超额报酬率来描述: (’ ) !"#$ % "#$ & ’ & "#$ ( 其中, !"#$ 是第 # 只股票在第 $ 时期的超额报酬率; "#$ 是第 # 只股票在第 $ 时期的简单回报率; ’ & "#$ ( 是第 # 只股 票在第 $ 时期的基准收益率。 得到累积超额报酬率: 将 ( 时期内的超额报酬率加总,
显然在新股长期弱势的研究中, 基准收益率的选择非常 (’3-$ ) 关键。 正如 D5E5 所指出的, 任何表现检验都必须说明 “ ” 什么是 正常 收益率。 一般金融理论认为, 如果存在普遍的 和可测量的经济风险因素, 或者存在某些有助于测定预期回 报率的公司特性, 那么研究者必须利用那些具有与样本公司 类似风险因素或者对回报具有决定性作用特征的公司构造 一个组合, 将该组合的回报率作为基准收益率, 然后将样本 公司的回报率与该基准回报率进行对比。 如果基准收益率本 身不能代表均衡收益率或者基准收益率与新股实际收益率 之间不存在可比性, 那么新股长期弱势概念将不具有任何讨 论价值。 均值调整模型中最常用的两个基准收益率是市场收 益率和匹配公司收益率。 市场收益率是整个市场消除非系统性风险之后的平均 资本成本率, 也是该市场上资本的均衡收益率, 具有很好的 基准收益率性质, 一般用市场指数来计算。 由于每个证券市 场都有自己的市场指 数, 因此该方法 不受市场成熟度的限 对于非 制, 运用范围广泛。 然而从 :;*F 理论出发人们会问, 系统性风险不同的个股均采用市场平均收益率为基准是否 会导致结果的偏差呢? 例如, 如果由于新股没有历史交易数 据可供参考而导致其投资风险增大, 即非系统性风险增加, 是否会造成用市场收益率调整后的新股长期收益结果中出 现正偏差呢? 但是将新股看成一个投资组合时, 会发现这个 组合的风险与市场风险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尽管在国外的 相关文献中还没有关于这个问题的详细讨论, 但至少在我国 (#$$$ ) 对 ’33% 年 ’ 月到 证券市场上是这样的。 王美今、 张松 ’33- 年 3 月在上交所上市的 ’’$ 只新股上市后两年的 ! 系 而且统计上不能拒绝平均值等 数进行测算, 平均值为 $G 3H , 于 ’ 的零假设。 相比之下, 匹配公司收益率方法对市场成熟度的要求要
(" )
收稿日期: #$$, C ’$ C #H (’3-% C ) 作者简介: 杜俊涛 , 男, 河北涞水人, 博士, 中山大学工商管 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广发证券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 研 究方向: 金融经济学、 资产定价。
!"
金融教学与研究
高一些。 在以上市公司为匹配公司的情况下, 一般选择在新 ( 指配股和增发 ) 股上市时的前三年没有发行新股 的上市公 还有一种是选择非上市公司 司, 如 ()**+, % &--& ’ 的处理方法; 匹配公司, 显然这在数据收集方面会增加很多工作量。 从现 有的文献来看, 匹配公司的选择标准主要是行业、 规模因素, 其他的还有发行市盈率、 现金流与发行价之比、 销售收入与 发行价之比等。 总之, 这种方法在新兴市场中运用难度较大。 鉴于此, 本文采用市场收益率作为基准收益率进行研究。
!!
金融教学与研究
而且也没有随着时间的累加而改变多少。 图 ’ 还显示, 单从 数值的角度看, !$ 和 !’ 对基准收益率的变化反应非常迟钝。 综上说明, 目前我国关于 789 长期表现研究的结论只与所选 择的方法有关, 与三种现有基准收益率的选择无关, 或者说 45/2 和 6/2 之间的差异性与市场收益率的核算标准选择 无关。 表#
长期弱势; 差异性; 实证研究 词: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C ",!! & #$$% ( $# C $$!" C $"
中图分类号: DH"$I 3
)../01/2 & ’3-, ( 首次对发行价与首日收盘价之间的关 (新发 系进行系统性研究, 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 )*+ ) ) ( 是 行股票 的异常现象。 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新股抑价, (# ) 指新股发行价格明显低于首日收盘价现象; 长期弱势, 是 指 )*+ 上市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走势弱于大盘或匹配公 “热市场 ” (" ) 现象, 是指某一段时间内进行 )*+ 并 司的现象; 上市的公司相当密集, 另一段时间则相对稀少。 本文借鉴 (’33- ) ( 累积超常收益 的研究方法, 讨论 :;< 456.76 和 89/2 ( 购买—持有超常收益率 ) 在我国新股长期弱势 率) 与 4=;< 研究中的差异性, 并讨论对我国 )*+ 长期弱势进行实证检验 中的不同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