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薛宝钗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说薛宝钗的‚冷‛
内容提要: 本文别开生面在对‚冷香丸‛的制法与象征意义分析的基础上, 对薛宝权‚冷‛的表现进行了具体分析, 从而认识薛宝钗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意义。

关键词: 宝钗; 冷; 传统文化意义
宝钗被评论家否定的一条重要证据是她的‚冷‛她服的是‚冷香丸‛ , 治的是‚胎里带来的热毒‛ ,抽的花签诗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 作人的原则是避嫌, ‚不关己事不开口, 一问摇头三不知‛。

‚金训儿投井‛ , 似比王夫人冷酷; 柳湘莲出走, 更比薛呆子无情,简直成了冷血动物。

直使有的评论家真的从血型上去找薛宝钗之‚冷‛的生理学依据或从弗洛伊德心理学中去搬运家数。

如何认识宝钗之‚冷‛ , 《红楼梦》文本才是最可靠的分析依据。

冷香丸‛的制法及其象征意义
癫头和尚送的这个‚海上方‛ , 确实见所未见, 闻所未闻, 请看它的制法: 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 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 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 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

将这四样花蕊, 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 和在药末子一处, 一齐研好。

又要雨水一2 口一红楼梦学刊这日的雨水十二钱, 白
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 霜降这日的霜十二
钱, 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

把这四样水调匀, 和了药, 再加十二钱蜂蜜, 十二钱白糖, 丸了龙眼大的丸子, 盛在旧磁坛内, 埋在花根底下。

若发了病时, 拿出来吃一丸, 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埋在梨花树底下。

这就是那癫头和尚说的, 叫作‚冷香丸‛。

(第7 回)我们今天对‚冷香丸‛的理解过于简单、粗糙, 失其本义。

我想至少下列意象不容忽略:
一、高洁: ‚冷香丸‛是诗意的象征、高洁的象征。

制作‚冷香丸‛的四种花蕊是白牡丹、白荷花、白芙蓉花、白梅花诗人称这些花为‚冷香‛ , 分别见于唐宋诗词。

唐代诗人薛能诗《牡丹》(第四首) 有‚浓艳冷香新盖后, 好风乾雨正开时。

‛(《全唐诗》卷5 60 )宋代词人姜夔的《念奴娇》‚嫣然摇动, 冷香飞上诗句‛。

(《白石道人歌曲》三) 写夏日荷花, 王维《辛夷坞》‚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曹‛。

(《全唐诗》卷12 8) 虽然不见‚冷香‛字面, 但木芙蓉花的清冷幽香透过全诗的意境凸显(秋花也有以‚冷香‛形容菊花的, 如唐王建诗《野菊》: ‚晚艳出荒篱, 冷香著秋水‛。

《全唐诗》卷3 01 )冬日梅花则见于宋代诗僧道潜的《与元规话别》冷香秀色谁为主, 趁取
花时更一来‛。

(《参寥子集》五)。

这四
种花, 本身就是诗人常咏的对象, 也是高洁的象征, 其上着一‚白‛字, 更显淡雅素净! 正因太过淡雅, 所以白居易在《白牡丹》诗中感叹‚白花冷澹无人爱, 亦占芳名道牡丹‛ , ¹这实是对世人喜浓艳而轻素朴的反讽。

以花蕊为药, 可是吃烟火人想得出者? 也是吃烟火人用以为药者? 只此亦可见宝钗之超凡脱俗。

二、天巧: 天意与人工的奇妙结合。

如果说, 四种花蕊的采集, 尚以人力可为, 那调制花粉的‚这等水‛ : 雨水这日的雨水, 白露这日的露水, 霜降这日的霜, 小雪这日的雪, 那就纯属天意了。

这种难得的巧合, 如果不是天意成全,漫说薛宝钗的‚冷‛
2 2 1
‚冷香丸‛是无法制成的, 癫头和尚竟然为宝钗制成了。

这实际上象征着宝钗的人生境界已达到天意与人工的奇妙结合, 宝钗的理性精神, 虽为后天人力所为, 实已进人自然天成之境。

三、神化: 将宝钗代表的理性之真, 与二玉代表的性灵之真, 都作为人生的极高境界加以神化。

宝玉失玉, 是癫头和尚送来, 宝钗的‚冷香丸‛ , 也是癫头和尚制来。

宝玉黛玉是三生石畔、灵河岸边的神瑛侍者
和绛珠仙草; 而冷香丸‛也是‚从放春山采来, 以灌愁海水和成, 烦广寒玉兔捣碎, 在太虚幻境空灵殿上炮制配合者也四、象征理性精神对现实世界的救治作用。

‚冷香丸‛是为治疗‚胎里带来的热毒‛—私欲的需要。

人的生存需要、欲望, 所谓‚食色, 性也‛尚属正常。

但是, 这种欲望,如果超出生存的正常需要, 变成‚热毒‛则需要用‚冷香丸‛的理性精神去冷却、去治疗。

此其一也。

其二, 现实世界酸甜苦辣、人生五味。

面对‚处处风波处处愁‛的世界, 就要服用‚冷香丸‛去冷静地面对。

正如脂砚斋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句后批道: ‚末用黄柏更妙。

可知甘苦二字,不独十二钗, 世皆同有
者‛。

( 甲戌夹批) 戚序本亦有: ‚历著炎凉,
知著甘苦, 虽离别亦能自安, 故名曰‘冷香丸’ , 又以为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者’,。

»五、‚冷香丸‛制作中处处突出‚十二‛ , 象征十二金钗, 象征大观园的所有女性, 她们又何尝没有‚胎里带来的热毒‛ , 又何尝不经历人世的艰辛? 她们也需要用理性精神去战胜自我, 消除‚热毒‛ : 直面现实, 顽强生存。

理解了‚冷香丸‛的丰富内涵, 我们再来看宝钗的‚冷‛ , 才能掌握分析的分寸, 了解形象的本质。

关于宝钗‚冷‛的描写种种
‚任是无情也动人‛
—二宝关系的形象写照
此语出自第63 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 宝钗掣的花签上的一句唐诗。

签上画着一枝牡丹, 题着‚艳冠群芳‛四字和小字镌刻的这句诗, 接着芳官拣她极好的唱了一首“赏花时」: ‚翠风毛翎扎帚叉, 闲踏天门扫落花。

您看那风起玉尘沙。

猛可的那一层云下, 抵多少门外即天涯。

您再休要剑斩黄龙一线儿差, 再休向东老贫穷卖酒家。

您与俺眼向云霞。

洞宾呵, 您得了人可便早些儿回话,若迟呵, 错教人留恨碧桃
花‛。

这段描写, 出神人化。

宝玉先是‚口内颠来倒去念‘任是无情也动人‛’ , 弄得宝玉忘乎一切, ‚颠来倒去念‛此诗句, 看来此诗特为二宝关系而设, 是特指而非泛指, 如果将其泛化, 似有任意扩大外延之嫌。

接着芳官唱的曲子, 写仙人吕洞宾等人的生活, 宝玉听了, ‚眼看着芳官不语‛。

一向好动好闹的宝玉, 此刻却沉默‚不语‛ , 其中含有多少遐思和人生感叹: 宝玉的寿宴上不唱祝寿词而唱仙人生活的情趣曲, 预伏着宝玉出家, 宝钗过着‚门外即天涯‛的清冷寡居生活。

(后7 回写芳官出家此处也提供了一点线索。

)
我们还是回到令宝玉颠来倒去念个不休的‚任是无情也动人‛。

这里的‚无情‛ , 乃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 故动人。

如真以为无情‛ , 心似死水, 或曰虚情、伪情则纯属误解, 这种‚无情‛之
情‛ , 是以理制情, 是‚发乎情止于礼义‛之情。

从第8 回描写‚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 宝钗把玩‚宝玉‛反复念叨‚莫失莫忘, 仙寿恒昌‛ , 宝玉又念金锁上的一联‚不离不弃, 芳龄永继‛ , 又说‚正好一对儿‛。

这种爱意, 若隐若现, 若即若离。

到28 回‚薛宝钗羞笼红察串‛ , 这个‚从来不爱花儿粉儿‛的宝姐姐, 佩戴着贵妃所赐红庸串去王夫人与贾母处, 表示自己对贵妃赐物的感激, 偏又路上看漫说薛宝钗的‚冷
‛一2 2 了一
见宝玉与黛玉在一起。

宝钗分明看见, 只装看不见, 低着头过去了。

在贾母处, 偏见宝玉在这里。

宝玉笑问道: ‚宝姐姐, 我瞧瞧你的红察串子? ‛
这是一幅‚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天然图画, 全幅几个部分组成, 先有宝玉黛玉互诉心曲, 宝玉发誓:
‚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 第四个人就是妹妹了。

要有第五个人, 我也说个誓。

‛林黛玉道:
‚你也不用说誓。

.我知道你心里有妹妹, 但只见了姐姐, 就把妹妹忘了。

‛接着就是进人画面一角的宝钗, 看见了宝黛为避嫌只装不见, 低头前行。

这就是因有金玉姻缘之说‚总远着宝玉‛的宝钗, 又因元春赐物独与宝玉同而‚越发没意思起来‛ , 并
为宝玉被黛玉缠绵住了而庆幸的宝钗, 这似乎是写宝钗的‚无情‛ , 这是以理制情后的表现。

有人说, 宝钗笼着红赓串故意出现在宝玉之前挑逗宝玉, 这样理解真把宝钗形象表面化、肤浅化了宝钗是为向王夫人和贾母表达对贵妃赠物的感激之情才笼着红康
串来的。

第57 回写从来不爱‚富丽闲妆‛的宝钗当看到穷得当棉衣的帕烟却佩有碧玉佩,(是探春见她戒清寒送的)。

宝钗劝她从实守分。

帕烟马上要取下时, 宝钗却说她也太听话了, 现在取下来, 岂不辜负了她的好心。

这里似也有我虽不爱这些, 但也不能辜负元妃好心这一层意思。

这就更显出平日出自自然的素淡之妆,一旦装饰, 更觉动人, 加上勾魂摄魄的丰神美韵, 把个宝玉看呆了。

这些构成了第二幅, 宝钗褪红庸串, 宝玉呆看呆想图。

表现宝玉‚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的情态, 极其形象地刻划了宝钗的‚无
情‛、‚动人‛。

第三幅是突人的黛玉叫着呆雁图。

在这幅图中, 黛玉因爱得深而生妒意, 其机敏、形
象的应答着实叫人爱怜, 而宝钗敦厚、真诚, 浑然不觉黛玉的妒意、尖刻, 反而关切地问道; ‚你又
禁不得风儿吹, 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 ‛‚呆雁在哪里呢? 我也瞧一瞧。

‛这一幅幅画面中的人物全是美的, 宝玉对宝钗的忘情, 是自然人性对美的追求和崇拜; 黛玉的妒忌尖刻, 正是表现她对爱情
一2 4 一红楼梦学刊

二0 0 四年第二辑
的执著和热烈; 而宝钗的无情动人, 正是代表古典美的最高境界,大雅若俗, 大智若愚, 大美若朴。

宝玉挨打之后, 宝钗来探病, 说: ‚早听人一句话, 也不至今日。

别说老太太, 太太心疼, 就是我们看着, 心里也疼。

‛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 自悔说的话急了, 不觉的就红了脸, 低下头来。

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 大有深意, 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 红了脸, 低下头只管弄衣带, 那一种娇羞怯怯, 非可形容得出者, 不觉心中大畅, 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

宝钗又是劝说, 又拿了药来交给袭人。

袭人赶着送出院外, 说: ‚姑娘倒费心了。

改日宝二爷好了, 亲自来谢。

‛宝钗回头笑道: ‚有什么谢处。

你只劝他好生静养, 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

‛并嘱咐‚不必惊动
老太太太太众人‛。

宝钗说‚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 , 足见只为宝玉, 袭人却对太太说了, 有出自己意的邀功之嫌。

其‚胎里带来的热毒‛差点蔓延, 是‚冷香丸‛的神奇效用即时将其冷却。

纵观宝钗对宝玉之情, 既不是放纵自己的感情, 也不是放任宝玉性灵之情, 而更体现在一再见机劝导。

宝玉挨打后的深情式劝导, 起诗社时‚富贵闲人‛‚无事忙‛的幽默式劝导, 称赞香菱学诗时的感叹式劝导, 第1 18 回讨论人品根抵时的论辩式劝导等等, 宝钗深知其不可劝而劝之, 体现了儒家‚铁肩担道义‛的孜孜汲汲精神, 更体现了视宝玉为‚真
人‛、为亲人才恨铁不成钢的深挚之情。

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似冷实热这是‚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一回(第45
回) 中, 宝钗向黛玉说的黛玉有感于宝钗的劝导, 又从病理上指导她用食补法治病, 又准备送燕窝。

故黛玉十分感动地说: ‚东西事小, 难得你多情如此。

‛宝钗道: ‚这有什么放在口头的。

只愁我

‛一2 2 5 一
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

‛有评论者在‚只愁失于应候‛六字下加着重号以提示读者与‚多情‛无涉,
只是‚应候‛罢了¼。

如何理解这句话, 这位评家倒是故意挑刺。

为了适应批判的需要, 将日常人物对话应取的谦逊态度也较起真来, 真的看作只是‚应候‛罢了。

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是我愁的是不能在人人跟前做到周全服务。

这就回答了黛玉的对她个人的‚多情如此‛ , 表达
了为众姐妹做点有益之事的想法½。

这种想法十分可取, 代表了传统文化的仁爱精神。

在实际操作时, 宝钗的服务精神似体现如下特点:既有真情、深情的一面, 也有平衡关系应酬的一面; 既不显得过分亲密热烈, 也不显得过于冷淡疏远; 不表现谁厚谁薄, 谁亲谁疏, 她把自己的感性行动也用严格的理性精神规范制约。

有时看似冷淡有余, 实则热情内蕴。

送礼时, 她不忘送给贾环一份;( 第67 回) 品螃蟹时不忘送给赵、周二位‚苦瓤子‛姨娘;( 第38 回) 她为帕烟赎当;( 第49 回) ,为湘云作东;( 第38 回) ; 送黛玉燕窝;( 第45 回) 。

谁有困难, 她
都慷慨相助。

她却嫌厌湘云嘴多赌噪, 名之曰‚疯湘云之话多‛( 第50 回) , 雨夜也不去造访黛玉, 虽然白天刚刚缔结金兰契( 第45 问) 因为这些都不符合
她的理性精神。

后四十回写宝钗打发婆子送荔枝蜜饯壹瓶给黛玉, 却特特让婆子在黛玉前说出还送
两瓶给宝玉, ( 第82 回) 这种描写故意显示谁厚谁薄, 不知不觉中偏离了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形象。

如第67 回写分送土仪, 特特将黛玉_______的‚加厚一倍‛ , 也只是作者的叙述语, 而非送礼人直接向黛玉表述其亲厚过于他人。

不关已事不开口, 一问摇头三不知—避嫌对容易引起矛盾、误会的人和事, 宝钗常常采取回避态度, 表现为冷淡、冷漠甚或冷峻。

(红楼梦》以其冷峻的现实主义如椽巨笔, 极其深刻地揭示了贾府的形形色色的犬牙交错的尖锐激烈的矛盾纠葛; 主与主主与仆、仆与仆、父子、母子、夫妻、妻妾、嫡庶, 长、幼、老、少构成你中有我、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网。

这里娇莺咤燕, 那里召将飞符; 茉莉粉事件未清, 获荃霜窃案又生; 贾赦欲娶鸳鸯女, 廉耻不顾, 谁敢多言; 贾琏偷娶尤二姐, 凤姐泼醋, 谁敢阻谏? 邢夫人虎视耽耽; 就是平日念《金刚经》的王夫人又何尝不是‚要害咱们的‛ (第49 回)。

处在这样一种充满矛盾是非之境地的大观园女儿们, 宝钗最清醒,她的‚不关己事不开口, 一问摇头三不知‛的‚避嫌‛策略, 其对贾府是非曲直的冷漠, 其对‚眼前道路无经纬, 皮里春秋空黑黄‛的荒淫主子的冷峻, 正是她既保持自己的清高、洁身自好, 又冷眼旁观世道人心, 不卷人剪不断、理还乱的是非之
中的清醒的处世之道。

且看贾琏偷娶尤二姐之后凤姐生气, 莺儿送土仪见出端倪向宝钗汇报, 莺儿走近前来一步, 挨着宝钗悄悄的说道: ‚刚才我到
琏二奶奶那边, 看见二奶奶一脸的怒气。

我送下东西出来时, 悄悄的问小红, 说刚才二奶奶从老太太屋里回来, 不似往日欢天喜地的, 叫了平儿去, 卿卿咕咕的不知说了些什么。

看那个光景, 倒象
有什么大事的似的。

姑娘没听见那边老太太有什么事? 宝钗听了, 也自己纳闷, 想不出凤姐是为什么有气, 便道: ‘各人家有各人的事, 咱们那里管得。

‛, (第67 回) (袭人得知消息则立即去向凤姐问安。

)宝钗与是非, 保持界限, 保持距离, 能避嫌的尽量避嫌。

滴翠亭扑蝶, 清末红学家刘履芬评说: ‚宝钗见宝玉进潇湘馆, 即抽身走回。

听小红同坠儿私语, 便假装寻人, 善于避嫌, 是宝钗一生得力处。

‛¾第62 回写到: 宝钗一进角门, 宝钗便命婆子将门锁上, 把钥匙要了自己拿着。

宝玉忙说: ‚这一道门何必关, 又没多的人漫说薛宝钗的‚冷‛一2 2 7 一走。

况且姨娘、姐姐、妹妹都在里头, 倘或家去取什么, 岂不费事。

‛宝钗笑道: ‚小心没过逾的。

你瞧你们那边, 这几日七事八事: 竟没有我们这边的人, 可知是这门关的有功效了。

⋯⋯纵有了
事, 就赖不着这边的人了。

‛宝玉笑道: ‚原来姐姐也知道我们那边近日丢了东西? ‛宝钗笑道: ‚你只知道玫瑰露和获荃霜两件, 乃因人而及物。

若非因人, 你连这两件还不知道呢。

殊不知还有几件
比这两件大的呢。

若以后叨登不出来, 是大家的造化, 若叨登出来, 不知里头连累多少人呢。

你也是不管事的人, 我才告诉你。

平儿是个明白人, 我前儿也告诉了他, 皆因他奶奶不在外头, 所以使他明白了
若不出来, 大家乐得丢开手。

若犯出来, 他心里已有稿子, 自有头绪, 就冤屈不着平人了。

你只听我说, 以后留神小心就是了, 这话也不可对第二个人讲。

‛这段话虽短, 信息量却非常丰富。

正如王蒙在《红楼启示录》中所说:宝钗清楚一切却决不介入, 而是要把自己的角门牢锁上, 用‚关门主义‛来求得自身的清白与太平—‚纵有了事,就赖不着这边的人了‛ , 保持界限, 保持距离, 乃是自我保护的良方。

说是完全不介入吧, 却又把一些情况告诉了平儿, 平儿是个明白人⋯⋯‛是的, 这样, 宝钗就既没有闲臵自己的聪明与信息灵通, 也没有因自己的信息传播而挑起新的事端、伤害或得罪更多的人, 更没有卷入陷入什么纷争, 而是实际上与平儿这位善搞平衡、颇有人望的人物结盟, 实际上充当了平儿的顾问或者老师, 实
际上在贾府的诸种冲突中起了她所能起到的‚健康‛作用。

由她告诉平儿, 说明此外再无其他主子或半主子掌握情况, 在获得信息方面, 宝钗是独占鳌头。

⋯⋯在行动方面, 她极有限。

知之不厌其多, 行之不厌其少,高! 知止而后有定。

行于所当行, 止于所不可不止, 自然就镇定自若, ⋯⋯除了平儿她告诉了宝
_______玉, ⋯⋯实际上这也是和宝玉的结盟, 显示
自己的高尚的操守与清明如镜的头脑, 也显示
自己对宝玉的信任与亲昵。

做人做事能达到这个档次, 仅用心术、城府是解释不了的。

不能否认宝钗对众人的善意, 对自己的节制, 出污泥而不染的清高, 息事宁人的处世哲学。

¿‚不关己事不开口, 一问摇头三不知‛ ( 第5 回) 出自凤姐之口, 其深意我们也可得知一二了。

分离聚合皆前定, 何必枉悲伤
对‚命‛—生活中的偶发事件, 偶发悲剧À她不沉
溺于命运的偶然性带来的痛苦, 而是直面现实的人生, 表现出令人惊奇难解的冷静。

这也是为论者误解较多的被作为宝钗‚冷酷‛的铁证的有金训儿投井、柳湘莲出走、冲喜时向宝玉避告林姑娘死了, 以致有
的论者把宝钗看得比王夫人、薛呆子还要‚冷酷‛ , 还要没有人性,甚至认为宝玉出走, 宝钗守活寡乃罪
有应得, 视为‚活该‛的大快人心之事。

我们还是以文本为依据, 看看作者是如何写的。

从文本看, 这些事件都有一个总的前提: 首先这都是命运中偶然发生的悲剧, 悲剧发生的原因, 与宝钗毫无关联, 并且宝钗也不希望这些悲剧发生。

其次, 悲剧既然已经发生, 就不是伤心流泪, 甚至忘乎一切、沉浸于悲剧带来的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可以解救的。

眼泪不能令死者复生, 悲哀亦不能感召出走者。

这种对命运悲剧无可奈何而又以冷静处臵的理智态度, 应该说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不得已只能如此
的。

与缺乏人性的冷酷无情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我在《会做人—人性美的闪光》一文中对‚金91 儿投井‛事件作过较详细的漫说薛宝钗的‚冷‛一2 2 9 一分析, 这里且以柳湘莲出走为例, 看看‚冷酷
说‛实在无法叫人信月、为了全面、准确把握, 需要先从第47 回‚呆霸王调情遭苦打,冷郎君惧祸走他
乡‛说起。

薛姨妈见薛蟠被柳湘莲痛打, 又是心
疼, 又是发恨, 骂一回薛蟠, 又骂一回柳湘莲, 意欲告诉王夫人, 遣人寻拿柳湘莲。

宝钗忙劝道: ‚这不是什么大事, 不过他们一处吃酒, 酒后反脸常情。

谁醉了, 多挨几下子打, 也是有的。

况且咱们
家无法无天, 也是人所共知的。

妈不过是心疼的缘故。

⋯⋯如今妈先当件大事告诉众人, 倒显得妈偏心溺爱,
纵容他生事招人, 今儿偶然吃了一次亏, 妈就这样兴师动众, 倚着亲戚之势欺压常人。

‛薛姨妈听了道: ‚我的儿, 到底是你想的到, 我一时气糊涂
了。

‛宝钗笑道: ‚这才好呢。

他又不怕妈, 又不听人劝, 一天纵似一天, 吃过两三个亏, 他倒罢了。

‛薛蟠睡在炕上痛骂柳湘莲, 又命小厮们去拆他的房子, 打死他, 和他打官司。

薛姨妈禁住小厮们,
只说柳湘莲一时酒后放肆, 如今酒醒, 后悔不及, 惧罪逃走了。

薛蟠听见如此说了气方渐平。

正是薛宝钗的宽厚豁达、冷静理智, 警醒了薛姨妈, 制止了不
义的报复行动, 化解了一场冲突。

其结果, 不仅没有使泛交变为仇家, 而且当薛蟠生意途中遭遇劫匪时, 柳湘莲拔刀相助, 二人结为生死弟兄Á。

我们再回到事件的正文, 第6 回写‚情小妹耻情归地府冷
二郎一冷入空门‛ , 第67 回接叙说薛姨妈闻知湘莲已说定了尤三姐为妻, 心中甚喜, 正是高高兴兴要打算替他买房子, 治家伙, 择吉迎娶, 以报他救命之恩, 忽然得知‚三姐儿自尽了‛。

宝钗从园里过来, 薛姨妈告知此事及那柳湘莲也不知往那里去了。

真正奇怪的事, 叫人意想不到。

宝钗听了, 并不在意, 便说道: ‚俗话说的好, 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

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

前日妈妈为他救了哥哥, 商量
着替他料理, 如今已经死的死了, 走的走了,
依我说, 也只好由他罢了。

妈妈也不必为他们伤感了。

倒是自从哥哥打江南回来了一二十日, 贩了来的货物, 想来也该发完了, 那同伴去的伙计们辛辛苦苦的来回几个月了, 妈妈和哥哥商议商议,也该请一请, 酬谢
酬谢才是。

别叫人家看着无理似的。

‛对于这一事件, 明晓如、刘敬沂先生亦认为对尤三姐之死过分寡情。

清明如镜的王蒙先生也认为‚宝钗却过分了一点。

三姐自杀柳郎出家, 宝钗全不在意, 这次比对金91 儿之死的冷漠态度还令人难以理解。

柳湘莲已救过薛蟠的命, 与薛蟠拜了把兄弟啊!
宝钗不管尤柳死活, 只知建议薛蟠宴请酬谢经商的众伙计。

次日,薛蟠请客, 酒席描写极平淡乏味, 根本不能与荣府中一次又一次的吃饭相比。

但席中提起柳湘莲之事, 薛蟠长吁短叹, 伙计们见状,‘不便久坐, 不过随便喝了几杯酒⋯⋯散了’。

薛蟠与众伙计的人
情味与宝钗的冷酷成为对比。

原来薛蟠设宴一场只是为了反衬宝钗之冷、之自私。

‛À我认为, 如果从传统文化的理性精神来理解, 宝钗只是冷静理智得似乎达到了不近人情的程度。

我们且以李泽厚先生在《论语今读》中对‚命‛的解释来理解宝钗的态度。

在解‚伯牛有疾, 子问之, 自墉执其手, 曰: ‘
亡之, 命矣夫!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章时, 李先生作‚记‛曰: 为什么从‘窗外握手’而不人内看望, 有各种说法, 有说得了‘
恶病( 传染病? ) , 等等, 均不重要。

重要的是此章足见孔子远非教主或神仙, 并不能使盲目明, 病者起, 而只能慨叹命运的无据, 这本就是人生和生活。

所以‘尽人事而听天命’乃儒学义理。

‘命’者, 偶
然性也, 既非宿命, 也非神意。

即使尽力而为, 也总有各种不可抗御、不可预测的偶然, 人生常如此, 只有深深感慨而已。

偶然性之不可测, 才有‘
命的慨叹, 可见‘’非理也, 它与‘气’相连而使人难以解怀。

出生、经历, 此身存在, 莫不偶然也。

所谓‘天不易
漫说薛宝钗的‚冷‛一2 了了一
知’、‘命不可测
’ , 只好奋力人事, 知其不可而为之, 仁学之悲枪情怀, 苦难意识, 固乐感文化之不可缺欠之因素。


既然已经‚死的死了, 走的走了‛ , 也只好面对现实, 丢开悲哀, 丢尽眼前的人事, 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宴请共同担惊受怕辛辛苦苦几个月的‚同伴去的伙计们‛ , ‚别叫人看着无理似的‛。

这里的‚无理‛实是‚无情无义‛。

伙计们辛苦几个月, 回来又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