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教学目标:
1. 自主阅读,领会文章主要内容。

2. 理解主旨,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主旨,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篇童话故事叫《稻草人》,相信大家都读过。

你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对,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关于他的文章《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借助幻灯片和课下注释,介绍叶圣陶、张中行。

二、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
商酌(zhuó) 累赘(léi zhui) 拖沓(tà) 丁卯(mǎo)
躬行(gōng xíng)颠沛(diānpèi)譬如(pì)妥帖(tuǒ)
三、略读课文,了解内容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
提示:略读要求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抓住文章的大概,粗知文章的大意。

为吕叔湘先生描写标点符号。

亲自和“我”谦虚恳切的商量修改文章的意见。

亲自送客到大门外。

及时给“我”回信表达悔恨和悲伤。

严格执行自己“写话”的主张。

强调“简洁”的文风。

统一“做”和“作”的使用体例。

四、再读课文,理解主旨
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

你能找
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吗?叶圣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品析语言,体悟情感
仔细阅读,体会字里行间表达作者的何种情感?
六、课堂小结
本文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小事,赞美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思想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七、布置作业
尝试以“二三事”为题写写你身边的人。

要求:用叙议结合的手法,突出人物特点。

板书设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待人宽律己严
敬佩怀念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听、说、读、写的能力,但是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把握还需要指导。

本节课主要向学生传达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思想品格。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低,没有自学能力,部分的内容让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安排学生预习时制作名人卡片,让学生去了解叶圣陶先生。

课堂上,注重对文本的阅读,对内容的把握,问题讲究环环相扣,而不把所有问题一次抛给学生,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效果分析:
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全体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大限度的挖掘,智力好的学生吃得饱,中等水平的学生吸收得好,差的学生消化得了,学生人人学有所得。

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平等、教学民主的思想,师生信息交流畅通,情感交流融洽,合作和谐,配合默契,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去摸索、去完善,同时也会去不断地更改并优化一些其他的教学片段。

希望我的这些思考能和各位同仁有些共识,能促使我们一同去大胆地反思、优化自己的教学各片段,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

本文是张中行先生的作品,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重点塑造了叶圣陶先生的两种过人品行——待人厚和律己严。

全文语言平易,表面不动声色,而实际感情真挚,通过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再现人物全貌,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及对其人格的赞美。

评测练习:
一、填空题
1.叶圣陶,又名_________,二十世纪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中行是当代知名_________家、_________家、_________家。

3.本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主要品德是_________。

4.本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个主要主张是_________、_________。

5.叶先生认为,“做”的意思是行为,“作”的意思是_________。

6.学而不厌,_________,何有于我哉?
7.仁者见仁,_________。

8.《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_________散文。

二、选择题
9.《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举“做”、“作”分工的例子,旨在说明叶圣陶先生( )
a.宽厚
b.礼让
c.律己严
d.谦虚
10.本文选自( ) a.《流年碎影》b.《顺生论》c.《文言与白话》d.《谈文论语集》四、
三、简答题
11.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
12.叶先生写话主张的内容是什么?
课后反思:
对于文本的学习,一是离不开学生的读,通过读文本,去了解文本内容,去独立思考,
去感悟人文的品质。

二是离不开老师的精心备课。

如果要通过一篇文章,让学生去真正了解一位“大家”,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时,去查资料,让学生学生课堂更充分。

在设计本课时,注重学生的读,通过读,去更好地了解叶圣陶先生。

同时,在对文本的分析中,始终站在引导者的位置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重视学生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学习,让学生在文本中感悟到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和对他人格的赞美。

可改进之处:教学环节中,我本人对学生的引导有点欠缺,对学生回答后的评价有些地方不到位。

我应相信学生的学习、思考的能力,尽可能将课堂交给他们,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课标分析:
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学生、教师与教材编者的对话等,这些都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

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构建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

从这层意义上说,我们的语文课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读本。

所以教授本节课注重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从略读、默读到齐读,让学生在读中总结、归纳、感悟。

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既然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映,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等等。

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不要刻意去追求“标准答案”。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