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参与视野下的城市农民工
农民工城市生活中的辛勤奉献
农民工城市生活中的辛勤奉献农民工是指为了生计而离开农村,在城市从事各种劳动工作的农民。
他们以辛勤劳动和奉献精神,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辛勤奉献。
一、经济贡献农民工作为城市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在建筑、制造、服务等行业中勤劳工作,参与了许多城市基础设施和建筑工程的建设。
他们承担了许多体力劳动和技能工作,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农民工的付出不仅仅是在实际工作中,还体现在经济上。
他们以相对较低的工资水平为代价,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许多廉价的劳动力。
在低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农民工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的存在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诸如餐饮、清洁等服务,满足了人们的日常需求。
农民工的奉献,推动了城市的经济迅速发展。
二、家庭支持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除了承担自己的工作外,还承担着家庭的负担。
许多农民工背井离乡,将家人留在农村,为了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而辛勤奋斗。
他们省吃俭用,将大部分的收入寄回家乡,供养家人、供孩子上学。
农民工在城市中工作时间长,生活水平相对较低,但他们为了家人的幸福,不断努力工作,积极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他们的奉献精神体现了对家人的深爱和责任感。
三、社会和文化贡献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除了工作之余,还积极参与社会和文化活动,为城市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许多农民工加入了各种社团组织,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
他们组织各种文化活动,推广民俗文化,传承和发扬传统技艺,为城市的文化多样性作出了贡献。
他们的努力凝聚了城市居民的情感,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
农民工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注弱势群体,捐助物资,奉献爱心。
他们在城市中扮演着爱心传递者的角色,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仁爱和奉献的价值。
四、改善自身状况农民工通过在城市的辛勤努力,不仅为城市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改善了自身生活状况。
城市的工作机会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使他们能够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增加了就业竞争力。
浅议宪政视野下的农民工基本权利保护
、
农民工基本权 利保护现状
量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七成以上农民工未参加任何保险,其中有 7 .7 7 . 7 8 . 5 33 %、 3 7 %、 4 6 %和 6 . 6 74 %的农民工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 险、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和工伤 保险。 ( ) 举 权 五 选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是公民最基本 的政 治权利 , 普遍享有 、 等行 平 使选举权是衡量一国民主化 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 虽然我国宪法、 选 举 法 以及 地 方 组 织 法 都对 公 民的 选举 权 进 行 了 规 定和 保 护 , 由于 城 但 乡 二 元 结 构下 形 成 的对 农 民 工 的 歧视 、 外 来人 口的抵 触 心 理 以及 在 对
L g l y t m dS c t e aI 缸会 } l J
2o. () 5中 09
浅 汉 宪 政 视 野 下 的 农 民 工 基 本 杈 利 保 护
王雅 广
摘 要
李
伟
对 公 民基 本权 利 的保障 是 宪法 的精 神 终结 所在 , 也是 现代 宪政 的逻 辑起 点 。 民工为 中国经 济的繁 荣发 展 和社会 农
宪法是确定宪政秩序下农 民工基本权利的根本法律依据, 国现 我 行宪法在“ 公民的基本权 利和义 务” 一章 中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 政 治、 经济 、 文化和 社会方 面的权利 。 于本 文的论述重 点, 基 笔者仅对 影响农民工主要权 益的宪法性基 本权利进行 阐述 。
( ) 本人 身权 利 一 基
利 但实际情况是: 城市居 民享受着养老 、 医疗 、 失业和工伤等较为稳
定的 一 系 列 公共 性 保 障 , 同样 是 “ 而 纳税 人 ” 的农 民 工 却享 受 不 到 这 样 的待 遇 。多 年 来 , 民 工 的 社 会 保 险严 重 缺 失 , 多 数 农 民 工 游 离 在 农 大 社会 保 险 的“ 全 网” 外 。 国家 统 计 局 2 0 安 之 0 6年 《 市 农 民工 生 活 质 城
社会公平视野下农民工选举权问题研究
农业经济
21 0 ̄1
直是制约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现实原 因。农 民工无论是参加户
允许的框架 内最大限度的实现农 民工的选举权 ,是法治社会的 籍所在地 的选举还是参加现居住地的选举 ,都要付出比非农民 应有之意。城市农 民工选举权的实现存在着诸多难题 ,但这些 工高得多I成本。由于工作无保障 ,用人单位也不可能 同意农 难题都不足以让其权利保障被忽视。农 民工作为社会成员,理 民工因为要参加选举请假回乡。因此,政府 的物质保障就显得
核心的政治权益则是农民工经济权益的根本保障 ,是最终实现
予农 民工平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 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人的全 面发展 。因此 ,在 推进和谐社会的进程 中 ,我们有 必 的必然要求 。尽管近年来 ,我国的选举法已经不断完善 ,但是 要从人类社 会发展 的角度 ,全面认 识和理解社 会公平 问题 。 对于占据流动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工群体而言 ,由于受到现行选 意志的表达从来都是社会 成员平等的直接体现 。农 民工的各
举制度和现实的物质基础 、法律意识的制约 ,他们的选举权问 种权利 中,最重要 、最根本的就是宪法赋予社会公 民的选举 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 。农 民工无论是回乡参选还是就地 权与被选举权 。有了这个最根本的权利 ,农 民工这一庞大的 参选都存在 着诸多 问题 ,使得他们 }选举 权处于被虚置 的状 社会群体才能有序 地前进和发展 。农 民工问题的核心是农 民 向 态 。农民工群体的政治参与 的现实可能性见效甚微 ,更多的流 工权益保障 ,而农 民工的选举权是农 民工权益 中的核心和关 于形式 ,成为制约我国 民主法治进程的不利因素之一 。农民工 键 ,是实现农 民工群 体存续 、发展的必然要 求。政治 上的权 的选举权是其一系列经济和社会权利 的重要保障 ,目前农 民工 利 、措施 的使命就是为维护其经济权益 、保障其经济利益 的 , 的权利受损与农民工选举权 的缺位有关 ,保障农 民工的选举权 失去了政治上 的保 障 ,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 自然 会遭受侵害 是保护农 民工权利 的根本之道 。
农民工生活在城市中的困境
农民工生活在城市中的困境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民工成为了中国城市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他们背井离乡,远离家人,来到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和机会。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却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在城市中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低工资和不稳定的工作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从事体力劳动和低技能工作,他们的工资普遍较低。
由于缺乏技能和教育背景,他们很难找到高薪工作。
此外,农民工的工作通常是临时性的,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这使得他们很难规划未来,提升生活质量。
解决方案: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和教育投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竞争力。
同时,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获得合理的工资和稳定的工作。
二、不公平的待遇和歧视现象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面临着不公平待遇和歧视现象。
他们常常被视为“二等公民”,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受到不公平对待。
一些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工资、工时和福利等方面存在欺压行为,社会对农民工的歧视和偏见也普遍存在。
解决方案: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建立健全的劳动保障制度,推动用人单位合理支付工资和提供福利待遇。
同时,加强社会教育,减少对农民工的歧视和偏见,营造一个公平和包容的社会环境。
三、生活条件的不适应农民工来到城市后,往往面临着生活条件的不适应。
他们通常居住在拥挤的工地宿舍或者简陋的出租屋中,生活环境差,卫生条件较差。
此外,由于缺乏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一旦遇到意外或疾病,农民工往往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解决方案: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居住条件的改善力度,提供更多的廉租房和公共住房,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
同时,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制度,确保农民工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和医疗服务。
四、缺乏社会融入感和文化认同由于来自农村的背景和文化差异,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缺乏社会融入感和文化认同。
他们面临着与城市居民的交流障碍,很难融入城市社会,参与到城市的文化和社交活动中。
农民工在中国公民意识发展中作用的趋势分析
耀眼的“ 明珠” 。圆圆
经理 )
团公 司兀疑是一种强劲 的助推剂 。 经过对明珠集 团公 司发 展现状 的 深刻 反思和 认真 研究 , 们决 定坚 定 我
不移 地走 民营化 发展 之路 , 过股 权 通 改革 促进集 团公 司股 权 多元化 , 明 使 珠集 团公 司成为 民营化企 业 , 进入 甘
肃省非公 有经 济 的行 列 。明珠集 团公 司 从成 立 之 初 就 按 照甘 肃 省 委 省 政 府“ 两抓 两放 ” 的要求 , 抓 项 目 , 发 “ 抓 展” ,主导 产业小 水 电 已具备 相 当规 模, 其他 产业 也 在 悄 然 兴 起 , “ 以 实
作用的趋势分析 农 民工在 中国公 民意 识发 展中
、
德
林
一
会政治结构 。为农村 的农 民公民意识 的发展带来 的趋 势影响
( ) 民工对农村宗族结 构 的改 一 农
“ 民工潮” 改变 了农村宗 族的社会
变, 打破 了传统的宗族意识
增 多和 发展需 求 的增加 , 目前 明珠 集
非公 有经 济 的大局 , 对甘 肃省 发展 是
非 公有 制 经 济 号 召 的 积极 响应 和 有
力实 践。
的先进文化传 入农村 ,新 的公 民意识
衡量社会变迁 , 有许 多指标 。其中 的 土 壤 正在 形 成 。
浅谈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
浅谈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很多农民工涌入城市打工。
然而,尽管他们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农民工的政治参与却很少得到关注,也往往被忽视。
本文将从多方面分析农民工的政治参与问题,并举例阐述。
首先,农民工面临着种种障碍,限制了他们参与政治的能力,包括身份认同难、信息获取难、参与机会少等因素。
由于他们的居住和工作环境通常相对封闭,缺乏社交网络和渠道,使得了解公共事务和政治参与的机会和途径很少。
此外,少数农民工缺乏公民意识,不理解或者无法理解政治参与的重要性。
其次,存在着一些约束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法律和政策。
例如,我国的户籍制度造成农民工在城市中的“二类公民”地位,他们没有享有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公民权利,无法投票参加选举。
此外,相关政策也未能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帮助,缺乏有效的倡导和鼓励。
不过,我们不能够否认农民工也有参与政治的例子。
在这里,我们列举五个典型例子,以期读者能够感受到农民工参与政治的浪潮。
第一个例子是2012年几百名农民工在广东佛山南海龙江镇一家信息产业园区进行了游行示威。
他们要求改善工作条件和工资待遇,同时还呼吁党和政府关注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这次示威活动让社会对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第二个例子是2016年秋,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一位名叫李维的农民工,在参加完一年半的学习培训后顺利当选为班主任。
这表明农民工并不是不会有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当他们有能力的时候也可以正常地参与到教育和其他领域的政治中来。
第三个例子是2017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工地上的100多名农民工通过工资算账,发现自己的工资成了原来的一半。
他们便团结起来,联系媒体和律师,最终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
这一行动体现出农民工的抗争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四个例子是2018年,重庆市一名农民工成立了一家自己的建筑公司,开始自主经营。
这家公司现在已经建成了数座大型工程,并吸纳了一大批农民工加入到自主创业的队伍中来。
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工边缘化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工边缘化的表现及原因分析内容摘要:当前我国城市农民工在社会身份、政治参与、文化娱乐、社会保障及子女入学等方面呈现边缘化状态。
本文结合农民工的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经济环境去探究农民工边缘化的原因,即与他们的经济地位、自身素质及社会制度不完善等有关,以期为农民工边缘化问题的妥善解决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民工边缘化原因城市农民工边缘化的表现(一)身份的边缘化作为我国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群体,城市农民工的社会经济地位具有明显的复杂性:他们既具有市民的某些特征,又带有鲜明的农民色彩;既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又是农民中的优势群体;既是过渡性的中介群体,又是人数不断增加并长期存在的群体。
因此,他们的身份在生存空间、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边缘化的现象。
从农民工生存的地域空间上看,其户口在农村而属于农村人,但长时间外出流动的现实又表现为他们实际上生活在城市,且对留在城市抱有强烈的期望,但因户籍所限,却仍然不被视为城市人,陷入两难境地。
因此,农民工被称为介于农民与城市市民之间的“户口边缘人”。
从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来看,他们带有较为传统的道德思想观念,但随着现代文化与市场经济观念对其影响的逐步加深,使得他们处于传统农村文化和现代城市文化接受与继承的交叉点上。
农民工传统的行为习惯已逐步消失,对现代气息的行为方式又很难接受,从而扮演起既非传统又非现代的“文化边缘人”角色。
从农民工的心理素质来说,新一代农民工生活在城市,他们的心理预期值高于父辈,但耐受能力却低于父辈,对农业生产活动不熟悉,基本脱离农业生产,在传统乡土社会中处于边缘位置。
而其回乡后,又潜意识把自己当作城里人,在城市市民面前又自惭形秽。
如此而言,相当多的农民工的心理也处于边缘化状态。
(二)政治参与的边缘化城市农民工经济地位的复杂性直接导致其自身的政治参与行为方式的特殊性,这体现在民主选举、政治结社、政治表达、政治接触等方面。
政治选举权利边缘化。
公民权利平等视角下的农民市民化问题
的方面 的低层次城 市化 。根据 国务 院发展研究 中心
20 年 6 07 月对 10个劳务输 出县 的调查 ,外 出就业 0
( 快速城 市化和低 层次城 市化现象并存 一)
改革 开放 以来 ,我 国社会 现代化特别是 城市化
农 民工实现 向城镇迁 移 ( 转为城镇 户籍 ) 的历年 累计 发展取得 了举 世瞩 目的成就 。 人 口城市化率来看 , 从 人数 , 仅仅 是 目前外 出就业人数 的 1 %。[59 就 17 . 7 1- 也 1- 66 9 8年我 国的城市化 率为 1 . %,到 2 1 79 2 0 0年第六 是说 ,被统计 为城市化率 中城 镇常住人 口的一 部分 次人 口普查 时增 长到 4 . %,2年增 长 了近 3 个 98 3 6 2
衡量社 会现代化发展水 平的一项重要 指标 。改革开 城市化核心进程 。[67 口城市化 即农村人 口向城 2-人 ]8 8
放特别是市场经 济体 制 目标确立 以来 ,我 国城市化 镇集 中成为市 民的过程 。 但是在快速城市化 过程 中,
高速 向前推进 ,并初 步实现 了从农村 社会 向城市化 由于政府更加关 注物 的现代化 而忽视人 的现代 化发 社会 的跨越 。但是 这种城市化 量的高速发展并 没有 展 ,因而造成 城市化对农 民市民化具有积极 的推动 实现社会学意义 上的城市化水 平的提高 ,表现 为质 作用又具有消极 阻碍作用 的矛盾现象 。
入城市 主流生活之 中。
一
城市 空 间扩 展来 看 ,增 长速 度 同样 惊人 。仅 仅从
20 05年 到 2 0 0 9年这 5年里 我 国城 市市辖 区面积 增 长 了 3 6 3 7 4平方千米 ,年均增长 6 5 .平方 千米 , 7 28
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研究——以郑州市农民工为个案
相反 , 他们却对政治有着较为“ 浓厚” 的兴趣。问 及“ 钓鱼岛” 事件 , 几乎每个农 民工都知道与 日 本
有关 , 一 些 人近乎 “ 专业” 。
在 对 自己的政 治 地 位 的 问题 上 , 多数 农 民工 不满 意 自己当前 的状 况。表示 “ 一 般 ”的 高 达
5 9 %, 表示“ 不 太 满 意 ”的 占 3 0 %, 表示 “ 很 不 满
、
农 民工 政治 参 与过 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
为 准确 了解 农 民工 政 治 参 与 现 状 , 课 题 组 成 员对 郑 州市 的部 分农 民工进 行 了走访 和调 查 。调
意” 的为 9 % 。与 此 相对 比, 表示“ 如 果 有 机 会 让
我参与 , 我就参与” 的高达 6 5 %。这些调查数据 表明 , 如果具备条件 , 农 民工的政治参与热情应该 会相应提高。从发展的眼光看 , 随着社会 的发展 和农民工 自身素质 的提高 , 农 民工在未来 国家的
一
3 0 %, 表示 “ 一 点也 不关 注 ” 的只有 1 0 . 9 % 。这 说 明, 农 民工 政 治参 与 的意 识不 明晰 。 即使 参 与 , 也 存在很 大 的 盲从 和 “ 被组织 ” 状 态, 因此 , 农 民 工 政治参 与 的整体 水平 比较 低 。与政 治参 与水 平 低
民工 加 入 到 流 动 大 军 中①。 因此 , 中 国农 民工 是
一
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
1 . 政 治参 与 的 意识 不 明晰 , 参 与政 治 活 动 的
水 平不 高
在郑州市被调查 的农 民工群体 中, 大多数认
为 自己参 加 的政 治活 动 “ 非 常少 , ” , 认 为“ 有 时 参 加” 和“ 曾经参 加过 ” 的分 别 是 3 5 %和 4 5 %, 超 过 半 数 的人 表示 没 有参 加 过 政 治 活 动 。问及 “ 政 治 参 与” 是什么意思 , 8 5 % 的农 民 工 不 知 道 。对 于 “ 政 治现象 是 否关 注” 的问题 , 调 查 中有 5 0 % 的农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访谈提纲
采访新生代农民工有感天空飘着小雨,吹着阵阵冷风。
因为回校时间较早,并且春节走亲串友耽误了大量时间,所以要抓紧时间将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及访谈做完。
一大早上,街上冷冷清清的,没有多少人。
走在街上,拿着问卷,“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在我脑中徘徊。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
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
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而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
新生代农民工年龄18岁到25岁,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
这完全不等同于老一代的农民工,所以我决定绝不简单的去建筑工地找“农民工”。
但是有多少年轻人会想要承认自己只是一名“农民工”呢?果然,我相继找了三四个餐馆的年轻的服务生,他们一听一看“农民工”,就糊弄过去,不愿意填写,仿佛这种身份是对自身价值的否定。
以至后来我找到采访对象时,首先不敢直接表明来意。
经过攀谈等才能请他们做调查问卷。
经过两个上午的努力,我将调查问卷及访谈完成了。
在这次新生代农民工的调研中,我有颇多感想。
兴趣、决心等都前提条件我就不想再重复了。
给我感受很深的是他们对待自我身份的认同程度很低。
我想就这个多谈谈。
他们都跟我们一样,也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也是从小就接受教育,几乎完全不懂农事,也是有很强的新生事物接受能力……他们也是“天之骄子”,那么,他们如何能自然的认同自己属于“农民工”这个行列呢?我认为,这是由农民工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
在大家的认识里,农民工是没有文化、没有学历、没有背景的人的群体,他们的社会地位是低下的,他们的社会价值是不被认可的。
他们得到的回馈也是很少的,基本上都是体力劳动,在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里是不被大多数人尊重的。
因此才造成他们自我身份认同程度低。
大学生思想政治论文:浅谈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
浅谈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各地掀起了“民工潮”,农民进城务工已有了20多年的历史。
其进城的人口规模也由最初的几百万人激增至今超过亿人。
但是,由于历史、经济、观念等原因,农民工在政治参与中受到众多的因素制约,农民工的政治参与一直处于缺失状态。
通过研究农民工政治参与中受制因素以及受制的原因,进而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和见解,将对我国的民主化发展和基层民主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民工;政治参与;二元体制1 农民工社会政治参与的重要性目前,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组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无论其基数还是其分布状况,都已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从精神层面对农民工进行调查研究,特别是对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方面进行研究,将对我国的政治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意义。
1.1农民工政治参与是实现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基本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有关规定,农民工作为我国公民组成的一部分。
也是处在宪法的保护之下,有着参与国家政治、管理国家事务的基本权利。
加强农民工的政治参与,能使农民工的基本政治权利得到保障,也体现了宪法赋予每个公民以参与国家政治、管理国家事务的基本权利。
1.2农民工政治参与是实现社会公平、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政治参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程度。
公民广泛的参与到国家民主政治生活中去,才能表达反映各自的意愿和需求;政府通过广泛采集民意,才能为各项政策、措施的制定行使提供可靠依据。
这样,才能更加公平的制定决策,才能使国家政策兼顾到更广泛的各阶层。
1.3农民工政治参与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强农民工政治参与,使农民工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有更多的表现,改变农民工一直以来被动的接受国家政策、发展生产、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局面。
这不仅可以调动农民工实现真正当家作主,以自己能力、意愿建设美好生活的积极性;而且是对党的十六大以来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方针的践行。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在当今社会,农民工现象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具有重要意义的话题。
农民工,这个庞大的群体,他们背井离乡,为了生活和梦想,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辛勤劳作,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农民工的出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
他们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开熟悉的土地,走进陌生的城市,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农民工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工作,建筑工地上有他们挥汗如雨的身影,工厂车间里有他们忙碌的脚步,大街小巷中也有他们奔波的足迹。
他们承担着城市中最艰苦、最繁重的工作,为城市的高楼大厦添砖加瓦,为城市的繁荣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
他们往往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首先是工作环境的恶劣。
许多农民工在建筑工地等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场所工作,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容易发生工伤事故。
其次是工资待遇低且不稳定。
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故意拖欠、克扣农民工的工资,使他们的劳动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再者,社会保障的缺失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农民工在城市中很难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待遇,一旦遭遇疾病或失业,往往陷入困境。
此外,他们还面临着子女教育、住房等方面的难题。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面临诸多障碍,难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同时,他们在城市中也很难拥有一个稳定的住所,大多居住在简陋的出租屋里。
尽管面临着种种困难,但农民工们依然坚守在城市,用自己的勤劳和坚韧为城市的发展默默奉献。
他们的付出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和认可。
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为农民工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政府应加强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加大对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工资。
同时,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让农民工在城市中能够享受到平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农民工城市融入和社会认同
农民工城市融入和社会认同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来到城市打工,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融入和社会认同方面,仍面临一些问题。
一、城市融入的问题1. 缺乏城市意识许多农民工来到城市,只是为了谋求一份工作,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城市的一份子,缺乏对城市的了解和认识。
他们甚至不知道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滥用水电等行为很常见,给城市的建设和环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2. 社交困难农民工往往来自农村,文化背景和城市居民相差很大,同时也受到城市居民的歧视和排斥。
他们难以融入城市的社交圈子,缺乏社交机会和好的社交网络。
3. 住房问题在城市中很多农民工住房问题很突出,他们大多数住在简陋的出租屋、工棚或集体宿舍里,没有稳定的住所。
在城市里找到一个合适的、适当的住所是非常困难的。
由于缺乏合适的住房,他们的生活水平也十分低下。
二、社会认同的问题1. 缺乏归属感很多农民工来到城市,发现和自己原来的生活环境非常不同,他们感到孤独和焦虑,缺乏归属感。
没有固定的社会关系可以依赖,没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可以寻找共鸣,他们感到自己处于城市社会的边缘。
2. 社会身份的不确定性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尤其是那些没有正式工作的农民工,他们的社会身份是不确定的,他们没有稳定的工作,没有社会保障,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
这对于他们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认同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1. 增加对农民工的关注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工的关注,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对农民工住房、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扶持。
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农民工的宣传和教育,引导他们加强城市意识,增强对城市的认同感。
2. 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养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养是关键。
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养、经济素养和社交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和社交圈子。
3. 减少社会分离城市社区应该加强对农民工的融入,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和服务,并且为农民工提供机会,让他们参与社区活动和社交圈子,便于他们融入社会。
城市农民工的公民权利边缘化及思考
பைடு நூலகம்
20 0 6年 第 3 期 总第 10期 5
兰 州 学 刊
L nzo u a a h ux ek n
No. 2 0 3 06 Ge ea. . 5 n r1No 1 0
・
社会学研 究 ・
城市农 民工的公 民权利边缘化及思 考
一
作, 失去这份工作的 冒 危险, 二要付出较高的办理成本, 包 其中 括误工工资和 往返的差 旅费用。当然, 作出这种选择, 并非是因
、
的表 达农民工的选 举意愿, 但农民 工却因为条件限制, 而大多数 不能 实现这个愿望。 依照法律规定, 进城就业的 农民 工和 城市职工一样, 享有平 等的 选举权和 被选举权, 享有参与政治和管理国家的 权利, 享有 法定的表达自己意愿的言论自由。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 他们的 这些政治权利往往受到诸种制约。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作为非 当 地户籍的 外来暂住人员, 远离户籍所在地的 农民 工一般宁肯 放弃自己 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也不愿去办理繁琐的选民资格 手续。因 为办理这些手续, 他们一要中止好不容易才谋到的工
张 晓 霞
( 南京大学 社会学系, 江苏 南京 20 9 ) 10 3
[ 摘要】 农 民工是城 市中的弱 势群体 , 法律赋 予他们 的公 民权 利也 面临边缘化 的境地 。本 文主要 分析 了农 民工的社会 政 治权
利、 经济权利和教育权利方面的现状 , 并提 出从体制着手建立全 面、 有效 地平等保护 农 民工公 民权利 的制度体 系, 而促 进和谐社 会 进 的构建。
[ 关键词] 农民工; 公民权利; 边缘化
[ 中豳分类号] 92 8 C 1.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0 5 4 2 2 0 }3 15 3 10 —3 9 {0 6 0 —0 8 —0
公民权利与进城农民工就业保护
农 民工 就业 是 我 国整 体 就业 的一部 分 , 随着 农 业劳 动生 产率 持续 提 高 , 从农 业 解 放 出来 的大部 分
农 民工需要 寻 找非农 业 就 业 机会 , 中有 很 大一 部 其
分将 流入 各级 城 市 。 目前 , 民工 在 城市 就 业 和 职 农 业环 境 中处于 边缘化 地位 , 因有二 : 原 其一是农 民工
4 。对 比说 明 , 国现代化 的发展 方 向是大力 发展 % 我
度 , 种制度 与传 统制度 安排 具有 完全不 同 的特点 。 这
一
第 三产业 , 动力也 将 随着第 三 产 业 的发 展 相应 向 劳 第 三产业 转移 , 而第 三 产 业 的大 部 分 内容 是 高 智力 活 动 。资源 与价值分 配 的新 趋 势改变 了劳动力 需求
是 它更崇 尚 自由选择 和 自由发 展 。单位 和个 人在
政府 的基本 制度 框架下 , 自主选择 发展方 式 , 自主配
[ 作者简介] 刘炜(99 )男 , 16 一 , 山东郓城人, 山东经济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 农村问题研究。
・
38 ・
状况, 由于 自身素质 与职业 要求 存在 较大 差距 , 进城 农 民工无 法与 获得 过 城 市文 明与 现 代 知识 、 能培 技
自身能力 偏 低 。大 部 分 进 城 农 民工 文 化 知 识 水 平
利 作为 最大化 目标 在 此动 力 作 用下 , 业 努力 获 企
得优势资源 , 并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四是效率成 为机关事业单位追求 的 目标。在 中国, 机关事业单
位 一直 享有 资源配 置 的优先 地 位 , 长期 获 得 最大 并 和最优 的资 源配 置 , 这也 使 机关 事 业 单位 成 为 优 秀 劳动力 集 中供给 的 主要 领 域 , 其选 拔 的标 准 越来 越 高 , 度越 来 越严 格 。五 是 崇 尚创 新 。创新 是 高级 制
农民工的公民意识分析
目录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公民意识 (1)一.农民工的界定 (1)二,农民工的公民意识分析 (2)第一,农民工公民意识现状 (2)第二,农民工在中国公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 (4)三.关于提升农民公民意识的对策建议 (5)第一.为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创造政治参与的机会。
(6)第二,加强农民工公民意识教育工作 (6)第三,加快完善政治社团建设 (6)第四,提升公民工自身的整体素质 (7)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公民意识一.农民工的界定农民工即农民工人,他们是农业户口,但从事着非农业的工作;他们生活工作在城市,为城市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农民工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同义词,城市发展经济的主力军。
中共中央 2004 年 1号文件中涉及农民工的描述语句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创造了财富、提供了税收”1。
“农民工”在学术上有众多界定,一种认为农民工为“流动民工”。
一种认为农民工不仅包括外出务工的流动人口,还包括在农村就地为其他人从事有偿的非农活动的农村人口。
另外有人认为农民工是有参加非农产业以外的有偿劳动及有此意愿的农民。
2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农民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民工包括两部分人,一部分是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一部分是外出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狭义的农民工主要是指后一部分人。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我国狭义农民工的数量为1.2亿人左右,广义农民工的数量大约为2亿人。
社会学家、三农问题评论家艾君认为,在我国实施多年的实行二元户籍管理制度下,我们所说的“农民工”,实际是指“身在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的农业户口的工人”。
3笔者认为,农民工,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
但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狭义的农民工。
1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年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农民工城市中的辛勤劳动者
农民工城市中的辛勤劳动者农民工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辛勤劳动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远离家乡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奔波劳累,承受了许多艰辛和困难。
然而,他们的努力和贡献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和尊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民工在城市中的辛勤劳动,以及他们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首先,农民工的辛勤劳动体现在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中。
城市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而农民工通过他们的努力和汗水,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无论是高楼大厦的建设,还是道路桥梁的修建,都需要农民工的参与。
他们在酷暑和严寒中,默默忍受着辛劳和疲劳,为城市创造了美好的环境。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首先,他们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工作环境恶劣,劳动条件艰苦。
由于缺乏正规的工作合同和保障机制,许多农民工无法享受到与自己努力付出相匹配的待遇。
此外,农民工的社会福利保障也较为薄弱,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
这些问题使得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如何解决农民工在城市中所面临的问题,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和监管。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检查力度,确保农民工工资的及时发放和待遇的提高。
其次,要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使他们可以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和待遇。
此外,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工享受与城镇职工相等的社会福利待遇,提高农民工的生活质量。
除了政府的努力外,社会各界也应该关注和关怀农民工的权益。
企业应该重视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切实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可以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和就业培训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提高自身能力。
综上所述,农民工作为城市中的辛勤劳动者,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不可忽视。
然而,他们面临着工资待遇低、劳动环境差等问题。
农民工问题的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
农民工问题的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农民工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成为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的重要力量。
然而,由于现行的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了农民工问题的出现和加剧。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对农民工问题进行社会治理,并进一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以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社会治理对农民工问题的解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会治理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旨在管理和解决社会问题。
在农民工问题中,政府部门应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和劳动合同的执行。
同时,应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培训,以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社会组织可以发挥监督作用,帮助农民工维权,提供法律援助和职业咨询等服务。
公民个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如关注社会公益活动、参与志愿者工作等。
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促进农民工问题的有效治理。
其次,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也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
国家治理体系包括法律法规的完善、政府的权力运行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等。
针对农民工问题,国家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明确农民工权益保护的具体措施,加大对违法用工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打击力度。
政府应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农民工工资的及时支付和合理待遇的提供。
同时,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和职业指导,推动农民工就业的转型升级。
此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社会公德,有助于改变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从而缓解农民工问题的产生。
在农民工问题的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几个关键点。
首先,要注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农民工就业和工资支付方面提供必要的市场竞争,增加供给侧改革的力度。
其次,要加强对农民工的信息化管理,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加强对农民工的政策指导和信息发布。
同时,要加强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推动农民工问题的曝光和解决。
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重要意义
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重要意义政治参与是公民直接参与政治生活,参与政治活动,获得政治知识和并学习政治技能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在参与的频率越来越高后,该群体所懂得并掌握的政治技能也会逐步提升,促进自身发展,促进社会发展,并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信心,促其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之下,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也比过去增长了不少。
正由于如此,他们的经济地位也随之提高了,在经济能力逐步改善的前提下,他们开始追求政治生活。
对于自己长期生活打拼的城市环境,他们愈发敢于说出自己的心声,在政府的政策鼓励下政治信心不断得到增强。
随着政治地位渐渐提高,他们逐渐被社会所接受,这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归属感,更积极地参与了中国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新生代农民工充分投入经济建设,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更强大的动力。
(二)有利于发展基层民主,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现今时代,政治文明的高度取决于公众政治参与的广泛程度。
新生代农民工大都为青壮年,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水平相对更高,从发展较落后的农村进入现代化水平较发达的城市,在新的环境下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
作为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新生代农民工积极有序的政治参与,推动基层民主进一步发展。
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的国际和国内环境越发复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异常沉重。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坚持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维持社会和谐稳定,是执政党面对的重大考验。
对国家而言,该群体的作用非常大。
因此,必须将该群体参与到政治生活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结合起来,鼓励该群体积极有序的政治参与,这既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趋势。
(三)有利于推进市场经济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经济集中起来之后,就会形成政治。
因此这二者之间保持着密切相关的关系,新生代农民工,是政治生活中象征着愿望与诉求的群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公民参与不仅包括政治参与,而且还涉及到社会参与。
农民工在城市的公民参与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民工个人权利的实现、政府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以及城市社会的和谐发展。
根据在武汉市的调查,当前农民工的公民参与度较低,处于城市的边缘状态。
农民工的公民参与状况与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生存状况、城市认同心理、组织化水平、公民参与的动员机制等因素密切相关。
提高农民工的公民参与水平,必须采取多方面措施建立农民工公民参与制度及其社会基础。
关键词:公民参与;农民工;政治参与;社会参与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7)06-0079-05?基金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民工思想道德建设专题研究”(立项号:[2006]012)。
?作者简介:杨永,女,河南洛阳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要研究三农问题;朱春雷,男,河南信阳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公民参与,通常又称为公共参与、公众参与,是指“公民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的一切活动”[1]。
公民参与最主要的是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和政治决策,因此,在公众的所有参与中,政治参与尤其重要,最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但严格地说,公民参与不仅包括政治参与,而且还包括在公共的文化生活、组织生活和社会事务等领域的参与。
特别是在社会利益分化日益剧烈、公民社会越来越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参与的范围正在日益扩大,已经从国家的正式公共领域,扩大到社会的非正式领域。
一般而言,公民参与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参与的主体,公民参与的主体是拥有参与需求的公民,既包括作为个体的公民,也包括由个体公民组成的各种民间组织;二是参与的领域,社会中存在一个公民可以合法参与的公共领域,这一公共领域的主要特征是公共利益和公共理性的存在;三是参与的渠道,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渠道,公民可以通过这些渠道去影响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
[2]公民参与对于公民权利的实现、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公共权力的合法化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公民参与状况除了受社会环境影响外,也与不同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自身素质和政治心理有关。
因此,不同的社会阶层或团体,其公民参与状况也各不相同。
据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起草组的估计,目前中国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2亿人左右,如果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将达到2亿人左右。
[3]这样一个庞大群体的公民参与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城市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还影响到我国政治民主的发展以及城市和谐社会的构建。
目前,学术界对农民工公民参与的研究主要局限于政治参与方面,而对其在公共文化生活、公共组织以及社会公共事务领域的社会参与则鲜有触及。
农民工离开乡村社会以后,他们在城市社会的公民参与状况如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界并没有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
本文在对武汉市农民工调查的基础上,从政治参与、社会参与两个纬度来考察农民工的公民参与状况和特点,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并就提高农民工的公民参与水平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此次调查范围覆盖武汉市下辖的武昌、洪山、汉口、青山等七个行政区,通过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深入建筑工地、厂矿车间、社区、棚户、车站码头和农民工市场等不同场合,对建筑工人、家政人员、装修工、码头工人等各个职业群体就他们的公共生活和思想状况等直接与农民工面对面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932份。
在发放问卷进行大范围调查的同时,我们还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结构性的深度访谈。
本文所用资料主要出自此次调查。
一、武汉市农民工的公民参与本文采用的是广义的公民参与概念,不仅包含政治参与,而且还包括社会参与。
在传统国家与社会的高度一体化的关系日趋解体、公民社会不断发育、社会不同群体利益日益分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准确地认识农民工在城市社会的公民参与状况。
(一)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公民参与中处于核心地位。
一般认为,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4]农民工的政治参与不仅是农民工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而且也反映着农民工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
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过程中,我们着重考察了农民工进城务工后在城市的政治参与认知和政治参与行为状况。
城市社会的政治参与主要体现在人大代表选举、社区居委会选举以及参与和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等方面。
农民工是一种亦工亦农、亦城亦乡、非工非农、非城非乡的事实身份,他们受到户籍制度的严格限制。
由于当前的人大代表的选举资格是按照户籍确定,所以农民工的人大代表选举权在很多的城市被剥夺了。
对于城市社会而言,政治参与还体现在周期更替的城市社区居委会选举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农民工之中仅有10.6%的人表示参加过城市社区居委会选举,高达89.4%的人则表示从来未参加过。
在被调查者之中,有52.4%的人表示自己不认识城市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有28.4%的人表示和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见过几面,仅有15.2%和4%的人表示和居委会的人很熟悉或非常熟悉。
从社区参与的角度来说,农民工群体和城市社区处于隔离状态。
不仅农民工在人大代表选举和城市社区选举方面的参与度较低,而且他们也很少参与和影响政府的政策制定过程。
当我们问及“针对武汉市的发展,您给政府提过建议吗”这一问题时,有60.4%的人表示从未提过,有9.0%的人表示偶尔提过,仅有1.4%的人表示经常提,同时还有29.2%的人表示想提但是没有机会。
在进城后对农村社会的政治参与方面,仅有27.8%的人表示进城务工以后返乡参加过老家的村委会选举,有72.2%的人表示从未参加过。
可见这些农民工离开家乡进城务工以后很少关注和参加家乡的人大代表和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根据2001年夏对武汉市农民工政治参与状况的专项调查,仅有19.3%的人表示回乡参加过最近的一次村委会选举,高达79.5%的人表示从未回乡参加过村委会选举。
[5]两次的调查结论大致相当。
可见,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进城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权利不仅无法在农村社会实现,而且在城市社会也处于缺失状态,成为城乡的双重边缘人。
(二)农民工的社会参与尽管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社会组织、公共文化生活以及其他社会公共事务领域的社会参与日益重要。
在传统封闭的农村社区,农民的流动性较弱,农民是农村社会公共事务参与的主体。
当他们离开家乡到城市务工以后就成为信息的无知者和利益不相关者,对农村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缺乏有效的动力,从而处于参与的冷漠状态。
当他们进入城市以后,他们的城市社会参与状况如何呢?在社会参与的认知上,被调查的农民工中认为自己完全有权利参加城市社区事务管理的占32.5%,认为自己基本有权参加城市社区事务管理的占21.4%,认为自己没有权利参加城市社区管理的占22.5%,还有23.7%的人处于无意识的“不清楚”状态。
当问及“您是否参加城市社区的公共事务”,仅有12.1%的人表示参加过,高达61.9%的人表示从未参加过,还有26.0%的农民工表示“想参加但没有机会”。
根据有关学者于2006年对武汉市农民工的社区生活状况的调查,仅有2.8%的人表示自己是城市社区的一员,有77%的人对城市社区没有归属感;有10.8%的人表示自己愿意参加社区里的活动,?20.2%的人表示参不参加都行,?高达73.8%的人明确表示不愿意参加所在社区里的活动。
[6]这两次调查的结论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对城市社区公共事务的认知和参与上,农民工都比较消极。
就农民工的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活动参与状况,姚华平等曾在武汉市进行了相关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农民工中有85.05%的人表示“没有参加”或“很少参加”,只有14.95%的人表示“经常参加”。
[7]而社区居委会的判断和对农民工的调查结果较为一致:居委会认为农民工“很少”或“没有”参加社区文体活动的占82.91%。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农民工参与城市社区公共文化生活的自主性较低。
在现行制度下农民工作为身份特殊的外来群体,他们不是社区的主人,不能和社区居民一样享受市民待遇。
农民工能否参加城市社区的公共文化生活不仅取决于他们的参与意愿,而且还取决于农民工是否受到了社区组织的吸纳和邀请。
根据对居委会工作人员的调查,有59.83%的被调查人员表示曾邀请过农民工参与社区的公共文体活动,有42.74%的人表示未邀请农民工参与公共文化活动。
就农民工在社会民间组织领域的参与状况,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有75.1%的人表示在城市务工没有参加任何组织。
在参加社会组织的人中,有8.3%的人参加了工会,有12.3%的人参加了同乡会,有3.1%的人参加了教会,还有2.2%的人参加了其他各种帮会。
可见,进城农民工在民间组织方面的参与度较低。
二、影响农民工公民参与的相关因素分析斯科克波与菲奥里纳主编的《美国民主的公民参与》一书概括了公民参与的三种理论模式,即社会资本理论、理性选择理论和历史制度主义理论。
针对公民参与的条件,社会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个人之间通过合作、互惠、参与集体社会行动,个体公民关心公共事务并形成互惠合作的规范网络是公民参与的前提条件与基本特征;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个人通过理性算计决定是否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着重分析制度和组织如何为个人的公民参与提供激励;历史制度主义理论强调公民参与的双向性,一方面公民参与需要公民具有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的兴趣与能力,另一方面,公民参与需要有利于提高参与的制度设置,这是公民参与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尽管这三种理论都有失偏颇,但总体来说却指出了影响公民参与的三个重要因素。
从社会资本理论、理性选择理论和历史制度主义理论综合的角度出发,农民工的公民参与状况不仅与农民工的构成、居住空间分布、职业特点、能力素质以及对城市的融入程度和认同程度等有关,而且还与宏观政治社会体制、组织化程度以及动员机制有关。
(一)农民工的自身特质限制了农民工的公民参与从调查情况来看,这群农民工具有以下特点:以青壮年为主,20~55岁的占总数的72.1%;男性务工人员较多,占总数的68%;文化程度较低,主要在初中以下;职业主要分布在建筑业、服务业、零工等低技能的“体力型”职业领域;个人的收入和消费状况都较低;居住期限较短,流动性较强,入住工地和租房的人较多。
农民工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城市的生活较为艰苦,职业流动性较大,闲暇时间较少。
在没有利害关系的情况下,他们很少返乡参与家乡的政治选举和社区公共事务。
而农民工的特殊身份决定了他们在城市很难享受到体制内的资源,他们的需求也处于相对较低的层次,挣钱满足生存的需要是他们进城的主要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