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民)一轮复习配套文档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专项排查练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练习卷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论语》提到天命的次数仅有三次,远远少于礼和仁的次数。
老子重视天人关系,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 )A.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B.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C.说明了顺天有为的主X D.本质上都赞成君权神授2.战国时代的纵横家,鼓吹依靠合纵、连横的活动称霸,或者建成“王业”。
他们宣传:“外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
”纵横家提出以上主X的原因是( ) A.诸侯争霸力图实现全国统一B.兼并战争发展的现实要求C.政治改革运动引发战争不断D.争霸形势出现势均力敌3.孔子曾说:“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孟子也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董仲舒也认为:“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据此可知,三人都( )A.代表了中国古代的某某信仰B.体现了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治国之道C.承认、遵循和信奉仁义之道D.提升了儒家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4.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
东汉末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B.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C.儒家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D.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5. (汉武帝)建元元年,丞相(卫)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X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
”汉武帝采纳其建议。
材料说明( )A.汉武帝开始推行察举制B.西汉政府加强社会思想控制C.西汉政府废除了诸子百家思想D.汉武帝从无为而治转向有为6.某某三饶城隍庙始建于明代,庙内文物信息如下表。
这体现出 ( )B.文化重心向南迁移完成C.统治者借神权强化统治D.民间信仰发生根本变化7.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
2020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练习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综合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又重用张汤,鼓励其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
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A.法家思想的重新崛起B.君相之间矛盾尖锐C.封国威胁了专制皇权D.儒法思想并行发展2.在中国古代,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经学,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学习的内容有所不同(见下表)。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制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3.李约瑟认为,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
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
这说明( )A.传统科技已发展为近代科技B.西学东渐促进了中国科技发展C.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高低D.中国科技明清仍然领先于世界4.明清两代都强调以礼入法,制定有“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十恶”范围的,如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
这表明( )A.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B.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C.“存天理,灭人欲”的深刻影响D.封建法律程序的随意性5.“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
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
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
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
壁间飕飕风雨飞,行间屹屹龙蛇动。
”此诗描绘的书法字体 ( )A.笔画圆匀,富图案美B.字体方正,规范标准C.任情纵性,美感极佳D.行云流水,清晰活泼6.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同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以攻战亡者,不可胜数”“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夫尚贤者,政之本也”的是( )A.道家B.法家C.儒家D.墨家7.秦汉之际,儒家经典多佚。
汉代儒者将流落民间、口头流传的儒家经典用当时流行的隶书记录、整理下来,便是今文经学,大一统、更化改制、兴礼诛贼等是其阐发的主要主张。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单元检测:(十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解析
单元检测(十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孟子认为:“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
这表明他主张()A.知识分子应重视农事B.知识分子应参与政治C.统治者应维护分封制度D.统治者应该有民本意识解析:选B材料中“士之仕也”表明知识分子应重视仕而非耕,故A项错误;知识分子应参与政治与材料中“士之仕也”“士之失位”相符,故B项正确;材料中孟子关注重点是“士”,没有涉及分封制与民本意识,故C、D两项错误。
2.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
”该思想属于()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解析:选B该思想反对“大国之攻小国”,主张非攻;反对“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主张兼爱,故B项正确。
3.“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以上言论应该出自()A.《论语》B.《道德经》C.《孟子》D.《韩非子》解析:选D由材料“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得知,作者主张严刑峻法,反对实行“仁政”。
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与材料观点相符,故D项正确。
4.钱穆在论及先秦诸子思想时说:“要视人之父若其父……不该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费和奢侈。
……把当时社会上最劳苦的生活,即刑徒役夫的生活,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
”这一论述提及的思想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解析:选C墨家主张“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墨家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与材料相符,故C项正确。
5.先秦时期,某学派提出“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
新高考通用版历史一轮复习训练第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2021河南名校联考]孟子劝诫“为政者”接受“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给予民众以福利,使“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才能赢得天下。
这表明孟子( )2.[2021河北张家口月考]齐国的稷下学宫,可看作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一个缩影。
各家各派在稷下学宫这个学术王国中互相汇通,在辩驳、争鸣中综合发展,儒、道、名、法等家都曾有重要人物出入稷下,其思想互相影响。
稷下学宫的开设( )3.[2021晋南高中联合体阶段检测]战国诸子多言天下将归于一统。
孟子谓天下将“定于一”,墨子主张“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道家从哲理层面提出“道通为一”,法家则从制度层面提出“一统天下”的具体措施。
这( )4.[2021河南洛阳第一次统考]东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议郎蔡邕建议朝廷在太学门外树立刻有《周易》《尚书》《春秋》《公羊传》《论语》等经书的石碑。
这些石碑历时8年刻成,成为当时读书人的经典,很多人争相抄写。
这一措施( )5.[2021中原名校第四次考评]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一些儒者杂糅老庄学说,但仍奉孔子为圣人,力图用道家语言解释儒家经典,并开始为儒学体系探求本体论基础,即“名教出于自然”。
这反映出( )6.[2021山东质量检测]宋明时期,理学出现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重要的分支。
虽然二者的主张有明显的不同,但它们殊途同归。
“同归”是指它们都( )7.[2021重庆八中适应性测试]明清之际思想家们从明朝衰亡的教训出发,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务实学风,主张经世致用,由此形成了一股积极进步的新思潮。
该新思潮( )8.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导“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
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 )9.“罪己诏”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君臣错位、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危急时,自省或检讨自己的过失、过错发出的一种口谕或者文书。
2018-2019年人民版高中历史一轮专题考点复习巩固提升练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春秋时期,臣弑君、子弑父和“下克上”之风行于世。
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率弟子周游列国,派弟子子夏访求周史,据此删削,著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焉。
这说明孔子( )A.认为分封制已经崩溃B.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C.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D.融治国思想于《春秋》解析:D 针对春秋时期,臣弑君、子弑父等礼崩乐坏的现象,孔子主张维护周朝的礼,“派弟子子夏访求周史,据此删削,著成《春秋》”说明孔子融其治国思想于《春秋》,D项正确;A项不符合孔子主张;B项中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属于教育方面,不符合材料主旨。
2.春秋战国时期有一思想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下列言论与此同属一派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D.“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解析: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主张,属于儒家思想,而“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子的主张,故A项错误;“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是韩非的主张,属于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主张,属于儒家思想,故C项正确;“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是庄子的主张,属于道家思想,故D项错误。
3.汉代初年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主张“顺民之情,与之休息”。
其思想来源于( )A.道家学说B.墨家学说C.法家学说D.儒家学说解析:A 据材料“无为而治”“顺民之情,与之休息”可以看出属于黄老无为思想,来源于道家学说,故A项正确;墨家学说提倡“兼爱、非攻、节俭、尚贤”,不属于“无为而治”的政策,故B项错误;法家学说提倡严刑峻法,提倡有为,不属于“无为而治”的政策,故C项错误;儒家思想强调“仁政”,属于有为,不属于“无为而治”的政策,故D 项错误。
2019大一轮高考历史(人教版)单元检测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答案
2019大一轮高考历史(人教版)单元检测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答案单元滚动检测(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注:1-3题为第十一单元内容,第4-14题为第十二单元内容)(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8·达州模拟)美国在20世纪先后有两次美元与黄金的脱钩,而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又明确指出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其政策调整() A.均是因为经济危机而引发的B.均是为了保持美国经济优势C.均是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D.体现了通货管理制度的灵活解析:选C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元与黄金的脱钩、挂钩均是为了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C项正确。
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与黄金挂钩不是因为经济危机而引发的,其它两次是为摆脱经济危机,排除A项。
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与黄金挂钩是为了保持美国经济优势,其它两次不是,排除B项。
美元与黄金的脱钩、挂钩均是为了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无法体现通货管理制度的灵活,排除D项。
2.(2018·石嘴山模拟)欧盟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联合体,在其未来发展模式上,各成员国从自身利益出发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德国主张按德国联邦模式建立“欧洲联邦”;法国则主张建立“民族国家联邦”;英国对建立“联邦”三心二意,倾向于保留更多的主权。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欧盟()A.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的发展B.政治一体化过程中的困惑与矛盾C.一体化过程中的大国竞争十分激烈D.政治一体化因内部矛盾不可能实现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的“在其未来发展模式上,各成员国从自身利益出发提出了不同的主张”,说明对于政治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模式,各国存在不同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欧盟在政治一体化进程中的困惑与矛盾。
故答案为B项。
欧盟的成立已经表明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表明只是对未来发展模式存在不同看法,没有反映“大国竞争十分激烈”,排除C项;欧盟的成立已经表明开始政治一体化进程,排除D项。
2022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题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百家争鸣”指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见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取的形势。
针对儒家区分等级名分、重义轻利的主见,墨家提出( )A.“利出于地”、“名出于战”B.“兼相爱、交相利”C.“非攻”、“尚贤”、“尚同”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2021年12月16日习近平出席在浙江乌镇召开的其次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完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必需坚持同舟共济、互信互利的理念,摈弃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旧观念。
下列古代思想流派与这一主旨所蕴含的思想相通的是()A.法家B.道家 C.儒家 D.墨家3、关于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中国古代史上的思想家们多有论述。
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靠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见“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见“天下为主,君为客”。
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孟子认为君权来自于神和百姓的授予 B.董仲舒的主见将君主权力进行神化C.黄宗羲的主见体现了民本思想 D.他们都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值性提出质疑4、《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见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气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
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行宽容待之。
”文中的“他们”指的是()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5、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法治”的名言,如《管子.明法解》“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
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
”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法律对政府权力及对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敬重和遵守法律。
下列各项中对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 B.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C.两者都主见法律面前人人公平 D.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法治”6、唐初,御史崔仁师审青州谋反的囚犯,他下令脱去犯人刑具,赐予饮食、沐浴,只惩罚了带头作恶的人,其余免罪释放,此事得到皇帝观赏,时评“杀人断脚,也都有礼可循”。
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复习检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质量检测(十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民国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
这说明儒家( )A.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B.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2.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成为各国的统治思想,是因为法家思想包含了( )A.“兼爱”“非攻”的主张B.“民贵君轻”的认识C.君主集权的理念 D.人定胜天的思想3.(2014·宁国八校联考)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由来已久,早在夏、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是一种重视民众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把民众视为国家之根本的极富人民性的政治学说。
以下属于早期儒家学派民本思想观点的是( )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③“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④“君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⑤“天下治乱在万民之忧乐,而不在一姓之兴亡”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③⑤ D.③④⑤4.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愍学者之不达其意而师悖,乃论六家之要旨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
’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司马谈认为六家共同的目标是( ) A.达到天下太平治世 B.维护等级秩序C.为统治者出谋划策 D.实现君民共治5.“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该典故应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道家 B.儒家C.墨家 D.法家6.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班级__________ 某某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满分100分,测试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24题,每小题2分,满分48分)1.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
那么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下列主X与之相符合的是()A.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节俭”B.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C.法家的“抱法处势,道法者治”D.道家的“乘物游心,亲近自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彻底的精神自由”这一信息可知,道家的思想与这一主X相符合。
道家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以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所以本题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的思想。
2.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又说:“一则治,异则乱。
”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
材料表明吕不韦思想(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B.融合诸子百家思想C.礼乐与法制并举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信息看,吕不韦认为,道家、儒家、墨家思想各有特色,应该把不同的思想统一起来,于是,组织宾客编写《吕氏春秋》,对各家思想都进行了改造、发展与摒弃。
故B项符合题意。
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儒学的正统地位奠基,汉代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
这种“转折”是指()A.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B.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C.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D.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答案】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新发展·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4.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统考版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小练十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训练含解析
专题小练十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原先深藏于宮廷密室的图书典籍散落民间,成为一般平民的读物。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已是大势所趋。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私学兴起推动教育平等B.社会秩序发生了巨大变化C.文化下移导致官学崩溃D.“百家争鸣”成为时代潮流2.西周统治者从商的覆灭中认识到“天命靡常”,看到了人民的武装倒戈,使西周打败了商王朝,于是提出“天惟时求民主”,“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这说明( )A.儒家思想逐渐居于统治地位B.民本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C.中国自古以来不乏民主思想D.西周抛弃了神权政治而走向德治3.《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
根据甲骨文研究成果,《周易》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中的“贞”字就是“占卜”的“占”,此卦为大吉大利的好卦,春秋以后“元亨利贞”被阐释为“仁礼义信”四德。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儒家义理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B.《周易》年代久远导致认知偏差C.借助于传统文化宣扬儒家思想D.“贞”字内涵的演化受时代影响4.“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5.《孟子》对孔子的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发:天命为性,性赖于心,“心弗取不出”,这就必然归结到“教使然”。
这体现出孟子主张( )A.重视教化B.心由性生C.心外无物D.人性本善6.《墨子》中说,天帝经常监察人的行动,特别是统治者的行动。
他以祸惩罚那些违反天意的人,以福奖赏那些顺从天意的人。
这主要反映了墨子思想( )A.严厉批评儒家现实主义B.体现下层百姓精神诉求C.构建中国最早宗教信仰D.为统治者营造集权氛围7.明清时期,官员在君主面前的地位越来越低,但这并未使官僚队伍与君主离心离德,也没有影响官僚对皇帝和国家的忠心,反而还使这种忠心越来越强烈。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含解析)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含解析)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
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B.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C.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思想领域从多元走向单一,反映出政治领域的变化。
思想的统一适应了政治统一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
A项只适合春秋战国;C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体现了文化专制政策,但是手段相对温和,也没有禁绝其他思想学派,因此不能说“日益加强”;D项不适合秦代,因为秦代焚书坑儒,儒家思想受到压制。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儒生群体进入政权B.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C.士人官僚的“规谏”D.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儒生群体进入政权、士人官僚的“规谏、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而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造成的,即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造成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3.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检测(含答案解析)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2.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以“仁”作为人类正义的基本标准,也提出了理想国家的范式——“仁政”。
孟子“仁政”思想施行的基础是()A.统治者发善心B.民本思想C.以德治民D.人性本善4.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D.循序渐进5.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用D.民水君舟6.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春秋》B.《论语》C.《孟子》D.《易经》7.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以下皇帝的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继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为了加强皇权而取消宰相C.皇帝重视发生的自然灾害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8.西汉前期,董仲舒建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武帝根据他的建议采取“独尊儒术”的措施包括()①兴办太学②规定“四书”、“五经”为教科书③诏令全国各郡设立学校④太学生员经考试合格即可任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9.“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2019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案11必修3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Word版含解析
考案[11]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 (2018·山东青岛调研)《论语》提到天命的次数仅有三次,远远少于礼和仁的次数。
老子重视天人关系,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导学号99523150 (A)A.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B.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C.说明了顺天有为的主张D.本质上都赞成君权神授[解析]《论语》记述的孔子的言论,其实是体现对鬼神敬而远之,先事人事,老子坚持是无为而治,故A项正确;老子和孔子同处于春秋时期,处于相同的时代背景,故B项错误;老子是无为而治,故C项错误;老子的天人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孔子推崇仁礼与君权神授无关,故D项错误。
2. (2018·河南中原名校考评)战国时代的纵横家,鼓吹依靠合纵、连横的活动称霸,或者建成“王业”。
他们宣传:“外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
”纵横家提出以上主张的原因是导学号99523151(B)A.诸侯争霸力图实现全国统一B.兼并战争发展的现实要求C.政治改革运动引发战争不断D.争霸形势出现势均力敌[解析]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是实现区域性或者全国性的霸主地位而非全国统一,故A项错误;为适应战国时期诸侯间争霸战争的需要,这一时期的纵横家纷纷鼓吹“外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故B项正确;引发战争不断的是各国间实力对比的消长以及诉求的变化而非政治改革运动,故C项错误;“争霸形势出现势均力敌”这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D项错误。
3. (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春秋后期,自由讲学蓬勃兴起。
在齐国,国君还筑有宏大的稷下学宫,容纳数百千人,专供各派学者到此“不治而议论”。
当时的自由讲学导学号99523152(D)A.均主张社会变型B.得到了各诸侯国的支持C.否定了传统观念D.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解析]春秋后期诸子百家自由讲学,各派思想论争,并不全主张社会变型,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齐国设置稷下学宫容纳学者自由讲学,说明齐国对自由讲学的支持,但不能体现各诸侯国均支持自由讲学,故B项错误;春秋后期诸子百家自由讲学,各派思想论争,并不全否定传统观念,故C项错误;春秋后期诸子百家自由讲学,各派思想论争,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故D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六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业水平过关-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十六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单项选择题Ⅰ1.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下列选项直接体现“仁”这一思想内涵的是( )A.“为政以德,爱惜民力”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D.“天法道,道法自然”解析:A项是孔子的思想,主X统治者要“仁者爱人”,体现了“仁”;B项是老子的“无为”思想;C项是孔子的“礼”的思想;D项是老子的哲学思想。
答案:A2.(2017·某某学考模拟)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先秦某一思想“对当日政治之狂澜不能挽救,只能使明达的人退而为隐士”,这一思想应为(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鄙视功名利禄。
材料中的“退而为隐士”与道家思想相符。
答案:B3.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C.人与社会的和谐 D.人的生命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从不同阶层、群体出发,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X,因此答案选择B项。
答案:B4.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其中儒家思想( ) A.提供了积极进取和改革精神B.提供了无为的哲学思想C.提供了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D.提供了兼爱思想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主X“仁”、“仁政”,提供了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故C项正确。
A项是法家的思想主X;B项是道家的思想主X;D项是墨家的思想主X。
答案:C5.(2017·某某学考模拟)汉初推行“黄老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A.吸取秦亡的教训B.为恢复发展经济,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C.黄老之学是当时的显学D.黄老之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解析:西汉初年,经济残破,为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推行黄老思想。
答案:B6.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关系的确切表述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需要C.思想统一为政治统一服务D.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解析:“大一统”主要强调的是政治上的统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的则是思想上的统一。
2016届高中历史人民版 一轮复习单元质量检测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考]
2016届高中人民版必修二一轮复习单元质量检测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A组专项基础练一、选择题1.(2015·河南驻马店模拟)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
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B.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C.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解析从“百家争鸣”到“定法家于一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反映出思想领域从多元走向单一,即用思想上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说明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故B项正确。
答案 B2.(2015·辽宁锦州期末)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解析宋代理学是吸收佛道的思想,使儒学思辨化、哲学化。
答案 D3.(2015·吉林长春普通高中质量检测)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A.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C.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事物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解析王夫之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
答案 D4.(2014·辽宁大连模拟)右图是一副“光盘”行动的宣传画,下列人物会对该画大力宣传的是()A.老子B.孔子C.荀子D.墨子解析材料中的“光盘”行动是在倡导节约,依据所学知识,墨家主张节俭,故选D项。
答案 D5.(2014·河南郑州模拟)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曾有“边缘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等多种形象,其中“神化”和“僵化”分别出现()A.汉朝和明清时期B.汉朝和隋唐时期C.隋唐和明清时期D.隋唐和晚清时期解析汉朝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时期宋明理学日益僵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专项排查练(十二)
1.老子是道教的创始人。
(×)
点拨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
2.孔子的“仁”与孟子的“仁政”没有什么区别,二者完全相同。
(×) 点拨“仁”与“仁政”是不同的。
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
基本的精神即是“爱人”;孟子将其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在
内的施政纲领,即“仁政”,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3.儒家“仁爱”是推己及人,由亲及疏,由近及远的有等差的爱;墨子的“兼爱”是不分亲疏、远近、厚薄的无等差的爱。
(√)
4.孔子的德治思想为奴隶主阶级服务;孟子的“仁政”思想为新兴地主阶级服务。
(√) 5.我们现在所说的法治就是法家的“法治”。
(×)
点拨法家的“法治”是建立在君主专制与个人独裁的基础上的,而我们现代意义上的法
治是以宪政民主为基础的。
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
(×)
点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汉代的新儒
学还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各家的思想。
7.从道德主张上看,理学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而心学则主张人应以“内心”
的自修、自省,恢复良知的本性,从而为善。
(√)
8.明清时期李贽、黄宗羲等人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是对儒学的抛弃。
(×) 点拨明清时期李贽、黄宗羲等人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是对儒学的批判继承。
9.黄宗羲等人的早期民主思想绝不能等同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前者是商品经济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的产物,但由于明清时期中国的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
段,民主思想家们还没有提出推翻封建制度的时代要求,其思想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体系。
(√)
易错排查矫正练
常考易错点对诸子百家思想、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来源认识不清;不能正确区分程朱理学和
陆王心学;不能准确把握明清时期几位思想家的主张
1.以下是某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法四家的评价。
下列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①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平等、互利、博爱②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
真实、自由、宽容③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④关注文化,留
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
A.①道家②儒家③墨家④法家
B.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墨家
C.①墨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儒家
D.①法家②墨家③儒家④道家
答案 C
解析本题容易错选的原因是对诸子百家思想主张认识不清。
①体现了“兼爱”思想,属于墨家的主张;②体现了“无为”思想,属于道家思想;③体现了以法律为准绳的思想,属于法家的主张;④中的“仁爱”属于儒家思想。
2.董仲舒“一生最大的努力,是将先秦的各种不同学派糅合成一个相当庞大的学术系统,所有的先秦学术在他手上成为一个综合体。
”材料中的“不同学派”包括()
①儒家②法家③道家④兵家⑤阴阳五行家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
答案 D
解析本题容易误选A项或B项。
本题考查的是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来源的认识。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了法家、道
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而成的。
所以本题选D。
3.近年来,“穿越”成为文学、影视艺术创作的热门题材。
如果让王守仁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可能达成共识的一项应该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蒙蔽
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
答案 B
解析本题容易误选D项。
错选原因在于忽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宇宙观的不同。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知和行都产生于心”都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思想,这是心学的特
点,故A、C两项不是二者的共同点。
“探究万物”以明“天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朱熹的主张一致,故D项不是二者的相同点。
双方都认为,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蒙蔽,所以要“存天理,灭人欲”,B项为双方共识。
4.为纪念某历史人物,《光明日报》曾撰文评论:“在全面批判君主专制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社会改革理想……特别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
政治命题。
”他是()
A.李贽B.黄宗羲
C.顾炎武D.王夫之
答案 B。